本人最早通过杂志、电视节目等媒体对此片的点评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当时影评者对此片的高度评价是我对它的最初记忆。某日恰好看到CCTV6播放此片,就一口气在电视上看完了,然而个人却完全没看出此片好在哪儿。男主的妻子在原本可以脱身的情况下主动要求一同被送进集中营,然而直到最后,她也没给丈夫和儿子带去丝毫帮助,还间接害死了丈夫(她应当能预见到自己进去后不会与丈夫和孩子关在一处,啥忙也帮不上,她若在外面,即便使不上劲,起码不会使身陷囹圄的丈夫在全力保全自身和儿子的时刻还心有旁骛),个人认为其做法从情感上可以理解,但实在不值得称颂,更不宜在现实生活中效仿。而男主在最后保命的关键时刻仅仅为打听妻子下落在集中营内花样作死并最终“如愿以偿”的情节设计则给我一种强行制造泪点的感觉,试问,若他的妻子最终也没能幸免,他们的孩子以后该如何生活?还有,影片结尾处只一味展现男主的妻子见到儿子时的欢乐场面,完全看不到他们对于“失踪”的男主的担忧,个人感觉画风转变得有些突兀。此外,影片中集中营内相对宽松的管理环境以及众狱友对男主一家的全力配合,个人觉得未免有些理想化。整部影片中完全没有令我记忆深刻的场景,在我眼中,它只能算是部中规中矩的影片。
个人对其评分在二星到三星之间,鉴于在我看来严重虚高的总体评分,我给二星。
继《龙猫》《千与千寻》《海上钢琴师》后,《美丽人生》4K修复版也在中国上映了。
2001年2月,《美丽人生》曾在中国上映,但是规模很小。
这次则是大规模上映,而且还是4K修复版。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放了这部电影,当时以为这只是一部喜剧片。
长大以后才明白,这部电影和其它伟大喜剧一样,内核其实是悲剧。
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仿佛是两部不同的电影,前面有多么欢乐,后面就有多么惨烈。
相信大家都记得圭多追多拉的片段。
多拉说,要找到适合的钥匙就能打开她的内心。
于是圭多对着天空大喊“玛丽,钥匙”,钥匙就从天上掉了下来。
随后圭多又对着天空喊道:玛丽,派人来通知什么时候吃蛋糕。
于是医生就走过来说:7秒钟。
多拉也效仿圭多,请玛丽派人送顶干帽给他,果然也“应验”了。
还有在剧院里,圭多一直盯着多拉看。
邻座的人表示不解,于是圭多机智地说:我只有左边的耳朵能听见。
这些桥段都能说明圭多很聪明。
他能追到多拉不仅是因为他聪明,更重要的是他把多拉视为自己的公主。
他不仅是这么说的,而且也是这么做的。
他在蛋糕上写下“早安,公主”,骑马带走多拉,给多拉铺地毯,在集中营用广播和她说话,放歌给她听……这些行为都很浪漫。
让人感触最深的是圭多去找多拉,结果被发现了,然后被枪毙了。
更残酷的是第二天战争就结束了。
很多人都在问:如果圭多没有去找多拉,第二天他们是不是能全家团聚?圭多的死是不是没有意义?
正常人的思维是保证自己的安全,正常人不会像圭多那样冒着被枪毙的风险去找妻子,不会大费周章为儿子编织一个善意的谎言,也不会像多拉那样明明不是犹太人还主动要被关进集中营……
正是因为正常人不会做这种事,所以圭多、多拉的行为更让人感动,因为他们做了人们没有勇气去做的事。
多拉愿意以进入集中营的方式和家人在一起,圭多愿意冒着生命危险用广播说“早安,公主”,还放歌给她听,更能说明他们感情真挚。
尽管处境很危险,圭多也没有放弃对妻子和儿子的爱,这种爱给予了妻子和儿子活下去的希望,也成了他自己的弱点,最终导致他被枪毙。
如果圭多只顾自己,他这么聪明肯定能活到最后。
但是他不想一个人苟活。
他对自己的做法并不后悔,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也会做出相同的选择,因为他把妻子和儿子的生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
很多人表示不解,一部描写战争、集中营的电影,为什么要加入那么多喜剧元素?为什么要花大量篇幅讲述圭多和多拉的爱情?
其实这正是电影的高明之处。
从头到尾都讲述战争的电影太多了,所以导演(同时也是圭多的扮演者)选择了一种更创新的拍摄手法,这种拍摄手法后来也被许多电影借鉴,比如最近热门的《少年乔乔的异想世界》。
导演拍摄《美丽人生》时没有直接用血腥恐怖的镜头来体现集中营的惨烈,而是通过和前半部分圭多一家人的幸福生活相对比。
他们以前的生活越幸福,越能凸显集中营的生活有多痛苦。
影片基调越幽默有趣,越能凸显结局的悲伤。
如果没有和平,你怎么知道战争有多残酷呢?
正如我在开头所说的,前后仿佛是两部不同的电影。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体现出战争、种族歧视的残酷,以及父爱的伟大。
乔舒亚从未见过外婆,就能猜出对方是他外婆。
后来圭多叫乔舒亚藏进柜子,乔舒亚却说史华兹在里面。
其实圭多根本不认识之前藏在这里的男孩,史华兹是他随便编的名字,他自己都忘了,乔舒亚都还记得。
这说明乔舒亚很聪明,同时也说明圭多“撒的谎”很成功,儿子很相信他。
乔舒亚的智慧甚至在他父亲之上,这么聪明的孩子不会那么容易上当受骗的,所以圭多为了让他相信一切都是游戏做了很多努力。
每次他被人带走的时候都要用很滑稽夸张的姿势走路,让乔舒亚觉得他只是在玩游戏。
所有人干活都累得不行了,一回来就连忙上床休息了,他还要假装真的在玩游戏,还玩得很开心。
乔舒亚不相信他,说要回家,圭多也没有不要他走,而是用智慧让他留了下来。
从天而降的钥匙打开了她的心房,却打不开奴役的枷锁;
骑马逃离婚姻的羁绊,却逃不出法西斯的束缚。
现实残酷,他就用温柔回敬现实。
战争凶猛,他就用父爱打赢这场战争。
做一块蛋糕,他就融化了她的心窝;
铺一张地毯,她就走进了他的生活。
一句广播,一首音乐,让妻子重新看见希望。
一个善意的谎言,一个属于父子之间的游戏,给孩子一个没有阴影的童年。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你却让我做了公主。
我只是想要一个玩具坦克,你却让我坐上了真坦克。
他默默无闻,但他又无所不能。
纵然身在地狱,他也能将它变成天堂。
以生命为代价,给家人一个美丽人生。
关于《美丽人生》,很多观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影片中的父爱很感人。
的确,父爱是影片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但它并不是影片的主旨。
假如这部电影只是为了表达父爱伟大,也不会在影史中获得这么高的地位。
父爱只能算影片的第二大主题,影片真正的主题其实还是反战、反歧视。
圭多申请开书店迟迟没有成功,就是因为墨索里尼推行的种族歧视政策,犹太人干什么都不顺利。
除此之外,学校校长告诉学生他们是世界上最高贵的种族。
街上随处可见禁止犹太人入内的店铺。
当然最残忍的还是纳粹屠杀犹太人,连女人和小孩都不放过。
还记得圭多和乔舒亚被抓走的时候,坐在他们旁边的养猫的女孩吗?
当这只猫再次出现的时候,它的主人已经不在了。
导演没有通过拍女孩被杀的镜头来卖惨,而是用一些细节暗示她遇难了。
这种细思恐极的细节还有很多。
在集中营里,医生告诉圭多,他的兽医朋友考了他一个谜语:肥肥丑丑,胆小到发黄,你问我我是什么家伙,我答:嘎嘎嘎。
医生说他不知道谜底是鸭子还是鸭嘴兽,还说鸭嘴兽的叫声不是“嘎嘎嘎”。
医生这是话里有话,他用鸭子和鸭嘴兽叫声不同,表达意大利人和德国人语言不同。
在餐厅里,乔舒亚不小心用意大利语说了“谢谢”,引起了德国人的怀疑。
乔舒亚不能保证自己一直不说话,这让医生发现帮他们逃出去比自己想象中难得多。
的确他之前决定要帮助圭多一家人逃跑,但最后他还是放弃了。
圭多是很聪明的人,他从医生的谜语中听懂了他想表达的含义,所以难过地离开了。
其实医生也有他的难处,如果他帮助圭多一家人逃跑失败了,他也没有好下场。
不是医生不想帮忙,归根结底还是纳粹太凶残了,不仅不放过犹太人,连帮助过犹太人的人也会死得很惨。
其实影片中所有的谜语都不是随便找的,都是和剧情有关的。
医生问圭多的第一个谜语:越多越看不见,是什么?
圭多回答:黑暗。
如果世界太黑暗了,人们就会迷失方向,看不见前面的路。
所以圭多化身为蜡烛,在黑暗中发出微微的光芒,指引妻子和儿子前行,自己却燃烧殆尽。
随后圭多问医生白雪公主切饼的问题,则是为后面圭多“套路”多拉做铺垫。
医生回德国前问圭多:一提到我,我就消失,我是谁?
圭多回答:沉默。
正是这个谜语让圭多在集中营接受检查时,被医生认了出来。
这个谜语非常巧妙,因为它的问题“一提到我,我就消失”和集中营的情况相呼应——被发现了,就会被枪毙。
而谜底“沉默”则是圭多对乔舒亚的嘱咐,叫他躲在柜子里,不要出声,直到没有人了再出来。
除了上面所说的猫和医生外,还有一个片段也让人印象深刻。
在毒气室外,德国女军官摔了一跤,圭多的叔叔关心地问候她:有没有摔伤?
这个细节不太起眼,很多人都忽略了,其实很有深意。
女军官是刚从毒气室出来,她做这种事已经很多次了,她知道里面的人会是什么下场,所以她走路的时候才会神不附体,摔了一跤。
但是犹太人都被蒙在鼓里,不知道去的是毒气室,以为真的只是洗澡。
圭多的叔叔以前是餐厅的服务员,所以他出于职业习惯向摔了一跤的女军官表达关心。
这在圭多身上也有所体现,乔舒亚说他不想去洗澡,圭多还命令他去,显然他也以为洗澡真的是指洗澡。
进了毒气室的人都死了,像乔舒亚这种没有进毒气室的人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所以很少有人知道浴室其实是毒气室的秘密。
德国军官都被毒气室里的惨状吓得走路都走不稳了,犹太人还不知道迎接他们的是什么,从而形成鲜明对比。
纳粹马上就要放毒气毒死他们了,他们还在准备洗澡,丝毫不知道死亡的临近。
不放你离开,不告诉你真相,将你蒙在鼓里,不告诉你你快要死了。
由于观众处于上帝视角,知道浴室就是毒气室,再看到圭多、圭多的叔叔等人对此毫不知情,更加感到心痛。
因为你知道他们要死了,但你只是一个观众,你什么也做不了。
导演没有简单粗暴地用血腥恐怖的镜头表现战争的可怕,没有拍摄毒气室里的特写,没有拍摄受害者的惨状(只有一个一闪而过的遍地尸体的镜头),甚至连圭多被枪毙都只有声音没有画面。
这么做并不会削弱电影的力量,反而更能体现导演对生命的尊重。
这种拍摄思路其实和拍恐怖片有点像,普通的恐怖片是从视觉层面吓人,高级的恐怖片则是从心理层面吓人。
《美丽人生》通过剧情、细节、隐喻反映受害者经历的苦难,比用恐怖惊悚的镜头吓唬你更能让你感同身受。
导演完全可以拍摄犹太人被毒气腐蚀的狰狞形象,或者犹太人被纳粹用酷刑折磨的情形,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像圭多保护乔舒亚那样保护我们的心灵。
所以导演真正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歌颂父爱,更重要的是用圭多的牺牲和全家人的遭遇让人们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以及种族屠杀的可怕之处。
圭多用一个美丽的谎言,让身处地狱的儿子以为自己身在天堂,这个故事很感人。
但看了这部电影,我们会更希望世界和平,不再有战争和歧视,父亲们不需要用善意的谎言欺骗孩子,因为他们本来就身在天堂。
我真的很敬佩影片中圭多这样的人物,无论遇到什么苦难,他依然可以绽放出大大的笑容。在他和儿子因为是犹大人被关到监狱后,他对儿子说,这就是个游戏,最后的胜利者能赢到坦克。他使尽浑身解数,安抚儿子,让他即使在阴暗残酷的监狱里,依然能开心的度过。我想着就是父爱的伟大吧,为了不让儿子担心,当他被一个士兵抓住要将他枪毙时,他依然能对躲在垃圾箱里的儿子调皮的眨眨眼,一蹦一跳的向前走,不让他担心,还以为是在玩什么好玩的游戏。躲在垃圾箱里的儿子看到爸爸,也眨眨眼,开心的笑了。
可是我们都知道,圭多自己也清楚的明白,他即将面临的就是死亡。士兵的一枪,圭多就再也无法见到自己的儿子,妻子。无法和儿子做游戏,玩闹,无法和妻子说:“早安,公主。” 他死了。但他的笑深深的映在我的脑海中。他直面苦难的勇气和豁达也深深感动着我。
在影片结尾部分,真的有一辆坦克开到儿子面前,他开心的笑着。圭多给他撒了一个最美的谎言,你看,连老天也在帮他圆。
绝对难忘的一部片子----影片结尾美国大兵的那句 hei! boy! 叫人已经凉透了的心又感到了温暖。
如果谎言可以这样美丽,我也情愿生活在谎言之中
该给 1000 分的电影
这是父亲所作的牺牲,这是父亲赐我的恩典。★★★★☆
即使是悲惨世界,也要大大的笑着.
父爱构筑了一场温馨的战争,没有在孩子心里留下任何阴影。故事分裂成两部分,前半是圭多对公主的追逐,用智慧战胜了强大的求婚者,抱得美人归;后半是战争风雨飘摇时对亲情的忠诚,在迈开大正步赴死,努力保护孩子时,父爱如山,界已成神.
很久以前看过的,永远难忘片中父亲的鬼脸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绝对被过誉的电影。前半部还不错。后半部集中营里男主继续各种作死还能安然无恙,就太扯淡了。正好最近在研究《古拉格群岛》。这种事在苏联劳改营不可能发生,在纳粹集中营应该也不可能。浪漫感人但也虚假。胶片放映中途,机器多次故障。看来胶片电影真要看一部少一部了。唉。
看过很多遍,我会背很多台词:我想和你做爱,我见你的第一眼就想和你连续做三次爱。如果你违反了三条规定中的任何一条,你的得分就会被扣光:一、如果你哭,二、如果你想要见妈妈,三、如果你饿了,想要吃点心!想都别想!第一句爱情性感,第二句父爱如山 最爱的还是那句:早安,公主!
看了这个不要看《辛德勒名单》或者看了《辛德勒名单》不要看这个。时间:2005
喜剧的开始,悲剧的结束,满满的亲情,无限的父爱
三刷了。记得上学时跟父母吵过,中国的父母经常想让小孩相信这世界的丑陋,而国外的父母即便身在地狱也要让孩子相信在天堂,让他们开心的活着,你们为什么要让我的童年的这么痛苦。哈哈,大概就是受这剧影响吧。
从天而降的钥匙打开了她的心房,却打不开奴役的枷锁;骑马逃离婚姻的羁绊,却逃不出法西斯的束缚。现实残酷,他就用温柔回敬现实。战争凶猛,他就用父爱打赢这场战争。做一块蛋糕,他就融化了她的心窝;铺一张地毯,她就走进了他的生活。一句广播,一首音乐,让妻子重新看见希望。一个善意的谎言,一个属于父子之间的游戏,给孩子一个没有阴影的童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你却让我做了公主。我只是想要一个玩具坦克,你却让我坐上了真坦克。他默默无闻,但他又无所不能。纵然身在地狱,他也能将它变成天堂。以生命为代价,给家人一个美丽人生。
对我说:“早上好,公主”吧
在真实的历史面前,不可能有这样的轻松与浪漫!
前后如同两部电影。前一半有多欢脱,后一半就有多苍凉。我特别在意那位执着与于猜谜的军官,善与恶,竟然最终抵不过一道谜题,这也是一种人生的况味吧。
我以为如此智慧的一个人,在那几声枪响过后,必定是会走出来,继续对他的公主说早安的...
世界上最美丽的谎言与微笑。Surprise her, forever!
不敢相信男主死了,总以为他能活过来
人生,就是喜剧,就是一场1000分的游戏。千万别哭,不然那个迈着正步去赴死的犹太人会笑话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