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有些时代特征
小时候祖父母喜欢看粤剧,这部《搜书院》是那时候耳濡目染熟悉的一部。不过现在看起来,此剧在粤剧中地位并没有印象中的那么高。
上网查了一下,此剧原是琼剧,后被广东粤剧院改编的。看内容,与当时大陆红色氛围也比较符合,讲的是一个属于社会底层的丫鬟,被代表封建统治者的镇台一家欺压,但在书院老师谢宝的帮助下出逃,并与心上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只是这部剧并不像另一部同时代的戏曲《刘三姐》那样嘲笑读书人,读书人反而是此剧中最正面最智慧的形象,不够又红又专。
本剧中读书人的代表,谢宝,是粤剧名伶马师曾所饰演,小时候听过无数次,不过全无概念。此番重看,并不认得马师曾(但声音是认得的),但谢宝一出场,听他唱腔、看他做派还有唱词、情绪处理,果然是一代大师,那种自有风骨的读书人品格,确实演绎得相当好。
此剧最著名的唱段,是红线女的柴房自叹:“千悲万怨,情惨惨,泪涓涓。心中悲愤向谁言。我似地狱游魂难将天日见。……”红线女的唱腔清亮高亢,确实非常出色。不过就唱词而言,就实在不算工整雅致。
本剧与读书人关系甚大,但唱词却难称出色。即使是书院书生在重阳出游时联句的念白:极目重阳浪接天,绿蕉红树映山前。海南九月花还好,未觉秋声过耳边。也未见高明,只最后一句尚不错。
柴房里的光影,41分钟处的转身剪辑,都是很电影化的表达。红线女放风筝的身段,清亮高亢的嗓音,马师曾端方古朴的表演,都极富感染力。1956年,那时知识分子还算是劳动人民的好基友……
放风筝一段
“我不信奴婢生来偏命蹇”
一世都记得衣出野
接触修复后修的第一部片子 打开新世界大门
看出身的话,一个是婢女,一个是书生,确实是患难真情了,马师曾的唱腔听来非常油滑啊hh,老师你莫怪张兄一段居然没了。
看过留痕
作为戏曲,结构有些散了。
我很喜歡前半部分翠蓮的形象塑造,但是後半部分並沒有我想的“抗爭式”發展,有點溫柔過頭了的結局,不是很中意。這戲的道白太多了我非粵人聽得太痛苦了根本聽不懂我看劇情都是結合百度糊里糊塗看完的。。。
演员是好的,但是故事结构松散,亮点不多,看过两次,唯一的能记住的就是翠莲跟张逸民相识那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