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暗花

大陆剧中国大陆2012

主演:赵柯  杨烁  冯恩鹤  杜雨露  谭凯  张澍  于清斌  杨净如  王艺曈  刘牧  左金珠  

导演:黄健中  朱德承  

 剧照

暗花 剧照 NO.1暗花 剧照 NO.2暗花 剧照 NO.3暗花 剧照 NO.4暗花 剧照 NO.5暗花 剧照 NO.6暗花 剧照 NO.13暗花 剧照 NO.14暗花 剧照 NO.15暗花 剧照 NO.16暗花 剧照 NO.17暗花 剧照 NO.18暗花 剧照 NO.19暗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6 20:03

详细剧情

19世纪20年代末,北方港口租界城市——上沽,繁华中充斥着伪善和真恶。

 长篇影评

 1 ) 镜花

    今年是银河映像(香港)有限公司(下简称“银河”)成立20周年,作为97回归之后香港最重要的电影制作公司,银河恰恰在97回归之前成立。彼时,正是香港最重要的一批电影制作者流向好莱坞和大陆寻找“出路”,香港电影慢慢没落的时节。而就像当时的香港电影界集体的失落感一样,银河在成立伊始,就很失落。我不是说它不挣钱,也不是说它门庭凋敝,我是说它的作品。成立之初,银河拍摄的几部作品都有极为强烈的失落情绪。以其当时最为重要的“黑色三部曲”(《两个只能活一个》(1997)、《暗花》(1997)、《非常突然》(1998))为例,三部作品虽然影像风格差异很大,编剧的方式和影片气质也有不同,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强烈的失落感却在每一部作品中都呼之欲出。

一、澳门

    《暗花》是这三部作品中唯一一部没有拍香港的,也是银河为数不多的,没有以香港为事件的主要发生地的电影之一。《暗花》拍的是澳门,而且,生怕人家不知道似得,全片的第一句话就是,“澳门,一个龙蛇混杂的地方……”。这句话天然就是招人反问的——靠,难道你们香港不是么?大嘴一张就可以这样说澳门么?——其实不用反问,因为就是。
    如同在这电影的结尾出现的无数的镜子映射着恍如镜像的阿琛和耀东两个人一样。在这电影的开始,澳门就以这样的方式倒映着整个香港。那是在1997年,如果那一年有人想要用澳门来映射香港的话,那一定颇有意味……
    而且,澳门还有一个奇妙之处。读者一定进入过国内许多大楼,也一定在楼梯或楼道里见到过泛着绿光的“安全出口”。而澳门的有趣之处是,澳门的指示灯从来不写什么“安全”,它只写两个字:出路。
    对于中文而言,“出口”这两个字可以是中性的,没有什么含义,但是“出路”却显然的和生存、未来等概念息息相关。而《暗花》正是一部关于“出路”的电影。
    对我来说,这电影花了近90分钟时间,其实就说了四个字:没有出路。而出现在影片里纷杂的澳门街巷、旅馆、饭店、出租屋、码头等等,主人公所到之处,远远的后景里,泛着绿光的“出路”如影随行。
    天生切题。这是澳门的妙处。

二、狠酷

    在影片一开始,《暗花》就体现出和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截然不同的影调气质,如果说《两个只能活一个》所体现出的是色彩浓郁的、夹杂着浪漫气氛的荒诞感,而《非常突然》体现出的是一种同样略显浪漫但有着极为明显的市民生活气息的生活质感的话,那么,《暗花》则是三部作品中最不浪漫,最严苛乃至冷酷的。影片伊始,阿琛驾车到郊外去见基哥,彻底的黑暗里,车灯带来了极为刺眼的光反差。从这时开始,这种反差就贯穿了整个电影。影片的光影一直都很硬,这影调就如同片中的酷刑、暴力和死亡一样,血腥残忍,冷酷简洁,线条凌厉。
    我并且得说,《暗花》里的残酷,已经不仅仅是形容其中例如拔指甲、砍头、碾尸这些事件的一个形容词了,而是贯穿于这电影的一种生活质感。也就是说,在这里,日常生活本身就是极度残酷的,而在这残酷之中想要找到出路,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比比谁更残酷,通俗的说,就是比狠。
    我有高中好友给我讲过一个俗到爆,但因其亲历而令他印象极深的故事,说有个小伙儿在他家所在的那条街开饭店。因为没有和当地的地头蛇打招呼,被人家挑了不是。该地头蛇带了一众小弟到店里来吃饭,当然边吃边挑衅。上到最后一道菜,小伙儿给店伙计(这位就是讲故事的人的堂兄)说,这道菜他自己端过去。一个大盘子上盖着一块白布,小伙儿自己端到饭桌上,然后掀开白布,下面是一把菜刀。小伙儿说,这是今天的最后一道菜了,随后,拿起菜刀,切了自己的左手小指。从此,地头蛇再也没有找过他的事儿。彼时,上高中我傻乎乎的问说,切自己手指,又不是砍别人,为什么能顶用呢?作为讲述者的好友用一种极为嫌弃的眼神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这么狠,那你想如果你惹了他,会怎么样?
    所以伤害的是谁并不重要,关键是够不够狠。
    阿琛够狠。一开始就用酒瓶把一个枪手的手一锤一锤的打到稀烂,紧接着又用改锥尖挑了一个人的指甲。对应的,耀东也够狠,在被警员强制送往码头的路上,他把车速飙到140,然后用头撞碎车前玻璃,再撒开方向盘任其在澳门的大街上乱撞,最后把吓傻的警员暴打甩出车窗。后来,我们看到在压力下他们都变得越来越狠。尤其是最后,阿琛在和耀东决斗前,先用枪打残阿凤的腿,再用手铐把她吊着用汽车拖行,最后用车轮碾压杀死她的方式。其冷酷残忍,确实令像我这样没见识的观者动容。
    当然,对于这电影来说,越狠就越是可以看到它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无论你多么狠,多么聪明能干,你就是没有出路。这样的主题,在《暗花》里通过精妙的编剧方式,环环相扣的情节逻辑以及由此获得的宿命般的绝望感而表现的非常成功。
    但是对我来说,《暗花》还不止这些。

三、死法

    《暗花》的残酷,并不仅仅是宿命的无力感和无路的绝望感这么简单。《暗花》是一个有倒影的电影,它自己有自己的镜子。最简单的,它是个关乎两个人的故事。如同它的前作名为《两个只能活一个》一样,《暗花》应该可以改名叫:《两个都不能活》。
    死亡本身,才是《暗花》最有趣的无力和绝望。
    香港电影历来不吝于拍摄死亡,就像香港电影总是被质疑弹夹里面怎么会有那么多子弹一样。我这里借鉴香港电影史上可以称得上最重要的两部警匪电影作为参照。一个是1986年的《英雄本色》。一个是2003年的《无间道》。这两部电影在香港电影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并不要深入的探讨他们的主题和情节,我只是非常关心他们的主人公,怎么个死法?
    看过《英雄本色》的人,应该不会忘记小马哥的死。而记得小马哥的死,就一定对于什么叫做被打成筛子有深刻的理解。小马哥在头部中枪之后,毅然的站起。随后,来自反派的机枪对着他的身体进行扫射。慢动作中,小马中弹无数,身体在中弹的动力中晃动犹如舞蹈,半晌之后,才重重的倒地。这是1986年小马哥的死法。如果要找一个形容词来形容,我得说,够壮烈。从文化的意义上讲,可以借鉴一下这个电影的英文名:A Better Tomorrow。一个美好的明天。小马哥的死,是有重大的意义的。他死了,宋子豪和杰仔就终于冰释前嫌,兄弟情义从此恢复如初。死亡可以换得美好的明天,这句话可以换成例如:拼搏是有意义的、努力是可以换来东西的、付出是有所得的,凡此种种……
    那是1986年。
    十年后的1997年,《暗花》里的阿琛和耀东都是怎么死的呢?他们基本上是没有挣扎余地的,或者说,他们基本上只完成了小马哥中的第一枪,就结束了。在《暗花》里,有那么多的人头——汽车的后备箱里是阿荣的人头,码头的存储柜里是基哥的人头,被石棉瓦切掉的是耀东的人头,被一枪打烂的是阿琛的人头。切头,相比打成筛子要简洁多了。直接切掉的人头,应该对应什么样的形容词呢?惨厉?恐怖?大约如此吧,但至少它绝不壮烈。已经没有壮烈了,因为同样可以看一下《暗花》的英文名:The Longest Nite。最长的一夜。一方面《暗花》全片事件的发生,确实集中在一个夜晚,另一方面,曾经在80年代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的明天,没有了,剩下的只有漫漫长夜。而无论怎么死,都再无所得。所有的付出都是白瞎。生命除了死前的挣扎,别无任何意义……
    这是1997年。
    6年之后的《无间道》系列里,死法更加简洁明了。第一集里陈永仁的死,第二集里倪永孝的死,第三集里杨锦荣的死,全都一模一样,一发子弹,正中眉心。与此相比,无论是打成筛子还是割下头,都未免太费事了。你不就是个死吗?何须费那么大的劲儿?这么多年来的香港,死作为一个结果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伤口越来越小,流血越来越少。要找形容词来形容的话,我不得不说,这太宿命了。然后,继续看一下这电影的英文名:Infernal Affairs。地狱里的事。所以,这里不再是有没有明天,或夜晚究竟多长是问题了,这是人间与否的问题。不是努力有无所得的问题,也不是挣扎的意义问题,而是即便活着,究竟是活在哪里呢?
    就到了2003年。
    所以,不用看剧情,也不用分析人物关系,只是一个死的动作,香港人已经那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处境。

四、镜花

    其实单是死亡也罢了。可是对于《暗花》而言,其实死,还不是最惨的。
    前文所写的什么宿命的无力感、无路的绝望感,也都不是最惨的。
    这就好比说,我无力控制我的命运,我去死总可以了吧?
    ——所以你是幸福的,因为你还可以亲自死。
    《暗花》里最令我感触的台词是这样几句。先是阿琛在码头被爆头,爆头之后,一个人检查尸体,说了一句,他穿了避弹衣的……这一句,把阿琛所有的挣扎和努力讽刺的透透彻彻。紧接着,镜头切到林雪扮演的小弟,他挂了电话,说,艇王打来的,已经搞定阿东了。这句话,我以为是全片最惨。因为它明白的意味着,连死,阿琛都没有能力亲自死,他的尸体,最终被所有人当做耀东分尸。
    所以其实,你也可以说,在此之前,当阿琛扔了随身的白毛巾,理了光头,纹了脖子上的那朵花的时候,他根本就已经自杀过了。
    多年前,我听一个朋友说起,去横店拍戏,遇到当时在那里拍摄《大唐双龙传》的游达志,问起了《暗花》里的决斗戏。游导说,当时整个剧组没钱了,在烂尾楼里放镜子的决斗场景,其实是韦家辉的主意,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省钱。因为是听说,我不知道此言的真实程度如何,但是镜子的主意来自鬼马的韦家辉,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毕竟同样的镜子、反射、镜像感在例如《再生号》、《大只佬》、《神探》等韦家辉后来的作品中分明愈演愈烈。
    所以,自杀了之后的阿琛,进入了一个镜像为主的空间里和作为他身份反射的耀东进行了一场决斗。在刚开始,两人还在寻找着对方的踪迹开枪,但随着枪战的升级,镜子出现了,两人也就不再向对方开枪。他们转而向镜子里的自己开枪,每一枪,在打碎一个镜子的同时,也打碎了一个自我,而破碎的镜子后面是强烈刺眼的光,仿佛被打碎的是一扇门一样。他们不断的打碎镜子,不断的打碎在镜像里的自我。而当所有的镜子都破碎之后,烂尾楼竟然就没有了支撑,它竟然塌了(难道这楼是用镜子盖的么?)。因为害怕被倒塌的楼体砸死,两个人开始出逃,一边逃还在一边互相开枪,直到他们逃出了烂尾楼,倒塌的石棉瓦随着屋檐滑下,恰好切掉了耀东的头……
    无论如何,这都应该是香港电影枪战段落中最为奇特的一个桥段。因为它的重点完全不在枪战的空间、技巧、机智、戏剧性、破坏性等方面,它倒是很有画面感,但那画面感主要来自于破碎的镜子和镜子后藏着的冷色调的聚光灯。
    香港大学常年进行一个问卷调查项目,名为“香港人的身份与国家认同”。有兴趣的读者完全可以网查统计数据,我这里只借用其调查结论简述一下,其实在97前后,最大量的香港居民认为自己是“香港人”,这个身份认同,意味着他们既不认为自己是英国人,也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他们只认为自己是“香港人”。但有意思的是,在官方的、行政的意义层面上,既可以有英国人,也可以有中国人,但唯独就是没有“香港人”。
    如此,我这样推想着《暗花》里这一段无比抽象和莫名其妙的决斗:
    在这样一个镜像为主的空间里,已经基本自杀的阿琛,可以说是牺牲自我以求生存的。对着镜子里的自我开枪,正好似对那些官方给定的身份进行否定一样。你说我是英国人,英国人是自我的一个镜像身份,我不认同它,所以我开枪将其打碎,打碎了之后,强光刺眼,恍如出路一般;你又说我是中国人,同样,我不认同这样的镜像身份,我继续开枪把它打碎……但是,麻烦在于,香港本身正是一座无我的浮城,支撑这座城的,反倒恰好是这些镜子。正是这些镜像身份使香港在政治意义上得以以或者殖民地或者特区的形象存在,当你不断的开枪打碎镜子,否定身份之后,独立的香港反而是没有支撑的。所以那个烂尾楼就因为打碎的镜子太多,倒塌了,于是你们就逃,就寻找“出路”。而两人又都因为身份含混不明,导致甚至不能亲自去死……
    这是什么样的人间?什么样的暗夜?什么样的1997?
    为了成为耀东,阿琛在脖子上纹了和耀东一模一样的花。在这层意义上,这朵花本来就是一个映射身份的伪证,而后,这朵花还要再投映在镜子里,这是一种怎样的无我和虚假?
    而香港,何曾不就如同这一朵映射在镜中的假花呢?

    以此文纪念银河映像20年,感谢在他们的镜子里,后来有了更多的花。

 2 ) 幕后大佬的两枚棋子

81分钟看的真是酣畅淋漓,两大影帝飚戏简直爽爆,看剧情不断反转真是欲罢不能!!!
一贯的银河映像的风格,浓浓的宿命感。
“有什么事情明天晚上都可以解决,还用的着怕洪先生什么,一个十几年都没回过澳门的老家伙,能狠到哪去!如果他真的那么厉害,我也很想见见他。” 阿琛最终没能见到洪先生,死在了这个十几年都没回过澳门的老家伙的层层圈套中。
“我接手这件事后,也想过拿了钱就走,那姓洪的老家伙,几十岁了还这么狠,但是我不敢,可能我比你胆小,或者我不知道身边谁是姓洪的人。”耀东接受了几十岁还这么狠的洪先生的安排,但最终他也不过是洪先生层层布局中的一颗最终会被弃掉的棋子。
“为什么选我?”
“洪先生选的,一个月前选的。”
“一个钟头后你就知道了。”
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只等着阿琛一步步走进布好的棋局。
最后阿琛剃掉头发,和耀东决战时,你死我活,只能有一个耀东可以上船,而耀东爽快的告诉了阿琛时间和地点,而他们都不知耀东已成弃子,不管是他们中的谁,上船前都会死。
“这小子的确有点本事,可惜啊,做人麽,聪明就不要过了头。” 两个人都是聪明人,如果他们不够聪明,也不会被洪先生选中来布这盘棋,除掉基哥和佐治,重新树立自己的威信。
“你和我就好像弹珠一样,会滚到哪里,何时停止都是身不由己。” 片中多次出现的道具无不暗示着两人的命运。
编剧功力深厚,剧情紧凑,环环相扣,一气呵成。配乐精妙,恰到好处。导演将暴力美学展现的淋漓尽致。
最爱监狱中的那场戏,两人笼罩在光下,浮灰飘动,与人的静止鲜明对比。银河映像爱用这种静态的拍摄手法,特写下更考验演技,而梁朝伟和刘青云简直就是每一个毛孔都在演戏,每一个细节都拿捏的恰到好处。看的太过瘾。

 3 ) 长夜无尽

一直觉得港片需要非常寂寞的心情,仿佛很适合午夜的录像厅,长夜漫漫,再多的打打杀杀鲜血淋淋都不觉得太过闹腾而嫌不足以大发长夜过于凝重的孤寂。所以买票时候有些迟疑,看来复杂和血腥的黑帮题材,梁生演的是最终死掉的反派,但终究不愿意错过北京电影节难得的在大荧幕上看到此片的诱惑,还是决定克服想看爱情轻喜剧的贪图享乐的心情。

比预期还要好看,既有非常明显的港片性格(即使故事背景发生在澳门),黑暗、喋血、冷酷,又有超出类型片所想表达的更微妙而令人玩味的人生况味。这也是我喜欢港片的某种性格,比起好莱坞大片流水线制作的完美无缺的自洽,这样的电影总似乎是匠人打造的手工孤品,虽然不尽善尽美,却在某个细节体现了制造者的性格,并无法造出完全一样的复制品。

其实情节真看起来并不复杂,也是由于导演的详略控制非常好。大背景是洪先生重回江湖想将现有两派黑帮基哥和佐治清盘,而选定的棋子是基哥手下的阿琛,布局他排除了两个杀手,耀东与阿凤。最后阿琛杀了耀东与阿凤,顶替耀东想出逃却终究被洪先生的手下灭口。

然而这些主线都影影绰绰的躲在故事后面,躲在隐隐约约拨出的电话号码和口耳相传的窃窃私语中,仿佛只是一个传说,真正切实的,在幕前被我们所看到的,只有棋子阿琛在一个又一个设好的局之中奔走,他一开始便耀武扬威,一大特征就是一直在擦汗,大概岛屿太热,大概他内心紧张,但开始时他其实是满意这种状态的,年少得志,在他每每说出我马上过来的时候,大概也带着一种掌控着全局能干卓然的自我满足感,直到脊背后面真正冷汗直流,赫然发现自己变成了命运迷宫之中东突西破的困兽。那白毛巾终于被丢弃在路边。

我最喜欢的两场戏,一场是阿琛与耀东在囚室相对,他最初是愤怒,把耀东暴打一顿后开始讲话,但他毕竟是聪明人,而非蛮武,而耀东那句你不问明白舍不得杀我简直点出了他形神。耀东说我本想拿着钱就走,但不知谁姓洪,二人在如梦境的尘埃中不再是追捕者与被捕者的身份,反而有了种推心置腹的了解。同样能干的他们何尝不是互为映照,作为棋子此时境地只是一时一势,而在根本上并无本质区别。大家喜引用的“给钱不就行了”也出在这一幕,最悲哀在这里,明明毫无底线左右逢缘,却依然被某种无可琢磨的命运推行到此等绝境。与此相比,阿深竟比无间道中的陈永仁更不如,因为他竟无所坚持既不相信正义也无所谓太大的忠诚只相信丛林哲学与efficient却还是挟裹在大局中丧了性命。而这种实用主义只崇拜力量的哲学在身边多么熟悉,想走最快的路,出最少力气拿最多荣耀,从不相信有什么命运命运不是好好拿在自己手中吗,结尾处年轻人不要太聪明刚刚好点题。
另一幕就是在码头,他看到那个宿命号码107,拉开门那颗头颅滚下来,他呆立在当场,脸上的表情是彻头彻尾的绝望。就在几分钟之前,他还在积极的找各种方式脱离困境,监听警察频道,插队到最前面,寻找暂时没有被封锁的出口,想处理掉手拎包,然而,就在这个瞬间,当他的脚下是老大的头和一地的钞票的时候,他终于感受到了那种无处可逃的绝望,那种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的黑色反讽。于是他奔向被指引的H出口,终于遇到佐治并杀了他,正如寓言中说的一样,仿佛是命运的闭环。寓言之恐怖大概就在于TA会分毫不差的实现,让人再不想和命运斗,垂首放弃。

双雄结构,没有侠肝义胆却多少有些兔死狐悲的意味,Tony和刘青云在剧中互为映照,换个立场,他也可能成为他,至最后的镜子与假扮的光头与纹身,使得这样的意味更加明显,要杀的是自己,正是被自己所杀死,这样荒谬的场景让人生出无论谁生谁死也改变不了结局的感喟。

电影落幕,却依然记得刘青云手中的那枚橙色弹球,“弹到哪里,什么时候停,都身不由己”。得失、成败、生死,都如此宿命。

[年少无知时候曾经在大概是雅虎的明星站上看到一篇写的非常好的梁朝伟全部电影和电视剧的评论,当时立下宏愿想看完梁生的全部电影并写影评,大约小二十年过去了,这个计划虽然缓慢其实也一直在进行着,今日盘点了一下这一篇是截至今日老虎87部电影中的第12篇,比起那些充满变数虚无缥缈的人生梦想,这大概是最有可能实现的一个吧。本片Tony在电影里年轻的令人怀念,最近的他大概早就不敢尝试这样沧桑的造型。难得一见的狠辣角色,黑眼珠在上看来冷酷无情。然而我更喜欢他最落寞时的几个表情。]

 4 ) 既是弹球,何来命运

“想走出你控制的领域,却走进你安排的残局,我没有坚强的防备,也没有后路可退;想逃离你布下的陷井,却陷入了另一种困境,我没有决定输赢的勇气,也没有逃脱的幸运。”——王菲《棋子》

本片在未看之前吸引我的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主演,而影片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望,角色性格鲜明,在剧情的安排下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回味无穷,颇有看头,而意外有二,一是无论身份是在黑道还是白道,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二是片中的人物关系竟然没有一丝丝谈到爱情、亲情或友情。

首先是梁朝伟。这是我看过他所演的角色中最特别的一个,颠覆了一切关于他的印象,完全不同于韦小宝的嬉皮搞笑、周先生的含蓄忧郁、陈永仁的理性机智,这次扮演的阿琛心狠手辣却内心复杂,他的命运由始至终牵动着观众的心。那块标志性的白手巾,每次梁朝伟拿出来就表现了当时的焦燥烦乱,即使是在用令人发指的手段对付看不顺的人和“反骨仔”(即叛徒、奸细)的时候,仍然如此。游移不定的眼神,略带神经质的举止,游走于黑白两道的阿琛整日处于惶惶不安中,而他那些血腥暴力的行径,只是他借此发泄恐惧情绪的途径。终于,阿琛眼看着快艇离开,洞悉一切的绝望过后恍然大悟,一夜之间他变得一无所有,一夜之间他从在生活中挣扎到为捍卫生命、扭转命运而战,在杀了阿凤之后丢掉了陪伴多年的白手巾,彻底变成一个无情的杀手,梁朝伟那冷漠中透露着决绝与悲凉的神情如此到位,不愧为影帝。当然还要佩服化妆和服装,改装后的阿琛一脸尖嘴猴腮相,再加上两撇胡子、光脑门上的刺青,活脱脱一个奸角,这也是我所见过最猥琐的梁朝伟,只有最后的那个点头微笑依稀有着曾演过的其它角色的痕迹。

相比之下,刘青云就要逊色一些。大光头,后脑勺和头颈上的刺青,破旧的牛仔服,手中的影片关键性的道具弹球,仅有的表情就是没有表情,内心的刻画与他的台词一样少,而更多的却是在摆酷,也许这是角色需要,因为正是这种沉着与漠然让阿琛隐隐感到深藏不露的可怕,遂逼他离开澳门。纵观刘青云在全片的表演,从一开始的无所谓,到残暴,杀人不眨眼,能挖掘的也不少,但不得不承认角色的安排还是阻碍了刘青云演技的发挥,相对于梁朝伟的出色,我只能放弃用“对决”或“飙戏”来形容他们的表现。牢房中的那出戏是引出影片高潮的铺垫,随着二人的层层问答,阿琛愈来愈强烈的意外和恐惧,而耀东意味深长的回答让人看到他内心深处埋藏着的暗涌,更有摆酷之外的无奈,身不由己的无奈,想必他也做好了随时受死的准备吧,虽然最后竟是以那样的方式瞬间赴死。

邵美琪是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戏份不多但相当出彩。邵美琪一出场就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从《第三类法庭》到《刑事侦缉档案4》,她在tvb电视剧中出演过太多类似的角色,太多类似的表演,目光或空洞呆滞或闪烁不定,带有神经质的歇斯底里,邵美琪表现得游刃有余、无懈可击,只是千篇一律的角色设计难免让人审美疲劳,看到她总不免摇头叹息一番可惜了这样一个演员。我甚至还不屑一顾的猜测,这个可怜的女人和耀东会上演一出没有结果的爱情悲剧,或者是让耀东这个冷面杀手动了怜悯之心最后走上不归路之类的俗套剧情。后来才发觉,我真是太小看这两个角色了,原来阿凤根本不是省油的灯,而是一个职业的杀手、一个出色的演员,原来阿凤的呕吐、耀东面无表情的打量以及他们的对视只不过是他们接头的方式。再后来,我终于承认其实是我太小看编剧了,由始至终他都没有给我嗤之以鼻的机会。

演员出色,导演和编剧(监制:杜琪峰;编剧:游乃海、司徒锦源;导演:游达志...天啊,都是牛人,果然那么容易就能联想到《暗战》)更是功不可没,整部影片布局精巧,节奏明快,一环扣一环,压抑的令人窒息,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感叹个中人物遭受的命运嘲弄。整部片子几乎没有白天的戏分,即使在白天,也是在昏暗潮湿的小屋子里,充满汗臭味和血腥味(当然还有祥叔的叉烧味和鸡腿味-,-),因此显得尤其沉重和压迫。而剧情却在最后一小时达到了高潮,将一切疑问瞬间揭开,但当你还来不及将其一一咀嚼回味时,又出现了让你瞠目结舌的结局。随着一声突如其来的枪响,所有的猜测、怀疑、想象破碎了,幻灭了,付之一炬,这是何等的惊心动魄、何等的残酷!此时的脑中一片空白,直至重新回到片头的那一段洪先生仅有的出场——“一个十几年没回澳门的老家伙有什么可怕的,如果他真得那么有能耐,我倒想见识见识。”我们不得不信服、不得不感叹果然见识了,阿琛输得心服口服,只是这付出的代价太大,开场的轻蔑与傲慢,最后只剩下怅惶与无奈。

“这小子的确有点本事,可惜啊,做人麽,聪明就不要过了头。”阿琛和耀东注定要死的,洪先生出了暗花,谁也无法逃出生天,可是谁又会料想到找寻出暗花的人、一心取暗花的人,本身也是暗花呢?是啊,在这个白非白、黑吃黑的背景下,阿琛、耀东、阿凤、佐治、基哥、荣少爷、大声公等等...都是身不由己的活着,没有人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即便聪明如耀东,死地后生如阿琛。所有的人只不过是利用的棋子和工具,一步步朝洪先生的计划,永远都有悬念也永远以为有无限可能,直到两人最后的突然死亡,意料之外的形式,却是情理之中的结局。想到这儿,再回头看看那场玻璃房中激烈的枪战,阿琛得以逃脱的幸运是多么讽刺、多么可笑。“你和我就好像是个弹球,弹到哪里,什么时候停,都不是自己说了算。”耀东的话,在他们自己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真是佩服那些把这片子与澳门回归搭上关系的人,什么洪先生影射“红”即中国,佐治为外文名影射葡萄牙等等,虽然乍看觉得他们想象力过于丰富,细想之下却似乎恰好解释了对于为什么把故事背景放在澳门而不是香港的疑问,只是,我情愿相信这不过是隐喻的玩笑,编剧的小把戏而已,因为一旦扯上了政治,关于电影的种种便不是我原来所想得那样了。

不管怎样,很久很久没有一部港产黑帮片(其实也大可以称之为黑帮悬疑片)能给我这样多的观感,甚至更胜《暗战》,我想把它奉为经典实在不为过。

 5 ) 那朵摘不得的血红暗花

一个胸有成竹的杀手,吃着沙利文大餐和罗宋汤,与一个要见识大佬的霹雳辣手段的匪警之间的较量。
杜琪峰的电影主角们在欢快的配乐下繁华掩盖的黑里轻描淡写地耍狠。
电梯前杀手淡淡的:“你要不要进?”踌躇的喽喽们只能在人小时候“王八蛋!”泄泄愤意思意思抽抽枪算耍了一把狠,做人还是实力做底气。电梯前的杀手和保安之间的对话有点好笑,刘青云的形象很酷。保安识时务者有保命,而杀手和差人在车里的斗,又是另一番光景,小差人太横,所以载了。在危险面前,直觉很重要。
匪差在一个一个把不顺眼的清理出去防患于未然,但防不了环环相扣的算计。
这些在黑暗中生活的人,被组织控制着的人们,肉体被殴打好像没有疼痛一般常态,死亡瞬间便可以在欢乐节奏中来到。
你陷害我,我陷害你,每个人都在陷阱中,来来去去都是个利字。
我和你就像这个弹球,弹到哪里,什么时候停,都是身不由己。因为都在江湖中。
一步一步,逼你入死路,运筹帷幄的不是那个监狱里的光头,是他背后的老朽。
杀戮的惨烈临死的嘶吼圈中套的血红,玩弄别人于股掌的自以为得计,在无处不在的势力目前终归灰飞烟灭两败俱伤。
那朵绚烂的暗花带着血,并不好摘。
只是,只是,一枪崩了头的差人挣扎求生虽嘎然而至,但被替死的杀手生死不明,这让人想当然地寄望于那是一颗送于强大老朽的隐时炸弹。

 6 ) 黑暗无边

银河映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不同于暗战单纯的正邪两方对峙,暗花整个笼罩在一种非常黑暗的环境中。从头到尾都有一个幕后黑手操纵着,刘青云和梁朝伟都是无力抗争的两颗棋子。

梁朝伟的设定是一个黑警,就是身份是警察,可以到处抓人、审讯,但其实是为一个黑社会老大卖命。刘青云的设定是一个不羁的杀手。两个人同样也是针锋相对,但却都身不由己。相比刘德华,梁朝伟明显表演功力又更加老辣。两个人的对手戏真是好看到不行。

梁朝伟其实是一个坏人,但是看着看着,就特别希望他能挣脱这个巨大的局。他从利用警察身份耀武扬威,铲除异己,到一步步落入为他设的巨大的局,到逼到无路可走时的爆发,都非常吸引人。其实很冷血、残暴,但就是会抓住人心。

然后刘青云的发挥空间其实比梁朝伟小,他是设计陷害梁朝伟的过程中的一环而已,但是刘青云真的是那种抓住点点滴滴的机会都要尽可能放大自己存在感的人。只要镜头一聚焦到他,整个杀手的那种彪悍、冷静的感觉就非常到位。

看完暗花,再回看暗战,就觉得暗战真的好温情脉脉哦,还有浪漫的爱情戏呢。而且暗战就是刘德华要死了,临死前找个人来陪玩,展示一下自己高超的智商而已。

但暗花就真的黑暗无边。整个过程都没有一点喘息的空间。当然梁朝伟还是在拼命寻找一条生路的,而且他的一些表现也很出彩,但他突破了一重,又有另一重在挡着他,看得很唏嘘。


 7 ) 棋子、夜、局

暗花者,黑道悬红。
地点背景在澳门,无事亦能生非的地方,半空里亦充溢着蠢蠢欲动的魔性;法文版的译名——the longest night——最长的一夜,交代时间背景。时间、地点、事件,影片开场半分钟里把线索统统抖出来,似乎要看客放松警惕,殊不知悬念迭起,冰山一角才刚刚触及。
影片从梁朝伟和黑帮老大基哥的对话起,告诉所有人整部影片最重要的事件:洪先生要回来了。相比基哥眼里奉若神明般的惊惧,梁朝伟扮演的凶狠霸道、完全与黑道同流的警探阿琛却是无畏而无谓的:一个几十年没回过澳门的老头子,能狠成什么样子——而他从那句话出口的一刹那起就注定要为他的无知付出代价。
阿琛从基哥口里得知洪先生回来的目的:为两大黑帮持续八个月的火拼调停。基哥自然是明白,老爷子不会空手而归,要调停,两个话事人就是首当其冲要承担责任的人;为自保,两大黑帮头目基哥和佐治抢先讲和,平息两个帮派的争斗,以期逃过洪先生的惩戒。而此时江湖传出基哥以500万暗花招募杀手刺杀佐治,基哥为免落人话柄,要手下阿琛利用职权之便,用一切办法将闻讯而来接暗花的各路杀手驱逐出澳门。
于是阿琛率领一干比黑帮更黑帮的警察横行澳门街头,对不明身份的人拳打脚踢赶出澳门,将来拿暗花的杀手砸碎手骨,秉着宁杀错不放过的信条,恶狠狠地四处行凶——直到他见到顶着光头,挎着女包神秘出场的刘青云。
相比梁朝伟的“虚”恶(不停擦汗的毛巾,安慰似地自语:过了今晚什么事都没了,七年都穿着避弹衣,展示人物内心的紧张和恐惧),刘青云表现的是“实”狠,不动声色的克制忍耐,用头撞碎车玻璃开“暗车”的狠劲,面无表情地将梁朝伟一步步引入陷阱——洪先生用暗花栽赃基哥,挑起事端,以名正言顺地除去两大头目,而他选中的代罪羔羊,正是空有凶狠,却不谙规则的阿琛。刘青云的包出现在梁朝伟的办公桌上,里面正是五百万暗花;梁朝伟家中出现无头尸体;基哥的独生子被控杀人逃逸,追查的责任亦落在梁朝伟——阿琛的身上。一连串的布局,阿琛身陷其中;警局监狱里,阿琛对东(刘青云)拔枪相向,想要逼其说出这一连串事件的因由,东的回答冷静中带着命定的妥协和死寂:一切都在洪先生的掌握之中,再过一小时,就有答案了。一旁琛的手下拔出枪,指向的却是琛——此时琛和东都明白,洪先生的人,无处不在。
警队接到任务,彼时夜已深,任务中阿琛突然在寄包柜里发现基哥的头——那具无头尸体!洪先生的人出现,大声宣称亲眼目睹阿琛杀人,同时又指示其逃走;阿琛惊恐之下踏上了洪先生为其安排的“逃生之路”。当阿琛看到刚下船回到澳门的佐治迎面而来时,嘴角露出一丝惨笑:拿暗花,杀佐治,成为两帮战火重燃的导火索,成为洪先生回澳门清理调停的理由,成为整个棋局里最无从选择的一颗棋子,他的命运,早已不由得他自己掌控!
东的任务行将完成,除了最后一条——杀阿琛灭口,然后,他就可以登上洪先生为他安排的船离开香港。从头到尾刘青云的出场都带有强烈的死亡气息,我原先并不明白这种感觉从何而来,后来对比阿琛,我终于明白这两个任务最大的不同:阿琛长期生存在恐惧和紧张里,是因为他不想死,求生是他做所有事的最高目标;时局混乱,他可以以警察的身份拜在黑帮老大门下做其走狗,走投无路时即便是杀佐治中圈套也要保命;而东这个人物却是认命的,他永远死气沉沉地完成洪先生交代的任务,不多话,不多走一步,不反抗,似行尸走肉,也是可怜可悲的。
东和琛在废弃仓库的枪战精妙眩目,在我看来是黑道片里不可多得的一场对搏。无数方镜里折射出一模一样光头打扮的两人,隐约透露着一个惊心的比喻:棋子,是琛,亦是东,两人既都是棋子,命运也当相似。蓦然猜想结局,心里不禁一寒。
砸落的碎玻璃削过半个脑袋,两人胜负其实未分,倒下的那个,死在天意二字上,换言之,死在宿命里。
码头,一个光头男子正准备踏上洪先生为其安排的离澳的船。一颗子弹干净利落地穿过他的头颅。杀手翻着尸体:他穿着防弹衣……
长夜终于过去,疾驶而来的豪华车里坐着一个干瘪瘦小的老人,背景里是阿琛轻描淡写的:一个几十年没回过澳门的老头子,能狠成什么样子……
棋局永远控制在下棋人手里,兵卒还是将帅,终究也只是个棋子…

 短评

没觉出好在哪,看得有点莫名其妙~~

6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最文藝腔的鏡像加最濫俗的打光,一面要有想法一面兼顧媚俗,雙人對決那場戯幾乎就明示了在瞬變的世道力求自保的香港(影)人的小聰明..

11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不如枪火好看。本片最大看点是剧情,梁朝伟始终逃不脱洪先生的五指山。似乎洪先生成神了,可越是这样越让人感觉假,他再神也是编剧编的。他怎么知道梁朝伟会陷害刘青云?他怎么知道梁朝伟会注意107号?他怎么知道梁朝伟能干掉佐治?其实答案很简单,都是编剧为了表现他英明,编剧站在外面设套,我们站在里面走迷宫,这么看多不对等啊,我们为什么不出来呢?出来后就剩下不屑了。

13分钟前
  • yadiel
  • 还行

两大影帝对飙爽到hi,运镜摆拍两个影帝就帅的很(镜子林立追捕那段)。镜头干净利落,叙事上扣人心悬,剧情跌宕起伏。银河印象的荒诞宿命感,这里是慌慌张张,不知所措,随波逐流,又是听天由命、身不由己,就像人在玩弄蚂蚁一样。8.4

14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港式黑片至高经典!!!

19分钟前
  • 17950
  • 力荐

梁朝伟很好,非常好,但我站刘青云。刘青云于早期银河而言简直就是必需品一样的存在,既好用且坚实可靠,更重要的是戏风内敛而克制,肯为戏考虑和牺牲,如果不是导演明确给足自由发挥空间,他绝不会挣脱出故事框架极力博彩头。刘青云是能够同时托底杜sir早期电影氛围和具体情节走向的演员,而我们很难想象梁朝伟是杜sir电影的必需品,这就是两人的不同之处。

24分钟前
  • 一只咖色猁
  • 推荐

片名不如改为“猫鼠游戏之洪老板料事如神” 游达志大概想玩味出教父味道 却无奈变成了神神叨叨 片子本身情节 悬疑 人物等方面,本来耍的就是个虚虚实实,不必深究。倒是无限子弹的、在废弃工厂里枪战的那一幕,灯光、镜头和剪辑颇佳 但相比字头诞生里黑白两帮黑暗中的枪火 也还略逊一筹 澳门是一座孤岛

25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我和你就像弹球,弹到哪,何时停,都身不由己” 干净利落,银河一向的独有风格,也为81分钟良心电影点赞。“做人嘛,聪明不要过了头”

26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刘青云 第18 届(1999)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27分钟前
  • Song³
  • 推荐

梁朝伟真是好演员。在王家卫手里就暧昧、羸弱、忧郁,在李安手里就狠又变态,而在银河创作组手里呢,就人狠话不多,像一个妥帖的容器,盛放不同导演的人格。也逐渐get到刘青云的好,确实是有魅力的好演员,看得多了连他的长相也越发顺眼起来,颇有古风。但是回归到电影本身,游达志和杜琪峰还是有差距,讲故事的节奏很成问题,全靠几个关键的戏在支撑,整个flow非常奇怪,枪战戏拍的也让人跑神。

29分钟前
  • 曼仔
  • 还行

绝对值得被计入香港影史的一部片子,编剧精良,演技超群。很少看到银幕上如此硬冷的梁朝伟,也很少看到如此寡言的刘青云,伯仲难分。必须一看再看!

34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看梁朝伟擦汗的毛巾透露出丝丝缕缕的演技

38分钟前
  • 犀牛
  • 力荐

银河映像的里程碑式作品,得知剧本不全的信息后,便对这股喷涌的才气更感惊讶。基调上算是银河中最冷最血腥的一部,这点直到《以和为贵》后才被打破。故事精炼,节奏紧凑,不到最后都不知结局。人物于命运中挣扎,犹如漫天飘零的渺小灰尘,任人摆布;镜头语言的精致调用,更是把宿命感放大至极,好像无论如何挣脱抵抗,都摆脱不了束缚与枷锁,就像没有手拿暗花的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暗花

43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力荐

智慧是最高暴力

45分钟前
  • 狮子人
  • 力荐

亮点在于全片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正派人物的氛围。但悬念设置得满低级的,无非就是搞好一堆乱七八糟的巧合,然后再去解释,这种手法本人高中写侦探小说就会用了,但这片子还直接懒得去解释,直接给你个标准答案,让人看了憋屈不已。

47分钟前
  • Comel
  • 推荐

两个影帝之间碰出的火花,扣人心弦!

52分钟前
  • 爱情海
  • 推荐

请听歌曲对唱《最长的一夜》,演唱者:梁朝伟、刘青云。灯光师请把光线调暗,黑白光影重叠,歌词:想走出你控制的领域,却走进你安排的战局,我没有坚强防备,也没有后路可以退。想逃离你布下的陷阱,却陷入了另一个困境,我没有决定输蠃的勇气,也没有逃脱的幸运。我像是一颗棋,进退任由你决定,我…

56分钟前
  • danyboy
  • 推荐

做人一定不要聪明过了头!标准的银河映像,剧本结构精巧,短小精悍,剧情峰回路转,节奏明快,环环相扣,如同过山车般的观影体验。没一个好人的修罗场,姜还是老的辣,你我只是这场大局的棋子,无论如何摆弄,注定会走向宿命般的既定结局,不过如同蝼蚁般渺小,不值一提的小喽啰罢了。最后的镜面双雄枪战戏都快玩烂了吧,有设计感却了无新意。

58分钟前
  • 发条橙
  • 推荐

“你和我就好像弹珠一样,会滚到哪里,何时停止都是身不由己。”情节步步紧逼,环环相扣,悬念迭起,镜头也是干净利落,看两位影帝飙戏更是种享受。这一夜实在太过漫长,过了这一夜,什么都好了。★★★★

1小时前
  • Q。
  • 推荐

不大明白如斯大費周章惡整一個小警官的必要在哪。敵人通天到都能買通整間警局出入自如,還把對手黑幫的首腦二代殺好玩了,懲治一個官位小又可買通的黑警的效益,連殺雞儆猴都談不上,何況手法還如此迂迴。唯一的解釋是私怨使然,然而全片下來也未見痕跡。果然是懸念先行了麽?

1小时前
  • 焚紙樓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