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有很多出色的演员李丁,刘威,王辉,颜丙燕等,这部电视剧当年是根据刘一达的一篇报道文学改编的,这部电视剧又名《小人物故事》,片头曲是由满文军唱的,当时很多人都明白,是因为改革开放,中国人才摆脱了贫穷,改革开放的时候,每个小人物身上都有很突出的表现,也能激发每个人的生存本能,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 《人虫》这部电视剧讲述这些领域里面的人他们的历程。在剧中,每一段每个人都有很出色的演出,他们每个人都很有特点,这部电视剧非常吸引人的,就是他们怎么如何在这个行业里面混出来,而是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困惑怎么去解决这些困难,90年代的时候在北京城里的人为背景的电视剧,真的是精品之一。
怕看完忘了,边看边记录感触。
北京话自带的生活气儿被小初课文似的正经对白给弄的一板一眼,不知道是不是当年要过审就得又红又专,但是视角,故事,人物都很棒,人物突出一个特点,纤毫毕现,不是面面俱到,我这样涉世未深的小白刚好看得懂。
【房虫】
孙大爷图利,跟儿子说请冯主任吃饭,“就说我”停顿那一下立马改成“你请他吃饭”。孙大爷跟儿女算计,一是因为吝啬,二是因为早年间儿女不懂事害他挨批斗。这样就比葛朗台老头对家人的刻薄合理得多。“这辈子,疼我的就只有我那过世的老伴。”他面对那样一个富有、善良、雍容的“老太太”,厚着脸皮想跟人家过日子,自觉快成功了,还要通过帮老太太从中捞“自己家人”一笔,也许他真的心里只有妻子那一个可靠的人。他敛财成习,房子应该是赚了一千多万,买画赔了200万而已,每月收房租2万比给儿子女儿的1500已经高出10倍以上,现在租户停租他就气得病倒。他自命不凡,恨自己一辈的的精明临老走了眼丢了人,让老太太当面寒碜。他有善恶的意识,只是信仰精英主义。“凡事得动脑子”“那九间房是你爸爸年轻时寻么来的””您这善就更衬出那恶了”。
沙大爷,好人一个,不图利,但就图个名。记者说要找他聊聊,他马上大嗓门告诉大伙儿。帮忙帮出的相册不光是自己收藏回味,还一直放大街上让大伙欣赏。他当年因为房子求过厂长,知道厂长家过的也不怎么着了,儿子还求他找房,他说这是他帮忙帮得最爽的一次。他做人要个面子,厂长那折了,在街面上找回来。最喜欢他那句:人家求我是给我脸,我要是收钱,那我不是给脸不要吗!
我觉着这几个故事里边,这个故事里人物塑造得最好,李丁的表演太吸引人了,再说人虫里他演的那个老文化人,演对手戏的老太太还是这里的,但完全看不见孙大爷的影子,就是另一个人了。
【票虫】
詹大军得到工作立即去找伊达一场,几个镜头:
最喜欢的美剧是Better Call Saul,很精细但我品不出,这部剧就很容易分辨出剧情到底要说什么。
【买卖虫】
霍春生的买卖做到这么大,照他的话来说,一没权,二没钱,只有脑子是自己的。这也是为什么用街边脑子有了毛病的孩子引出他。人不会穷一辈子,但没脑子就只能听天由命,靠着别人过日子。其实那个开饭馆的小林也蛮有脑子的,他了解自己的实力,抓紧了霍三这么个有头脑又大方的人,即使让出六成股份自己也能赚,而且还省力气学本事。
张丽平提出自己餐厅管腻了,要把它盘出去开个毛衣厂。后来霍三知道他们离婚后她一直在经营餐厅。说明毛衣厂只是离婚与否的考验。当时吕和当年的男朋友已经重归于好。
霍对晓霞说,你嫂子要是能帮上忙早就让她帮了,而丽平后来自己在经营餐厅。春生到她的饭店吃饭,应和别人夸她那菜好吃,她说“别听他的,他那是夸他自己呢。”霍春生把家产都抵押了买地,却没有跟丽平讲。这些都说明丽平在家没有话语权。
霍回忆一掷千金的经历,说人家憋着宰他他看出来了,可他有他的算盘。这事儿都聊完了,我也没看出他有什么不入套的算盘,由此认为他直到跟伊达讲述时还要着面子呢。
【古玩虫】
也许是连续看,到这就厌倦了?没咂摸出口碑最高的这个片段的味道来,期待有人写剧评。自己看看书就会瞧玩意儿了,那金大爷那么会鉴宝,没想着靠这个吃口饭?病得要死了也不卖玩意儿了?我是觉得罗爷叫儿子照顾金大爷是有目的的,金大爷无后,手里的东西肯定谁照顾他给谁啊!李诚儒的语速太快了,总觉不出感情来。
我喜欢古玩虫这个戏。实话实说,《票虫》也就看过那么一两眼,没印象了。《房虫》里边的李丁,是四部戏中表演最扎实的一位,也是塑造形象最成功的的一个(当然首先是编导的功劳)。《买卖虫》是最不喜欢的一个,这个只适合给那些学历很低很天真的人看,一部三国就是圣经,一个张老师就是圣人,哪儿跟哪儿啊。
整体最喜欢的是《古玩虫》,已经达到几乎可背诵的地步。
但是我这里偏不要讲它的好处,我要给它挑毛病。
整体来说吧,古玩虫这个系列,品味并不高,视野只在皇城根儿的胡同里。它善于用一些很民间、很江湖的东西来笼络观众,你会在第一时间觉得,哎,这事儿是这么个理儿,这人真是个虫儿!但是,里头很多东西经不起天长日久的细琢磨,再品三品,就感觉很多事情不对味儿了。
罗银水的发迹史非常感人、励志,并且他自有一套生活哲学,讲得振振有词,活得津津有味。然而很多事情不能光听他说,你还得细琢磨。
照顾金老爷子,然后获赠古画,开始发家,这是整部戏中最成功的、无可指摘的一个情节。
但其余的故事,多多少少都有瑕疵。
罗银水似乎总在强调自己讲道义,可古玩这行,大多数时候你不靠唬人、蒙骗、使诈,你是赚不了钱的。可是他罗银水有钱,有钱到敢买前门楼子。这怎么解释?道义?
三河刘的蛐蛐葫芦,他一百收的,十几万也不卖,说怕丧良心。要照他自己这个逻辑,他丧良心的事儿恐怕多了去了。一千四买的瘦金体成了压箱底的宝贝,算不算丧良心?六千买个民国的盆,让人家不要钱搭来一个珍宝——青铜烛台,算不算丧良心?
你说不算,那好,那三河刘的蛐蛐葫芦,你该卖就卖,别惺惺作态了。
为了让观众在心理上避免对卖盆儿那位产生同情,编导们刻意把人家塑造得猥琐、愚蠢、可恶,可是人家的行为有什么错误呢?罗银水得意忘形地把大和尚叫来,奚落一番,告诉人家以后别到岳各庄去了。事实上,您想一想,今后是谁再也别到岳各庄去了?是你罗银水!那大和尚扭头就会奔岳各庄,添油加醋地告诉那老兄,罗银水活活坑死你了,你就咽的下这口气?就凭那老兄的格局,他会放过罗银水吗?他一定会想方设法找罗银水的麻烦。罗爷想消消停停地占这回便宜?不可能的。
最大的问题出在“吴老太太”这个故事里。这戏播过去二十多年了,今天你再看,有没有感觉罗银水的这套手法似曾相识?对!就是现在那些卖保健品的、净水机的那帮人的计俩!异曲同工。先是玩命跟老头老太太套磁,比亲儿子亲闺女都亲,然后就是占便宜了。当然你可以说罗银水并非刻意坑人,可结果有什么不同吗?那件永乐青花瓷,按今天的价格恐怕要数百万上千万,老太太急赤白脸地强行赠送给他了,这个便宜拣的!吴老太太可是有儿有女的,他们会对平白失去价值千万的东西毫不在乎?当然了,抬杠的人又会说,人家罗爷没坑老太太啊,人家原原本本告诉了老太太真相,是老太太非要送的,他有什么错?的确,真要打起官司来,恐怕罗银水也输不了,没偷没抢没欺诈,老太太自愿给的,不白拿都不行!可是,道义上呢?他真的完全站得住脚吗?我觉得,圆满的做法应当是,老太太的话归老太太的话,他还是得设法联系上老太太的儿女,认真商议一下,对方不在乎钱那就白拿着,对方要钱就商量个价格,这才是万全之策。毕竟老人年纪大了头脑未免有些糊涂,而那件东西又实在不是寻常之物,太值钱了!罗银水现在的做法,极可能导致纠纷,或者令老太太和儿女失和,大吵一番,后果难以预测。
义利二字,最难调和。说来容易做来难。古玩这行说白了最大的规则还是利,义只是制约、只是不得已而已。既然如此,就不要过于渲染,这样就显得虚伪了。
真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四个单元剧最尴尬最矫情最不说人话最莫名其妙最胡编滥造的是买卖虫,只怪剧本太薄弱,刘威演技没毛病。片尾曲曾经拥有倒是出乎意料的好听,网易云音乐里都没有找到资源。然后倒数第二票虫。第三古玩虫。里面金爷的人设最扎实。李诚儒我想破口大骂这个傻叉,跟郭敬明打嘴仗留下的一点好感被他塑造的这个角色彻底败完了。点评张国立演技的时候说的也头头是道,然后真的去看李诚儒重案六组这个所谓的巅峰之作,发现他确实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古玩虫里面抱着一幅古画到处装逼没有死于非命,在黑社会面前抖机灵吹牛逼,要不是编剧手下留情,或者是李诚儒自己改戏了,换了我是刘金山那个角色,李诚儒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倒数第四正数第一房虫。男一号要是不把结尾戏份精神升华到党员高度肯定播不出来。总之那个年代来说剧情算是挺有嚼头,放现在播出想要过审都困难。归根结底一句话,把房虫古玩虫两个故事看看就行,还是有受益的
罗银水这只虫是剧里面最通透的。
金大爷这个角色演的饱满,句句称罗爷、您,这点不是老北京可能不理解,就是这样。
临终前,金爷躺在床上连说了五句麻烦您,“床底下有只箱子,麻烦您取出来”、“麻烦您把它打开”、“里面有个画轴,麻烦您拿出来”、“墙上有个钉子,麻烦您把画挂上去”、“最后再麻烦您一回,再给我呀倒一杯酒“。。。什么时候,礼儿都不能不讲。
金大爷也是活通透的人,把古画留给罗爷,他选对了人。“您爸穷了一辈子,给您攒着呢。。。。罗爷呀,罗家到您这辈,该发了。“ “罗爷呀,您有韧劲,以后还得学本事。“金大爷没废话,每一句都是金句。
罗银水遇上了两位贵人,一个是金大爷,给了他见识、知识和一幅起家的古画,第二个是买走古画的黄先生,黄先生不仅给了他20万美金,还给了他做这行的建议,”甭管多远多苦,只要肯跑,别人不去的地方你肯去,一定能收到好东西。“
罗银水能成功取决于三点。一是暴富后没有失了本性,没有忘乎所以,家风深厚。所以能常结善缘。二是没忘记两位贵人的教诲,下功夫长本事,下乡收货跑在同行前面。三呢,他有个贤内助。他太太在暴富后没有拖他后脚给他添乱,这个其实很难得。
一天的时间把全集又重温了一遍!受益良多啊!
很逼真很有说服力
最喜欢的还是古玩虫儿,李成儒,大神啊。
老北京有句话:这人要是精,成不了龙,也得成个“虫儿”。
7/10,一直挺喜欢这部电视剧看过两遍,怀念过去的北京
这个才是神作!!!
房虫和古玩虫不错。票虫和买卖虫也就打3.5分吧。另外太主旋律了,好人太多。
李成儒真太赞了 小时候的经典
多年以后,终于把虫看全了。“人虫”乃不显山露水的行家里手,纵然“古玩虫”最精彩。物有价情无价,老太太卖陪嫁家具像“嫁闺女”,拍出了人对旧物之情。那些经时光洗礼而留下来的老物件,也换得人生旅途的一段情,给人以启示与妙义。而房虫的结局,是对守财奴的讽刺与捉弄,对人情世故的态度,可与古玩虫辩证来看。说到底,记者其实也是条变色虫,进什么行当学什么话,都是学问。
22.11.19周六难得在家呆了一天,晚上临睡前,b站“仲媒说电影”
有十三爷,特别好看一电视剧
都市是欲望的放大器,以前要靠信息不对称发财,后面要靠头脑、靠诚信,这样的三观是不是只能嘴上说说,没人相信了。净合计这房子古玩留到如今能还多少美子了吧
京味儿十足 李成儒的表演也足够精彩 个人觉得古玩虫最好看
只看了古玩虫
小时候入迷过,夜里黄金剧场,李丁的那个虫儿印象最深。
小时候播的时候觉得一般,现在看还不错,李丁老爷爷演的真好。里面打酱油的还有冯雷李晓红李光复马书良,配角还有修宗迪,马雅舒,林鹏,许娣
我擦 这绝逼的横货啊!!!
经典之作
儿时的挚爱 天天做电视前面就等着看这个。纳闷童年的我是怎么了。心好累
这辈子成虫儿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