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看似看透一切 对人性 社会了如指掌 想革新世界
但她犯了最基本的错误 就是没有深入群众
她一直把自己当作受害者 孤独的受害者 在坑了自己的两个小伙伴后也把她们的痛苦当作自己是受害者错的是世界的证据
拜托 小孩子被诱导紫砂 还经历了好朋友死亡 留下心理阴影 一直痛苦是正常的好吧
你咋不想想如果社会家庭对她们不好的话 她们怎么能活到这么大怎么平时能过的挺好
后来一个紫砂了还不是你挑唆诱导的 明明就相当于是你谋杀了她 还拿这当证据说紫砂是对的
这 他 马 的 不 是 自 沙!
你小时候被慰安的经历是很糟糕 但麻烦你报仇也找对人啊
就因为自己痛苦 又害的身边小伙伴痛苦 就以为全世界都痛苦了?这不是典型的中二患者吗
你不能捅了别人一刀子 然后说看他很痛苦 果然人类的本质就是痛苦
三部曲里最喜欢的一部(指小说),看小说体验更好,不过有动画已经很满足了。尸者帝国看不下去(指小说),我对圆城塔有偏见。
本文针对一些常见评论,发表一些看法。
本作是受到意识形态影响,抹黑俄国。
杀戮器官都在指名道姓骂扬基佬了,美国被黑的更惨。
对白太多,不好看。
确实,但小说就是这样的,所以拍成的动画不适合喜欢大场面、打斗场面的观众也很正常。临死前会想很多深刻一些的东西,也很正常吧。
尸者帝国与前两部的反差极为强烈。伊藤计划只写了个梗概就去世了,是圆城塔写的。
敦为什么不去投奔图瓦雷族?
虽然对社会不满,但搞搞走私,小日子过得也还不错,为什么要改变呢?
大家都知道坚持学习、坚持锻炼是好的,但真正做到的没几个。这是大多数普通人的情况——思想和行为在多数情况下无法自洽,这才反衬出弥迦这类人的不一样。小说里弥迦的人格魅力要更强一些。
拉世界陪葬?中二?恐怖主义?
1. 小说仅虚构。
2. 每次社会变革,都要死很多人。只是有人觉得人们在战场上相互杀戮的方式,比作品中的方式更容易接受。当然,杀人都是恶的。
3. 真的恐怖分子,能被“正常人”骂两句就不从事恐怖活动的话,那这个世界就太简单美好了。不去正视和分析,而是不断强调自己“正常人”的立场,对社会来说确实挺乖的。
和谐后的世界真的不好吗?
人体内的细胞没有意识,但构成了有“意识”的人,为什么社会就不可以?当前社会不也通过教育、法律等手段进行驯化和排异吗?…………当然本人没有支持这一进化方向,只是提出一些合理性。
批判和谐社会前,应该先考虑到,对当前社会的习惯,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观点。如果影响很深,那么,你应该也很能理解弥迦的感受——对她来说,和谐社会也是习以为常的。
记得最早看的时候是这电影刚出来的时候,当时看有些晦涩难懂。现在看来确实还不错,我认为这部电影主要是围绕战争和人类意识灵魂而展开的。电影中不管是女二被俄军俘虏的那段经历,还是进入日本理想国的那段经历,都是因为战争的爆发而产生的,对于有过这两段经历的女二来说肯定会和在理想国里生存的人们有不同的想法,因为她知道真正和谐的理想国并不是这样的,而是最开始她所待的部落那样才对。对于女二来说两处都是地狱,灵魂都是被控制的,都是有很多限制的。理想国的人们以被控制灵魂为代价换来了他们害怕的死亡,因为有了战争,所以才害怕死亡,但其实死亡也许并不是件可怕的事情,真正害怕的可能是痛苦才对,就像女二最开始待的部落一样,并不会害怕,而是坦然接受它,所以那时候意识也不用觉醒,因为那才是真正的理想国。女主因为长期出入日本和战争地区,所以她有些方面跟女二也有点像,最后女主抱着女二,说她也想要进入和谐的世界,但她知道因为战争的关系,根本回不去了,她选择了被限制了大部分自由的日本理想国,女主可能觉得女二太理想化了,甚至有点中二,但我觉得女主还是太不了解女二了,最后的觉得我的理解是女主把女二杀了,女二所说的和谐的世界是真的存在的,不用被痛苦死亡而影响,坦然接受它们,就像最开始生活的部落一样。
不管是车臣那边的战争还是日本通过人脑进行控制杀死人类,它们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只是手段不一样。人类突破意识这个界限说的是不用像日本和车臣战争而拥有的意识,如果没有战争,就也不会有意识这种东西,就也不会有痛苦和害怕死亡了。
对于女主而言女二口中所说的和谐的世界对于她开始只是个虚伪的乌托邦,但这个乌托邦是真的存在的,是没有战争前女二出生的地方,真正的理想国。电影中间的部分女主开始觉得自己一点也不了解女二,她到结尾都认为这是不存在的世界。在电影的结尾女主不能接受有那么一段痛苦经历的女二,她只想活在自己认为的理想国里,认为上学期间那段日子的女二才是真正的女二。
死亡,痛苦,被枪杀,都是自己的权利,是摆脱控制的感受和行为。女三到死也只是住在这个日本理想国里,她觉得女二是类似暴力的恐怖分子之类的存在。而女主选择追随女二,想要更了解她。女二很憎恶这个世界,她想人为得让大家回到以前的那种和谐的世界。
结局我认为肯定是有人死了。如果是女二死了就说明女主根本不了解女二,认为女二的和谐的世界都是幻想,目前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是女主死了,就说明女主通过了解女二之后觉得真正和谐的世界是真的存在的,她死了之后这个直接也许就会朝着女二的方向发展。
另外我觉得女二的想法可能太幼稚了,因为只要有了战争,就很难回到最开始的和谐的世界,就算她通过女主她爸的研究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跟最开始的和谐的世界还是完全不同的。女主我觉得她所希望的是自由的世界,不被控制的世界,她认为每个人的意识不同,自己的认知也不同,同样的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有些人来说死亡是恐怖的,但是有些人的看法又不一样,不管是战争期间还是日本理想国期间。
女二她可能是想回到自己没被玷污的时候,那个她所认为的和谐的世界。所以女主会觉得她很自私。同时女二也很孤独,她唯一的两个朋友,一个认为她像恐怖分子一样,一个一直在追随着她,但也根本没能了解她。
所以我认为女主想要的也是和谐的世界,就是现在这种战争和理想国同时存在的世界,人们根据自己的意识认知来判断什么是和谐的世界。而不是被剥夺意识之后每个人都大差不差的世界。或许存在着各种意识的,暴力和平所掺杂的世界,才是和谐的世界。
这部动画有着强烈的反乌托邦情结,观影体验上有《1984》与《美丽新世界》的影子(监控与药物)。在《尸者帝国》里,我个人说到过关于欲望的内容,本作中的“和谐”实际上是一种完全利他的社会准则,也是在生物层面趋向完美的社会。
在这里,不得不让人联想到现在固化的日本社会,以友善和距离创造人交往的高墙,看起来既有礼,又冷漠。
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极度的“善”和极度的“恶”有什么区别?极度的光明与黑暗同样让我看不清周边的一切。在生物科技中,无用的“杂音”(尸者帝国:情感与欲望)同样是人类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而非每个人都将他人作为“公共资源”小心维护。在个人的评价中,直接通过“外部评价”来替代了“自我评价”。
动画为了表现生物社会这个概念,用了类似血管、器官、细胞等的外在建筑表现,同时也用“螺旋”这个符号(DNA)。
我很喜欢书中米亚赫关于“孤独与书”的表达,“一个人想要孤独的时候,就要借助于死媒介(纸质书)”以及“在中国,每个王朝的终结都要烧一批书,借以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
对福柯的死亡理念和《少年维特之烦恼》所引发的“维特效应”做了阐述和实践。在无菌社会中,多一粒灰尘都是罪过。
思考到这里,觉得伊藤计划三部曲实际上就是探讨人类未来的发展,以及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可能出现的结局。而“语言”作为横贯三部曲的重要链接,也表达出了作者对于“意识”“灵魂”“思想”等方面的认知。
回头看去,我们人类所创造的语言,关于对立的双方(善恶、悲喜、天堂与地狱等),本无太多意义。它们是作为“概念”而存在,而“语言”的本质实际上是为了构筑“环境”,传达“认知”的感情,而每个人接受“概念”,会进行再创作,无意识中融合属于自己的人生经历,这一点似乎在心理学中,也有意义。因此“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哈姆雷特”都是他们自己本身。
在这个情境下,人类最重要的能力只是“选择”。而“选择”本身,会收到“社会语言”的影响(教化、舆论、观念等),使得自由本身也是一种奢求。
返回一下,刚写的丢了。
没有看过伊藤计划的原作,所以大背景和世界设定并不了解太多。单就此影片,感觉还不错,无论是人物形象、色彩构成、画面细腻,都有一定诚意。 喜欢就好,哪怕很少人看,我也是偶然在B站翻到了。
剥离了复杂起伏的故事,留下的是沉重的意识和爱。雾慧图安一直在追逐着弥迦的影子,深爱着她,以为三个女孩子小时候的约定一起去死,而自己没死背叛了她,对弥迦的死耿耿于怀。 但后来发现很多线索,又找到了御冷弥迦,最后知道了八岁前的她受到了惨绝人寰的对待。她们都想找到一种和谐共存的方式。因为爱她,又在痛苦中,杀了她。 我不确定自己理解的是否准确。
里面很多细思极恐的理念,人什么都不想,没有自我意识,没有了痛苦和疾病,被系统监控着,便捷生活的同时,是否真正的快乐? 在图安左眼刚回到日本,看到的人和食物等,有介绍和评分,来影响左右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不由想起了黑镜里面有个场景,评分系统左右着生活方方面面,为了享受更好更优质的生活,人不得不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好感度和评分。
蛮喜欢开头的一大片的向日葵,图安仰着头眯着眼睛,坐在那里沐浴阳光,风吹动着红色头发,安静有范,若有所思。
很多小时候的情节,穿插在图安的回忆里,可能是太美好了,念念不忘,难以释怀吧。
每重看一次,我的评价就上升一次。看了第三(或四)遍之后,甚至感觉从中获得的东西比《攻壳机动队》更多。可惜观者寥寥。
故事作为小说是非常成功的,世界观,从起因到悬念构架,线索,侦破。节奏循序渐进,缓而急,读起来不要太享受。但作为电影其实有点乏,大量深奥的对白几乎充斥着整部影片,怕是很难有正常人能够耐下心来看。我虽然不是,但日语水平有限啊。PS:拥有这样CG手腕的4℃工作室却丝毫不妥协于商业,佩服!
...这个世界人人的思想都被生府专zhi是不合理的,乌托邦是虚伪的,犬儒是负面的,我要消灭这种不合理的专zhi,虚伪的乌托邦,消极的犬儒,如何是好呢?把人类的自我意识消灭不就能做到了嘛~!我中二所以要让全世界和我一起中二,——所以说不能让文艺青年掌握世界,太瘠薄滑稽了[/手动滑稽]
卧槽明明节奏这么慢居然能这么烧脑 感觉像是用哲学的小火把脑子功封了 全身上下的三观都被刷了一遍 直戳思维G点 这部片子和想得太多的我的相性真是符合呢…… 以及 “长大了我就变成你”的百合好评!
没看书直接看了电影
一脸懵逼 尸者帝国好歹是认真讲故事了 和谐我只看到了姬情和中二病 egoist的ed还不错 唉 继续看虐杀器官吧
恐怖分子太没溜了,一开始像是说要解放人类的意识,到了片尾变成了要抹掉全人类的意识,什么鬼……
白毛童年被中出了白毛发誓报复涩会于是白毛mind fυck了全人类 这次的故事至少是个完整的 能用3D的地方就绝不用2D画 大家都在努力理解剧情作画反倒是浮云了 黑毛子强暴当地妇女确定不是自黑?
在思想层次的造诣上很高,一部反乌托邦的SF作品。中文译名翻译成和谐真是够贴地气(PS:现在的人果然都放弃了思考)
画师是大陆的?
退伍军人硬派侦探在生理联网的乌托邦世界寻找集体自杀控制人,疑犯是学生时代在自己受生理控制前相约殉情的初恋,“连胸部的成长都会被政府监控,不要活在这种大人的世界。”——即便如此,这已经是伊藤计划三部曲里面最不中二的一部改编了;自由意志在各种欲望调控/失控中产生,主题还成。但巴格达科学城的设定大浪费,最后的机械骡子背那么多行李又是干什么?《飞出疯人院》般的蕾丝情结局,也对整部片降格太大
还原度非常高,未来世界的场景设置很棒!这才是伊藤计划想说的“魂”(对比<尸者帝国>)。少女的“痛”让已经身处于“乌托邦”的人类重新感受到了属于人类本身的“情绪”,科幻哲学杰作
或许现在很多人真的需要一点静下来思考的魄力。仍旧未看小说先战电影,小小地说两句。片子本身没有问题,认真看没蒙逼,但是看完了以后思忖了一下,忽然有点蒙逼…太过复杂的多面人格相互纠缠影响,没有善恶也没有确凿世界观的瞬息万变。反正我觉得挺过瘾,能勾起反思的电影都值得夸奖。
百合大法好,灭世保和谐。制作依然精良,随便挑一帧都能做桌面。miyuki气场满开,全程耳朵怀孕。虽然是比尸者帝国顺畅很多,尽管我们知道伊藤计划是在严肃地书写,但仍难掩扑面而来的中二气,这或许是动画的先天缺陷。
单纯好奇二次元的构成,能看到看得多的人对画风的评价这很好,结果最赞是白毛被中出?你看了半天就看出这么点花?没有意识是死亡还是成为“更好”的社会性动物呢,感觉社会在教我们选后者呢。能消灭疾病和死亡以后下一步要消灭的就是自我意识这点也算是主流想法了,以后真有选择的时候倒不一定会选当个能正常生老病死的人。看动画很少,这样风格的倒是很喜欢,只是受众不一定乐意看,乐意看的人不一定能理解,怪圈。
原作还原的不错,生府治下那个病态的粉色色调简直了,说起来,如果尸者帝国的历史在这个世界线是存在的,弥娅哈说不定是那个山中尸者村落的后代呢www
生命主义认为消灭不健康=和谐,ミヤハ认为消灭痛苦(意志)=和谐,这俩有本质区别?全片用各种中二造作镜头来表现她远超既有体制的智慧显得十分搞笑。另外既然ミヤハ持悲观主义人生观并想借消灭自我来逃避痛苦,那坚强这种设定也是自相矛盾。再说一个智者会觉得消灭不和谐=和谐吗,没有黑如何体现白。
弥迦,找到你的目的是说我爱你;说我爱你的目的,是为了杀了你。哦,我真是迷死这样的百合故事了。一边是用枪杀人,一边是用温柔杀人,两边都是地狱,果然很难选吧。一开始以为是要拯救人类,结果是报复世界。这就叫你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局。相信原作会很好看。
「畢竟是少見的全3D阿,從寬看吧~」「畢竟是studio4阿,從寬看吧~」「畢竟小說原作很好,從寬看吧~」「畢竟是百合阿,從寬看吧~」大家如斯說。但...畫面、敘事與對白成三條平行軌,使世界觀看似同向卻永不互文,這要觀眾怎能不--套彌迦的形容--「懷抱著痛苦去否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