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改编自法国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以拿破仑战争和之后十几年时间为时代背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制度对于不同阶级人群非常不平等,底层老百姓饱受贫穷、饥饿、排斥和压迫,几乎所有法律都是保护贵族的,即使贵族欺压底层人民,受到严重惩罚的只会是穷苦老百姓。因此,法国的底层社会成为了悲惨世界,这也促进了“1832年的巴黎共和党人起义” ,起义倡导的思想与法国大革命指导思想类似,即“自由、平等和博爱”。生在乱世的雨果目睹了人民的疾苦,最终创作这部小说,并融入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和宗教信仰。影片在小说的基础上稍作改动,围绕主人公冉瓦让的命运坦途,讲述了底层社会的悲惨以及人民对于平等、博爱的热切需求。影片中其他重要角色包括查维督查,是政治制度的捍卫者,始终认为犯过错的人不会改过自新;工人芳汀,是饱受生活折磨的底层社会代表;芳汀的女儿珂赛特,单纯善良,与冉瓦让相依为命;起义成员马里斯,是一位倡导平等的热血青年。穿插着命运多舛和情感交错的故事在他们之间展开了。
冉瓦让年轻时候,因为饥饿难耐,砸破面包店的玻璃窗,偷了一块面包,因此被抓判刑19年。冉瓦让在监狱里,做尽了苦工,遭受殴打、唾骂等非人待遇,他的尊严被无情践踏。假释后,冉瓦让拥有了一份黄色证明,这样的证明本身就存在不平等,不容易找到工作,即使做苦力,薪酬也只是普通人的一半,而且他还被要求去别处报到,继续受压迫,如果不去报到,将面临终身监禁。陷入绝望的冉瓦让在黑夜里躺在街头,没有食物没有房子,他认为没有人愿意收留他。此时,一个老太太走过来,鼓励冉瓦让去问一下迪内主教,在老太太的劝说下,冉瓦让敲响了主教的门,并说明了自己的身份,本以为主教会将他拒之门外,可主教邀请他共进晚餐,还给他舒适的床睡觉,冉瓦让非常感动,便向主教承诺从明天开始要重新做人。然而,19年的恐怖经历成为了他的噩梦,对生活恐惧的他半夜打伤主教,并偷走了银制餐具,当警察把他抓到主教面前时,主教说银制餐具是送给他的,还把自己的银烛台也送给了他,对他说了一句“别忘了,永远别忘了,你答应过重新做人的,冉瓦让,你是我的兄弟,你不是坏人,我用这些银器换回了你的灵魂,将你从恐惧怨恨中救赎出来,现在,我把你交还上帝”。主教的宽恕彻底击垮了冉瓦让那想要犯罪的灵魂,从此他改过自新,并用仁慈和宽恕对待所有人。
冉瓦让换了新名字,9年期间,他从一个工人,成为工厂老板,然后乐善好施,为民谋福利,用仁慈拯救了千千万万受苦民众,也因此,他被推举为维高市长。冉瓦让住着简陋的房子,不爱说话,喜欢一个人待着,心里却永远装着自己的市民。有一天,巴黎派来查维督查来维高管理警察,查维与人民口中的好市长冉瓦让见了面,冉瓦让第一眼便认出查维是自己做苦役时虐待自己的那个人。从此,冉瓦让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了,他与一向贯彻“秉公执法”的查维之间的矛盾开始了。冉瓦让以防万一,立刻将这些年挣的钱全部取出,埋在了一棵树下面,还拿出一部分钱捐助了9年前帮助自己的主教所在的修道院,并安排自己受伤的老员工拉菲去那里做杂工。无独有偶,冉瓦让工厂的平静也被打破。芳汀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员工,工业革命爆发后,年轻气盛的她打算从乡下到城里发展,却被一个城里青年诱骗后抛弃,这时芳汀发现已有身孕,有私生子的她不敢再回到乡下。鉴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很排斥 未婚有子的妇女参加工作,无奈之下,芳汀把女儿珂赛特寄养在一个朋友家里。芳汀那个朋友性情贪婪,不断以各种理由向芳汀索要生活费,实际上却以各种手段虐待珂赛特。芳汀为了养活女儿,选择进入冉瓦让工厂做工,本来一切还算顺利,但是她的美貌和才干常常遭人妒忌,尤其当工头知道她有个私生女之后,顺理成章地开除了她。走投无路的芳汀为了养活自己和女儿,卖掉了头发,还沦为妓女,不久后积劳成疾,得了肺炎。芳汀有一次在街上招揽客人,遭到客人调戏和殴打,查维督查看到后,先让几个贵族离开,并继续殴打了芳汀,在制度下再没公道可言。冉瓦让以市长的名义解救了芳汀,让芳汀在自己的办公室修养,向她表明自己并不知道开除的事。然而,芳汀病情越来越重,冉瓦让的麻烦事也一件接着一件。查维看到冉瓦让的强壮后,开始怀疑他是逃跑的苦役,但过了几天,查维并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而且法院说已经抓住了冉瓦让。冉瓦让陷入了自我矛盾中:如果不去法庭作证,将会有一个无辜的人因为自己受罪,如果去作证,芳汀和她的女儿将无人照顾。最终,冉瓦让无法坐视无辜的人受冤,他在法庭上承认了自己做苦役的经历,也因此丢掉了市长职位。获知消息的查维急冲冲地跑到冉瓦让办公室,芳汀在刺激下与世长辞,愤怒的冉瓦让打晕查维,决定去履行对芳汀的承诺,即抚养珂赛特。
冉瓦让在芳汀朋友家里,看到受虐待的珂赛特,拿出了芳汀写的抚养证明,便带珂赛特前往了巴黎,居住在拉菲所在的那家修道院,在这里,珂赛特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冉瓦让也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珂赛特不喜欢做修女,她对外面世界充满了好奇,于是冉瓦让以拉菲的名义在外面租了一座房子,平时就会带着珂赛特为难民施粥或办些其他事情。有一天,珂赛特在街上看到马里斯的精彩演说,心里产生崇拜,而马里斯也留意到这个美丽单纯的女孩,跟在女孩身后,产生爱慕之情,冉瓦让为了保护珂赛特,阻止了他们之间进一步的接触。马里斯最终还是找到珂赛特的住所,他们每天晚上都会坐在长凳上约会,两人坠入了爱河,这也再一次激起冉瓦让和查维之间的矛盾。
马里斯是“巴黎共和党人起义”的带头人,查维督查一直派人跟踪他,在知道马里斯恋爱后,又开始调查他的女朋友,查维来到马里斯女友家,这使冉瓦让再次陷入惊慌,便立即带着珂赛特搬离此地,重新租了一座房子。查维最终确定马里斯的恋人就是珂赛特,而珂赛特的父亲正是他一直寻找的冉瓦让,他跟踪马里斯,来到冉瓦让住所,本想拿珂赛特作为威胁,却不慎被马里斯控制。查维被抓进了共和党人组织中,而为查维执行枪决的人正是冉瓦让,就在查维觉着必死无疑时,冉瓦让再一次宽恕了他。战争打响后,冉瓦让知道珂赛特深爱着马里斯,为了给珂赛特一个美好未来,他独自跑到战场,舍命救援受伤的马里斯,他通过下水道把马里斯拖了出来,但是两人在出口被查维抓获。查维的目标是冉瓦让,所以在冉瓦让的请求下,查维放了马里斯,让他回到了珂赛特身边。查维与冉瓦让站在河边,此时查维开始怀疑自己一味“秉公执法”的错误,他开始相信人是可以改过自新的,开始明白自己代表的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是悲惨世界,而冉瓦让的宽恕和博爱能够将悲惨变成温暖;查维问冉瓦让“为什么不杀了我,憎恨我吗”,冉瓦让回答“我没有权力杀你,我不恨你,我什么感觉也没有”;查维被冉瓦让的博爱折服了,他最终释放了冉瓦让,自己却投入河中结束了生命;获得自由的冉瓦让满怀激动地向前走去。这一幕像是旧制度的倒下,新制度的萌芽,社会黑暗最终将会被自由、平等和博爱照亮。
冉瓦让从朴实的劳动者到监狱中的苦役,到维高市长,到普通市民,再到完全自由,跌宕起伏的一生伴随着他内心精神世界的升华,主教在他走投无路时救赎了他的灵魂,使他把宽恕、平等、博爱理念贯彻终生,帮助了无数饱受生活煎熬的人民。芳汀的生活遭遇是贫苦人民的缩影,因为冉瓦让的博爱,芳汀获得救赎,芳汀的女儿也免受苦难。查维督查是社会制度的代表,他的尽职尽责却给人民带来苦难,最终他心中的壁垒被冉瓦让的宽恕打破,使他相信了人是可以改过自新的。自由、平等、博爱和宽恕拥有一种隐形的力量,像一束光照入社会黑暗角落,照进人民心田,救赎着犯罪和苦难的心灵。生活像一面镜子,如果我们心怀博爱,看到的可能是充满爱的世界,如果我们心怀仇恨,看到的可能是充满恨的世界。我们或许正在善与恶之间挣扎,或许正有人敌对自己,或许正有人需要帮助,这时我们是否可以用平等、博爱、宽恕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呢?
老者第一次救赎:没人开门给冉阿让吃的,一位老者招待了这位小偷并让他留宿了。
第二次救赎:冉阿让袭击了老者,被警察逮住了,老人却说东西是赠给小偷的,并给了他值钱的东西,告诉他相信他从今开始洗新革面。
冉阿让第一次救赎:命令警督不得辑拿女工,并待女工如妻子,告诉女工会永远和她、孩子生活在一起。当她说自己是个妓女时,冉阿让说上帝爱每个人,我们都是他的子民。
第二次:在法庭上承认自己是那个小偷,救了一个傻子,尽管接下来对自己的惩罚并不公平。
等三、四次:用钱把女工孩子赎回,带她进修道院,十年如一日照顾她,并不顾生命危险去救她的心上人。
第五次:当孩子追问他是谁时,是不是自己爸爸,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冉阿让并没说出她妈妈的身份。当孩子知道后,当他深知自己可能会被逮捕时,他说,你妈妈是个好人。
第六次:亲自接过杀警督的事,并把他偷偷放了。
警督:交上处置方式,并自杀,这样也算对他一辈子不放过任何一个罪犯,画上一个句号,更是被冉阿让感动,放弃了毫无意义的追凶。
小偷成为品德高尚的市长,市长爱上了妓女,警督做出了和他本人最矛盾的事。这些不可思议的奇迹,正是因为被爱感动。我们都是上帝的子民,都值得被宽恕,能救赎自己,也能救赎他人。道德和社会舆论有时对一个人过于残酷,如对冉阿让,如对女工,几乎让他们没有活路,他们才会沉沦,那么如果可以,请温暖一下这些好人,让他们也有机会幸福一些。谢谢
对这个版本的悲惨世界神奇的改编早有耳闻,然而真正看过后,才晓得——我·太·天·真·了,这哪里是改编,这是大型OOC同人剧,还是悲惨世界x罗密欧与朱丽叶的OOC混合同人!看了一下,嗯,英德美合拍,找了丹麦导演,整部片子没法国什么事,还是挺有自知之明的。至于为什么咖位不低的演员会接这个片子,可能是因为这是俗称一块砖的《悲惨世界》吧,谁会放过这个机会……
故事开场就很九十年代的英国片……蓝不拉几的色调,诡秘的配乐,一条小河——实话说这部片的摄影挺好看,还是在水准之上的——农民在田里劳作,冉阿让露宿街头,有个老太婆告诉他可以去哪里借宿。切入很快,镜头到了主教的餐桌上。两人探虚实的场景首先就让熟悉原著的人怀疑走错了片场:
啊,此处出场的是爱尔兰黑帮打手尚万强,和退休教父米里埃!
接着,镜头切给了冉阿让的回忆:一个在唇红齿白的巴博萨船长,啊不,狱卒沙威,见冉阿让工作不够卖力,就狠狠踹了他几脚,饿极了的冉阿让抱着他的腿啃食了起来!这难道就是……行尸走肉??
冉阿让回过神来,不,他不是僵尸,他在一个主教的家里,对方请他留宿。当然了,心怀怨恨的冉阿让盯上的是主教那套银餐具,于是半夜起来偷餐具,却被起夜的主教逮了个正着。对,这是原作没有的情节,导演硬加上的戏剧,于是一个刚出狱还没有受到感化的冉阿让会怎样做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揍他个球的!
上面动图掉帧严重,所以大家一定没看出来,但是视频很清楚,在冉阿让揍了主教一拳后,后者显然没有料到这不符合原著的地方,所以楞是站了一秒种才想起来要倒下去。
冉阿让连夜逃跑,我们可以看到,法国十九世纪初的乡村已经用上了LED灯:
第二天,人赃俱获。冉阿让被扭送至主教宅邸,但他却表示你怎么可以忘了烛台,连忙把烛台塞进了冉阿让的破布兜里。这本是多么感人的一出戏啊!但是,我感觉脸上还挂着花的米里埃主教并不高兴↓↓↓
一眨眼,不知道多久过去了,沙威去新单位上班,出神地望着马车外的郊野风景,给了好几秒的镜头,我数到了好几个电线杆。也没错,既然主教家门口都有LED灯了,那有几个电线杆再合理不过了。
鲨探长来到伟哥镇的警局——对,这版本把MSM(滨海蒙特洛伊)改了名字——发现这里的警察很懒散,比如管事的小伙子年纪轻轻就满脸油腻在办公桌上吃大餐。我一瞬间还以为穿越到了《热血警探》片场——刚从伦敦来到小镇的警察瘦瘦发现了一群乡巴佬警察简直无药可救,励志整改。沙威穿着打扮一看就像城里人,雨衣带兜帽,还后面开叉。
油腻的二把手带沙探长参观小镇,大力夸奖镇办工厂主,也就是市长先生马德兰。看得出他为马德兰先生的终身大事很着急。
二把手吹得神乎其神,指着前面一栋破平房说,这就是市长的家。沙威一听好奇了起来,说现在就要去见见这位神奇的市长。二把手进去禀报,孤僻的马德兰市长不太想见,但二把手是个热情的媒婆,添油加醋道:“如果您不见他,他会嚎啕大哭的!”
还等在沙威门外的沙威不禁打了个冷战……
等到两人终于见面,冉阿让一眼认出了沙威,吓得不轻,沙威没认出对方。
接着来到马德兰的工厂,芳汀听到女监工带着新上任的警长参观工厂并介绍厂子里男女分区,因为听到“市长要保护好女人的贞操”慌乱的撞到了别人打破了罐子,受到其他女工排挤,从德纳第那里收到的信件掉了出来,被长舌妇捡走,后者将她举报给了女监工,女监工又在冉阿让来视察的时候说厂里有未婚生子的女人,冉阿让直接跳跃到了:她是鸡嘛?女监工都被吓了一跳,表示我不会顾用鸡,冉阿让发觉自己失言,连忙道歉说自己只是不想让好女人收到坏影响。在女监工建议开除芳汀后,他没多想就同意了。
我tmd是震惊的……
原作的确有明确的描述说马德兰伯伯开工厂分男区女区,只接受正直的男女工作,不接受鸡,因为镇子有大兵驻扎,码头的鸡很多。但是怎么到了这部就变成了市长先生把未婚生子的女人直接看作鸡,还亲手开除了呢??原著的遣散费是女监工私自从女工救济款里提取的……
不要求冉阿让像2000年法版那样献身当恩客,至少也不能这么绝情吧???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还安慰自己,这个冉阿让自从看到沙威出现就心神不宁,刚从银行取了钱,准备去埋钱(对,这个时间也提前了),脑子比较混乱才干出直接开除单亲妈妈的举动。后来证明,我想多了……
接下来就是芳汀回公寓被房东要债的剧情。这部分基本是照着原作拍的,所以芳汀的剧情是本片唯一改编优秀的段落——当然槽点不是没有,后面再说。
我们看到德纳第的来信继续要钱,芳汀步步堕落,当掉头发,直到不得不去码头站街,而沙威和二把手天天在码头鉴鸡,沙威爱好钓鱼执法。
不,我意思是,这个剧情是给我们展示——沙威不是人啊!二把手才是人啊!
这没问题,原著的沙威在蒙特洛伊的芳汀线上完全是个面目可憎的恶犬相,连外貌描写都带有作者浓重的感情色彩。
说完了芳汀,来看剧情突然加速到了割风老伯被马车压到的剧情。这个地方唯一的问题是……为什么割风的名字也变了??????嫌太长还是怎么着?????割风就变成了拉菲Lafitte……对,就是那个酒(Lafite)的山寨兄弟。你们这个山寨改编实在是很妙啊……
看到大力出奇迹的市长,沙威顿悟了,甚至提前跑去码头鉴鸡……其实是为了和二把手打听市长的来历。与此同时,市长看望了病床上的陈年老酿,啊不,割风老伯,把他安排去修道院工作了。
接下来的场景是冉阿让结结巴巴地读信。这里的改编是把冉阿让变成了文盲。至少是为剧情服物,就不说啥了。沙威求见,市长不见,但哪里拦得住沙威。后者唐突地说因为新的法律新的警察工作方式,所以要进行人口普查。马德兰听出了弦外之音,这tmd不就是查他吗!于是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出生证明等证件,直接给了探长一个下马威。
探长气鼓鼓地带着文件去巴黎找领导批预算,领导欣然同意,但是不建议他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查市长。
镜头转回芳汀那头,欠了几个月房租的芳汀大汗淋漓地倒在床上,被房东讨债,她想肉偿,但房东一把将被她撩开的被单盖了回去,回答“这次要钱!”
芳汀只得穿上她唯一的裙子,去接客,和几个渣男起了冲突,被钓鱼执法的沙威逮了个正着。
然后我们看到冉阿让文盲的原因:
初学者练习花体↓
沙威将芳汀抓回警局,二把手趁机溜走,给市长先生通风报信。匆忙赶到警局的市长接受了芳汀的口水洗礼,沙威表示:您被玷污了!
将芳汀带回去照顾的马德兰市长和芳汀暗生情愫,晚上换衣擦身端茶倒水,白天插花食果小院约会。
但是,实话说,看到这里我还是抱有一线希望的!冉阿让他,还是可以只送珂赛特上她的学,不送芳汀上他的床的!
不是说市长x芳汀这个西皮没人磕,原著里的八卦群众和咬牙切齿的沙威同志都磕得挺欢的,但是,你改编能不能不要这么八卦!
镜头一跳,沙威负荆请罪剧情。我怀疑这里删了镜头,毕竟片子太长了,所以我们就突然看到他来请求开除了。当然,这也是马德兰意识到有无辜老头要为冉阿让替罪下狱的时候。这里纳什的表演很好,把原著的精髓表现了出来,然后尼森的……考虑到本片冉阿让神奇的人设,我真说不好他听到沙威告发他的时候这表情是“HOW DARE YOU”似乎马上就要冲上去暴揍沙威,还是担惊受怕……
陷入沉思的市长先生准备跑路,沙威还在追着不放。
实话说,光看表情可能没什么,但是,这里的配乐,就很阴森……让我不住怀疑沙威是不是来了一出虚假的负荆请罪……
与芳汀告别后,冉阿让就启程去了阿拉斯的法庭。这里出现了全剧最佳改编(其实就是照着原作拍,不过细节到位)。原作花了两个章节描述纠结的冉阿让,去,还是不去,在本片里只留了最后一段——他来到法庭,座位满了,他回头准备离开,面色带着一丝庆幸,然而就在此时,门房说:政府官员可以进。
法庭戏其实整体很好。但改编也有一些缺陷,对没有看过原著的人,应该毫无影响,因为前后贯通,而且整场戏很有戏剧性,演员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这版大悲的神奇改编再怎么OOC,至少的确前后照应没有问题……)
最为致命的缺陷是将商马第在原著里旁白所称的傻傻的样子用字面意思表现出来,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智障。而原著描写商马第分为两个视角,一个是有第三人称、居高临下的视角,代表着法律和法官,律师等聪明人(还特别提及了律师用高逼格词汇辩护,辩护内容完全是法理上的,比如偷苹果的行为真伪),第二个视角是商马第的自我辩护,他鸡毛蒜皮地陈述自己的生平,列举可以证明他身份的过往东家,读者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商马第不过是个典型的教养不高的底层可怜人,就像多年前的冉阿让一样。然而这一版的法庭辩护变成了看官们对商马第前言不搭后语回答的连番嘲笑。于是冉阿让对商马第的拯救,不可能是从商马第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此外,三个狱友也有改编,味道也完全变了:舍尼杰肩膀上的烧伤原著里是他要把苦役犯缩写字母烧掉,到了本版就是这家伙下三滥想杀冉阿结果被教育了;布莱卫原著里只提了一嘴一个特色花纹的私人物品,到了本版变成了告密的小人;戈什巴依的改动则有点莫名其妙,原著他手臂上的字是1813拿破仑兵败俄国回国登录戛纳,到了本版成了刻字1789大革命?我不觉得原版是想纪念大革命哎……
其他的,宣布段落和离开段落拍得不错,不过没拍原文的人们被镇住尽数让路并关门还是很可惜。
回到小镇的名场面——沙威吓死芳汀剧情。基本是按照原著拍的。这版在这点上倒是挺好的,冉阿让求沙威宽限他的剧情拍的很好,这个从没求过人的冉这里低声下气特别明显。然后当然是被堵回去了,更狠的是这个沙威直接对芳汀说要把她抓回监狱,直接吓死了她。于是冉阿让气疯了……把沙威像破布娃娃一样来回往墙上砸。战损鲨是那么可爱(打住)。
哦,对了。这版的槽点就是冉阿让和芳汀真的有一腿嘛,然后沙威不忘火上浇油来了一句“你的婊子”……可以说是这句话+这版冉芳不一样的关系+沙威说要抓芳汀吓死她导致这版冉阿让在此场景彻底失控。当然,效果是……这个沙威似乎是故意找死……原著则是沙威兴奋得昏了头扣子都没系好的样子。
PS:乌玛瑟曼的芳汀演得很好啊。
冉阿让出门就撞上二把手,同情他的二把手转身让他砸晕自己砸到起包。
醒来的沙威带人去搜工厂,结果发现冉阿让没带钱走,工厂是集体资产了!!!这版在这里显示出了浓重的共产主义倾向(不
冉阿让跑不远,于是沙威带人追击。飙车戏上演了……对,飙马车。
机(狡)智(滑)的冉阿让和农民换了衣裳甩掉了沙威。后者因为一时心浮气躁抢方向盘,啊不,抢缰绳,拼命踩油门,还翻车了……真的……涉嫌危险驾驶了喂……
镜头一转,冉阿让来到了旅店。(请珍惜店老板一家自,他们出场就只有这一出戏……)
冉阿让一来就露富了。老板娘看他穿的不咋地。要了20苏的房费,结果他钱袋子biaji一下沉甸甸地扔桌上,老板娘喜笑颜开。店老板出面干扰——咱们的普通套房没了,只剩下蜜月套房!
一段买袜子加价最后买珂赛特玩耍时间的剧情之后,名场面出现了↓↓↓↓↓↓↓↓↓↓让人不禁怀疑如果冉阿让再表现得猥琐一点,可能一千五百法郎也不用了,三十法郎柯就到手了(
这段逃亡戏挺可爱的,然而……很快你就知道了……
等他们逃亡到了巴黎,我们看到了巴黎的城墙!对,当年的巴黎是有城墙的,不过根据资料,那时候搞不好城墙外堆满了粪!
我有理由相信这个冉阿让有躁狂症。首先他让珂赛特噤声,结果小孩子不懂事出了声,他又凶她。等到爬到城墙上,他二话不说捞起珂赛特就要跳到城内,珂赛特又出声了,结果他恶狠狠地说道:闭嘴!你要把我们两个都害死吗!
求哪个版本给一个男妈妈让吧……原著里那个听珂赛特问芳汀就默默流泪的男妈妈在这个冉阿让身上真是一点影子都不剩下。
看看,就很像女友要离婚,先打一顿再下跪道歉的渣男哎……………………
然后这个冉阿让就带着珂赛特直奔修女院了……对,不是意外,是直接奔过去的……
一转十年之后,这个珂赛特对外界很好奇,求冉阿让带她出去,于是就不当修女啦!
父女俩坐马车走,冉下车办事,让柯呆在车上,但是第一次出门的柯很好奇,下车游荡。
另一方面,沙威和手下在监视群众运动。ABC在街头演讲。猜一猜哪个是马吕斯,哪个是安灼拉,哪个是格朗泰尔。
珂赛特迷路了一会儿,还引来一个跟屁虫。当然被冉阿让发觉了。后者当然赶紧带走了柯。
下一幕是父女俩发面包。
紧接着,搞笑剧情来了。冉阿让刚离开,珂赛特就看到了坐在马路中间椅子上偷窥的马吕斯(话说,小伙子,真的不是你搬了个椅子去偷窥的吗?为了美女连命都不要了,很容易被马车撞死哎……)。柯往那边走,马往这边走。下一幕,冉阿让突然出现,截住珂赛特,他们换了个方向走了……
然后,小G和俩娃当然是被小马收买的…………
冉阿让当街发出爹味宣言!回来珂赛特就叛逆了……
这版本冉阿让的家真的很豪华………………………………
然后,这个小马亲自跟过来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正式上演……
第二天的咖啡馆革命会议就很……沙威的小跟班也在场,然而我觉得小马才是警察派来的卧底。看看他都胡言乱语了什么。
安灼拉:两周了,我们搞到的这点枪都不够自己用!
小马的真知灼见如下:
马吕斯眼中的革命:
扔酒瓶子级别的无政府主义抗议……
至少这个安灼拉脑子还清楚:
你tmd是指望对方用木棍子来搞我们吗???
(未完待续)
曾经看过悲惨世界的音乐剧,非常好看。这次看到的这版电影是1998年拍摄的,只有一个多小时,而上次的音乐剧记得有好几个小时,没有看过原著的我觉得都很精彩。 这个电影的情节简单一些,着重描写了冉阿让和沙威警长的冲突,冉阿让从一个罪犯变成人间大善人,不但自己的灵魂得到了救赎,最后竟然感化了沙威,而这样的感化竟然“杀”了沙威,原来这就是哄死人不偿命(仁爱也可以杀人)的典型案例啊-
此时想到了给小朋友讲过的一个故事,冬天来了,恶魔般的风使劲想刮走人们身上的大衣,可是越刮大家裹得越紧;春天来了,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人们的脸和身体,人们自觉自愿地就脱去了大衣-
瞧,不同的方式方法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
在冉阿让被主救赎后,他也将这种仁爱之心施舍于周围的人,甚至原谅了处处要致他死命的沙威。沙威的世界观是惩恶扬善,而冉阿让的方法却是感化。这两个人的经历不同,世界观也完全不同,做法自然迥异。沙威做法宛如治疗疾病时的西医,其核心思想是将坏的细胞切除让剩余好的部分健康生长以达到整个机体健康成长的目的;而冉阿让的做法更像中医治疗疾病,将坏的细胞逐渐调理直至恢复健康状态,以此将整个机体恢复正常。中医西医、法律道德,第二次看悲惨世界我竟然把这些联系起来了,是不是有些雷同之处?一个是对人体治疗的手段、一个是对社会管理的手段。
沙威的观念观与冉阿让的严重冲突,剧中的沙威更像一个严格维护社会秩序的正直的法律机器,非黑即白是他的信念,而冉阿让因为自己的曲折的经历,深深感受到对弱者和坏人的关爱也可以将这一类人的灵魂唤醒。沙威一直以来信奉秩序和法理,释放冉阿让是回报,可却是对自己信仰的亵渎,对于这样一个奉公执法的人来讲,放走罪犯是失职,自己的良心和失职心理的天平没法摆平,最终他自杀身亡了。 见识太少的人,最终会走进自己信仰的死胡同,殊不知,人性丰富多彩,世界更是精彩纷呈。见识和阅历越丰富的人越包容。
剧中的历史大背景是法国大革命,革命比较激进,影片中沙威代表的这个形象是不是可以影射大革命中的激进派,想急切地否定旧制度,打倒一切,推翻重来,但是这样的做法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许革命的过程也可以不流血就可以达到目的,社会秩序也因此变得更好,在影片中冉阿让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似乎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名著包含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以至于每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次,我又想到了文学作品的创作表现手法。一直以来,文学的表现手法就有指代和影射。比如,几乎同一时代我国的作品《红楼梦》就是一部以家族兴衰史影射朝代兴衰史的巨著。《悲惨世界》的英文名为The Wretched, 通过描写人物的悲惨命运来表现当时巴黎社会的悲惨状态吧,是描写人物,更是揭示了那个历史时期社会的悲惨,想通过革命将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却没有完全达到真正想达到的目的。这部名著给大家带来的应该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和对人性的思考,也应该唤起人类对如何最小成本地将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的思考吧。而每个作品的创作都是作者思想的体现,再看看雨果本人的成长及经历和这部著作创作时雨果的年龄和时代背景吧,看过这些可以更好地理解这本作品: 1802年 雨果出生于一个军官家庭 1830年(28岁) 法国“七月革命”,雨果热情颂扬革命; 1831年(29岁) 《巴黎圣母院》发表,其民主思想的启蒙之作; 1843年(41岁) 剧本《卫戍官》演出时,遭到失败; 1845年(43岁) 成为贵族院议员; 1848年(46岁)雨果支持拿破仑三世(法国走向共和); 1851年(49岁) 拿破仑三世政变,宣布帝制。雨果反对,被流亡19年; 1862年(60岁) 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问世; …… 1885年5月22日,维克多·雨果在巴黎与世长辞。被后人尊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可以说《悲惨世界》是将雨果这一辈子的所见所思融合到一起的一部作品,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不同的人读《悲惨世界》可以读出不同的《悲惨世界》,正如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用银器买下冉阿让灵魂的老人给了他心灵的赦免,而沙威在经历对冉阿让漫长的追踪后却以自己的生命换得冉阿让的生命,寓意其给了冉阿让法律的赦免。影片最后,因饥饿而偷面包入狱二十载后又亡命天涯数十年的冉阿让彻底成为了一个新生儿,一个自由的人。 他头戴军帽,着一身黑色风衣,眼神冷峻,面色沉静,深刻的法令纹使整个人散发着威严和不可侵犯的气质,他俨然是神的判决,法律的化身。没人知道冉阿让的转变有多大,除了沙威。沙威明察秋毫,精明果断,敏感准却,他对冉阿让知根知底,在追捕冉阿让的过程中一步步见证了他行善施德,造福维高市民,一诺千金,为所爱之人赴刀山火海。冉阿让在完全可以对沙威作出不利行为甚至是夺取他的生命时宽恕了他三次。不近人情的法律无法定义一个人的全部,一朝为贼终身为寇的说法在冉阿让的奉献精神和宽广的胸怀面前不攻自破。沙威的信仰是对法律的绝对忠诚,他不惧怕死亡,他便是这法网,他便是困兽的坚实高墙和行刑的冰冷枪口,他早就不再属于他自己。投河自尽既是他对信仰的维护,也是对冉阿让的肯定,更是自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抉择。 我们没权力左右他人生死,但我们有权利原谅和宽恕。Liam Neeson(冉阿让饰者)在辛德勒名单中说,赦免即是权力。 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在他眼中我们纯洁无罪。史铁生说,上帝的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 救赎之道在于行,上帝与你同在。
看完《悲惨世界》,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打开了百度百科想查查关于这部电影的资料。却奇怪的发现,找不到这部电影。只有一部2012年《悲惨世界》的音乐剧电影。看到这,脑子突然一片空白。那我刚刚看到的是什么电影?为什么里面一个唱歌的人也没有?
经过一番的仔细翻查,原来是之前想下载2012版的《悲惨世界》时,阴差阳错地下载成了这部1998年版的《新悲惨世界》。这是这个美丽的错误,使我遇上了这部电影。 ——题记
本人没有看过原著,所以对于电影对原著的情节选取、剧情删改等都一无所知。但是,看完之后,沙威警长的形象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一身黑色的装备气场极像《V字仇杀队》的男主角V。出场第一个场景便是要求队长请按照程序检查自己的手令。冷酷但却坚持秉公办理的态度已经开始在我心中奠下基础。
第二次印象的加深是在当沙威警长看到男主角冉阿让用自己强健有力的身躯帮村民抬起马车的时候,敏锐的洞察力立刻让他回想起九年前自己曾经看守过的囚犯。但在并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他并不敢贸贸然行动,只能呆在冉阿让身边慢慢试探。
身为警长,本在对法律的尊重和对法制的坚持,当冉阿让被女工芳汀辱骂而冉阿让却坚持要放她走时,沙威警长说出了:“你是权利、道德、征服的象征,事实上是整个社会的象征,你没有权利干扰法律……”的义正言辞。而在以为自己误会了冉阿让的身份后,坚持要冉阿让惩罚自己,而且说出了“辞职也是一种荣誉,但我不配。”此刻,沙威警长的形象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身为警长,他并没有滥用自己的权利,而是以自己对职业道德的坚守为荣。他也没有以权谋私,而是坚持必须要按照法律的问题解决问题。(在那样的年代中,政府高层中对于道高望重的人的名声的尊重和没有证据绝不污蔑他们的做法让我为之感动。)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沙威警长回到巴黎任职,但心中却一直没有放下对冉阿让的追捕。但是,在监视和阻止反动分子破坏国家主权的过程中,沙威警长不幸被抓。当冉阿让把沙威警长拉到后巷时,沙威警长冷静沉着地说:“你应该杀了我,我不会善罢甘休的,你应该结束到一切。”那一刻,面对着生死,沙威警长依旧没有表现出慌张的神情,因为在他心中,对法律的捍卫和对自己目的的坚持,已经超过了对自己生命的占有。他并不贪图功名利禄,也不享受荣华富贵。他只知道,为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就算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但是,在冉阿让真的把他放走之后,他真正开始反思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到底对原则的捍卫到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正是为了让这个社会更加安定?还是说是自己那颗输不起的虚荣心一直对于当年前冉阿让对自己的挑战耿耿于怀?
坐在桥边的那段可以让自己静下来思考的时间,终于可以让他对过去的十年进行抽丝剥茧。他似乎渐渐感受到,冉阿让真的是改变了,而自己也确实是做错了。最后,他放走了冉阿让,把手铐铐在了自己的手上,转身倒进了河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完全了对自己的良心的救赎和对那份职业信念的坚持。
正是这一些细微末节,让我对这一位沙威警长印象深刻。也让我对这位老演员杰弗里•拉什再一次增添了一份喜爱。从《加勒比海盗》到《国王的演讲》,对于每一个角色那入骨三分的演绎,实在让我们为他的演技投去敬佩之情。
当然,这部电影中还有许多感人的地方,牧师对冉阿让的宽恕,主角冉阿让的改过自新和最后为了女儿的自我牺牲,动荡年代下对个人道德的重视(不雇佣未婚先孕的女工),对于道高望重的人的名声的尊重,没有证据绝不污蔑他们的做法,底层人民迫于生计的生活,在面对金钱诱惑所变现出的贪婪和无耻,年轻男女队纯真爱情超越生死的坚持,反动组织里青年们为了革命不惧牺牲的无畏精神等等。总体而言,这虽不是一次最好的改编,但这也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昨天晚上看完了悲惨世界 其实呢 本来不准备看的 因为没有英文字幕 拍摄清晰度也感人 想看2012版的 又实在没有看的 就屈服了 说实话啊 感觉电视剧看多了 这种桥段也见怪不怪了 当然 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 也许无论是人物还是情节都是无可挑剔的 可能是我变挑剔了吧 总感觉这些都似曾相识 但是也许是我看过的都是借鉴这个吧 劣币驱逐良币? 先入为主真的是悲伤啊 看的时候就一直在想之前知乎上的那个劝阻大叔的那个答案 真的是太难受了 空前第一次 不想要女儿 真的 这种坠入爱河的少女简直就是无可救药 简直 看的时候就在mmp 太蠢了 但一想 我是以上帝视角看待的 哎 但还是觉得太蠢了 完全就是丝毫不顾全大局 真的 这种女孩啊 就轻而易举就上了勾 劝也劝不信 也不知道我是何来的立场 我都是一个尚未经历过爱情的女孩 却能如此理智 真的 会不会等我初尝爱情的滋味之后一切就变得又不一样了? 其实想想也觉得可怕 明明花季的年纪 却有如此冷酷理智 真的是 哎 伤心 再就是 那个反派 我的妈 我觉得国外电影的反派就真的很可怕 就像那个女主说的 他眼睛里都没有感情 我的天 真的是 那种冷酷啊 每看到他一眼 就不由自主的 send chills to my backbone 太可怕了 就算到了最后 他自杀了 比较正义吧 但还是 没有看出来他的一点儿人的气息 哎 太恐怖了 就像那个红字里面的反派 阴森 哎
刚刚在豆瓣看到男主竟然是辛德勒的名单的男主
难怪看起来这样的眼熟
哎
里面的那种迫不得已
隐忍
阐释的真的是很好啊
这种男人真的很帅
在看了1958年版、重温2012年版《悲惨世界》后,发现这个1998年版卡司阵容也挺不错,就纳入观影计划:如果没有另外两版做对比的话,观感或许会好点。这个版本从开场设置的情节改动就不太满意,这个前后动手打主教、珂赛特的连姆·尼森版冉阿让也没有另两版喜欢,最后沙威改成在冉阿让面前投河自尽也有些怪异……★★★☆……P.S.:1.比利·奥古斯特导演目前最喜欢他的作品依然是《征服者佩尔》;2.饰演芳汀的乌玛·瑟曼给《风之谷》英语版的库夏娜配音,饰演珂赛特的克莱尔·丹妮丝给《幽灵公主》英语版的珊配音……饰演冉阿让的连姆·尼森则给《悬崖上的金鱼姬》英语版的藤本配音……
没看过原著 单从这电影来说 故事还蛮喜欢的 杰弗里拉什无论演什么角色 看着都那么舒服
哟 这版彻底狗血了 那自杀的镜头处理的呀 不是应该月黑风高夜我们孤独悲伤的沙威大叔独自寻死的么 怎么怎么变成在冉叔面前优美的跳水运动了?! 而且我们善良的代言人冉叔还那么淡定看了一眼然后一脸正义大踏步微笑离开居然不去救沙叔 哟我当时就鸡血了出离愤怒了! 我的善之启蒙啊 就这么毁了
每个犯过错误的人都应该被原谅及尊重。人活在世间是为了给不是取恩,看完之后的总结
你确定这是悲惨世界么!?支线全部砍掉!连德纳第都没戏份!爱波宁和安灼拉完全不见了!冉阿让还看上芳汀!马吕斯居然还不是小开!这货是悲惨世界么?!!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卡司啊……
这名字翻译的差点以为豆瓣上没这电影。好的电影和导演拍摄的是有节奏感的,而且节拍一致,从始至终,不管情节怎么发展或快或慢节拍是不会变的,这样您能一口气看完,中间没有卡顿或调戏,让人完全沉浸其中,并且看完还有很多细节深深印在脑海。liam大叔、最佳竞拍老爷子、昆汀最爱的uma每个人都贡献了最佳演技。虽然看评论说和其他版本的悲惨世界不可比,和原著也有出入,可谁定义了她是悲惨世界,她明明是孤星泪嘛!
对名著改编向来宽容,拿它跟舞台版瞎比的可以闭嘴了。当年的阵容如今看着非常瞎眼……只是略为在意为毛会有基情的问题,嗯。
确实很不错,只是可能和原著有一定差距,除了感觉到男主角的洗心革面的决心,再就是可以深切的体会到警察长无法接受自己的善恶观被否定时的复杂情感,其余的就很淡了。另,对于女一号,只能用bitch is 矫情来形容,不过也只能怪尼姑庵确实是个世外桃源。
像冉阿让这种人大概也只有书里才会有了吧,复习完毕明天看新版!!
8分,悲惨世界从这里开始,Liam Neeson!
影片的节奏把握得不错,134分钟的长度,不足以展现雨果的恢宏画卷,但主干还是抓住了。连姆尼森的化妆不好,相隔20年,居然面貌变化很小。印象中冉阿让后面应该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而连姆尼森还是个中年人的样子。
很烂的版本,把原著的基调全都改掉了(结尾居然是沙威跳河自杀后,冉阿让充满希望的笑着走在街道上,汗~),人物内心情绪的变化太突然,刻画得很粗糙...
很喜欢这个故事,高二时候的小说课那学期看过只是差不多忘光了。总之巴尔博萨船长啊,你演戏怎么这么好!还得夸一下连姆尼森,果然这么多年也不是白混的。故事结尾让人很压抑,这就是为什么叫悲惨世界吧。期待一下杰克曼和海瑟薇的版本,毕竟从演员结构上来说,Fantine的戏份可能会增加。
电影很棒,但是隐约的感觉没有把主角和社会之间更深层次的东西拍出来。有时间一定要找原著来看看!
影帝和影帝飙戏好玩吗,我觉得你们的发型很好玩...沙威把情敌芳汀气身绝和冉阿让玩手铐play(这个受),Uma Thurman的芳汀换我也会逆天爱上的。大珂赛特真不讨喜,小柯赛特影帝单手抱的时候萌得一脸血。(德纳第老板:“先生喜欢珂赛特吗? 喜欢让她在你腿上玩吗?” 让彼得·塞拉斯来 = =+)
什么叫经典 看过就知道。ps 强烈建议看电影前看书。
无法忍受弱化了关于revolution的部分,以及沙威的心理描写,于是整部片的基调落在基情四射的相爱相杀...还有这英语说得无比别扭,Geoffrey Rush的澳英,还有英音、美音,老子真他妈的想来句中英!但配乐不错,以及服装神马的,乌玛瑟曼那腔调去演whore,真有奸尸的感觉
To love another person Is to see the face of God! 很爱这个故事,所以很讨厌这版的改编,删掉了爱波宁和马吕斯的外公就算了,珂赛特也跟着成了叛逆少女,革命的部分也几乎删没了,更糟糕的是我没看明白最后沙威督查为什么就突然自杀了。★★★
杰弗里拉什的沙威非常出色,改编得有些流俗的剧本中这是最立体的一个人物,"我的父亲是小偷,我的母亲是妓女",仅仅一句台词就揭示了他所有执着的原因,一个那样长大的孩子,他对正义的渴望必然近乎偏执,法不容情,他没有错,只是有着过于沉重的童年阴影。冉阿让的设置过于"超人"化了。
沙威最后一跳让我感觉其实是冉阿让和他因爱而恨的搅基故事;珂赛特好像true blood 里的牙缝女;轰轰烈烈的历史变成了街头痞子的闹剧;爱波宁等角色无故消失;实在让我不忍称其为悲惨世界,没有寒阳的温暖哪来冬雪的凌厉,朴实过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