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上海电视》2020年7月某期。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链接! 发表时略有删改。
---------------
看过《白色上帝》的预告片,和片头小女孩被群狗追赶的场面,我们知道这是一部人逼狗反的戏,心理预期就是看这条名叫哈根的狗在层层压迫下几时造反,同时我们和它一起承受被排挤、被诬陷咬人、被遗弃、被车流夹击、流浪、被收容所围追堵截、被贱卖给商贩又被卖去训练成斗犬、在收容所目睹被安乐死的狗、最终愤怒反抗人类以免被杀的几乎所有流浪狗都可能会经历的屈辱史——不用单独说被食用,因为主角之一在屠宰场工作,暗示明显。反抗史,就是从命运末端一路往回杀到遗弃的源头,最终与小主人莉莉及其父亲以平等的趴地姿势宣告停战。
屈辱又多现实、逼真,最后三十分钟反抗就有多酣畅淋漓,虽说情节会让人想到《猩球崛起》(2011),然而《白色上帝》的手法更现实主义,也不乏精彩的追捕戏,尤其还戏仿各种商业片里人跑进居民床铺的喜剧桥段。《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的演奏现场,毫无悬念地与群狗造反的镜头在音乐中交叉剪辑,制造出符合预期的视听美感。
正片开始,我们就感受到十三岁的单亲家庭女孩莉莉和哈根的心理联系:多余的存在者,外表柔顺,内心丰富而叛逆。多余,不等于没人爱。尽管细节告诉我们,性情暴躁的父亲已很久未见她且与她相处生分,也难以管控她的青春期躁动,但顺着莉莉的一系列青春片常见“轻罪”体验,我们感受到父亲对她无条件的爱,正如她对哈根无条件的爱。
哈根是杂种狗,影片一边强调养杂种狗需要交额外的税,狗承受种种不公待遇,一边以不同形式播放《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似谈论欧洲移民这一最让欧洲本土人头疼的疑难杂症,这支曲既有民族感,起头调子又雄浑悲怆,既能让狗战斗,又能让狗安宁,也似欧洲文明对移民的吸引力,导演当然记得提醒观众,此曲以《猫和老鼠》配乐闻名,后者同样是隐喻大城市底层生灵状态的黑童话。哈根是棕色狗,片名却致敬有更明显反种族歧视内容的《白狗》(1982),“DOG”反写是“GOD”。导演还嫌隐喻不够,把成为斗士后的哈根命名为马克思(麦克斯)。狗与人的最终平等,是导演渴望实现的人与人的平等。片中有只先知般的白色杂毛狗,总在关键时出现,立场中立,或许代表他作为艺术家或知识分子的位置,“猩球”系列亦有这种角色存在。
封城、停航、禁旅游之后,《白色上帝》从超现实故事转入真现实主义的范畴,目前动物造反最狠的恐怕是泰国,人类几时才能从猴群手中收回失地,人类何时能恢复正常生活?
小女孩看到那么多人被狗杀了,却不害怕,还是一心只想要找到自己的狗,并不关心和在乎被狗杀的人,这是什么中学生?冷酷无情的中学生又怎么会对狗情有独钟?还有最后的既然狗能找到每一个伤害过它的人,为什么就是没有去找小女孩?!牛啦,不能理解。但是这么多狗拍电影,确实挺震撼的,那么多狗出来出来屠人的时候好吓人啊,隔着屏幕都毛骨悚然
匈牙利导演凯内尔·穆德卢佐的《白色上帝》(2014),获得了2014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单元一种关注大奖。影片着力在于父与女、人与狗的紧密关系。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说法,适用于此。
与布莱松《驴子巴尔塔扎》的重点阐述驴子生存境遇不同的是,《白色上帝》显然有着因果报应的深度表达。它吸引我们的似乎又远不止此。剥开狂飙表象,其细微之处,让人惊心,也带给人绵绵的联想和思考。
生活在地球的每一个物种,都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怠慢和疏忽,甚至刻意冷落抛弃乃至消灭它们,它们就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生活以及生命。我所惊叹的是,烈马群般的狗狗们,狂奔奋蹄的壮观场面,是如何拍摄的。单集中这些五花八门的狗群,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何况还要狂奔于大街小巷等各个场地。就拍摄狗群的电影来说,实乃前所未有。
宏大的场面,已让人瞠目结舌,片中叙事更是紧扣人心,如同这只名叫hagen的杂种狗,被人不待见,屡被贬称为野种狗,只有lili疼它知它爱它。lili的父母早离婚,她一直跟妈妈过,只是妈妈要去澳洲悉尼度假,遂推给前夫带lili。
父亲带女儿天经地义。只是她执意要带狗狗一起过来。一来,就被邻家女人举报“野狗”,被执法人员喝令不得家养。当夜,爸爸不允许女儿与狗狗同房,关进了卫生间。半夜,睡不着觉的她悄悄来到卫生间,给它吹小号,想必平时也没少吹。抚慰它,一次小号足矣。
问题是,女儿还因为带狗狗影响了排演音乐剧《唐怀瑟》,这惹怒了这位教授爸爸。愤怒的他,就在大街上,从车上抛下了狗狗。女儿恨而无奈,歇斯底里又有何用。她明白只有自己能熬得过去,才能救得了hagen,她准备半夜出外寻找。但被爸爸发现。她只能白天出外了,但一无所获。
这时的狗狗,同样也在寻找着主人,它涉险过关,差点被动物收容所的人员捕获,被一只小狗狗勇救。这奇异的一幕,预示着来日方长,hange决心报答好同伴。这同样也预示着它要报复伤害它的人。
后来,它被流浪汉救下,但被贱卖,几次转手后,转到一个职业斗犬的家伙手上。恶毒的他总是敲击hange的头颅、绑定它不停奔跑、饿其体肤、甚至磨它的牙齿,以使变得更加锋利,总之,采用了一切残忍的手段,让它变为一只真正的凶暴怪兽。
第一次斗犬,hagen就咬死一只从未有过败绩的恶狗。主人沾沾自喜之际,hange却乘机溜掉。但终究难逃执法人员的围捕,被送到动物收容所。无数的流浪狗的大聚会,似乎激发了hange的阶级仇、血和泪,它开始向人类发起反击,先是咬死了管理员,然后带领狗狗们冲出牢笼,奔向现实的从不待见它们的人群。
在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轰鸣中,大街上的人群四散逃命,小汽车的窗玻璃都遭到它们攻击,没有人能阻挡住这股强大的爆发洪流,没人。当狗狗们冲进她演出的音乐厅,惊慌的人群四散逃离,唯有lili异常冷静,她带着小号踩着单车出门。她在冷寂的大街上寻找着,狗狗们冲奔而来。但始终不见她的hange。
这时的hange正在采取一个个的报复计划,之前一个个伤害过它的人,都倒在它的利齿之下。当hange最终来到lili父亲工作的单位前,幸好lili也及时赶到。父亲拿着燃气瓶,正准备用一团喷出的火焰抵挡这群烈狗,这举动既冒险又天真。不惧的lili静静又亲眤地招呼着hange以唤醒它过往“人性”的一面。它停下了脚步。
lili拿出小号,吹奏起它熟悉的曲子,它服软了,它显然感受到了主人的温情。它静静趴下,随之它身后的狗狗大军也全部静静趴下。她也慢慢趴下,她的爸爸也扔下燃气瓶,静静趴下。这是一种体谅,一种和解,一种安然的姿势。
所谓白色上帝,不仅是一种平等的垂怜,更是一种谦卑地接受,以及人与自然、动物之间,永远不可逾越的边界。人,如果总是肆无忌惮的冒犯它们,相应地就会遭到前所未有的报复。而最终的修复,只有来自于尊重、理解及敬畏之心,人类才能避免万劫不复的境地。如同lili用行动对hange所做的:哪怕全世界不要你,至少你还有我!或者说,我还有你!
2015、6、3
【欧盟电影展百老汇展映】差强人意之作。在每一个狗演员表演镜头的背后,似乎都可以看到导演和训练员指挥的痕迹。小女孩的青春期叛逆设定和对狗的感情也是莫名其妙,结尾直接把电影从“狗球崛起”变成了“无脑狗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整体工整而套路,有几个镜头很震撼,整体一般。
拍的很燃,还真是狗狗版的【猿族崛起】,就是那种纯好莱坞类型片式的拍法,只是没能找能解决狗狗最后的智商问题,结果故事越燃,人为的痕迹就越重,越让人觉得是编剧们在强奸这个故事,故事倒是把当年那个“【白狗】养成记”的前传给填不上了。狗狗的行为动机倒是可以理解,就算刻意倒也解恨。★★★
匈国狗在匈国电影里听匈国最伟大作曲家的匈国狂想曲。视觉上很有问题,镜头速度过快,连续性差。你用这么多小幅度推拉的晃动镜头,在冲击力上还是没法代替一个近景。动物戏的前期素材乱,只能大举依靠剪辑。不过后半程剧情比较精彩,遮掩了镜头上的不足。
父亲终于理解了女儿,愿意跟女儿一样趴在地上,用平视的目光注视狗狗们,黎明前的平静,多么和谐的画面,可是黎明之后呢?这些狗狗的命运会如何?不敢想象!
用现实主义的影像风格拍一部超现实主义的电影,故事没什么说服力,情节也不怎么震撼,虽然挺血腥,但是从概念到执行都幼稚得如同小学生。
呕
细小却又深厚的感情,生命中没有过狗的人大概很难体会。叙事很有耐心,循序渐进,平行剪辑也好。fierce and beautiful是好的评价,但尽管有许多残酷,仍然从电影中感受到导演是一个温柔的人。最后的最后,一切生命都找回原本的样子,平等相待。结尾镜头可真美。
爱狗人士必看,吃狗捕狗斗狗屠狗人士就不用看了,反正看了也不能理解,反而还会嘴贱几句,浪费了电影。杂种狗也是生命,混血人就吃香,混血狗就命贱,这我是不认同的。杂种狗也很忠心,也有可爱的一面,不善待起码也不用歧视。我很反感那些自认爱狗,其实只是喜欢弄只宠物玩玩的家伙们(讨厌某一类狗还是很正常的)。电影拍得还行,但主题的确拍进了我心里,很多人不喜欢最后流浪狗们的暴动,其实这只是编剧希望看到的情况,狗狗们被人物化了,现实里根本不可能发生,就算一条狗被虐得再惨,内心再恨,再想复仇,最后也不过只能忍,这拍出来又何必呢?从某些角度来看,一部分人类也和片中的流浪狗们一样在社会上受尽压迫和歧视,最终爆发,比如最近看的《小丑》。
以驚悚片類型包裝流浪狗問題,女主角/剪接/動物訓練好評,愛狗人士大推!
上帝的良知
好难拍的片子啊)主角狗我怀疑已经traumatized 3.5
疯狗哪怕崛起了还是疯狗。
非常佩服导演对动物的调配能力,以及漂亮的运动镜头。人和狗的两线故事交杂,看的出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但好在格局是很好的稳住了。以及五星都无法表达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和崇敬。
伴随第2号匈牙利狂想曲奔涌而出的生命旋律,直指人性优越感的革命寓言,广场形同号角,斑马线似琴键,整部电影犹如一气呵成的乐章,汹猛而壮美。最终实现的救赎并不是人犬重逢,阶级依旧,而是在天翻地覆之后从零建立的信任,生灵平等。
人类残酷又愚蠢。
(7/10)这片儿作为一种关注的大奖片也太TMD商业了吧,商业到都不忍直视了。还是说评委看中了致敬[鸟]?(肯定不是因为[狗星球崛起])。有趣的联想点是屠狗作为屠犹或者其他少数人的隐喻。但是故事还是概念先行,转折生硬;好莱坞明星狗领衔,好在欧洲导演保住了些许不那么顺滑甜腻的点,否则真没法看了
我同意善待生命,我不同意善待傻逼电影……@hkiff2015@百老汇moma
完全类型片的拍法,赞!
西班牙奔牛節換成匈牙利奔狗節,有仇報仇,點到點,一對一,頭腦簡單到教人五體投地。欠說服力。欠逼力。醜化狗,也醜化人類。
昨天来个《猩球崛起》,今天来个《狗球崛起》,明天就会有《猪球崛起》,这样有劲么?神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