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决战之后 下部

剧情片中国大陆1991

主演:古月李法曾黄凯

导演:李前宽肖桂云

剧照

决战之后 下部 剧照 NO.1 决战之后 下部 剧照 NO.2 决战之后 下部 剧照 NO.3 决战之后 下部 剧照 NO.4 决战之后 下部 剧照 NO.5 决战之后 下部 剧照 NO.6 决战之后 下部 剧照 NO.13 决战之后 下部 剧照 NO.14 决战之后 下部 剧照 NO.15 决战之后 下部 剧照 NO.16 决战之后 下部 剧照 NO.17 决战之后 下部 剧照 NO.18 决战之后 下部 剧照 NO.19 决战之后 下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19

详细剧情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原国民党战犯的改造摆到了党中央的议事日程,毛主席(古月 饰)告诉罗瑞卿(邸国强 饰),改造过程要有强制改造到自觉改造。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传来,战犯管理所内引起不小轰动,不少犯人窃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要爆发,内心蠢蠢欲动。也有战犯对形势作出了相反所判断,被俘前做过装备部主任的杨伯涛(陈申生 饰)对美械装备很了解,积极进言,想帮志愿军,此举得到杜聿明(郭法曾 饰)的支持。管理人员抓住战犯上进心理,从生活上、思想上真正关心他们,个别人交待了以前隐瞒的历史材料。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最终感化了战犯们抵触的心灵,认识到打内战给国家民族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长篇影评

1 ) 几张截图,观影留痕

主席与总理,古月与黄凯
公安部长罗瑞卿,功德林的高层负责人
战犯们入驻功德林
顽固不化在监狱里搞永动机的黄维,1975最后一批被特赦
葛优饰演的文强,年轻的葛大爷在一群老戏骨中演技毫不落下风
在桌子上重演碾庄战役,群情激愤追究责任
由刘镇湘挑起的和三名日本战犯的大战
玩罗盘读易经的老神棍张淦
在监狱战士面前飚英文的陈长捷与杜建时
杜聿明和宽厚仁慈的李所长,杜聿明是本片重点展示人物之一
交材料忏悔的康泽,交代了1934年他组织别动队抓了一名地下党员并挖了心
组织战犯参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第一次特赦大会
蒙哥马利访华时在人民大会堂见杜聿明
周总理约见第一批特赦战犯

主席与总理,古月与黄凯

公安部长罗瑞卿,功德林的高层负责人

战犯们入驻功德林

顽固不化在监狱里搞永动机的黄维,1975最后一批被特赦

葛优饰演的文强,年轻的葛大爷在一群老戏骨中演技毫不落下风

在桌子上重演碾庄战役,群情激愤追究责任

由刘镇湘挑起的和三名日本战犯的大战

玩罗盘读易经的老神棍张淦

在监狱战士面前飚英文的陈长捷与杜建时

杜聿明和宽厚仁慈的李所长,杜聿明是本片重点展示人物之一

交材料忏悔的康泽,交代了1934年他组织别动队抓了一名地下党员并挖了心

组织战犯参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第一次特赦大会

蒙哥马利访华时在人民大会堂见杜聿明

周总理约见第一批特赦战犯

2 ) 【拾遗拾忆】《决战之后(1991)》特赦前后

仔细看下这部片子的演员阵容,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而其中很多演员都是当时的省市甚至国家级话剧团出身,演技功底深厚,因此整个电影显得十分扎实。某几个时间点看起来,甚至就像纪录片一样。此片获得了1992年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电影提名,可以说是西影厂90年代最好的影片之一。

小小功德林,像一面镜子,导演用舒缓的节奏,让我们瞧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正如这部电影对应的那部小说《将军对决岂在战场》。当时国军的将领,很多都是军校毕业,有留洋经历,单纯的军事指挥,丝毫不输解放军,甚至于高出一筹——解放后成立的军校,很多就由国民党旧时期的将领当教员。当时教员作为总指挥,在淮海战役之前,就曾经估算内战可能还要持续五年左右。

但国府的腐败、国军的派系、国军将领的推诿责任、战略上的失败、用人的无能、国军精锐的愤懑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了全面的溃败。所以,可以十分确定的说,国民党不是输在战场,或者说不仅仅输在战场,而是经济、政治、民心、政策,等全方位的大溃败。影片也通过多个回忆镜头,展现了这一点。

比如,蒋介石在国军大会上,面对将领们“缺粮”的疑问,反问了一个灵魂问题:陕北和华北地理条件,比较起来如何?为什么陕北的共军有饭吃,你们在华北的国军反而说缺粮?

这个问题为什么是灵魂提问呢?因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时也有人问过,当时日军深陷雨林,下属报告缺粮,牟田说:日本人从来都是草食民族,为什么在密林中还会缺粮?

逻辑上似乎没问题,但是枉顾外界条件,仅仅抛出问题,下面的军官,哪个敢提出反问?这样独裁的状态下,已经是为失败埋下了种子。

而在功德林,几个人因为吃饭打了起来,这是一场群架,但是,旁边还是有旁观的,拉住了别人,说:这是陈诚土木系和军统的斗争,你劝什么劝!直到被抓进监狱,派系之争,还是不肯放弃,可见已经深深刻在了军官们的大脑里。

战俘里,分了几部分,一部分初期十分困惑,但随着时间推进,意识到了人民政府的诚意,就积极靠拢组织,不排斥思想改造,并且杜聿明、杨伯涛实实在在利用自己当年的教育知识等,详细的写了介绍美军的资料,给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志愿军以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指导。

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朝鲜战争爆发,王耀武认定解放军会输,于是找到文强,问王耀武操着一口山东腔问文强:文强,你在国防部认识人,我1948年在华东广播电台发表声明,国防部他们知道吗,他们……

话还没说完,文强打断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在战壕里都听到了

王耀武:那蒋介石他……

文强:不瞒您说,蒋介石都没听完,就把广播砸了!

当时王耀武觉得自己没有退路了,有点失望。

这个时间节点,也就是大家预计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时间节点上。

战俘们的思想,动摇了。

这一点一带而过,但事实上,根据各方面历史描述,朝鲜战争的胜利,对国内战犯的改造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在爆发的时候,人人都认为中国必输,进而可能引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是随着战事的推进,美国退回了三八线。这让战犯们的思想起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几乎全部国民党将领都认为美国是不可战胜的。台词中一个国民党将领也提到“美国人想办的事,一定会办成,美国人办不成的事,谁也办不成。”这代表了当时整个世界的主流思潮。也是因为,国民党根本就是美国政府的买办政权。那个《中美友好通商条例》,看着是不卖国,但是美极强而中极弱,那个条例,就是把中国变成美国殖民地。

不信,你再问问美国,今天,还敢不敢签那个协议?

美国不敢签,因为签了他就成了中国商品的倾销地了。

但是志愿军却用实力让美国低头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时隔70年,再看这场立国之战,不得不深深佩服当时领导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超乎常人的勇气。

片中富有喜剧色彩的地方很多,复盘淮海战役,便是之一:

海战役失败,国军80万被解放军60万人歼灭,基本确定了国军的彻底失败,后来的渡江战役只打了三天,白崇禧抓的60万壮丁也没撑几天,华南就丢了。到后来就是追击战,事实上直到金门海战之前,国民党都处于溃败状态。

而定乾坤的战役,事实上就是淮海战役。

但是淮海战役的最初,解放军并没有定制这么大的计划,教员也没敢想这么大,谁都没敢。

潜伏在敌军内部的我军地下党郭汝瑰,当然更没敢想这么大,他制定了一个稍微不利于国军的计划。可是打着打着,蒋介石一改再改,最后从战略上,把这个计划改成了极度不利于国军。更搞笑的是,国军淮海总指挥刘峙,能力低下,郭汝瑰奉劝蒋介石撤掉刘峙,但蒋介石不听。

人人都知道国民党淮海总指挥是个猪头,最后甚至地下党都看不下去了,提出了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竟然都没有通过!!

刘峙这个猪总指挥,一步步的把淮海的国军拖入泥淖,最后徐州和蚌埠的交通运输线被切断,局势已经相当不利,刘峙担心自己在徐州的安全,把大批的军队调集到徐州——他用了所有计划中,最差最差的那个计划。把徐蚌之间的交通线,拱手送给解放军,也最终导致了黄维军团被全歼。

而在黄维军团被全歼之前,杜聿明收到了著名的“空投手令”事件,逼不得已,去送了人头。

功德林的复盘之际,淮海参战的国军高级将领大部分都在,别人提到七兵团碾庄被歼,一个将领居然居然还是提了一个灵魂问题:

“七兵团被歼,与我何干?”

这个“与我何干”最后的结果之一,就是他成了功德林里被改造的战犯。

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国民党的战犯大部分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只是觉得自己是败军之将,输了而已。

但更搞笑的在后面,几个将军,在功德林里居然看到了几个日本人,看着几个日本人很开心,将军气不打一处来,结果国军旧将和那些日本前军官打了起来,最后赢了。杜聿明听闻,对此事倒是很开心。

最后大家聚在一起,问功德林里为什么会有日本人,结果才有人提起,日本投降后,大量战犯被蒋介石释放,其中一部分还被编入了国军,还有日本的军官,也成了部分国军的军事顾问。

这事办的恶不恶心?伤不伤民族感情?灭不灭国军形象?是不是让国军将领寒了心?

可是作为买办代表的蒋介石,就是这么干了。

这件事之后,更多的战犯,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已经有所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人事实上已经转变了思想。而最后带这群战犯参观长春一汽、武汉长江大桥等新中国建筑的时候,可以说,其中绝大多户战犯,已经完成了思想上和灵魂上的改造。

他们作为旧时代的军官,旧中国是什么样子,人民是精神面貌是什么样子,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是什么样子,他们再清楚不过了。而今在看到中国这个样子,武汉长江大桥边上的少先队员是什么精神状态,什么眼神,当年十里洋城擦皮鞋的孩子,又是什么样子?

这个时候,即使是最固执的黄维,事实上也已经认输了。从他开始研究永动机,就意味着已经认输了。只是嘴上不肯承认而已。

败在敌人手里,可以挽回,败在人民手里,无法挽回。

真正的胜利者,是不需要宣传的。

这是杜聿明对自己经历的总结,也是对内战的总结。其实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是不理解所谓宽大政策的,走过了而立之年,才逐渐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而看完了这部电影,则相当透彻的理解了这一套政策。

旧社会的核心,既得利益者,囚犯之身,了解了新社会,得到了新社会的待遇之后,整个人,自内而外的认输了,认可了新社会真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认可了新社会才是真正人民做主的社会,认可了自己所代表的旧社会,旧权贵的失败和消亡。

这是什么?这是用事实说服世界,事实胜于雄辩,真理是最有说服力。

消灭这些人的肉体,只是损失了一些子弹,还可能得到大量的叫好。但自内而外改造这些人的灵魂,确是耗费巨大,千难万难。但新生的共和国,还是以广阔的胸襟和饱满的自信,做了这件事,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部电影,因此而意义重大,这一段事实,也注定了影响深远。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部宣传片,但也是一部阐述事实和真理的电影。

3 ) 青年人看老电影的

最先是从电影最top得知了这部影片,看了梗概,就立刻把原片刷了一遍,感觉是在这几年主旋律电影狂轰滥炸之下,然后一部91年的片子给人一直清新脱俗的感觉,这个词虽然不是很恰当,没有了让人视觉疲劳的特效,把人文关怀体现的淋漓尽致。

想到在功德林这个小院里面,里面都是叱咤一方的将军们,沦为了阶下囚,这种极大的转变让我这种老百姓看的津津有味。全篇以杜聿明的故事为主线来叙述,从顽固不化到肯定新中国这个极大的转变足以证明我党对于人的教化这方面是前所未有,试问那个国家对于敌对政权的高管是秉持这种态度和行为。不过文强,黄维这种人肯定不在少数,对于信仰的坚持有些过于固化,不过在长江大桥看到了黄维的眼泪,人民在当家做主。这是那种看到祖国正在欣欣向荣发展而留下的泪水,让老有所依,让教育普及到各地,让桃树在黄土地新生。

特务头子能成为杀猪做饭的好手,兵团将军也能是痴迷机械的学生,我敬佩这些人,在旧社会戎马一生到了那个地位,也是因为选择和信仰的不同而遭遇和晚年大不相同。让人唏嘘。电影韵味十足,值得琢磨。

4 ) 决战人心——看电影《决战之后》感

影响力》这本书,讲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C国与A国的战争中,C国对被俘的A国士兵,优待有加,试图改变他们的敌对态度。除了生活待遇的优待,C国还让这些士兵写下对A国的认识想法,对于那些写的好的文章,会让这位士兵亲自在公众面前宣读,甚至举办征文比赛,给予微小的奖励,鼓励A国士兵评论剖析A国的问题。《影响力》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认为,这是运用了一种称之为“承诺一致性”的影响力法则,也就是通过激发承诺者公开表达自己的态度,然后承诺者为了实现自己内心以及公众形象的一致性,使自己行为与承诺一致的一种技巧。毫无疑问,C国的策略是很成功的。

虽然这本书的中文本隐去了历史上真实的参与各方,但是我读书时立即意识到C国就是中国,战争就是朝鲜战争,写作此文时搜索英文资料也得到了证实。为什么我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呢,因为在这位美国人眼中的影响力技巧,甚至是所谓的brainwash,在我们中国人的眼中只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战俘以及敌人的一贯政策。一切从大局出发,从宽对待包括战俘在内的敌人,争取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从反内战时,我见过,对于杀害了无数共产党人的国民党当局,我们可以退让妥协,只为全民族的统一抗战。到抗日战争,我见过,对于被俘的日本士兵,我们给予优待,向他们揭示日本帝国主义的面目,一起反抗法西斯。再到解放战争,正如本片展示的,对那些双手沾满共产党员鲜血的刽子手们,我们没有一毙了之,而是试图将他们改造为新公民。在朝鲜战争,这样的事情还在不断发生,对比战争真正的当事国B国(朝鲜),我们展现了不同的姿态,不仅尽力优待,将本来就极度缺乏的口粮分给战俘,甚至在战俘营里为战俘举办了奥运会。这是共产党人一贯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一贯的方法,一贯的胸怀。

电影《决战之后》就是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解放战争之后,这些曾经的刽子手现在的战犯们,很多依然心向党国,或者延续自己过往的逻辑,战败就要被杀,心灰意冷只待一死。他们曾经杀害了谁啊,方志敏、江姐、瞿秋白、陈延年、杨开慧……,还有我们无数我们不那么熟悉的革命烈士,还有无数被压迫的贫民百姓,被强拉去充军的普通人。最普遍的愿望当然是直接判处死刑,但“消灭一个肉体容易,改造一个灵魂难”。对于这些战犯,政府没有选择直接处以极刑,而是试图纠正他们的思想,改造他们成为新公民,适应新社会。

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是困难的,更何况这些人都曾身居高位对蒋尽忠尽责,改造谈何容易。电影以杜聿明的转变作为主线,描绘了一群国民党军事将领特务头子在时代大潮下的转变历程。杜聿明作为黄埔一期生,又曾担任过徐州剿总副司令,对蒋可谓忠心耿耿,刚进战俘营时态度消极,坚决不合作,饶是如此,党和国家对他依然关怀倍至,治好了多年未愈的痼疾。面对这样的情形,以及通过不断学习党的知识,杜终于转变思想,由对抗转变为合作。电影多次闪回到过去,我们看到在蒋统领下的杜虽然备受重用,却常常被要挟,有病不敢治,被错误指挥,有才不能施。反而新中国得到了无条件的关怀。其他人也多经历了这样的历程,让他们转变的一个法宝,就是罗伯特·西奥迪尼所谓的“承诺一致性”,战犯们被要求撰写反思自己的过往,并作公开报告,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他们终于发现自己曾经的问题,做了真诚的悔过,也实现了思想和行为的跃变。

如果你认为一部宣传党的政策主旋律电影不好看,那你就错了。电影中不光有年轻的葛大爷饰演的文强(不过不是喜剧角色),还有一众优秀演员的演绎,再加上小的冲突对抗剧情不断,其实很有看头。剧中人物性格各异,思想不同,还说方言,虽然是党国的一群将军,可凑在一起就像在说群口相声。广东的将军喊大家洗澡这组死(洗)完那组死(洗),中原口音的将军说起话来让人发笑,甚至还有话不利索的结巴将军。将军们虽身陷囹圄,依然武德充沛,一会派系斗殴,一会打日本战俘,但复盘徐蚌会战依然严肃。从进监狱到第一批特赦,也有十年时间,狱中人物与狱外世界的交叉也令人感概,比如抗美援朝,比如溥仪最后的出现。

最近同时读《红星照耀中国》,宣传、教育、统战一直是党的工作的重点,也是党的法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今天这一工作需要做的更好。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保持革命初心和革命作风,也是很难但要坚持的。

参考: 1.《影响力》//book.douban.com/subject/5287474/2.(不严格的)证实C国为中国的英文网页//medium.com/@uviplove/influence-robert-cialdini-summary-31bb1abbc7543. 《红星照耀中国》//book.douban.com/subject/26820347/4. 战俘营奥运会//www.bilibili.com/video/BV1Kk4y1m7cP/?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1//zh.wikipedia.org/wiki/1952%E5%B9%B4%E6%88%98%E4%BF%98%E8%90%A5%E5%A5%A5%E8%BF%90%E4%BC%9A

5 ) 是非成败转头空

1991年,《决战之后》上映。电影根据黄济人的《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改编,致力于表现人物灵魂的碰撞。创作人员曾去公安部查阅档案:“(战犯)材料写的那个小字儿小楷,特别漂亮,特别规整。所以像这些人,他都是有自己的思想的,有选择的。”

1992年1月,《艺术研究》发表了李前宽、肖桂云的《导演<决战之后>的思考》。其中有真实事件反映,也有大量的艺术加工。比如战犯们在功德林内对徐蚌会战的失败进行复盘:“像那大沙盘,生活当中绝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但是为什么出现了以后,公安部还非常认可,观众也特别认可?因为这场戏,表现了他们所有人的心理。他们在讲到这场战争怎么会输的话,因为他们一直闹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输。其实他们输的是人心。 ”

电影后半段,战犯们外出参观,周总理特别交待,不穿囚服,全部换上蓝色的中山装。“作为那样一个战争过来的老将军,看到孩子,看到这样一种生命旺盛的景象,心里都感觉到很愉悦。眼里看到的一切,似乎描画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将要过上的美好生活。那是他们年轻时,曾经想象过的未来。”

后来,两位导演李前宽、肖桂云和主演李法曾多次受邀介绍创作思路。

《决战之后》筹拍与央视《三国演义》同时。李法曾是原定的诸葛亮演员。李前宽认为杜聿明是个儒将,要他演才合适,硬是从三国剧组抢人。李法曾也说,《决战之后》是他从影这么多年来,最喜欢的一部。为此推掉了三国的片约,退居演员遴选一职。

电影拍好后,适逢杨振宁回国开会,导演和主演请他观看。起初杨振宁对李法曾淡淡的,越看越入神,看到杜聿明在功德林说“我对蒋介石是尽到了责任,可是对我女儿……”那段,嚎啕大哭,一把攥住李法曾的手就不放。导演那天衣兜里刚巧有个手绢,赶紧递过去。这部电影是得到了主角亲属高度认可的。

相关链接

092 电影传奇(总策划:崔永元):《彼岸》之《决战之后》

李前宽回顾《决战之后》 李法曾讲述影片拍摄过程

《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 “影坛夫妻店”来爆“料”——电影导演 李前宽 肖桂云

6 ) 比较有意思的一部电影

89之后,国家内部也开始进行反思。
这种电影的出现,就代表着一种进步的体现。
唯一遗憾的是,红色电影原本是中国最擅长的题材。这改革大潮,过于片面的否认了全部。导致中国电影直到现在,也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普世主旋律。可惜,可叹。

7 ) 丰富而生动的力作

这部电影很好看,因为很丰富,很生动。

历史总有局限性,看这样的电影,犹如在看两段历史,一段有关于50年代,也就是电影故事;一段有关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就是电影的视角。

同样丰富、生动。

8 ) 生动又温柔的好电影

好长的电影。好电影。罕见而有趣的题材切入角度,电影本身也拍得很好,主旋律却在许多细节挺细腻,一些幽微的细节拍出了不同的人性,有着敏锐的观察,整个电影的情绪色彩也是流动变化的,从开头的惴惴不安想自杀,到后面的内部冲突、互相埋怨,幽默风趣的一个个插曲(有的真是神来之笔),民族感情,到见到新中国的开阔,对自由的向往,重获公民身份,受到尊重的百感交集,观众跟着一起情绪跌宕起伏。看完后再品味,整体核心是温柔的,一直注视着人本身。

除了大家津津乐道的复盘会战,煤山战,广西方言梗,让溥仪不要打扰同学聚会(2333) 我很喜欢杜聿明被要求回顾昆仑关战役的虚实交错部分,你也是值得自豪的有功之人!那里挺感人的。(虽然我觉得那段回忆的战斗部分拍的恨烂()

去种树,半夜打雷下雨,担心的爬起来,担心自己刚种的树。

这部电影本身功力扎实,电影技巧娴熟,就电影艺术而言也是上乘之作。包括前面说的虚实交错手法,还有很多镜头运镜。说英语,被请教菌字怎么写后,目送那个战士走过长长的隧道,配上旁白,那个镜头情绪烘托得很到位。

不喜欢的地方,主要是劝他们接纳日本战犯,但是我觉得这点非常雷。对那些参加过抗战的人来说不能接受不是很正常吗!不主动攻击就是情分了,看到他们在台上表演难以忍受是非常非常正常的感情,不需要矫正。不过电影里也只是稍微劝说一下,也没有强制,后续也没有表现他们”改正“。所以电影本身是中立态度,只是把这段往事表现出来吧。

全剧除了最后镜头的那句旁白略显说教有点败笔,其他地方挺自然的。比现在拍主旋律的表演刻意、尬煽情好太多倍。

短评

排队死澡啦,一组死了二组死,一个一个慢慢死~

2分钟前
  • 核桃小丸子
  • 推荐

“蓄须事件”、“国军内部派系打斗”、“关心朝鲜战争”、“痛打日本战犯”、“正确评价抗日功绩”、“参观新中国建设成就”等故事。顽固不化在监狱里搞永动机的黄维,葛优饰演的文强,年轻的葛大爷在一群老戏骨中演技毫不落下风,由刘镇湘挑起的和三名日本战犯的大战,玩罗盘读易经的老神棍张淦,在监狱战士面前飚英文的陈长捷与杜建时,杜聿明和宽厚仁慈的李所长,杜聿明是本片重点展示人物之一,交材料忏悔的康泽,山东腔王耀武

7分钟前
  • melody
  • 推荐

我觉得同样是主旋律的众明星加盟,为什么这部要比建锅建裆质感好的不是一星半点儿?难道是我们活倒退了?

12分钟前
  • Doggze
  • 推荐

谁说国民党不抗战,功德林煤山大战打得那叫一个激烈啊

17分钟前
  • photon
  • 推荐

此片与大决战系列结合起来看,更有意思。虽然有所谓胜者为王败者寇的说法,但是对过往胜与败的总结与反思,也不失为一种以史为镜的好方式。影片中有几场戏堪称经典,国军将领围在一起讨论战役失利原因,几个将军一块痛殴日本战犯,以及杜律明回忆血战昆仑关的镜头,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极为丰富和细致。只是现如今的主旋律电影,已经丧失了这样的质感。

21分钟前
  • 可乐的细碎生活
  • 推荐

在欢迎蒙哥马利和西哈努克的宴会上,周恩来向蒙哥马利介绍杜聿明道:“杜聿明先生是我国解放战争国民党军队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指挥过百万大军。”蒙哥马利就问杜聿明:“你的百万大军到哪里去了?”杜指着身边的陈毅说:“都送给陈老总了。”

23分钟前
  • nobita
  • 力荐

欺负溥仪。

24分钟前
  • 科学的京兆眉妩
  • 推荐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最早之前到这个电影是来自沈醉的我这三十年的连环画,印象很深刻的一个画面是沈醉碰到了杜聿明,杜聿明有腰疼病,组织专门给他搞了个石膏的来保护他的腰,不过现在看出演这部电影的也都是天团了

27分钟前
  • 伍仁
  • 力荐

这电影考究到猪都是黑猪。12:27:33,笑死我了。一个演员演技好,是体现在他能让观众喜欢上他这个角色,还是体现在能让观众喜欢上自己呢?“c…c…c你妈”

31分钟前
  • 五七九路公交车
  • 力荐

黄维一直说自己对不起几十万将士,然而他那几十万士兵投降后要么领路费回家种地,要么加入解放军了,比在国军里当炮灰强一万倍

34分钟前
  • 局内人
  • 力荐

杜聿明:找我来,也是为了写材料的事吧?李所长:你交的材料,有几个问题还需要补充。杜聿明:关于徐蚌战场使用化学武器的事,我已经交代过几次了。当时,还没来得及使用,我就被俘了。贵军攻克沈阳之后,我决定撤离葫芦岛,撤前我确实命令工兵,炸毁锦西发电厂和炼油厂。这些内容我已经写在材料里了。葫锦之间的攻防设备,能带走的尽量带走,不能带走的全部破坏。李所长:这些我都看过了。杜聿明:那还让我补充什么?李所长:昆仑关大战。日寇当年准备截断西南国际交通线,开辟华南战场,昆仑关一战,你把敌人的战略粉碎了。杜聿明:我是个醉人,今天重提此战役,有必要吗?李所长:作为历史,缺少哪一方面,都不完整。

36分钟前
  • 贺運
  • 力荐

脸盲患者绝望了,为什么每个人的介绍都一闪而过……

39分钟前
  • 余一人
  • 力荐

虽然是主旋律但是真的拍的很有趣很好看!梗真的很多,看过的都会明白。

43分钟前
  • 普多多
  • 力荐

兴亡谁人定?胜败岂无凭?!

45分钟前
  • 天涯浪子觅知音
  • 力荐

有种当史料看的感觉,而且最打动我的是电影里着重表现的几位现实里基本都是善终,实属不易啊。不过,功德林里这帮人也算是当年国民党中位高权重者,他们是善终了,他们下面的人是何境遇就不得而知了

48分钟前
  • 谢谢
  • 力荐

“第一组si完第二组si,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进去si”

53分钟前
  • lalala三只小猪
  • 推荐

胜利者的气度。看了此片,就明白为什么是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赢得胜利了。让国民党战俘们内心感化是最难的,共产党做到了;在最凶恶的对手被缴械后不报复也是很难的,共产党也做到了。消灭肉体是容易的,但改造人的灵魂和思想却是很难的。万事攻心为上。那时候的共产党,旭日东升,生机勃勃。

54分钟前
  • 格利高里
  • 推荐

甩锅大会 大决战官方同人 浓烈的舞台剧效果 古墓丽影孙殿英 永动大师黄维 给杜长官来勺干的 溥仪好心塞 你们去我家颐和园包场不带我

58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我党当年真的是年轻自信,对比如今的中宣真是越活越倒退;打排球的突然画起淮海战役图开始互相甩锅很好笑了;国党战俘与日本战俘的煤山大捷有太多黑色幽默;二十世纪前五十年真的风云突变,溥仪能和周相杜聿明一起畅谈,淮海战役双方最终把酒言欢;永动神祇黄维也是一种神奇的存在了;看看这种电影再看看台湾那边最早拍的一些内战电影就会明白输赢是怎么决定的了

59分钟前
  • Sentimental
  • 力荐

我党真的是胸怀天下

60分钟前
  • Sandma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