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特.密提(本·斯蒂勒 Ben Stiller 饰)是一名在《生活》杂志工作了16年的胶片洗印经理,他性格内向,甚至无法跟心仪的同事谢莉尔(克里斯汀·韦格 Kristen Wiig 饰)开口搭讪,面对生活他像个旁观者,时常“放空”做白日英雄梦。直到有一天公司被并购,杂志需要做最后一期的封面,而封面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找到狂野摄影师尚恩(西恩·潘 Sean Penn)的一卷胶片,沃特终于开口搭讪谢莉尔,并在她和母亲(雪莉·麦克雷恩 Shirley MacLaine 饰)的鼓励下踏上真正的冒险之旅,冰原、大海、喜马拉雅山……沃特的白日梦远不及现实壮丽。
“Beautiful things don't ask for attention .”
Sometimes I don't .If I like a moment ...
I mean, me , personally ... I don't like to have the distraction of the camera .Just want to stay in it .
人生的真谛:开拓视野,冲破艰险,看见世界,贴近彼此,感受生活。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Arcade fire 的《Wake Up》的出现,Walter从一副副巨型杂志封面前跑过的镜头时冒出。镜头从拥挤的洛杉矶切到壮美的格林兰岛,从Vatnajokull 雪山,到Grundarfjörður湖镇,最后去了the Himalaya拍摄,顿时血脉沸腾。
【旅行 + 滑板】 Stay Alive,格陵兰、冰岛、喜马拉雅山的壮丽风景,平原、火山、冰川、瀑布、冰岛1号公路... 还记得男主玩滑板潇洒地在公路上滑行,那般自信与洒脱,那刻的震撼无与伦比,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啊。冰岛宛如一块坠入人间的澄澈明净的宝石,镶嵌在人间,未来一定要亲自去探索;还有格陵兰的直升机与跃起的海豚,宛如直布罗陀出海的时候镀着细碎阳光、波光粼粼的水面。 关于蛇形板与速滑,是我童年的记忆。我一直自夸自己比很男孩子都滑得好,犹记得夕阳里我一圈圈练习速滑,晚上吃饭后陪奶奶散步,我在她身旁玩滑蛇形板;我小学毕业去了澳洲,和表弟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前的台阶上玩滑板,当时还打赌在澳洲的半个月要学会,看来在墨尔本过夏天玩滑板这个愿望只能等以后再实现啦。
️ 【摄影的dialectical ideas】 我是个摄影学生。单反、微单、手机、gopro... 每次去旅行都会带上很多的设备,旅游的意义与我而言其中一部分就是摄影。the gaze of photography / the composition / the shuttle, aperture, iso... 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theory以及Prof布置的作业,学摄影,按理说应当去拍摄啊。 犹记得去直布罗陀出海,我扛着单反想要记录下跃动起来的海豚群;纽约落日成晖,我在负三度的天气里想录制下船只驶离自由女神像的情境;在广州塔之巅的摩天轮,我想凌空拍摄这璀璨的都市的夜景...
换设备,拍摄/录制,拍人像,我总是在用相机记录,按理说我是合格的摄影学生啦。可有时候我却匆忙地忘记了用眼睛去捕捉片段,直到If I like a moment ...I mean ,me , personally ...I don't like to have the distraction of the camera .Just want to stay in it . 我突然恍悟。 去安吉云上草原的那个晚上,漫天繁星镶嵌在黑夜里,城市里没有的透亮与闪耀,可谓是手可摘星辰。我遗憾:可惜单反也拍不出这片星空。但那天却用肉眼看了好久的星空,这篇影评五月中旬就写好了但一直没发,前几天去了迪斯尼,看到了最浪漫的烟火,人潮涌动我无法防抖拍摄,也只能用心记录这刹那的璀璨。
☁️ 【洛杉矶 + 白日梦】 影片是在洛杉矶拍摄的,我最喜欢的美国城市估计就是LA和NYC啦。突然出神的“白日梦”真是一个有趣的设定,在未来的电影节我也可以尝试用这种拼接的手法,特效与现实形成强烈发差,多次插叙情节来实现这种风格。
P.S 我去网易云搜索了《Wake Up》这首歌却发现了云友曾经评论过 他是我高一很久不联系的同桌 然后我们识起了回忆聊了几句 在一首歌下面遇到可真是有趣的遇见呀。
白日梦想家 讲述的是沃尔特·米蒂因父亲的早逝不得不担当家庭的重负,高中辍学在披萨店打工。他放弃在现实中追寻梦想,却在白日梦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成长为一个爱做白日梦的杂志洗片经理。他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幻想自己成为英雄,到处经历各种冒险。某天,当西恩·潘饰演的冒险摄影师发来的图片不见后,沃尔特决定亲自前往寻找。整部电影其实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可正是这种平淡中的冒险更能刺激人们的神经,主人公为了找到第25张底片,跑到格林兰找塞恩,后来从喝醉的壮汉那得知塞恩在一艘船上。于是他在犹豫是否应该冒险一次坐上醉汉的直升飞机去找那艘船。这时候音乐想起了,女主角边弹吉他边走到男主身边。听着那熟悉的旋律,男主不知哪来的勇气跳上了直升飞机。之后的剧情就是他从直升飞机跳入大海,然后与鲨鱼搏斗。到冰岛后抢到一部自行车,溜滑板赶路,趁火山爆发前从小镇逃出。最后虽然还是被公司给炒鱿鱼,但他还是没有放弃寻找塞恩。阿富汗,喜马拉雅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影片的结尾男主角已然获得了新生,经历了如此这般的经历过后,生活虽依旧平静如初,意义却已全然不同,这也是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答案之一,值得我们去思索。
大摄影家蹲守在喜马拉雅多日,终于等来了他此行的目的—雪豹短短几十秒的现身。但他却把眼睛从取景器中移开,用肉眼静静欣赏这一幕。他告诉米蒂:“有时候我不拍。如果我很喜欢某个瞬间,我不喜欢相机干扰我,而只是这样静静地享受这个时刻。” 欧大师和酷爱摄影的刘师傅和杨工程师一同自驾去西藏。在珠峰脚下,欧大师想静静看一看这座圣山。但刘杨二人在拍到自己满意的作品以后急着要赶在日落前赶到另一个著名的地点去拍“金山”,催着欧大师要走。实际上,由于经度不同,“金山”的日落时间要比北京时间晚,他们完全有时间。但对“出一个金山的作品”的渴望已经冲掉了刘杨二人对地理知识原本就不牢靠的认知。欧大师实在拗不过他们,匆匆离开了珠峰。到达“金山”时不但还没落山,太阳甚至还没到那个可以把雪山映成“金山”的角度,他们白等了三个小时。 麦迪来柳州的那场比赛,我拿了一台摄像机和一台单反,希望能记录下一些精彩的瞬间。实际上最开始的时候我打算把全场都拍下来。但很快我就开始纠结,我实在不知道到底是定格的瞬间好还是动态的影像好。因此我手忙脚乱地切换着手里的单反和摄像机,不时还要改用一下手机在朋友圈里分享一下。录像的时候录了挺长时间发现无甚精彩,一关掉却马上就是三分命中或者快攻扣篮。有些精彩的拍到了,但是因为拿着器材不能过于摇晃所以不能大声喝彩。有时用相机拍到了精彩瞬间,却又觉得如果用摄像机录个连贯的也许更好。 最后到了麦迪绝杀时刻,我是先用相机拍了很多,在他出手前几秒钟才换成的摄像机。三分命中,我很兴奋,但眼睛是盯着那小屏幕看到的。小屏幕并不如肉眼来的开阔和细致,但不看小屏幕又无法保证是否真的很好滴拍了下来。兴奋感被这些冲淡以后,剩下的更多已不是关于亲眼看到了最爱的球星投进了一个绝杀,而是拍下来了一段不错的录像。 更重要的是,因为机器来回切换,我并没有留意时间,以为这只是一个剩余时间还多的关键球而已。 现如今,我一遍又一遍地回味着这一段录像,却依旧为当初错失了那种经历绝杀的感觉而遗憾。 后来去看CBA,都带着单反。看比赛的时候两腿还要托着相机包,站起来欢呼两下还生怕东西掉了。所以一般拍个半场就不想再拍了。 牛背山。我们在半山腰冻了一夜,爬到山顶发现大雾弥漫。心想受了那么多委屈最终还是一场空,心中很是低落。但到了晚上,在火炉旁烤化了袜子,听老板说着昨晚山顶上千人在帐篷里被冻得鬼哭狼嚎宛如《活着》里国民党的伤兵一般的故事。突然听到有人喊下雪了。我跑了出去,望着天空,雪花由少到多飘落下来的同时,天上的厚云也一点一点地散开,星星一颗一颗地跳出来,汇成一片又一片密密麻麻的小眼睛,在那样的星空中,星星真的是会眨眼睛的,耳边是tear streams down your face的歌词,似乎落在我脸上的雪花也化成了我激动的泪水。明天有日出看了,希望就这么触手可及。我拿出相机,却无法捕捉到这个夜晚中的天堂的任何一点细节。我知道用上三脚架,把快门速度减缓到几十秒,可以在相机里留下星光,甚至留下星轨。但我看到的每一张用此法拍下的星空,都不可以与那晚我肉眼所见的相媲美。它们没有灵魂,直观上说,那些星星并不会眨眼,深层次些说,那些星星并未见到今夜我所见。 大师一生大作无数,偶尔放弃一两个名留千古的瞬间似乎无甚损失,甚至还有些吹嘘的感觉。而我们这些没有出过作品的爱好者似乎没有这份底气和豁达去吹嘘自己得到过什么,更别提放弃过什么了。 但为何又一定是吹嘘呢?不拍,并非放弃了美景,而是放弃了一次分享给未来的自己和未来的他人直观感受的机会。说到底,就是给别人的机会。而分享,成了这个时代最为奇怪的美德。这个时代似乎更青睐事实而非故事,但同时,人又更爱活在故事中从而改造事实。 大师也好爱好者也好,都被他人或者自己从身份上剥离了本质。实际上作为人,无需吹嘘什么,都是喜欢用肉眼去感受生活的。 我很喜欢电影台词原文中distraction这个词,我看的版本翻译成“我不喜欢为了照相而照相”,虽然这么翻很大气很豁达,但是还是有所偏离。相机实际上带离了我们目光的焦点,也带离了我们生活的焦点。
在片中《LIFE》杂志闭刊号封面出现的那一刻,我完全被击穿了。
虽然还是太过罐头励志,缺乏细节,不少片段还是优美感人的。
美好从来不主动寻求关注。
好好看!电影从表面上来看,是对纸媒文化的衰败默哀,实则却是悼念着正在消失的记者精神。为了拍火山爆发而把双脚绑在飞机翼,为了拍雪豹而在雪山装成一块岩石…这些都是不复再的记者精神。年度五星推荐
给这片子挑毛病的话,那真是没法挑。因为到处是窟窿,到处都是硬伤,到处都是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还是打五星因为喜欢啊,因为这就是表达内心任性的时刻嘛!画面好看,音乐好听,而且燃啊!真他妈的燃!PS:电影中出现的格陵兰冰岛喜马拉雅山竟然都是在冰岛取景的。
还是前部分更有趣,大玩脑内小剧场,估计很多爱做白日梦的人都有这种体验吧。不过这个主题最终转向了必须走出去,just do it这种。世界风景无限好,宅男啥也干不了。太鸡汤,也太浅了
“认识世界,克服困难。洞悉所有,贴近生活。寻找真爱,感受彼此。这就是生活的意义”、“美好的东西从来不会寻求关注”上一部本·斯蒂勒自导自演还是08年《热带惊雷》,没想这部竟来了个如此大的转变与惊喜,走走停停,简单生活。“如果我很喜欢某个瞬间,只想享受在那一刻。Stay in it. Right here”
加缪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人生无意义的勇气。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义,你永远不会生活。”自勉。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如果你见过格陵兰,喜马拉雅和冰岛的火山,就再不会被生活打败。
有没有十颗星可以给!本斯蒂勒都成精了,Space Oddity那段不知道为什么看一次哭一次,可能是卢瑟的脑波正好对上了的关系吧
不是心灵鸡汤,是我等老男人非常受用的心灵老鸭汤。
其实早就想到25号底片大概是什么了。预告片准确给到了全片精华,正片反而是收着来的,西恩·潘的点睛之笔看到热泪盈眶,可以说Ben作为导演不够商业甚至专业,但本片对生活本质的触碰却异常深刻,况且风景和原声也值回票价了……stop dreaming,start living,喊口号的有很多,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喜剧片中将大自然风景拍得最美的、风景片中拍得最富喜剧感的、会拍风景的喜剧片中配乐最燃最激昂的、风景好配乐佳的喜剧片中预告片剪得最热血沸腾的。自导自演的本·斯蒂勒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用标志性的冷面滑稽演绎了一部献给所有有过白日梦的观众的心灵鸡汤。Stop Dreaming & Start Living
只能看看风景,其他...就没有其他了。白日梦是噱头,到后面连噱头都省了!呸!
每个人都想突破自己的平淡生活,成就不凡冒险。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完成生命中的精彩,但有一种电影能让我们有那么片刻的怅然所失。
在香港看的,跟一个很喜欢的人,现在想起这个片子就很幸福。
本来是年度最期待,因为之前谈过一个类似的剧本,一个摄影师因为一个遗愿走遍世界各地,亲情一丝一缕的被维系,眼里是一片大陆的变迁。这片子的创意差不多,只是执行力太差,情节都是好莱坞这类电影中被用烂的陈词滥调,幸好还有剧本的那点想象力,主流的美式价值观注定也只能是心灵鸡汤了。★★★
是时候让梦想照进现实了
这种构想也只适合拍部短片,浅显幼稚的心灵鸡汤,激昂配乐+绝美风景就像尼康广告一样具有煽动性和迷惑性,本·斯蒂勒不是冷面而是面瘫。
本片其实讲的是一个胶片摄影师和底片处理师之间深厚的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