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在老婆桑德拉去世以后以酒度日,不久后,他在柜子里翻到了一封尘封已久的信件,因此决定独自骑摩托车去西北旅行。他的...
简单又非常神奇的真实故事。Saroo在他自传小说《A Long Way Home: A Memoir》的结尾说,回过头来看,他经历的一切都像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其实,他命运的每一次巨大转机不过是因为遇到了“好人”。 Saroo丢的很奇怪,还不到5岁的他上了一辆空火车,跑了1500多公里,从家乡的火车站到了加尔各答。然后他竟一个人的在街头逛悠了好几个星期,超强的生存能力,幸运,更多是心酸!直到一个好心的年轻人把他送到警察局。又被送到孤儿院,遇到印度赞助和收养社团的Mr.Sood。 这对澳洲夫妇,自己可以生孩子,却选择不生。妻子素儿说:世界上的人已经够多了,自己生了孩子也不能改变什么,如果能帮助那些正在受苦的孩子,给他们机会,也许还有一点意义。他们夫妇对要收养的孩子没有任何年龄性别背景要求,仅仅是一个需要家的“孩子”。 他们找到了小Saroo。手里捏着一块飞机上发的舍不得吃完的巧克力,Saroo来到澳大利亚。有了一对充满爱心的父母。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长大,接受教育,上大学,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Saroo能找回自己的家乡,除了借助谷歌地图,也多亏澳洲的印度同学和Facebook上印度当地人的帮助。
相比起亲友的帮助和血脉的传承,遥远陌生人的帮助及不同文化种族的融合更令人兴奋和动容。而将这些遥远的陌生人变成亲人的就是公益组织。帮助过Saroo的Mrs.Sood在这个行业工作了37年,帮助了大约2000个印度孩子找到新的父母。 我曾遇到过一些做公益的人。那时觉得他们好像来自另一个星球,每天和一些看不见的群体打交道。现在知道那些看不见的群体其实是这么一些人:遇到了困难,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也没政府帮忙,什么都没有。比如一个流落街头的5岁小孩。公益是雪中送炭,尽力把遇到困难的人从地狱里救出来。
来自Saroo的自传小说:关于他的印度家庭和Guddu Saroo的亲生妈妈有四个孩子。在她怀最小的孩子Shekila的时候,爸爸找了第二个老婆。穆斯林娶第二个老婆是合法的。但是爸爸跟第二个老婆结婚后,就既不回第一个家也不负担第一个家庭的生活。所以全家人一直都非常恨他们的爸爸。妈妈做搬石头的工作,一个人养四个孩子,生活非常艰苦。几个孩子常常吃不饱。大哥Kallu和二哥Guddu很小就每天出去工作(其实也就是各种零工,乞讨加上小偷小摸)帮妈妈负担家里的生活。小Saroo的任务是在家里看护妹妹Shekila。 一个晚上Guddu带小Saroo出去工作。两个人一直没有回来。妈妈开始并没有担心,因为Guddu平时离开几天不回家很正常,妈妈也常常消失几天出去工作。一周后妈妈开始担心,让大哥Kallu去找他们,到处都找不到。几周后,一个警察来到他们家。妈妈更担心是Saroo出了什么事,没想到是在离车站几公里以外的车轮下发现了Guddu的尸体。他从行驶的火车上掉了下来。Guddu出事前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他可能在弟弟丢失的同一晚上发生了意外,那他就从未回来找过弟弟;另一种可能是他发现弟弟不见了,找弟弟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另外,Guddu常年在火车上跑来跑去,他为什么会掉下火车也是一个未解之谜。 失去了两个孩子以后,妈妈能够负担起剩下两个孩子的学费,所以Kallu和Shekila都上了学。Saroo找回他们的时候,Kallu是工厂经理,还兼职做校巴司机,已婚有两个孩子。Shekila是老师,已婚有两个孩子。他们都搬离了小时候的居住地,只有妈妈还留在那里。她怕搬家了,Saroo有一天回来找不到她。 Shekila接到妈妈的电话说Saroo回来了,不敢相信是真的,以为是骗子或是玩笑。但是当她见到Saroo立刻知道那就是哥哥,她说见到哥哥有时光穿梭的感觉,想起小时候在一起的时光。其实Saroo丢的时候,Shekila也就两岁。
Saroo和印度家人在一起时需要翻译才能沟通。他已经忘记了家乡的语言,家人也都不会说英语。
Saroo发现他的名字其实不叫Saroo 而是 Sheru。他的居住地不叫Ginestlay, 而是Ganesh Talai。
本片在整体情节上并无出彩之处,但很切实的体现了一些社会问题,有指出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在半夜人贩子抢睡着的走失儿童,从手法来讲,绝不是初犯,当人贩子追saroo时,一旁的警察无动于衷,明显是纵容。当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希望,看到最后才知道养父母是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拥有正常人的生活,我也是通过本片才第一次认知到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的灵魂会令你颤抖。但,童年的阴影并不是那么容易就抹去的,那将是一生的创伤,就像saroo的弟弟。
漫漫寻家路,因为不记得来处的人,他的灵魂注定漂泊一生。
一个在加尔各答走失的5岁印度男孩萨罗,迷迷糊糊登上一列火车,这一走就走了好几千公里。小萨罗刚开始十分惊慌,但很快就又平静下来,之后他进入了一所福利院。在那里,一对没有孩子的澳洲夫妇苏和约翰·布莱尔利收养了他。二十多年过去了,长大后的萨罗在一个酒店管理项目中遇到了女友露西,开始了成年的生活。忽然,一个偶然的契机之下,原本被他遗忘的童年回忆再次闯入了他的脑海。已经拥有了新的名字、新的家庭和新的人生的他,面对身边人的不解,通过现代科技,寻找最开始的家园。
一直把这部电影标记在想看里面,等着上映,后来无意中电影发现已经默默上映,没有做大张旗鼓的宣传。
我看电影的习惯,是在看之前尽量少做功课,避免被剧透,希望自己有更多被惊喜的可能。《漫漫回家路》的剧情,在瞄过两眼之后,我一直期待这是一部“找路”的悬疑片:身为路痴我常常活在这样的悬疑片之中!因此提前对主角的心路历程心有戚戚,又特别期待他破解线索的过程……又暗暗期待这部电影就像莫迪亚诺的《暗铺街》一样隐晦神秘而动人……然而看了之后我对成年后主角的这一段追寻是很失望的。用Google Earth,以及回到出生地,这是一段很顺利的过程。主角的茶饭不思和封闭自我,主要还是因为他自己内心有一些人际关系障碍。后来看到大家都在说这一段电影很不好看。——是的!
这部电影是有点不好评价,可以明显分成“非常好看的”和“不好看”的部分。
好看的是开头,小人儿冒着生命危险在火车上偷煤,穿行在印度尘土飞扬的街道,年轻的妈妈搂着三个孩子,小哥哥带着他半夜去铁路上……然后是无意中随着火车走了几千公里,来到加尔各答之后的流浪,以及小人儿在孤儿院的压抑和慌张。这个叫桑尼·帕沃的来自贫民窟的小演员,实在是演得太好了,谁能不被他亮晶晶的大眼睛打动呢!这一大段贫儿印度旅行记,我以为是本片的精华所在。
澳洲塔斯马尼亚的风光也非常美,拍出了人在其间的渺小,和印度的拥挤嘈杂恰成对比。
回到印度之后的剧情也很动人,主人公回到当年的地方,穿过街道,穿过树林,回到小村子。暖黄色的夕阳下,手摇镜头晃动不定着,表达人的激动害怕的心情。后来终于见到了,我也跟着主角和他的老妈妈一起哭。
年度温情催泪,前一段小Sheru一个人穿越大半个印度艰难存活求生的经历拍出了印度的脏乱美和浓浓情感维系。我这几天一直在想destiny什么意思结果在电影里找到了答案,妮可流泪解释她为什么可以生育却要领养孩子的那段,“我站在海边等着被吞噬却看见一个棕色皮肤的孩子向我跑来,那一刻我才感到内心的平静”,某种意义上也是destiny做出的选择了。
“我们多创造一个孩子不一定可以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但是去解救一个你们这样受苦的孩子一定可以行一件善事。”
前半段印度拍得特别好,真实贴近,快赶上纪录片。后半段到澳洲就失控,男主的挣扎颓废来得没头没尾,那种亲情的呼唤没拍出来反而把情绪耗尽,回家的过程不再让人觉得激动,各种闪回也救不回来,非常可惜。导演适合拍风光片,本来真事挺有优势,结果拍成了《社会纪实》是怎么回事,但依然哭到瞎真没救。
Google Earth超长广告
小saroo演技真好,结果25年记错了家乡名字还说错自己名字! 好心疼小孩一个人那段时光。缺点是铺垫太长,到后来就是给google earth打了个广告。说结局老套的,这是真实事件改编不是故事,而且他想象他哥弄丢他很痛苦,然而哥哥却在他走失同时被撞死了…什么故事都没有真实更戏剧。
印度部分的故事非常的好,写实且细致,自从来到澳大利亚之后就急转直下,剧情草率鲁莽,明明是有时间跨度的故事,流逝的痕迹没有表现出来,人物的行为和状态得不到解释,经常让人为他们的突然的转变感到莫名其妙,由于前后反差太大,所以戴夫·帕特尔的演技虽然很出色,但是人物还是让人感觉不够完整。
小演员好棒棒!前半部孤儿流浪记拍得赞。一到20年后就不行了,后半部显得零碎又拖沓。男主女友的戏多余。反倒把母子线给冲淡了,令得养与生两位母亲没有形成并线,男主天天在google earth上折腾却死不告知母亲原由的动机就只剩下了……作。还好真实故事有加分项。
with Gaurav, 岩,在古拉夫家學會了用攪拌器做冷咖啡。a cha bu cha; 超喜歡lucy躲到柱子後面那段; gelabi淚奔; 沒有過分煽情,卻很感人; 後半段變成了google earth & 傳教片。1.明白了外國夫婦收養亞洲小孩的原因 2.小孩語言忘得好快
以为一个人包场,看完发现后面有个哭得白发蓬乱的老伯在抽泣,真希望我老了也能像他一样还进影院仍然感动。
看到后面全程狂哭。:-
看过很多沉重暗黑的电影,但还是会被《雄狮》这样单纯温情的电影打动。不剧透地说,关于爱与亲情的故事本身没有什么新意,但讲的却真实而不失诗意。五六岁的小演员是片子的最大亮点,一双大眼睛会唤起人很多很多爱怜。但看到豆瓣里影评颇多技术上的挑剔,只能说年轻人可能还是不大能体会“怜子”这东西
前年我看了一印度电影叫sheru,中文名叫雄狮,他讲的是一个母亲阿,还有那个两个孩子大儿子和小儿子,走丢了,然后大儿子死了,小儿子被当成孤儿送到澳大利亚了,那个母亲就是在一个矿山上,从事砸石头的工作,去年小马在印度拍vlog的一段时间,就是拿个大锤子在山上刚刚刚刚刚敲石头,然后那个,就是可惨了,都是妇女从事那工作,一小时才给八块钱嘛,哦对,一天才给八块钱,然后我看完之后心里就特别震撼,就是那种满面流泪,然后我给小马发私信,我说我也想去看看那个砸石头,然后我俩就认识了,可以说,小马是带我走上印度的这个领路人吧。真的是,一入印度深似海,从此卫生是路人吧。
像一部影像诗,占据整个画幅的山脉,铁路,海岸线,扑面而来,美得让人难忘。有人哭了,我倒觉得叙事太单一,不断的闪回却催不出眼泪,找到母亲之后更是只剩下尴尬,找不到才更好。有一天,Dev Patel会有属于自己的奥斯卡提名,这一次太难了。Screen Talk见到他和Nicole Kidman,两个人都好高好nice。
前半段好后半段糟。虽然是真人真事改编,但白人圣母的世界我永远不懂。感谢谷歌地图让我对着电脑点点点就点回了家。我要表白鲁妮·玛拉嗷嗷~~~~
下午刚帮一个小女孩找到走散的妈妈,晚上就看到这部Google earth助人25年后找回生母的故事。前面50分钟的血脉亲情和走失苦痛建立充分,后面似真似幻的记忆和焦灼情绪也就非常合理。但还是觉得闪回剪辑用得有些过度,配合着google earth定位家园段落倒是非常出色。另外,墨尔本总适合“山河故人”类故事
感人。上帝行事不可测度。走失25年后,可以给你的人生安排“雷打一样的惊喜“,让你“高兴如海水一样深”。前半部saroo童年的流浪苦难的确揪心,但成年后寻亲的痛苦执念和日夜折磨的愧疚与焦灼也并非矫情,如此深刻沉重的生命课题,不攻克不交卷,怎能带着伤痕和心结继续前行?素人小朋友演技天赋惊人
看到后面鼻酸了,很怕重返印度乡下后,宿命的阴差阳错会带来致命的一击。25年啊,那种念念不忘的思念与懊恼真是摘不掉的。Dev Patel与Nicole Kidman固然一个眼神都拿捏得情切,但心中最挥之不去的还是饰演小Saroo的Sunny Pawar,穷人小孩那种倔强与乖巧让人心都化了,也很为兄弟情深的Guddu悲伤。
3.5 怀疑和愤慨的友邻们看的不是一部电影,结尾哭崩,不过这片公关的确强...前半段的呈现很有力,除了配乐过满几无挑剔;后半段瑕疵不少,但真实事件的力量撑着,至少没到烂俗、虚情假意的地步。被嫌的几位演员表现其实也过关。看在是摄影技术惊艳、工整不炫技、社会意义强的处女作,可以推荐。
你们给分太低了,明显没有get到点。印度人种是人类发源之一,尤其澳洲人。从干净时尚的都会回到布满垃圾的荒村,某种意义上是从虚无疏离的现代生活向原始亲情回归。人类,该回那个肮脏荒蛮但浓情的家了。btw,该片可以送给所有自以为是的丁克家庭。
天哪,除了男主童年的那一段,整片都很失焦没有重点!没有讲男主寻找故乡如何艰辛(每天刷谷歌地图,excuse me?),也没讲寄养小孩如何被收养家庭融化,也没有深入探讨生母养母的内心,反而充斥滥矫情,毒鸡汤,和不知道为何存在的女票。如果不是为了最后一幕宣传的Lion 组织,这戏我不会给上2星星。
好气啊!居然被一部谷歌地球的宣传片感动到。男主生母才是最艰难的那个人,天知道大儿子去世小儿子失踪的那个夜晚,她得用了多大的力气才能撑到最后。
后半程陪着Dev哭到结束。隔壁厅是《海边的曼彻斯特》,虚构故事里人生的创痛永远无法抚平,现实世界里却屡屡有奇迹发生,填补那些爱情、亲情以及丰厚的物质生活都无法填补的缺口。回国前夕看这片,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