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属于我的会痛的17岁
我也有过像剧中主人公那样的经历,也曾因为自己犯下的过错深深的自责和痛苦,当我今天看到这部电视剧,看着剧中主人公跟我同样的遭遇触景生情。
简单来说,这部剧使我热泪盈眶,我回忆起我会痛的17岁,可能这份回忆对于曾经的我来说是痛苦的,但是现在它变成了我宝贵的回忆,我17岁的那段岁月,使我的人生更加有味道。
2 ) 会痛的17岁
《会痛的17岁》改编自著名作家饶雪漫系列小说《我不是坏女生》,著名导演江金霖执导,故事以青春期的女生为视角,通过她们成长时期的变化来反映出的现实问题。 有人说,青春不痛不成长,大概就是每个青春时期的男女都会经历的过程,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过程不同,所经历的疼痛感也就不一样。然而,网剧《会痛的17岁》便是通过多个人物角色,以不同的视角去展现青春时期少女在历经疼痛之后,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可以说,很好的为我们揭开了她们成长的真实一面,也为当下少女青春时期的成长教育提供了很多有积极性的现实题材。
3 ) 《会痛的17岁》:单亲“坏女孩”成长痛史
文/田金双
饶雪漫的作品总有一种不经意的唯美和伤感。这种伤感一招不慎很可能会牵纠主人公的一生。《会痛的17岁》也一样。
由饶雪漫系列小说《我不是坏女生》改编的网剧《会痛的17岁》由台湾导演江金霖执导,饶雪漫无边际亲任编、优酷、彼岸春风等联合出品。这部剧取材自真人故事,让我们在一个又一个与青春有关的故事走进8个17岁“坏女孩”的内心世界。
17岁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数字,对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少男少女来说,这是一个从孩子步入成年的分手岭。这个年龄,没有16岁时的孩子气,亦无18岁成人礼式的责任和成熟。相反,在17岁少男少女的内心世界里,更多叛逆,更多乖张,更多和世界的决裂和自我的决绝。换言之,17岁本就是一个爱较劲的年龄。更何况是17岁的“坏女生”呢?
相比数十年前那部《16岁的花季》,饶雪漫的《会痛的17岁》更像一部中国式校园女生“叛逆史”,这部“叛逆史”中,不乏小清新,更多反叛意识。所以,在剧中,8个离异家庭的女孩每一个都很奇葩,源于单亲家庭,他们身上安全感缺失,更我迷茫,更多孤独感,从骨子里更多排斥周围人群,不容易接纳真实不美好的世界,也很难与现实和解。相比其他女孩,他们更多忧伤,甚至,内心伤痕累累。
简言之,这部具有电影表现手法的青春剧俨然一个“坏小孩”撒泼耍赖大全。在《葵之走失在1996》中,小女孩静静地坐在房间里,体验着漫长的孤独和恐惧,因为妈妈对自己的忽略,她愤怒在折磨金鱼,甚至将妈妈和继父的结婚照涂得一片腥红。看到别人和男友关系很好,就千方百计去挑拨离间,甚至不惜对别人下手。甚至,为了自己的快感,不惜报复亲人,甚至逼人下跪。可以说,这部剧脑洞大开,包容了你所能想象到的黑暗系少年有可能遇到的所有事情。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子,成人有成人的忧伤,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不快乐。青春是一场会痛的蜕变,青少年成长问题是每个时代都会遇到的问题。在《会痛的17岁》中,裘双宜原本是关注青少年成长问题节目“安全岛”这个节目主持人,原本,她是一个少男少女青春期问题的情感专家。孰料,在生活中,她的和丈夫貌合神离,似乎也出现了问题。似乎,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大人还是“问题少女”,每个人在这个真实并不美好的世界中体验着爱与忧伤。
而唯一让这些处于青春叛逆期问题少女走出困境的,除了会爱自救和爱自己之外,更多时候,就是学会理解、接纳和包容他人,与这个现实世界和解,在青春之痒中蜕变、长大。
此外,《会痛的17岁》教给我们的就是:时间是治疗一切的最好良药,亲情和爱是成长的最好配方。纵便是我们在生活中喋喋不休是报怨,生活也不会重新来过。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女孩一样,自以为是的成年人也一样。
4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爱
17岁时的你在做什么?当时的霍去病在反击匈奴,勇冠三军的他被封冠军侯; 17岁的亚历山大,在随父亲腓力率兵打仗,击败了无敌的希腊神圣兵团;那我们17岁时在做什么呢?相信很多人会回答:做梦。有人做的是美梦,有人做的是恶梦,正在播出的网剧《会痛的17岁》便是聚焦青年人的17岁,将题材放于了这个花季年华。有幸的是,前日去北大百年讲堂观赏了这部网剧,观完后沉思良久,不禁为这部网剧的深刻性、故事性及真实性所震撼。
故事以一个名叫葵之的女孩开始,正值17岁妙龄的她出身于单亲家庭。这样的环境使她缺乏教养,叛逆任性,加上母亲6次的婚姻更是让她的心里阴影面积无穷大。即使如此,母亲依然没有给予她足够的爱,相反是给她以金钱,以为如此就能让她幸福。这是很多单亲家庭,甚至普通家庭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岂不知如此反是害了孩子。因为她并不知道如何驾驶这有魔性的金钱,如何控制自己的理智和行为,便造就了一个个悲剧的人生及家庭。
这也使得葵之妒忌比自己富有同学,比自己幸福的同学,开始用极端的方式来报复,从而实现自己心灵上那病态的满足。一部网剧,能用如此现实的角度,来讲故事,来塑造人物,非常难得。毕竟在眼球经济的大环境中,大多网剧以恶搞、色情等热点题材来博关注,而《会痛的17岁》则用冰冷冷的现实,人性的探讨成为核心表达点,用负能量的人物传递出了正能量的信息。有人文、有思考、有共鸣,这让很多电影、电视剧甚至文学作品所不能及,必须为这部网剧点赞。
当然,如此有教育意义却不说教的网剧火起来非常难,《会痛的17岁》俨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出品方邀请到了台湾导演江金霖执导,这位曾经执导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导演为这部网剧注入了新的灵魂。如果说,这部网剧是一味送给青少年的良药,那江金霖就是将这味药表皮涂上了蜜糖。他将这部网剧拍摄得美轮美奂,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画面的美感,都有着台湾偶像剧式的清新与美好。此外,其实这部网剧还有着一个强大的IP做为支撑,就是饶雪漫系列小说《我不是坏女生》。有着名导的保驾护航,有着经典小说的品质保障,让观众不仅可以接受这部网剧,而且会去自主传播,成为“自来水”。
回归到葵之这个人物来说,即使她犯了错误,也并非是条不归路。文圣孔子岁丧父,像葵之一样的年龄17岁时又丧母,身为孤儿教养有失的他,在19岁娶妻室,这在当时非常出格,违背了周礼。不过这并未影响他之后取得的惊人造诣。而葵之,起码还有爱她的妈妈,只要妈妈改变爱的方式,授之以爱而不是授之以鱼,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她在剧中说:“我要么需要很多很多爱,要么就给我很多很多的钱。”一个17岁叛逆女孩,居然把爱放在了钱的前面,所以她必然还是有救的,也希望她的故事可以给有相同境遇的人带来启迪。
5 ) 需要很多爱和需要很多钱都该被理解
这一次,饶雪漫似乎又赢了一次。作为青春文学的代表作者之一,饶雪漫的小说改编向来是影视作品热门。根据其系列小说《我不是坏女生》改编的网剧《会痛的17岁》,继续采用电影《左耳》的原班人马,再续饶雪漫作品的青春纯情,不易却打造出美剧风格,以安全岛心理小组的组团和单元剧的方式来呈现青春期少女的爱与怕。
只是这青春纯情有点苦涩。在北大百年讲堂点映的《会痛的17岁》中,饶雪漫和学生们一起看了三集。由关晓彤饰演的葵之,成了青春叛逆的少女。这也是饶雪漫此次拍摄网剧的初衷:关注所谓“问题少女”,让人们摘掉对她们不合时宜的眼镜。
葵之来自离异家庭,可谓从小目睹家庭的颠沛流离。她没有见过生父,一直跟妈妈住在一起。而妈妈频繁地更换“爸爸”,让她越发孤单无助。家,在葵之看来并非美满和谐的象征,恰是支离破碎的隐喻。在这种隐喻的暗示下,葵之渴望爱,却并不能被满足,直至走向了爱的对立面,恨。
应该说,类似葵之的青春故事,在我们身边并不少。似乎源于熟视无睹,我们对这样的故事多少有些麻木。而在饶雪漫看来,这样的事情对她很重要。她从2004年起,发起了“我不是坏女生”夏令营,持续关注“边缘女孩”,而网剧的故事就取材于夏令营的真人真事。饶雪漫希望通过对“问题少女”的关注,唤起人们对于家庭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探讨,并寄希望于自己的网剧能为亲子关系问题,提供一种解决之道。
“问题少女”葵之其实并未没有问题。我们形容一个人的坏,往往会说这个人真是“天生坏”。在人们的眼里,葵之出卖友谊、伤害爱情、唯利是图的做法,就是“天生坏”。她们时常是人们嘴里的话题,无数次对她们的道德进行毫无情面的鞭打。但哪有什么“天生坏”啊,与其说这个人“天生坏”,不如说这些批评者早已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葵之曾对前来对她进行了心理干预的人说,“我需要很多很多爱,要么就给我很多很多的钱”。至于前者,需要很多很多爱,既是人的本能,更是一个小孩子的本能。一个人的幼年时期,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阶段,他们会竭尽本能的索取父母的爱。但在葵之看来,这一切很渺茫。父母早已离异,她甚至连生父的一面都没有见到,而妈妈感情生活上的分分合合也加剧了葵之内心爱的饥渴。
她渴望妈妈的爱,也渴望未能见面的爸爸的爱,更渴望一个完满无缺的家庭的爱。但这些都不能满足她,她渴求很多很多的爱成为泡影。而作为补偿机制的钱,此时就可能成为她消解爱之缺失的“良药”。钱可以满足她的物质欲,甚至作为她“复仇”的手段。钱本该是最无辜的东西,但是在爱之缺失的人眼中,钱成了一种工具,自此,钱也就成了肮脏的象征。但其实这都是可以理解的,而“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葵之于青春叛逆期对爱的所求,甚为强烈,这时一旦爱的供养缺失,就极易造成青春期的心理恶变。缺少的东西,一定要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补偿,或者钱、毒品等。这也造成了大量的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发生。葵之的值得可怜的,同时是值得理解的。面对问题和基于问题的理解,饶雪漫选择了面对。她通过长时间的尝试,与“问题少女”结成了深厚的友谊。葵之的原型,现在生活得很好,这是基于理解所达成的果实。
点映式上的三集葵之故事,让我们看到心理干预的神奇之处,但最为关键的是,遇到“葵之们”,我们该怎么做。是放任自流,还是报以理解?我想,网剧中的心理团队和现实中的饶雪漫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理解,尽可能多的去理解这些“问题少女”,你终会体会到她们的无奈无助,也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做到理解不容易,它需要内心的付出,更需要细致入微的耐心。饶雪漫走过了长时间的路,给人们奉献了《会痛的17岁》,你我又岂能放弃呢?
6 ) 迷途知返才是救赎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17岁,那个年纪有的人按部就班读书,有的人会沉沦堕落,这时需要身边人的引导,真的极其重要。
葵之等众多女孩,叛逆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家庭关系,每一个青春期的女孩的背后,都需要父母的引导。
随波逐流是不可取的,有自己的个性才是最重要的,也许每一个人都会有迷茫,有烦恼,但是遇到事情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你这么做真的值得吗?或许是不是自己得承担这个代价呢?
剧中有专门的心理疏通机构,这也是他们的另一种出路。
这部剧太有代入感了,17岁的年纪充满了好奇心很正常,每一个女孩都迷途知返了,但是现实中不会这样,所以,力所能及地去帮助身边的人,也是尤为重要的。
那个年纪热血沸腾,那个年纪敢闯敢拼,但是你要记住,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买单。
叛逆不是青春的句号,成长才是青春的终点。
——迷途知返才是救赎
看了阿九的琴戒篇
妈妈爱女儿,女儿同样爱妈妈心疼妈妈,男人算什么,妈妈的爱永远是最伟大的
不错,纠缠在过去和痛苦里的人们……
其实我个人还蛮喜欢这种单元剧的,三集一个小故事,不拖沓,不唠叨,却又讲清楚了一个故事。只是对于许愿愿最后的结局有些遗憾,那一对母子终究没能“和解”。
很好看的一部剧 我最喜欢阿九 未希 天真这几个单元 超喜欢周雨彤 天真长得好像阿紫 本来不喜欢这个剧的网红脸 温心也有点 但是看完后 超喜欢她 对网红脸也不那么排斥 很好看 很喜欢黑色电视剧 总感觉裘老师是学佛的 长得很大气
这本小说没看过,剧风格倒是挺饶雪漫的。不过我已经过了那个年纪啦
最喜欢杨天真的故事。。温心好美 结局真的。。。。。。
心理剧很好看可结局让主角被车撞是怎么回事……
大部分人的十七岁也这样吧只不过在心底隐隐的痛然后绝望的过了一辈子也许吧心冷的很早
我的阿九 需要一个小太阳
尺度大的确可以吸引眼球,但不代表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第一个故事里面的女主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但是剧情、台词、演技都比较夸张而做作。因此果断弃了
我的葵之小可怜 虽然只两集又有点烂尾 我还能等到关晓彤的暗黑御姐角色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就看过预告片,感觉就是讲述“城里人真会玩儿”。
温心真好看。杨天真也好好看。最后结局有点心理够不着。父母和家庭真的会影响孩子一生。我现在30岁,我不相信爱我多疑我敏感我需要很多爱。
他们安全岛这是得倒贴多少钱啊!!
在头条上看见了周雨彤演的片段 就搜了这个电视剧看 没想到一看就停不下来了!
为何烂尾?
【补标】1优酷视频。2老师说的话其实挺好的,但是她妈真的不会做妈。3原来以前看过,有些父母是真的不如老师,不过,这也难怪,因为老师被培训过但是这世界上却没有正规的父母培训班。所以很多人,都还没长大,就要做父母了,怎么会做得好呢?有点唏嘘。里面的老师真的是当时最好的老师了。
回想17岁的时候 虽然看起来是好学生 不去奇怪的地方不做奇怪的事情成绩也还不错 但常有伤心多的快要决堤的感觉 似乎在日记中也写过 在这个被歌颂的年龄觉得自己行尸走肉……虽然学生时代是个还算循规蹈矩的好学生 但对于片中女孩的青春 还是很有共鸣感 影片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