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记录片中国大陆2016

主演:梁家仁周笑兵余永霖韩永宽祁婕玮妍王盛周少东李靓杨得丢王海王振陈帅

导演:金铁木

剧照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2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3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4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5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6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3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4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5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6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7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8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9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9 00:02

详细剧情

大型史诗纪录片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为上造影视今年的重点项目,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最近正式开拍。

长篇影评

1 ) 秦汉之鉴,谓之中华

秦汉之鉴 秦始皇、李斯——郡县制,中央集权。 外患,匈奴与百越,对于外患,修建从咸阳直至九原的百里秦直道,出兵五十万北击匈奴,出兵三十万南下百越,至此百越俯首,匈奴北逃;内忧,以武力战胜六国,新生的秦帝国充斥着一种“不安与矛盾”,可以被看做是一种“不适应”,为了安抚人心,减赋税、徭役在短期实现效果不能达到始皇对于实行新政的期许,一次宫廷众议“恢复分封,诸侯治国”一扫始皇长期的困惑,让始皇得到他的结论“人心不可安”,急于求成的他,逐渐失去理智,走向了截然相反的道路“增加徭役,焚书坑儒,大兴土木”,于是乎,在始皇驾崩后,秦国即崩溃。 点评:原来,始皇在登上了权力的巅峰之后,他之后的诸多举措都显示出“事出有因”,为何后世会降他评为“千古一帝”,我曾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现世的常识性问题,过去的颠覆性主张”,从封建的分封制到秦时的中央集权制即是一种“鼎新”,是一种政体上“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更是当时整个社会“真正意义上的转变”,最直观的是既得利益集团的权益之争如昔日的六国之贵族,更为深入的是民众思想上的改变如国家归属感、民族矛盾,不仅被外部团体仇视,更被内部人员掣肘,很难想见始皇当时所遭遇的困境与烦闷,生命有长,他想的太远同时他太急功近利,秦奋六世之余烈建立的秦帝国,当身为莽夫的项羽冲进咸阳城,最终付之一炬,秦这个民族也成为了辉煌的过去,被记住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同时被记住的还是“秦之暴政,天下共诛之”,于是乎,汉帝国登场作为秦帝国的继承者承上启下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壮哉,哀哉,历史的车轮就这样运转着。 汉高祖、萧何、陆贾——忍辱负重、和亲匈奴,九章代六合,诛异性诸王、白马盟誓。 外患,匈奴咄咄逼人,跃马中原,高祖举三十万之众兵困白登山,从陆贾之议,和亲匈奴,休养生息,以“无为”(市场经济自行发展、恢复)的政策伴以萧何“九章”(在法制的基础上行无为),最终新生的汉帝国总算“遮掩了矛盾,留待后世”就这样得以和平的继续发展;内忧,异姓诸王占帝国之三分之二,汉帝国“有名无实”,最终以吕后、高祖、萧何合谋“清扫异姓诛王,余一长沙王”,白马盟誓“非刘氏不得为王,如此则天下共诛之”,于是乎,天下归“刘氏”所有。 点评:汉可以说是作为秦帝国的继承者而继续存在,不同的是,它成功地“弱化了矛盾,消解了矛盾”然后开启一个新时代。此情此景,这让我再一次联想到周总理万隆会议力排众议以“求同存异”的方式,取得万隆会议的成功,问题不解决或许始终是一个问题,但是难保“今天的问题,在未来就不能算是一个问题”不可取。所谓传承就是这样啊,所谓历史的意义就是这样啊,秦帝国激化了矛盾却为汉帝国的继承留足了更多思考问题、避免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中国人从来不缺乏“先见之明,以史明智”,热切期望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崛起”。 吕后、汉惠帝——忍辱负重 外患,一纸“妾身年老色衰,已无再嫁之意”,续和亲政策,再次缓解汉帝国与匈奴直接矛盾。 汉文帝和贾谊——忍辱负重,分析形式、看清现状,休养生息。 (安定民心) 国家贫弱,诸侯坐大,边疆不稳。余以“以民为本、发展经济,行削蕃策、行推恩令、分散诸侯势力,继续和亲政策、一面大力兴军”。 经济上“轻徭薄赋,取消田税”发展国力,政治上“行推恩令,分散诸侯”,军事上“被动防守”。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联及后世,无一不显示出历史的车轨从来都是按照既定的轨迹、既定的速度缓慢行驶的,偶然非偶然,必然非必然。 点评:汉文帝为汉帝国的继续发展打下基础,之于雍正为清潮的继续发展奠定基础,其实一理,国家发展的前提是“稳固”。任何改革玩往伴随的是“不确定性”,改革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水到渠成”,兴非一世之功,亡更非一世之力! 汉景帝、晁错——忍辱负重,休养生息。 (粉碎野心) 外患匈奴,继续奉行和亲政策。内忧诸侯,汉景帝采晁错“削蕃策”,先后削楚、赵、胶西共两郡(东海,河间)六县,后遭吴楚联军以“诛晁错,清君侧”起兵反抗引发“七王之乱”,后晁错被腰斩,吴楚联军继续兵发长安,经梁王刘武阻滞,周亚夫讨伐,至此西汉内忧“诸侯做大”得到彻底解决。 点评:汉帝国奉行的“国与郡并行”的政策,实则一种“分封”与“中央集权”的折衷,属于半成品,诸侯哪有“本族”与“异姓”之分,他们的本质都是“另一政权”,诸侯的叛乱让民众意识到“分封只能带来混乱,集权或许可以带来和平与统一”,诸侯的瓦解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中央集权”的贯彻施行。历史的车轮,从来都是一圈转完才算圆满,也才是又一轮的开始,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身在其中,不知道它何时转完,又于何时开始。 汉武帝、聂壹、卫青、霍去病: 思想上, (传播儒家思想,以儒家思想的忠心、进取取代汉帝国之前的黄老无为而治思想) 董仲舒:罢黜百家,习读六经,独尊儒术。 军事上, (军事夺取战略要地,打击敌军后援,将战争前线迁移) 聂壹:献马邑之谋。 卫青:河套大捷,建立五原、朔方两郡。 张骞:出使西域,为汉带回“新的世界”。 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远征河西,建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失我阴山,使我六畜无生息,是我焉之,是我嫁妇无色彩。 卫青、霍去病:东西两路决胜匈奴,至此长达八十一年的汉匈之争结束,从此“漠南无王庭”。 五十年后,陈汤于西域击败匈奴郅之单于,上言朝堂“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财政上, (为实现进一步打击并消灭匈奴的军事目的,国家从来源出发扩充国家财政收入) 改革财政:盐铁官营,征收财产税,国家货币,酒类专卖。 点评:在实力面前,以前说辞、理想都是苍白无力的,匈奴强而汉弱,于是和亲政策成为在尊严与存亡这个双向选择题中的单项选择。五世隐忍,休养生息而富国本,逐一消除内忧积弊问题而凝聚国心,集全国之力,最终赌以“尊严之战”,全全体汉民对汉之荣辱。 思想上的统一,对于国家来说,就是民众对国家的归属之心,在社会学上有这样一个说法“人类作为一种群居动物,对于他所属的共同体会报以荣辱与共”,秦国虽以武力扫除六国,却无法以武力的手段争取民心,即使生活富足,他们与秦国是仇敌,他们仍旧怀念他们的故国。思想上的转变,不是一日之功,即使成功转移矛盾的汉朝也是继五世余力而最终一统,收获民心。 军事行动离不开国力支撑,即使再有名、再战无不胜的将军,如果生在一个国力凋敝的弱国,能发起的最多只是一场“卫国战役”,而成就不了他“征伐诸国”荣誉。汉继文景之治后,国力大增,非以此无以对匈奴作战。还值得思考、借鉴的便是“控制战略要地”,不一一举例。 这里汉朝对继续军事行动而采取的增收财政的举措,参考近代四百年的贸易史,其实,国家财政是国家力量的根本,最直接的就是把控“暴利行业”,例如像现在的烟酒、奢侈品、货币,现在的能源、有色金属、建筑业、通讯、食品等行业除了暴利之外对于国家而言更意味着“国家安全”。 个人发言:可以想见我是在北上拜访成吉思汗的南下返程西安路上,看完《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这部纪录片后的心境。蒙古的勇气、忧患与荣耀洗刷了蒙古的耻辱,在征服的路上越走越远,在“世界瞩目”的路上越走越远。秦国奋六世之余烈致一统,值得被记住的是无数老秦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声中洋溢的尊严不可欺、富强不可弱、强力无所惧,自孝公一部求贤令而细数历代先祖过失,为求秦国富强而置个人生死无畏、封建积弊无畏,至秦始皇,此后秦国历代无出辱没祖宗、悬置大一统理想的诸君。汉帝国作为秦帝国的继承者在开启新时代、完成大一统的路上也无作他想,奋五世汉帝而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无论在乱世,还是太平盛世,英雄主义(勿狭义的理解为愚蠢的个人英雄主义)、进取精神、开放胸怀都是数百年秦汉带给我们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继承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林立于世界之林,中华民族诚不卑怯、无所畏惧,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去其糟粕为我所弃。非此,无以为中华男女。

2 ) 先有百姓,才有帝国

百姓是帝国的基石。

秦始皇无疑是前无古人的开创者,功在千秋。在那个分封制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时代,能提出中央集权的制度思想,统一文字,统一度量,推行法典,想着统一文化,统一民心,真正实现大一统。他有着雄心抱负,他着急着建立一个理想的帝国。他相信自己的帝国是可以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他努力的想让那些之前分封各国的老博士相信,对他们礼贤下士,在受到他们讥讽拒绝后,又毅然选择了暴力,焚书坑儒,修建宏伟的阿房宫来显示自己的权威。奈何连年来的的战争,早已让百姓苦不堪言,现在又见皇帝还劳民伤财修建宫殿,大概这样才有了一直有印象的一句话“天下苦秦久已”。 看纪录片的时候,在想秦始皇临死之时肯定在想,“尔等愚民,帝国之制,天下一统,实乃百姓之幸事,奈何如今。。唉,尔不懂我也。” 其实是他不懂百姓。帝国的基石是百姓。没有百姓的信服,基石不稳固,怎有帝国。帝国从来不是他提出的那些思想、那些制度,只有统治下的人民接受了这样的思想这样的制度,才有一个稳健的帝国。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帝国像是飘在这水上的船,皇帝是这条船的掌舵人。汉朝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懂得顺势而行。人民接受一个新的制度,新的思想总是很慢的。或者说秦之初,百姓也根本不关心什么制度,只希望能吃饱穿暖。刘邦也有称帝的野心,只是他更懂得什么是百姓能接受,什么是百姓还不能接受的。他没有完全取消分封制度,只是各个封王的人都是一起打下江山的功臣,合情合理,又保留了分封的影子,不给人皇帝一人独霸天下大地的感觉。后面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那些功臣被逐个击破,完全不劳民伤财,很多还是吕后搅和其中的,其实这未必不是刘邦想要看到的结果。后面到与大臣白马之盟,定下非刘氏不能王的约定。平稳的把权利的核心进一步缩小,从外姓功臣到自家后代。这是汉朝已经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但这也只是暂时的,大家都打不动了。这时刘邦留下了一个无为而治的思想,真是太妙了。他懂这时的天下百姓需要的是什么。他们需要的是和平,需要的是吃饭穿衣。之后的实际统治者吕后也是这一思想的坚定奉行者,该蛰伏时隐忍,以和亲来应对匈奴的挑衅。再到后面的文景两帝。从刘邦去世到文景帝刘启去世,经过五十多年的修养声息,百姓得到的是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一切都很有盼头。百姓也在这五十多年中早已忘记了他们祖辈所经历的分封制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只觉如今的天下甚好。

在稳定中也不是没有矛盾的,到汉武帝即位之时,记得纪录片有个壁画描述当时诸侯的骄奢淫逸的生活,而最底层的人民却流离失所。大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架势。可见资源和财富还是慢慢流向聚集在了那些王侯将相手中。万幸这时的汉武帝刘彻是个锐意进取的皇帝。经过文景之治的发展,也有些家底可以让他一展抱负了。他求贤若渴,也给底层人民开了一个觅封侯、建功名的通道。所以有了坚持十三年打通西域的张骞,有了驱逐匈奴,封狼居胥的卫青和霍去病。这一群青年跟年轻皇帝有着一样的斗志,有着一样的信仰,他们信任自己的国家,信任自己的皇帝。很感动的是刘彻晚年将死之际的《轮台罪己诏》,反思自己的一生,戎马一生,虽然汉家铁骑已经赶走了匈奴,但也让这个国家再次一贫如洗。他想到的是对不起天下百姓。是啊,他们从来没有忘记百姓才是帝国的核心和基石。

看纪录片只觉得汉朝这几代皇帝好像都是应时而生,每一步走的凶险而又恰到好处,甚妙。他们花了几代人的时间终于实现了秦始皇提出的中央集权的稳固帝国。

3 ) 说说该剧的文史知识硬伤

该剧的历史选材角度,是介绍我国国家制度的形成过程的,原本是个挺好的文史探索题材,也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对今天“以法治国”很有借鉴意义。

可惜编剧作者对这一严肃的历史题材,文史方面太过浅薄,以至于文中所述的文史知识硬伤太多,沦为用扭曲的历史观说教宣传洗脑了。

略举两例,说说该剧的文史硬伤:

一是竟把西汉初期至中期的“黄老之学”,说成是“无为而治”,以此给儒家涂脂抹粉为“有为政治”。

这明显没有涉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黄帝四经》与《老子》两部典籍——这才是西汉“黄老之学”的构成。

《黄帝四经》说的是法学与法制;而《老子》则是在老子的《道德经》的基础上再集体创作而成,说的是道德化的人民民主与国家民主的内容。

从世界文化史的沿革来看,这两部典籍甚至是世界性的“民主与法制”起源,在后来深刻地影响了英美“普通法系”的形成。

在西汉,也使个个皇帝都有深重与浓厚的“重民思想”,西汉制度也就是既民主又集中的“韧性制度”,与秦朝的“刚性制度”有了重大的区别。

该剧对这类制度学的基础知识几乎不曾研究,却仍用文革前的儒家史观去做“宏大叙事”,硬把“黄老之学”说成是“无为而治”,就算扭曲了西汉这个伟大时代,也将我国才是“民主与法制之源”的桂冠,拱手相让予老外了。

第二个文史方面的硬伤,就是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硬是提前到汉武帝,可能是想说西汉中期的国家辉煌,是汉儒创造的吧?

这就不顾历史事实了,连儒家自已也不敢认这个账(看看儒家自已怎么看“汉儒”,就明白了)。

实际上,董仲舒是在武帝治下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假,但董仲舒的影响力主要是在法学方面的,远未及能影响汉武帝的整个文化方略的地步,这个不赘述。

汉武帝之所以让儒家走上前台,主要是出于“繁荣文化与文化繁荣”的考虑,这个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得很清楚。所以汉武帝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复兴运动,大批被秦始皇焚掉的前期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被抢救。

儒家之所以走进太学,成《五经》博士,就是要抢救、搜集、整理这批前期经典,连孔子的《论语》都说是长期在夹墙藏着,趁那会形势好,赶紧献出来的呢。

事实上,汉武帝对“黄老之学”的坚持,是毫不动摇的,而且一手将其推向了高峰与体系化。连国家搞宏观经济,也用那部《九章算经》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制度最为完整、完善、体系化的时代。

所以各方面事业才得以健康与良性循环地蓬勃发展起来。

“汉制”,也就成了后来的“汉学”的最重要部分,流传于海外,成为他们“民主与法制”的源头。

那什么时候才真正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

《汉书·元帝纪》,开篇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叙述。也正是汉元帝解散了著名的汉制,实行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来,西汉才从中期,转为“末期”。

4 ) 这才是历史的魅力!(第一第二集)

刚刚看完第一二集,已经开始有不少人开始持否定的意见:什么?秦始皇竟然会是这种人?这纪录片是不是太过美化了?
相信很多人对于那段历史第一印象应该是来自太史公的那句名言:天下苦秦久矣!
太史公的这句话是没有错的,由于他当时所处的年代离秦统一的年代并不久远:也就是几十年的时间。或许当年曾经受过压迫的百姓还有几人尚在人间,他们的经历会口口相传深入民心。
但凡事情都有正反两面
太史公所指出的是正方观点:代表广大受苦受难的人民
而此片所代表却是反方意见:秦这个庞大帝国的统治者
(这么看都是对立的两方)
正方是看到了受迫害者的结果:筑长城修灵渠这些大工程都是劳民伤财,而没有指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其实这些工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忽略的当时实际的社会生产力)
之后的很多文人侠客都是依照太史公书而呵斥秦暴政罔顾天下而怜悯苍生
随着这些言论的流行,正方的意见就占据了上风,成为了主流意见
反方是依据新发掘的文物而发出不一样的言论:尘封2000多年的竹简泥坑(这就是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国家级文物:睡虎地云梦秦简!!!),给世人一个新的言论:秦律例并不是夺命杀手,更像是一条条的指导意见(并不像传说中的极权统治)
(如果不是筑长城抵御匈奴,发动对匈奴的战争重挫匈奴元气,难道匈奴会眼睁睁看着楚汉相争而不出手?历史将会改写,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继续进行中,例如余下的兵马俑坑及皇陵(皇陵应该是不会去挖掘的,是不允许主动挖掘的……),到时将会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的历史浮出水面
在不断探索发掘中,会有不同的意见,每个意见都是依靠已知的历史而得出的,谁都不会知道明天的现场会出现什么重大发现颠覆世人的认知!
这才是历史的魅力!

秦始皇与汉武帝两者在对外政策是有区别的
一个是主动,另外一个是被动的
中原文化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众观历史没有侵略战争只有被人打到家门口才会反击
主动开战就是犯贱打死无怨受人唾弃,而被动迎战则是保家卫国人民英雄(对待匈奴赶跑你/忍无可忍反抗你;对待百越又称南越胆敢不服收服你/大臣都带着小皇帝来朝了)
但是,在治国理念上还是一致的:法家治国!
(不明白秦始皇想到要去泰山封禅君权神授,还收到蛊惑人心的诅咒陨石,他的智囊团怎么不弄一个宗教来笼络人心呢?)
不知道之后的四集还有怎样的联系呢?

PS:写的比较乱,以上纯属个人见解,望见谅!

5 ) 从历史到现在

刚看完这六集纪录片,心情很是澎湃。
首先觉得它是一部很好的历史启蒙片。在导演的镜头下,历史不再是干巴巴的东西。而是一个个帝王的心路历程。把我们所了解的历史事件统统串起来,不再平面。比如讲到秦始皇,统一后国家采取大一统模式,要其他六国人民认同这个国家,怎么办?他又是封禅,又是到处巡游,笼络六国学者等等,效果不好后,又想通过战争来树立人民对国家认同,于是,他北击匈奴 ,南平岭南,,后来当他发现他无论怎么做,都无法让六国人认同时候,他决定武力来解决。这样一个具有悲情色彩的帝王跃然眼前,让人走进了帝王们的内心世界,这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第二,觉得是一部很好的让人思考的片子。它一直宣扬大一统观念和进取的精神。从始皇帝开创大一统局面到武帝完成大一统这一百年的线索一以贯之,我想到了现实。
1.疆域的一统是形式的一统,关键的是人心的认同,文化认同,我在想,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的多元性是好是坏?
2.始皇帝让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新时代,但为了对抗八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封建惯性,他付出了帝国瓦解的代价,直到80年后才在武帝手中完成。我们现在呢,太祖结束了两千年的宗法社会,又使国家进入了中特,那我们有多长时间去稳定呢?
3.武帝时做出反击匈奴的决定,可百官继续沉浸在无为的成绩中,解读很有意思,帝国拥有强大的实力,如果强大国力不能维护国家的尊严,祖辈七十年的忍耐和坚守有什么意义呢?
。。。。。以上折射很有意思
好了,这片子很有意思,拍的也很好,每个人都能在片子得到属于自己的结论,我觉得这也应该是这类片子的方向,思考和结论交给观众吧

6 ) 祖龙—生而为王,你自当万世流芳

为我最爱的男人,来补记录片啦

剧里的始皇选角很棒,有一种肃穆的威严。

庆幸小时候爱看书,不会让我在后来学焚书坑儒(不懂教科书这一段为什么不详说)的时候讨厌他。

只有了解他,才会敬佩他。他从赵国质子一步步到一代帝王,里边付出的艰辛,怎与外人道?

他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建立中央集权,影响后世千年。

我不相信任人唯贤的他,会随脾气做出坑儒的事情。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四百人与后世动辄诛连九族的皇帝来说,微不足道。

比起坑儒这个说法,我更愿意相信太史公的坑杀方士的说法

如果说不喜儒家,不喜儒学,李斯不可能高坐丞相。如果说性情暴虐,不可能统一六国。

他是华夏祖龙啊,后人所夸的唐太宗,汉武帝,我觉得无人可与他比。

7 ) 由表面一统六国,到国家统一不可动摇

秦始皇规划了统一的蓝图,但改革冒进使得民心背离,苦不堪言。最终秦国在六国的反扑中分崩离析。

汉高祖接手了一个国困民艰的贫弱天下,决定卧薪尝胆,采用“无为”国策来修养身息,和亲政策安抚匈奴。

惠帝,文帝,景帝继承国策,七十年坚持隐忍,发展民生,平定内乱,储备力量。

汉武帝步步为营,锐意进取誓要击败匈奴,夺回汉帝国因和亲赔款而丢失的尊严。 先是独尊儒术,引导锐意进取的民意。后用四十年的艰难战争,北夺取河套,西取(河西)走廊,连接西域,使得民族凝聚,后患永除! 在耗空积累了七十年国库,天下穷苦,国家摇摇欲坠的境地下,仅剩民心的汉武帝幸运地获得了完完全全的胜利。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六国,划定蓝图。

汉武帝承七十载累积,剿灭匈奴,疆域永安。

在前前后后百余年的各类改革下,几代人心向往之的大一统理想,终于由秦始皇起手,汉武帝收笔完成了这一幅强国图卷, 伟大帝国崛起与复兴,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努力,徐徐图之。

就像五年计划,十年计划,百年计划!

短评

果然豆瓣很多人说有洗白秦始皇的嫌疑,但是我并不认同。我们所了解到的历史,本就是经过了各式各样解读的版本,怎能断定哪一种理解就是千年以前最客观的真实呢?这部纪录片非常杰出。它颠覆了教科书对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的符号化的定义,而是将一位帝王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情怀的真实的人。再加上影视化的演出,很多片段让我禁不住潸然泪下,理解了他们身为天子的几多豪情,几多无奈

8分钟前
  • Oo
  • 力荐

就初中水平的普教深度来讲还不错,宣教植入太明显相关逻辑又不够严密,败在无魂。

9分钟前
  • 白熊大王™
  • 还行

片里的秦始皇跳出来单一的暴虐形象,活脱脱一个有血有肉的勤奋帝王。纪录片的选角简直是绝了。

13分钟前
  • Hina
  • 力荐

秦始皇那个演员太帅了啊,东方帝王谷里面也是他,他叫什么啊!!

15分钟前
  • 阿查
  • 推荐

第一次知道秦始皇是个人,不是一个暴虐的符号。

16分钟前
  • 小张同学
  • 力荐

文案赶不上《河西走廊》,演员都好帅啊。相对之前的纪录片帝王形象更丰满了,刘彻结尾用了一段讲《轮台罪己诏》,已经将视角从强汉的骄傲分出一点给穷兵黩武下困苦的老百姓,也算进步吧。

17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金铁木导演的纪录片一贯靠谱。相比起现在瞎扯的那些电视剧,我更加强烈的希望能够看到越来越多这样制作精良,诚意满满的纪录片。还要夸一下选角,确实都不错,长相符合大家的想象,演技也过硬,导演的眼光很可以。

20分钟前
  • Hemisphere
  • 力荐

对历史事件背后帝王的心理和动机的分析入木三分,使其行为和决策更加合理化。仅凭这一点,值五颗星。

22分钟前
  • Joel
  • 力荐

制作挺精良的,只是感觉干货略少。

23分钟前
  • 南赫
  • 推荐

主要讲的是中原从分封走向大一统的过程,没有多余的细节,重点清楚条理清晰,对于不了解历史的人来说不罗嗦,对于想了解历史的人来说很好的提起兴趣,可以去看更详细的历史

28分钟前
  • 小笼包
  • 力荐

从秦昭王称西帝,齐王称东帝,秦国开始迈向崛起之路。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东周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争。但是从度量到文化,从内忧到外患有很多:百姓的劳苦、臣民的不理解、诸侯的叛乱、匈奴的骚扰、国力的贫瘠。秦始皇对内部整合,统一度量衡、车轨、文字,修灵渠,建直道。对外战争,南平百越,设置南海等三郡;北攻匈奴,设置四十四县,扩大帝国版图。在政治上,废黜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第一次完成大一统一的中华。

32分钟前
  • 秋天AIchen
  • 力荐

这是我从《圆明园》以来看到的最令人热血沸腾的中国原创纪录片,撰稿好,配音好,演员好,音乐好,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从头至尾看一遍。

37分钟前
  • andyliu
  • 力荐

感觉这部纪录片的视角和以前中国纪录片的视角不一样了,终于不再是宏观视角,终于集中到某一个历史人物的微观视角了,也可以说,从上帝视角回归到人的视角。我喜欢这种处理方式,更让我有一种代入感,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当时的心境。

40分钟前
  • 河上清波
  • 力荐

拍的气势磅礴。无论是心怀天下的君王、或是为国为民的臣子;历史中的英雄大多是悲情的。

43分钟前
  • 狭雾凌
  • 力荐

脑洞也太大了,简直每个皇帝都诚惶诚恐小白花,我都是为了天下啊,可是大家都不理解我(。请的专家水平是够的。

45分钟前
  • Evelyn桃桃
  • 还行

百代皆行秦政治,千秋尽从汉精神。秦汉塑造了中华的身躯与精神,奠定了大一统的精神与文化基石。

48分钟前
  • 木偶
  • 力荐

感恩前人,吾辈当自强。秦汉是一个进取的时代,满清误我民族啊

50分钟前
  • 荒古砚
  • 力荐

弹幕可真有意思 读书时期说女孩只会学文科只会背历史 看剧的时候又说这种宏伟历史女的不会看 敢情什么优良品质都被男的赶上了呗 又有品味又有智慧又心怀天下 还大言不惭说弹幕里挑一个漂亮女的娶 什么剧都要挑起性别问题 离了女孩不会独立行走 绝了

54分钟前
  • 嘉遇纯之子
  • 推荐

从历史看未来,惜秦皇汉武,隋唐或近代也许只是一个周期的再轮转不过历史真是永远的英雄史观

57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秦皇汉武打造了一个伟大的民族!

58分钟前
  • 孙悟空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