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ABC 第一季

欧美剧美国2023

主演:杨紫琼关继威吴彦祖王班杨雁雁黄经汉刘敬姜晋安吴汉章许玮伦西德尼·泰勒钱信伊柳波卢燕欧阳万成伦纳德·吴斯坦尼·布莱登马蒂·马德里克·耶茨

导演:德斯汀·克里顿刘玉玲

剧照

西游ABC 第一季 剧照 NO.1 西游ABC 第一季 剧照 NO.2 西游ABC 第一季 剧照 NO.3 西游ABC 第一季 剧照 NO.4 西游ABC 第一季 剧照 NO.5 西游ABC 第一季 剧照 NO.6 西游ABC 第一季 剧照 NO.13 西游ABC 第一季 剧照 NO.14 西游ABC 第一季 剧照 NO.15 西游ABC 第一季 剧照 NO.16 西游ABC 第一季 剧照 NO.17 西游ABC 第一季 剧照 NO.18 西游ABC 第一季 剧照 NO.19 西游ABC 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13

详细剧情

王谨是一个普通的ABC青少年,他的高中生活和他的移民家庭生活杂乱无章,当他在学校认识了一位新同学,自己被牵扯进一个新世界。

长篇影评

1 ) 比较少见从华裔学生角度去讲述美国高中生生活

#西游ABC#(American Born Chinese) 看完了,总体来说还是很耐看的。第一观感可能是神话的角色化妆、造型稍微简陋了一些,毕竟是电视剧成本低,但它本身不是专门讲述西游记,只是从一个高中生的角度讲述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因此神话角色扮相都略有卡通感。不过故事本身还是很真实地反应了美国华人移民家庭生活。 每集都有至少一段动作戏,有的还挺长。动作戏本身设计得不算马虎,但也是带有神话色彩,所以会有一些飞檐走壁,空中飞人之类的,喜欢卧虎藏龙的观众应该不会失望。我个人更喜欢抛开神话之外的部分,也就是主角王谨一家的故事。他是典型的ABC,父母来自台湾,而他因为出生在这里不太讲中文。一方面他带有亚裔书呆子的特色,性格内向、缺少自信、喜欢漫画,但另一方面,王谨并不希望被当成亚裔,为避免被看不起,总喜欢与白人一起相处,也加入足球俱乐部来提高自己的人气和自信,甚至曾因为讨好白人朋友而冷落了自己的印度好友。 但这时,一个新的华人转学生进入了他的生活,这就是下凡人间的孙悟空儿子Wei Chen。这个男孩武功高强,帅气自信,并认定王谨将成为他的指引者,帮助他找到一样宝藏。但是孙悟空爸爸和牛魔王也在追捕带着金箍棒逃走的Wei Chen,还好观音有下凡来保护他。 神话的部分如果没看过西游记的人,估计听到各种角色中文名可能会混乱,但了解西游记的人则会发现故事也没有真的按照原著来,只是借用了一部分角色塑造了天宫这个背景去做发挥。全程没有唐僧什么事儿的,而沙僧则变成了女性。其实整个故事的视角都从一个喜欢漫画和神话故事的青春期男孩出发,也从他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平时会遭遇哪些文化上的冲击。 我个人最有共鸣的其实是王谨的爸爸这个角色,他是老老实实在美国做了很多年的工程师,但因内向很少出头,也很少与上级套近乎,所以一直没升职。他的儿子也面临这种困境。另一方面,关继威在片中出演了一个与故事主线无关的电视演员,同样因为始终没有为自己争取而总是演同一个被取笑的配角。 剧中在很多不同的事件上强调多次要勇敢为自己发声,要勇敢迈出第一步,要展示自我,让别人能看到自己的常处,而不是淹没于普通人之中。只甘于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是不够的。而这个正好就是美国价值观和文化特色所崇尚的,也是与中国文化最大的矛盾。中国人一直最忌讳出头,讲究谦虚低调,一旦来到美国往往就会成为默默无闻的一群螺丝钉。很多华人意识到了这种文化上的不同,但因为自己的本源如此,而始终无法打破文化上的隔阂而进入主流社会,被欺负时也通常不敢声张。这点在剧中被描述得很真实,应该会获得很多华人的共鸣。 片中出现了目前在好莱坞活跃的各个不同年龄层的华裔演员,还包括90多岁的卢燕奶奶。有的角色很小,但请来的真的都是在好莱坞打拼多年的人,可以被看作是对华裔演员的一次庆祝。我比较开心的是,没有用韩裔或者其他族裔去演华裔,也没有故意混淆亚裔与华裔,在片中每次介绍人物,都有强调Chinese , 这个真的不容易。甚至孙悟空的儿子被问及他的服装时,他都有强调:Made in China . 台词一半中文一半英文,但既然故事发生在美国也是可以理解的。 同时,也是比较少见从华裔学生角度去讲述美国高中生生活,特别是白人们一边强调支持族裔多元性、对待亚裔都很好,但另一方面却背地里有嘲笑或贬低,甚至有的对亚裔好只是为了给自己提高人气,也算是尖锐揭露了一部分白人的虚伪。 比较失望的一点则是,从头到尾没有解释孙悟空哪里来的一个儿子,孩子他母亲是谁,希望下一季可以讨论。吴彦祖的孙悟空虽然是很重要,但孙悟空的儿子才是主角,所以吴彦祖、杨紫琼等其实都只是配角,主要还是两个男孩以及他们的故事。出演孙悟空儿子的刘敬(Jim Liu, 台湾人) 最耐看,长得很像吴彦祖,看好其日后发展。

5月24日上线Disney+

2 ) 伟大的文本无惧于任意改编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西游记》都确立了一种叙事的典范。师徒四人,类似小团体的合作分工;西天取经,聚焦一场漫长的旅程;神幻魔怪,平添故事吸引力。角色、叙事、娱乐,三者具备;人物、事件、空间,表现充分。这样的文本,进行何种程度的改编,都能维系其稳定性和可看性。

事实也证明了如此。如果不说改编最多、最花哨,受众最多的文本,《西游记》至少也应该能位列前几。尤其对深受西游文化影响的东方观众,更是如此。无论何种形式、何种程度的改变,明眼的观众立即就能辨认出核心要素,并由此引发过往的阅读/观影经验,进而产生互文性快感。

很多的影视改编即便很烂,它们也提供了某种趣味,这是伟大文本内在便具有的,而不会受到损害。就拿《西游ABC》来说,将《西游记》移植到美国当下华裔社区,用一群讲着英语的华人来演出西游故事,虽然做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和在地化,但观众仍然轻易就代入过往经验。其中,尤其以蟠桃盛会的闪回段落最具代表性。

这个文本是《西游记》里原有的,但融入了强烈的戏谑色彩,进而变成了一场癫狂的闹剧。或许因为创作者接受的文化教育影响,原始文本没有得到照搬,我们也不知道这是水平有限,还是刻意为之;但效果是惊人的,场景虚假、造型雷人、表演失真……这些缺点反而制造出奇怪的效果:既戏谑又有趣。这种意外收获的影像景观难道不值得好好分析?

3 ) “如果你不展示真实的自己,你会伤害你真正在乎的人。”

1

孙悟空也有孩子了,挺好。

投胎到凡间做自信哥。

杨紫琼版观音:孩子有自己的路,让他自己去吧。

2

我们的 人生教练是什么?是我们的错误。

“你为自己争取了,这是一种进步。这样才能达成目标。今年不成,明年继续努力。”

“你为什么想当普通人?”

很帅的猪八戒。

3

有所觉悟就是胜利。

牛魔王大战观音菩萨。

女沙僧。

“重要的是你不要对自己失望。”

4

多年前孙悟空在蟠桃会上帮牛魔王偷龙王的金箍棒,额。

他指出天宫是虚伪的,越是没本事的人越仗势欺人。

那时候的观音还有胡子。

改编得有点逻辑不通。

5

酒鬼济公。

佛祖摧毁了第四卷经书。

海外华人那么喜欢邓丽君的歌啊。

每个人都适合上台。

6

为了谋生跟观音讨价还价的石矶娘娘。

命运并非天注定,而是事在人为。

7

英雄是有超能力的人,或者是愿意捍卫重要事情的人。

校长:孩子在校园有攻击性,往往表示家里出了状况。

被牛魔王狂虐的孙悟空。

8

到最后,是关于孙悟空的漫画的广告。

原生百草粉。

孩子如同父母的明镜。

“只有在你身边的时候,我才能做自己。”

“如果你不展示真实的自己,你会伤害你真正在乎的人。”

孙小空跟牛魔王的对决。

——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做自己就好。

低成本小打小闹。

4 ) 批评《西游ABC》也没批到点上

我在某些影评公众号评论区以及其它评论区看到了许多网友对《西游ABC》发表批评,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每个观众都有权利对其「观看过」的作品发表意见。

况且我也觉得这部剧实在一般,拍得不够好,或者粗暴直接地说,不好看。

网友们可以从许多角度来批评这部剧,比如服化道、美术丑,比如剧情烂、快餐化,等等。

个别网友则认为该剧是“白人魔改西游记,抹黑中国文化,辱华”等等…

出于本人的执拗,恕我无关苟同个别网友的批评,因为没批评到点上…

1.首先该剧的剧名直译是《美生中国人》,可能是字幕组认为剧中一些人物使用了名著《西游记》里的人物,于是翻译为《西游ABC》,以致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观众可能误以为这部剧想翻拍《西游记》的故事。

然而该剧跟《大话西游》《天地争霸美猴王》《悟空传》等等等等国内作品的思路类似,只是借用《西游记》这层皮讲一个新故事。

该剧重点讲述的是美国华裔的身份认同及亚裔种族困境的故事,而不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剧中还数次提到了剧情发展是跟《红莲传奇》这部剧中漫画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也可以理解为主创并未想过要往我们《西游记》名著的剧情这个方向靠。

即便是我们童年经典的86版《西游记》,在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上与原著也有一些出入,具体可以自己搜索。

2.该剧的多名导演、编剧、制片当中都不乏外籍华裔,谈不上是白人中心主义的作品。该剧聚焦于美国华人,也并不考虑我国内地市场,因此这部剧确实不需要“讨好”我们内地观众。

对于出品方迪士尼而言,或许我们内地观众的意见全都不重要。我也只是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凑个热闹,单纯表达对这部剧的看法。

3.主创和许多演员都是外籍华裔,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即便没我们深刻,也不至于傻到抹黑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华人文化。如果你认真看剧,你会发现男主的母亲以及孙悟空儿子是希望男主学习并认同华人文化的。

至于普通话口音的问题,我举个例子,一部欧美剧集也可能出现不同口音的英语,比如黑人口音、南部口音、东海岸西海岸口音什么的,比如美音、英格兰口音、苏格兰口音、法国口音、意大利口音、印度口音等等。

但截止今日,还有另一部欧美剧集出现过如此大比例的普通话/国语吗以及如此大比例的华裔/亚裔演员吗?

我认为这部剧拍得不够好,但该剧在欧美市场的火爆是好事,意味着外籍华裔/亚裔演员有机会参与到更多的欧美影视作品当中,有机会出演更多打破西方刻板印象的角色,有机会发出更大的声音。外籍华裔形象在欧美市场上的改善,也能变相帮助到全球华人的国际形象。而外籍华裔中也有钱信伊(Ronny Chieng)这样的亲中演员,他是生于马来西亚的单口喜剧演员。

4.该剧可能有助于中国文化输出,但它并不需要承担中国文化输出的功能。

我们两岸三地应该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主力,而不必奢望一部美国公司出品的、美国华人参与的作品为中国文化输出作出巨大贡献…

5 ) 这哪里是烂片了,解读角度很厉害啊

海报

难道所有的西游记都要按CCTV版的拍才叫西游记,

二十多年前,

一个叫周星驰的男人按他的理解解读过一次,

现在,老美的米老鼠按它的理解再次解读一次,

以后,应该还会有更多的解读,

这,才是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呀,

文化多点包容,解读更多角度,

这片明显就指出了某个大国的一些不好的现状和亚裔在漂亮国的处境和地位,

这哪里是烂片了!

没错,那个大国就是……印度

6 ) 希望有更多聚焦华裔/亚裔的美剧诞生

1 评分差,到底是剧情差还是上纲上线

2015年诞生的一部美剧:初来乍到,一部情景喜剧,聚焦亚裔。在豆瓣上好评满满。一直到2019年的第6季,仍然豆瓣评分8.0,非常难得。

这一次的西游记,第一季,豆瓣评分就只有5.7分,到底是因为剧情不好,还是因为大家上纲上线呢?

2 希望有更多聚焦华裔/亚裔的作品诞生

作为一个观众,即使是拍出来一部很烂的聚焦华裔/亚裔的作品,我也举双手支持。

大家一方面说:美人鱼等各种影视作品里边,黑人的角色越来越多。甚至把本来是白人的小美人鱼也改成了黑人。

为什么在影视作作品中黑人的平权越来越夸张,而华裔/亚裔的平权还没有看到苗头呢?

我想:黑人在影视作品中最开始也是配角,然后慢慢在某一部作品中成为主角,然后在更多作品中成为主角。刚开始在一部优秀的作品中担任主角,慢慢在更多的优秀作品中担任主角。

慢慢的,黑人在影视作品中的占比越来越接近白人,而华裔/亚裔的占比仍然很低。

我想黑人最开始担任主角的作品很多也是评分很低的吧。

但没关系呀,好作品都是慢慢拍出来的。

Netflix刚开始拍片子,也是一堆烂片,之后拍的越来越好。

不一定每部作品都能像瞬息全宇宙那样口碑票房双丰收,但只要有更多的作品,就一定能出现优秀的作品。

//kri.xet.tech/s/KnSiI

7 ) 并非一无是处

经过《瞬息全宇宙》奥斯卡登顶的高峰,原班人马回炉重造《西游ABC》既没达到同等广泛的认知度,还制造了当前极大的文化争议。

该剧在豆瓣的评分仅有5.6,打一星两星者不计其数,除了因为制作方面的硬伤外,最大的争议在于触碰到某些民族主义者的“逆鳞”,在他们看来,《西游ABC》的主创们既不是中国人,也不能代表中国人,更不能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将中国传统文化肆意魔改并输出到全世界。

的确,这些主创并不是中国人,但却是不折不扣的“Chinese”。

这个词语所代表的族群,实际上远大于内地文化中的固有范围:比如说,Chinese可以是内地、港澳台的同胞,也可以是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它事关基因血脉,无关国籍和空间地理。比如说,像马来西亚裔的杨紫琼、越南裔的关继威,或是新加坡籍却在台湾和内地发展的孙燕姿,都是Chinese。

正如中国人不能和Chinese画等号,中国文化和中华文化也不能画等号(即便都写成Chinese culture),古典的或传统的历史文化是全华人的资产,而非一家一国的专利。

所以传统故事究竟怎么改,或者如何重写,都并非一个“文化侵害”的问题(除非是早年傅满洲那样赤裸的辱华遗毒),而是一个“文化交换”的问题。华裔的影视制作人实际上处在东西方文化的枢轴上,如果没有他们的转译、展示和重写,我们很难想象世界性的受众可以了解中华文化。

《西游记》就是一个例子,我所接触的外国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中华文化故事,但他们提到的名字并非“The Journey to the West”,而是“Saiyu-ki”。这也意味着缺乏流行文化载体外输和传播的情况下,西方人只能假道流行的日漫来曲线地理解和接收中华文化。

换句话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或者中华文化未能走向世界,是因为我们没有日本的ACG或韩国的K-POP这样普遍性的载体。

因此当杨谨伦在2006年出版《美生中国人》原版漫画的时候,其实际贡献就是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认知载体,它既是华裔群体自我窥视的一面镜子,也有助于美国人更好地理解当地华人的境况。

这本书在2006年度进入《纽约时报》畅销书的年度榜单,获得全美图书奖的提名,不单是因为其中华文化的风格元素,更是因为它以文本叙事的内在深度直通当时华人社群的存在困境。正如媒体人连清川在《美生中国人》中文版导读中写道的那样:

尽管他们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社会里,他们幸运地在美国民权革命之后出生,他们幸运地处在中国开始被外部世界重新认识的世代。但是,他们的解放在于他们灵魂的释放,他们放胆进入传统中国人未曾涉及的职业领域:艺术、政治、公务员、金融界、互联网。他们像一个华人那样生活在一个不曾有民族主义的国家里。他们放肆地继承着民族的记忆,他们公开地宣告着祖先的烙印,他们自由地竞争着所有的职位。

这是美生中国人摆脱悲情记忆的最终解决方案,也是《美生中国人》致力寻找的问题答案。以作品实践或寻找现实生存和血统记忆之间的深度关联,这是汤婷婷、谭恩美等人文学实践之后的另一种媒介实践(漫画实践),如今则全面转化为影视实践。

诚然,这个领域原来就有王颖、李安,如今还有伍思薇、王子逸和闫羽茜这样的嫡系后辈,但这些作品多走独立路线,存在于文化罅隙之前。其进入主流文化的视界,则是近两年《摘金奇缘》《瞬息全宇宙》之后的事情。

比如说,华人此前在好莱坞的历史位置通常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关继威这样在各种制作中扮演的龙套角色(如今还有大批量这样的演员),另一种是只活跃在华裔题材中的演员,尽管两者之间常有交叠。

如果《喜福会》算作一个时代突破(它证明了华裔电影人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那么《摘金奇缘》和《瞬息全宇宙》更是生逢其时,它恰恰处在好莱坞思维枯竭、创意告乏的衰落时刻,需要世界性的多元文化为其注入营养;同时,它也处在各种族裔集体觉醒、政治文化更倾向于去中心化的时代。

也是出于此中考虑,《西游ABC》对原漫画做了大刀阔斧的改编,首先改变了时代背景,将原作中的1980年代移植到当代,同时也将主角的名字“王谨”更换为“王进”。这些变化明显带着“Be confident”的潜台词,或许是《瞬息全宇宙》带来的余波,但也能明显感受到叙事基调上的不同。

剧中的王进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华裔少年,他被各种美式手办、漫画书和流行海报的世界包围,喜欢披萨胜过自家熬煮的鸡爪,希望和白人男孩做朋友,和白人女孩恋爱,简而言之,就是“选择成为一个美国人”。

虽然这很功利,但却是多年间很多移民和其子孙后代的潜台词。

如果是这种思维占据主流,华人影视作品就只能沦为社区一隅里自怜的乡愁。但如今的逻辑发生了变化,即不再追求一种淹没自身血统的无差别融入,而是保留和呈现自身的特殊性,也就是在美国影视作品中成为“hero”。

Hero当然有两层意思,即文化意义上的英雄和行业意义上的主角,就此来说《西游ABC》中王班扮演的王进和关继威扮演的杰米·姚实际上是一对历史平行的角色:杰米在情景喜剧中扮演那种不断出糗、专门逗人发笑的边缘角色;而王进则是杰米视野里的终点,是那个实现了英雄梦的“自有者”。

如此来看,《西游ABC》的立意有其深度和现实性,且有知名畅销的原著漫画打底,按说是品相不俗。但它最终呈现的质量却始终不尽如人意,如果说国内观众对其不满意可能夹杂了一些无端的民主主义指控;但就IMDB来说,仅有7.1的评分,比之《瞬息全宇宙》的7.8来说也是回落不少。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或许是来自质感上的反差。《西游ABC》讨论的是一个非常主观、严肃和现实的当代华裔生存的问题,但在很大程度上被迪士尼风格的夸张、搞笑风格稀释掉了。你当然可以说无厘头也可以探讨严肃的命题(正如《大话西游》就完全可以做到),但它仍然敌不过迪士尼幼稚的家庭或低龄思路。

这种幼稚,既体现在许多价值定位的廉价化,比如耗费笔墨颇多的加薪升职自我成长这样的俗套设定;也体现在铺展叙事的刻意和空洞,比如说故事指向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多层环节,但没有一个能达到透彻和深度,就连校长和足球队教练,也都是我们印象中非常强烈的“刻板角色”。

主创们对传统中华故事的想象和重塑,本身并没与太大的问题,但对我们来说仍然是“过于实用、缺乏诗意”,缺乏诗意可能是我们对美式商业片以及他们的文化挪用最大的感觉(这当然不能套在李安或王颖身上),影片最大的矛盾就是牛魔王想要偷金箍棒毁灭天庭的赌气式反叛,人物表演空间的简陋、动作打斗上的偷懒以及糟糕的特效化妆,又让人怀疑低预算的背后有多大程度的真诚。

迪士尼启动《西游ABC》,是在《瞬息全宇宙》上映前不久,也就是说它一开始就被视为一个延续后者的项目,而且是一个明显赶鸭子上架的项目,它在剧本改编、美术设计、演员选择方面显然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又或许说,只要是华裔题材+华裔组合就被认为是“时代的补救药方”,这种对产品快餐式的理解抵消了华裔影人作为剧组主创的绝对能动性。

拿《西游记》的改写来说,原作《美生中国人》里存在三段平行的叙事,《西游记》的故事只是其中一段,仅仅在最后才实现了贯通和反转:孙悟空就是丹尼(改名后的王谨)那个烦人的表格钦西(Chin-kee),这个名字来自文化歧视性的Chink(中国佬),就如钦西的俗世样貌是一个穿着清代服饰、留着长辫子、一排猥琐的龅牙,见了西方女性就认为适合哺乳生孩子,以及操着一口洋泾浜英语对各种课程对答如流却招人厌的形象。

这些特征,以一种反讽式的描述回应了西方文化一贯以来的“刻板印象”,是原作中最大胆的笔触。但在如今过于政治正确的环境下(无论在美国还是再中国),类似的描述已经绝无可能,即便加了最终的反转也不行。由此,粗鲁的孙悟空就变成了吴彦祖——他是华裔或亚裔世界认可的最帅的形象。

原著中的钦西和孙维臣则被合并为一个人,他的槽点就只剩下作为FOB(Fresh OFF of Boat,即初到美国的华人)的傻气,他对王进“想成为白种人”的频谱式干扰,也就失去了原初的野蛮效应——漫画中的钦西会在其白人伙伴的饮料里撒尿(孙悟空作为一种传统符号,代表的恰恰是野性未除、能力过剩的异类在另外的环境中缘何只能收获最大程度反感的),剧中的孙悟空就只能在蟠桃会上抢麦来讽刺其潜规则,但又因为这种“真性情”被纳入仙班。

这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深度辩证刺激转化为一种浅白意义上的“文化护航”,即孙悟空父子(以及西游宇宙当中的济公和其他神灵)在帮助王进这位普通的华裔男孩达成梦想,他果然是所谓的“第四卷轴”,是能改写命运并且拯救天国的本源力量。

剧中另起炉灶虚构的卷轴有四,前三个是纪律、交流和哲理,而第四卷轴则是“力量”。这很容易让人想到《防弹武僧》中的神秘中国卷轴,正是因为蕴含了巨大的力量才引得邪恶的坏蛋竞相争夺——在《防弹武僧》中,这个源自中国的卷轴力量最终转移到白人小混混卡尔身上,这是那个时期白人兼收并蓄的叙事内核;如今,力量讲求回归其本源,东方的力量只能由东方来消化和继承,否则就是文化上不正确。

虽然从《防弹武僧》到《西游ABC》时隔20年,相当于从《卧虎藏龙》到《瞬息全宇宙》的间隔,但此中华裔题材的一个最重要的命题仍然是如何展现,以及展现给谁的问题。就像《卧虎藏龙》曾经在国内差评如潮,被认为是阴阳怪气为西方量身定做,但后来人们对它的接收、平反和膜拜,证明当初的结论是自身的封闭文化长期隔绝于世界文化而衍生的偏见和寸光。

回到《西游ABC》,我们自然不难发现这个问题的症结让然是文化展现给谁的问题,是展现给国人、自我(美籍华裔)还是世界?在这种展示当中,最低级的当然是外宣,外宣绝不等于展现给世界,因为它最终只能变成内宣,只能内爆舆论高潮并且进一步封锁自身的边界。至于展现给自我,那些华裔社区的独立电影、文学、艺术和各种载体,早已经承担了这样的任务。

问题仍然在于第三个目标,如何将中国展现给世界,将传统文化以适当的载体推向世界?就展现真实的中国而言,贾樟柯、王兵等代表着越来越小的出口,若非有着被称为“窄门”的电影节系统也很难做到,且只有艺术质量能保存其火种;就展现传统中华文化而言,国内电影人难以做到(无论出于政策、经济、语言障碍或其他原因),国外电影人也难以做到(除非他们深入地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最终还是华裔影人最能肩负这样的传播使命。

我们或许常常感知到华裔作者在探讨中华文化方面的滞后,比如说他们谈及的对象仍然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李小龙、邓丽君,让我们经常怀疑彼此不是一个世代的人。但话说回来,能在大华语范畴内引发共鸣的,仍然是这些文化图腾,就此内地数十年来的“新文化”并没有足够的代表性感知力或国际传播度。

比如国人耳熟能详的82版《西游记》,在国外并没有那么普及,它在国内被视为经典也是因为某个时期的代表性;它的“制作精良”,也在于它本质上是一种国家主义的文化工程。这种无限预算、精英群集、集体排练、跨越各地取景、不限制作时间且无限度投放的项目,如今在市场经济世代早已灭绝。

海外华裔,可能和绝大多数国内华裔一样,没有看过《西游记》的原版小说,后者的感知更多是从82版《西游记》得来,就像某些村落的村民会对左大玢强行跪拜,因为村子里的菩萨画像就是依其所绘。而对前者来说,对《西游记》的理解更多是根据一些不同的漫画改编,以及家长们的过往讲述,再加上他们从小成长的环境,这种视觉上的想象必然有很大不同。对他们来说,《西游记》这个经典不可谓不重要,但82《西游记》这个文本,以及它树立一种绝对视觉标准的作用并不重要。

让《西游记》的故事走向世界,日本、韩国都曾以自己的方式达到,而国内作者竟然做不到,这不得不让人重新思考国内经典≠国际文化的方程式。国内高认知度、高流量的文化(如果能称其为文化)只能停留在内部,这种鸿沟只能由外部的作者来填补;海外华裔影人或许会考虑这种使命,但他们在行业中一未占据有利位置,二来人数有限,想要孤立操作文化融通也是非常不易。

甚至,即便偶尔让华裔影人处在这种掌握自身作品的位置,他们的困境仍然非常直观,首先是华裔影人创作的作品,无论是主题上还是风格上,都不容易和内地乃至港澳台地区的观众共情,因为这些视角和风貌总是过于西方;同时,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西方的资金、发行和受众审美的总体关系,如果要让世界认识中华文化,必须考虑到一种他们习惯进入的思路和语境。

除此之外,华裔或许还要达成自身的思考和共情,电影在此能够起到一种仅次于血缘的纽带作用。这就让影片必须聚焦到华裔的身份、家庭关系、社会定位、族群认知的话题上。

无独有偶的是,像北美的日韩等族裔也不乏此种态度和境遇,但他们的优势是有着更大程度的文化贯通式纽带。近期日韩裔主创制作的《怒呛人生》和这部《西游ABC》一样都聚焦了当下的生存境况,且都用了“蜂鸟”的隐喻——在这种社会中,每个亚裔都是疯狂挥动翅膀才能不掉落下来的蜂鸟。

如果日常的华裔尚且是“蜂鸟”,那么作为电影人的华裔显然就负担更重了。他们既要面对不熟悉中国文化、不具备文化代表权乃至涉嫌辱华的指控,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国外的资金链、展映环境和观众审美,此外还要顾及自我群体的存在感受。要在三者之前达成一种共识本就不易,在当下文化割裂感越强,越来越讲原则和上纲上线的极限语境之内,就根本是不可能的。

几个月前,杨紫琼和关继威在奥斯卡颁奖礼上都没有提及族群或族裔,而仅仅是谈及梦想,包括最熟悉的“美国梦”,这些铁树开花的奇迹可能是个别契机下的成就,但不能代表普遍——这一点,想必他们各自都心知肚明。

甚至说,期待华裔商业制作在《瞬息全宇宙》之后继续涨行情也是过于单纯的想法,《西游ABC》只不过确认了这一点,即便目前好莱坞确实对于演员方面有一定需求(比如漫威宇宙就安排了刘思慕演尚气,杨谨伦则在和DC合作新超英孔克南),但这种文化制约、夹缝求生且近乎腹背受敌的境遇里,华裔能选择、能做大、能被接受的项目显然是个未知数。

【虹膜】

短评

希望豆瓣早日推出0分选项。

7分钟前
  • 寒夜守望
  • 很差

什么弱智玩意,吴承恩棺材板要按不住了!

10分钟前
  • 小侠来了
  • 较差

什么弱智…

11分钟前
  • I Leap
  • 还行

笑死了,人家又不是写的你的生活,还刻板印象,少给自己脸上贴金,丢人

12分钟前
  • Mars
  • 力荐

什么乱七八糟的!

14分钟前
  • 陆林
  • 很差

我会随机抽一个拆那传统文化倒霉

19分钟前
  • DYF_Eup
  • 较差

孙悟空只能让六老师演!

23分钟前
  • 55566
  • 还行

27分钟前
  • 怨影
  • 力荐

咋就成了“美”猴王?

31分钟前
  • Hymoive
  • 还行

感觉不如魔幻手机

32分钟前
  • Tommy
  • 推荐

乱七八糟的,看之前我就已经有看烂剧的准备,果然不出所料。简而言之就是香蕉人寻找认同感,但认的是哪个身份我就不感兴趣了

35分钟前
  • 丁酉戊戌
  • 还行

什么烂片?又是一部集刻板印象与大成者。

39分钟前
  • YSY$$$
  • 很差

可以@六小龄童了

44分钟前
  • 瑞景家具,刘伟1
  • 还行

面对外部评价,疯狂在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之间摇摆的你,真的了解自己的文化么?这剧不是你甚至没读过原作的四大名著,而是ABC的故事,或许是个机会让你有新的感悟

46分钟前
  • 西瓜皮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