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前四分之三的时候都觉得平平,但看到最后感触挺多。 1. 真的只想要和平稳定的环境,害怕战争和动乱。前两天台湾问题上,一些键盘侠不负责任就想打起来,但真的打起来的遭殃的还不是老百姓。疫情已经让生活很艰难了,再来战争或者冲突,再去和美国硬碰硬,西方国家如果像对俄罗斯那样联合起来封锁我们,社会环境会更糟糕。疫情几年已经感受到了国家和个人都很不容易,真的希望慢慢地能恢复过来,经济好转,生活好转,不想要战争。上兵伐谋,希望国家能够凭借智慧和平统一。 2. 护士真的很不容易。任何时候,他们就和军人一样,需要守在那里。Kim护士自己的孩子生病那么严重,但是因为自己值班,医院里那么多病人也什么都不能做。 3. 卡车司机及其代表的一部分黄马甲。他们真的可能是生活不下去,想通过某种方式让领导人能听见他们的声音,虽然后面黄马甲运动变了味。虽然医生告诉他腿伤很严重,需要手术,不能离开医院。但是因为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份工作,瘸着腿也要开着开车去送货,结果车翻了,命都差点丢了。
4. 手摔断的那个女的真的是作精。不知道她在这部剧里的角色是什么,重要性在哪里。这俩女的的故事线真的很多余,不知道要在里面表达什么。
5. 主角聚光灯太严重。医院里面已经忙的不可开交,那么多病人了,还反反复复来照看他们几个人,其他那么多病人都还没有得到处理。
如果这部剧能通过黄马甲运动这个故事牵出对战争、生活的思考,可能会更好吧。
漫画家拉菲面临拉子婚姻危机,急于挽回偏偏摔断手送医。 然而危急的不仅是她的爱情,整个国家也濒临分崩离析。 外头镇暴警察棒打黄背心,院里过劳医护挥汗AED,闹哄哄的急诊室宛若法国社会缩影,各色人等一边看政治新闻斗嘴,一边哀嚎争论谁才值得优先关心。 在示威前线遭催泪弹炸伤的货车司 机,与为爱癫狂的拉菲相遇,两个背景迥异却同样失意的暴走沦落人,该如何在烟硝弥漫的医院里捱过动荡长夜,找回内心和平? 《美好时节》导演推出针砭时局的悲喜剧,不仅描绘女同志家庭,更剑指医疗体系及中下阶层民生问题。 意大利大卫奖影后华薇莉泰德奇在片中大飙演技,将失控的焦虑型依恋者演得神烦又令人怜惜。 当恋人之都烽烟四起,种种歇斯底里的背后,是困顿人生的哀鸣。
去年戛纳金棕榈奖颁给了惊悚片《钛》,实在令人大跌眼镜,这部女性主义的跨类型实验之作未必是评审主席斯派克·李的心水之选,因为竞赛单元里有一部针砭现实的喜剧显然更能讨好他的口味。令人遗憾地,斯派克·李却没能运用评审主席的权力为这部影片争回一个奖项,实在有点出乎意料。
这部《破裂》出自法国女导演卡特琳·科西尼之手,片如其名,讲的是法国社会的撕裂状态,透过一个急诊室晚上发生的故事娓娓道出。要看懂这部影片,估计要对法国当下时局有初步的了解:黄马甲、总统竞选、医疗资源匮乏。当然,这也并不局限于只拍给法国观众欣赏的小众影片,因片中妙语连珠的喜剧对白与情景其实灌注了浅显直白的诉求,甚至公开表达对马克龙政府的不满。这种明刀明枪的决绝态度与斯派克·李的讽刺作品,诸如《为所行为》《黑色党徒》在创作理念上极其相似。
剧本将整个社会的裂痕浓缩在急诊室的单一场景里密集展现,有着以小见大的意味。故事选取了两个不同阶级的男女主角为主要描写对象,透过他们在急诊室的不同待遇而触发矛盾,先是从各自的阶级差异入手,后逐渐上升到政见差异,再扩展到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好不让人眼花缭乱。女主角布鲁尼-泰德斯基的演绎相当出彩,她把一个敏感易怒、聒噪不已的同性恋漫画家演绎得栩栩如生,在医护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她肆无忌惮地耍脾气与孩子气,引发出一连串的爆笑情景,喜剧效果一流。
如果说导演在喜剧表演和对白上掌握到位的话,那么其不足之处在于局限空间内的场面调度不佳。这种发生在短时间的单一场景故事必然需要更高的要求,然而,导演似乎无法兼顾太多,塞入各类议题令女主角的感情线变得潦草,而随着医院外的骚乱爆发,受伤的抗议者涌入急诊室,整个节奏感也随之打乱。也许这种混乱感也暗中影射了当下法国的社会常态,只不过导演全程在打安全牌,比如像种族这类尖锐的话题,处理得过于圆滑,反而模糊了批判的焦点,渐渐沦为阶级、种族、性别等问题的匆匆一瞥。
1、以小博大,从一对法国的妻妻由于简简单单三观的不合的破裂,同时在急诊室中的一个晚上急诊的冲突体现,反衬了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割裂。从小喻大,也是电影本身作为一个载体所应该承载的传播价值,导演细腻的做到了这点,挺赞的,啥时候是要把她的所有片子也都拉一遍。
2、法式的幽默,不知道大家爱不爱看,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好闹腾,但是无论是尽心尽力的金姆、还是能把人放进医院的重症科负责人、还是这对逗逼+叨逼的妇妇、还是受伤的黄马甲还是他们的儿子等等,每个人的举手抬足之间都是那种法式浪漫的幽默,挺有趣的,同时在这样的黑色幽默下,又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割裂状态,让人不禁对比到当下的现状和身边的故事,我们的年轻人不正也是这样的叨叨逼逼不满足,而地方不正是各种公共政策惹人骚么?年轻人的观点、职业者的操守、社会底层的小温暖与治理工具的冰冷,其实很多很多是值得去反思的。
3、然后瓦莱丽亚终于演了一个名副其实让我讨厌的角色,一个叨叨逼的作P,之前的她一直处于我觉得讨厌但是角色又适合她让她有一定魅力的边缘,《85年盛夏》时作为母亲的可怜确实把她的那些小自私给抛于脑后,而《爱情赏味期》里的无奈又把她这个一脸就是作女的样纸给淡化了。这把则真的出彩,作女配作的角色,从一开始就叨叨叨,到了医院还叨叨叨,然后治疗时也叨叨叨,她那套没事大嗓门的厉害功夫,说实话,要是我真的早就疯了,恨不能上去两个大脑瓜子让她清醒清醒。但转念一想,不正是这种叨叨逼的作女才是我们最真实的写照吗?小伙伴说是吗?邪笑ing
4、有人说平衡感不够,有人说设计感过于强烈,但是一个24小时的急疹室,能有这个角度与思考,我觉得导演就挺牛B的,然后前面的一个长镜头结尾一个长镜头,割裂的社会时而也有那看似正常的表面,我觉得的平衡感挺好的。而且由于时间的限制 ,也十分的紧凑,最后卡尔农再次入院则留了一个白,让人有所暇想,为了生活再拼的也终究是底层的命,也是妙笔。
社会题材,“故事”发生在法国黄马甲运动期间,但严格来说谈不上故事, 依靠情绪推动,只呈现了一幅幅个人境遇幻灯片拼凑起来的众生相 ,缺乏人物塑造,即使是那对女同及那名货车司机,也在特定环境下被几张碎嘴撕成了碎片人。
该片反映的社会问题也是流于表面,深度甚至不及新闻解读或时评。提高燃油税损害了中下层尤其是货运司机的利益,与种族、难民问题交织在一起,通过工会与政府的对峙,演变为以消除贫富差异为诉求的you行、冲突,最后伤者聚集在设施堪忧、医护短缺的公立医院,顺便揭示中下层医保问题及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
破裂的是当今法国社会,但从各种角度揭示破裂根源的电影已经太多,这一部只相当于我儿子小学时写的《一件小事》。三星到顶了。
水深火热?
2021戛纳主竞赛入围-酷儿棕榈。居然能用这么个喜剧的方法来拍黄马甲游行,处处聊法国社会大撕裂,阶级种族性别议题三位一体,也真是太厉害了。虽然知道导演在挠你,但还真是挺好笑的——比如大半部时间里女主都是一个嗑药过量的满嘴跑火车状态,虽然聒噪但是真的好笑啊,当然医院天花板掉下来那里我真快笑死了。刨一分还是因为种族议题上太胆小了,片子都这么飞了还怕个毛!
别瞧不上主竞赛里的本土选手,就这乱糟空间里的流畅叙事,国内很多导演都是做不来的。自带脆弱感的Valeria疯起来也是不管不顾,不知不觉也看过她不少戏了呢。
你投勒庞还是马克龙,你先救我还是救他,你要选择牵手走下去还是分道扬镳;万物找立场,事事逼选择。快节奏、纪实语言丰富的镜头不仅直指各种矛盾中心,也同样快速聚焦角色;个人情绪和彼此互动之外,又将社会评论与问题观察迅速插入其中(并保持偶尔一点的苦中作乐)。它的行进高效,并由不得你喘气——在《疼痛难免》的基础上,升级了更多情感;又在《悲惨世界》的比照下,试着做了几分减法。
提前不知道说什么,在刷了一堆上海远大于病毒的次生灾害后,突然看到这部完整表述医疗资源被严重挤兑时可能情境的电影,自然是完全入戏的。男女两个主角以及相应配角,在黄马甲游行冲突中的处境,通过编剧、导演调度和紧张表演,呈现得太妙。而且通篇喜剧节奏中,还透露着医护不能用爱发电的无奈。最终还暗含更深层的悲观情绪,天亮了,清洁车在巴黎街头开始作业。漫画家拉拉,和好如初,拿轮椅当玩具着,奔跑在属于她们的都市;孤独的货车司机,抗议完后,不管伤势多么严重,还得为了生存去跑单,最终被城市吞没。
2.5 急诊室地狱般的一夜,几度滑向医患类美剧,尝试在社会、医患和个人情感之间做到平衡,有明确的社会批评和左派信息,情节编排的过于drama、角色设计的过于卡通化,都冲淡了原本高度写实的手持,但好在紧绷的情绪能持续始终。
身体的破裂,感情的破裂,阶级间的破裂,国家的破裂,都浓缩在这医院夜诊,以一个点去概括全部问题还是难了点,但是很好点名了问题所在,不只是理解的问题,而是生存
足够复杂、有力,但需要更加凌厉的镜头才能保持愤怒,厘清头绪,而不是浑水摸鱼,和了一场稀泥。
自知视角的局限性,也尽力而为去倾听和理解。惊心动魄的夜晚没有一句废话或题外话,剧作精巧而圆满,处处温情和幽默。当然有童话的成分在,当然需要塑造一个圣母Kim,可是把人当做人,本来就是最难又最容易的事。想要relevant,relating,又不revolting,诚然瓷器活。观影中总让我想起《悲惨世界》,一个问题不同的解题思路,可是要论如何助于结题,或许是《破裂》胜出——现实中已是战时状态,在银幕上开战变成了一个道德命题。公立医院急诊室真是拍人情冷暖世事百态的风水宝地啊,尤其是今年的戛纳,医院题材开会了。这部最好。
医院浓缩人间百态、微缩社会形状,医生与患者、警察与示威者,争吵冲突流血受伤的都是底层人民,当权者与上层人士始终缺席,但病已入肌理散布全身,支撑医院建筑的墙体在失修中走向剥离崩塌;个体之间的共情同感成为弥合破裂最后的药剂,但根源不改变依然是只能流泪看着悲剧发生的不堪一击的脆弱。手持镜头里是摇摇晃晃的现实,法兰西精神迷失其中,指喻的则是全世界。女人将画交给男人的一场戏最动人。7/10
特别特别好!属于法国这几年流行的“社会喜剧片/comédie sociale”。在影史上留下这一段很好。bobo和卡车司机对带女朋友去吃什么的无法苟同是一条两个阶层间难以跨越的沟。观看当年片中的soignant的经历和日常在对比去年以及当下发生的事情,没有一个有良知的法国人会觉得电影不好吧!非裔女主演的很好。我觉得,其实很多人都不想给外国人看这样一个接近真实的法国/巴黎的样子吧。个人以为这两年没在巴黎生活的人,且不用法语关心民生的人,无法真的理解这个片子精髓,笑点更是。譬如最后几幕,jc放走司机,无法呼吸女生进机器做检查前说的那段……等等
哈,完全秒懂斯派克·李为何喜欢这片。闹哄嘈杂的机关枪台词除了填塞捧腹滑稽的对白,更多灌予的是激昂直白的政治诉求,不搞隐喻借代那堆虚的,果敢向马克龙宣泄不满,这不就《黑色党徒》那一套嘛~坚定立场的间隙也不忘刻画自方阵营的粗俗和暴躁,是不是与《为所应为》异曲同工~局限窄小的空间浓缩法兰西病态社会的冲突群戏,结尾还感动深刻一下,可比《墙壁之间》更配这片名~何况救死扶伤大好人还是位黑人女医师~哎…斯派克·李这主席当得不咋滴,换罗曼·波兰斯基或西恩·潘,早拱手送上金棕榈了~
混乱的街上,混乱的医院,就像混乱的法国,就像混乱的全世界当下。但我记得最清楚的台词是,医生:需要拍个片子再确认下。受伤的主角之一(没什么钱 担心花钱):拍片子要多少钱。医生:拍片子不要钱。我们这里是公立医院,除了特殊标明项目,其他的都不要钱。
3.5,很努力地把整个法国社会都缝合在了这个急症室故事里,又企图用喜剧类型去化解左派电影固有的太用力太刻板的问题。但也因此有点两头都没做到。不过法国社会至始至终无序感以及人人都是嘴炮王,还是让人看得很开心。
3.5星。法国社会的裂痕在一个急诊室晚上的故事里娓娓道出。从阶级到政见差异,从医疗资源匮乏到警民关系紧张,剧本用高度戏剧化的方式将这些话题融为一体,在妙语连珠的喜剧对白与情景下流露出无比尖锐的思考。不足之处在于局限空间内的场面调度不佳,而随着骚乱爆发,外来者涌入急诊室,节奏感也随之陷入混乱,尽管这个情节也具有强烈的隐喻味道。
坐在第一排笑到跺脚。这么好笑这么facile a regarder,竟然没怎么看到媒体宣传这一点,哎,差点被骗!看之前怀疑是部蹭话题之作,没想到这么好。所幸没有错过。另外,这片子很难出国门吧,没有深入了解过法国社会,应该会看不懂这部电影啊
D+/ 万万没想到在当下的上海看着也觉得有些应景……当然还是软化了很多矛盾且以一种想当然的人本观念为前提的,所以人物群内部的破裂总是很稀松平常。但是当空间外部的危机照进狭小的医院时,这种绵软的冲突捕捉却又奏效了起来。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武汉或上海医院的一夜吧。
还挺好看的呀,医院混乱忙得不可开交的一晚,各种密集的喜剧笑点都恰到好处,时不时能发现想在细节上调侃讽刺社会的点。
【法国文化中心展映】由黄马甲抗议运动事件爆发期间一对同志妻妻感情的破裂引申至法国社会政治思潮派别的分裂,以及警民关系的割裂。编导对影片的情节设定把控精准,精于安排。影片故事集中发生在医院急诊室的一个夜晚之内,将多个角色在同一时间内置于相对密闭的空间里,并制造诊室内人手不足混乱焦虑、医院外冲突激烈波及至医患的内外交困的困局。陆续令插画家感情危机、运输司机工作危机、医生及妇女儿童生命危机等事件的逐个爆发,使得影片剧情节奏紧凑,矛盾冲突集中,也便于更立体地塑造角色。虽有明显的编排痕迹,但也生动地反映出部分现实。片中表现的主角之间关于政治派系的争吵、激烈警民冲突与善意的释放,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三星半
用一个急诊室来浓缩社会的种种问题,游行受伤,医院里人满为患,医护严重不足,人心惶惶,所有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可是此时看已经无法共情,因为此地每天发生的事都比这惨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