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Polisse
法国巴黎,警察系统中有一支特别的部队——青少年警队(Juvenile Protection Unit),吸毒、贩毒、杀人、伤害、虐待都与他们有关,而予以接手的唯一标准或者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广大的青少年群体。工作中他们对受害人以及嫌疑人刨根问底、穷追不舍,只为漓清真相,还孩子们一片自由健康的成长天空。生活中他们为了各自的政见大声争论,也同样各自遭受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磨难。他们是极其平凡的一群人,又在做着一份意义重大的工作……
本片荣获2011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最佳影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剪辑奖和最具潜力女星奖项(Naidra Ayadi)。
2 ) 从《警员》扯扯
电影就两种极端:不刻意设置情节点,剧中人物自由活动般,记录性强,社会现实性强,还原现实,如蔡明亮的长镜头,还有《警员》;另一种截然相反,刻意设置,大量情节点,人物在设计之中发展,远离现实超越现实般,夸张至极,如李阳《坏未来》。
然后就是在中间的,基于现实,有情节点设置模式的,不走极端的,商业片。
《警员》我觉得优秀的地方在于控制。营造一种场面的混乱、警员的忙碌,其中的紧迫感而又不失控。每个人物得在戏上下足功夫,尤其镜头剪辑速度又快,没有入戏会暴露无遗。
我觉得摄影风格也就两种,一种精致构图的,一种机位满天飞的,能飞得好更是一门技术。模拟记录式的,快速剪辑,提起节奏,紧迫压抑的观看效果。
暗示镜头,恰好地把那些说不出来的东西意会出来,省去了很多废话,信息量变得非常大。点到为止这种意会的方式是非常高明的,也很难做到,我仔细看了之后发现她至始至终用了一招来使得节奏和情节不被打乱:声音。她的声音是一贯始终的,画面的节奏再快声音是唯一衔接的桥梁。这种看似混乱的场面里控制录音在同一个地方尤为重要。还有很漂亮的几个相同动作相接,节奏完全没有被打断。
开头的小女孩案件,警员最后的判断是父亲没有做那种事情,相对的也没有女孩在家里与父母的镜头,还有父母关系的镜头,处理成信息不明确,有极强的暗示说很有可能如小女孩的父亲所说是母亲的花招。这件事情也没有再说结果,对于结构上是正确的,警卫队做出了判读把案件交给了法官,后面的事情已经不是警卫队的任务。
女摄影师一个镜头后面都会接那个黑人的镜头:他们俩之后会有戏,明显的暗示。
所以艾莉丝朝窗外一跃,又孩子体操夺冠的镜头,含义丰富。首先,我认为是形式优先,在影片结构上来分析是非常必要的。片子是给女警员设定了一个糟糕的生活状态,所有人的心结都解开了。每个角色的心结都解开了,在最后送小孩上学前每个人都归于一种平衡状态,唯独这位女警员没有任何镜头交代她的假期是如何度过的,每个人都获得一个相对完满的结束,而对艾莉丝是零,明显暗示她的假期空缺,不满意。她丈夫也在和纳丁争吵时说出离开了她,原因明显。唯一一个不圆满的她在影片结尾要回归平衡的方式就是纵身一跃,死亡。其次,而交错蒙太奇堪称神来之笔,艾莉丝即使是自身困扰为主要原因的自杀而与孩子夺冠剪辑在一起,一个坠落一个飞起,将这个死亡升华到牺牲的高度,镜头的导向与解读的空间变得更大。我们就会联想到她为了拯救孩子而导致之一切,最后一根稻草是孩子不认为他受到了侵犯,好像艾莉丝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的,否认了她为之付出的意义,这是非常绝望的。
大量信息量的片子常常在美剧里,戛纳大多数我看都是节奏慢的,起伏不大的,酝酿到最后倾盆而下的。《警员》风格明显不一样,更接近快节奏当下的观影习惯。意境变少了,意义加重了。
反观咱们中国的市场出的都是什么片啊,青春片,惊悚片,狗血现在是越洒观众越习惯越乐衷,还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撕逼片。还经常在电影里插mv,我真的是无话可说。
中国电影市场真的病了。
至少有两个坏处,对于观众有错误导向,投资人的钱更不会往艺术片流了。
错误导向在于现代人把看电影当做纯粹的娱乐。有这么一句话:爱看电影的人和爱到电影院里看电影的人是不一样的。电影变成一个娱乐产品,院线作为商城的附属娱乐意味强烈。这些还不是重点,重点是现在院线里都是什么片?青春片。最赚钱的是什么片?青春片。年轻人到影院里都是看什么,看脸啊。
各种人跨接过来做电影,以为请两个会摄影的过来,找几个长得好看的人来演一演就是电影啦?对故事毫无讲究,完全是跟着受众的需求走,现代人爱看什么,就怎么拍,这部如同仿照机械化的好莱坞模式,电影的门槛都被他们踏低了!
观众在这样的市场引导下对电影的理解会产生错误的观念,以为电影应该就是几个颜值高的,对电影内在质量的追求没有概念。
而如果以书类比商业片与艺术片,商业片是漫画书,看着乐呵,过后就忘;艺术片是世界名著,需要仔细看去思考去理解。
普通观众本身就有一个选择权,大多偏向选择自己容易理解的,那人不能只停留在自己容易理解的东西,应该不断发展,前进。电影作为艺术也是这样,市场有多种片子让人选择。现在一路风投青春片,狗血片,电影市场变成一个圈钱的好地方,各种人跨界进来,什么人都来捞一笔,影片已经没有质量啦,市场已经烂掉了。
其实很像一个怪圈,市场越是多上映狗血片,看的人越多,投资的人越多, 越觉得狗血片就是电影,如此反复,艺术片就没人投资,观众没有接受的水平,就不会去买票。
人的发展在于精神高度上的发展。
艺术本质在于传递无法表述的情感,道理。所有艺术,文学,绘画,音乐都有容易接受的,也有不那么容易接受的,比较复杂的,接近艺术的,去读,去看,去听,去欣赏的人很少。
现代人如果忽视自己精神上的发展,痛苦源于精神上的困境。
“为什么要去看那些不能理解的东西,我看开心就好。”人总是要进步的,感受电影就像上了小学,初中,高中,最后大学,你在小学的时候觉得大学的很高深,读到大学才发现并不高深而是自己进步了。看电影也是这样,那些优秀的片子都是导演们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一下子无法理解,看得多了慢慢感受得出来,对于自己的精神上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广电说不让嘉宾主持,嘉宾没有行业规范。那我们电影市场是不是有必要效仿,不让跨界过来做电影,限制圈钱。商业片要通过考究,太有问题的剧情应该驳回,不要老删改艺术片,商业片低俗媚俗的内容更需要删改,而那种没有镜头逻辑的片子统统打回去重做,还电影市场一个干净的环境。
估计是我想太多。
3 ) 无事发生,近乎正常。
结构松散,群像太多导致人物关系混乱,每个人的事儿都提一嘴,法语说的飞快有时候不得不暂停下来回溯刚刚谈了什么,把应该拍剧的题材拍成了两小时的电影。 可还是很好看,是我喜欢的伪纪录片风格,题材也棒,无条件五星。 本片讲述了巴黎警察系统的一支特殊队伍——青少年警队(Juvenile Protection Unit),本片中缩写叫CPU,他们是负责保护未成年人的警察,他们目睹了许多恶性案件,包括儿童被虐待、儿童失踪以及虐待儿童的父母等等。 剧情主要以小组成员各自的个人经历和生活为线索。特别强调了警员与职业、家庭、情感的平衡关系,其中还充满警局权力争夺、内部矛盾和情感问题的处理,还有非法移民,社会救助,种族歧视等社会问题。 在2008年至2009年间,法国社会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挑战,其中包括尼古拉·萨科齐总统领导下的政府对少数民族的问题的处理。萨科齐在2005年31个法国城市的暴力事件后,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解决法国的“种族问题”,其中包括驱逐和强制遣返一些非法移民。他还在2007年成功当选总统后,作为反移民的承诺,继续推行了移民限制的政策。 开篇不久就是,一场逮捕罗马尼亚黑帮的大戏,被变态祖父侵犯的女孩,为了让孩子安静选择进行某些行为的母亲,接着后面是主动放弃孩子的未婚黑人女子,将幼女嫁给亲戚的msl(女警员丢出古兰经质问地父亲哑口无言),吸d的母亲从福利院盗走孩子又失手将其重伤,少年意外受孕丢掉孩子(一名女警员以自己的姓名为这名无人在意的死婴命名)教练you奸男童。而这些议题全在电影给观众呈现了法国政治环境下的多元文化惨案,更深入地揭示了法国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日常混蛋的警员们在工作中都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承担着责任和热爱,那些看起来冷酷之下隐藏的温情,对生命、对人类尊严的敬意和呵护。同时也展现展现了他们身处的长期暴力环境带来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将这些孩子拉出深渊的人自己也在不断坠落,被黑暗渐渐吞噬,最后只好选择纵身一跃,了结一切。 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唉,多好的题材啊,为什么不拍成剧集呢?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无事发生,近乎正常。
4 ) "对话"" 吵"" 矛盾"中进行的电影
看完这部影片的感受和看完伊朗电影《一次别离》的感受有些相似,无趣的场景和永无休止的对话充斥着整部电影。永远有新的矛盾冲突点,故事也每天看似“千篇一律”“井然有序”的发生下去。
记实流的剧情片就像纪录片一样,没有戏剧化高潮迭起,就观众而言很难看进去。这部影片围绕着青少年警队(CPU)展开 ,是一部群像电影,难得的是每一个警员都塑造的很有特点。并没有刻意塑造,只是在日常琐事中慢慢丰满起一个人物形象。
未成年人的案件不受重视,这个部门也不受重视。然而不断地有儿童被家人强奸,少女毫无贞操意识,父母老师对儿童的施虐这些案件,直到在他们眼中看到麻木。可以说这些警员每天都在三观上收到冲击,长期下来他们的精神状态以及对爱的反馈都有所缺失。这些缺失是一个隐患,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对自我进行反思和推翻,他们变得暴躁、易怒,情绪外放,很容易与对方发生争执矛盾,然后是一个恶性循环。这些细小的点发散到最后,在这部纪录片似的电影中有了一个可以说是“艺术性”的结尾。把一个警员的跳楼坠地和一个被侵犯过的孩子在比赛中弹跳的体操表演剪辑在一起,紧接着警员坠地画面的就是观看体操表演的观众热烈激动的鼓掌,讽刺又无奈。
人民对警察和政府的无端怀疑和不信任巧妙的表现出来青少年警队在为儿童伸冤,就像一头热的单人表演,这些儿童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更不用说会对警察而感恩支持。
看到结尾这一主旨鲜明了起来。值四星的片子,然而前面的铺垫的确有些琐碎而无趣。
5 ) 非主流之最后的晚餐
最后一段,拍的太好了,重放了很多遍,各个人物的表情,含义莫名的口哨,漫不经心的咳嗽,眼神的刻意回避,同情的叹息,昔日好友的冷笑,简直就是现代职场版之“最后的晚餐”。
6 ) 那震撼的一跃
接触这部戏是因为今天教虐待与忽略儿童心理的教授在课间播放了这部影片作为教育题材,只能说很震撼,演员的演绎让我们觉得这不是电影而是对他们的记录,里面的对话有很多都很让人印象深刻甚至会引人深思,最无法忘怀的那幕其实是Iris跳下窗的那刻,如她朋友所言Iris总把心事收着把自己的压力不好的事情都藏着一直表现自己很正常,然而在与好友争吵绝交后又碰见了最后的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寻常爱动摇了她一直相信的内心世界,再最后因为上司说的会把她和好友分开不再同场和工作时,她被调职到另一部门,这使她不能接受尤其是同部门的前好友那嘲笑的嘴脸刺激到了她。如生无可恋般,看了同事们的最后一眼,说了最后一句话"我觉得很热,去开开窗口"就那样不留恋的开了窗口就往下一跃,旁边的同事上司旁人都来不及反应她也已经下坠了。。。很灰黑的结局,课后结束时我们都不能接受她的轻生,就如同我教授而言--面对这些有关儿童,心理等工作时一定要有健康强大的思维不然会轻易把自己深陷进去而忘了原本的自己和生活。。
7 ) 天使也只能纵身一跳
这是一部有点类似纪录片的电影,一开始会觉得片子很杂很乱,人物众多,案子一个接着一个。
各种惊世骇俗的恋童癖、浪少女,给平时甚少涉及到这些社会问题的我们很大的冲击力。
而这些警员会为了萍水相逢的孩子失去母亲而伤心,为没见过一面的失踪儿童被找回开心地去party庆祝,为无助的孩子们和上司闹翻。
可没人去关心他们的生活。他们将热忱和善良全部给了那些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确实一团糟。
当你一心为了帮助别人,为了惩罚变态父亲,却被对方的后台警告,被上司威胁,那是一种何等令人疯狂的苦涩感觉?
和家人关系紧张,时不时因为压力过大而爆发,粗口,将自己的名字给予一个死婴,以及最后终于爆发而跳楼的iris。
这是一群可爱可敬的人,但他们无私的奉献得不到回报,无论是亲人还是工作单位。
只是他们依然无怨无悔地工作着,解救一个又一个孩子脱离魔掌。
而等待他们的,是如同电影表现的,一个又一个无穷无尽的案子。我想,导演之所以密密麻麻安排那么多案例却又不将任何一个深入,或许就是为了表现这些天使们生活在没有尽头的地狱中,却还依然忘我地付出着,那种痛苦,还有那种喜悦。
致敬!
8 ) 琐碎构成
依旧是自然的背景声音,欧洲的电影制作团队似乎并不需要音乐制作这类家伙存在。比如青少年特警队,整部电影看起来像是忘了加解说的纪录片。电影音效貌似是用不知道多少钱的DV在大街上拍出来的一样,又似乎是不加修饰的把胶片直接卖给电影商。实际上,电影中的案子都是取材于真实的案例,在加上如此的拍摄手法,给人的感觉就是在看电视台的纪实节目。不得不说,这样的电影不会是大多数人所能看下去的,太琐碎,太冗长,除非你有偏好。
儿童警卫队接手的任何一个案子如果展开深挖都足以惊掉观众的下巴,但这片子讲的却是警员们的生活,在剧情上仿佛都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的地方。世俗与道德,人情与法律,孩子与大人,很多事情很难让人说清楚情与理,对与错,每每都是点到即止也足以让人麻木。细腻有余,力道涣散,有佳句无佳章。★★★
群戏很精彩,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极大的增加了真实感,演员的选择和表演都值得称道。整体故事的确比较松散,好多案件并没有交待结局,当然影片的本意并不在此。最后的结尾太突然了,和小男孩的平行剪辑看得人真难受。
精神可嘉的电影,只可惜听法语和听西语都让我头疼欲裂(没因为这个少打分= =+),看的很疲劳。
行为与心理
OK
7.8;私人空間
后半段群戏愈发出彩,可惜不是纪录片。
法国的法制潜规则,JPU的压力,责任,轻描述人性的电影,洗
心理病。
三星半。琐碎但流畅,社会写实画,有其细腻之处,但主题并不清晰,结尾有些刻意。
明明是个好题材,却因为切入点无法合理的展开。警队众生相作为重点也觉得不够。有种浪费了的唏嘘感。
尼玛哥对这种话痨一刀流电影实在无感~
如果针对案件深挖就成了好莱坞警匪剧 这点应该只有女导演能控制住 结尾一跃很提神 个人理解与女警最后一件案子有关 恋童癖说与男孩儿之间是某种爱孩子说他喜欢他的教练 女警三观尽崩
形式与风格让我想起几年前的《墙壁之间》,可谓社会场所剧情片类型。这部更大胆的是结构一散到底,并且将场景向场所之外网状延伸,虽是虚构拍摄,却越到后面越感觉真实力量的存在。
看得很分裂,有的时候觉得太正面美好,有得时候觉得太黑暗消极。有时觉得是这警队一员特别幸福,有时觉得这些人生活太messed up。最后一幕说:就是这样的!
由于涉及的都是未成年伤害案件,又都是取材自真实案件,如果深挖几个典型案件观赏性应该更好。不过就像片名一样,作品关注更多的是警员,这也成为警队各成员的群戏展示,关于他们的困扰和心理状态。天天处理这种案件确实挺让人崩溃的,三星半。
法国警察...看完就知道为什么碎尸魔能在法国逍遥度假一周了...片子不错,不过这年头还玩新浪潮那套是不是过时了?最后那一对体操之恋太美好了
碎碎念的平常人平常心,再选一个微观点。
群戏太精彩了,每个角色都有其性格特点和情感纠葛,同时又要面对接踵而至的各种令人咋舌的案件,纪实性的摄影风格和精彩的剧本让影片中的幽默笑料和矛盾冲突显得更加自然真实。
法国社会美好的一面都快被这些外来非法移民折腾玩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