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总也无法将他从人生中抹去:kurt cobain
比起LAST DAYS,这部纪实性质的片子要来的好得多。
背景音乐不是nirvana,而是各个摇滚艺术家的作品。
配合着画面,天衣无缝。
片子在看似平淡中,在kurt 的声音中慢慢流浪着
我还想说一下影片最后的5分钟...
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和你,和我一样。
追求的只是一个充实的生活和一种有意义的方式。
kurt cobain没有得到
我也没有
kurt了断了自己的生命
我还要继续
there must be a better world somewhere...
i will ...as long as i survive
2 ) Blue Kurt Cobain
教室里,我右边的墙上,写着好多"Kurt Cobain".从他那深邃的眼睛里,我看到了无尽的忧郁...
3 ) 不,不是真正的悲伤故事
音乐纪录片:影片采用了全知全能的上帝视野拍摄各色人物,通过科特的独白,为我们讲诉了这世界存在着科特式人类。
——以上,这算影评吗?
“噗——”放P而已。
如果没有摇滚乐,世界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爆炸而已。
科特·柯本在父母离婚、亲戚家辗转寄居、毒品、暴力、贫穷、疾病之后,选择了自杀。但,这不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这不是什么奇怪或是新鲜的事。
他与Courtney聊了几句,然后就做爱了,结婚了,相伴而终。时间又是个屁东西。爱情与时间毫无关系,可是人人谈起恋爱、结婚,总是带上时间,我听着他们的话,心里暗暗地笑。
”人怕时间,时间怕金字塔。“扑哧——
有人问我喜欢听什么音乐,我说 摇滚……
然后会有些人摆出一副受惊的表情,或者说我重口味啥的。然后,我就明白了:这是傻逼。不要和他们认真谈自己,随便打发就好了。朋友在精不在多,多了只会烦。
我不是那种被宠坏的中国人。
最后,很感激的是尔谦兄和辉同学陪我去浙美馆看了摇滚摄影展。他们会每天读诗、写诗,但不是神经质。对音乐,两人也是颇有讲究的。这学期,我们发现了对方。很喜爱他们。
4 ) 我就是那个失态的粉丝
一般情况下,我们描述自己与偶像之间那段一厢情愿的故事,描述我们怎样adore上他的时候,多半要交代一番梨花带雨的opening,臆想自己与他不谋而合的小细节,接下来是他如何用不看不听也不问的方式引导了自己疼痛的青春直至我们终于孤独的成长了,云云。
偶像一般都不认识你,而你却用他填满了每个生活的细节,即便他已经死了。他死了他也似一座灰暗大海上的灯塔一般照耀着你,而你即便是最孤远的那个小岛,你也被他指引,也被他吸引,他的光芒就是他无邪容貌下的阴郁气质。这些通常都是我们粉丝的最爱。我adore上他的时候还不知道他死了,知道他死了就更adore了,放弃生命,选择死亡,那时候看起来真是“so cool”,然而在粉丝的内心深处,这位偶像还是投下了一枚强大的烟雾弹,漫天的阴郁消散不了,经年累月,那些绵长的叹惜或悲痛,在我今天的失态中都演变成一个个不大不小的讽刺。
我的失态在于我看片的时候睡着了,伴着他模糊不清的在阿伯丁的童年记忆睡着了。影片实在冗长,我的偶像那美丽的脸,几乎无从寻找,我的偶像的侧颜,我的偶像歇斯底里的现场,我的偶像的小眼神,我的偶像的颓废纤弱的手指,如少男般的性感嘶吼都到哪里去了?我找不到,尽管有那么多有故事的美妙背景声,但是我睡着了。
我这才发现我不了解他,我至少不了解一个成熟视角下的他,抑或一个内心深处的他。我不明白他喃喃叙述下的悲伤无奈,我不明白他为何无法屈服于主流,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大的力量驱使他扣动扳机,我甚至觉得他或者太自私、他不应该生小孩、他其实自己就是个孩子,甚至他的容貌他的才华他的忧郁他的愤怒都是他逃避现实的幌子,做为一个男人,我到底要爱他的什么。(这个疑惑无需解答)
我的失态在于我已无法再爱上那个似偶像般的男人,我的失态在于我成长了,我的偶像却还停留在我认识他的十年前,我已不再被他引导。我对于当年那些单纯的定义已经被扭曲了,时间将我带到了2008,而kurt cobain 始终活在1994
5 )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这真是个悲伤的故事。从他的纽约不插电演唱会上没看到绝望,但这一次,从它的声音里,听到了彻底的失落和绝望。他说的都是真的。
童年时,Kurt说:没有什么事情是我做不到的,世界就在我手中,我可以做我想要的任何事。
少年时,Kurt说:我开始讨厌别人,厌倦重复,只是喜欢朋克摇滚。我不想做个普通人,我是不一样的。我想去西雅图。
成名后,Kurt说:我怀念在乐队没有成名前的时光,那时是最美好的。我不认为我需要公开我的私人生活,他们不需要了解关于我的一切事情。你们只要听我的音乐、了解我的音乐就好。该死的媒体我要报复!
最后,他上演了这样一场最冷酷的结局。
“I have spent my whole life thinking about dying.” 看来他说的是真的。
6 ) so real
没有字幕的情况下我听不懂全部,可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就好象他真的在我旁边坐着,我就在那看着他说话,尤其是在我刚看过《last days》那无聊的模仿之后,就更加喜欢这部声音记录片,看到他所看到的,而且音乐也很棒!
看半天没柯本我还以为下错了..
"Fuck them, they don't need to know everything about me."
高一那年,我把一幅世界地图摊开在桌面上,在上面寻找一个叫西雅图的地方。找了好久,终于看见时,它只是一个小黑点,映衬在一片浅绿色里。其实,我想,西雅图不在陆地上,也不在海边,——西雅图在海水里浸泡着。至今,我还把你的磁带盒整齐地摆在床头柜里,像一种仪式。这部片子里有碎的西雅图和你。
此刻我对于当年那些单纯的定义已经被扭曲了,时间将我带到了2008,而kurt cobain 始终活在1994。有时候我觉得我们的生命有些惊人的重合,最后还是没出息的哭了,你就是我的泪点。一生就会这样过去,讨厌世界的时候,我也在讨厌自己。
在自杀之前,在给婴儿泡奶粉之前,在厌恶乐队之前,在爱情之前,在巡演之前,在成立乐队之前,在居住在那间又小又冷的公寓之前,在吸毒之前,在创作之前,在西雅图之前,在波利尼西亚景区宾馆工作之前,在恨透人们之前,在躲在壳中之前,在读书之前,在被当成同性恋却不否认的时刻之前,在和妈妈抽花椒叶之前,在父母离婚之前,在幻想自己是超级英雄之前,在来到父亲工作的伐木工厂度过某个周末之前,在朝警察扔装满石子的七喜罐子之前,在生命刚刚出现的时候,在死亡之前。
他只是在成为早已注定成为的人。p.s.如果是cd就好了
在上海某个小酒吧观看此片。没有Kurt出现,仅仅他的声音。影像里是和他相关的城市和那儿的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爱他,恨他。更多的是像他一样在单纯的快乐和痛苦的迷惘中徘徊。导演的意思很明确,Kurt是某个特定时期一代人的缩写,he could be anyone .
真的好像听他在耳语~out of my fucking business但是忍不住痴痴听下去~
这片还真不好评价。其实光听挺好的
我他妈又怀念起Kurt了
史上最坑爹片子之一!!不要以为加了科本的旁白Music神马的就不是一部风景纪录片了啊擦!!豆瓣这评分真是太TM装逼了!!!
http://tv.sohu.com/20111021/n322872330.shtml
柯本的录音自然是无比珍贵,导演的用心也是贯穿全片。Ben Gibbard和Steve Fisk的配乐以及贯穿其中对柯本影响深远的曲目都非常地赞。
片中一首nirvava也没有,科本的形象就更不用说了(除了最后的片尾)。片中几张照片,都十分诡异的完全没有出现科本的脸。是不是跟她老婆没谈妥版权?很可疑。
与大多数传统纪录片不同的是,主人公几乎在全片中没有露脸,没有多余的采访,没有多余的生前画面,只是一鼓作气的用当年珍贵稀罕的录音素材贯穿到底,配以各种剪辑过的人情风物画面来为观众乐迷呈现出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写照,第一手的个人叙事音频代入感很强,增添了可信度,整片有特别有诗意。
"I have spent my whole life thinking about dying."A crazy, anti-social, innocent, lovable, brave, genuine, lost child.
你可以看到他一生的困惑与无助,爱与毁灭。人若是太有才华总是早夭不是,而也是因为早夭他才永恒不是,就像Randy Rhoads。ps.前半部分的内容可以从百度百科上找到.ps2这个的剧情简介是我看过的最好的。
我无法和普通人在一起生活...I hate people..
西雅图柯本家中的访谈资料,非常珍贵,虽然未出现其人,背景也没用涅槃的歌曲.柯本不是偶像,从他身上看见一些自己.-"弗朗西斯打翻了瓶子,记得上来清理一下."-"好的."多年以后我们都将这样.
一生也只有这么点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