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所有怀疑宁浩的人,可以闭嘴了
这部片子,很不寻常。
不寻常的地方在于,影片结束灯亮以后我身边的影评人们都谨慎地保留着自己的意见,而不像往常一样众口一词或者势不两立,这种安静太不寻常了。闭嘴的原因恐怕是由于大家的心情都很复杂,此时的无语代表着另一种激动,这种激动需要消化,同时也有点让人质疑“它”是否来得太早了。
《疯狂的赛车》这一部电影用了5-7个编剧,里面重要角色有6组之多:一个倒霉的车手、一个想杀妻的奸商、一帮台湾来的毒贩、一个泰国来的杀手、一对想靠干坏事发财致富娶老婆的混混、两个想立大功的警察,重要道具是:银牌、20万美金和一背包海洛因。这几组人和物,数起来都有些时候,更何况要让他们之间互相误会、打岔、挖角,辫子似的拧在一起,密度极高的将故事推向高潮。有关情节我不想透露太多,因为这是部靠情节支撑的电影。我只能告诉你,整部电影包袱一路的抖、一路的抖,即便到了最后一分钟,你看到的依然是场哑然失笑的讽刺。每组角色都尽量地出彩,每个伏笔都尽量符合逻辑不显突兀。在如今中国影坛的形态下,这样的影片可以在2008贺岁档公映,无疑是非常非常大的宽容。
宽容得让人难以置信。
所以大家才会有些无语,恍然一梦。
今年我看过了太多青年导演上映或未上映的“力作”,各种题材、各种形态、各种手段,他们幕后的窘境我也多少有些了解。不过这种尽人皆知的窘境,有时也会成为一种借口,成为某些导演“片子拍得不够好”“情节不够紧凑”“人物不够鲜活”“经费不够充足”时的借口。在借口重重时,宁浩的《疯狂的赛车》让很多人就此都可以没了理由。同时,那些怀疑“石头”的走红只是由于运气好的人,也可以闭嘴了。彻头彻尾的闭嘴。
谁说在这种环境下,就拍不出好电影?
只要有真本事,谁也拦住不你,谁也不会拦着你的。宁浩应该做了很多挣扎,幸好他坚持住了,这种坚持不仅仅是为他自己“保洁”成功,也是为中国电影赢到了一点点新的风向。
宁浩显得比去年我见到他的时候老了,少了些痞气,更像一个成熟人的成年人了。他的2008年,想必是个令他急速成长的一年。
2 ) 宁浩电影世界的乌托邦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疯狂的赛车》这部电影如同一湖清水,映衬出太多的影子。
爱尔兰画家培根的《以耶稣钉十字架图为基底的三幅人物习作》在历尽沧桑后,被无数人顶礼膜拜。萨尔瓦多.达利的电影《一条安达鲁狗》在顺延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学说,而被后人定位为CULT电影经典。总而久之,宁浩的电影风格俨然独树一帜,只是你是否肯买帐!中国的电影,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宁浩的电影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意识范围。
宁浩的《疯狂的赛车》颇具弗兰茨•卡夫卡作品的侧影。正如布拉格人习惯以“卡夫卡式”比喻生活的荒谬,卡夫卡的生活和他的作品确实是诸多悖谬的密集体:命运的偶然与必然、内省与冲动、不安与执著、懦弱与顽强、绝望与救赎。偶然,矛盾、离奇和复杂的过程中不断蜕变、伸张和成长。成就了这部“阴差阳错”,偶然决定必然的作品。
宁浩的电影看过的人都大呼过瘾,原因很简单,只是将一个个互不相干的人物通过一条主线贯穿起来,阴差阳错的剧情结构,与时俱进的流行语句,都是电影的靓点。宁浩最为拿手的是凌乱的剪辑,以及镜头圈入圈出的过度,和极其出神入化的化入,化出断点连接。最为重要的是电影的圆满终结,恶人终究会有恶报,这也是作为喜剧电影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宁浩的作品,之前的石头和这部赛车,仔细回味,所有的故事连接都源于开始的那场车赛,这也是剧情的偶然,与必然之间的联系。风格我们都很熟悉,显然作品中大有盖.里奇的影子。《两杆大烟抢》,《掠夺》,《转轮手枪》都是这种荒诞的氛围的延续,宁浩的作品也是同这些影片如出一辙。谈不上完全一致,只是风格上的“捕风捉影”。
这部电影在气氛的营运上也很有意思,飞机的几次飞去飞回,都是在耿浩最为悲剧阶段,以及那个在他的眼前跑来跑去咿咿呀呀的孩子,有点贾樟柯的味道。一次的离奇遭遇可以说勉强,一连串的说不清的厄运不期而至,实在也让人难以消受。就是这一连串的是是非非,我们看到了这部别样的情景闹剧。这部电影有着太多的经典桥段,打火机的飞来飞去,身手矫健的泰国人的突然暴毙,小人物的生活艰辛,以及各类电视广告的铺天造势,再到后来的“超男人不行都行”俨然变成了“男人超不行”,俨然这部作品亦不是皆大欢喜。
如果有人都说去拜佛,跪着进入寺庙跪着出来,心无杂念,愿佛祖保佑。虔诚足以,一切都要图个念想,也许哪天佛祖开眼。显然,这些话都一文不值。电影中的佛祖亦然如此,如今的社会,什么最赚钱?和尚,道士各分一杯羹。俨然会有很多的人买他们的帐,去寺庙什么“红烛擦眼”保家人平安,钱买祝福签,道士那里就更为说不通,修行“7的倍数”,价格不菲。宁浩电影中的佛细细想来是不是有些好笑,台湾“黑社会”虔诚得都快住进寺庙里了,拜佛,后果呢,在电影里还不是“适得其所”,宁浩的长片作品《香火》中已经诠释过和尚的悲哀,信仰的问题再次被提及,不知经不经得起推敲。有那些供奉无边际的无底洞,倒不如援助一些受困之人。
警察这个职业在宁浩的作品里面再次被推到一个尴尬的地位,也将警察局的内幕予以爆料,为破大案的不择手段,警察办案的条例程序,以及无作为的作风,很显然这都应该和宁浩的受关押生活有关,如今的警察事故的作风,不是任何人都恭维得了的。去年的哈尔滨的警察就将一个大学生殴打致死,结果无法让人消受。能将喜剧电影玩转到如此的水平,不得不向宁浩竖起大拇指。吾何以能知其真,然足下却何以知其非真。
周而不比,比而不周。这部作品也是如此,宁浩以一个喜剧的氛围维护了一个美好世界的乌托邦,如今也并不是冯式幽默只手遮天的天下了,宁浩的时代已经开始。年轻人的梦想,在路上!
3 ) 青岛方言的搞笑价值
在《疯狂的赛车》里,黄渤说的依然是正宗的青岛话,据说还是西镇那边的腔调。从前西镇是青岛的贫民窟,拉洋车的、妓女之类的底层人物都住在那里,现在也不是有钱人的去处。在其他区域的青岛人耳朵里,西镇口音就很不高贵。虽然我觉得昔日的湛山村、今日的CBD的居民讲话调调儿也一样充满了蛤蜊味儿。单论高贵程度,也就是三分钱和五分钱的差别。
可惜黄渤这一回虽然做了主角,但没有了《疯狂的石头》里那么多琅琅上口的台词儿。“牌子,班尼路!”“我都不稀说你,你这纯属道德问题!”“嫩娘!”
我不是青岛人。刚来青岛时,领教青岛话的魅力,是从两位大妈那里,她们如同超女一样,竞赛嗓门,在台东的夜市上进行热情奔放的PK。看样子她们不似同性恋,但向对方的母亲都表达了殷切的爱慕和占有之意。说实在的,话里的含义虽然不甚雅驯,但语音铿锵,富于节奏感,听起来十分有趣。我欣赏了一会儿,因为有事情,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去。
我想起了王小波是这么形容京片子的:“我曾在美国华文报纸上读到一篇华裔教授的大陆游记,说到他遭服务小姐数落的情形:只听得一串京片子,又急又快,字字清楚,就想起了《老残游记》里大明湖上黑妞说书,不禁目瞪口呆,连人家说什么都没有去想——我们北京人的语音就有如此的魅力。当然,教授愣完了,开始想那些话,就臊得老脸通红。过去,我们北京的某些小姐在粗话的词汇量方面,确实不亚于门头沟的老矿工——这不要紧,语音还是我们高贵。”
青岛话的语音比较京片子,更有搞笑效果。可惜我不是导演,没办法用到电影里去。看到《疯狂的石头》之后,真是倍感欣慰。无数外地人以为,春晚小品里出现的胶东腔儿,才是最正宗的。典型代表就是魏积安的那口烟台腔,大着嗓门喊:“伙计——”说实在的,听到这个,我就脸红,为自己是个山东人。我恨不能上台踢他两脚。估计一个上海男人,看到巩汉林在舞台上用一口上海普通话哼哼唧唧,也会有同样的感想。
我的一个女同事普通话是一级甲等,青岛话因为从娘胎里就听,想必也是非常地道。她的神奇在于能够在两种语言之间实行神速的转换。工作时用标准的普通话:“亲爱的听众朋友,你好。”骂人时用青岛话:“你说些劈柴?你待死?”未曾观摩过她的恋爱表演,她到底用何种语言谈恋爱委实是个难解之谜。我便采访了她一下。她犹豫了半天,小心地透露:“心情好时,和他说普通话,不好时,便讲青岛话了。”我很赞赏这种审时度势的态度。
身在青岛,我自然也学会了几句方言,通常在光顾地摊上买东西时运用,以防被宰。另外,在与别人对骂时也运用过几次,的确是比较有力量,一点都不吃亏。用普通话骂人呢,感觉非常孤立、缥缈、微弱,说不响嘴。用方言骂人时,我会感觉和脚下的土地融为一体,好像希腊神话里的那个泰坦巨人,从地母的怀抱里获得了充沛的能量,当一大把的闪亮的、尖锐的、火爆的动词与名词以及形容词,从我的嘴里呼啸而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是一个人,不是!
4 ) 宁浩会成为大师还是伪大师?
看完《疯狂的赛车》之后,起立,鼓掌,如果有帽子的话,我愿意脱帽致敬。
掌声送给宁浩,脱帽向有关主管部门致敬。
3年前,《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那会儿,曾经对“宁浩将开拓出中国内地电影一个崭新天地”之类的说法多少有些不屑一顾来着。倒不是看扁宁浩,事实上,宁浩在石头里表现出来的好好讲故事的诚意和能力勿庸置疑,但我对我们的土壤实在没信心。我坚持认为,在一个贫瘠得不行偏偏又自许崇高得不行的土壤上,宁浩和他的《疯狂的石头》,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的异数,未来十年内或许都不会有更好的类似的电影出现。但结果证明,我错了。
毒品,枪,台湾黑帮,暴力,血流满面……等等等等,多少有些纳闷的说,《疯狂的赛车》到底是怎么通过审查的?假如只是有关人士们在休息叉腰肌时的疏漏的话,那么我得感谢他们的叉腰肌;假如真的是有关人士们忽然开了窍愿意高抬贵手放中国电影一条生路了的话,我实在没有不致以崇高敬意的理由。
《疯狂的赛车》毫无疑问是一部很棒的电影,说它好过了这一年贺岁档的所有其它电影,或者也不为过。
故事、叙述方式、场面调控、黑色幽默,曾经在《疯狂的石头》中让所有人惊喜的种种,在《疯狂的赛车》里都再度粉墨登场,某种程度上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想再赘述。引用一个网友的经典“评论”就是,“如果把看国产贺岁片们比喻成逛窑子,那么《非诚勿扰》就像是那个你每次路过都能看到她招手的熟女,技巧纯熟却缺乏惊喜;《叶问》梳了个齐刘海儿玩革命制服诱惑,一边招呼你一边教导你前列腺保健知识,加钱的话还能叫来她的姐姐《霍元甲》一块双飞;《赤壁(下)》穿得最少,双腿张开眼中聚满了液体媚态十足,结果一开口让你犯琢磨,这姐们不是泰国来的吧?最后面,一小姑娘缩在沙发里面带谦虚、低眉顺眼,一抬头眼神却肃杀无比。好,就你了。一番云雨之后,不由高声大呼,妹妹,你牛逼,你这何止是中西结合啊。姑娘的名字就叫《疯狂的赛车》。”
剩下的问题只是在于,下面呢?在我们的这片土壤上,下面到底有还是没有,那几乎是一个不能说也说不清楚的秘密。
即便撇开土壤的问题不论,宁浩是会在通往大师的路上一路狂奔还是会不可避免的沦为伪大师,也仍然是一件很悬的事情。
就目前来说,宁浩将面临的问题大抵有两个。首先是,“疯狂”这条路还能走多久?作为这种类型片的“鼻祖”级人物,盖•里奇拍出的类似作品,其实也不过寥寥几部而已,到最后也不免有点要以越来越迷宫般的剧情来让观影者得到智力上的消遣或者说是安慰的尴尬,多少有点类似一个人闲极无聊数自己的头发,形而上的意义固然没有,只是如果竟然数完了,毕竟也是一种足以傲人的成果那种感觉。事实上,以情怀而论,《疯狂的赛车》就已经比《疯狂的石头》有所下降了,石头虽然疯狂,但骨子里说到底还是有一种只有中国人才能心有戚戚的无力振拔感在的,而赛车则大抵已经成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廉价故事,固然没有让电影变得不好看,却多少丧失了那种直抵深处的力量。宁浩自己也不免承认说,赛车“事件太多,本身太冷,情感不够”。
然后就是,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宁浩势不可免的会主动试图“转型”。尽管宁浩在公开场合一再强调说自己不怕别人说他“雷同”、“重复”,“难道毕加索在画画的时候要想,不行,达芬奇也画过人像,我不能画人像了?这是一种愚蠢的想法。”但另一方面,他又说,赛车的片名本来是叫《银牌车手》的,“改成《疯狂的赛车》是发行方的主意,很傻”,这样的说法足以佐证,宁浩其实是很想挣脱“疯狂”的。事实上,他已经急不可耐的要开始“转型”了,即将开拍的新作《无人区》,据说会是一部“西部公路片”,然后还有据说是“科幻片”的《七宗梦》。可是,“转型”这种事情,其实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因为所谓“型”,其实就是你存在的方式,是你之所以会成为你的根本所在,要改变这个东西,谈何容易呢?一不小心,你就给“转”没了,就只能看着黑暗渐渐吞噬你手中的最后一根蜡烛。
5 ) 专业就是“干一行,爱一行”
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生在电影结束放字幕的时候,靠边的观众起身离场以正常的步行速度走向出口,临近门的时候,一段花絮从字幕里挤了出来,观众惊奇地停下来又开始看屏幕。没多久字幕又粉墨登场,又有坐着的观众按捺不住,起身准备离开,第二段花絮在这个时候来了。
事情以这样的节奏发生了三次。我想说的是,一个连观众退场心理都研究的导演是可怕的,把其这样一种态度放到电影作品里,影片自然无可挑剔。《疯狂的赛车》是本年度内地的最佳影片,毫无疑问。抛开才能天赋、题材类型、客观条件不谈,作为一名观众,我在这部片子里感受到了最够分量的尊重。
把拍电影比如成写程序,在业内其他同行连单核单线程的程序都写得磕磕绊绊的时候,宁浩已经在多核多线程并发的开发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6 ) 《疯狂的赛车》:“宁式喜剧”正式雄起
文/狐狸梦见乌鸦
这是一次绝妙的体验,以至于在看完电影后意犹未尽;这是一次超值的享受,能在春节之前在电影院里欣赏如此精彩的电影而激动。《疯狂的赛车》,带给了我们属于电影中精彩。
超越疯狂
片名虽为《疯狂的赛车》,可是再用“疯狂”来形容本片实在有些过时了。自从05年那块“石头”以疯狂的姿态撞击地球之后,一夜之间,国内喜剧电影似乎都被注入了一支《低俗小说》中那样的大号强心针。随后几年里激活了国产喜剧片市场,但可惜这支强心针没有深入到心脏中,只是打到了皮肤上。所以,一系列表面“疯狂”内心“平静”的效颦之作纷纷的摆上台面,其中既有《即日起程》这样诚意与心意并存的小成本搞笑精品,也不乏《十全九美》此等挂羊头卖狗肉的烂俗劣作。如今事隔多年,在国产大制作影片延续“高票房’底口碑”的定律,国产小成本喜剧依旧续写不温不火局面的环境下,曾经把“疯狂”元素引入到国产喜剧片中的那帮不务“正”业的家伙们回来了,带来了一部更为专业、更为精致的武林秘笈——《疯狂的赛车》。或许,用再用“疯狂”这帮祖师爷级的人物有点无聊或者多余,因为这部电影中不仅继承了“石头正版厂家”一如既往的疯狂,而且做到了令观众疯狂的地步,绝对达到了“疯魔”的境界。有点“葵花在手,江山我有”的感觉。霎时间,一批劣质疯狂产品纷纷落马,吐血而亡。
没有规矩,不成疯魔
本片的导演宁浩很喜欢英国导演盖·里奇,这是其自己承认的。在“石头”之后,国内一夜之间似乎多了不少盖·里奇的fans。俺对盖·里奇的认识还是从《两杆大烟枪》和《掠夺》开始的,黑色另类的幽默、五花八门的人物、阴差阳错的巧局人印象深刻。由于文化的差异,我们在注重电影故事本身的时候,可能对片中那种英式方言幽默体会不深,但宁浩几年前的《疯狂的石头》,就让观众全方位的认识了一下国产黑色幽默,而其中巧妙的故事结构更让我们大开眼界。而这部《疯狂的赛车》站在了前作这样“小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故事不再花哨一点,结构不再缜密一点,难免会满足不了观众日益挑剔的欣赏口味。一个好的剧本是电影陈功的关键,于是在片头我们看到了多达7、8人的编剧组。与《石头》的翡翠相比,本片关键物品多达骨灰盒、美元、白粉三种之多,这无疑加大了编剧的难度。然而最终事实证明,编辑们日以继夜打造出来的智慧含量极高的故事,配以宁浩夸张而凌厉的导演手法,把本片推向了国产喜剧的一个高峰。
《疯狂的赛车》,故事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难以理解,虽然线索极多,但结构巧妙,后来交错重叠,合在一处。宁浩虽然是学电影出身,可是对电影中的结构掌握犹如一个建筑师一般,扎实而又复杂的地基,在此之上建立了一座摩天大楼。如果有机会绘制一张电影人物结构图就不难发现,电影就像一个九连环,层层相扣,只要解开疙瘩之后便豁然开朗。电影的的主要线索有三条,分别是倒霉赛车手、外强中干的台湾黑社会和一对乌龙杀手。每一条主要线索都可以作为一个中心,并以此为出发点,延伸出各自的支线线索,包括假药夫妇、泰国倒霉蛋、菜鸟警察和殡仪馆老板。而三条主干线索又两两相交电影的前20分钟,三条主干线索独立成章,两两之间关联不大,直到乌龙杀手一扳手搞定那个泰国倒霉蛋之后,电影随即进入到一连串的高潮之中。线索之间的关系开始“乱”了起来,但这个“乱”并不是混乱,而是一种有规矩的“乱”,几条线索相互交错,人物之间阴差阳错的联系,但我们身处其中还能理清故事之中的连环局,并无混乱和费解之处,这就是电影的高明之处,如此小制作的电影,其中竟然蕴含着如此绝妙的故事体系和情节设置,本片足以让某些打着大制作的旗号招摇撞骗的“大片”卷铺盖滚蛋!
宁式幽默终结冯氏时代
除了片中令人瞠目结舌的复杂故事,本片另一大特色就是无处不再的幽默,一种真正属于电影中的幽默。说道国产喜剧,不得不提一下冯小刚大师,首先,自从《甲方乙方》之后,冯氏幽默风靡大江南北十多年,俨然成为国产喜剧的代言人。虽然另类的《疯狂的石头》赚了个满堂彩,但这种独木难支的电影难以撼动冯小刚的霸主地位。不过在此之后,诸多效仿之作如雨后春笋般开花结果,直到这部正牌的《疯狂的赛车》出炉。另一方面,也不知小刚同学江郎才尽还是本着玩票的性质,近几年的喜剧质量不算很高,尤其是近期的《非诚勿扰》,就是一个假电影,真广告的吃老本之作,诚意和新意都值得怀疑,非诚勿拍!而《疯狂的赛车》虽然无明星、无宣传、无case,基本上属于“三无”产品,但电影主创人物从上到下极具诚意的打造出来的新意十足的喜剧让人称赞。国产喜剧以后如果多生产出这样的精致电影,无疑会造福观众,也会对国产电影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好的电影我们要对其竖起大指,而对那些基本上算骗钱的电影,对不起,中指伺候!
另外,宁式幽默与冯氏幽默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基本上靠着王朔似的台词和日常生活的琐事博得大家一乐,这样幽默,也可以称其为“笑话段子”,可以出现在电影中,也可在直接照搬的春晚小品里。而宁式幽默则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电影幽默,运用片中的故事发展和情节设计,幽默水到渠成,一个动作,一句台词都可以引发笑果。比如黄渤在师父遗像前哭诉:“我现在一分钱都没了”,随后一个镜头便抓起前方的一打美元开始点火;这样一个简单的镜头切换就让人捧腹,这就是蒙太奇所创造的专属幽默。也许老百姓对冯氏幽默的热情不减,但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宁浩电影这种独特的喜剧也许能唤起人们心底里那种“喜新厌旧”的习惯,或许,宁浩的喜剧时代不久将功成名就。
多彩人物,百家争鸣
电影如此众多的线索,当然少不了众多的出场人物,可以说片中的出场人物,五花八门,形态各异,让人印象深刻。片中可谓星光暗淡,除了黄渤和客串的徐峥外,能叫的上名来的真不多,但也就是这样没有大牌明星压阵的形势,也造就了众多人物百家争鸣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片子虽说在厦门拍摄,可片中人物可谓来自五湖四海,各地方言大荟萃,有黄渤的青岛话,乌龙双贼的陕西话,闽南话、台湾普通话,就连客串司机的宁浩同学,也不忘秀一下山西话(只有两句,俺就是山西人,听得比较真)。其实俺对电影里出现方言是没有异议的,但关键看你怎么运用方言,有的是为了搞笑才用方言,这样做意义不大,比如《十全九美》,抛去方言的外衣,还是白纸一张;而有的运用方言作为搞笑的催化剂,比如本片,去掉这些方言,电影依然搞笑,加上方言后,则更加搞笑了。
“黑皮”黄渤这次升职男一号饰演耿浩,这是一典型的“U-turn”类型的人物,倒霉+走同无路,长得不怎么样的黄渤对于这种角色手到擒来,按理说其算是一个悲剧角色,可是片中看不到这位哪点难过之处,反而挺有意思,就连其哭诉的场面都是笑料不断,典型的幸灾乐祸。在这样的喜剧片中主人公这种悲剧般的设定是利大于弊,耿浩的“苦中作乐”可以加强电影的整体之感,不至于与片中主题脱离,但是一点弊端就是不能博得大家的同情,体会不到片中人物那种走头无路的感觉。当然话又说话来,这样的做法在喜剧片中也是可有可无。
除了黄渤,其他的几位主演也是精彩异常,首先是台湾黑社会那帮菜鸟,一出场就是一段火并,看上去很厉害,可是随后问明火并缘由才直到乃是乌龙事件一出,也让观众认识到了这帮黑社会都是表面文章,绝对外强中干,随后一系列搞笑的事件也让这帮黑道上混的兄弟颜面扫地。饰演大哥的大胖子是台湾比较著名的娱乐主持人戎祥,黑社会的笑料基本此人身上的最多,当他说出:“本地帮会太没礼貌了”让人笑掉大牙。台湾老牌明星高捷饰演的“打火机杀手”话语不多,但很压得住阵脚。
由王双宝和巴多饰演的乌龙双贼绝对是本片最大的亮点。首先是姐夫,一脸凶相,做事讲求“原则”,实际水货一个,口口声声“干一行爱一行”,结果90分钟改了3次行;小贼妹夫长相绝对极品,一脸“囧”相,胆小怕事,嘴里整天叨念着“多行不义必自毙”,吸引了大量笑声。最后二人手持电饭锅,在慢镜头和陕西民乐的烘托下走向前方,绝对是《绝地战警》片尾的山寨版,笑果不是一般的强!
剩下的几位配角轻重不等,由台湾娱乐主持人九孔饰演的李法拉虽说戏份不多,但在片中地位极重,几条线索中都有他的身影,而片中一系列事件基本上间接直接的由他而起,算是片中的一个重要的枢纽,承上启下,瞻前顾后。《石头》中的三宝和王经理饰演的菜鸟警察戏份不多,亮点有限,算是起到了推动剧情的作用。不过真正推动剧情的是那个泰国倒霉蛋,片中出镜率极高,不过大部分时间是作为雕像(实际上就是道具)出现,也引发了一连串的剧情。另外,徐峥和石头中喊“流氓”的大妈的客串也是挺有意思。
意犹未尽,应接不暇
电影视觉风格独特而又凌厉,整部影片呈现出一种昏黄的色调,有点像《两杆大烟枪》中的色彩处理,而且比起《石头》那种数字转胶片的拍摄方式,本片看起来很有胶片质感,镜头的远角和特写切换很成比例,视觉效果要比前者强很多,尤其是在大银幕前欣赏。本片的剪辑非常凌厉,影片共有2400个镜头,是国产影片镜头新高。由于本片篇幅只有95分钟,要叙述如此庞大复杂的故事实属不易,所以本片的节奏不是一般得快,场景变化接连不断,没有观众想象的空间,台词也没有一句废话,90分钟里毫无冷场。在看本片时,用坐云霄飞车来形容已经不足以说明问题,看本片就像是在乘坐炮弹飞车。如果非要给本片鸡蛋里挑骨头的话,那就是片子太短,意犹未尽;节奏太快,应接不暇。
《疯狂的赛车》是一出令人惊喜的电影,称其为年前最后一道电影大餐实不为过。更重要的是,本片比起爆米花的《赤壁下》,有点骗钱的《非诚勿扰》,《疯狂的赛车》才更像是一部真正的贺岁片,宁式喜剧”品牌正式成立。
7 ) 别问,就看吧!
本来我只在豆瓣潜水,而现在我终于心甘情愿就这样献出我的处女帖。
这一刻,老娘我眼含崇敬的热泪正式开始为宁爷拉票。
如果这两年中,只给我一次进电影院去看电影的机会,我就会选择这个春节的这一部。如果这时再有同学叫我一起去电影院还叫我来选片,我会选择将这部电影再看一遍,两遍,三遍。
作为一个热爱迅雷优酷pps的忠实宅女,电影院只在两种情况下才有意义:一是需要看特效的时候,比如《变形金刚》;二是看搞笑片的时候,比如《赤壁》。事实上《赤壁》并没那么雷人,有点让我失望。
而这一次当我走出电影院,我很满足。如果说《变形金刚》的飞机大炮满屏轰炸从音响和视觉上使我很满足的话,这一次,我非常满足。这似乎只是一部在网上下载了就可以看的电影,它无关高级特效,无关大场景,似乎完全可以独自在在电脑上自娱自乐来看。但是除了和家里人一起在电视上看周星驰的盛期作品外,已经有多久没有过这样与民同乐的感觉?从头到尾,笑点不断,从十来岁的小屁孩到各种真假淑女真假绅士,个个以黑暗为掩护笑得形象俱毁歇斯底里,这样膨胀快乐的机会不多了啊。你就忍心只把它浪费在小屋里聊以自娱?
当然,这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它很商业,它很复杂,它很龟毛,它毫不掩饰导演编剧拼了命讨好你的各种媚态——但我十分欣赏它颇有实效的诚意。正在起步的中国商业片一路摸爬滚打,我也一直尊重各路导演放下身段巴结观众的各种努力。只是现实是,艺术作品感人从不会是因为作者的努力,而只能是因为作者的努力加上才华。而这一次,I'm really flattered。
以前听人说过,上一部《石头》能火起来其实是靠运气的,真正决定这样一个年轻导演命运的,并不是他辉煌的开端,而是那之后的第二部大戏。如果第二部能够继续辉煌,这个导演也就从此可以在圈里站稳脚跟;而如果第二部戏惨败,之前的辉煌就成了彻底的偶然现象,宁浩这个人也就基本消失掉了。所以我们看到了一部拼了老命编排的力作,却也是一部并没有被那么严格监管的幸运儿;这部电影依然有着青年导演特有的生涩而新奇的爆发力,而感谢上帝,万恶的广电总局还没想到要花心思大力阻止这个CULT青年的黑色幽默。看访谈说冯小刚这样地位的,想拍个无贼都已经困难重重,每个动作都备受瞩目饱受压迫,空有一身调侃功夫只能歌盛世显太平;而宁浩,至少现在,还是我们的人。一遍遍的回想他的这部电影还有上一部,我感到那么的亲切,能感到这背后的就是一个和中国千千万万电影青年一样一起成长起来的兄弟,由各种盗版电影喂大,看到大师杰作像是打了鸡血浑身颤抖,常常做梦都想也拍部来一试,从来不屌国片里政治宣讲那一套,只想要电影有趣,荒诞,而真实。
他做到了,当所有人为他站立鼓掌为他看完最后一刻时,宁浩他做到了。
伟大的新一代大陆电影青年!彭浩翔、昆汀、彼得杰克逊在这一刻灵魂附体!他一个人代表了千千万电影青年的光荣奋斗,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但是宁浩的未来又会怎样呢?疯狂系列未必可以一直拍下去,这一点并不是我担心的问题。我担心的是,很明显,宁浩在黑色幽默上太有才华。黑帮,血浆,枪战,却可以制造出荒诞的喜感,这样的天赋可以让影迷激动不已,也足以让大肆进行白色恐怖的广电总局开始围剿。即使是昆汀,凭他的才华,可以在大陆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吗?而如果阉掉所有这些所谓不和谐因素,电影的生命力又如何延续?夕爷写过,你的精神生活没有问题,你的精神生活又在哪里?
扯远了扯远了。另外那泰国小伙子真不错。黄渤铁定是腕儿。注意最后字幕里藏了三段戏。黑帮死胖子有点萌。他手下那个好帅好帅好帅啊。
其实,我只是想对貓在家里熬过年的同志们说一句:
出来看吧,兄弟们,这是自己人!
致敬《两杆大烟枪》。2013.11.7
机心繁构,交足功课,80分以上
宁浩会讲故事。
导演说自己创作失败了……但是它在市场上成功了。
当时真的是笑抽了,骨灰当白粉那段实在太搞笑了。国产经典的黑色幽默。
黄渤和徐峥的电影好搞笑,他俩的电影我一般都看了,这才是喜剧
我要做宁浩的死粉丝!!!
这节奏 真漂亮
满嘴顺口溜 你想考研啊!
我就知道豆瓣上的人喜欢这种型,我就知道,就知道,知道,道…
不如《石头》。可是尝骨灰的那段还是让我笑翻了~~~
多线叙事的黑色幽默在《疯狂的赛车》中再一次为人见证了宁浩对电影出色的驾驭功底,这部作品所带给人的不仅是那依旧“疯狂”笑料的捧腹,更是一种缜密逻辑下扣人心弦的酣畅,动作、悬疑、幽默三者间的绝佳契合,锻造了这场难能可贵能胜于剧情的喜剧经典。
Sorry Sir, 我已经说过了他真的不在loom. 抱歉, 我们的酒店非常international, 我们要保护客人的xicret.
支持青岛话。看了觉得作为青岛人真快乐。
黄渤其实很帅的呀
比疯狂的石头更上一个台阶..除了黑色幽默外,还看到了一些更带内涵的东西..宁浩的风格已经日趋成熟了.期待下一部作品. 银牌车手最终成为金牌,竟然是通过这样复杂的途径,虽然最后线收得有些散,但能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这就像是中国电影在一直以来的疲软中,突然出现世界级的佳作一般,不错。
真没想到中国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比起石头,手法更纯熟,人物更可爱。中国终于有了个会讲故事的类型片导演。愿不义的都自毙,我们的明天会耿浩。
原来是徐峥,我一直以为是汪涵......
最后,电影院里响起了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