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1号玩家

剧情片中国大陆2018

主演:刘忆单彭小龙熊映瞳

导演:彭小龙

剧照

1号玩家 剧照 NO.1 1号玩家 剧照 NO.2 1号玩家 剧照 NO.3 1号玩家 剧照 NO.4 1号玩家 剧照 NO.5 1号玩家 剧照 NO.6 1号玩家 剧照 NO.13 1号玩家 剧照 NO.14 1号玩家 剧照 NO.15 1号玩家 剧照 NO.16 1号玩家 剧照 NO.17 1号玩家 剧照 NO.18 1号玩家 剧照 NO.19 1号玩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13

详细剧情

超次元学院战队是一支由学院学生组成的电竞战队,他们在队长司徒莫言的带领下,屡屡战胜职业战队,一次次的挑战了商业联盟的权威。另一方面,超次元学院以男枪为核心研发出了新的传输技术,新科技使传统的电竞游戏变得更加真实和刺激。虽然新技术还在试验中,但外界对此项技术都十分关注,其中商业联盟更是想将该项技术据为己有。为了保护新科技和整个电竞行业的规则,司徒莫言和战队小伙伴们与商业联盟会长斗智斗勇,兵行险着,在最后扭转局面,阻止了商业联盟窃取新科技和入侵超次元学院的阴谋,也维护了电竞行业的公平公正。

长篇影评

1 ) 史上最大型彩蛋寻宝:斯皮尔伯格的怀旧情结与未来启示

从看完电影的那一刻起,我激动的心情一直无法平复,真的很久没有遇到一部如此让我血脉偾张的电影了。还没有看影片的各位,能看多大屏就看多大屏,能看IMAX 3D就请一定要看IMAX 3D

这部连预告片都能找出几十个彩蛋的电影,大概花上三天三夜逐帧查找,也不见得能找全所有的彩蛋吧。电影充斥着80-90年代的流行文化,电影、游戏、音乐,你总能在其中找到属于你的回忆。虽然影片内容是怀旧,但核心是科技创新。好莱坞终于在不断炒冷饭中,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大IP。

80-90年代也是斯皮尔伯格的黄金时代,《ET外星人》、《夺宝奇兵》、《侏罗纪公园》等斯皮尔伯格最负盛名的作品都出自这个时期。我们这一代人大概都是看着这些电影长大的,包括《Ready Player One》的原著作者Ernest Cline也说斯皮尔伯格是其最喜爱的导演之一。近几年斯皮尔伯格的作品似乎大部分都聚焦于政治和历史,虽然各种奖项年年都有提名,但总是缺少了那种震撼和轰动。

终于!今年这部《Ready Player One》用狂轰滥炸式的彩蛋攻击,让我再一次从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里感受到了振奋人心的冒险情怀。


这是一个全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年代,在虚拟现实游戏OASIS中,人们可以实现除了吃饭睡觉等生理行为外的一切活动。我们的男主角,父母双亡,生活艰苦,头脑灵光,还有一个超级英雄式的名字Wade Watts(全名为Wade Owen Watts, 缩写W.O.W.,正好对应War of Warcraft),除了长得一般般,就是典型的主角命啊。

2040年,OASIS的创造者Halliday去世后,向所有OASIS玩家公布,他在游戏中留下了一个彩蛋,谁找到这颗彩蛋,谁就能继承他所有的财产,包括OASIS。“找到彩蛋就继承产业”的整体设定就是在致敬《Willy Wonka & the Chocolate Factory》。要找到终极彩蛋,必须要集齐三把钥匙:黄铜钥匙(Copper Key)、翡翠钥匙(Jade Key)、水晶钥匙(Crystal Key)。

斯皮尔伯格选择了赛车游戏作为影片的第一场大戏。赛车游戏起源于70年代,80-90年代也一直是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最早的赛车游戏应该是1974年西角友宏设计的《高速赛车》(Speed Race)。巧合的是,影片中Halliday一直穿着的T恤上的游戏《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也是西角友宏的作品。

在这场庞大的赛车游戏中,斯皮尔伯格轻而易举地塞入了大量流行文化元素。比如,Wade的车是《回到未来》中的时光车DeLorean,Art3mis的摩托来自《Akira》,摩托上还有Hello Kitty的贴纸,赛道上的怪物有金刚,还有《侏罗纪公园》的T-Rex。

游戏规则很简单,通过终点线的玩家就能获得黄铜钥匙,然而整整五年都没有人成功通关。直到Wade在Halliday's Journals中,无意间听到“Why can't we go backwards”,灵感迸发,驾驶着他的DeLorean一路畅通无阻地退行到终点线,获得了第一把黄铜钥匙。

《闪灵》是取得翡翠钥匙的关键。斯皮尔伯格用游戏重新呈现了《闪灵》的经典画面:Overlook Hotel、恐怖双胞胎姐妹、血浆喷射的电梯、237房间的可怕裸女、冰雪迷宫的疯狂追杀。这可能是我在电影中最喜欢的部分了,越想越觉得斯皮尔伯格选择《闪灵》真的是太巧妙了。

翡翠钥匙最重要的线索是“a creator who hates his own creation”。这句话一是指Halliday本人和OASIS。Halliday某种程度上是讨厌自己创造的这款游戏的,甚至是讨厌自己的,这款游戏似乎让他与现实完全脱离,他也失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和最爱的姑娘。二是指Stephen King和《闪灵》。虽然《闪灵》一直被很多人视为旷世神作,但原作者Stephen King从来都不喜欢库布里克对其的诠释。

《闪灵》本身就是讲述被过去困住无法逃离的故事。 一方面,Halliday和所有OASIS玩家们都沉浸在过去的游戏、电影、音乐中。另一方面,Halliday设计游戏的初衷是为了逃离现实,可是无论在游戏中呆多长时间,都没有办法完全逃离现实。

最重要的一点,我相信这是斯皮尔伯格对库布里克的缅怀。斯皮尔伯格和库布里克是好友,库布里克去世之前没有拍成的《人工智能》,最终就是由斯皮尔伯格指导完成的。库布里克的电影总是对未来有着先知般的敏锐,而在这一部聚焦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电影中,有着库布里克的印记可能就是对未来最好的启示吧。

获取水晶钥匙的过程可算是十分简单粗暴了。这场OASIS世界大战看得我酣畅淋漓,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见高达大战哥斯拉,《鬼娃回魂》的玩具公仔还可以被用来做武器。

最后一场游戏——Adventure,是终点,也是起点。那个年代,Atari发行的游戏不会给作者署名。于是Adventure的制作者Warren Robinett将自己的名字藏在游戏中。这便是最早的游戏彩蛋,也是Halliday设计OASIS彩蛋的灵感来源。玩家只需要进入隐藏彩蛋的房间,就可以获得水晶钥匙。

而“Adventure”本身大概是对本片,对斯皮尔伯格电影的最好概括。


Halliday最后对Wade说“谢谢你玩我的游戏”,就好像是斯皮尔伯格在对观众说“谢谢你看我的电影”,而我也想对他说“谢谢能让我看你的电影”。

能看着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长大,我觉得很幸运。现在,71岁的斯皮尔伯格又给我这样的成年大小孩送上了一份震撼大礼。我知道影片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剧本有漏洞,逻辑有缺陷,人物塑造有瑕疵,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完全沉醉的它所塑造的世界中。

我能想象,10年、20年后,当我带着VR头盔沉迷于浸入式游戏的时候,回忆起这部电影和观看它的感受,依然会觉得热血沸腾吧。

欢迎进入虚拟现实时代

Ready Player Human

2 ) 历数《头号玩家》十大设定硬伤!

用一句话总结,不懂游戏的人看不懂,真懂游戏的人看不了。

本来以为这片子会是一场游戏人的盛宴,结果只是披着游戏外皮的大众狂欢而已。说实在的,这片子属于老斯的中下水平!真的没有想象中的好看,而且充斥着各种的硬伤设定,我初步总结了一下至少有六大硬伤( 后经网友指点和思考增加为十大硬伤,并修正了一些原有的错误)。

发现很多人不能理解我,在这插播一段吧。我们先说一个情节,IOI派兵去舞厅攻击男主的桥段,被攻击的男女主九死一生,几乎被逼进绝境。不知道这个时候观影的各位脑子里是怎么想的?很多人可能会很紧张,怕男主受伤对吧?但我当时却在想,“我草,傻逼啊?!打个毛?!赶紧下线啊!下线人物不就消失了吗?!~~~~我草!你他妈怎么还不下线?~~~~我草,我草~~~还打!?~~~~我草,扔你妈逼魔方啊?傻逼啊?!浪费啊!!!~~~下线啊!我日!~~~哎哟我去,这是拍了个啥啊!?~~~~”唉!现在大家知道什么叫“懂游戏的人看不了这片子了吧?”!当然肯定有人会说,下线后人物有可能会和王者荣耀里一样变成“电脑”人,依然会被击杀。但这个游戏里下线会消失是电影明显交代过的,而且稍有游戏常识的人就能看出来,那个舞厅一定是安全区。否则主角一出现就会被人挑战和击杀。你想想,一个没有工会背景的角色拿到了游戏里的最值钱道具,难道除了ioi就没有人要抢吗?这绝不可能,没有任何一个游戏里的人会这么友好(我看电影的时候,自打主角拿到了第一把钥匙,他走到哪我都担心他被人杀)。所以那里肯定是安全区,而ioi能来安全区打他,基本都是用了外挂才能办到,这种纯属单方面强开团,相当于主角没有战斗协议,他当然可以强行退出。而男主死活不下线,也只是为了推动剧情强行设定的。我们再来屡一下这个桥段观影者的这心态变化的过程。主角一进舞厅,作为一个常年玩游戏的人直觉,就会立刻判定那里是安全区,否则一定有人会攻击他。当你心理预期这里是安全区的时候突然又有人来攻击他,那你的世界观就会出现撕裂,你就不去看电影了,转而开始想为啥在安全区能攻击他?等你想到可能是外挂,并接受了这个设定以后,你就在想,既然是外挂发起的,你们之间就没有战斗协议,没有战斗协议那你为啥不退出?基本上就是这么个逻辑。游戏人会全篇都在想各种不合理的设定,难以进入好的观影状态。

硬伤一:

电影中游戏的操作设定。主角一会要依靠“万向跑步机”移动,一会突然又不需要了,就算有手柄和体感两种模式,但不管哪一种我都不认为能实现两个人隔空失重热舞,太魔幻了。这种只有黑客帝国类的神经链接能实现,但电影对操作的描述非常敷衍,即使是反派boss的“高级按摩椅”上也没有看到精神链接的装置,boss还是靠简单的摘下眼镜来进入现实。而且电影中有些人需要吊起来,有些人却能拿自家沙发当游戏里的障碍物。我家里是有VR设备的,我负责任地说,这是绝对不合理的,你带着VR跳沙发一定会摔个半死。片中描述的现实与游戏的结合方式完全是模糊的,是纯粹违反物理学的异想天开(试想,如果一个玩家的沙发在游戏里以ar的形式存在,那别人是如何去感知这个沙发的存在呢?这毕竟不是单机游戏。这样的描述非常不严谨,其实是导演的随意性决定的,他可能是想讽刺下玩家的沉溺,但是并不合适,如果是个魔幻片里各种巫师用各种奇葩姿势施法还差不多,毕竟那不涉及基本的物理规则。你是一个科幻片,如果一辆汽车飞在天上,那你必须让观众知道他到底是靠喷气还是涡轮,或者是反重力发动机。你不能毫无征兆的让一辆普通汽车突兀的飞起来,那是荒诞魔幻片。)。而且片中甚至还有大量在大街上玩VR的人。我再次负责任地说,在大街上玩VR绝对是帅不过三秒的,必然会被车撞死,小朋友千万不要模仿啊!人类绝不可能兼顾虚拟与现实两个世界的。另外,作为一个20多年游戏龄的老玩家,我再再再次负责任地说,在大街上玩游戏绝壁不是什么好的游戏体验,即使是现在比VR玩起来更方便的手游,也没有几个二货会在大街上边走边玩,难不成未来的人都是傻子?这设定真的很中二,看得我直接跳戏。

硬伤二:

《绿洲》作为世界第一游戏,在行业有着无可撼动的垄断地位为。但就是这么一个牛逼闪闪到不行的游戏霸主,却对另一个想要侵吞自己财产,并且公然招募全职水军,刷副本,用外挂,在游戏里各种欺负普通玩家的“同行”熟视无睹!这可能吗?(全服这么多高等级玩家,却只有ioi有能直接进入副本核心地带的“传送门”,其他玩家一个都没有,这不就是一种外挂吗?你见过哪个游戏里有能直接把新手送进最终副本boss区的传送门?而且电影里也明确说了那个99级神器大球本身就不是装备商店里买的。那是从黑市骷髅脸那里买的,这不明摆着就是在描述花钱买的外挂的过程吗?这还不够明显吗?再说一下影响平衡性的事,一个工会用外挂罩住了整个游戏的最终副本不让别人进去玩,这还不是影响游戏平衡性?如果有工会在魔兽里这么玩,你要是普通玩家你会怎么想?)说到这,试想难道腾讯会允许网易组团在他的游戏里各种浪吗?这不是搞笑吗?而且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游戏如果失去了公平性(例如充值无敌、外挂横行),那这个游戏很快就会广大被玩家遗弃。而电影中的《绿洲》不但充值就能有核弹,而且明显是挂逼泛滥,甚至大量的组团开挂。这种游戏还能火遍全世界本来就是不符合基本逻辑的。所以,不管是企业经营方面看说,还是现实游戏规律来说,电影的设定都是非常不合理的。

硬伤三:

游戏中IOI里的游戏“民工”们,死了以后可以通过更换设备来重新登录一个新账号,继续刷副本。换设备才能再登陆,这本身就是脱裤子放屁的设定(我们换个账号登录QQ还需要换个电脑吗?)。网友指出,这里可以理解为导演为了表现反派的愚蠢而设定的,我想说这种设定只适合无厘头喜剧片。

硬伤四:

反派BOSS的全身感应装备。说道全身感应装备,专业一点应该叫“全身全方位力回馈设备”,这种设备是每一个游戏玩家的梦想,甚至刘慈欣的《三体1》也是依靠科幻出了这种设备才合理的推进了故事发展。但是要知道这个设备是用来“享受”游戏的,为的是让大家能身历其境。这玩意绝对不是用来竞技的,竞技的话它只会拖你后腿。特别是电影中这种“无监管、无规则”的竞技。鬼才要穿上一个能让自己疼痛的装备去和别人决斗啊!?不穿明明也是可以上线的啊!神经病啊!!!然而不幸的是,电影里真有这么一群神经病。特别是作为一个流氓公司,一个最大利益为唯一追求的流氓集团的大BOSS。他老人家不顾自己弱鸡的身体,在参与最终战役的时候,毅然穿上这么一套会让自己“受伤”的装备走上了战场!WHAT F……!!!参与决战啊大哥!!!你穿上这种装备明摆着是要去千里送人头啊大哥!!!老哥,玩游戏你是认真的!这种耿直的BOSS,我是好久没见过了!不过,不要以为这样就完了,更为惊人的是,他穿的装备竟然还专门有一块“丁丁”感应区,直接导致了老大和他老二一起被主角虐爆的悲剧。我就想问,这是谁给老板设计的?这玩意真有存在的意义吗?为的就是让老板被人爆鸡鸡吗?这个设计师一定本片最大卧底啊!

硬伤五:

游戏中的人死了会变金币。那为啥最后时刻主角扔出那个手雷,爆了一片兵之后地上一个金币都没有?我很期待看到满地金币的好吗?应该是主角走过去满屏的金币往他身上飞好吗?做为一个游戏控,看到这种场景会高潮的知道吗?只能说老斯还是不够懂游戏玩家啊!(这里很多人说那些是新兵所以没有金币。是新兵我同意,但一是总不能这么巧一个老兵都没有吧?二是,这些人虽然是新兵,但绝不是普通的新人,他们可是拿着高端定制武器和全套定制盔甲的新人。既然他们死后我们没有看到遍地可以捡拾的武器和盔甲,那他们一定应该以金币的形式出现不是吗?)

硬伤六:

整个影片的设定,是人们过度沉溺于游戏的未来世界。因为现实很破败,而游戏里什么都有,有香车美女有灯红酒绿,因此人们大多无法自拔,甚至会为游戏而死。但是影片也交代了,普通玩家大多是没有全身感应装备的,而且电影中VR的设定和目前现实中的差不多,并没有看到明显的“神经连接”之类的设定,因此作为一个有专业VR设备的老玩家来说,我再再再再次负责任地说,VR这东西如果没有全感应装备绝比就是“过个眼瘾”而已,美女什么的都是浮云,只能看不能摸,更不能像现实里一样“那啥”,你想想,这TM有什么好沉溺的?!所以,这游戏似乎根本就不至于让人沉溺到这种程度嘛,这样看,是不是还感觉有一点点无聊了呢…….话说,如果电影设定是前两年布鲁斯威利斯的《未来战警》那样完全的精神转移控制,那还是说得过去的,我们还是脑补一下吧。

硬伤七:

第一关,赛车解谜。赛车解谜啊,这根本就不算是解谜好吗?难道除了主角就没有人怀疑过吗?解谜开始了好几年了,一帮人天天去闯关,真的觉得就是应该硬闯过去吗?这么明显的障眼法,难道全世界的各路高玩们就没一个怀疑的吗?就知道傻傻去拼命,没一个有脑子的,都是愣头青啊!?另外,既然游戏里道具和人物都真的只有一条命,死了就清零,那绝对不可能随便哪一天开赛,都还有那么多高等级玩家开着巨拉风的道具来参赛的。参看传奇设定,我们可以想象,出现的场景必然是一堆光着腚的大光头,开着跑跑卡丁车或骑着摩拜来参赛,这才是符合常理的不是吗?说到赛车关卡这里,其实还有个更硬的bug,那就是一个一生热爱游戏的设计者,在自己设计的最后、最重要的一套关卡中,怎么可能设计一个让玩家去找到关卡中存在的“bug”来通关的设定?这是对游戏侮辱,这是热爱游戏的开发者绝对不可能去干的事情。这个点充分说明了导演完全不懂游戏,不懂这些人的心理。他的团中也没有一个真正的游戏开发者。要知道好的电影作品,主创团队里一定是有相关的资深人士参与,才能真正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也说明老斯他们对待这部作品的态度是很随意的,觉得反正是拍给青少年看的,热闹有彩蛋就行,别的不重要。

硬伤八:(感谢网友谢阿面提出)

为什么大家都是同城小伙伴?这个游戏显然是屏蔽地址信息的,要不IOI早就找到主角了。那为什么主角五个玩家全部同城,世界那么小么?蝙蝠侠的哥谭宇宙吗?就算4个队友早就认识,知道大家是一个城市,那为啥女主角也是同城的呢?试问,你在魔兽里遇到一个心爱的女孩,而她还是你邻居的几率有多低?更何况《绿洲》是全世界同服,全世界同服啊!什么概念?!比魔兽遇到同城人的难度大1000倍不止吧?!!更有甚者,IOI总部和主角也是一个城市,看来只有一种解释了,就是真的世界末日了,全世界就剩这么一个城市了。另外,主角一个游戏死宅,居然需要黑姐姐提醒才想到女装大佬的问题。。这个不是玩mmorpg的人最清楚而且第一个想到的吗。。。。

硬伤九:(继续感谢网友谢阿面提出)

时间问题。游戏中主角们相约十点去舞厅跳舞的时候没考虑过各自所在地可能有时差吗?就算是这里的十点说的是游戏统一时间十点,那最开始主角去查那个记忆博物馆的时候居然会空无一人,就算美国是凌晨,亚洲这边是白天吧。。。而且就算是全球都凌晨(什么鬼),这么高额的奖励,一个充满资料的图书馆居然不会坐满肝帝/游戏工作室民工。。。

硬伤十:(继续感谢网友Prime_Yoga提出)

绿洲到底反不反氪金?开头介绍中明显说过游戏创作者是反氪金的,那电影里出现那么多破坏游戏平衡性的强力道具,甚至有钱连核弹都能买到。谁来告诉我,这哪里反氪金了?试想,几万人在拼命打副本,我有钱,我高兴了随手扔个核弹,你们就全体都死了,这游戏还有法玩吗?这都没人管吗? 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游戏中只要是有游戏币能买东西的设定,一定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与现实钱币兑换。这是最基本的现实状况。真正反氪金的游戏就不会设计影响游戏平衡性的可购买道具。比如英雄联盟,基本上能买的到皮肤什么的只是为了好看、拉风,其属性加成非常少。如果一旦加入了一个皮肤的附带属性是开大秒全场满血的人,那这皮肤再贵也会有人买,不管用什么币、什么水晶都会有。因为可以花钱买游戏币,而且英雄联盟这个游戏也就完蛋了,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再补充一条:(感谢网友比克多alien指点)

探讨一下游戏的安全区设定,论题是这游戏到底有没有安全区的概念。以电影给出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没有的。例如,男女主在舞厅会被IOI攻击;男主在图书馆会被化妆的女主一定程度上“攻击”。但如果假设游戏没有安全区,那么在一个击败对手可以爆钱和装备的游戏里,玩家们绝不会如此温良恭俭让的,男主大摇大摆地拿着巨款和稀宝在游戏里乱晃还能被奉为偶像,这游戏玩家的素质简直神奇。真实的情况应该是男主拿到秘宝从副本出来的下一秒就会被人打成筛子。所以得出的结论又变成了应该是有安全区的。那如果有的话,舞厅就肯定是安全区,否则男主一出现必然被人抢劫。既然是安全区,那为啥IOI能来攻击男主呢???这是什么逻辑呢?我们知道有的游戏是有安全区挑战协议的,但片中IOI显然是突袭,并没有向男主发起挑战协议。那就只有一种解释,到了一定等级的高玩或者高等工会可以无视安全区,有权限在安全区内杀人,这样可以解释这种行为。但是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只有IOI有这权限呢?男主已经在舞厅、大街、图书馆闲逛很久了,为啥没有其他工会或者高玩攻击他?不合理啊!这就又有了两种解释,一、IOI级别超高,全世界可能只有他们有这权限。二,ioi使用了外挂,开挂能办到一切,这也能解释。但不管是哪条,这都又变成“硬伤二”里说的问题,IOI已经影响了游戏平衡性,而且非常明显。

以上这些BUG,让我仿佛看到了又一个《重回地球》般的大漏!有点失望。好在整个片子节奏还不错,特效一点不含糊,大场面也带感,特别是高达大战哥斯拉是本片最燃的地方,可惜高达浪了一波之后,似乎什么作用都没起到就领便当了。这个故事再次证明了,打野去切肉,绝对是坑逼!!!

仔细看下来,斯老爷子真的是老来如小孩了,竟然放弃了一贯的严谨逻辑,他当年很多偏向儿童化的电影(如ET)都还是追求基本的严谨的。但这次他真的是“老顽童”了,影片中众多BUG设定让我这个科幻控十分出戏。而且整部影片年龄定位明显偏低了,夸张点说,基本是拍给青少年看得,不适合我这个科幻老鸟了。这点和新的《环太平洋2》非常相似,《环2》也让我非常失望,完全丢失第一部的核心--“燃”,同样变成活泼系科幻儿童片。试问,不惨烈,如何燃?不够燃,怎直男?

总结下,这个片子还是近年来流行的“回忆杀”,里面埋了大量各种游戏、电影和二次元的梗,表面看是未来科幻片,实际上卖的还是新老游戏混杂的各种情怀,可以看作是前两年超好看的《无敌破坏王》的真人高配版。但是很不幸的是,老斯还是不够懂游戏玩家。整部影片的严谨性甚至还不如这部动画片。这么好的题材,实现成这个样子实在是遗憾。

用一句话总结,不懂游戏的人看不懂,真懂游戏的人看不了。

最后说一下,电影中的《绿洲》设定为MMORPG类角色扮演游戏,先不说这种游戏流行的时代早就结束了(想想古老的魔兽),即使依靠虚拟现实能让这个类型再次火爆,也能看出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斯老爷子真的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他的想法不再是超前的了,无法在引领时代了。换做巅峰时期的他,我相信一定能想出一个超前、超屌的点子来,可惜再也不可能了。回过头看看老爷子最近的作品,再看看和他同时代的那些大师们最近的作品,只能说好莱坞整体在下滑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电影文化也到了强弩之末。如今我们国人身边的移动支付的早已非常普及,再看看欧美,很多地方连4G信号还都不覆盖,他们在慢慢的落后是不可避免的了。伤感的是,伴我们长大的好莱坞电影大师时代也就要随之落幕了。

写在最后,我承认我的逻辑也不是牢不可破的,但能让人找出如此多的“硬伤”,也足以反应出电影真的存在很多不足。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随时给我留言,我很愿意跟大家共同探讨。

3 ) 头号玩家 其实是对宅文化的嘲讽

转载自S1 作者:windtrack

不谈原著 只谈电影

看完电影之后,相比铺天盖地的彩蛋相比,我最大的疑惑不是这电影到底有多少彩蛋,而是一个2025年出生的,活在2045年的小屁孩子,为何会对一个上世纪80年代都谈不上主流的雅达利游戏这么熟练?别说2045年已经有绿洲这么好玩的根本不用出来的游戏了,就以现在的主流玩家,从后PS2世代开始接触电子游戏的玩家而言。有多少人知道雅达利主机,见过实物,能说出5个以上卖座游戏?反正从FC开始玩游戏的我也就见过一次雅达利2600的实物,游戏也就知道个大崩坏的ET。

其实电影中还有一个严格来说算是BUG的镜头,第三把钥匙解锁时的游戏Adventure是79年Atari2600主机的游戏,而最后一闪而过男主操作游戏的手柄,却是5年后才发售的Atari5200主机的手柄造型,虽然略有不同,但2600摇杆加红点的造型太过经典,绝不可能是带键盘的手柄。当然那些流量营销号蹭热度彩蛋贴并不会告诉你这个错误。这同样也说明,其实大部分观众,可能包括电影制作人员,对将近30年前的游戏,也根本谈不上精通。

那么又回到最初的问题,2045年的青少年,居然对一款80年前的游戏这么熟悉?显然这是不现实的,那么为什么主角能够这么熟。其实影片已经解答了我们的问题,主角研究了哈德利平生所有喜欢的游戏、电影、音乐。而研究的动机,当然不是因为他喜欢这些游戏,他只是想获得这些股权,在现实生活翻身,买上一个大平层公寓天天醉生梦死,实际上他也这么干了,而且每周还要维护两次不让死宅玩游戏。这很宅文化么?宅你妈个头!

再看看女主角,除了一个生生安上的阿基拉摩托和长得很像DOTA2花仙子的脸之外,我几乎找不到这个人物和游戏文化能挂上钩的地方。她寻找钥匙的动机是为了在IOI过劳死的父亲复仇,然而我想问问,你们天天在绿洲里NEET,欠一屁股信用卡,IOI给你们工作让你们还账,诚然这个工作确实是不太人性,但比你这种NEET对社会共享要大的多吧?欠债还钱不是天经地义吗?如果你真的像电影里那么牛逼,twitch直播万人迷,在游戏中挣的虚拟货币早够替自己父亲还账了吧,然而呢?

所以总结来看,男主女主,根本谈不上严格意义的亚文化爱好者,他们都是和现在你随处都能看到的蹭热度流量营销号一样以利益驱动来搅浑传统亚文化领域的那一勺老鼠屎。

而整部游戏里真正的宅是谁?是那个不敢跨出接吻那一步,葬礼上还要用Star Trek的LOGO的程序员死宅哈德利。而这个死宅,整部电影全程都在被嘲讽。和女朋友去看电影什么都没发生,开发的游戏导致社会退步,甚至被暗示是个基佬,沉迷虚拟世界吃不饱饭。仔细想一想,这不就是当今社会嘲讽死宅的常用手段么?单身,电子**,沉迷二次元老婆被家长怀疑**。斯皮尔伯格用那么多视觉特效里毫无意义的彩蛋,其实埋藏的还是嘲讽死宅这个主题。

有人说的好,头号玩家是一场伪宅的盛宴,没错。现充们带着女友到影院,看这是自由高达,那是机械暴龙兽,11岁小孩玩的是盲僧。女友哇,你懂的好多。然后两人看完回家和片中主角一样在大平层公寓转椅上来一发。尽管他们不知道元祖高达,分不清钢铁哥斯拉,可能根本没听说过真人快打,但是不可否认正式这样的人群才是头号玩家真正的票房中坚,才是斯皮尔伯格真正的客户群体。

而死宅呢,自己一个人默默看到结尾字幕放完所有版权列表并回忆对应片中出现的角色后,还是回去现实世界隔壁吃肥宅餐喝快乐水填饱肚子。其实你只是一个没有契约的IOI员工,根本没有快乐。快乐只永远属于现充,属于赢家,不属于享受游戏的人。

这不就是这部电影告诉你的真实吗?

4 ) 再塑乌托邦

这是我在电影院里面哭的最厉害的一次,然后我哭着下了电梯,哭着走进星巴克,现在我写这篇影评,我还在哭。

一切将这部电影当作亚文化狂欢或一种消费符号堆砌的人,都是对这部电影的亵渎,我诅咒一切以彩蛋或考据的方式解读这部电影的人。

这部电影是对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如何重新塑造乌托邦的最美好的祝愿与期待。

1 乌托邦的需要

现实世界确实已经千疮百孔了,对虚拟世界的需要其意义在于我们已经无法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任何的意义。从不知道什么时代开始,也不为我们所知的缘由,宗教的期待结束,新教的期待结束,科学的期待结束,现代社会的期待结束。我们不得不面对仅仅余下消费与快感的一地鸡毛。这就是为什么对这样的一部电影,我们依然只能做消费化的解读。

找到里面的所有彩蛋的表象,却无法读出里面的任何意义。

如果人类还有一次机会,能够建立起我们的乌托邦,那就是在一个统一而博大的虚拟世界之中了。因此这部电影具有极强的时代性。

2 乌托邦的所有精神

这部电影完美的展现了这个乌托邦再造的所有要素和过程。

- 一个天才的想法(霍勒迪的初代绿洲)

- 英雄主义(绿洲五强)

- 无私(主角将权力分享给五强)

- 精英精神(五强每个人的牺牲和里面另一个高级玩家的自私)

- 对资本主义的脱离(对IOI的对抗)

- 共同意志(所有人的参与)

- 不断的克服我们曾经错误的勇气(霍勒迪的彩蛋的意义和另一位创始人的出现)

- 对真实的尊重(保留真实世界)

这部电影完美的还原了这个乌托邦建立的所有要素和细节,这里面的每一个其实在我们的真实世界都已经失去了。

天才早早的被现实的名利或自尊心腐蚀,普通人丝毫也不相信自己可以成为英雄,仅仅能够无力的苟延残喘自己破碎的生活,在我们有机会的时候,用法律的框架彼此限制和干预,还以为这是最伟大的发明,不仅自己否定成为卓越的可能,还以犬儒的方式嘲弄一切成为卓越的尝试,一头扎进资本主义文化,要么拥抱消费,要么拥抱金钱的游戏。然后回到网上互相攻击和谴责,以他人的苦难和不利的境遇为乐,将所有的错误归咎于他人而不是我们自己,接受网上一切将他人描绘的愚蠢或背德的描述,逃离真实的压力和重量,在互联网上寻找一些轻巧的娱乐。

因此当这些伟大的精神被恰如其分的展现在一部电影中的时候,这个展示本身才显得如此动人,这种感动本身蕴含着对逝去的珍惜和感怀。向一切美好都丧失之时,人们于夜里围坐在废墟与营火前,想起往日的荣耀和美好,没有人能忍住哭泣。

3 一部完美的电影,也许不那么完美

这是我看过的又一部完美的电影,在融合商业电影与理想主义上,这部电影已经做到了极致。商业的部分节奏把握非常精确,理想的部分塑造的完整,立意很高,在电影院中丝毫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看完之后又有持续的触动和思索。

但不那么完美的部分,就是这部电影实在是太理想主义,里面的正面角色完美无暇,而其他人也异常的无私,让这部电影丧失了不少的真实的深度。

不过如果理想主义最完美的形态,不考虑其真实性的形态,确实也需要一种表达,历史上很多戏剧和文化作品,也都在做这样的描述,在对理想的全面刻画上,这部电影已经做到了几乎完美。

4 重回现实

现在我坐在这个星巴克,电影中的理念世界在我头脑中一点点消退,现实残酷的真实感再次袭来。我四周是懦弱又短视的人群,目力所及之处全是消费的符号和价格标签,若有人许诺对于这个花花世界的掌控,怕是很少的人能够抵御这样的诱惑。

但是,但是,乌托邦确实就要建造于这样的世界上,包含了对我现在看到所有人的改变,和我看到的所有事物的改变。

我们将要付出比电影中可能多出百倍千倍的努力,并花上更长久的时间,才能哪怕仅仅是拖缓这个世界坠落的速度。而我们可能要再花上再有千倍的时间和力量,才会让乌托邦真的降临。

在这千万里苦路之上,有这样的电影聊以慰籍,并让我们一睹乌托邦的光芒和美好,无数次提醒我们这一切值得期待,并为之无数次重新出发而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部电影也就够了。

继续征程吧。

5 ) 这是一个老爷爷对造梦孩子们的真诚理解与祝福啊

这部电影的剧情并不重要——“被虚拟世界控制的人类通过反思寻找秘诀脱出重围反控制”,各色科幻小说里都演过了;论深度与思辨,《黑客帝国》三部曲早就玩够了。

这部电影的主旨也不重要——老爷子说出政治正确的“现实生活是唯一真实的”,主角说出政治正确的“人需要经常过现实世界的生活”,都只类似于归纳中心思想;毕竟大家都看到了,虚拟世界在电影里如此奇幻瑰丽,现实世界一塌糊涂,回到现实世界简直是忆苦思甜。

对未来世界的刻画很深刻,但类似的乌托邦传奇,《饥饿游戏》之类也有。

令二次元爱好者狂热的彩蛋挺重要,但不是最重要:那些是内容的一部分,是招口碑的生意口,是让二次元爱好者快乐的细节,但重要的是形式,一种寄托着斯皮尔伯格态度的形式。

一种真诚的、理解的、欣赏的态度。


看过电影的朋友,基本有两类反应。

本身是二次元爱好者的,自然志得意满:数着梗,挺着腰,如数家珍——有点像看完《星际穿越》后,忙着跟朋友们解释梗的科幻爱好者——大概是:“终于有人懂我们了!”

非二次元爱好者的,纷纷来找前一类人拍肩:原来游戏这么好玩?我也要玩游戏!

身为一个此时此刻家里摆着四台PS系列主机(其中PS1是在巴黎某个老店里掏的)和两台xbox、steam上装满老游戏、电脑里装满模拟器、每天用psVR影院模式打游戏看视频、没事喜欢在海拉尔大陆烤苹果+蘑菇+用盾反收拾哥布林的家伙,看这电影时,除了看到梗的感动外,更多的是在想:

“终于有电影人准确掌握游戏·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了——终于有电影人理解我们了。”

而且不是来自一个年轻的宅男导演,而是一个快72岁的老爷爷。


对大多数非游戏爱好者而言,你说句“我爱打游戏”,经常会招来“啊,在app store叫什么呀,我搜搜”、“哪里下载啊,我用电脑下。”

——我也试图跟人解释说,现在的好游戏不再是那么回事了。红白机时代,游戏提供的,普遍是一个简化的世界:需要的是眼明手快、迅疾的简单操作;许多现在的手机游戏,依然如此。世嘉机和超任时代,已经有许多游戏试图提供一种拟真体验了。PS和PS2时代,许多伟大的游戏制作者利用多媒体,开始描绘世界。之后,从《GTA》到《荒野大镖客》到《神秘海域》到《巫师3》,都在卖体验,确切点说,沉浸式体验。

——好电影应该有的东西——美工、剧情、分镜、叙述、视角、文本——好游戏也应有尽有。伟大游戏到最后,与伟大电影的目的是类似的:造梦。

——但我说到这里时,他人已经听得意兴阑珊。我也只好缄口不言。我明白,要让朋友们知道游戏有多好,只能让他们自己玩。实际上,每个来我家玩游戏的朋友,我一句话都不说,给他们看一段《战神3》如何打波塞冬,看一段《神海3》的大沙漠,套上VR头盔来一段《厨房》,他们就都服气了,也懂了。

毕竟,游戏依然算是亚文化。各色游戏改编电影,成功的并不多——毕竟,大多数好游戏是按着电影路数制作的,而电影导演们也就顺着做。

但《头号玩家》不同。


这部电影的剧情与主旨不重要;梗的意义在于显示诚意;而华丽多变的虚拟世界这种表现形式,才是一切。

换言之,形式比内容重要。

电影里《闪灵》那段尤其明显。如果按主线叙事,那段可以大幅度删减,但电影保留了足足的长度:是为了致敬?还是斯皮尔伯格爷爷终于过了一把瘾?——“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这么玩啦”!

斯皮尔伯格爷爷,快72岁了,做了一辈子电影。他很深刻,很有人文关怀(《辛德勒的名单》);但他最大的乐趣,一向是,找到一个题材,好借此展现一种卓越的,幻觉般的奇观

《大白鲨》、《ET》、《印第安纳琼斯》、《侏罗纪公园》、《丁丁历险记》;他监制了《变形金刚》系列,他一辈子都在竭力展现幻觉般的奇观。

他导《丁丁历险记》这部动画片的时候,都65岁了。

他是个执着的造梦人。《神秘海域》系列游戏无数细节都在向他致敬。

几乎可以想象,这个故事到手后,他的乐趣在于:终于可以给他一个题材,让他肆意展现画面与梦境了——毕竟在未来虚拟世界里,怎么夸张怎么玩都不过分。

于是我们看到了《头号玩家》。


虽然电影提示我们“现实更重要”,但斯皮尔伯格用如此灿烂辉煌的方式展现虚拟世界,这种灿烂的狂欢,这种形式上的斑斓华丽,是电影这种门类的艺术大师,向游戏这项艺术门类进行的致敬,或者祝福——就像一个画家在向摄影艺术致敬似的,一个72岁的老爷爷,用自己浸淫一生的艺术,向另一个艺术门类说:未来是你的。

电影结尾,哈利迪老爷子说了句“感谢你玩我的游戏”,然后关门而去;那一瞬间,我险些哭出来。这句话,也可以是斯皮尔伯格说的;“感谢你看我的电影”;他与游戏设计师老爷子的类似之处是,他们都是真诚的造梦者;所以斯皮尔伯格想说的,其实也差不多是这种意思:

“感谢你玩我的游戏——感谢你来经历我制造的梦。”

这句对白,带着一种清醒的温柔,一种心胸开阔的,对观众,以及未来造梦艺术的诚恳祝福。

就像一个老爷爷蹲下来,真心诚意地陪一个小孙子玩一盘游戏似的,而且真心欣赏地说:“游戏确实很好玩啊!”

6 ) 玫瑰花蕾:亚文化之魅——评《头号玩家》

玩家一号,游戏开始!

Ready Player One

上一次国内观众集体对一部科幻电影陷入狂热是什么时候?《银翼杀手2049》吗?显然不是,因为影片票房相当一般,只是些情有独钟的影评人和找热点的自媒体在做解读;《疯狂麦克斯4》?影片确实令人疯狂,但国内没有上映,且并非所有人都对废土世界有感觉;亦科亦幻的漫威系列就不要说了……大概《变形金刚》第一部在国内引起的震动,勉强能与此次斯皮尔伯格回归科幻之作《头号玩家》(豆瓣9.2分)相比。

影片开场,80年代著名金属乐队范海伦的《Jump》响起(这首经典摇滚曾经在《回到未来》第二部和第三部中都出现过),立即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充满各种电子游戏、流行乐(摇滚)、动漫、桌游、类型电影(恐怖片和青春片为主)符号的世界。无论你是青少年还是年近中年,只要接触过这些流行文化元素,都会随着影片为之疯狂!

我并不打算接下来去罗列影片中出现了哪些游戏角色、动漫人物和摇滚金曲——尽管作为一个资深游戏玩家、多年摇滚乐迷和死忠影迷,我对影片中出现的大部分元素都相当熟悉,曾为之如痴如狂。我想探讨的是:为什么本片又成为一部普通观众极度赞誉,专业影评人反响平平的影片?影片中密集出现的种种流行文化符号意味着什么?国内观众缘何如此痴狂?这样一部反映最前沿的VR空间和流行文化的影片为何是由72岁的老导演拍出来的?

当金刚、哥斯拉、亚基拉、高达、《光环》中的士官长、《街霸》春丽、《真人快打》四臂战士Goro、Joan Jett的摇滚金曲“I Hate Myself for Loving You”、《钢铁巨人》、卡梅伦·克罗的青春片《情到深处》、库布里克的《闪灵》、奥逊·维尔斯的《公民凯恩》等元素纷纷出现在影片中时,作为观众我当然非常感动和愉悦,甚至有种身份认同的狂喜。更主要的是,随着这部1.75亿美元预算的商业大片推向全球市场并取得成功,游戏、动漫等各种亚文化再次展现魔力,向世人宣告它们存在的意义,并由此进一步融入、影响着主流文化和大众。

亚文化(Subculture)是大卫·雷斯曼(David Riesman)在1950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大众是“消极地接受了商业所给予的风格和价值”的人,而亚文化则“积极地寻求一种小众的风格(在当时为热爵士乐)”。换句话说,亚文化涉及了一种身份的自我定义:你喜欢《侠盗猎车5》,我喜欢《舰娘》;你喜欢凶猛的速度金属,我喜欢微妙感性的后摇;你喜欢寺山修司,我喜欢哈维尔·多兰……正是这些亚文化的元素,在我们共同(且多少有些乏味)的吃饭工作睡觉之外,定义了我们独特的身份,让我们可以在社交网络上通过这些元素来相互指认,找到共同话题,加入某个圈子。

《头号玩家》绝对是对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代一次亚文化的巡礼,其符号的丰富性和广泛性令人咋舌!极少有电影能将数以百计的游戏、影视、音乐、动漫典故(当然版权是个极高的门槛)运用自如。集中展现亚文化元素的背后,是一种令往日流行文化登堂入室的潜在野心。很多导演都在自己的电影中致敬青少年或童年时深受影响的亚文化,并由此赋予它们新的活力——JJ·艾布拉姆斯的《超级8》、迈克尔·贝的《变形金刚》、德尔·托罗的《环太平洋》、意外大爆的《银河护卫队》、维伦纽瓦致敬经典的《银翼杀手2049》、诺兰的《致命魔术》,包括美剧《怪奇物语》、《西部世界》……无不带有浓厚的怀旧色彩,以及大量亚文化元素的呈现。就像尼尔·盖曼在《美国众神》中喻示的:汽车之神、高科技之神、媒体之神靠着无数当代信奉者的崇拜而获得神力!

本质上,这和国内导演冯小刚拍《芳华》、张艺谋拍《山楂树之恋》、管虎拍《老炮儿》是一致的。但60到80年代的我们,文化上总体是极度匮乏甚至是畸形的。因此很难在电影中呈现丰富且具有长久活力的亚文化元素。无论文工团、忠字舞还是霹雳舞、喇叭裤,或者胡同碴架,这些曾经的符号与国人的当代生活都已经断裂开了。而在美国并不存在文化断代或割裂的现象,因此就让人感到:好莱坞的复古并非完全向后看,甚至有重新引领潮流的前瞻趋势,而我们这里的怀旧往往是单纯的回望。

怀旧并不是一单万能灵药——很多电影(包括国内)用到了大量怀旧元素,但并没有成功打动观众。你不能只是把过去的文化元素呈现在电影上,就叫怀旧了。你需要去营造一种氛围,去告诉观众,你呈现的东西是多么独特,多么值得怀念,多么动人……这种独特和动人往往连观众自己都一无所知,当他看到电影时,才忽然怀想起曾经打游戏、哼唱流行金曲、和伙伴们分享动漫的岁月,意识到那段岁月对自己多么美好,多么有价值。只有这时,电影才成功“催眠”了观众,让他们集体进入到一种虚幻但又有真实基础的梦幻世界中去。

在这里,斯皮尔伯格又一次展现出他作为造梦大师的极高水准!《头号玩家》营造出了“绿洲”这样一个可以让70后80后90后乃至00后都可以找到归属感的梦幻之地。更重要的是,影片代表了一种价值的重新建立(特别是在中国):以前人们认为打游戏/看动漫是纯粹的消遣(娱乐),是为了杀时间;不承认游戏是文化,不认为游戏中的纪录或对游戏的探索研究是有价值的。今天,这些价值观已经被动摇了。影片中绿洲的创始人哈利迪就是这样一个极客/宅男代表:他一生孤独,与合作伙伴闹崩,跟心爱的女性擦肩而过。一生唯一的成就就是虚拟游戏世界绿洲。不过,他留下的最大财产其实不是价值千亿美元的绿洲股份,而是他自己——他玩过的游戏,听过的音乐,看过的影视……所有这些亚文化元素,组成了他的一生,也最终造就了绿洲世界。影片中的三个谜题,就是藉由这些文化符号作为桥梁,走进哈利迪的内心世界。想想看,现实中的乔布斯、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不都是哈利迪一样的人物吗?

我曾经在文章中分析过,几乎所有涉及虚拟空间的科幻电影,本质上都是对1939年的影片《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的一种重写:同样是一个人坠入另一个世界,他/她必须打败黑巫师,回到自己的世界中去。当然,这个主题最早的源头,其实是1865年刘易斯·卡罗尔的小说《爱丽丝漫游仙境》!《创战纪》《黑客帝国》乃至《红辣椒》《盗梦空间》等等无一例外。

很难相信《头号玩家》这样一部风格华丽,运镜夸张大胆的影片出自72岁的斯皮尔伯格(以及他的老搭档,摄影师卡明斯基)之手!影片对虚拟空间/VR的呈现是电影史上最出色和独特的一次。之前很多涉及虚拟空间的影片中,进入虚拟空间的过程基本都像在做梦,即人的意识从现实世界进入到电脑的虚拟空间中去,肉身成了无意识的躯壳。即使《黑客帝国》,也只提到了在虚拟空间死亡会令肉体承受不住而导致真正死去。《头号玩家》中设计了完善的VR系统,进入绿洲中的角色在现实世界中仍然是意识“在线”的。影片中,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人的肉体和意识是双重对应的。电脑空间不再仅仅是一个梦境,它无比真实,是另一种现实。

《头号玩家》结尾,导演斯皮尔伯格用《公民凯恩》中的经典元素“玫瑰花蕾”点题。其实,影片中无数令我们难忘的形象,各种亚文化元素,不就是我们为之倾心的玫瑰花蕾么?

7 ) 狂热之后,我们能否理性看待这部片子?

这必须得是一篇不温不火的影评。因为我可能一不小心就伤害了谁的青春,伤害了谁的情怀。据说这部电影有119个彩蛋,对我这篇影评来说,那就是119个地雷。

先说几个数字。这部电影花了1.75亿美元,由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兼制作。昨晚豆瓣标记的观影人数是1w6,今天飙至4w8,评分一直是9.2分没有变化。65%的五星,28%的四星,仅有5%的三星。

这些数字,足以看出中国影迷对这部电影的狂热。而我的意见已经被归入了极少数的5%

彩蛋plus

从那119个彩蛋说起(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比如《闪灵》应该算一个,而不是七个),这部电影的创意就在于集合各种经典电影和游戏的元素,制造一场狂热的粉丝盛宴。而这些所谓彩蛋,大部分只是一闪而过,但是密度惊人。

看图猜一百种游戏

而斯皮尔伯格绝对不是一个低级玩家,简单的排列组合并不足以满足他的创作。这部电影的结构才是他的精心设计。

首先,是以《公民凯恩》为引子,提出“玫瑰花蕾”的谜题。大型VR游戏的创始人逝世,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分成三个钥匙,三个谜题,答案都藏在他的记忆库里。而《公民凯恩》中,是以四段不同的回忆去构建一个矛盾而复杂的凯恩形象,最后解出“玫瑰花蕾”的谜题。

其次,电影采用了一种“身外化身”的设定,带上VR眼镜,即可创造一个化身进入游戏世界。这种结构在很多电影中被采用。根据原著作者的说法,其灵感直接来自于狎井守导演2001年的电影《阿瓦隆》。

(此处由豆友@书痴达芬奇指正,评论区亦有豆友指正,非常感谢。也非常抱歉自己此前不严谨的说法,欢迎大家交流!)

这个就引出一个关于虚拟与现实的探讨。但是在这一点上,《头号玩家》并没有深入,最后只是引导出了一个“好好生活,好好感受现实”一般的定论。不如《黑客帝国》对于现实与虚拟有一番真假难辨的妙论。

最后,它的主要内容是一种类似于《夺宝奇兵》一般的闯关寻宝的冒险历程。然后结合了很多经典游戏类型,比如第一关的赛车游戏,第二关的迷宫逃脱游戏,第三关直接是引用了一系列最原始的电玩游戏。这部电影的最大特点也是将电影和游戏全面的结合起来,装在了一个VR世界这样的容器里。

所以这个三件套,才是斯皮尔伯格涉及的主要彩蛋。很巧妙,很有创意,不得不承认。

其他的那上百个彩蛋,我觉得是存在争议的。在电影中致敬经典,从来不会过时。用得好,那是传承,是丰富电影的意象符号。比如《现代启示录》引用电影《罢工》中屠牛的意象,创造出来新的意义;用的一般,那也算是情怀,博观众一个眼熟。比如《疯狂动物城》里对《教父》的模仿是一个不错的笑点;用得不好,那叫抄。比如《爱情公寓》对《老友记》等美剧的大段引用,为人所诟病。

(以下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

《罢工》(上)和《现代启示录》(下)中的屠牛场景

斯皮尔伯格属于第四种,以数量和密度取胜。大量得流行文化符号几乎覆盖了80后90后记忆中的全部。《金刚》没看过?《侏罗纪》了解一下。《钢铁巨人》没看过?《高达》了解一下。你要的彩蛋我们都有,总有一款适合你。一旦勾起了影迷的熟悉感,那么电影的其他设定全都可以抛之脑后。我想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这部电影掀起了这么大的狂热。就连一直以来都非常苛求的很多影评人,都亮出了五星。

熟悉感是致命一击。

我想起姜文《一步之遥》的票房口碑两边都被冷落得不堪事实。《一步之遥》的创意其实如出一辙,且比《头号玩家》早。但是姜文是把自己喜欢的电影元素集合在一起,这里面不乏有生僻的内容,包括《八部半》《意志的胜利》《大独裁者》《缩水的情人》《谋杀绿脚趾》等。

《一步之遥》中模仿《谋杀绿脚趾》的场景

异曲同工,却走向两个结局。这无疑是流行文化的胜利。而这种胜利无疑是建立在日本动漫和美国电影之上的,这对整一代人来说都是这样的。

未来电影的形式

关于这个的讨论,我以电影中大篇幅的《闪灵》片段为例。

(首先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库布里克迷,在看到《闪灵》的画面被几乎百分百还原在银幕上的时候,确实很兴奋。)

《头号玩家》最突出的点应该是揭示了电影发展的未来。从绘画到摄影,到默片,到有声片,到3D电影,到VR电影(还未普及)视觉艺术从抽象到具象,从感知到沉浸式体验,斯皮尔伯格用一部讲述VR世界的电影,预示大家,电影可能会走向一种交互式体验的形式

我们可以浸泡在《闪灵》的血河里,可以奔跑在暴雪的迷宫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杰克尼克尔森的的斧头穿过木门的威胁。

电影《闪灵》

以后不再是看电影,我们可以进入电影世界,我们可以改变电影世界,我们可以成为电影世界的一部分。

现在听起来是天方夜谭,可是科幻电影的终极目的正是探索未来

标准化的剧情

被情怀迷昏了头之后,我们忽视最多的正是剧情。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又是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拯救(游戏)世界,顺便收获爱情和人生哲理的故事。

标准的开头简介,足足讲了五分钟不止;标准的人物设定,五个主角分别是,一个有梦想的白人少年,一个志同道合的白人女朋友,一个黑人好朋友,两个亚裔好朋友;标准的爱情线,正如男主所说,我知道有点俗套,但是我收获了爱情。嗯!对!你知道俗套就好。以及还有标准的高潮决战,标准的“意想不到又合情合理”的转折,标准的总结人生哲理,标准的大团圆结局。

整个电影的基调更像是一个喜剧,尤其是那个蠢萌的反派,为了促进圆满结局,他楞了一分钟就是不开枪。虽然说喜剧很符合这部电影的狂欢气质,但是也让这部作品彻底沦为爆米花电影。

反派死于发呆

斯皮尔伯格曾经是最具创造力的导演,是大白鲨,侏罗纪,外星人的一手缔造者。他是好莱坞导演里最执着于“造梦”的人。或许《拯救大兵瑞恩》和《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的电影只是他的兴趣,他的真爱应该是构建一个庞大的电影宇宙,正如他在《头号玩家》片头说的,“在这个地方,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可是我始终不希望,电影的未来是不断地重复过去。以斯皮尔伯格的创造力,他的电影宇宙应该更加丰富,而不是变成一个记忆相册,滚动播放那些陈旧的作品,仅此一次可能真的很high,再多一次就腻歪了。

8 ) 《头号玩家》除了彩蛋还剩下什么?

这种游戏视频电影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我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不了紧张感,画面上打得天翻地覆也只是虚拟世界里的一堆数据程序在互殴,虽然有现实世界的对抗,但也都是过家家式的。几条线索都是拍拍脑袋就找到了,一帮一开始就赢在起跑线上的天才玩家,情节上真是一点想象空间都没有。我想如果没有这一二百个彩蛋分散观众注意力,这电影会被人骂无脑白痴吧?彩蛋会给一部电影带来一些趣味,但如果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彩蛋,我不知道这应该叫聪明还是投机。 看完电影后,站起身来,抖落一身的彩蛋,这电影还剩下什么呢?其实最后留在我头脑中的,只有片中的大神halliday说的两句话: 第一句,“只有现实是真实的”。 主流科幻作品一个永恒的母题是科技对人性的压榨和异化,《头号玩家》也不例外,这是最安全最讨好的一个价值观。你们成天沉迷在游戏世界里,外面已经变成了城市废土,为了买游戏装备欠下高额债务,只好给无良游戏公司去做苦力……看了两个小时的让你爽翻天的游戏视频之后再告诉你这都是虚幻的你要好好回去上学考大学啊骚年,这个逻辑跟印在烟盒上的“吸烟有害健康”是一样的,一句正确的废话。 第二句,“谢谢你玩我的游戏”。 其实这是真正打动到我一句话,也是这电影唯一打动我的地方。《头号玩家》基本上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文化的一锅乱炖,包括电影、动漫、音乐、游戏……致敬了太多的经典。所以这句话在我听来,不仅仅是剧中人的一句谢幕,也应该是斯皮尔伯格代表了那些逝去的昔日荣光向这个世界的一句致辞,也包括他自己。也许有一天他也会说着“谢谢你们看我的电影”离开世界,那个时候相信他也会听到很多影迷的一句心声:“谢谢你拍电影给我们看。”想至此真是无限伤感。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头号玩家》现在在豆瓣和猫眼上的评分都是9.2分,这属于顶级电影的评分了,《教父》在豆瓣上也就9.2分。但是我发现在imdb上的评分是8.0,而且还有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说对于这部电影,中国观众比西方观众评价要高得多,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是一种对高级流行文化的认同感,以及通过放大和传达这种认同感所产生的优越感所致。拿我来说,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开始听到I hate myself for loving you的时候就有点燃了,到戏仿《闪灵》的情节简直热血沸腾,看到钢铁巨人在熔岩火海中竖起《终结者2》式的大拇指,我放声大笑起来……但是我发现我的这些反应在电影院里显得很孤独。啊,这些牛掰的point这些低端观众完全get不到啊,于是我就产生了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可耻的优越感,并且好想把这种优越感分享出去……于是这种优越感就化为了强大的口碑。这种观影心理在西方就不会存在,都是全民烂熟于心的梗,一笑置之,没什么好拿出来把玩的。我想即使是我们产生过黑泽明、宫崎骏、任天堂这样流行文化符号,也不至于仰视得如此投入,如此陶醉。

短评

其它都挺好。但是你拍了一部片,讲述了一个在游戏里找到挚友,搞到真爱,还一夜暴富成为人生赢家的故事,最后告诉我只有现实是唯一的真实,不觉得结论太苍白了吗?强行政治正确吧。

5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公民凯恩串起了闪灵、鬼娃、高达、哥斯拉、亚基拉、街霸、铁巨人、金刚、龟波气功……,加上迪斯科音乐和各种游戏卡,简直是是一部全球世纪流行文化编年史。感谢撕皮儿剥壳,把我们这些大孩子一把拉回追看《回到未来》和《夺宝奇兵》的神奇年代,跟着逼真的特技和癫狂的想象去重温我们的“玫瑰花蕾“。

8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堪比“黑客帝国”的虚拟与现实切换,但没有苦大仇深的哲学思考,而是带着娱乐至死的精神,把影视游戏各种流行文化致敬了个遍。和当初的E.T.一样,童心未泯的斯皮尔伯格不经意就开启了电影的未来。宅男宅女们,欢迎来到VR纪元!(最后还不忘勿沉迷的忠告,赞赞赞~)

1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要哭了,每个友邻都是五星好评,而我羞愧地半路睡着了……就感觉故事蛮老套的,那些让人嗨的点,心里只是“哦”了一下。

16分钟前
  • 邓安庆
  • 还行

大开眼界!对我这个只玩过斗地主的电脑游戏盲来说,《头号玩家》的内容确是匪夷所思。年轻观众欢呼雀跃的无数“彩蛋”我常常无从辨识,一头雾水,但是观影体验仍然痛快、满足。比我小四岁的老导演斯皮尔伯格,如此旺盛的艺术想象力和娴熟才华,让人佩服不已。后半部渐显落套,也无可苛求。

18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走马观花的IP大赏,剧情人物基本不通,鸡汤也撒得不知所云。适合跟塑料姐妹们一起假嗨

23分钟前
  • 还行

游戏宅和影迷的春药!还原《闪灵》那场戏看到要爆炸了!值得去电影院刷十遍!

28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9。我爱这部电影,就好像我的梦想是能进入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看罗伯特德尼罗枪杀嫖客和鸡头,营救朱迪·福斯特。所以,我爱这部电影。

3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全场喊牛逼!没啥是斯皮尔伯格做不到的了,在一个商业片中把所有的特效情怀和爱结合得完整而彻底,让影迷乐迷游戏迷接二连三地高潮,即使都不是也能看得花枝乱颤,这样应该算是完美了吧。而最后也竟然默默抹了把眼泪…Reality is the only thing that is real.

36分钟前
  • 杨欢喜Metiche
  • 力荐

太好看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真的全在里面了,2045年你们要是建不出这样的虚拟世界,新年钟声敲响的一刻我立马举枪自杀

39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斯皮尔伯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导演,他早就无须用作品证明这点,但一不小心,这部电影又给大家证明了一次!我都不记得上次在电影里目不转睛的看完一部电影,对导演的想象力佩服的五体投地是什么时候了,无论是影迷和游戏迷都能从这部电影里看到满满的爱,无处不在的彩蛋又时刻在唤醒我们心底的这份爱。

4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就像第一次玩俄罗斯方块,那个竖条降落的时候的感觉。我没办法给出更高的评价了。

45分钟前
  • 姨妈的鸭
  • 力荐

斯皮尔伯格就是那个头号玩家。

49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众里寻蛋千百度,玫瑰花蕾却在灯火阑珊处。“谢谢你玩我的游戏。”——谢谢你拍这样的电影。

5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希望豆瓣也出VR版吧,然后我们懒洋洋傻乎乎躺在精神病角落,在豆瓣电影top250撕逼,在无人问津的9点自说自话,阿尔法城说不定还有幽灵出没。小豆不能换钱,紫豆用户是传说,该电影无法访问是恶势力的封锁,大蛋和阿北是彩蛋。嗯,谢谢你,这些年玩过的豆瓣。

56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这片讲述了“绿洲五人组”寻找终极彩蛋之旅:第一关告诉你,有时退一步,就是海阔天空;第二关告诉你,人生很短暂,关键的一步一定要迈对;第三关告诉你,不以输赢论英雄,找到乐趣、享受人生;最终关告诉你,别沉迷,活在当下。片中各种游戏、动漫、影视彩蛋信息量太大,必须多刷!

1小时前
  • 天蝎小猪
  • 力荐

斯皮尔伯格把他对电影的梦想、热心、爱与情怀,浓缩到这部片子,通过极具年代感的经典电影和角色,又并茂高科技的现代游戏闯关,他拿手的、专注的、想诉说的都在这里给影迷情倾盆呈现,并在最后一句“谢谢你玩我的游戏”推向高潮,就像在银幕前看着他对我们说“谢谢你看我的电影”…泪奔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

好想在有生之年玩一场全民大战马化腾

1小时前
  • 大島
  • 力荐

恕我直言,比老斯会拍爆米花电影的人还没出生吧?玩梗玩的贼6,金刚、侏罗纪、异形、哥斯拉......闪灵那段更是惊艳到爆炸,惊喜一个接一个的来!还有能不能轻虐我们钢铁巨人啊,心疼死了~

1小时前
  • 羚羊的灵魂
  • 力荐

看完之后,完全没感觉到这个电影有140分钟……时间过得好快……

1小时前
  • 张小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