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听到涛声海

动画片日本1993

主演:飞田展男坂本洋子关俊彦荒木香惠绿川光天野由梨渡部猛德丸完有本钦隆金丸淳一佐藤蓝铃木玲子关智一樱井敏治山崎巧三谷幸子丸田麻里真山亚子久川绫岛本须美

导演:望月智充

剧照

听到涛声海 剧照 NO.1 听到涛声海 剧照 NO.2 听到涛声海 剧照 NO.3 听到涛声海 剧照 NO.4 听到涛声海 剧照 NO.5 听到涛声海 剧照 NO.6 听到涛声海 剧照 NO.13 听到涛声海 剧照 NO.14 听到涛声海 剧照 NO.15 听到涛声海 剧照 NO.16 听到涛声海 剧照 NO.17 听到涛声海 剧照 NO.18 听到涛声海 剧照 NO.19 听到涛声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12

详细剧情

高二那年夏天,美丽的女孩武藤里伽子(坂本洋子 配音)随母亲离开大都会东京,来到了古朴幽静的高知。聪慧美丽的里伽子在这个偏僻的小地方如此靓丽,引来了男孩们的爱恋的目光,而她孤高的性格又让女孩们颇多微词。与她同班的班长松野丰(関俊彦 饰)偷偷喜欢着她,而松野的好友杜崎拓(飛田展男 饰)似乎也对里伽子颇为关注。在黄金周中,里伽子约上拓一同返回东京,拓也第一次感知到这个看似冰冷的女孩内心中最脆弱的情感。他们仿佛走得更近,又仿佛相隔更远……

长篇影评

1 ) 青春之声,海潮之声

如果可以,我将并不吝啬于把一切赞美之词都献给这部作品。
   首先,必须再次声明一下,这部作品的制作和宫崎峻一点关系也没有,它的监督是望月智充——一个非常喜欢用微意识流表达的导演,他的代表作品还有《绝对少年》和《死神的歌谣》。再说一句题外话,这部作品和宫崎峻的真正关联是——宫崎峻认为这部作品是他最不满意的一部吉卜力作品,直接导致了日后宫崎峻监督了《侧耳倾听》——同样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
   这部作品的真正成功之处是它并未落入俗套地描写男女之间的情爱之事,而是通过描写一系列生活中的小事和细节,并以此反映出人物的心境迁移。这部作品是关于青春的,而我们的青春不正是在生活中的貌似不起眼的小事中度过和成长起来的吗?
   虽然以涛声设题,作者却并未着力刻画海,不像某些动画那样直接就是硬梆梆地把场景设置在海滩上。但当我们一再回味影片时,却又发现涛声无处不在,海边小镇里的少年们,怎能不让涛声充满自己的青春回忆?主角静静地睡在床上,耳边是窗外大海的声音和收音机轻轻的主题曲,这一幕场景,让我久久不能自已……
   一直到最后,大家毕业了,各奔东西,到一年后回来相聚时,大家都相互诉说着思念,心中曾经因为分别而来不及说出的爱意汹涌而出。主角此时却找不到了那个曾经如此困扰的女孩。这时,一句“她最想见的,是那个睡浴缸的人”,一切一切,都随着天上绚烂的烟花而闪亮。
  成熟了,青春的懵懂消失了,但青春的感情这么容易褪去吗?
   看完这部影片,我只能说:“青春真好”,还有就是“好想住在海边哦……:)
   仅以此送给所有和我一起分享这部影片的朋友们。

2 ) 爱情已经被听见了

还是走吧甩一甩头
在这夜凉如水的路口
你还在怀念
白衣飘飘的年代

这就是一个发生在白衣飘飘的年代的故事。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这么一段,在发黄的岁月薄笺中,那一页的字迹并不工整,甚至有点模糊,但怀念的视线却一次次逡巡着,摩挲着,滴水般温柔,抽丝般心痛。

还记得吗,那若隐若现的情愫,若有若无的试探,心里明明钟爱着,却装作若无其事。一有机会,还要刻意去伤害。那些难听的话,事后变成一根刺,卡在心口生疼。

多年之后,物是人非,那时的细节却愈加清晰,仿佛清洗完毕的印章,水柱无声无息地滑落,渐渐露出坚硬的文字。所说过的仅有的那几句话,也会突然在耳边清晰地响起,充满了意义,提醒自己又开始想念,就好像临近结尾时有绘子曾经说过的话语有如潮汐般涌上拓的心头。

青春期的暗恋,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除了美好,更多的是无奈,伤怀,猜想,不甘。所以森崎拓和武藤有绘子是幸运的。虽然他们的恋爱没有《侧耳倾听》里的清晰明媚,却远远好过《秒速5厘米》的失落人海。一个看似完美的女孩,在人性和骄傲之下却掩藏着无助和孤单;而对爱情懵懂的男孩,也因为小小的男子汉气而无愧于爱慕的心。哪怕友情和爱情都遭遇了暂时的危机,结尾有绘子那灿烂的笑容仍然弥合了所有的苦涩和遗憾。

东京,这个人海茫茫的城市,曾经淹没了多少恋情,这一次终于露出一点温情。

特别令我留意的是影片的背景音乐。在短短70余分钟的影片中,音乐占据了约半小时。它们象征着男主人公拓的情绪和思想,是存在于画面之外、却能够揭示剧情秘密的“咒语”。讨论会上,当松野走进房间,轻盈平缓的钢琴声随即响起,之后悠扬的小提琴也加入进来,使得气氛宁静悠长。这暗示着一份可贵的友情将持久地为两个男孩注入理解和成长的力量。而当有绘子在议论声中走下楼梯时,响起了具有神秘的螺旋味道的音乐。这既暗示了拓对有绘子升起的好奇和隐隐约约的钦慕,也暗示了拓察觉到有绘子骄傲和无助的双重处境。东京之行中,音乐屡屡表现出与画面截然相反的情调。比如,当拓生气地奔向机场时,北京音乐却是轻柔恬淡的钢琴曲,说明拓的内心并非如他表现出来的一般恼火,相反一段浪漫的旅行在前方等待着他;所以当两人在飞机上时,音乐欢欣轻松,展现出时尚和现代的气质,那是前往东京所带来的豁达开阔感;而宾馆里当有绘子扑在拓怀中痛哭时,俏皮活泼的音符却蹦进故事中。但看似不合时宜却最贴近拓的心情:此时此刻如此美好甜蜜,爱情的种子嗅见春风的芳香。

总的来说,男孩子之间常伴以悠长宁静的乐风,这是一份珍贵友谊所带来的稳定、踏实的气质;而有绘子和拓之间更多伴以俏皮和灵动的音乐,包括开头与结尾在车站的相遇,这是懵懂爱情带来的崭新、狂喜和神秘。

听见涛声,这涛声寓意着内心爱的激越。与《侧耳倾听》不同的是,拓和有绘子的爱要响亮很多,虽然逃避过、掩藏过,但他们的爱情却早已被周围人都听见了。

3 ) 转宫台真司:涛声回响的年代 ——解说《听到涛声》的浪漫主义

喜欢这篇解说,写得真是好!
虽然,涛声已经远去 ,浪漫已经失真,我们在这个完全情报,无禁忌的时代,因为自由,反而不自由了。一切都变得那么无所谓,一切都可以复制,一切都不再真实。浪漫已经成为集体无意识回忆。

看《听到涛声》让我回忆起“自己也应该听到过涛声”,它在心里留下的哀伤淡淡的,久久的。。。。。。

-------------------------------------------------------
文/宫台真司 译/ling

编:本文译自德间文库小说版《听到涛声》书末评论,作者宫台真司博士为东京独立大学助理教授、社会学博士。
本文不仅深入地评论了作品本身,更站在日本漫画文化与年轻人文化发展的纵观角度上,将《听到涛声》的出现视为一种标志着社会现象变化的契机来探讨。文中许多一针见血的透彻分析和对于少女漫画的了解足以让国内任何一位自认为理解《听到涛声》的读者和评论者汗颜。对于日本人制作的动画,也许只有纯粹的日本人才能真正理解吧。文中有许多日本社会特有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能够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审视和重新体会这部作品的魅力,同时也能对国内的从事剧情装作的同仁们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相信译者翻译此文用意即在于此,而我们选用此文的意义亦如此。

【】动画版《听到涛声》的冲击

我至今曾经两次围绕动画版《听到涛声》写过文章。这部动画,于93年5月5日傍晚,在日本电视系列频道中播放。仅关东地区就达到了17.4%这样极其少见的高收视率。监督是以《Creamy Mami》著名的望月智充氏,作画监督与人物设计是《魔女宅急便》的近藤胜也。 第一篇评论文刊登在名叫《亚文化群神话解体》的书上。如果说宫崎骏和高田熏的动画追求“吸烟时会打开窗户”这样的“动作的真实感”,那么望月•近藤的动画就是追求少女漫画一样的“关系的真实感”。我要把这一点作为日本动画史上史无前例的东西来赞扬。下面将稍做解说。

首先着眼于漫画,其本身存在着两种系列—— 1.描写普通情况下不可能有的波澜万状体验的“代理体验故事”; 2.作为描写自我和他人的关系的“关系性故事”。 本来漫画也受少女少年小说的传统影响,一开始只有“代理体验故事”。73年以后的少女漫画里,“关系性故事”开始盛行。 但是在动画上,在那之后仍然全是“代理体验故事”。一部分机器人动画虽然受到少女漫画的影响(如《MACROSS》等)。但其中描写到的关系性只有幼儿程度。在经过少女漫画锻炼的女孩子来看,大都是幼稚得可笑的故事。 第二次接触这个作品是在一本叫《世界末的作法》的书上。作者在上面讲了看到我与刚刚完成《侧耳倾听》的宫崎骏氏对谈时,一件让他恼羞成怒的事情。我说了这样的话:一年前同样在GHIBLI工作室制作的《听到涛声》有意思多了,对《侧耳倾听》感动的怕是只有低学年的小学生或是老爷爷老奶奶吧。 宫崎动画中登场的少女总是又坚强又温柔,象母性一样的理想存在(拉娜,娜乌西卡,希塔)。哪儿有这样的家伙?但是在《听到涛声》中,明确地出现了“现实的少女”。对,就是在男孩子的眼光看来,完全不能理解的女孩子的形象。就像武藤里伽子一样。

过去,不管是在少年漫画还是在少女漫画里,到处充满着“应该”这种现象。“应该”开朗坚强正直的少年与“应该”清纯正直美丽的少女,“应该”会迎来光辉灿烂的未来,所以“应该”相信未来地去生活。但是在73年以后的少女漫画里“应该”开始消失:我“偏偏就是”既不美丽又不坦诚,而且不聪明的平凡女孩,这样的我也可以吗。“可以的!”少女漫画这样回答。 发展到77年以后,被肯定了的这种“实际情况是”的类型,不再局限于“内向的我”,而是扩展为描写双亲不和、不伦、没有爱的肌肤相亲等“因为复杂的关系而烦恼的我”。少女漫画向着“要传达给读者,在复杂又与期待背道而驰的现实里,为了不让生活消沉堕落而必要的心理准备与基本智慧”进化了,这就是“现实”。这在当时的少女漫画中已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把这一点融入动画的,至《听到涛声》为止从未有过。

【】比动画版更出色的原著的秘密

可是老实说,我觉得动画版比起冰室寒子的原作退步了。举个例子:成为大学生后回到东京的里伽子对高知的友人说,“在东京,有我想见的人。那个人啊,是在浴缸里睡觉的人。”这是原作里没有的镜头,这种“预定的调和”(对男孩子来说相当于最后的“拯救”)恰恰削弱了原作的魅力。 原作魅力的秘密是什么?追究这一点必须知道少女漫画的历史。不是天马行空的“代理体验”,而是描绘在自己身上也可能发生的“关系性”。少女漫画在70年代以后开始向描写复杂的“关系性”进化。其颠峰大概是在86年前后。七绘木宅的《火热旅途》,矢仓勿总子的《海之天边》,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同时,这时候《少年跳跃》发行量也突破了400万部,少年漫画也迎来了高潮。一方是“打倒敌人,然后出现更加强大的敌人”这样单纯的戏剧性;另一方是只翻翻漫画也能体验到和在现实生活里一样痛苦的复杂关系性。少年文化和少女文化从此产生了尖锐的分化。 但是,这样的少女漫画87年以后开始急速地减少。一个原因是女孩子从漫画“毕业”的年龄降低了;另一个原因是这些一直只看漫画的女孩子明显变成了“行不通”的孩子。这些事情,在90年以大学生为对象的统计调查中得到了明确的验证。 小时候读《好伙伴》、《RIBBON》,小学3年级以后增加《别册MARGUERITE》,到了中学自己也憧憬拥有美妙的恋爱。但是到了中学,就要面对自己是善于恋爱还是不善于恋爱的现实。善于恋爱的女孩子从漫画毕业走向现实,不善于的则成为《花与梦》派,而这时仍坚持继续读《别册MARGUERITE》的是体育派。基本形成了这样的局面。(编:上面提到的都是一些经典的少女漫画连载期刊,其中《花与梦》在国内最为知名,目前连载的强档作品为《水果篮子》) 像这样,对许多孩子来说,从中学时代开始恋爱与生理成熟都已经成为现实的东西,少女漫画本身所描写的“关系性”也渐渐倒退为单纯的事情。

因为不懂得恋爱才去读漫画?我想不是这样。正好相反:正因为现实变得自由,自己能够去恋爱了,复杂的浪漫主义才变得无法实现。 第一,浪漫主义的成立需要差异,但是这个差异却在渐渐失去。因为许多东西变得自由了,境界开始消失。 第二,作为浪漫主义的成立条件,获取情报的不完全性非常重要。但是随着情报化社会越来越向完全情报化接近,这一点渐渐变得不可能。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失去浪漫,少女漫画就将衰退 “别居婚”(分居结婚)与“事实婚”(未履行法律程序的同居结婚,但在日本合法)的增加,使结婚与非结婚的境界变得暧昧。安乐死开始得到人们接受,使自杀与非自杀的境界也变得暧昧。 像这样境界逐渐变得模糊暧昧,“禁忌”这种单纯为了阻止双方接触而出现的意识形态当然也就消失了。因此,寄托于婚姻的希望,寄托于互相接触的希望,寄托于死的希望,寄托于真正交流的希望……这样的浪漫也就随着失去依托的对象。结婚和不结婚没什么大差别,死与不死也没有什么大差别,生理成熟之后的个人行为也不再受到道德规范的强烈约束……等等。“我们结婚吧”已经不再带来天打雷劈一般的震撼,“我想死”已经变成了口头禅,随着造成激烈矛盾冲突的条件差异的消失,浪漫的土壤已经渐渐贫瘠了。(编:这也同样适用于解释国内电视剧选题始终停留在清宫、民国这种思想激烈冲突年代的原因)

在差异消失之上,又加上了完全情报化。在复杂的社会,不可能存在“大家都一样”的经验论。什么是幸福的,必须自己一边重复着错误,一边自己去决定。可是,自己决定的事物中,也有像自杀一样无法回头的情况。“表白了会怎样?”“自杀疼不疼?”为了不弄错,就需要正确而且充分的情报,也就是“完全情报”。 随着社会走向复杂,独立作决定就愈发显得重要。而随着独立决定变得重要,完全情报就变得重要。这是不可回避的趋势。讽刺的是,如果事无巨细都能得到完整详细的“完全情报”的话,人们反而会失去体验生活的动机。人们正是因为需要通过不断去体验未知,才能积极地生存。

我们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就是70年代前半时期,不管是恋爱还是生理问题对我们来说全都是些不知道的事情(一面倒的“不完全情报”)。因为我在男校,女孩子们的感觉,在想些什么完全搞不懂(压倒性的男女界限)。不过也因此,可以自由自在地产生误会——“女孩子是这样的吧?”“女孩子会那样想么?”正因为有误会,才产生了浪漫。 现在不一样。在做什么之前,怎样去做结果会怎样,只要想知道,打开杂志、电视、网络,随时可以知道。发形,服装,说话方式甚至行为模式都在走向中性化,不论自己是男还是女都变得不再重要。如此一来,支撑少女漫画复杂关系性的浪漫主义就只有慢慢褪色了。

【】不可能的浪漫就在这里

冰室寒子的《听到涛声》,连载自少女漫画最盛期之后过了5年的90年2月至92年1月。不过比最盛期的少女漫画水平还要高,更令人心痛。从女孩子到男孩子,众多读者被这部作品吸引住了。93年以这个为原作的动画版——我再次强调一下,从播放时间带来看——获得了难以想像的高收视率。

在作为少年漫画专家的我看来,冰室寒子女士就像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一样。然后摸索其中的奥秘,可以洞察到在这个作品里创造出“不自由”的独特设定。用刚才的话来说,就是在作品世界中特意加入了一个“不完全情报”和“条件差异”的发生装置。 具体说来有很多,这里让我们注目以下三点。 1.把地方(小城市)作为舞台。 2.以回想为基础展开。 3.采用男孩子的视角。 如果让这三点相反—— 1.以东京为舞台。 2.描述现在。 3.使用女孩子的视角。

这样的话,《听到涛声》的戏剧性就完全无法成立了。

在地方有东京没有的浓密的人际关系,根本避不开别人的耳目,所以没有自由。正因为如此,对不可以做的事和可以做的事之间的差异必须有所领会才能活下去。再加上因为东京远在他方(类似于上海、北京),只有有限的支离破碎的人云亦云传进来。所以对在地方(比如一些边远的中小城市)的人来说,对东京怀有幻想。武藤里伽子被定义为“东京少女”,就是因为如此。

主人公杜崎拓在东京生活,由他来回想在地方高校时代生活,这一点也很重要。过去,在地方,而且是年轻的时代,被无数地域性差异围绕,处于一知半解的不完全情报中。也许大家都有现在回过头来看以前那种简直不可思议的清晰感(也可以理解为羞愧难当),到现在才能理解就足以证明当时有多么敏感和不知所措。现在一切差异都消失了,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因为曾经敏感过所以现在才能回过头来想想。所以,回忆才让人如此心痛。

当然,不使用回忆模式,完全以地方高校为舞台的恋爱故事或许也能写出来。但是和十年前不同,现在就算是地方高校,差异感也早就被解除,向着完全情报接近(即使出现那种情况也会变成搞笑漫画)。所以,硬要这样做有些勉强。哪怕只回忆一、两年之前的事也好,采用这样的回忆形式就能够凸显这些发生在过去的事的束缚感。

【】因为自由,所以不自由的我们的遗憾

最后,用第一人称叙事的主人公是男孩子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与已经熟悉了像少女漫画这样的复杂关系性题材亚文化的女孩子比起来,对适应了《少年JUMP》式单纯的升级题材亚文化的男孩子来说,真正理解人际关系的契机少得可怜。与女孩子相比,男孩子仍然处于不完全情报的状态。 所以男孩子根本不可能“像女孩子理解他们那样”去理解女孩子。87年阶段,高中男生与异性肉体经验的体验率是女生的1.5倍。可是到了94年,反而是女生的体验率超了过去,达到了男生的1.4倍。因为相当多的女孩子在和年龄相差不小的成年男性交往的缘故。同年代的男孩子根本不是对手。(编:虽然前半段有点令人惊讶,不过这后半段……说得太好了!)

如果拿当代风格的高中女生作为主人公的话,由于掌握过多的情报接近了完全情报,恋爱故事就变成了泡沫剧,连滑稽喜剧都称不上了。除非拿个实在不怎么样的女孩子来做主角……而用男孩子作主角的话,就会出现与女孩子几乎差了10年以上的束缚感,恋爱故事缩必须的浪漫成分就产生了。

比如有一段很典型的情节。杜崎拓因为怀着一种乡下式的友情重于爱情的善意,对喜欢上里伽子的好友松野丰总是退让。因为这种心理作怪,所以拓完全不会明白里伽子的真实心情。主人公如此,所以读者也就无法得知里伽子的心情、不了解里伽子的拓的心情、和能够完全明白他们两人心情的松野的心情。(编:有点绕,但一针见血)

不过对于拓这种局限在乡下小圈子里,懵懵懂懂的主人公,读者们应该不会认为他好傻好可怜,反而会觉得羡慕和觉得他很耀眼。“是啊,在不久前呆过的地方都市里,这样的男孩子好多,我也是其中一个”,象这样想的是男性。“我与这样的男生恋爱过呢”,这样想的女性也应该很多。 现在,我们从“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局限中解脱出来,可以轻松得到关于同性与异性的情报。也就是说随着都市化的加剧而逐渐变得自由。但是仔细回味一下,会感到因为自由反而变得不自在了。温馨的回忆,又酸又甜的心情,焦急不安的火热浪漫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让我们回忆起过去那因为一知半解不自在反倒可以自由翱翔的时代,对,就是能够听到涛声的时代,让读者回忆起“自己也应该听到过涛声”的感觉。冰室寒子女士《听到涛声》的魅力就在这样的地方。回顾这些时候,有种难以名状的,令人心痛的感觉滞留在胸口,让人禁不住流出眼泪。

4 ) <听到涛声>里的少女和少年

"宫崎动画中登场的少女总是又坚强又温柔,象母性一样的理想存在(拉娜,娜乌西卡,茜塔...)。哪儿有这样的家伙?但是在《听到涛声》中,明确的出现了“现实的少女”。对,就是在男孩子的眼光看来,完全不能理解的女孩子的形象。就像武藤里伽子一样。"

--解说《听到涛声》的浪漫主义 翻译by line


“现实的少女和少年”的确是《听到涛声》独一无二的魅力。《听到涛声》虽然是描述高中生活,但身在其中高中生大概是不能体会出其中的好处的,只会嫌它平淡不知所云。它是给某天长大成人的少年和少女,沉下心来静静的看的。

在真正看到这部片子以前,吸引我的是梦总上一张小小的剧照:拓和里伽子并肩走在夏天的街道上,阳光透过绿荫在他们身上打上光和影。真正看到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关系远远没有图片上给人的错觉那么浪漫,当时走在东京街上的拓和里伽子,之间连亲切都谈不上。仔细想一想,这才是我们真实的青春时代吧?和《听到涛声》一样,在那个青涩的年龄里对我们特别的人,因为特别的缘故反而连朋友都没有做成。我们所有的,大概也是记忆中寥寥几次并肩走在初夏街道上的画面而已。

5 ) 从《听到涛声》谈泡妞的技战术

看了《听到涛声》,因为听说是宫崎骏的片子,虽然后来发现其实和宫大爷有点八竿子打不着,但还是满值得一看的。影片总体来说,给人的感觉是那种淡淡的感动,影片以男主角在地铁站偶遇女主角开始,男主角在飞机上的个人回忆贯穿了几乎整部影片,在结尾用回龙的手法把视角转回到地铁站,安排了他们的重逢。 看了片子想起了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感情在平淡的生活中随岁月的流逝堆积,当凝聚到一点时,极致的平凡反而成就了极致的伟大,爆发出让人心醉神迷的华彩。看完后,很想写一篇感人肺腑、回忆青涩青春期的东西,后来感觉有点狗血。既然有朋友叫我“伟大的淫贼”,那我就仁者见仁,淫者见淫一次。何况,爱情于男人来说就是一场战争,这是一场不见血光、却需要用尽自己全部心力去打拼,以证明自己雄性动物本能的伟大战役。 在07年火爆日本的电视剧《电车男》中,面容猥琐、身材矮小、家境普通的男人娶到了身段妖娆、貌美如花、富豪之家的美女,这样的故事是值得每个男人意淫的,但是这种奇迹请千万不要期盼着会砸到你的头上。同学们,一起来看下奇迹的解释:事物的产生超出常理,无法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合理解释,且发生的概率极低。懂了吗?奇迹永远是撞上的,身为一个依照正常科学逻辑生产出来的正常男人,如果你认为你可以制造奇迹,那你会死的很惨。个人来说,我是很崇尚爱情技巧论的,我一直认为爱情也是一个需要通过反复磨练学习才能得到提升的技能。如果只有感觉,而没有技巧,那永远只会停步于感觉,很难进步。所以,不要期盼奇迹,用心去对待每个和你好过的女人,适当地加入一些技巧,会让你们相处得更舒服。好了,啰嗦到这里,咱们就来谈谈这部片子里关于泡妞的技战术。    在日本的高知我们认识了两个小哥们,一个叫杜崎拓(肚脐拖?日本这名起的),一个叫松野丰;两个小妞儿,一个很出众的漂亮,叫武藤里伽子,一个略显平庸的标准陪衬,叫小滨祐实。 杜崎和松野是很好的哥们,2个人都属于那种有理想有文化又正直的好青年,初中时并不同班,因为一次意外事件而结识,也算是意气相投,后来考入同一所高中。长相来说,两个人都不难看,算是有点小帅,松野戴眼镜,杜崎没戴。杜崎的家境一般,还要经常出外兼职打工,比较努力。虽然故事里没有表述松野的家境,但估计也就是小县城里的一般家庭,两个人的初始条件是半斤八两。松野比较善于攀谈和交际,看到喜欢的女孩子会主动出击,制造机会表白;相比之下,杜崎就有点闷骚了,心里有话不说出来,有点青春期男孩子的显著特征,对喜欢的女孩子有时候会有莫名其妙的烦躁,用讨厌来表达喜欢。    这样的两个小子同时追最漂亮的里伽子,别人怎么看我不知道,反正从我的个人经历来看,明显是善谈的松野比较占优,而闷骚的杜崎同学是无悬念的完败。但是,在这个我们似曾相识的青春期爱情桥段里,松野并没有得手,杜崎却是那个笑到最后的人。为什么?为什么?!究竟是松野心甘情愿地把爱情让位于友情,还是杜崎用了不光彩的手段完成逆转?如果你也是一个如同我、如同杜崎的闷骚男,那么请接着看下去。 里伽子因父母离异,从东京转学到高知,插班到杜崎的班里。这里请注意:成长背景对一个人的性格养成影响很大。下面我们根据现有这些条件做如下分析: 1.里伽子家在东京,照常理讲,她的家境要比生活在小城镇高知的一般家庭好一些; 2.因父母离异就不得不跟随母亲转学到高知,说明她的母亲没有能够独立支撑在东京生活的能力,家庭生活水平下降;  3.从东京的繁华如打入冷宫般地来到高知,让里伽子有着巨大的心理落差。习惯了同龄人攀比的里伽子也有着东京带来的虚荣心,心理打着地域歧视的烙印,感觉自己是从大城市来的,有着对小地方人的歧视,这让她总是显得很孤傲; 4.父母离异会使孩子有我的家和别人的家不一样了,我和别的孩子也不一样了的感觉,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而在同龄人眼中,里伽子的东京身份大大掩盖了她父母离异的家庭背景,孤僻也成为了骄傲; 5.里伽子是个很出众的美女,运动、功课都十分优秀。 在同龄人眼中,你这样一个长的漂亮、头脑好、运动好、家境好、东京来的美女,你已经足够优秀,足够突出了,已经很招女生们的妒忌了,你竟然这么不合群,你这不就是明摆着瞧不起人嘛,不孤立你孤立谁?! 好了,现在我们的杜崎、松野两位兄弟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位很漂亮、功课很好、运动也很好、有些虚荣、又有些孤僻、被同学孤立的女孩子。先发现她的是我们的眼镜兄松野,他在发现的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地通知了好哥们杜崎,可以说,一个带着大城市时髦气息,本身又长得很不错的女孩子,是老爷们看了都会动心。杜崎当然也动心了,但闷骚的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松野在那里很兴奋地和他讲述,之后松野就创造机会结识了里伽子。松野的第一步很迅速,没有犹豫,相比来看,杜崎在松野已经可以和里伽子熟络地聊天时,他和这个美女还没有一点交集。 不过,机会马上就来了。里伽子想去东京看父亲,但苦于没有盘缠,自己又无法和独自苦撑家业的母亲开口要钱,这时,她找到了杜崎。现在,我们发现了杜崎的第一个优势:能赚钱。金钱对于男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一个可以直接量化分析男人成功与否的条件。松野也许有些积攒的零用钱,但肯定不如从初中开始就在勤勤恳恳打工的杜崎充裕,而松野的败象初显就在这一步:他让里伽子对杜崎产生了好奇心。 请记住这句话:人是好奇心相当旺盛的动物,女人更是如此。大多数男人在追女孩子时,苦于和女孩子攀谈没有话题,就谈身边的朋友,他们谈朋友比谈自己还要多,平常一些的还好,一旦谈到了有些不一样的男人,女孩子就会开始对这个特殊的男人产生不可遏止的好奇心,而你很难避免有一天让你的女人和你谈的这个哥们见面,问题来了:如果这个男人和你讲述的一样特别,或者比你讲的更优秀、更木秀于林,难保这个时候你的爱情不遵从优胜劣汰的大自然法则。难道你每天在电视里看到的男主人公的女朋友劈腿的对象是他最好的哥们的事例还少吗?李宁说:啥都备不住。墨菲定理说:一切有可能发生的事都会发生。所以,如果想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请遵守以下两点:1.尽量避免与你的女友或者你正在追的女孩子谈论你的哥们。2. 同样,也尽量避免与你的好哥们谈论你的女友或者你正在追的女孩子。此原则同样适合女孩子。没有话题就多看些书,多出去走走,充实自己的大脑,让它和你的口袋一样用最快的速度充实起来,了解彼此,用你的情绪去感染对方。 这样,里伽子带着她浓厚的好奇心和明确的目的性找到了杜崎。我想杜崎在知道里伽子竟然对他有着超乎寻常的了解时,心里是相当的暗爽,虽然他还对松野跟里伽子讲述他的情况假装抱怨了一下。在里伽子借钱的过程中,杜崎表现出了超乎同龄人的警觉和算计,这也和他常年在外打工接触社会的阅历密不可分,他知道财不外露和保留自己底线的重要性,没有被美色冲昏了大脑,这也为他和里伽子同去东京探亲打下了伏笔。这时,我们看到了杜崎的第二个优势:理性。 在第二回合的交手,松野再次展现出了青春期男孩的天真烂漫,在得知里伽子向杜崎借钱后,迫不及待地找里伽子,主动要求借钱给里伽子。他没有想到:1.里伽子和他的关系远比和杜崎亲近,为什么里伽子反而去找杜崎借钱,显然是里伽子不想让熟人知道这件事。2.借钱本身不是件光彩的事情,这样一个让人有点尴尬的事情你还大张旗鼓地去询问她,等于无形中打了这个好面子、爱虚荣的女孩子一记响亮的耳光,里伽子不恼羞成怒地痛斥你一通才怪。 这次的痛斥直接使得松野丧失了和里伽子同去东京的机会,因为他没有成功地把钱借给里伽子。而小滨被里伽子强拉作同伴后,不知所措地只想到给这笔盘缠的债主——杜崎打电话,杜崎得知详情后的第一个反映是:她要是一去不回怎么办?那是我的钱!他打车直奔机场代替小滨成为了里伽子东京之行的男伴,我想他的主要目的是:陪着里伽子回家,找到她的父亲,取回自己的钱。 东京之行是这部感情剧的巨大转折点。这次探亲使里伽子意识到她已经被从前的生活圈无情地抛弃了:家里原来自己的屋子被重新装修、父亲找了新的妻子……里伽子妄图找回失落的探亲之旅变成了一场梦魇,她没有在家住,跑到了她父亲给杜崎开的酒店房间,把自己灌到酩酊大醉。现在我们的小哥们闷骚杜崎所处的情景是这样:一个自己有点喜欢的小美女喝醉了,她无家可归,可是她父亲给开的酒店房间只有一张床。要是你,你怎么办?杜崎这时候就很像一个青春期谈恋爱的小男孩了,给她盖上了被子,自己去卫生间的浴缸睡了一宿。这是现在很多男人做不到的一个地方:如何尊重女性,给女人保留尊严。 不是我不明白,这时代变化快。现在很多小女孩在比里伽子还小的年纪就开始乱交,放纵自己身体的同时,也把男人的欲望无限放大,她们让男人发现:原来这样也可以!原来这样都可以!原来这样还可以!既然你们女人都没什么不可以,在这种不为造人只求生理愉悦的本能运动中,对男人来说,除去性病之外没有任何负面影响,何乐而不为?反正你们女人都不在乎了,我们男人装什么紧呢?也许这种态度把女性推到了责任方,但是这又何尝不是现在中国大多数男人的想法?这里我不追本溯源,去探讨性开放的渊源,男人女人谁该担负起这个责任,我只想说:男人,不要把你的女人当成那些在引领潮流的少数人,你爱她,就要学会尊重她,给她、也给自己保留一个底线,让爱起码有一片可以回忆的净土,让自己在年老时为自己曾做过一次柳下惠而自豪(我认为柳下惠在有美女强烈勾引的前提下能做到不动心,他一是性无能,二是GAY)。如果你所遇非人,那么自便吧,反正不是你也会有别人。自敬者,人恒敬之。 第二天,杜崎被里伽子急切的敲门声吵醒,我想,里伽子这时的心是有些小感动的,但是还不够坚决,因为她的男友来了。但是里伽子的探亲之行注定了要成为砸碎她幻梦的一记重锤,杜崎被里伽子的求救电话叫到了酒店楼下,原来里伽子的男友现在升了职称,多了个“前”字。前男友在她离开几个月的时间里和她要好的女朋友搞到了一起,而几个月的小镇生活也让她与原来的生活圈格格不入,共同的话题没有了,攀比的条件没有了,杜崎的痛斥让里伽子更加清醒了自己今时不同往日的尴尬处境,东京之行成为了优秀的里伽子的十几年生活里的一次失败中的失败。 回到高知的里伽子和杜崎遭遇了绯闻事件,二人在酒店一个房间里同住一夜的事情传遍了各个班级。杜崎却很奇怪地一直游走在绯闻的界外,对自己身陷绯闻毫不知情,知情的里伽子却并未所动。我想杜崎的不知情是因为这样的绯闻大多流传在女生中间,而闷骚杜崎和女生几乎没有什么交集,不知情应该在情理之中;但里伽子知情却不为所动也许原因有二:第一是因为绯闻不真实,同时她被除了小滨之外的几乎全体女生长期孤立,关于她的流言也许早就是形形色色、异彩纷呈,以她的性格可能都不会和小滨倾诉,更不用说其他人,而她的孤僻让她养成了躲在角落独自舔舐伤口的习惯,在人前却依然要装作无动于衷。第二个原因可能就是东京一夜让她在日渐封锁的内心给杜崎留出了一处温暖的所在,这里有关于青春最纯美的感情,让她可以时不时地躲进这个角落温暖早已冰冷的心,直到有一天这虽然微小却从未失去温度的感觉融化她的心。 松野这个眼镜小帅哥并不像杜崎那样后知后觉,前面也说过他比杜崎善于交际,更喜欢主动出击,他应该是从女生的口中得知了绯闻,这次事件让他震惊,让他愤怒:杜崎早就知道他喜欢里伽子,竟然还和里伽子做出这种事情?!杜崎背叛了他!他迫切的需要去求证,他不愿去找背叛了自己的杜崎,他认为以里伽子和他的关系会告知他实情,结果却遭到了里伽子对这次绯闻的触底反弹,“这跟你有什么关系?”一句话把松野直接扔进了北冰洋,当他在这种时机被迫告白,可以想象他得到的只会是一堆红叉,而里伽子长期忍受女生们的言语攻击、各种不白屈辱,现在终于找到了可以发泄的渠道。这些话听进松野的耳朵,被松野认为:完了,被杜崎抢先了。眼镜兄松野一直在讨好里伽子这个有些孤僻的美女,但是几次完全不合时宜的做法却让他和这个美女渐行渐远,反让一直没有什么动作的杜崎后来居上,让人不得不扼腕叹息。 松野求偶落败,对杜崎说起绯闻事件和里伽子对他所说的发泄言语,这处在青春期、哥们义气第一位的杜崎难以遏制自己的愤怒,冲到班级把里伽子找了出来,大声斥责里伽子,里伽子宛如一个在外面受了气的小媳妇回家却没有得到老公应有的理解,她气不过就挥手打了杜崎一巴掌,杜崎也下意识地回手打了她。这次争吵看上去很激烈,其实却为杜崎和里伽子的感情落下了定音。 两人的最后一次交集是在高中毕业典礼之前的准备期间,班级的女生气不过里伽子的不合群,逼迫她参加毕业的社团活动,杜崎无意间听到了这次争吵,争吵结束后,杜崎装作无事地去倒垃圾,里伽子看到他问他有没有听到什么,闷骚杜崎的青春期恋爱症状这时显现无疑,以一种调侃的语气回答了里伽子,里伽子的心中酸楚无以复加:我被一群女生欺负,你不出来给我解围也就算了,现在还来调侃我?!她愤怒地甩了他一巴掌,哭泣着跑开了,紧接着松野闻声赶来,得知情况,又给了杜崎一拳:这么好的姑娘,我费劲追了这么久没到手,你小子到手还不珍惜!真他妈操蛋!至此,这个故事里的男女关系全部明晰化。 杜崎返回高知参加的高中同学会,让我们看到了每一个拥有热血青春期的傻逼青年都曾经如此虔诚地暗恋过一个女孩。而影片结尾杜崎与里伽子的地铁站重逢,更是让人唏嘘青春感情的易逝,如果没有及时把握终要留下终身的遗憾。也许,在城市行色匆匆的人群里刚刚与你擦肩而过的那个人就是你念念不忘的睡在浴缸里的人。

6 ) 从小说到动画——浅谈《听到涛声》的表现方式

从小说到动画——浅谈《听到涛声》的表现方式


日文名:
英文名: The Ocean Waves
原作:氷室讶子
导演:望月智充
作画监督:近藤喜文
制作:德间书店、日本电视放送网、吉卜力工作室
出品时间:1993年

吉卜力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一部《听到涛声》。
《听到涛声》曾是刊登在德川书店小说志的青春文学,原作是氷室讶子,擅长写青涩男女间淡淡的爱情故事,《听到涛声》是其风格的代表作。小说共出版了两卷,由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根据小说第一卷内容改编成动画版。《听到涛声》不但是吉卜力历史上第一部TV动画影片,也是其历史上第一部由宫崎骏和高畑勋以外的人(监督:望月智充)担纲指导的影片。结果不负众望,这部制作精致风格清新的作品大受好评。《听到涛声》的成功,我认为,在于其出色的表现方式上。下面让我来尝试就此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

作画监督近藤喜文说在《听到涛声》制作十周年的一个纪念特辑上说:“第一次听到要将《听到涛声》拍成动画时蛮火大的。尽管原著的插画是我画的,可是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将这部作品拍成动画,因为我认为它是一部最难用动画来表达的著作。”
氷室讶子的小说原著,属于散文风格,情节并不突出,甚至没有什么主题,作品重在读者自身的细细体味,而非情节或动作的精彩。面对这样不以情节来支撑故事的原著,用近藤的话说,即“从未想过这样的剧情也可以拍成动画,这个作品画画插画就已经够了”。就连编剧中村香也说,“与其改成动画脚本,不如写成真人版的电视脚本。”
不过,导演望月智充则看出《听到涛声》动画版的潜在可能性。他认为如果是拍成真人版的电视剧,会拍下很多累赘的东西,好比演技以及背景都会影响到质感,动画的优点恰好可以把这些累赘去除掉。“如果观众说我们剧中的高中生非常写实,就表示我们画的东西成功了……很多地方是只有动画才办得到。”
“只有动画才能办得到”,《听到涛声》正是出色地将动漫的优点运用到作品本身的表现上。比如说作品中的画面,无论是光与影的对比(如美术室、商业街)还是多变的色彩(桥边的树荫、高知的马路),都可说是吉卜作品中最值得赞许的。
基于动画色彩的上述特点和色彩元素在动画片中的重要性,动画色彩的设计决不能是简单的生活色彩的照搬,而是需要设计者依据剧情发展的变化精心设计出带有揭示主题,渲染气氛的艺术化的色彩。这些色彩具有创造性的视觉与艺术的欣赏价值。并且要服从于整个作品的节奏和基调的连贯、协调。在这个方面,《听到涛声》做得恰到好处,大量的亮色系,整部作品都泛动着淡淡的色调,透露出一种少年在成长中的懵懂感,同时充满了回忆的韵味。
对此,作画的近藤说,“正因为有人以及背景等如此单纯的主题,才能成就那么完美的画面。简单地说,就是作品本身要求我们这么做的。这与时间的长短无关,因为这个作品的特色,我所想到的只有这种表现方式。”

《听到涛声》用的是与宫崎骏、高畑勋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而这部片的原著本身也确实完全没有他们俩的味道。如果要求做得跟宫崎骏一样,作品反而会变得糟糕。由于《听到涛声》由新时代团队为制作班子,其年龄跟剧中角色相仿,作品中把年轻人的世界描写得非常写实。如果改由宫崎骏或高畑勋来做,一来年龄上的差距,二来作品很有可能会比较理想化,表现出来的会是中年人眼中的年轻人世界。据说宫崎骏在看完《听到涛声》的试片之后火冒三丈,认为作品没有忠实地呈现男主角的内心世界,比如他说跟女主角一起搭飞机去东京那一幕,怎么可能自顾自地看杂志,以及住旅馆的时候男女独处照例说男生应该会把持不住的等等。而这些批评意见恰恰暴露了宫崎骏对于这类题材的把握上的无力。正如吉卜力社长铃木敏夫说:“他(宫崎骏)会火大是因为他自知这种东西他做不来。”
实际上,对于搭飞机一幕,就连小说原著上也是这样的写的——“我一边用耳机听音乐,一边将机上杂志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地认真看了一遍……”正是一句话也不说,才真实地表现了男主人公的当时的羞涩,紧张,表面上漠不关心,其实内心不知如何是好,以及想要说话却又不知说什么的复杂心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动画在这些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用最简洁的方式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动画电影表现原著时最难的一点。
突出的例子是故事末尾男主人公拓与好友松野重新聚首,冰释前嫌的一幕。小说把这一幕安排在松野去接拓的飞机,送他回家的车上进展开。拓下车之后直接回家,两人就此分别,使得这一幕戏的分量稍嫌过轻。而动画版则将其改成下车之后,拓没有马上回家,而是邀请松野到海边散步,之后两人在海边释怀相对,重归于好,把故事推向一个高潮。这段场景的处理并没有什么对话交织,伴随着开阔、缓慢的旋律的,是松野寥寥数语的感叹,以及海边夕阳西下、霞光万道的美丽景色。镜头通过交替全景、中景、近景,简单说明了环境。释怀的音乐使得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美丽的海滨场景。两次对两个人物的侧脸特写,伴随阵阵海风吹起的头发,挂在嘴边浅浅地微笑,寥寥几笔清楚地交代了两位好友的前嫌尽释,重归于好。配乐与画面配合得天衣无缝,令人印象深刻。
可以说,动画版《听到涛声》忠实于原著内容中那种青涩男女间的懵懂以及少年的单纯,也把原著所要烘托的那种充满回忆的散淡气氛控制得很好,同时它又能够根据动画自身的特点,对原著进行必要的改动,选择最佳的表现方式,使动画既忠于小说,而本身又是一个独立的杰作。

这里着重介绍故事的最后男主人公拓在月光下回忆女主人公里伽子的一幕,这也是动画对原著改编最大的一个地方。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在上大学之后便在一个庆祝会上邂逅,然后断断续续地联系,中间还插入另外一个女角色——津村知沙(这个角色在小说的第二部里可以说是第二女主人公,不过,动画根据是第一部改编的,重点放在拓和里伽子上,便直接把这个人物给去掉了,这样一来避免了对主题的干扰)。故事最后,小说和动画的安排同是在月光下仰望高知城,但不同的是,小说是两个人,动画是一个人。小说到这里,是第一部的结尾,此时男女主人公已经在一起了,两人一同欣赏夜色中的城楼,浪漫动人,但未免过于"圆满",少了点回味与想象的空间.而相比之下,我以为动画的安排要略胜一筹。
动画中男女主人公自从毕业之后便再也不曾联系。同学会上,里伽子也没有出现。观众都不免替男主人公感到失望。同学会结束后,拓和年轻时的一帮好友重新来到了熟悉的高知城下,点点星光与古城交相辉映,这时候,拓从同学口中得知女主人公里伽子为了自己而偷偷考回了东京,恍然大悟的他不禁想起和她一起时的那些画面,不停闪回的回忆画面与告知的夜景重重叠叠、虚虚实实地交织着,画外音则是一句句她曾对他说过的话,令人不禁和拓一起回到从前的记忆里,引起共鸣。
这段场景,通过对高知城的一段中景拉远,交替回忆的画面,一方面以和缓感动的主旋律为背景,另一方面不断折叠上武藤以往与男主角的对话加上回响,成功传递出一种胸中感慨、心中悸动的情绪。最后,出现了现在的武藤的想像画面,加上明确的人物配音,美丽大方而又含蓄地表示出对男主角的眷恋。通过仔细比较本场景中开始处和结尾处男主角的侧脸特写,可以分辨出杜崎心中细微的变化——这是终于确认彼此的一种充盈感、满足感,是一种定格的浪漫。同样地,这段场景的旋律与配音的配合很好的调动了观众的情绪,随着主角的回忆一起起伏,曼妙而动人。
这是整部片子中最为闪光的地方。回忆这一微妙的过程,用文字很难贴切地描写出来,大多只能提及回忆的一个个具体内容事情。而动画的特点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失。甚至可以这样说,电影手法很适合用来描写回忆。利用闪回的表现手法,可以将一个个回忆的画面如在眼前般重现。正如老师曾经说过,“电影是开拓性的,而不像小说有封闭性,超越了语言的局限性。”

相比宫崎骏的作品中精彩华丽的画面与剧情,《听到涛声》未免显得平淡。但这部作品本身动人之处恰恰在于其朴素的本质、平淡的故事情节。这种平淡是每个人都熟悉的,甚至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人生历程,它让现实生活中一度行色匆匆的我们不禁驻足细想:生命中曾经有没有过那样一个人?有没有过那样一段岁月?那样一个白衣飘飘的年代……此时此刻,回忆如同阵阵涛声,在你我心中轻轻地、缓缓地回响……

7 ) 我,我们的听见涛声

“打开窗子,夜色中的土佐湾展现在眼前,我闭上眼睛,耳边响起熟悉的海涛声。”

因为有认识的人居住,东京和京都对我而言并不陌生,相较而言,两个“小地方”更让我神往。一个是永尾完治的爱媛,另一个是高知,坂本龙马的高知,“睡在浴缸的那个人”的高知。
高知是个不大的城市,甚至有时会给人“乡下”的感觉,但高知又有自己的独特风味:打了灯后的城市一片宁静,在这个时候,抬头眺望,就能看到高知城屹立在夜幕中,闪烁的灯光跟星空融成一片,美不胜收。
这儿曾经发生过一个故事。

杜崎拓由站台的一边跑向另一边,环顾四周未果,镜头旋转三百六十度,武藤里伽子出现在他面前,微倾头部,按住飘起的长发,双手并住,轻轻鞠了一躬——这是动画史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片尾镜头,记得《听见涛声》刚进入内地的时候只有VCD版,时间限制缘故被截止在了第72分钟,“这……这怎么回事呢”,抱着这样遗憾的人在多年以后捧着DVD版完整的欣赏一遍后,心情如何可想而知。
这是一部难忘的镜头俯拾即是的作品,以这样的镜头来结尾再合适不过。
拓和里伽子漫步在夏日斑驳的树荫小道是最频繁展现在影片之外的一个画面,尽管这是个很短的镜头,但留白处蕴含的感觉却难以言表,这个场景的关键词是安静。
拓和丰在大学后重逢,两个人在码头散步,夕阳将两个男孩的背影拖得很长很长,松野丰说话,杜崎拓一言不发的听,他们俩看着远方的海平线,这个场景的关键词是友情。
最让我喜欢的自然是他们同学聚会后站在那儿仰望高知城的那一幕,过去的一切像幻灯片一般在拓的眼前浮现,“这样的景色,我想和里伽子一起看”。
安静,友情,思念,重逢,这些本来俗透的名词却在动画监督望月智充的手中灼灼闪光,成就了这么一部最好的作品。

《听见涛声》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来源于冰室寒子大受好评的同名青春小说,在以铃木敏夫、宫崎骏、高田勳为首的吉卜力由于感觉多年来做的动画都是“宫崎骏模式”,而决心寻求突破。铃木敏夫这样说,“老东西做不出什么新东西……所以呢,就决定都交给年轻人来做”。于是就有了这部大家看到的,完全由新生代团队制作的电视电影,这是吉卜力第一部采用外包方式制作的作品,是第一部完全忠于原著的改编作品,也是“我们都能找到共鸣的,最爱看”的吉卜力动画,当然,宫崎骏甚至还一直对这部动画颇有微辞,或许带有点小小的嫉妒?
美术监督田中直哉用了“恒热感”一词来描述,宫崎骏动画都是有高潮,最后迎来美好结局的情节,而《听见涛声》由头到尾都是平铺直述的剧情叙述,这点很不吉卜力,也是铃木敏夫这白胡子老头一直坚持的“这个适合年轻人”而采用的理由。为原著小说话插图的近藤胜也(也是动画的作画总监)甚至在那会儿还不能理解为什么会选择一个不适合改变成动画的东西来做,“一点都不感人”。
也多亏了各方各面的坚持和妥协,才最终把《听见涛声》给完成了。93年在电视上映后,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收视率,当时的年轻人无不为这部“这不就是我们的故事嘛”的青春动画而着迷。

乡下的男孩对城市来的大小姐一样的女孩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了情愫,直到两人分开后才慢慢确定了自己对她的感情。这是一个很妙或者说很符合观众(也就是看动画的一帮死小孩)心理的设定,曾经有人这么分析过这部作品的成功因素,“男孩子的视角”是主因之一。男孩子不可能像女孩子理解他们那样的去理解女孩子,所以杜崎拓总是无法很好的把握住武藤里伽子的现时心态,她或喜或嗔,拓总会为里伽子的种种感情而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因为不知道对方现在想的是什么,对自己什么看法,很长一段时间内总是漂浮不定,甚至还在一段时间内产生误解。直到里伽子的好友无意间说了这么一句,“里伽子说,她要找的,是个睡在浴缸里的人”,那个时候才恍然大悟对方的感觉。
武藤里伽子是站在观众(还是那帮看动画的死小孩)对面的,她的举动伴随的心理,我们都跟主人公一样无法立刻知悉。只知道这是个来自东京的大小姐,文体并全,脾气不好,沉默寡言。再然后,又因为各种事情的发生而对她的成熟与不成熟产生更多了解。怎么说呢,这是个很强势的女孩,与自己的母亲作对,到了东京又对父亲的所作所为看不过去,尽管也有“虚荣”(与以前的男友见面而摆架子)的一面,也有妥协(听母亲的话报高知大学)的时候,但最终还是自己把握住了前途,上东京的大学,以及“寻找那个睡在浴缸的人”。
松野丰是第三人,他把男女主角串联起来,相对于拓的懵懂和里伽子的骄傲,丰表现出来的是他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和稳重。他跟好友拓不同,因为站得开外,所以很明白两个人分别的心情,拓喜欢里伽子却顾及好友的心情而退让,里伽子对拓有道不明的感情,这些松野丰完全知悉。正因为此,他才会在高中时期的最后打了杜崎拓一拳,因为“你是在让着我”。
动画距离现在已有十多年,换算成高中或者大学年份早已换了三四批人,现在的人能产生像他们之间那样的感情么,因为地域差异,文化差别,性别不同而产生的这种浪漫,会有可能在现在发生么?

插个题外话:新海诚的《秒速5厘米》出来后,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如果《听见涛声》中的两人分离的再久些,结局会不会跟新海诚那两人一样”。回答出奇的一致,“不可能”。杜崎拓和武藤里伽子相比贵树与明理(秒速主角)要更强势,更有主见的掌握两人情感和前程,尽管有包括距离相隔甚至不能表达自己真正心情等这样那样的因素,但两个人最终还是走到一起。距离和时间从来都不是感情的决定因素,真正能决定的惟有两个人的心。这点或许新海笔下的主角们永远都体会不到。

在短短的七十多分钟里,望月智充等人很圆满的将一个故事结束,但如果有心回头去翻翻原著小说就会发现不是这么回事,这是因为动画改的仅仅是第一部,原作的着墨点更多在第二部,即杜崎拓的大学生活。拓在大学遇见了一个名叫津村知沙的学姐,同时在一次聚会上偶遇在东京读书的里伽子,成熟的前者与任性的后者,杜崎拓在两人之间踌躇并困惑着。拓和里伽子在磕磕绊绊的交往中加深了互相的理解,故事以两人携手走在街灯下来结束。动画的改编很成功,因为主题是“青涩懵懂的恋爱”,最后以车站相会来结束再好不过,但是拿到小说又不免诧异,原来他们已经在东京相遇了——这是一个小小改编的不同点,但便将两者完全割裂了。看到动画最后,我们会认为里伽子已由任性走向成熟,而拓也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小说却又不是这样,里伽子要比高中时期更时不时的彰显无助和任性,拓还是那样的懵懂。反过来说这又很合理,作为刚刚步入大学的两人,相较一年前怎么说都不可能会有太大的改变,渐进式的,慢慢接触中的,两个人的感情才慢慢托出来。
有的人更中意动画的青春感,但又有些人觉得小说的“成人与现实感”更好,这点仁者见仁,或许将两者割裂来看更好些。

1993年5月5日晚《听见涛声》在日本电视台上映,六年后的一天我在台湾东森台上接触到这部作品,然后找到了“不完整版”的VCD,再之后买了好几版的DVD,不同的时期的我对他们的故事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夸张地说,这是部伴随着我成长的动画,以至于每每听着它的旋律,总是什么都想写,却最终什么都说不好。
松野丰曾经在纸上写着,“……再过十年二十年,每当想到这件事,我还是会认为学校做得不好”。拓为他能想到那么久的事而诧异。
而如今,转眼十年匆匆过,我等的青春岁月,一切于焉肇始。

8 ) 不只是想见你那么简单

一次初遇
原本是松野喜欢的女生,第一次遇见也没有什么太多奇怪。可是对于这个新来的女生松野竟然如此挂念:为什么高二了还转学,为什么大家不喜欢她。东京的女生来到高知这个小县城,被传成趾高气扬看不起“乡下佬”的讨厌女生。

两次耳光
第一次是在东京之行之后,杜崎拓找里伽子要她不要跟别人说他们的东京之行,免得别人误会。里伽子给了杜崎拓一耳光,杜崎拓愣了一下反手还了一个。以前我曾觉得杜崎拓特别没气度,为了“名声”就这样欺负女生?女生都没说什么。后来我才知道,杜崎拓是因为知道松野喜欢里伽子,才努力和她划清界限。
第二次是里伽子被女生围攻,一个人舌战大家并击退大家,杜崎拓路过却没有帮里伽子,里伽子自然给了他一记。再怎么样,你是唯一见过我最脆弱一面的人,你真的就放手看我这样被欺负吗?

三次帮忙
第一次是夏威夷之旅,里伽子谎称钱包丢了,问杜崎拓借钱。这算是两个人第一次交谈,而杜崎拓说了一通教育的话,终究把钱借给了她。而她没有说谢谢,反而说他古板听话,说他大嘴巴。
第二次帮忙是陪里伽子去东京。这个匆忙的决定让他早上还在高知的家里,晚上就在东京酒店了,毫无预备。而这个决定也让他看见了平日孤傲的里伽子脆弱一面,看到了这个女生的可怜。父母离异,她站在爸爸这一边,希望可以留在东京,而爸爸却没有站在自己这一边……
第三次里伽子在东京见前男友,发现前男友居然和她好朋友在一起了,无奈之下里伽子只好叫杜崎拓下来冒充现任男友来挽回面子。杜崎拓却翻脸离去,事后里伽子突然好像长大了,实则对这个世界失望了这样的失望嫁祸于高知的一切,和那个睡在浴缸里的人。才有了后来的遗憾。两个人,一个对世界失望不想主动,另一个碍于朋友也不能主动,最后青春走啊走就要分离,时间没有等他们匆匆离去拆散彼此。

这一次重看,明白了很多以前没有看懂的部分,明白最后里伽子隔空的道歉,明白杜崎拓和松野的沉默,明白杜崎拓听说里伽子在东京时嘴角的微笑。而我们年轻时还没反应过来就结束的爱恋也许就是这样把。
这辈子一定要去一次高知。

短评

想起我的高中同桌其实很像女主,她会对着我甜蜜的微笑,也会没来由冲我发脾气,我不确定我们是否交往过,她曾拉着我去吃我老爸做的大餐,我也曾和她老妈通过电话,高考进考场前我们还互相击掌鼓励,此后就断了联系。然而就如同海浪拍打后一定会有回响,她不是一个完美的女孩,却完美的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5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无法言语的感受。。。这部关于青春关于爱情的短篇真是太棒了。内心的感动真的是说不完的。。。。我喜欢你,这是最真挚的话语

9分钟前
  • zeroasd123
  • 力荐

初恋无限美!让我在晚上也情不自禁想起每一个早起的清晨,每一缕朦胧的薄雾,黑夜中忽明忽暗的烟火,还有当年的那份迷茫的痛苦。因为喜欢你,我才成为今天的自己。所以说,香烟也好,电影也好,都只是一种触媒,诱导自己与自己,往昔与今日的对话。

14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力荐

那个女生有啥好的呢?奇怪

19分钟前
  • 海蓝心蓝
  • 还行

如果说《侧耳倾听》是拍给女孩子看的话,《听见涛声》绝对是给怀春少男看的散文式动画。日本真是全世界最闷骚的民族,把暗恋这种情绪几十年来翻来覆去的拍都不会失手。

24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毫无触动,毫无共鸣。当她说出妈妈应该对爸爸的出轨忍气吞声,这样她就不用离开东京的时候,她就是一个不值得被喜欢的人。

26分钟前
  • 保小罗
  • 还行

这不是宫崎骏的动画,因为它拍的比宫崎骏拍的要好。

30分钟前
  • md2
  • 力荐

1.好细腻的爱情...长大后,才发现自己眼里世界的狭隘,才发现自己其实是喜欢着那个人;2.想见那个躺在浴缸的人,哈哈哈哈

3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无法不喜欢望月智充。

34分钟前
  • 木鱼水心
  • 力荐

不太喜欢,感觉有点做作,这片没有宫崎骏参与,他也不太喜欢这种塑造女主的方式。不过,网上盛传宫崎骏把望月智充叫到会议室里痛骂了70分钟的流言、甚至越说越邪乎衍生出各种宫老头如何迫害望月的传说……实际情况是宫崎骏陪同望月一起观看了本片(这部电视剧70分钟,是电视剧,不是电影),但观看的过程中,宫老头一看到自己不喜欢的片断,就直言说出来,因为望月当时是吉卜力新人、以及宫崎骏的威望,使得望月压力山大,也就是说,宫老头只是干了和你一样的事情……宫崎骏对任何人都很严格(包括他自己),望月也不是唯一被宫老头吐槽过作品的导演,实际上按铃木的说法,宫老头能看完整部片,就意味着他还没彻底嫌弃这片,诸如儿子宫崎吾朗的《地海传说》,宫老头可是看了几分钟就当场走人,并留下了一句:“乏味之极。”那才是赤裸裸的当众羞辱。

38分钟前
  • [己注销]
  • 还行

1、睡在浴缸的人。2、但想起来,讨厌她也可以成为怀念。跟交换座位一样啊,小学时,讨厌的孩子坐在自己旁边,会因为太失望而不肯上学。“世界太小,讨厌的人在身边”,会十分不舒服的。可是到补习班和钢琴班时,到学校以外的世界时,讨厌的人就算有一两个,也不算什么了吧。3、表白的山尾大醉。4、

42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三十分钟内意识到自己的肤浅而变成了大人;最糟糕的旅行后故意冷落那个最在意的人;想在曾经错过的时光里,与你一同观望那浪费电的塔楼……真美好啊

44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清新恬淡,片中随处洋溢着的,都是只属于青春的悸动和伤感,亲切得令人不由微微而笑,同时又充满了酸酸甜甜说不清的情绪。

46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我好喜欢这个故事......青春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这种克制的感觉,喷薄欲出的情意和无疾而终的爱恋,故事里的悸动和伤感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情代入其中。嗯,我还是喜欢她。

51分钟前
  • 小药水
  • 力荐

很淡的日本恋爱味道

54分钟前
  • 芥末小馒头
  • 力荐

大家一起看着被灯光照耀的高知城,那一段真棒啊。

59分钟前
  • 方悄悄
  • 力荐

确实是和风到了骨子里的作品。有些东西是很日本的,从恬淡朦胧得甚至青涩的叙事语境本身,到松野笔下的字,高知沉默的林荫,他是怎么一夏成人,她是怎么喜欢上他。我讨厌情怀片,可十年后再看,即使已经无法感同身受,却依然会惊叹于那温热细腻的时代感,少年情怀那么美。

1小时前
  • Karuto
  • 推荐

想念那个睡在浴缸里的人

1小时前
  • 大宸
  • 推荐

最让人怀念的,果真还是中学时代啊,像海潮一样的暗恋。

1小时前
  • 雨天決行
  • 推荐

松野丰、武藤里伽子都不曾有过爱,他们是海。杜崎拓是涛声,他听见了莫名的爱意:“我是喜欢她的”

1小时前
  • 骨先生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