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多久没写过长评了?倒也没有什么长篇大论,就是一些脑中弹幕(尴尬地笑笑.gif
The world is forever in debt to pioneers like Harriet Tubman.
她的遗言 from John 14:2 “In my Father's house are many mansions: if it were not so, I would have told you. I go to prepare a place for you.”说来奇妙,是我在女王葬礼之后记住的段落,大概也会是Liz Truss在我记忆中留下的不是唯一也会是少有的记忆。跑题了。
Stand up这首歌写得太好了,从歌声的角度说,Cynthia的选角很合适了。查了一下,当年最佳歌曲输给了火箭人,我不太可以,虽然火箭人我也蛮喜的吧…爱文继续迷得七荤八素,竟也还蛮适合衣冠禽兽类的角色= =口音+声音完美。Janelle好美!
电影本身吧,要说剧本还是有些过于流水账了。
以及焦点出的电影对我来说和A24一样,就是片头一出就会想说爱了爱了,虽然完全不是一种画风吧。
5.9分是有点低估了,如果按我打的话应该是7.2分左右,所以我把它的打分打到了满分,希望能拉拉平均分吧。
好像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挺少,评论也不多。但至少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融入进去了。有几处还觉得比较紧张,说明就是一部可看的电影。
希望中国能够拍出华工在修美国铁路时的电影。好像以前只有一部成龙的电影里面稍稍涉及了一点点。
这部电影的评分真的是吓人一跳,如此制作精良的影片,评分竟然只有5.9分,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作为第92届冲奥的提名片,这个评分真的是让人有点匪夷所思。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在美国南方种植园的黑人姑娘哈利特,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自由的故事。坦率地讲,这个剧情是有点老套,但它还是让人会对那个时代充满了一丝敬畏。因为当我们看完这个电影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哈利特虽然很聪明,也很有主见,但这都是她一步步争取来的,不是平白无故别人给的,甚至于有些时候还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当她在种植园里,每天看着大家一面辛苦的劳作,一面还要在身体上受到主人的折磨。这也让她在心里暗自发誓,一定要离开这个地方,而其他的同伴,他们顶多就是抱怨一下,他们从来没有把逃跑、或者严格意义上,他们从来没有把自由当做自己的奋斗目标。
哈利特不一样,她想到了就会去行动,正如他自己所说:摆在她面前的就两条路:要么死亡、要么自由。这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如果她没有这份勇气,他面对着汹涌的河水,指定是不会愤然跳下去的。而当她到了自由之地的时候,她忽然间发现,一个人的自由显得太过于单薄了,她还有家人,还有自己的朋友正在忍受着苦难。
所以,她的身上对于她的同伴还兼顾着某种责任,这种责任也往往是领袖气质的人所不可或缺的。我们很难想象这个女人是当时的环境条件下是如何将更多的同伴解救出来的,但是当我们看到她那坚毅的眼神,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一种高尚的品格,这些东西最终成就了哈利特。
我们成为不了哈利特,但是哈利特本身的那种做事的态度和精神还是很值得人们研究的,因为她在一个绝望的环境中努力使自己变得乐观,也正是这份乐观最终让她走出了地狱之门,从而开启了自己新的生命。
哈丽特是一位美国废奴主义者和女权主义者,她成功逃脱奴役后,加入帮助黑奴逃离南方的“地下铁路” 活动,成为最活跃的领袖之一,带领70多名黑奴走向自由,她也是美国历史上少数几个领导武装远征的女性之一,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哈丽特积极投身于女权运动,于1913年辞世。她的一生都在为自由和权利抗争,她的遗言是“ I go to prepare a place for you.我去为你们开疆拓土。”
哈丽特·塔布曼幼年被奴隶主砸过脑袋,会突然晕厥,其实就是旧伤诱发了癫痫。癫痫大家都知道,发作的时机随心所欲,外界刺激和内心激动都可能诱发,哈丽特·塔布曼就在危急时刻多次引发癫痫。这些发病过程被她的追随者们描写成上帝展现神迹,所以电影里经常有哈丽特通灵,接受上帝指引的画面。
2016年4月20日财政部宣布新版20元美钞正面将被印上美国著名废奴主义者哈丽特·塔布曼的头像。这意味着塔布曼将成为“亮相”美钞的首名非洲裔美国人和一个世纪以来美钞出现的首名女性。
“一个在奴隶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人,不会读书写字,却能够改变历史。”财政部长雅各布·卢说,之所以选择哈丽特·塔布曼,是因为她的一生 “代表了一个伟大的美国故事。”
她是一个女奴,为了摆脱和父母丈夫永远分离被卖掉的命运孤身从马里兰州乡下逃亡到宾州费城,得到组织接受并训练(包括给她改了一个自由洋气的名字),毅然冒着巨大危险回乡解救家人和乡亲们。她被亲切的称为“摩西”,声名鹊起,奴隶主们恨之入骨。然而,敌人再恨也斗不过觉醒的革命者……后来,南北战争爆发,她成长为北军女干部,率还乡团参战解放更多的黑奴兄弟……
电影里,女猪脚持枪喝令从小一直打她主意的前少庄主跪下,实现了对白人地主阶级的视觉审判;然后有一个低角度仰拍镜头:孤胆女英雄策马走向景深,金黄色的夕阳刻画出她骄傲的剪影;最后字幕显示:革命成功后,女猪脚再婚嫁给了战友(应该也是个黑人高干),91岁寿终正寝。
电影是政治的冲锋号,《哈丽特》是2019年的片子,但估计资方和主创团队做梦也没想到几个月后就爆发了“黑命贵”运动……
我也做梦都没想到,好莱坞飞扬跋扈扩张了几十年,竟然兜兜转转达到了我朝“十七年电影”的水平[捂脸][捂脸][捂脸]
川大叔今日离任,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为他点赞
影评第512话《哈莉特》——奔向自由的摩西
人物传记影片《哈莉特》于9月10日在多伦多影展首映。
本片主要讲述了哈莉特·塔布曼解放黑奴的传奇经历。
哈莉特·塔布曼于1822年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由于父母均为黑奴,哈莉特出生即为奴隶。
哈莉特出生时的名字为明蒂。哈莉特在获得自由之后改为母亲的名字——哈莉特。
哈莉特于1849年逃离马里兰的农场,她一路徒步超过100英里,到达费城并获得自由。
哈莉特随后加入秘密组织“地下铁路”(Underground railraod),负责帮助南方的黑奴逃向自由。
哈莉特曾先后十三次协助南方的黑奴逃跑,成功帮助包含自己家人在内的七十多名黑奴获得自由。
哈莉特化名“摩西”,帮助黑奴重获新生。
摩西帮助犹太人走出埃及,而哈莉特帮助自己的黑奴同胞迈向自由。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哈莉特协助北方从事间谍活动。
1863年,哈莉特作为美国军史上第一名女指挥官,率军参战。
哈莉特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但是本片没能充分烘托出逃亡的紧张气氛。十三次的逃向自由,其实每一次都是出生入死。
尽管影片对于逃亡过于轻描淡写,配曲是本片的亮点。
灵魂音乐的伴随下,黑奴们逃向自由。
向喜欢传记影片的观众推荐此片。
祝大家周末愉快。
总有人有如神助,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只在自己要选择的事和死亡中二选一,所以有了一半成功的概率。看看其中的幸运一半是开心的事
《哈丽特》在豆瓣和IMDb才6分出头的评价让我预感片子可能会无聊?观影时倒觉得还行。不过,鉴于是历史真实人物的传记片,那些神乎其神的“通灵”情节于我而言真觉得挺败笔的,另外,电影中所呈现的奴隶逃亡过程看起来也偏容易了(逃跑如果这么容易就能成功,怕是黑人奴隶们自己都能逃走,也不需要哈丽特前来带领了;白人奴隶主如果都这么蠢,那他们还能奴役黑人那么久?……这样的处理方式反而让我感觉不太真实……),最后辛西娅·艾莉佛与乔·阿尔文碰面的对手戏,哈丽特把长枪扔在地上骑上白马慢悠悠地离开,我一度以为吉迪恩会在背后突然偷袭她……第92届最佳女主角(提名)、最佳原创歌曲(提名)。
剧情蛮紧凑的,也有些惊心动魄,追求自由反抗压迫是任何时代的话题。
3.5星。争取自由,族人团结。传记变传奇。
从小就没种族岐视观念,甚至在看到更多美国老黑的劣迹之余,可惜的是身边的人有着这种观念。我清楚自已会有仇恨,与肤色无关,只对其个人劣行作考量。
这部电影好极了,我看哭了很多很多次。演员都非常棒,言行都符合角色身份和时代背景,道服化堪称这个题材的顶级水准,这个水准的电影只有斯皮尔伯格的林肯传。可以看出剧组对哈莉特的历史研究下足了功夫,对主人公哈莉特的刻画非常细腻。这个电影笔者已经看了五遍,以后还会看更多遍。我负责任的说,评论区所有的指控不是因为无知就是因为无耻,或者两者兼具。还没看过电影的真正高尚的朋友,不要被这狗屁不通的5.9分骗了,放心欣赏这个伟大的传记片吧。
如果真实的解救黑奴像电影那么简单容易,那也不值得大书特书了。电影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我相信真实历史比电影精彩。
直接变成了科幻片,哈丽特小姐动不动就跟上帝对话什么的真的好么。以及实在看不惯奥斯卡硬塞一个黑人演员进提名这样的行为,这不是公平,是羞辱。
预告吸引了我,但是影片很平淡,好像Harriet通灵一般。。。有点出戏。逃跑斗争这块太平淡了
45/100 叙事横平竖直,戏剧冲突的设置和情感联结创作的也很弱,给人一种创作者并不真的熟悉哈丽特的感觉。
勇敢!
每年奥斯卡必备的「奴隶解放」代言人+黑人英雄,因此也催生了一系列「政治正确」却极端脸谱化的「伟光正」作品,可谓美国电影的「样板戏」。
视觉和音乐很美,演员出色,可惜剧本很平庸,特别是黑奴跑路的戏过得太容易了,很难让观众对他们的悲惨遭遇共情。综合考虑差点4星吧。
特别套路的传记题材,通篇俗梗与流水账。大概就是三流美剧水平,这么传奇的角色,如此处理也太平庸了吧,导演水平堪忧。女主表现也非常普通,真是不懂怎么会拿到女主提名的。即便非要加一个黑人女演员,我也倾向《我们》的露皮塔,起码那个角色有记忆点。而这个,马上就要想不起是谁了。
2019-11-10 @Midtown Cinema with Melanie
3.5 刚柔并济的自由爽文
Nina Simone万万岁
英国人演美国历史人物,变换口音提名,也是多年常态,
3.5 ⭐
从Viola Davis拿到艾美,感言里的那句足以称得上震撼全场的“跨越那条线”的引用,心目中就很难不把Harriet的形象与她的表演联系在一起。知道最初未成行的版本是她领衔,不免为好演员错过“写着她名字”的角色感到遗憾。Cynthia的表演没有大的问题,合格完成了对这个英雄人物的复刻,但或许太注重于某个镜头某句台词的展示,并没有真正与原型融为一体。但更大的问题是电影始终没有选择清晰的方向:好像本因是规整的历史传记片,以冲击“单挂影后”为制胜目标;但又更多聚焦亡命救奴之途的过程本身,活生生整成了悬疑片。偶尔不适宜出现的圣歌与吟唱,更是恨不得提醒观众他们请了个“EGOT提名满贯团”来表演…成就太多,经历太伟大,就不免萌生“德不配位”的种种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