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Ah-Gou, a smalltime Hong Kong street rascal, visits a fortune teller and hears that soon he will face a life-changing choice, he surely can't imagine that his life reached a middle ...
主持人:@子夜无人
场刊嘉宾:@DudeLebowski、@西北化为乌有、@冷雨醉清秋、@凸凸凸噗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1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场刊圆桌的第四天,我是本场主持人,接下来讨论的电影是银河映像当中的一部另类之作《一个字头的诞生》,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这个我给了2,看的时候还是感觉很有趣,最主要是现在看有一些老套了,观感不错但没有什么惊喜。
场刊嘉宾 凸凸凸噗
4星,看high了,银河映像处于前期摸索时段,各种电影手段的实验使电影看上去很先锋也很乱,展示出来的风格独特到了能掩盖瑕疵,所以这片虽然粗糙,但场面酣畅淋漓。
场刊嘉宾 冷雨醉清秋
3星,人生岔路口,花开富贵和全军覆没的两种选择,也是97年香港迷茫同胞的不同选择。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3星,银河映像作品序列里最独特的一部,镜头语言以及叙事都极致花哨,而时代背景使得无法把这部电影当做纯粹的犯罪喜剧来看,更呈现了回归前一代港人的焦虑和迷茫。
我的第一个话题是,本片的这种“分叉口”叙事结构,在之前的《机遇之歌》和之后的《劳拉快跑》中都有非常呈现,你觉得本片相比这些作品来说做得如何?如果没有看过的话,也可以谈谈你本身对这种叙事结构的看法,比如说,你会不会觉得这种模型下人物失去了一定程度的流动性,变得更像已经被算计、设置好的机关程式一样?(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大家可以展开去谈)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类似的,《这时对那时错》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趣味,而《罗拉快跑》是讲人生的偶然和不确定,《一个字头》我认为重点在讲“选择”,结合97的大背景,导演借这个选择的结果差异所要表达的主题就不言而喻了。但是当我们在20多年后再看这种“选择”,其实又带有一种宿命的悲哀。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不会缺少流动性,我感觉这样叙事反而增加的主角选择的未知性,感觉很迷茫的。
场刊嘉宾 凸凸凸噗
这种叙事结构完成了对香港黑帮片的一次非主流诠释,命运拐点,黑色讽刺,向上不足以兼容,向下颇有豪迈气焰,命运的轮回,看似一种抉择,实则早已注定。手持晃动、特写切、倒置镜像、大量广角,一度有种黑色电影过于粗糙混乱的排斥感,在内容加持下,镜头语言给予强大的解读空间,混乱秩序下茫然的状态,加强选择的讽刺意味。
那我其实下一个问题是关于人物的,还是延续上面的,你觉得电影本身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成立于,他能同时满足于走向不同命运的可能性?我们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他的两条不同人生路就仅仅只是因为选择不同、机遇不同吗?剧本是否有给足关于他性格本身的“致命点”?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不错,因为在两条分支里刘青云的性格完全不一样,或许想要表达选择不重要而自身才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其实这也是我前面想说的,这种叙事模型下,会不会导致人物塑造是服务于它的?当然,这本身没有高下之分,还有的电影是服务于影像的、服务于情绪的……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我觉得这两段人物都很鲜活,但他们归根结底仍然是导演的工具。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我可能会觉得,人物塑造并不是电影的重点,刘青云在片中的人设还是很类似于传统的港片尽皆过火尽是癫狂式的主角设定。更重要的是情节和主题表达。
场刊嘉宾 凸凸凸噗
刘青云去湛江还是台湾,两次人生的所遇到的人事物几乎一样,结果也一样,但主角的选择和自身的成长 让人生格局变得不一样了,因为他本身的精神气完全不同。
第三个话题,其实是我在《南海十三郎》问过同样的,这部电影诞生于97年,而97年前后其实有非常多不同类型的港片都在输出当时的港人情绪,你认为本片体现出了怎样的“香港精神”?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97对香港来说本身就是时代的“岔路口”,重大的历史转折。就像导演在片中为刘青云的角色设置的选择和对应的结局一样,“此岸是死,彼岸是生”,刘青云和同伙被“此岸”的力量以毫不留情的方式抹杀,而在“彼岸”凭借游走行业的老练实力最终富贵腾达,作者态度不言而喻。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主要是迷茫吧,但我觉得导演还是挺乐观的,他应该是觉得港人能够自救。
最后一个问题,谈谈本片在银河映像作品体系里的位置。我自己的角度是觉得这是银河少有的,“虚写”立场比较重的,银河虽然很多电影玩得花,但大体都还是比较“实”的。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对,银河的大部分电影还是比较硬派的那种好看,而这部的那种戏谑飞扬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情感还是风格,《一个字头》在银河的体系里确实是个异类。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银河百花齐放啊,有好多浪漫主义的,比如《文雀》,但确实主要印象都是对于杜琪峰的那些硬汉。
可以谈谈你们最爱的银河作品是哪些,以及本片能不能进第一梯队?我自己最喜欢《暗花》、《枪火》、《PTU》、《放逐》。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这部肯定不能,我的第一梯队:《文雀》、《枪火》、《大块头大智慧》。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我的话,《放逐》、《暗战1》、《枪火》,《毒战》算吗?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当然也算,不过放在银河的维度里,还是整个港片维度里,它都是北上非常成功的一部。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那就是《放逐》、《暗战1》、《枪火》、《毒战》。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文雀》我觉得气质很像法国电影,不像港片。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大雨里偷东西,我的港片最佳片段吧。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还有一部《意外》,应该也算是异类,我觉得很被低估。
#FIFF21#DAY4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内含剧透慎入) “银河出品,必属精品”这是很多影迷口口相传的一句话。 倘若问如今的香港电影的金字招牌,银河必当之无愧,20年过去了,其作品还能经住时间的沉淀被观众所认同并口口相传,极具特色的风格化更是香港电影里的一股清流。 1997年,台湾电影业的低迷,好莱坞的大好势头,盗版的猖獗,亚洲金融危机,回归前港人的浮躁,移民潮的兴起等原因,使对政府没信心的电影人大批走向海外。 邵氏作为香港早期最大的电影发行公司,已发行超过1000部电影,可以说打遍无敌手,还大量的向境外输出电影。不但大陆香港的导演受其影响,在昆汀的《杀死比尔2》开头大大的挂起的SB标志,以及师傅相处那段的明显风格化的片段里,都能看到邵氏电影对其的影响力,曾经扮演邵氏电影《少林三十六房》的刘家辉更是在片中饰演白眉道长。 邵逸夫与邹文怀的恩怨使得邹文怀另起炉灶,以李小龙、许冠文、洪金宝、成龙为首的当红巨星更是捧红了嘉禾。 而新艺城也趁着两方争斗悄然建起,成为一股新生代力量,在最辉煌时期,邵氏和嘉禾还联手对抗过新艺城。 如此三方争霸,但邵氏,嘉禾,新艺城等香港电影公司巨头却在临近97年时,留着电影市场上那么大块的蛋糕不吃,都因各类原因纷纷减产或者慢慢退出市场。 持续的低迷把电影业推上了舆论的前头,大家都以为香港电影要渐渐衰落,这一年对香港电影业来说仿佛异常的艰难,但却涌出了不少的佳作,如《春光乍泄》《黑金》《南海十三郎》《自梳》《香港制造》等。
杜琪峰和韦家辉在1996年创建了银河映像,在1997年一连上映了四部的电影作品,《一个字头的诞生》《两个只能活一个》《恐怖鸡》《暗花》,而《一个字头的诞生》 是韦家辉继《和平饭店》后的第二部电影作品,银河映像真正意义上的开山之作。虽然票房都并不尽理想,但银河映像在香港电影市道这样低迷的情况下依然迎刃而上,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风格,为香港电影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新开头,注入了一股暖流。 在《一个字头的诞生》之后,银河映像又陆陆续续地拍了很多作品,塑造出了许多经典之作。但《一个字头的诞生》却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个充满了荒诞和无厘头的黑色基调,披着浓厚实验外壳的后现代电影,开创了诸多港片的开端,是香港黑帮类型片中的一个极富个人特色且颇另类的里程碑。此后的银河映像以鲜明且独树一帜的风格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同,越来越多的粉丝为此买单,但却没有再出现过像这样大胆的电影,遗憾的是至今仍然没有修复版,观看画质有所影响。
英雄主义的坍塌 很多杂志在描述一个字头的诞生时,都形容它为银河映像最具有实验性质的电影,无疑在那时看来是很具有先锋性的,风格新锐大胆。不但在叙事方式和镜头语言里面别具一格,连内核也和传统的表示方式不同。在《一个字头的诞生》前,英雄主义式的电影在90年的香港可谓是最吃香时,《英雄本色》系列,《古惑仔》系列,层出不穷,这是神话过后的英雄主义,多少带着浪漫色彩,走的都是固定思维里我们所常见的黑社会形象,一样的规格套路,整齐划一的生产,久而久之也慢慢地引起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而韦家辉和杜琪峰抛弃了传统的黑帮电影里的黑社会形象,更接近于现实(浓重的后现代主义)。《一个字头的诞生》里的黑社会,是颠覆式的,与之前人们所熟知的香港电影里那个浴血搏杀,义气当道,威风凛凛的黑社会形象完全不同。
《一个字头的诞生》里,主角做黑社会的却没有一点黑社会该有的样子,十四岁入洪门混到三十二岁都一事无成,都三十二岁了还在买花圈。第一段选择里,大家决定去大陆与黑星帮做交易,开会连吃饭给钱也是犹豫过后才付的,几个黑社会兄弟连按摩钱都没有,不付款索性就发展成了抢劫,抢劫完却大意把钱落下了,开车也不小心碾死自己人,埋尸体毁证据粗心把call机一起埋了,一群黑社会被一个弱女人威胁去打劫解款车,被同僚骗了黑星帮的交易只换回大宝的女人,老大还被女人强迫发生关系,过程中女人却高潮而猝死了,跟车在黑星帮后面想捡漏却被集体团灭。 第二段选择里,人物性格虽然发生了大改变但情节依然荒诞不羁,阿猫接了台湾五湖帮的交易邀阿狗去台中,准备暗杀却没带联系人电话地址,接电话的老太太眼睛耳朵不好没法说清,喝醉酒揽祸上身接了两家茶礼还是对头,台湾的黑社会小弟不懂规矩,黑白老大身为兄弟却要互相买暗杀亲毫无道义可言,自作聪明赎罪切了手指发现切错了,老大朝石块开枪无意杀人却反弹射中主角最后中枪致残。导演用两段同样极度荒诞的选择谱写出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混不出头,没有道义,胆小怕事,黑社会做成这样,一个个愚昧的形象真的令人啼笑皆非,不禁让人疑惑如何成就大事。香港电影树立的黑社会形象打回原形,传统黑帮片英雄主义的形象在这部电影里逐步分崩离析,之后也陆续出现了反英雄主义的黑帮片。
光怪离陆的镜头语言和结构 《一个字头的诞生》以三段式的假设性叙事结构,打破了常规固定空间的单一性,展示了人生的多种可能性,这样的叙事框架结构让人倍感前卫。 早在1987年的基耶斯洛夫斯基《机遇之歌》里面就以这样的先例呈现,到名气比较大的《罗拉快跑》里面被后来的人相继模仿。很多人以为这部片也参考了《罗拉快跑》,但其实《一个字头的诞生》上映于1997年3月,《罗拉快跑》上映于1998年8月,《一》还早了近一年半的时间。类似的影片还有《滑动门》(1998)《无姓之人》(2009),现在这个结构模式已不再新鲜,被太多电影滥于运用有故作深度之嫌,但在那时是极具开创性的,后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全片。 《Too Many Ways to Be No. 1》这是影片的英文译名,能够更好的诠释这部电影。 第一种可能性是没有买单然后全军覆没,第二种可能性是买单然后成立了字头。 影片的三种可能性里,最后一种是不做任何选择,继续维持现状,又或者他在最后还是会在这两个关口中做选择呢?没人知道,影片在没有给出答案时就随着影像的渐渐拉远戛然而止,导演只抛出了问题,臆想是给观众的,一切由观众来判断他到底做了什么选择。人生每个选择都会引向不同的分岔路口,哪怕一个小选择,都会导致人生最终截然不同的结果。 还有个小细节,阿狗在抢劫完逃下按摩中心的楼梯时,有一个女人出现在楼梯口把自己的鞋扔向他,骂了一句“死乞丐”,此时人物处于远景脸部笼罩在黑暗之中,人物如谜一般,我们无法得知她到底是谁,也不禁好奇她的身份,但种种证据说明她就是李若彤。因为第二段选择里,在按摩中心以表抵钱后阿狗的义气让她看上了这个男人。 第二个可能性里虽然是皆大欢喜的结局,虽然残废了但成立了自己的字头(帮会), 终于熬出了头。众人固然蜂拥着欢天喜地的恭喜他,但阿狗面无喜悦目光呆滞的面对镜头一句话也没说,在周围人行为的烘托下却更显得他略有悲凉,意味深长引人遐想。
《一个字头的诞生》里的摄影手法是大胆且具有前瞻性的,跟平时一般的电影视角有所不同。 电影里各种手持镜头,仰拍,俯拍,广角镜头,全景大广角,长镜头,全景和特写的来回切换,及其零零星星的不对称构图,表现的手法多种多样,这些都彰显出了导演对于场面的把控能力。 影片里使用了大量的广角镜头,人物的面部表情被放大,环境被推远,这样的手法的确更有利于观众更加关注主体的本身,所有细微的内心戏都被镜头第一时间捕捉,极具滑稽和夸张的视觉风格,让影片整体的基调看起来具有荒诞性。在王家卫的《堕落天使》中,也大量使用了这样的镜头。
小吃店的付账,洗浴店的楼梯等,都是用俯拍的镜头,俯拍镜头通常视觉上会感觉把被摄影物体压在地上,不但易于交代各号人物,还能让镜框里主体物变小造成压迫感,在这样高高在上的上帝视角,让人感到人就是如此的微小,给人营造出一种命理运数,被命运操控的即视感。
第一段选择里面,在洗浴中心主角突然决定抢劫,冲突犹如火焰一下就点燃。这时摄影机完全倒置,在长达一分多钟的倒置里。剧烈摇晃的影像,嘈杂的声音,骚乱涌动的人群,这样杂乱的氛围随着摇晃渲染的更到位,谁也没想到这一出,观众顿时陷入了与角色同样的混乱和迷茫之中,仿佛置身于洗浴店里是主角中的一员。还没反应过来就匆匆跟随着主角一行人下了楼落荒而逃,上了车又糊里糊涂的撞了自己人,摄影机也随机调正了方向,这一系列高速的快节奏让人感到猝手不及。
第二段选择里面,阿猫阿狗去了台湾。在第一次见到台湾老大时,摄影机前景的一部分被一个暗红色的东西遮盖住,导演有意引导观众视线集中在没被遮掩的区域,观众的目光自然而然投向那个狭小的区域,从而去关注这个狭小区域的细微变化。此时人物慢慢从远景走来,随着一群人的吵闹中表述清来这目的时,摄影机前的暗红色物体突然动了,当台湾老大渐渐走向众人处时,也让我们知道了暗红色物体是台湾老大的手臂,观众借台湾老大的视角目睹了事情的发生。导演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呈现影像,让人眼前一亮:原来刚刚那个暗红色的东西是老大的手臂。这样的窥视镜头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体验。
小人物的宿命和香港的宿命 杜琪峰在本片担任了监制,与韦家辉联手制作出了一波强有力的混合双打。 他的电影里面总会充斥着“宿命”两字,作为妥妥的宿命论者,他与吴宇森奉行的英雄主义不同,他的电影里人物更多表达的是内心活动的变化和命运无常。 在《一个字头的诞生》里,“宿命”两字把所有一切都联络了起来。手表作为本片的意象多次出现,用它来划分了三段选择造就的不同人生的开端,它的每一次出现都仿佛有意无意的告知观众,影片里的各色人物不过是一群逃不过由时间和命运主宰的玩物。
大宝说:“32是男人的一个关口。你32我也32,李小龙就过不了32。你下半辈子是龙是蛇,就看有没种跟我一起去湛江。”这是影片人物的的转折点,在主角答应了大宝一起去大陆和黑星帮做交易后,于是有了以下的全部。 但是前路却诸多不顺,第一种选择里全军覆没,第二种选择成立了帮派却成了残废,还有最后一种选择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无论是在第一种选择还是第二种选择里面,大宝还是被人埋在灶底,小春还是会掉下海,两个都难逃一劫,冥冥之中也透露着小人物的宿命气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这是小人物的宿命。
韦家辉在谈创作初衷时说:“我当时的创作意念是说关于选择,选择不是来自一些很大的事情,而是在一些很无谓的事情上,比如脱不脱裤子,埋不埋单(结不结款)。”在最后台湾老大也说了一句话:“做老大第一件要学的东西是什么你知道吗?什么时候买单”。不止一次寓意买单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在两种选择里买单都是发生转折点的关键,假设在第一种选择中阿狗选择了买单,那么他的命运或许就会改变。 宿命虽然是一个很大的不可逆型因素,有些东西虽不能改变,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人生最后的走向,还是决定在自己手中的选择权。 而这里的买单当然没有那么简单,黑色喜剧的荒诞性就在于你所想不到,让你觉得不可思议又无厘头。买单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实质投射了这个老大有没有担当和义气,兄弟们由此信不信服他,导致最后的是否能成就大事。
阿狗这个底层的小人物,混了十八年黑社会也没混出头,到现在还在帮人卖花圈,也想趁着这次机会做点事情让自己改变。这里的关口也不单单是指阿狗的关口,这也隐喻了这是大多港人的关口,那时候香港也出现了大量表述着97情结的电影,深层的有陈果的《香港制造》,杜琪峰的《暗花》等,还有其他各种电影里也浅谈过一些调侃97的话。 97回归对大多数港人来说有期盼,也有彷徨,港人的焦虑随处可见。毕竟大陆与香港的经济与政治差异性拉了很大的一个距离,不同的体制下令很多人产生了担忧,回归后的香港会不会完全变了一个样? 少数极端分子的恶意传播,让部分港人多多少少怀揣着些许恐gong心理,在快要回归之际,这些观念也被情绪性的放大,通过一些电影里反映出来。除了本片里那句“抢共产党的,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还有《古惑仔之人在江湖》等电影中都有赤裸裸地描写。大多数人都在持观望状态,不知道怎么选择唯有待在原地。
在那个政权交替的时候,大多数人是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们也不像上层社会的人有选择可以选,移民或者找其他的出路,他们只知道这个关口是时候要去改变了,但对这个改变有着清晰明确长远的考虑和规划只在于少数人,大多数人依然在和阿狗阿猫一样在选择混日子。 有个片段,埋好大宝后一群人坐在车上不知道去哪,阿猫问:“我们现在去哪里呀?随便一个人做个主吧”他们并不知道要做什么,但是现实推着他们走,事已至此只能继续前行。其中一个人建议要去湛江,就这样一行人就草率的决定去大陆,他们像合眼摸象一样盲目行事,随波逐流没有一点主见,这样不成熟的队伍注定会四处碰壁,生动地刻画出了同期大多数港人的从众心态和形象,发人深思。
影片的三种选择投射了港人发自自身的疑问,香港应该是走大陆,台湾,还是走香港自己的道路?但是香港回归是已经确定的事实,无法更改,只能向着这一个轨道前进,这是香港的宿命。 算命先生说“问题不在于此,台湾大陆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的心”问题在阿狗有没有改变,自身有没有质的变化,即使去了台湾,他的懦弱性格和担当没有改变的话,依然是死路一条。 导演想借意表达的是,回归虽是宿命,但问题不在于我们最后走的是台湾还是大陆的道路,还是坚守自己的道路,而在于港人们选择怎么去应对这个即将转型的社会,以怎样的面貌和心态去从容改变。
而一切都刚好对应了算命先生最后说的那段话。 “这是一个关口,你千万要小心,你可能因此花开富贵,亦可能全军覆没。问题不在于此,台湾大陆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的心,你的气血乱七八糟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富贵失败就在于你能否找回自己了。”
第一个死掉的是自己人撞的;第二个死掉的居然是大家摆很酷的Pose去湛江的时候掉进水里没人发现淹死的。黑社会不懂开车。抢共产党的,没一个好结果的。第二个结局出来的时候,镜头不再倒悬,好象刚才只是做了场噩梦一样,松了口大气。不要做坏事啊哈。江湖气很地道。唉我还是接受不了切或者剪手指的
想干黑社会先得学开车。
Too Many Ways to Be No1。北上大陆稀里糊涂就全军覆没,去台湾苟延残喘花开富贵也无福消受;李小龙活不过32岁,香港走不出这个十字路口。
徐锦江大哥说,抢GCD的没一个好下场的,囧
“这两年我卖花圈,看见不少人死,有的人死地风风光光,整条街都摆满了花圈,有的人死了,连问都没有人问一声,连个小花蓝都没有。” 两种结局加回环结构。
人生会遇到不同的路口,性格和选择都很重要
黑色幽默的剧情,两段式的结构,一喜一悲的结局,却原来都是南柯一梦,编导有水平。更难得的是摄影,俯拍、仰拍、手持跟拍、镜头倒置、广角、球面镜……运镜方式在港片里绝对独树一帜,很有大师范儿。
以荒诞来解剖深意 结尾暗喻轮回及关于可能宇宙在钟表上的分裂 韦家辉风格十足 宿命和邪气的开局 各种命运瞬间的特写 手持镜头拟动表现第一人称(性交时)以及声响震撼(炉灶BP机那段)按摩中心镜头颠倒 极多的长镜与慢镜 提及湛江和台湾两个方向的不同结果 又隐隐涉及到九七回归的政治局势等
每一个人都问过自己“如果当初不……那会怎样?”其实即使再给你一次机会,等待你的也只会是另一个命运的漩涡。路该怎么走,得自己选择。有勇则上位,无用则烂泥一生。
8/10。不会买单的黑社会当不成老大,不会开车的黑社会害死人。这样癫狂混乱又实验性的港片难得一见,一开场就亮出了视觉效果纷杂的新浪潮本质:戴着手表的刘青云认真听算命,借阿狗面对抉择的彷徨无措影射北上还是东去的九七回归。错斩手指和操场上狐朋狗友指认谁打老婆的场面滑稽解构了所谓江湖道义。
【A+】无论是香港影史,还是华语影史,亦或是整个世界影史,这都是一部顶级的实验电影。个人心目中的银河映像最高杰作。抛开韦家辉的鬼才剧本结构不说,光就影像来说就足够癫狂了。各种角度清奇的大广角仰视俯拍镜头,倒立视角的浴场斗殴,宛如地府厉鬼掌镜的镜头位移,搭配上演员张扬狂傲的表演风格,将命运的荒诞之感透视的淋漓尽致。从这个角度来看,也算得上是华语影史最独特且伟大的黑色幽默电影吧。唯一可惜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有一个画质更好的修复版资源,不过这种狗屎画质也许更能表达出电影里的戏谑荒诞之感吧.....
"车都不会开!当什么黑社会啊!""你三十二岁了我也三十二岁了,三十二岁是个关口啊,李小龙就是三十二岁死的。"和gc党作对的没有好下场。""你看我啊,我西装阿玛尼,手表劳力士,裤子versace。。哎呀别脱我的CK内裤。。"故事结构牛逼!比蝴蝶效应罗拉快跑都早!看得笑到岔气
死路活路各走一边,Too many ways to be number one。够荒诞,够混乱,够黑色幽默~结尾又一个循环,大亮啊!
Two Ways to Be No.1,be good or be gone,that's an unknown life chioce.
卧槽果然是科幻片,自恋、自虐与自嘲。九七前后,百废待兴,去大陆是全死,去台湾是半死。云霄飞车般似的视听体验,带你疯癫带你High。
杜琪峰监制,韦家辉导演+编剧,刘青云吴镇宇主演,阵容就很强!剧情是一个故事两种结局加回环结构。外加镜头多种运用手法,把观众弄得晕晕乎乎的,韦家辉真是才气外露!好创意!虽然是黑社会打打杀杀电影,但却充满喜剧元素,乐趣十足,冲击力很强。
破烂的动作场面,虚张声势的镜头加表演,好消息是还算有风格
老实说,这是一个关口,过不了,你就好扑街了;过得了,你连样子都不同啊,是另外一个层次来的。其实问题不在于此,台湾大陆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的心,你的气色乱七八糟,连自己也不知自己在做什么。富贵失败在于你能否找回自己了,明白吗?要看你自己想做个怎样的人。
只想问一句!什么时候洗蓝!这画质每次想重刷都下不去手!
算命先生看手相说:关键不在大陆或是台湾,而是你的内心……更像在为剧情打圆场。你电影前面两段选择的结局荣衰演得那么分明!哈哈。这片与罗拉快跑另个相似点其实也是争议点:阿狗浑身绷带荣升堂主;布雷多顺利交钱获老大赞许。混黑道堂口算是一种能与社会秩序和谐共存并值得让片中主人公赢得幸福结局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