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生不息宝岛季收官,一百余天的并肩同行,属于音乐人们的舞台终于迎来了美好的终章,华晨宇凭借唯一一首独唱歌曲《美好的事可不可以发生在我身上》成为声生不息·宝岛季「最佳独唱金曲」奖得主,回望他整季的表现,不难理解为什么华晨宇是节目中最吸睛的歌手。
《声生不息宝岛季》金曲盛典收官夜,华晨宇所在的那英战队以《离开地球表面》炸裂开场,又以《突然好想你》、《我的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过渡,最后则选择了《你曾是少年》回归初心,寄语未来。
这个兼具抒情和叙事效果的舞台由华晨宇一手打造,从公开的策划会视频中可以看到他集选曲、编曲、制作和导演的工作于一身,事事亲力亲为,不放过一丝细节。
小到决定旋律用和声还是伴奏,大到整体设计编排和呈现形式,华晨宇无一不精,那英在整季节目中对他夸奖不断,称他做出了极大贡献,团队缺他不可。
合作的其他音乐人对他也是赞不绝口,张信哲黄绮珊任贤齐莫文蔚等前辈纷纷对他表示认可,有人认为他的音乐先锋出众,实验精神和想象空间颇大,也有人认为他未来前途无量。
同时,他甘当绿叶,耐心辅助马嘉祺陈卓璇等新生代音乐人,把高光部分分给弟弟妹妹,自己辅助他们唱和声,为了更好的舞台效果针对不同人的特性给予编排和指导上的帮助,让每个人都对他赞赏有加。
而回到本职工作,他在整季节目中贡献出数个精彩舞台,异域摇滚、纯爱情歌、民歌新唱,他不局限于单一的风格,尽最大努力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舞台。
《舞娘》、《高山青》、《知足》、《闪亮的日子》、《美好的事可不可以发生在我身上》、《安九》、《归零》等作品,无一不呈现出他在编曲、演唱和舞台呈现等层面的多维度无极限。
青涩的,摇滚的,抒情的,极具想象力的,他既是实力唱将,又是全能音乐人。
唱作俱佳,能编能导,独特的审美和极佳的统筹能力在舞台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是这一季《声生不息宝岛季》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旧程落幕,新程将启。华晨宇在耳返里对同一战队的伙伴们说爱你,他的细腻和坦荡藏在每一个温柔的细节中。
演出有尽头,前路仍追光。高山长青,涧水长蓝,这样的华晨宇如果要用两个字概括,那两个字应该是——“值得”。
去年看完港乐季,感觉挺好的,所以对宝岛季挺期待的,看完这几期,真的无感。
1、去年港乐季,听完节目之后,回到音乐播放平台再去听,但是宝岛季,别说再去音乐平台反复听了,连节目都是跳着听,选择还可以的听完;
2、港乐季感觉竞技性质没那么强,就普通的演唱会的感觉;宝岛季,基本都是竞技性,跟普通音综没啥区别,什么就是歌手的阉割版,没有“歌手”的嘉宾规格高而已,但是在流量面前玩竞技性有可比性吗?真的又想要水平高,又想要流量,哪有这么好的啊。好端端的王炸给打没了。
3、然后那英的到来,真的将这一季定调了,完全是“好声音的第二现场”啊,不是说不好,只是觉得就真的真的变普通了。
4、总体停下来,感觉台北现场嘉宾演唱水平和选歌水平更好,然后湖南现场的话,魏如萱和华晨宇演唱挺搭的,艾怡良的复古那首也挺好,张韶涵一如既往的稳定,张信哲和杨宗纬的唱歌水平没得说,可能是选择的原因吧,没有印象特别深的,所以就会导致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普通的音综,没有亮点,你说是“声生不息·湖南季”也可以,没毛病,就没有“港乐季”那么鲜明,独树一帜吧。
总结:普通音综,跟“港乐季”差得有点远,但是喜欢看音综的应该可以
后续补充评价:看完前面几期,给了2星;后面越看越不对味,这就是妥妥的普通音综,说是阉割版的“歌手”都是抬举了,这明显遮住名字说是“天赐”都没啥不对啊,又要追求跟港乐季的“相连”,又要追求流量,最后沦为不伦不类了……
一直很期待这一季。台湾音乐是我的青春,从小到大一直听。周杰伦、SHE、蔡依林、A妹、曾沛慈、陈绮贞、魏如萱…太多了!!!因为这些滤镜,我对台湾的充满向往,本想毕业旅行第一站设在台湾,但是没有自由行…
首先,在现在两岸关系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能把节目办起来真的很不容易,这点我会➕。
其次,芒果的文案百万级别,会写,很共情,视觉效果全国领先,这点也➕
再次,这几天马先生来大陆访问,增加了两岸共情,还来这边唱了《月亮代表我的星》,看得我都要哭了,这点再➕
最后,不想讨论芒果是否阉割,以前节目因为被粉丝骂,好好的内容剪得乱七八糟。现在从头避免负面舆论,多少还是怕了。而且我每天刷外网看了太多骂大陆人的言论,已经累了,请不来一些明星我已经能理解了。(骂我们最惨的不是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而是…)。但,始终相信大家多交流,一定能好起来!
何炅说:“当歌声响起的时候,海峡会变窄,我相信《月亮代表我的心》,代表的就是我们炙热恳切的心意,也希望两岸的年轻人,不管是身在何方,是什么样的境况,都能够看看对方的心,想想彼此的情,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沟通,再一次谢谢马先生!谢谢台湾青年团的朋友们,谢谢你们,祝我们的未来前程万千,声生不息!”
朋友们,我又回来写乐评了!
减弱了语言的隔阂,相对于在听不懂广东话和听得懂广东话的听众之间挣扎的港乐季,台湾季在梳理台湾流行音乐史时逻辑的流畅其实令人惊喜(先导片更完整)。当然缺点也很明显,节目漏掉了一段临近千禧年台湾翻唱大陆民歌的小潮流,以及节目组试图涂抹却欲盖弥彰的几个女歌手。不过这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悖论,宣传既几乎是精良乃至超规格制作的必要因素,又本身是侵蚀综艺制作的蚁穴,就不多评论。还有人评论说卡司不如上一季,但我觉得这是抓错了重点,与其请来大咖却陷入尴尬的选曲境地(要么由于语言问题只唱大家都会唱的,要么像林叶夫妇一样只唱自己的),不如多花心思在更庞大的台湾曲库中拣选佳作。
其实两岸的流行音乐并不像节目中所呈现的如此对等地互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台湾流行音乐相比于大陆应该是碾压式的输入,而大陆音乐对于台湾则至多是一种补充性的市场(即使是摇滚)。但是在这种非对称的流动之中,这种交流仍然体现出两岸音乐消费者对对方生活境遇的试探性刺入与窥视。第一次听《我的未来不是梦》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在一间茶楼做客,大人们在谈事,我一个人在大厅看电视,依稀记得是央视的一个音乐节目播放了这首歌的MV,我深刻地记得大部分画面是台北街头充斥大量视线的行人与自行车,与这一丝记忆相交缠的则是后来看《饮食男女》里面二姐下班的一些街头画面。这种生活状态不仅与我幼时的成长环境不同,甚至与我所感受过的能与之相匹配的大陆城市也截然不同,都是自行车和人,但长安街和忠孝东路就是不一样,或许台北街头自行车与自行车之间的微妙错落能构成一个解释。如果把画面拉回二十一世纪初,在大陆的建筑与生活景观中出现的台湾影像与城市文化实际上同时成为向往的因素与对象。想象中倘若我要构思拍一部关于新世纪初中国的电影,我一定会将类似的生命经验放进情节之中。
台湾流行音乐对我最大的贡献就是奠定了审美的基线。其实离开了学院与殿堂的音乐发展路径可以是非常多样,以民歌为例,三四十年代的民歌平等地滋养着整片土地,而49年后的大陆民歌与台湾七八十年代的民歌则走向了截然不同的轨道。我后来偶然发现毛阿敏出道初时翻唱过齐豫的一整张《回声》专辑,这种张力让我更直观地体察这种分别,以及这种分别所相应衍生演化的流行音乐形态。其实流行音乐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制作与音乐性,它的核心是语言(与之相应的,流行演唱的核心是咬字),这也是为什么我这篇文字开篇非常审慎地使用了“减弱”而非“消弭”去对待语言隔阂。尽管同文,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两岸的语言是有差异的,我没有能力去准确概括这种差异,但我认为这种语言的差异反映对“人”的理解。因此,先一步、并且深一度反思了“人”为何物的台湾音乐,在早期(民歌与罗大佑)就显现出强烈的人文特征,即使在充分商业化与工业化之后(李宗盛以及之后),也都保留着长久的吸引力。
最后谈谈表演。首先感受到的是那英对台湾乐坛真切的爱,尽管我对那英有惯有的品味上的偏见,但是这次的三首作品都是诚意之作,值得反复听,其中《白天不懂夜的黑》甚至比录音室版本要好很多,CD版咬字中由方言的尖音习惯所产生的噪点被打磨平整,修饰音也是极有分寸,足以见得她对曾经成就她的台湾音乐的用心回馈。第二,其实个人来讲《我是真的爱你》听得有些疲倦(我听张信哲所有的歌都是这样),不过歌词里从前我可能更喜欢“但是天让我遇见了你”或者“我初初见你,人群中独自美丽”,而现在觉得最入木三分的其实是简单一句“我想我是真的爱你”,思忖比悸动迷人。台湾乐坛讲情爱并不如香港(尤其是千禧年后)成熟,但这种朴素却真挚的措辞有时也别开生面。最后是張韶涵,她一嗓子“我始终带着你爱的微笑”,就将台湾音乐工业赐予她的职业生命完整重现,也将我拉回到那个告别了深刻与严肃却生机盎然的黄金时代,然而开头与结尾的改编和主体部分的不融洽又暴露出她并不具备相应的音乐知觉,这一点从我零散听取的她在其他综艺的演出片段也可获知。在选择转向大陆市场之后,她脱离了制作人的打磨与塑造,却又不具有制作才能,其实我认为这是一种饮鸩止渴,但是鉴于唱片业的萧条,或许不饮下这一杯毒酒,就真的渴死了。最后许个愿,希望魏如萱后续把《纤维》唱了。
在被《歌手当打之年》恶心了之后,好几年我都对音综失去了兴趣。即便作为广东歌听众,我也对去年的《声生不息》没有什么感触,总体来看,就是无聊,选的人也很无聊,选的歌也很无聊。这次的台湾季,虽然第一期还是诚意不错,但是高开低走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同时这次我没有像写《歌手》那样制式化地去评价每一首歌,正好借此机会我想听听看各位(如果还有我的老读者的话)有没有兴趣继续看我写下去,以及想要看什么样的乐评。
嗯。是标题党,不喜欢取标题。没有头绪,突然想起yoga在演唱会上说的这句话,那就用它做标题吧。
通宵看完了声生不息宝岛季最后一期,天已经亮了。有节目陪伴的每一周,如走马灯一般。困顿的大脑在烟花绽放的那一刻突然意识到,原来,已经结束了。
很久没有为一档综艺写过什么了,但或许是抱着要为那些曾经流过的眼泪留下什么证据的心态,突然想写一写。
节目组真的很有钱 ,许是背靠湖南广电的缘故吧,舞美一看就很贵,也请到了很多很多不敢想象的会来参加的歌手(如Karen 窦靖童 潘越云 齐豫 郑智化)。
真的很喜欢台湾的词曲,一季看下来歌单里又多了二三十首老歌。在听到一些用心改编的歌曲时也会耳目一新,很感动。
常驻里最喜欢的是杨宗纬,也许是觉得他比较纯粹吧。其他常驻,要么是没有参与全部录制的,要么是在参加节目过程中自己举办了演唱会的,要么是在参加节目过程中也参与了其他综艺的录制的。总之,好像没有那种全身心投入的感觉在了,而杨宗纬的每首歌都很在状态,特别是solo曲目。天堂和山丘都是好歌啊,可惜没拿到任何一个奖项,但无需自证。
马嘉祺是让人比较惊喜的,很会选歌,前几期的solo曲选得很好。本身声音比较干净,在合唱里也很突出,是令人喜欢的音色。
其实最有意思的是,喜欢的台湾歌手很多,但因为一些原因,没有一个我喜欢的台湾歌手参加了声生不息。或许是一个遗憾,遗憾不在于“我喜欢的歌手失去了一次更红的机会”,而在于“我喜欢的歌手或许失去了一个好的舞台”,是自私的“我想见他/她了”。声生不息不愧是S+级的音综,即使是那些我原本不太热衷的歌手,在参加了节目以后,我都会觉得他们留下了很棒的舞台啊。
不知道这档节目在台湾火不火,但是“音乐缩短海峡两岸距离”这个寓意实在太赞了。每次舞台都在台湾不同地方搭建分会场,请到台湾的本土歌手做演出,甚至还有航拍…节目组一定克服了很多困难吧。
好像想说的都说完了。
希望有一天,音乐能帮助我们消除偏见,真正地,拥抱彼此。
第一期: 这集先让大家享受一下舞台,纯演唱会的形式很棒! 《白天不懂夜的黑》虽然是再熟悉不过的老歌,但是听那英唱来还是很震撼,听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一定要幸福》也很不错。 魏如萱和艾怡良一起送上代表作,很好听!艾怡良在加更版里的《给朱利安》更是太美了,演绎了一种破碎感,我居然到这里才懂这首歌! 第二期: 《舞娘》真是被华晨宇改出了一种异域感!强调了这种色彩之后,真是很奇妙啊! 《千年之恋》两个女声的合作,还挺有味道。 第三期: 《达尔文》是真的很棒!有两个女生互相安慰、彼此对话的私密感,非常好听! 第四期: 《高山青》又是让华晨宇发挥改编才华的时候,确实很精彩,而且最大限度发挥了三个人的实力。 《再见我的爱人》周菲戈的声音太棒了,但我觉得演绎的这几首歌没有特别好,这一首还不错吧。 加更版的艾薇唱了一首非常美妙的歌,是她自己的《悲伤的五个步骤》,非常适合她! 第五期: 《迟到》很活泼,有点意思。 《闪亮的日子》可能是因为我没听过,这次听着觉得很感动,很动人。 一定要把《表白》拉出来骂!全程电音,没有一点层次!太难听了! 第六期: 《美好的事可不可以发生在我身上》选歌不错,演绎得也很好。 《Mojito》全场最惊喜!裘德把它改成了自己的歌,功力实在了得!而且三个人的声音也很好听,配合得很默契,waa的和声非常加分。 《那么爱你为什么》挺通俗的歌,但是改出了一点戏剧感,有点意思。 加更版也还不错 第七期: 这期有点一般,韦礼安倒是挺强的,在张杰面前也没有败下阵来。 第八期: 《you don't trust me at all》本场最佳!本来就很期待这首范晓萱的小众歌,没想到魏如萱和窦靖童又改出了自己的滋味,非常有新意!两个人的和声太精彩了!就应该多来点这样有创造力的组合和选歌! 《安九》还不错,情绪递进做的挺好。 《被驯服的象》改编得不错。 《无乐不作》本来挺热烈的歌,毕雯珺为什么唱得这么平淡如水,完全比不上原唱本人。 《你不知道的事》太没突破了,太保守了。
“我们知道歌声响起的时候,海峡会变窄,陆地和岛屿会变宽。” 节目的定性和立意已经在第一期有了十分完整的呈现, 两个会场的设置其实也是十分必要的。 人和物来到内地没有困难, 但这种隔空连线的方式才能让两地真正联接起来, 让两个物理空间跨越时空界限, 真正达到让音乐和情感生生不息的目的。
关于第一期节目的选曲, 豆瓣已经有了非常细致的分析。 以年代为线索,从80、90、00、10年代一路唱来, 表达着隔海相望的思念和双向奔赴的团聚。 这种将家国情怀和流行元素紧密结合的处理方式, 让节目的传播可以引起共鸣,凝聚更多的情感。 港乐大热的时候的时候没想过台曲也会被呈现, 但宝岛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另一个重要部分,终于得以完整。 同时作为粉丝要单独为张韶涵打call, 第一期美得像从八音盒里走出来的芭蕾娃娃, 第二期又是一条灵动的小金蛇,真的很爱。
再从舞台设置来看, 第一个舞台是象征生生不息的无限符号, 360度全景也拉进了和观众的距离, 唯一一点就是乐队位置在符号舞台的中间略显拥挤。 第二期舞台就格外亮“眼”了, 眼睛不只能看,也能传递。 一面可以看着场内舞台,也看向远方的台湾, 另一面可以传递台湾会场的画面,也和日月潭相呼应。 而且眼睛这个符号传递的感觉, 也会比其他形式的舞台背景多些震撼, 真的也是很想拥有它的一根“睫毛”了。
相比于第一期对立意和情怀的呈现, 第二期就是一个非常酣畅淋漓的表演现场了。 第一期中很喜欢马嘉祺干干净净的声音, 也喜欢娜姐和哲哥的合唱, 第二期《舞娘》又把三个风格各异的歌手聚在了一起。 一开始有点想不到《舞娘》会被怎样改编, 但实际上坏特有厚度的声音承接住了魏如萱和华晨宇的天马行空, 好像西域的舞者也需要大地的承托, 空灵和故事感的交融, 让这首歌演变出了不一样的丰富度。 在《舞娘》之后, 本来觉得《天天想你》可能会中规中矩有点普通, 但却意外给人带来了感动,也因此更加厚重。 “天天想你,天天问自己,到什么时候才能告诉你。”
最后那些街访连带着互动, 把人一下子拉回了那个充斥着台剧和台曲的日子。 港台元素永远是青春和回忆的必需品, 为我们上了关于感情的最初的一课。
期待立意和表演的继续碰撞。
——于第二期观后 2023.03.25
芒果做音综真的无敌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切却都欣欣向荣。关键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多隔阂与互相讨伐,更多的是彼此之间的包容与携手前行。我们还能回到那个氛围吗?
「当我们聊起台湾音乐时 是在聊些什么呢」⋯⋯何炅在引言里的一句旁白就这样成为了节目的注脚。去年将港乐季形容是一次遥远的想象,那么宝岛季就是在本该明朗的记忆里肆意涂改,逐渐模糊,直至失去了鲜艳。
求求各位别敏感了,现在的大环境做成这样还想怎样啊!真的请来了能播吗?
其实舞美啥的都不错,但是你这歌手请的硬是把我不喜欢的歌手聚一块了笑死
芒果台依旧是当今国内首屈一指的电视台,从海报制作、到文案编辑、再到舞美设计,都是精品。此外,想反对某些评论说的没有xxx还叫宝岛?首先我认可你对于这些人高评价的看法,但是这些人中有的人有立场问题你是否考虑到?其次就是节目本身就很复杂,说办不了就办不了,提一嘴那些人你觉得就是一嘴的事,大环境是否合适?最后听得舒服就行了,一个综艺节目你还真打算两岸大咖云集啊。
第一期這節目做的我還以為羅大佑去世了
宣传片好看,舞美惊艳,文案暖心,歌也很好听,虽然没有请到我特别想看的人,但是能在这个时候听到这样的宝岛季就足够了,不是吗?
齐秦,齐豫,罗大佑,陈淑华,李宗盛,周华健,张信哲,张惠妹,我心里的宝岛之声。
梦就梦大点,dream一个全场歌手身披彩虹旗唱张惠妹《彩虹》
马桶台为什么总请马嘉祺、华晨宇这种流量明星,就不能请正儿八经的歌手好好演绎作品吗,流量明星真令人作呕……
先导片即巅峰,百万文案,格局打开,期待值↑↑↑,今天正片就↓↓↓实在不想看到几个大陆歌手,看到他们出来就快进(对,我就想说华晨宇还有马嘉祺)
惨成这个样子,还天天这么敏感,妈呀.jpg流行乐不提张惠妹这和影坛不提杨紫琼有什么区别?颁奖席画面打这么多码的样子狼狈又可笑,既然这么多人不能提及不能入镜,还指望观众体谅甚至合理化这种“大家都知道问题出在哪但没办法细说”的苦衷,陷入“还可以唱—乱改歌词—刻意无视”的糟糕滑坡,那接下来呢?这节目不如不做。
相爱的手要拉得紧,芒果树还在结芒果,歌声响起的那刻,海峡会变窄,陆地和岛屿会变宽,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就让我随你去,我愿意陪在你的身边
芒果真的挺惨的,其实这个阵容已经是芒果能做到的最好的结果了,芒果不敢提?张敬轩当初上我是歌手被举报的事都忘了?回头正常上其他台,也没啥事,芒果一直被盯得很紧,大胆也不行,谨慎也不行,我不知道你们要的是什么
胡德夫和那英合唱《橄榄树》,看的我热泪盈眶。ZZ诚然丑陋,但音乐无界。能把宝岛季拍出来,实属不易(首篇已致敬李泰祥、胡德夫、罗大佑、李宗盛,夫复何求?那些未能提及的名字在这几位面前,亦不值一提
节目的核心是音乐,不是人,评论里某些人不要装外宾哈,什么原因不能提一些名字自己心里门清,不用苛责制作方,这节目能做出来能播已经是你能看到的最大限度诚意了。
华晨宇马嘉祺陈立农给我爬爬爬
不愧是王伟忠啊,在闲适轻松的谈话间,就引导着阿嬷把《月亮代表我的心》唱出来了,然后镜头渐渐淡出……泪目了。//给“和平路”门牌一两秒的定格画面。//突然画风一转,街头调查的旁白和花体字让弹幕都笑飞了,仿佛在看康熙来了哈哈哈 //质感满满的节目,芒果,真有你的。对于不能提却绕不开的艺人们,弹幕替芒果补上了。//喜欢坏特、魏如萱、艾怡良、蔡旻佑、韦礼安~~~小家子气的流量咖是节目质感的杀手️唉
被马嘉祺、华晨宇劝退,节目也一般。
相比港乐,台湾流行音乐才是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