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HD

流氓警察1990

剧情片美国1990

主演:理查·基尔安迪·加西亚劳里·梅特卡夫南希·特拉维斯伊利亚·伍德

导演:迈克·菲吉斯

剧照

流氓警察1990 剧照 NO.1 流氓警察1990 剧照 NO.2 流氓警察1990 剧照 NO.3 流氓警察1990 剧照 NO.4 流氓警察1990 剧照 NO.5 流氓警察1990 剧照 NO.6 流氓警察1990 剧照 NO.13 流氓警察1990 剧照 NO.14 流氓警察1990 剧照 NO.15 流氓警察1990 剧照 NO.16 流氓警察1990 剧照 NO.17 流氓警察1990 剧照 NO.18 流氓警察1990 剧照 NO.19 流氓警察199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09:35

详细剧情

  新任视察员雷蒙特和助手艾米奉命调查警察局内部一起贪污案时,发现了另一个更加隐秘的犯罪网,涉及到了声望很高的警官佩克。佩克实际上是个十分阴险的人,他一面与雷蒙特装作友好,一面又挑拨雷蒙特夫妻间的关系。调查中发现佩克有很多女人,且凡是与他交往密切的警察都很富有。被怀疑有贪污行为的斯德雷奇打电话给妻子彭妮,让她与雷蒙特做一笔交易,而此时彭妮正和佩克情意绵绵,佩克于是派人暗杀了斯德雷奇。实际上佩克一直在充当受雇杀手,就在他又去接受一起杀人买卖时,雷蒙特和艾米赶到现场,但未能抓到他。随后,他又杀死雇主,并到雷蒙特家中恐吓他妻子凯瑟琳,雷蒙特及时赶来,二人又展开一场拚杀。

长篇影评

1 ) 死亡是恶人最后的归宿


有些人一辈子只会拍黑色电影,比如这位游走在好莱坞边缘的阿贝尔•费拉拉,就能轻易的把一场若无其事的棒球赛演化为一段彻头彻尾的丑恶杀戮。对阴暗面的理解与把握,不同的导演总有不同的解决方式,费拉拉的风格化在某些时候显得太过冒失,那些内在缺憾与题材敏感难免招来诸多的非议。《坏中尉》算得上费拉拉电影中的一朵奇葩,游走在肮脏粗陋中的镜头,把所谓的人性泯灭到一个令人绝望的高度,十字架上淋漓漫滴的鲜血是控诉也是诅咒,为恶之人即使幡然悔悟,也逃不过下地狱的黑暗厄运。

《坏中尉》以低廉的成本和18天的拍摄日告诉人们什么叫“妙手偶得”的道理,这部电影入选了当年《电影手册》年度十佳,连蜚声国际影坛的大师马田•史高西斯也将其列为个人十佳的第五名。费拉拉崇尚暴力犯罪,嗜好低小成本,习惯于携摄影机出入肮脏粗陋的街道与阁楼,去披露社会角落里那些看不见的罪恶和天谴,《坏中尉》里哈维•凯特尔的角色彻底颠覆了警察正义的形象,成为作恶多端、五毒俱全的化身。阿贝尔•费拉拉用很简练的镜头勾勒出这个人物的生活状况,他酗酒成性、赌球上瘾、情绪暴躁、沉溺毒品、纵欲情色……除了电影开始在车内与儿子的一番对话,你很难从他身上发掘到作为“人”的一种成分,整部电影的气氛阴郁而又冰冷,让人在绝望中体验到透骨的死寂味道。

哈维•凯特尔是电影唯一的主角,他穿游在城市里最肮脏邪恶的地段,用自己的无情覆盖着罪恶的一切。罪案现场的凯特尔总喜欢嚼着口香糖谈论即将举行的棒球比赛,似乎眼前的尸体和罪恶事不关己,即使是那个教堂里的虔诚修女遭遇了两个未成年人的疯狂蹂躏,作为信徒的他也同样以漠然来回应。如果说漠然只是冰冷,那么邪恶就是狂热,腰间的一把左轮枪原本象征警察维护正义的使命,到了此处竟沦落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有了这个念头,他就可以把劫犯的赃款堂而皇之的放入自己的口袋,并在夜晚逼迫街边过路的女子给予意淫化的吹箫服务。一场三P的床底之欢后,哈维•凯特尔向镜头展示了一遍自己坚实而又雄壮的正面裸体,病态的面容配合强烈的配乐,将他亢奋背后的失落与无助展现的淋漓尽致。所谓的高超演技需要的不是外炫,而是不动声色的爆发,哈维•凯特尔奉献了一次教科书式的演绎,让这个外表强横骨子可怜的人物变得清晰可见。

罪恶用来映衬善良,肮脏用来彰显纯洁,黑暗用来诠释光明,这是费拉拉坚定的信念,也是他个人笃信的道德观。对善与恶的理解,说起来很简单,想要去定义又总是太难,《坏中尉》用了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就是打破信仰去追寻二者之间的界限,于是它的代价是圣母像的倒掉、十字架上的滴血、修女在教堂里遭受惨绝人寰的轮奸……一个冷漠的基督徒在信仰面前无法承受罪恶的时刻,是他觉醒的开始,也是他宿命的到来。在粗糙而晃动的镜头下,一个决然间被定义为“恶棍”的角色用坚毅的神情把两个强奸犯送上了开往另一个城市的长途车,自己则在债主施舍的子弹下安然睡去。

费拉拉迷恋第一人称的直白视角,手提镜头在摇晃与闪烁之间,产生了极度逼真化的令人惊叹的效果。《坏中尉》有着粗糙的毛边,算不上精雕细琢,哈维•凯特尔在教堂里撞神的一场戏也少不了唐突之感,不过整部电影的诚意足以掩盖其粗陋的小节。这部电影诞生后的第17年,德国人赫尔佐格的翻拍版在威尼斯公映,两位导演却为电影的版权问题打起了嘴仗,到底是谁是谁非如今还是难以定论,不过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沃尔纳•赫尔佐格选用尼古拉斯•凯奇做男主角,影片已经失败了一半。

2 ) 死亡是恶人最后的救赎

本片导演是游走好莱坞边缘的阿贝尔·费拉拉,尤其擅长拍摄黑色电影。能轻易的把一场若无其事的棒球赛演化为一段彻头彻尾的丑恶杀戮。对阴暗面的理解与把握,不同的导演总有不同的方式,其风格化在某些时候显得冒失,那些内在缺憾与题材敏感难免招来诸多的非议。本片算得上其电影中的一朵奇葩,游走在肮脏粗陋中的镜头,把所谓的人性泯灭到一个令人绝望的高度,十字架上淋漓漫滴的鲜血是控诉也是诅咒,为恶之人即使幡然悔悟,也逃不过下地狱的黑暗厄运。

本片以低廉的成本和18天的拍摄日告诉人们什么叫“妙手偶得”的道理,这部电影入选了当年《电影手册》年度十佳。费拉拉崇尚暴力犯罪,嗜好低成本,习惯于携摄影机出入肮脏粗陋的街道与阁楼,去披露社会角落里那些看不见的罪恶和天谴,本片里哈维·凯特尔的角色彻底颠覆了警察正义的形象,成为作恶多端、五毒俱全的化身。导演用很简练的镜头勾勒出这个人物的生活状况,他酗酒成性、赌球上瘾、情绪暴躁……除了电影开始在车内与儿子的一番对话,你很难从他身上发掘到作为“常人”的一种成分,整部电影的气氛阴郁而又冰冷,让人在绝望中体验到透骨的死寂味道。

哈维·凯特尔是电影唯一的主角,他游走城市里最肮脏邪恶的地段,用自己的无情覆盖着罪恶的一切。罪案现场嚼着口香糖谈论即将举行的棒球比赛,似乎眼前的罪恶事不关己,即使是那个教堂里的虔诚修女遭遇了两个未成年人的蹂躏,作为信徒的他也同样以漠然来回应。如果说漠然只是冰冷,那么邪恶就是狂热,腰间的一把左轮枪原本象征警察维护正义的使命,到了此处竟沦落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有了这个念头,他就可以把劫犯的赃款堂而皇之的放入自己的口袋……一场床底之欢后,男主向镜头展示了一遍自己坚实而又雄壮的正面,病态的面容配合强烈的配乐(Johnny Ace - Pledging My Love),将他亢奋背后的失落与无助展现的淋漓尽致。所谓的高超演技需要的不是外炫,而是不动声色的爆发,哈维·凯特尔奉献了一次教科书式的演绎,让这个外表强横骨子可怜的人物变得清晰可见。

罪恶用来映衬善良,肮脏用来彰显纯洁,黑暗用来诠释光明,这是费拉拉坚定的信念,也是他个人笃信的道德观。对善与恶的理解,想要去定义又总是太难,本片用了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就是打破信仰去追寻二者之间的界限,于是它的代价是圣母像的倒掉、十字架上的滴血、修女在教堂里遭受惨绝人寰的蹂躏……一个冷漠的基督徒在信仰面前无法承受罪恶的时刻,是他觉醒的开始,也是他宿命的到来。在粗糙而晃动的镜头下,一个决然间被定义为“恶棍”的角色用坚毅的神情把两个罪犯送上了开往另一个城市的长途车,自己则在债主施舍的子弹下安然睡去。

费拉拉迷恋第一人称的直白视角,手提镜头在摇晃与闪烁之间,产生了极度逼真化的令人惊叹的效果。本片有着粗糙的毛边,算不上精雕细琢,哈维·凯特尔在教堂里撞神的一场戏也少不了唐突之感,不过整部电影的诚意足以掩盖其粗陋的小节。

盛佳蓝光标注

3 ) 《坏中尉》阿贝尔·费拉拉

这部电影可以看作是90年代的《出租车司机》,描写了在现代社会中堕落的警官寻找心灵出路的过程。电影直白而不拘一格,将宗教的完美与人性的沦落结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对比冲突。游荡在纽约街头的警官(哈维·凯托饰演),已经对于社会的堕落和家庭的疏离异常麻木,他陷入一个充满罪恶的生活之中,在毒品、暴力、强奸、娼妓之中不断的迷失自我,然而“受难”的修女则像一个救世主一样拯救了他的生活,使他反省自己的生活,试图寻找心灵的救赎。这部电影是90年代美国极其重要的一部独立电影,透过导演呈现的迷离混乱的影像,影片流露出一种强大的宗教精神力量,然而片中人物直到结尾仍然徘徊在救赎和沦落之间,不知何去何从。

4 ) 短评字数多了,写在影评里。

和凯奇的版本相比,说不上孰好孰坏。
原版从始至终张显着独立精神和文艺气息,给人带来更多的是绝望和怜悯。哈威凯特尔面对幻境中的耶稣时那段歇斯底里的呐喊,是伯格曼式的神权解构,如《处女泉》农场主跪在女儿被奸杀的土地上,仰望天空时的那段震撼整个西方世界的质疑。
这是一种致敬,还是一次不怀好意的模仿?
无论剧中的人物最后是否最终对自我信仰开始妥协,是否在精疲力竭时也渴望得到耶稣一丝垂怜,但,文艺作品里,独立作品里,救赎依然无路,死亡终是归宿。

5 ) 绝望中的救赎

法国人拍的纽约警察,尽管可以说是已经从内到外坏到家了,但看完后对他的同情却多于憎恶。也许这种渴望救赎却无济于事的人只有通过死亡来解脱

6 ) 邪恶的弱点

主要讲了坏中尉的三件事:黄赌毒。类似《发条橙》《猜火车》,与主流价值观相悖,但接近真实。如果喜欢阴暗晦涩的《西伯利亚》,可以看看这部《坏中尉》。这部剧情好理解多了。

作为警察,他面对犯罪受害者、交通违规者、偷窃者时,心态上扭曲但又“符合人性”,对这些事的处理手段也匪夷所思。

他穷凶极恶的同时,又无比虚弱。在常规的正反派电影里,不会有坏中尉这样的角色。

7 ) 选择,因为我们活着

只想说,选择,因为我们活着。这是一个真实自我的表现,不要媚俗,不要虚伪,不要逃避,呼吸在继续,情感在蔓延,不要忘了自己,我只是我,只为自己而活。

8 ) 单独的个人只好听从决定

节奏有张有驰,情节不够,靠演技弥补,有点过了。整体还是流畅的。

现实中挣扎的人,

有的人去虚拟的世界求助,就留在那里,从结果看虽然没改变现实或环境,至少改变自己的心境。那位修女的选择,在她自己的生命中,是进还是退呢?她遵循所谓指引,宽恕施暴者。自己的遭遇,自己的决定,她把自己的生活限定在极小的范围内,再加一条看似真实,本质虚拟的联线于上帝对接。

有的人去虚拟的世界求助,不能留在那里。走出教堂,又回到现实世界中,问题不能隐藏消失,更不能消失。自己那无所顾忌的体重,加上周边漩涡的牵引,不断沉沦,只好与魔鬼对话,也是适得其所。

说到现实,个人都需要帮助,需要很多帮助,连续的帮助,互相的帮助。单独的个人无力面对一切,只好听从决定。这种决定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其实是个人决定的合集。

短评

我甚至真的能闻到精液和可卡因的味道。

4分钟前
  • 像一把刀子
  • 推荐

前半段采用中远景居多的镜头,一种冷眼旁观的感觉。车站送走罪犯时利用近景和特写,凸显心灵救赎。被杀时远景结尾,像是耶稣站在街对面的一个主观镜头,看着上校完成宿命。

8分钟前
  • 软蛋黄
  • 还行

表演与执行当然无可挑剔,但掩盖不了这部作品的失败。坏中尉的坏,不过是饮酒吸毒赌博招妓,这些行为在开篇前二十分钟已经交代清楚,观众不需要看十次吸毒才能理解一个人有毒瘾。本片的众多场景都是同一个场景的复现,像台坏掉的机器不断向观众发送着同一条信息。拍十场吸毒并非不可以,但十场吸毒的潜文本需要形成某种递进式的连接,而非纯粹的同义反复。一场教堂哭戏固然爆发力十足,可我们不禁要问了,一个从信仰到生活都如此虚无的男人,他何以跪在教堂的地板上哭喊上帝在哪里?他此时猛烈的情感是从何而来?这本是可以无限向下深挖的母题,本片却将它处理为一个孤立的零件,企图依靠表演来唤起观众情感的共鸣,疲乏得令人生厌。

9分钟前
  • 林文清
  • 还行

比新版的好,但也没吹的那么好,看多了港片见惯了现实,这样的警察有何惊异不同?

11分钟前
  • 无趣
  • 推荐

看完这部原版的《坏中尉》总感觉有点不太好给分,之前看了赫尔佐格的翻拍版本,感觉还算是有点惊艳,于是对这部原版还是比较期待。不过看的时候发现原版有点粗糙,当然成本低是个原因,影片也仅用两个星期拍完。哈威·凯特尔的表演很有张力,结局也比赫尔佐格的版本要黑。可以给个7分吧。

12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开头车内案件中,查看现场望向车内的镜头有稍稍的下移,关注焦点也自然的由死亡状况查看变成了器官凝视,这一模拟目光发出变化的镜头暴露了男主本性。在中段查车中,胁迫讹诈前半段以中景的对准车内两个女性为主,在污言秽语的压力下,这一镜头内的女性反应不仅有关于男主行为的呈现,放置在银幕内还有一种剥削性的欲望投射,如果没有后面与之相对的那处反打,本部电影就没有了剖析处的入口,这不是依照文本内容,而是丑态暴露的一种自指性质问。同样的目光设置,在医院偷窥的望向修女时,无波澜反应的反射了回来,再到教堂的质问使原谅这一词在情感逻辑上顺利成章,不仅是身份加持,而是寥寥几笔反应奠下的人物形态。这三组对异性目光的逐步演变成为男主变化的一层隐线,并为最后的目光反转提供了基础,并为在如此“肮脏”的片内见救赎铺下了草蛇灰线。

16分钟前
  • 马雅可夫斯基
  • 推荐

和凯奇的版本相比,说不上孰好孰坏。原版从始至终张显着独立精神和文艺气息,给人带来更多的是绝望和怜悯。哈威凯特尔面对幻境中的耶稣时那段歇斯底里的呐喊,是伯格曼式的神权解构,如《处女泉》农场主跪在女儿被奸杀的土地上,仰望天空的那段质疑。救赎依然无路,死亡终是归宿。

18分钟前
  • qckf2001
  • 推荐

08年翻拍的消息不胫而走。制片人与原版是同一个,艾德普雷斯曼。当记者以此新闻采访费拉拉时,“搞什么鬼?这就好像你遭遇了抢劫,感觉很是可怕,我不知道他们为何要这么做。当他们宣布时,我曾打电话给凯特尔,他说,‘坏消息。但你不要放蠢话,阿贝尔。’他们都应去死(露出坏笑)。……凯奇为什么有胆去演凯特尔的角色?一个演员怎敢在另个演员活着的时候就这么做,却连个招呼都不打?凯奇你是很缺钱吗?”

22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文艺兮兮的宗教情结救赎片。人性难以回避之恶,在绝望的祈祷得到了回复后,选择了一种自我毁灭的善意,反理性的牺牲。Harvey Keitel的演技确实神了

23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一开始看着很带劲,可剧力却不断的减弱减弱再减弱,节奏拖沓拖沓再拖沓,尤其最后放走强奸犯的段落慢得让人失去耐心,而且全片太过依靠哈威的演技了。总之导演有天才的点子创造了几个经典片段,但整体的过犹不及使全片节奏快慢无秩,不过我想导演就是想要这么一种范吧ps:这片的翻译真是西班牙人做的?

28分钟前
  • Jiajiachan
  • 还行

Excès excès,que des excès, un peu de pathos mais culte. Film fait preuve d'influences que Ferrara exerce sur Scorsese.

33分钟前
  • KUMA
  • 还行

法国人拍的纽约警察,尽管可以说是已经从内到外坏到家了,但看完后对他的同情却多于憎恶。也许这种渴望救赎却无济于事的人只有通过死亡来解脱

36分钟前
  • firewall
  • 推荐

以前特别反感哈维凯特在安哲罗普洛斯电影里的装逼劲,总是从不搭理别人文化的哲学家样,到了他非得在醉生梦死状态展现“坦诚相见”时,倒一下子亲切了好多,在《恋恋三季》里的西贡他不也是这种颓样吗?只不过,看着他在教堂里痛苦哀嚎,实在没有信仰免谈救赎的我,也还是无法接受这种角色心里上的转折

40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8.5/10。①黄赌毒贪暴全沾的堕落警察在调查「年轻修女被强奸」这一案件时试图在这位高尚的修女身上寻找改过自新与救赎的可能性,可惜最终没成功而是被人杀死。②表意有力、昏沉颓抑的高水平摄影(色调/布光等);运用不少手持长镜头营造写实感和动荡感。③影片既想做传统故事片(从表演模式、对戏剧性的倚重等可看出)又想做自然主义电影(从少画外配乐、不少长镜头、相对较缓慢的叙事节奏等可看出),最终虽平衡地挺好,但影像力量无疑被大大限制。

45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那时我同寝室的室友看了“the piano"之后迷上了Harvey Keitel ,找来了这部片子,却被Harvey Keitel 大腹便便的身材吓到了,从此再不喜欢Harvey Keitel

48分钟前
  • 二姑娘嗲娃
  • 还行

当“刀客队明天必然获胜”这句话不断地被“中尉”重复之时,它将成为一种宗教。天主教十字架与电视比赛无处不在,是纽约布朗克斯的两种信仰,在影片的后半部分,修女的祈祷与电台广播并置,随后,他将在这里,在耶稣的面前开始忏悔。影片在哈威·凯特尔华彩的独角戏开始反转。纽约被分为了若干不同的世界,但是《坏中尉》的前半部分,对于作为肉体(flesh)的“中尉”而言,这种界限被呈现为一种无界限,赤裸的身躯被逼仄的空间分割。在他的身上存在着异类的三位一体:律法,父亲,罪人。超验性的结尾:“中尉”坐在车内,位于构图正中心,但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任凭车流一次又一次地淹没这个中心,也预留了最终到来的那一枪——“中尉”的成圣,同时也是仪式性的裁决时间。

52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最后一个镜头如同<小武>般的冷酷,手提摄像机镜头无方向感的人生,<出租车司机>般的孤独.

54分钟前
  • 葱油饼
  • 推荐

这位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重口味警察,居然喝可乐还要喝无糖的,太养生了

55分钟前
  • Fantasy
  • 还行

粗糙冷酷肮脏,一场接一场输光的赌博,一桩接一桩残忍的案件,无可救赎,只能死亡。It all happens here。p.s. 配乐用了Johny Ace的Pledging my love,太好听了。

59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看得出有巴黎最后的探戈、出租车司机和穷街陋巷的影子,但是手法和深度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60分钟前
  • 天地心任徜徉@做无知的有识之士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