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另一天

动画片西班牙2018

主演:米洛斯拉夫·哈尼斯泽斯基  Vergil J. Smith  托马斯·兹代克  欧嘉·博拉茨  拉斐尔·福达莱  Pawel Paczesny  Jakub Kamienski  凯瑞·莎勒  Daniel Flynn  优素福·凯尔科尔  Lillie Flynn  小田部阿基  Ben Elliot  艾玛·泰特  Jude Owusu  威廉·范德普耶  保司福尔吐纳  约翰·霍林沃思  

导演:劳尔·德·拉·富恩特  达米安·纽诺  

 剧照

人生的另一天 剧照 NO.1人生的另一天 剧照 NO.2人生的另一天 剧照 NO.3人生的另一天 剧照 NO.4人生的另一天 剧照 NO.5人生的另一天 剧照 NO.6人生的另一天 剧照 NO.13人生的另一天 剧照 NO.14人生的另一天 剧照 NO.15人生的另一天 剧照 NO.16人生的另一天 剧照 NO.17人生的另一天 剧照 NO.18人生的另一天 剧照 NO.19人生的另一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22

详细剧情

  1975年,华沙。43岁的Kapuscinsk是一名出色的记者,经验丰富且满怀理想,是革命与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在波兰的新闻社,他请求上级派他前往非洲安哥拉。这个国家正陷入独立前夕的血腥内战。Kapuscinski由此踏上了一条直达战争核心的自杀式旅途。他再次直面战争的残酷,内心首次产生一种无力感。安哥拉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他在波兰是记者,从战场回来后却变成了作家。

 长篇影评

 1 ) 影评

根据波兰记者、作家卡普钦斯基的作品改编的《人生中的另一天》,有点意思,主题涉及了冷战背景、亚非拉独立运动和战地记者的自我追索,国内视频网站上似乎有单片可购买,错过电影节也可以看一下,就提一嘴。

手绘风格的动画片段避免了血腥画面的过度曝露(城市中产观众是多么脆弱),真人访谈的切入又可以为主题增加“纪录片的可信度”。但这两者的结合带来了一种微妙的感觉:你会忍不住开始揣测哪些是事实而何处又是演绎——有趣的是,卡普钦斯基的报道也曾被人质疑过演绎发挥成分太多——即便我们都知道当事人的言辞也并不完全可靠。就始终和全情投入保持一定距离。必须要说这个电影和卡本人的倾向性可能会导致一些观众的不悦,斥之以为俄爹洗地之类的,我倒是觉得还好。卡普钦斯基两段内心世界的具象化画面非常迷人,非常迷人,说两遍。非洲大地真美,黑人小朋友真可爱,电影没有拍到的后续更是一言难尽。

 2 ) 与剧情无关的一些感想

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忘记自己的理想的?

我是一个喜欢幻想未来的人。多数幻想都仅限于幻想,只有一个,被我很认真的研究过、计划过、渴望实现过。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把它忘了。忘了这个曾经的理想,选择了完全无关的专业,完全无关的道路。4年前一个阴差阳错的机缘,我进入到了这个曾经只在我幻想中存在的行业。人生仿佛被按下了开关,一直以来的所有冲动、渴望与激情都找到了安放与释放的出口。某个疲惫归家的深夜里,看着街边熟悉的建筑与景象,我忽然想起:啊,我好像曾经幻想过这样的生活呢。

然而半年前,我选择了离开自己的理想。这个选择跟当时的东家有关,与环境有关,也与生活有关。我的理想无法养活我。人在无法维持生活的情况下没有资格谈理想,想要生活得更好的我,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理想。但是多年的理想以及近四年的从业经验,早已将许多东西刻入骨血,即使肉体离开,心与灵魂也始终都在。即使每天忙到没有时间吃饭,也要留出几分钟上网看看今天发生了些什么。看到每一条新闻,都忍不住思考这背后隐藏着的真相或是意图究竟是什么。或义愤填膺,或热血翻涌,很多时候,我渴望冲到第一线,去了解真相,去讲述事实。我了解并且理解同行的无奈,但我仍旧无法舍弃想要揭露真相,想要改变世界的这份心。更多的时候,我无奈摇头,呵,哪里是什么无冕之王,有的只是满腔的不甘与无奈罢了。

我几乎看遍了所有有关记者、有关新闻行业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在捏造的,美化过的世界里,做着自己无法实现的梦。

电影的最后,旁边的姑娘睡着了,而我,啜泣不止。真的好羡慕主人公啊!他做着自己认定了的事,并且真实的改变了世界,改变了历史。除了感动,更多的是羡慕。那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啊!多想再有机会骄傲的说一句:我是一名记者。

 3 ) 同样是普通的一天,这边阳光灿烂,那边炮火连天

战争是什么?是两个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是民族解放,人民反抗?是为了和平还是解决纷争?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回答。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战争往往意味着屠戮和死亡,往往意味着数百万人的流离失所,一个国家的动荡。以及几代人藏在心里抹不去的痛楚。

当我们失去儿童,当我们的家园被战火燎原。当我们眼睁睁的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的死去自己却束手无策,当我们面对着黑洞洞的枪口却不知所措。有人愿意想一想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吗?没有,即使是我们面对死亡,我们依旧是不会明白之前那些行为的丧心病狂。

儿童是美好的,那是一种如同动画片所展现的一样的美好。当我们看动画片的时候,那种美好油然而生。儿童的世界里是五彩缤纷的,是充满着欢笑的。即使是最坏的坏人,也不至于将眼前的数以万计的生命残忍的剥夺。因此,动画片给予大家的直接观感是非常美好的。这也是诸多动画片的面向观众基本上是儿童的事实。我们不能拒绝这样的美好的大环境,就如同我们不能拒绝孩子们的笑容。

但是这样美好的大环境,马上就要被打破了。属于儿童的东西渐渐的被蒙上了阴影。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动画片就是很好的证明。《人生的另一天》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这是一部动画片,但是受众却不是孩子们。因为描写的是安哥拉独立战争,因此,即使是以动画片的形式为我们展现出来,大家看到的依旧是暴力以及血腥。

《人生的另一天》讲述的是一个战地记者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非洲的安哥拉经过的漫长的独立战争。在这无休止的屠戮中,记者见证了太多的悲欢离合,看到了太多的为了和平而付出生命的人。在这场长达几十年的动乱当中,离开了许许多多的无辜的人,最终他们为姗姗来迟的和平贡献了自己可能不被后人记住的鲜血和生命。

但是这一切,这样的本该被忘记的一干二净的一切,却被一个远道而来的记者记录了下来。流离失所的难民,整个陷入到萧条的本该喧闹的都市。几乎所有的人都被这场战争折磨的失了魂。记者本该身处安逸的环境中潇洒的度过每一天。但是鬼使神差的他却踏上了去南方的旅程,于是,一场见证人类屠戮的故事开始了。

我们对于和平有多么渴望,那么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就有多么的血腥。很多人记住了一句话,因为和平,所以战争。这句话虽然没有什么毛病。但是这架人类相互残杀的机器一旦启动,那么卷进去的就不仅仅是在役的军人了。很多无辜的平民流离失所,太多本该繁华的城市最终变成了一座座死城。

人流鼎沸被一颗颗子弹呼啸而过的声音所掩替。而那些本该欢笑的面孔也被恐惧夺走了灵魂。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当然,我们现代的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战争。战争对于我们来说太过于遥远,可能最多的对于战争的印象,在我们看来就是那些冰冷的数字,数字是没有灵魂的。就如同我们看到的别的什么数字一样。这些都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战争中应该会犯下的罪行。

数字是没有温度的,尤其是那些没有经历过的数字,他们对于普通人而言并不比别的日常所接触到的数字,诸如金钱,诸如钟表上的时间等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我们距离那些血腥和屠杀太遥远了。因此,就如同片中所表达的一样,有些事情注定是要被忘记的。

因为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注定是会被大家忘记,所以我们才要有所记录,我们需要片中的记者,我们需要太多对于这些发生在这个蓝星上的屠戮有所觉醒的人们,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这个世界的痛楚才不会轻易被遗忘。也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一定不会在意和平带给大家的美好生活的。我们总是处于一种高处去看待那些低洼的部分,且粗浅的认为那些部分并不能带给我们觉醒。殊不知,真正经历那些部分的人们,他们对于和平的渴望比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得深。经历了太多的痛楚,自然对于眼前的拥有加倍珍惜。而那些肆意挥霍美好生活的人们是不能理解原在非洲的安哥拉道路旁死尸倒地的那些人群的。

在地球的一端,我们肆意地享受着天伦之乐。另一端,却无处不遭受着战火的拷问。同样的生命中的一天,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同情。

 4 ) 动画纪录片又出新作,这次是战地记者的故事!

你是否还将纪录片这种艺术形式单纯地理解为必须得由实拍影像构成?

事实上,自电影史第一部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诞生之后,纪录片的定义与内涵就在不断地向外延展,而在过去近一百年里,纪录片也早已发展出诸多不同的流派和理念。

《北方的纳努克》海报

今天,DOCO君要向大家推荐的这部作品就从形式上彻底颠覆了纪实影像的传统概念,因为它不仅是改编自真人真事的非虚构题材,而且还采用了80%的动画+20%的实拍回访,是以一种嫁接的方式完成了对客观真实的演绎和记录。

《人生的另一天》,一部改编自波兰战地记者雷沙德•卡普钦斯基(Ryszard Kapuscinski, 1932年至2007年)同名报告文学的动画电影,同时也是一部讲述西非国家安哥拉摆脱殖民地身份、走向内战的历史题材电影,此片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首映后曾摘得多项大奖,近期也已在国内视频网站上线,中国观众终于能一窥其庐山真面目

《人生的另一天》官方海报

影片的主人公即卡普钦斯基本人,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战地记者之一,从1958年起,他开始在波兰通讯社工作并负责远东新闻,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他曾多次报道非洲、中东和世界各地的战争、政变和革命事件,并根据这些经历写下多部报告文学作品。

雷沙德•卡普钦斯基

1975年,怀有理想主义情怀的卡普钦斯基说服上级将自己派往西非国家安哥拉,因为在此之前,安哥拉已被葡萄牙殖民侵占三百多年,但到了6、70年代,该国开始出现民族独立的征兆,国内也相应地酝酿出了好几拨游击武装力量。

然而,70年代正是美苏冷战的白热化阶段,安哥拉内部不仅出现了由苏联、古巴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MPLA,简称安人运)和由美国、南非支持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UNITA,简称安盟)两股势力,而且这两股势力更在后来安哥拉独立后爆发长期性内战。

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 党旗

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 党旗

肩负着战地记者的责任,卡普钦斯基试图前往这场战争的最前线进行采访报道,并以此让全世界看到安哥拉最真实的样子,事实上,当1975年安哥拉爆发内战时,他是唯一在当地的外国记者,而《人生的另一天》所记录的正是卡普钦斯基的这次特殊旅行。

雷沙德•卡普钦斯基在非洲

在本片中,编导主要通过动画的形式来讲述故事,但在近60分钟的动画内容之余,影片又夹杂了近20分钟有关此次事件的人物采访和档案资料,曾经帮助过卡普钦斯基的朋友、女战士、司机乃至接受其采访的安人运将军法鲁斯科均有出镜画面。

《人生的另一天》剧照

影片的最高潮是卡普钦斯基在获得关键采访信息后所面对的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冲突,因为当时的安哥拉正值冷战最前线,很少有人知道那里正在发生什么,但卡普钦斯基的独家新闻却已经具备高级情报的价值他只要发出报道就可能被美国中情局截获并影响到安哥拉整个国家的命运,最终,卡普钦斯基在再三斟酌后决定隐瞒自己的发现。

《人生的另一天》剧照

本片主要部分虽为动画,但它却弥补了历史题材中影像材料不足的缺点,突破了传统纪录片纯纪实和口述历史的窠臼,让人们看到了纪录片与动画发展的新尝试。

例如在刻画卡普钦斯基与另一位记者目睹一场可怕的公路大屠杀时,影片既以丰富的视听语言还原了卡普钦斯基在书中的记录,而且又避免了让观众直接看到战争与流血画面,确实有一种扬长避短的效果。

《人生的另一天》剧照

又如在刻画卡普钦斯基于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之间艰难抉择,即犹豫要不要发出独家新闻之时,影片还穿插了部分超现实主义和不同时空的想象性画面,也算从另一种角度补充了卡普钦斯基对战争的混乱状况的描述。

《人生的另一天》剧照

《人生的另一天》剧照

《人生的另一天》剧照

或许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动画一直都是一门高假定性的艺术形式,它所呈现出内容也多是虚构的创作,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动画同样具有纪实性,有重现真实的功能。

尤其是在历史和科学探索类等还原与想象成分比重较大的纪录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动画的影子。

早在1918年,动画尚处于一种视觉奇观与娱乐的时代,美国导演温莎·麦凯就制作了一部名为《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没》(The Sinking of the Lusitania)的动画短片,这部短片以严肃而阴郁的风格叙述了1915年英国跨大西洋客船被德国U型潜艇击沉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真实历史事件。

《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没》海报

在照片和录像资料缺乏的情况下,温莎·麦凯用他的动画技巧对灾难事故进行了一次戏剧化呈现,同时又有力地号召美国人加入到这场战争中来。

该片以动画形式再现了整个悲剧的发生过程,影片内出现的情节与人物,透视与比例,节奏等等都完全写实,这种完全写实的风格更贯穿整部影片。

这一表现方式既获得了观众心理上的认同感,也让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了事件的真实性,因而它也被学界定义为第一部“动画纪录片”

在此之后,“动画纪录片”的概念又被一系列作品所深化,《空中致胜》(1943)、《星星和人》(1964)、《雷恩》(2005)等案例都使得“动画纪录片”的形态和类型不断丰富并扩展。

《空中致胜》海报

《雷恩》剧照

到了2008年,由以色列导演阿里·福尔曼制作的《和巴什尔跳华尔兹》一片更将“动画纪录片”的概念推向最高潮。

该片不仅完全使用动画手段还原了1982 年贝鲁特大屠杀事件,而且影片作者还以半自传体的方式对历史事实进行重演,技法极其高明,从而达到了以小博大的效果。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剧照

现如今,《人生的另一天》可谓又一次继承了《和巴什尔跳华尔兹》的先锋理念,并且还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融媒体的形式,将动画与实拍画面杂糅在一起,使得观众更加接近于作者所表达的真实世界。

《人生的另一天》动画创作过程

伴随着动画技术在纪录片中的大量使用,“动画纪录片”的概念早已从学术界进入创作维度。同时,动画对纪录片的挑战也使我们看到了动画服务于影像纪实功能的独特价值。

在未来,纪实类动画又将出现什么新的表现形式,我们拭目以待。

 5 ) 纯粹地活着

我一直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纯粹地活着。无论是安人运还是安盟,他们为了生存,为了自由,为了国家,为了同胞,即使被他人操纵,即使成为冷战双方的筹码,披着兄弟的鲜血,踏着同胞的尸体,终究相信自己在做着正确的事。 用文字和影像记录战争,将更多真相告知世人,是卡普钦斯基践行自己信念的方式。一个理想主义者,更容易拥有坚定的信念,做纯粹的事。记录战争,记录大人物对世界的影响,记录小人物于乱世的挣扎,还原真相,是卡普钦斯基的目的,这是作为一个记者的职业操守,作为一个记录者本分。但是当发现自己的独家新闻成为了战略情报,他犹豫了,发出新闻可能会让自己成为更伟大的新闻人,却可能影响战争的走向,而且是让安哥拉人民在战争的泥淖中陷得更深,这一刻,记者的职业道德被人的个人道德打败,仅仅作为人,为了人。 何其纯粹。 作为一部纪录片,动画和真人访问交替,一个用讲述者的角度展现其所见所想,一个用旁观者的角度补充说明。动画中各种超现实镜头与现实镜头的交替更容易将人带进讲述者的内心世界,呈现出对现实世界的感受。比如公路大屠杀的片段,同时用现实镜头与卡普钦斯基的具象化的内心世界,加以讲述者的旁白,一方面感受到了屠杀的惨像的,又避免了过度血腥。结束前那一段内心世界的具象尤其震撼。

片尾好美

 6 ) 在人生的另一天看过《人生的另一天》后

记得大学时上选修课,看过一部讲述战地记者的纪录片

从那以后成为记者似乎成为了我的人生理想

然而经过这么多年的求索与挣扎后

我才发现无需去战场你也能够体验人生的残酷

如果倒退20年

看过这部《人生的另一天》后我可能禁不住要高唱国际歌了

然而如今再看完这部让那些热血青年心中燃起熊熊正义之火的片子

心里却是五味杂陈

主角Ryszard Kapuscinski无疑是一个优秀的战地记者

本着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不够近。” 的原则亲赴前线探寻真相

主角无疑是勇敢的,心怀信念的

他看到了不满20岁的女战士为理想而慷慨赴死

他也看到了一位“弃暗投明”的gongchanzhuyi战士殊死抗敌的英雄事迹

他似乎早已选择了历史正确的一边

然而现实是无论漂亮国还是苏大鹅

他们想要的无非是在这个非洲富国抢占自己的资源

至于为这些资源要付出多少当地人的生命代价

他们才不会去在乎

曾经习惯以“正邪对抗,正义必胜”的简单思维思考的我

如今已不再那么笃定这就是真理

Ryszard Kapuscinski此后又参与报道了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巨变

他发现无论什么zhuyi似乎都难说自己全然纯净如宝石

目的总是复杂的,而利益永远是核心

他唯一不变的信条似乎只剩下为 “世界各地仍然年轻并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而写作

于我而言

如今我更像是片中那位81岁卖面包的大妈

“她不是为了我们,也不是为了他们,她只是为了生活,为了活命和面包”

这不过是生命的另一天

反对非正义的,也未必就是正义

 短评

回魂和梦境的部分完全是恐怖片的手法 但又有什么恐怖得过真实的战争呢 Welcome to your grave

9分钟前
  • 凹凸
  • 推荐

影片讲述了在冷战期间发生的一场热战,这场鲜有人知的、非洲大陆上的代理战争,如果不是因为影片主角,甚至都不会有多少史料照片流传至今。如果所有人都忘记他们是怎么死的了,那他们就永远死了。//葡萄牙裔的老将军说:当我作为入侵者空降这片大地,却发现自己必须要杀掉十二岁的儿童。当时我只有24岁,选择非常的容易,我要站在弱者的一边。我很高兴,我曾为自己选择的人民而战。

11分钟前
  • 私~川流
  • 推荐

八十多岁的老太想要面包,二十岁不到的女战士想要小孩,但全部前提是赢得战争。人都会消失,先从世界里肉体消失,再从记忆里精神消失,卡普钦斯基的相机里才会记录下他们存在过的痕迹。安哥拉到处都是尸体烧焦的味道,却让记者兴奋。是让自己名垂青史,还是尽快结束硝烟。人生的另一天,有人做了抉择。

1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清醒的时候,我们更容易选择正确的决定~感谢那些为世界和平而努力付出和已牺牲过世的人们~

15分钟前
  • 小鬼家的师公
  • 力荐

真实比虚构更恐怖,这部电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恐怖记忆。我很崇敬影片中的战地记者,谢谢这部电影,谢谢这位记者&作家。

17分钟前
  • 衡Isabella
  • 推荐

根据波兰战地记者卡普钦斯基的著作改编,70年代越战之后冷战的美苏扶持两大政党把阵地带到安哥拉,用动画还原大屠杀等战场情形,用纪录片的形式穿插幸存者当事人回到昔日之地的探访,加上新闻影像等材料感到有些混乱,也削弱了人物的伟大,不如同类的一些其他影片,反而最后展现当时拍的一些照片更有力量。#金马55#

20分钟前
  • seabisuit
  • 还行

/*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影节展映单元,波兰记者亲历安哥拉独立内战的故事…采用纪实摄影和动画穿插的手法…还是挺不错的!

22分钟前
  • 潘半仙
  • 推荐

2019.6.22 10点半 上海百丽宫影城万象城店

25分钟前
  • 米老鼠
  • 力荐

虚实结合的剪辑,让叙事变得极为有力。配乐不算多,每次出现却都令人印象深刻。不过最让人唏嘘的还是片尾的那段采访独白:“我们打赢了那场为祖国争得独立的战役,但这个过程摧毁了我所有的理想。我输惨了。平等的社会在哪里?我那些免于饥饿的手足在哪里?社会主义呢?革命呢?”

26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部波兰记者卡普钦斯基的纪录片而非动画片,动画的作用在于补充和再现新闻等真实镜头无法触及到的部分,而动画的魔幻场景也加强了纪录片的表现力,战争的残酷混乱和因恐惧而生的莫名亢奋疯狂,情绪展现十分丰沛而强烈,经历过战争就将永远活在战争中,无论战争起因小国永远是大国纷争的牺牲品,作为波兰人对此肯定更为感同身受,配乐很赞,葡萄牙人的段落真的很有现代启示录的味道

28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真人纪录片与动画剧情片结合,故事联想到张勋导演的《出租车司机》和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导演的《火药桶》。—— 如果可以的话,你必须保存一些东西。因为人们有可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完全不留下痕迹。先从世界上消失,然后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我会记录下来。他们将永远不会被遗忘。他们会留下痕迹。他们将继续存在。我来到过这里,这就是我的样子,这是我活着时的脸庞。在看别的东西之前,请看着我一会儿。-《人生的另一天》

3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SIFF. 2D动画+真人记录交叉还原事件全貌,主角以三个当事人的访谈完成人物塑造。动画部分的幻想段落有创意,具备较强的沉浸感,纪实影像增加了故事的历史厚度。以典型的美式主旋律风格抨击美国,极为讽刺,也赞扬了战地记者的高尚职业品德。放映完毕后周围大妈妹子纷纷飙泪,啧啧。

35分钟前
  • SleepWalker
  • 推荐

开始无论主角还是银幕前的观众或许都还有一丝好奇心驱使的冒险激动,但绝望感越往南走越强烈,最后纠缠成一片怀疑的混沌。明明几乎所有主要角色都没有死在当时的战争里,却丝毫不觉得欣慰。Artur最后说:“我们赢下这场战争,但我所有的理想都被摧毁了。” 看完之后感觉自己内心某些东西也粉碎了。

36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Kapuscinski见证了战争中的死亡和勇气。

38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3.5,除了结尾英雄主义式抒情,以及美学质感上略显突兀的当下纪录片,还真是一部各方面都可圈可点的主流处女作,如果全部都由历史档案影像+动画,应该是放一种关注或者柏林主竞赛片子。

42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动画的优势在于,可以用相对低的成本去展现画面上更多的变化,能够用更精彩的视觉艺术去描绘作品的情绪。但动画的缺点在于,人物的木讷感和缺少了真实感。虽然真实感在一定程度上用真实的影响资料弥补了不些,但还不足够。这部作品的探讨的话题比故事明显更有高度,讨论战争与和平,讨论记者存在的意义与产生的影响,讨论生命、讨论梦想,讨论另一个世界的的另一天。

45分钟前
  • 倚风帘
  • 推荐

动画+原型叙事,很特别的传记组成,同时很大原因是因为这段历史鲜为人知,就连记录的照片和影像也极少。“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保存一些东西。因为人可能某一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完全不留痕迹,先从这个世界消失,再从我们记忆里消失。”从坟墓里带出来的故事,战地记者真的是让人很尊敬的职业。

46分钟前
  • momo
  • 推荐

"I identify with those who are humiliated and ofended, I find myself amongst them.Poverty does not have a voice. My duty is to achieve that their voice is heard.This is my mission"... 致敬勇敢的战地记者们,将发生在世界上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的侵略和欺凌报道出来,让大家看到美帝的丑恶嘴脸。

47分钟前
  • 小唧唧
  • 推荐

无比真实的动画电影。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年代

49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台北金马影展展映】又是一部动画与真人相结合的历史题材影片,以波兰记者视角讲述1975年安哥拉独立前后内战的故事。在各方面处理都比《瑞士人克里斯》好太多。动画部分采用渲染成2D手绘风格的3DCG动画,不仅画面效果生动逼真,而且运镜也模仿了纪录片的手持摄影感,代入感十足。在动画的渲染下,很多场景有天马行空的震撼力量。真人部分采用纪录片访谈形式,倒也相得益彰。四星半

54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