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七武士

大陆剧中国大陆2004

主演:孙耀威马伊琍王艳邵峰

导演:内详

剧照

七武士 剧照 NO.1 七武士 剧照 NO.2 七武士 剧照 NO.3 七武士 剧照 NO.4 七武士 剧照 NO.5 七武士 剧照 NO.6 七武士 剧照 NO.13 七武士 剧照 NO.14 七武士 剧照 NO.15 七武士 剧照 NO.16 七武士 剧照 NO.17 七武士 剧照 NO.18 七武士 剧照 NO.19 七武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6 20:05

详细剧情

江南长生会为贩卖长生经(保险)举行招聘会。负责人萧萧刀(何赛飞饰)却在招聘会上发现老板梅龙的独生女儿梅小瑶(马伊俐饰)。小瑶不满会中人浮于事,希望建立自己的力量,实行改革。她把刚出师的马小虎(孙耀威饰)也拉入了长生会。长生会的竞争对手--为老堂为争夺业务,不择手段,弄得百姓非常不满,激起小虎等人的正义感。他们在与不老堂的竞争中深深了解对方,也结交了不老堂的朱元、酒楼卖唱的花解语(王艳饰),几人之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

长篇影评

1 ) 幕后八卦琐记

幕后八卦琐记。(一篇旧文,截头去尾,废物利用)

一九九一年《七武士》新修版公映,《文艺春秋》杂志刊登了黑泽明与山田洋次导演以及作家井上厦的鼎谈记录。山田洋次回顾自己当年在东京涩谷的电影院观看《七武士》的情形。电影院的座位在战时被拆去尚未恢复,山田就在拥挤的人丛中伸着脖子看完这部长达三小时的电影。井上因无钱交纳大学学费,当时正辍学在东北老家打工,他在盛冈市的电影院里观赏了这部“全新概念”的时代剧,并为之震撼不已。

如井上厦所言,这是一部常看常新的电影。妙趣横生的情节和值得回味的对白数不胜数,一闪而过的细节,甚至只有一个镜头的配角,在知晓了幕后的故事之后再来看,都有了不一样的含义。

——乱世中的一座小山村为抵御强盗的烧杀抢掠,全村商议决定去雇几个武士来保护村庄。村人到城里寻找合适人选,东奔西跑,以“白米饭管饱”为条件,凑足了七个浪人武士。其中包括冒充武士的农民菊千代(三船敏郎),以及尚未出师的毛头小子胜四郎(木村功)。其余五人也各有故事。领头的勘兵卫(志村乔)是总吃败仗的幸存者,他的随从七郎次(扮演者是在小津和成濑电影中也时常出现的万能配角加东大介),还有兵法能人五郎兵卫(稻叶义男)、冷面热心的孤独剑客久藏(宫口精二),幽默豁达的平八(千秋实)。他们在堪兵卫的指挥下,带领村民与四十个强盗奋战三天,终于将敌人尽数消灭。七武士也付出四条性命的代价。用堪兵卫的话来说就是:“胜利不是武士,而是众位农民。”

《七武士》从主演到龙套,任用的都是实力派。七名武士的演员均为黑泽明电影的常客。村人一方的阵容也毫不逊色。隐居水车小屋的长老(高堂国典);妻子被盗贼掠去,满腔仇恨的利吉(土屋嘉男);胆小怕事的与平(左卜全);还有自私自利,一心保护女儿的万造(藤原釜足)。都是当时日本电影界不可缺少的名优。连出场只有几分钟的琵琶艺人(上山草人,曾以Sojin的艺名活跃于默片时代的好莱坞)、在客栈兜售馒头的小贩(渡边笃,他是北野武最敬佩的演员之一)、还有那个被堪兵卫一剑击毙的盗贼(东野英治郎)扮演者都是当时家喻户晓的名角。而多年后代替三船敏郎担任黑泽电影第一男主角的仲代达矢此时才二十三岁,他扮演的浪人只有一个一晃而过的镜头。(三谷幸喜在《我家的历史》中再现了仲代到《七武士》剧组试镜的场面)

第一次看《七武士》,眼光总是不由得被上窜下跳的菊千代所吸引。据说三船敏郎扮演的角色中,菊千代的性格最为贴近他本人的性格。黑泽明对三船在《七武士》中的演技赞不绝口。有一出流泪的镜头,三船请示导演:“我可以边哭边流鼻涕吗?”导演同意了,因为这样更显其农民本色。于是摄影机一开,三船果真一边哭一边流下浓浓的鼻涕,令众人叹为观止。可惜这个镜头最后还是被剪掉了。还有菊千代到河中捕鱼充饥的一场戏,也是三船自己想的点子。那鱼是事先藏在兜裆布里,趁着身子潜在河水里的时候悄悄掏出来,做出刚刚捉到的样子。看了太多的幕后传闻,再看这场戏,会发现细节部分有点穿帮。

志村乔扮演的勘兵卫尤其耐人寻味。他的好,需要慢慢体会。一个打过无数败仗,却阴差阳错地幸存下来的老者,面部表情不严自威,目光却总是那么温润。黑泽明还在构思剧本的阶段就已将这个角色划归了志村乔。也许只有他,才能把这个慈爱与威严融于一身的武士形象体现得如此妥帖。此前志村乔担纲主演的是《生之欲》,扮演一个身患绝症的公务员,两相对照,其演技更令人赞叹。

左卜全也是独具魅力的性格演员。那个懦弱而与世无争的与平最后在混战中死于匪贼剑下,临死前哀叹:“我只在旁边看着,为什么会这样?……”(自古以来围观者的下场?)

武士中最年少的胜四郎,在紧凑的故事情节中,还见缝插针地谈了一场恋爱。据扮演农民利吉的土屋嘉男回忆,刚到剧组时,土屋不解木村为何总是恨恨地盯着自己。打听后才知,自己的角色原先属于木村。木村并不中意胜四郎这个类似小白脸的角色。然而他非常胜任地扮演了这个纯情正直的年轻武士。木村当时已年过三十,比土屋嘉男还要年长许多。用黑泽明的话来说,胜四郎的假发套只有木村功才戴得漂亮。拍片之余,剧组曾经做过试验,把胜四郎的发套分别在中井朝一、野上照代以及黑泽明的脑袋上一一试过,结果是三人滑稽不堪的形象把在场的人全都笑翻了。

津岛惠子扮演与胜四郎相爱,却苦于身份悬殊的农家女志乃。之前看过几部津岛惠子的电影,一直觉得她的相貌在同时代的众多美女中显得过于平庸,总是担任陪衬的角色。但《七武士》里的志乃却是那么丰满诱人,散发着野性的魅力。这大概要归功于黑泽明独有的摄影手法。志乃直视恋人的灼热眼光,是用好几面镜子把光线反射到她眼中才拍出的效果。这是黑泽剧组自《罗生门》以来的独门秘技。津岛为此把眼睛都灼伤了。

还有孤独的剑客久藏,兵法达人五郎兵卫,开朗诙谐的平八,甚至那个摇摇晃晃地举着锄头要给家人报仇的老太太,都有着说不尽的幕后故事。

这些影片中的人和事,都是黑泽明作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作品背后的有名和无名的工作人员之于电影大师黑泽明,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电影旬报》的一本黑泽明特集中,有一帧黑泽剧组的合影。时间大概是在拍摄《七武士》期间。照片上,我认得出的,有导演黑泽明、摄影中井朝一、副导演堀川弘通以及场记野上照代。黑泽明那时候四十刚出头的样子,头戴登山帽,站在两台摄影机之间,歪头仰望着左上方——那时他还没有戴上那副招牌墨镜。年轻的野上照代站在他身前,表情严肃,和导演望着同一个方向,怀里还抱着一堆大小不一的本子。虽然时间已经过去近六十年,这张照片依然散发着一种热烈而融洽的气氛,黑泽明的脸上丝毫没有传说中的“电影天皇”的暴戾,这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电影大师,面含微笑,淡然站在大伙儿中间。那是黑泽电影如日中天的黄金时代。

2 ) 黑泽明不懂女人吗?

  前几天和朋友聊起电影,朋友说,大凡电影大师都视女性为神,都深爱女人,我颇以为然。朋友又说,唯独黑泽明,其电影中女性一向隐没不现,因此,黑泽明是绝对忽视女性的。我诺诺,却心存疑虑。

  回家仍在思考这个问题,手边正有一部《七武士》,情节早忘,拿来再看。此番却看出了些问题。

  《七武士》正如黑泽明的其他电影一般,女性基本不属于重点描述的对象。整部电影,被作为情节一部分叙述的,总共四位女性,加起来也没有多少女性。但是仔细看黑泽明是如何描述她们的:

  老奶奶,仅出场两次,一次是被武士们发现饥寒交迫于破窑,家人皆被匪人所害的老奶奶说,“还是让我快死了吧,免得受这人士的苦”,转而到第二次,一土匪被困村中心场地,老奶奶颤巍巍举着竹标径直朝其走去,神色凛然。

  利吉妻子,仅出现一场,两个镜头。一个镜头是利吉偷偷点燃土匪老窝后,被土匪掠去凌辱的妻子从纱帐后第一个发现着火了,惊慌、沉吟转而清冷地一笑,默然看着火苗逐渐燃起,心理层次分明——呀,着火了……慢,烧死这些畜生不是很好吗……好,就这样与你们同归于尽吧。第二个镜头就在不久,妻子从山洞中逃出,突然看见丈夫,惊慌、羞愤,转身毅然投入火海。那转身间惊鸿一瞥的毅然决然虽短暂,却叫人印象深刻。

  水房被土匪烧毁。勘兵卫和菊千代赶去救援,一母亲怀抱着婴儿踉跄走出,把孩子往菊千代手中一送便死过去了。勘兵卫感叹,“这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啊”,此后,菊千代抑制不住内心痛楚,哭诉出了揭开其身世的最后一层薄纱——“我就是这个孩子呀,我也是这么被救出的呀”——这里是不是讲述了两个伟大母亲?

  志乃,是四人中被正面描述最多的女性了。第一次出场,丰腴的背影,弯腰洗发的婀娜,抹胸下丰满白皙,一切都是女性符号显著的,转而被父亲逼剪头发后,尽管穿着男装,却依然有着喜欢采摘鲜花的女孩天性。及至与胜四郎逐渐发生恋情,志乃两次主动向胜四郎示爱,尤其是第二次,当得知次日恋人将要赴死,在胜四郎眼前第一次穿上了女性和服,主动献身于恋人。被父亲发现后又羞愧地掩面在泥水中痛哭。

  请看,对这四位女性的描写,黑泽明是否算的毫不关心,随意处置呢?网上有人说黑泽明的女性大多“类男性化”,这说法本身有男性主义眼光之嫌。难道坚毅、勇敢、牺牲这些品性仅是男性的专利吗?而我认为,恰恰是黑泽明对这些女性的细心描述,展示了黑泽明心中女性的多侧面。更何况,这些品质中还包含着坚贞、母性等东方文化中对女性的一贯褒扬,一个向以男性为叙述主体的导演,其笔下偶尔闪现的女性恰恰最能体现他内心深处对女性的态度。而志乃的形象,更体现出,黑泽明不仅尊重女性,而且懂得女性。他让女性有水灵丰润的外形,有为恋情不顾一切的勇气,也有献身被发现后自然的羞愧,在那样的时代和环境,如此的反应才是最真实的。

  走笔至此,我想起2002年曾经在探讨黑泽明另一部名著《罗生门》中(见拙作《从罗生门到性别电影》 http://duet-cello.blogbus.com/logs/5747393.html),早就提到过黑泽明与女性的关系。在我看来,黑泽明尽管从来都是男性视角的导演(这一点我从来没有质疑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了解女性,不重视女性。相反,只有真正走入过女性内心的人,才拍的出毅然献身又羞愧难当的志乃,也才拍的出被强奸中的真砂的意乱神迷和之后的决绝刻毒。

  黑泽明是男性视角的电影大师,黑泽明同时也是对日本女性有着深刻理解和足够尊重的电影导演。

3 ) 从几处细节看这部史诗之伟大

我最先看的是《七武士》的剧本,当时就被剧本给征服了,因为光是剧本就已经把十多个主要角色塑造得特征鲜明栩栩如生,于是就找来了碟看。我记得是在一个凌晨看的碟,把我看得那个嗨呀,从来没看过这么拍法的古装动作片呀!

为什么它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经验的影迷从画面已经可以看出端倪,就是大量的全景、远景、中近景和特写镜头的频繁切换。对黑泽明有些了解的影迷也可能还会知道,本片开创了黑泽明式的“多机位摄影”手法。

我这里是要从技术上进一步阐明。让人嗨的原因不仅仅是频繁切换,频繁切换固然比长镜头或者全景镜头这样的单一手法要更有感觉,但是没有相当的功力,频繁切换很有可能变得一片混乱,观众压根就看不清谁在打谁。要说现在很多华语动作片就有这样的毛病,看着场面很刺激,观众心里一头雾水。更何况是在那个技术水平不高的时代,很多导演,即使是大导演,遇到这样的场面一般也会选择保守的单一手法。

为什么《七武士》在频繁切换的同时观众看得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首先得益于“多机位摄影”,更重要的是,黑泽明在剪辑的时候耍了手段!比如同样是一个落马的动作,黑泽明用三个机位来切,剪的时候保持前后两个镜头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重合。也就是说,一个两秒钟的动作,他切三次并非还是两秒,而是三秒甚至更多,这样就把一个本来可能看不清的场景给巧妙地分解了。高!实在是高!《七武士》最后在烂泥中的打戏之所以经典甚至不可逾越,这个手段起了很大的作用。本片的动作其实一点不花哨,花就花在了技巧上!也就是技巧成就了黑泽明写实主义风格的动作片拍摄手法的成功。

说到“多机位摄影”,特别提到的是,黑泽明总是把给人物做特写的那个摄影机放在远离演员的地方。这样,演员就不可能对着镜头来表演,他甚至不知道给他打特写的那个摄影机在什么方位。那么,演员就只能豁出去了全身心地投入表演,不然,任何的松懈都会露出破绽。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七武士》的演员表演给人感觉那么真实的缘故。其实“多机位摄影”也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最后在烂泥地里的戏没法拿个摄影机凑到跟前去拍呀。

继续说本片的一些拍摄手法。比如开场不久勘兵卫杀贼那场戏,在贼倒地的时候,不仅用了上述剪辑的手法,更重要的是,还有慢镜头。贼倒地用的是慢镜头,而在同一场景的其它画面都是正常镜头,这样就形成的一种非常巧妙地对比。本片中多处单打场景都用了这一手法。

还有一场特别经典的戏,就是菊千代等四人夜袭山贼老窝那场戏。在和利吉被掳去的妻子对视的几分钟里,没有一句台词,但是演员到位的表演和分镜头已经表达了一切。特别是饰演妻子的岛崎雪子的几个神态变换,非常令人玩味。

然后说到剧本,小国英雄是黑泽明剧作者团队中的灵魂人物,本剧即可见其功力!我特别想说的是,中国电影出版社曾经出版的《黑泽明电影剧本选集》里的剧本结尾和影片是有一定出入的,所表达的含义也就存在区别。当然了,主旨是不变的,那就是农民(人民)是永远的胜者,武士阶层终究会消亡。虽然结尾那段戏不长,但它可挖掘的内涵很多很多。这就要联系到武士和武士道源远流长的历史甚至是日本的近现代史了。最后那个坟头的定格镜头尤其值得揣摩。

最后说点儿好玩的。就是本片的原声音乐,早坂文雄的作品。黑泽明对音乐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本片里的那段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主题音乐是在废纸篓里捡回来的!当时,早坂为此写了厚厚的一摞配乐,然后用钢琴一首一首的弹给黑泽听,全部被否定了。这时,早坂从废纸篓里翻出了已经被撕掉的一叠谱子,粘好,音乐起,黑泽说,就是它了!

突然想起来了一个八卦,有个山贼戴的那顶头盔可是国宝!本片的服装和发式都相当考究,请的都是高人来设计的。对了,那些都是假发。其实我上次看《影子武士》的时候就看出来了,演员的头发都是蒙头套,可能黑白片里比较不容易看出来。

(以上文字主要根据CC版《七武士》花絮碟所收录的相关访谈内容整理而成,未核对,可能存在出入。)

4 ) 三船敏郎和菊千代

这算是我看的大师黑泽明指导的第二部影片,第一部是《罗生门》。相比于《罗生门》来说,这部影片确实有些略显商业化,大众化。这部拍摄于1954年的作品,长长的3个小时将一个传奇的故事说得精彩而且也不缺细腻。表现那个时代的动乱,以及人的脆弱,人与人之间,等级之间隔膜似的关系等等都算是大师的擅长吧。不过说起这部影片,除了故事的情节之外,导演把最想要说的要表达的东西应该算是放在了三船敏郎饰演的人物菊千代的身上。

三船敏郎其实生于中国青岛,4岁时又随父亲到大连。1938年自大连中学毕业后﹐帮助父亲经营照相馆﹐不久在当地被征入伍。1946年归国﹐同年进入电影界﹐1948年主演黑泽明的影片《泥醉天使》而一举成名。就这样他和大师多次合作,我觉得他在《罗生门》中扮演的那个强盗的角色特别的让人记忆犹新。虽然打斗的动作可以说略显僵硬,说不上是精彩,但却是把人物心中那种人性扭曲的纠缠的东西一点不漏的感染到了观看者。

在《七武士》中,三船敏郎的表演也是算得上出色的,也是因为这角色到也适合他。首先还是要得说一向经典的台词。前面的一大段戏,我觉得没有什么好评论的。说到菊千代也只是一个一心想当武士的假武士。特别是他单纯的跟踪着其他武士,或者找来假冒的族谱冒充自己是纯正的武士世家。不管怎么说,前大段戏大都给人感觉他的滑稽,幽默还有一种单纯的乐观。但往往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我觉得影片到了1小时40分钟左右,就是菊千代发现了村民私藏有从没落武士身上抢来的武器并拿给其他武士看的时候。他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话,那种等级之间的不信任,矛盾与隔阂。村民在楼板的地下私藏有粮食,在山间的峡谷开辟有隐蔽的农田,在家中藏有武士的铠甲,甚至把所有的妇女都藏了起来害怕武士的侵犯。所有的一切的不信任,叫武士如何帮助这个村庄?可是这种不信任也是源于武士阶层自身对农民的欺压,让农民害怕,甚至农民和武士之间的爱情都是被禁止的。从他们第一次在城里希望用粮食来雇佣武士也可以看出来,那个武士是怎么说的“没落的武士也不会接受农民的施舍!”。这样一个等级下的社会,农民是怎样一个悲惨的命运呀。然而菊千代却也出身于农民,自称为武士,希望过上武士那样的高尚生活,同时也怜悯农民的苦痛。后来长老的水车坊被山贼烧了,可怜的孩子和妇女还在里面的时候。菊千代却也放弃岗位,放弃武士要坚守的岗位,去救那对母子。当他抱住孩子的时候,他哭了。“这个孩子跟我一样,小的时候全家都死了”……这个鲜活的人物最后被山贼的头头射杀,可死前他举着刀,迈着垂死的步伐,杀死了山贼头头。

三船敏郎扮演的菊千代,在我脑中永远是一个鲜活的形象

5 ) 久藏之死

《七武士》众多为人津津乐道之处:古代战斗场面调度之功力、多机位摄影和流畅剪辑、几处屏气凝神的慢镜头等等各种电影语言及对武士阶层和时代之苍凉解读,均已无须赘述。在审美趋向解构和模糊边界的现阶段,经典显得格外完整而耐读:单纯地讲好故事,其实是很奢侈的。

最值得一次次去解读的,大概是这荡气浩然、各有特点的七人。我欣赏所有角色:勘兵卫统领全局之大智与仁,菊千代的耿直与豪情,胜四郎年轻气盛求道的勇气,七郎次的忠义随和,五郎的智谋才略,平八的乐观超脱。

而我最喜欢的,是久藏,是久藏之死可哀可叹的悲剧美。

他是被所有人认可的绝对高手,沉默寡言且面无表情,永远都穿戴整齐、姿仪端正,代表着理想主义的、技艺登峰造极的武士形象。

展现他高超武艺的,除了初次亮相时对战挑衅武士的情节,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两处:

第一处是埋伏林中杀山贼。一片柔美野花中,久藏犹如生根遗世的佛陀倚在巨树桩边,在树荫阴翳之下半寐,手中无声地闲摆着花朵,宁静中透出极强精神力场。山贼靠近时他倏乎起身杀气顿开,一刻不余,一击致命。

第二处的故事讲法极其巧妙。久藏淡然而笃定地说要去山贼处抢一挺火枪,随即向无边黑暗中的敌人矫健地奔去。电影画面停留在村口,令人窒息的时间与篝火慢慢熄灭在夜色与烟霭之中,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这一片死寂的彼方是何景象,所有村民垂头丧气,焦虑乃至绝望。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他必死无疑时,烟霭中鬼神一般走出毫发无伤的久藏,如离开时淡然地说了一句“抢枪一挺,杀敌二人”,便没事人似的坐到一旁睡去了。

无比的崇拜。技艺抑或才华的登峰造极,是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纯粹的美。

而高强武艺与武士道品格竟还不是久藏全部的迷人之处。总是少言寡语,周身环绕着萧肃的距离感,却有着被着重刻画的、格外细腻的内心。当武士们在湿润的夜火边笑谈到女人的时候,久藏安静的脸上有了波动,随即径直出门,独自在雨夜中修炼武艺。在发现胜四郎和农民女儿志乃的秘密后,默默帮年轻人保守着秘密;他在下雨的树林“窥探”这个秘密的举动,犹如波澜不惊的外表下对他人情感的刺探。他愿意替年轻人挨饿,把米饭让给可怜的老妪……

还有他面对胜四郎溢于言表的崇拜赞美时的会心一笑,令人动容。

而这样的久藏终究还是死了,不是在属于他的战斗高潮,而是死在一切都即将结束之时,危机几近消除之际。

他在真正艰险的战斗中,凭着绝对的武艺的次次胜利,却被偷躲在暗处女人堆里的贼中鼠辈,用枪远远地从身后射杀。

倒地后,他拼着最后的力气爬起将刀扔向敌人所在的方向,做完他可以实现的最后战斗动作,再一次重重摔进泥沼中死去。那是整部电影里我最心碎的瞬间。

“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久藏之死是理想之死。追求武士道理想的年轻人胜四郎为他的死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悲恸:他这样厉害,怎么能死呢?再强的武艺,赢不了武士的宿命,敌不过时代的枪火:《七武士》中死去的四个武士,无一例外是死在了枪下。

然而对于武士,或许死亡才是业德的终极体现。死让久藏从武士存在的悖论中得以解脱。勘兵卫一直自责没有资格为师,只因他自认为打了一场场败仗,却无一例外幸存;菊千代之死,亦使他的生命在武士意义的消亡前定格,真正地再也无法从武士中被区分出来。“胜利的是那些农民,不是我们”,武士除非恪守武士道并为其命染黄沙,永远没有属于他们的胜利;胜利对于他们极其矛盾,这一拼命去争取的事物意味着其存在意义的终结,亦不算是对他们自身的加冕。从战斗中幸存的生命,只是这个时代最后残流的汩汩悲歌,只能继续其落日下的流浪。

勘兵卫和老战友依然活了下来,亦是一种悲而无奈的“生”之宿命论:在无数场战败后,无一例外幸存。相较之下,久藏亦是因为死而完美,是他为理想与武士道追求而死的宿命吧。

6 ) 先生。要帮助弱者当英雄么?

本片引起我思考的核心问题是,武士该不该帮村民。

几位武士决定帮助村民的理由都是即兴式的。大帅勘兵卫本身就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而且有点无私,这点在他出场的时候便以交代明白(剃了头发去救陌生人家的小孩不求回报)。他本来是犹豫的,他的理性在说服自己不要管这档子闲事,但他感情的那部分侠义心肠却一直在寻找一个出手的借口,在看到村民自己吃稗把米给自己吃的时候,他终于找到了这个借口。

大帅首先上了贼船,那么大帅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又吸引了其他人,这点片中也表达清楚,有名武士直接说欣赏勘兵卫的为人,而胜四郎更是对勘兵卫顶礼膜拜,认其为师,菊千代也是一直追随不离不弃。这里我略有疑惑的是久藏,他是一位孤独寻求武艺巅峰的人,心如止水,这样一个人如果再被勘兵卫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就俗了,如果跟着勘兵卫他们去打群架就没有个性了,久藏应该是一位独来独往的大侠,他应该是不合群的,这在他孤身夺枪一段中表现得最好,可惜只是一段。

也许导演是害怕某一角色过分耀眼而夺了其他武士的光彩,因为即便这样的久藏已经帅呆了,再帅一点就成男一号了,如果这样说来还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也是群戏的一个弊端,难以深入刻画某个角色。我们只是记住了七这个数字而已。

回到正题,真正让七位武士去帮助村民的,正义感只是一部分,甚至还不是大部分。他们的最开始的决策,就是即兴式的。

即兴式的开始之后,还有即兴式的继续。

首先是,武士们来到村庄,却没有受到预期的欢迎,他们的英雄主义美梦受到打击,村民们并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出来乞怜和献媚。就连村中的长老也无可奈何。这是武士们第一次打退堂鼓的机会,这时一个关键事件发生了,菊千代佯装报警,村民们在危机的意识下终于肯向武士们卑躬屈膝了,武士暂时获得了满足。

第二次,武士们发现村民杀害落魄武士得到武器盔甲之后,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这幕戏是本片价值冲突的关键。村民为了财富杀害了受难的武士,那么武士为什么还要不图回报地帮助受难的村民呢?这是外层的价值冲突,里层的价值冲突是,武士们认识到也许村民并不是弱者,自己之前对弱者同情的优越感荡然无存,之前可怜兮兮的农民形象立刻变形,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了欺骗,他们感到了屈辱和愤怒,甚至有人扬言杀掉村民。这时,菊千代再次出场了,他把农民们一通指责,指责他们狡猾、自私、胆小,但,造成这些的,都是武士。武士们被再次打动,其实菊千代推论的正确性值得商榷,即便农民的缺点真是武士造成的,那么和这几位落魄武士应该也没有直接关系。事情的关键是,六位武士站到了迫害者的高度,虚荣心再度恢复,不仅可怜了菊千代,同时可怜了村民。这又是一次即兴式的选择。

这之后,武士和村民之间再已没有价值领域的秘密可言,在偷袭盗贼老巢的过程中,一名武士被杀,武士们也成了受害者的一员,他们与村民们有了共同利益,此时武士与村民的关系已经牢不可破。

这期间,武士和村民之间的和谐生活是充满肃杀气氛的本片中的一抹暖色。因为之前的原因,武士们带领村民的练武杀敌,其乐融融,已经顺理成章,无所顾忌,但这里面还有一个隐患,那就是事成之后的回报问题。这一隐患在片尾决战之后爆发。七武士中只剩三人存活,该落魄的仍旧落魄,新添了失去好友的悲伤,而村民们载歌载舞,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即便是胜四郎也没有得到志乃的下一次温存。此时勘兵卫的形象与之前睿智侠义的形象形成鲜明反差,此时的勘兵卫怅然若失、两手空空,充满了无所适从和无可奈何,他们三人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不知该去向何方,村民的世界根本不属于他们,只有在盗贼存在的情况下村民和武士才能其乐融融、形同一家。之前的强者形象、英雄主义此时已经一文不值。

在美式的英雄漫画和电影中,英雄们帮助了弱者自己却一无所获,甚至得到了误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蝙蝠侠和忍者神龟),但我敢保证他们下一次还会出手的。而七武士中余下的三人可能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就不会再那么痛快地答应了。

7 ) 从菊千代和胜四郎入手的剖析

由于是日本影视鉴赏课的作业,我把这部时长为三个半小时的电影无跳动地看了两遍,又用了将近一天的时间来完成这份影评,没想过写一篇用心的影评是这么困难。谁叫我乐意呢。

在写这篇影评之前,我极力避免去看豆瓣的分析,甚至是百度百科的一些人物介绍(里面有评价)我都躲着看,以免影响到我最初的感受。因此,这篇影评囿于我年龄和个人经历的局限,它并不是一片特别有深度的剖析,一切分析都是浅尝辄止,各位看官大神请见谅,欢迎提出不同看法和观点。

思考题

1 影片中的七武士性格鲜明,形象丰富。请选择你印象深刻的1~2人进行点评。

2 山贼被杀光后,胜四郎与志乃的爱情似乎戛然而止。对此你有何分析?

3 你怎样理解作品所表现出的武士/农民两个阶层的不同精神特质?你认为黑泽明式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在什么地方?

4 三方博弈中,看起来最弱小的农民取得了最后胜利。你对此有何评论?

Q:影片中的七武士性格鲜明,形象丰富。请选择你印象深刻的1~2人进行点评。

A:我印象最丰富的,一个是菊千代,另一个是胜四郎。

寻找平衡的 菊千代

从电影中我们知道,菊千代不是武士阶层(严格来说,本电影中出现的所有武士,都不能称作武士,因为他们没有隶属某个藩主或王公,而应该称作浪人),他出身农家,更加剧他的悲惨命运的是,他自幼父母双亡,我们无法得知,他是怎么成长为人的。

(菊千代生气地为农民辩解,老大含着眼泪轻轻地说了一句:你是出身农家的把)

(当长老一家 除了一位婴儿 其余被山贼灭口时,菊千代紧紧抱着孩子哭喊:这孩子和我一样……我当年也全家被杀)

非武士身份的菊千代

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来验证菊千代的出身,从行为来看,他在一个毫无束缚的环境下形成的脾性与一般的武士相当不同,举个例子,他平时的持刀姿势,是握着剑鞘尾端,然后搭在肩膀上,把武士刀的把高高吊在身后,这种方式显然相当不稳妥(电影后段,菊千代值岗时,也毫无警惕心地把自己的武士刀插在一旁,被取走了也毫无知觉),一位武士失去了刀,就相当于失去了魂;相反,武士刀之于菊千代,更像是一把玩具。

菊千代显然不是武士,他需要从中寻找平衡来证明自己的武力与能耐,于是他身上带着一轴族谱,把自己当作是那位出身武士世家的13岁的菊千代,结果闹了笑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菊千代,极其需要阶级认同和身份认同。

(拿出族谱的13岁的菊千代)

(菊千代内心深层可能憎恨武士,这说明,杀死其父母的凶手,极有可能是一些嗜杀的落魄武士,也就是嗜杀的浪人)

(醉醺醺的菊千代被众武士嘲笑)

了解农民的菊千代

菊千代出身农家,农民的脾性和小心思自然是他最了解,他自知农民是四处倒的苇草,初进村庄时,菊千代虚报警钟,躲在房子里的农民全跑出来抱着六位武士喊救命。直接化解了农民和7位武士的大部分矛盾。(此举也获得了众武士的认同)

训练农民时,万造手中拿着武士的兵器,菊千代一下子就猜出来,那是农民从落魄武士中夺来的。

菊千代将农民从落魄武士中夺来的兵器防具搬到大家面前,本以为能获得欣赏,却引来其他武士的惊愕(这群手无寸铁的农民居然杀害了这么多武士,我们却还无薪酬地为他们服务?)菊千代说出了以下这番话:

你们把农民当成什么?
以为是菩萨吗?
简直笑话!
农民最狡猾!
要米不给米,要麦又说没有,哼。
其实他们都有,什么都有
掀开地板看看,不在地下就在储物间
一定会发现很多东西,米 盐 豆 酒……
哈哈!哈 哈 哈哈!
表面忠厚 却最会撒谎
不管什么他们都会撒谎!
一打仗就去杀残兵抢兵器……
听着!所谓农民,最吝啬!狡猾!懦弱!坏心肠!低能!是杀人鬼!
……
但是…是谁令 他们变成这样的?
是你们,是你们武士!
……
为打仗而烧村 蹂躏稻田 恣意劳役 欺凌妇女 杀反抗者!
你叫农民怎么办!?
该死…该死……

(我个人认为,这一幕反转是整部电影最精彩的场景之一)

(这种极具张力的陈述方式,在之前酒馆里,酒客大眉毛也用过一次,最终使老大决定帮助农民)

“冷漠”的菊千代

经过以上一幕,其余武士都对农民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了解某些内情的 战神久藏,提议将自己的白米饭让给村中一位失去所有亲人的老奶奶。唯独菊千代提出了抗议。

(老奶奶就在眼前)

(菊千代可能知道最终的结果是这样的,但他还是用自己的搞笑化解了小孩子的无理祈求)

渴望认同的菊千代

前面提到,菊千代将自己虚构成武士世家,是想获得身份认同,而独自深入夺枪,是想获得能力认同。

这种渴望认同的想法,与菊千代最先的特立独行放荡不羁的人物画像相忤,我认为,他对七武士团体产生了归宿感(插旗),他有同伴可以依赖,因此,获得认同能够使他在群体中保持自信。

然而事实相反,他非但没有夸奖,还因为自己的擅自离岗,山贼闯入了村庄,两位武士和一些农民丧失生命。菊千代陷入深深的内疚中。

这一战,菊千代变得成熟,决战一刻,他拔出了五把刀插在土垄上,说,一把刀杀不了十几个山贼。这种预见性的判断简直不像菊千代本人!

最后一个敌人,开枪射中了菊千代,中枪后的菊千代捂住伤口,一步步逼近最后那个山贼,举刀刺死了敌人,重重地倒在地下。

总结:

菊千代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影片中,他一直在寻找某种平衡,于己,他在农民与武士身份之间寻找平衡。于人,农民对武士产生恐惧,他平衡了这次矛盾;武士想要杀死农民,他使武士化解了念头,并让武士对农民产生同情心;武士开始同情农民,他用冷漠平衡了武士们的同情心;袭营过后,人们陷入了悲痛,他把旗子插在屋顶上鼓舞士气,平衡了这种低沉的气氛。他最终赴死,也是对他个人使命最完美的诠释。

乳臭未干的 胜四郎

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导演或者是编剧为什么要安置这样一个年轻角色,但就是这个角色,使这部电影增添了另外一些令人惊喜的元素。

关键词:崇拜

全片,胜四郎先后崇拜老大勘兵卫和战神久藏,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我早就想说了:你真了不起!”)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崇拜 在内在表现为 个体对他人所具有的高度的尊重 钦佩和信任;外在表现为 崇拜对象的榜样化。囿于人生经历的限制,我没有能力去对这种行为作出评价,但是,频繁更换崇拜对象,在我看来,是一种渴望急速成长的外在表现。

关键词:爱欲与胆怯

本片中精彩 也是值得探讨的部分之一,就是胜四郎与志乃的爱情线

从一开始,电影对胜四郎的人物画像就已经确定:一位乳臭未干的年轻人,这说明,他在爱情方面也许同样会遇到年轻人的烦恼。

(对没拿武器的“农民”,极力展现自己的气概)

(惊愕)

(志乃躺在花丛中,任胜四郎“宰割”)

(胜四郎呆呆看了好久,志乃开始由笑转哭“懦夫!堂堂武士也……”)

(干柴烈火……)

(志乃父亲的阻挠,胜四郎呆呆站着,并没有护住寻求保护的志乃)

(问责时,胜四郎不敢出面承担责任)

(与作辩解为胜四郎和志乃。“通奸”这个词很有意思,说明了与作对那个被山贼捉走的妻子态度的转变,结尾高歌也印证,与作已经放下了包袱。)

(这里的雨来得特别有意思)

(失望的父亲,绝望的志乃,内疚的胜四郎)

(爱情的结束)

Q:山贼被杀光后,胜四郎与志乃的爱情似乎戛然而止。对此你有何分析?

A:胜四郎与志乃爱情的终结,是自有其原因的;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对志乃不明不白的冷漠理解成农民胜利的一部分,是对胜四郎爱情的利用。在第二次看完这部电影时,我开始懂了,一切错误不仅仅来自阶级原因,更多的,是胜四郎的懦弱。

志乃并非不想和胜四郎结合,几乎所有的互动,都是由志乃开头,第一次,志乃的嘴唇紧紧凑到胜四郎面前,快要亲上一瞬间,志乃展开双臂躺在花丛中,由主动转为被动,她想让胜四郎自己发挥;可是胜四郎呆呆地无动于衷,你能想到,志乃此时的内心对胜四郎是多么失望。(想到我也曾有这么一刻,就……唉)

首战,胜四郎抱着草人兴冲冲奔赴前线,志乃迎上来,胜四郎却背过她离开,也许志乃是想要倾述她对战争的恐惧和对胜四郎的担忧,可是这些话在此时都没能说出来。第二次,志乃在一堆干柴烈火面前,一步步吸引胜四郎到屋子里面,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恐惧和对胜四郎的爱恋,随即巫山云雨。被父亲发现那一刻,做出一个行为,就是躲在胜四郎的身后,寻求保护,可是胜四郎呆呆地站着无动于衷,最终志乃被父亲教训,在众人面前出丑,趴在地面上绝望地哭泣。

志乃离开胜四郎,不是没有缘故的,这种失望之情在一层一层积累,最终爆发。

人们都说,初恋 往往会以失败告终;第一次的失败,会教会每一位年轻人,哪些错误,是应该避免的,哪些责任,是应该肩负的,以及,什么是爱,怎样 去爱。

Q:你怎样理解作品所表现出的武士/农民两个阶层的不同精神特质?你认为黑泽明式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在什么地方?

A1:我认为作品中的武士阶层的精神特质相当特殊,他不同于武士道中忠主/嗜死的变态精神,在这里,我看到的是 英勇/善良/友谊/智慧/团结。我认为,每个武士的精神都相当接近博爱,友善的现代价值观,每位武士都十分值得欣赏。

相反,农民阶层体现出来是一种自私并且顽强的精神特质,武士落魄,他们杀残兵收武器;山贼来袭,他们千方百计雇佣武士;七武士搭救,他们藏粮食酒肉,让自己的女儿伪装成男人;最终,山贼被消灭,他们无视武士,沉浸在自己的欢乐之中。

A2:百度百科这样解释 人道主义:泛指一切强调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及权利的思潮和理论。 我认为,黑泽明式的人道主义表现在,他同化了阶级之间的差异,让农民阶级和武士阶级的友谊与爱情成为可能,他也许是想通过这部影片,来表达一种观点:没有孰富孰劣,没有高低贵贱,人与人,唯有平等,才能对抗一切。

(捡米)

Q:三方博弈中,看起来最弱小的农民取得了最后胜利。你对此有何评论?

A:农民看似弱小,实则最顽强;恶劣的环境使农民足以应对一切天灾人难,任何对抗,农民大不了来个鱼死网破,以次保全。以上是我的浅见。

最后,我用两张图作结。

(这简单一句话,蕴含了多大的悲痛啊!是啊,我们又苟活来下了,可是我们没能保住同伴的性命。)

(七武士最终活下来三个人,两个背负了同伴的性命,一个代表了新生的希望)

谢谢大家阅读。

8 ) 若干年后再看黑泽明的《七武士》。

一个好的导演,总能排除万难运用更易于接受的形式传递他的思想。



最近又重温了黑泽明大师的电影《七武士》,多年以后再看名作,心境的不同感悟自然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首先这部片子,是黑泽明大师的一部反战题材影片,它的主旨是振奋日本的国民,里面涉及到对传统的讽刺和反思,当然大师就是大师,而是含蓄的通过运用电影和七个武士保护一个村庄的故事形式进行包装。只有然后剖开这些外的隐喻,我们才能洞悉大师的内心用意。



我们先多了解一下创作影片所处的年代,

二战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已是奄奄一息几近崩溃状态。矿工业生产量只有战前的十分之一,农业生产量也只有战前的60%。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均处于严重的瘫痪和混乱状态,大多数国民在饥饿失业的困境中几乎失去了恢复和重建经济的信心。



而50年代初黑泽明大师的这部《七武士》,就是处于这么一个时代的夹缝中。

它讲的不仅仅是一个行侠仗义的故事,身为一个导演,拥有一个电影这种最强的舆论传播载体。应该向世人留下一个什么样的精神信号。

我们说艺术家都是先知先觉,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启蒙大众传递思想觉悟。从这个层面来讲黑泽明导演做到了。



首先,从受众来讲,要使一个战败的军国主义国家,以武士道精神为美的日本社会接受。第一步就是要避免争端和观念的冲突。

七武士里面,七个武士分别代表了精神、智慧、忠诚、乐观、武功、未来,当然还有一个菊千代象征着对于武士阶层的讽刺和反思。这个层面很多影评人都已经写的很详细,我们这里不做重点解释,但是必须归纳这些电影中的元素信号,我认为它象征了日本民族的传统——尚武的信仰。

在电影里那个时代,武士道正在逐渐被人遗忘,有的武士连饭都未必能吃上。在火枪逐渐取代武士刀的时候,冷兵器时代流传下来高傲而孤独的理想,已经显得过时。而他们依然在无谓地坚持着。

他们像风一样离开了生养他们的土地和农民,而去追寻天下大义。显得如此飘逸,却又如此飘渺。
时代正在无情地抛弃他们,他们也在以节气和理想在背离时代。



只有有了战争,武士才有存在的意义。



而战争的结果,影片中用菊千代的嘴说了出来。

“世上没有比农民更坏的家伙了,他们会说自己没有米,没有麦子,一口咬定,什么也没有,可是他们就有,什么都有!……一本正经的面孔,一个劲地低头行礼,可是净撒谎!哪里有打仗,他们马上做竹扎枪,准备捅死打败仗的武士们……他们吝啬而且狡猾,又是软骨头,心眼坏,愚蠢,残忍。” 而是谁让农民变成这样的,是武士,是战争。


整个影片彷佛展现了一个残忍世道下的食物链,这一切归于战争。

而如果没有战争武士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这是导演在对战争的控诉,对武士精神的讽刺与反思。


最关键的几个线索链条。

影片一开始,村民在商量没有结果之后,要去找村里的长老。这里导演用的一组镜头是很明显的隐喻。首先是几个连续的蒙太奇镜头表现村民们走了很长的路程。给大家的暗示是村长离人们很遥远。然后是一个纵深全景远处是村长的房子。最关键的对村长家的水车进行三次景别逐近切换。这一系列在意蕴着,这个国家的领导者,和少部分保守派,远离大众,代表了“传统、守旧、自私、落后”(“自私”部分从后来操练村民时,少数村民听说要放弃外面那几户之后的行为反应,表露无疑。)而影片后面,山贼烧了外面三户包括村长的房子时,村长一家被杀,更是导演在向大众传递——守着传统、落后、自私的这些人是没有前途的,意味着灭亡。在火焰中焚烧的水车,和影片之初的水车进行了前后呼应,更好的贯彻了导演的意念。



从另一个角度,七个武士也代表了日本的传统和精神。而死的四个全部是死在火枪之下,这四个人是七个武士中,还保留武士理想的人。剩下活着的三个人,一个是感悟一切做了和尚,一个是改行做小商贩的,还有一个是未成年的代表着未来。导演的用意不言而喻了。



火枪是时代前进的标志。在蛮横霸道,百步穿杨如轻而易举的火枪面前,唯美古典的武士道显得如此脆弱。在时代令高贵的古典英雄主义消亡的时候,任何人都无法停止历史的车轮。



而这部片子正是黑泽明对武士价值的怀疑,对战争的控诉,对战后日本和年轻人未来的担忧。最后影片村民在插秧又充满着希望。——时代在进步,不改变只有灭亡。



1955年——1964年 日本经济进入高速成长期..............END



Allen.su







【参考文章】日本经济史

【参考文章】人因为梦想而伟大

【参考文章】获胜的,不是武士

短评

我们又失败了,那些农民才是胜利者。武士就像风,从大地上漫卷而过,那些农民始终和大地在一起,永远地活下去。——武士拼死相搏,故事的终局却连他们安身立命的信条都给颠覆了,黑泽明这一刀实在是够狠,就是这种狠劲,给我们看见人性的真实和历史的严酷

7分钟前
  • 冉笛
  • 力荐

黑泽明导演的武士史诗片,观感极佳。非常细腻地刻画了七个武士不同的性格,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悲剧。看后能更直观感受农民特有的一些特质如狡猾与认命等。在本片里你还能看到不少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影子,而且毫无违和感。

1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劇本的言外之意在結尾已經很明顯。農民獲勝就無視武士的付出。他們既可以殺害落魄武士搶奪他們的物品,也可以把弱小當作自己的武器吸引落魄武士的同情,利用他們保護自己,所以菊千代說農民是自私醜陋的。但武士終究貫徹自己的道義為民守城,這是寫給武士的讚歌,但也是武士的悲歌。結尾的對白太心酸

12分钟前
  • 阿树
  • 推荐

和教父是一种类型的电影,突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也曲折。最后真的是人民战争海洋。很有几次,都觉得这也可以算一部写中国人的电影,比如农民的狡猾与认命等,到最后的我能!

15分钟前
  • 暖鱼
  • 力荐

原以为我会觉得“那时候能够拍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看完后才知道“这种拍摄效果今天很多导演尤其中国导演都拍不出来”……2019年重看了本片,发现了不少细节。故事开头找武士同伴,师父让徒弟用木棒袭击武士时,几个农民赶紧往后退,由于后退得太自然,以往这个细节被我忽略了,但这个后退的动作,却说明了农民把责任推给了武士(师父),不想承担被袭击武士的怒意,尽管他们才应该是主要责任人、而不是被他们雇佣的师父。还有徒弟暗中出钱让农民买米,这是一份恩情,但之后师父考虑徒弟年轻不让他参加打斗时,农民却巴不得徒弟凑个人数。当然黑泽明没有无脑黑农民,正如菊千代所说,农民虽然狡猾和自私,但这是武士阶级的战争造成农民这样的性格。武士很傲慢,农民也很自私,而双方都有各自的痛苦,见证这一切的,则是想当武士的农民菊千代。

18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五十多年前的动作片,久看不厌,历久常新,大师的功力不同凡响

22分钟前
  • cruyff
  • 力荐

确实不错,可是太长了,我太热了,太困了,太饿了,屁股太疼了,奶太涨了。

27分钟前
  • 猫猫子
  • 较差

经典杰作,宏大与细腻并重,形式与主题俱佳,堪称模本。

28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看完把我累死了。。。

32分钟前
  • deepwhite2333
  • 力荐

赢的是那些农民,不是我们。

33分钟前
  • 鸳鸯
  • 推荐

保卫家园的片子,也能拍出如此深刻的人性。

38分钟前
  • 深山夜读
  • 力荐

舍生取义,虽千万人吾往矣,所以士死得最快。随着他们的逐渐消亡,气节、德行和高贵的理想也一去不复返。庶民日复一日的耕种自己那块小田地,他们不懂什么礼义廉耻,也不愿意负责,只想混日子,这种认命和麻木却赋予他们顽强的生命力。而笑到最后的,永远是那些唯利是图且不择手段的人。

43分钟前
  • 朔風
  • 力荐

#SIFF#重看;三个半小时一气呵成,干净利索,漂亮至极的调度;影史上最伟大的群像之一,每个人物都熠熠生辉,血肉丰满;剧本仿佛浑然天成,每一步剧情推进都极合理自然;三船贡献最多笑点,志村乔犹如定海神针;悲壮的结尾,「最终仍是打了一场败仗」。

4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志乃的发型很时尚嘛

48分钟前
  • 玉麒麟宋哪吒
  • 力荐

怎么说服人,怎样坚持,怎样欲擒故纵、运筹帷幄…无以复加的经典!原来经典并不是多复杂,反而更简单。故事线索逻辑清晰,战斗开始后的每死一个人,观众都能跟导演一样明白清楚。

5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B+】不装逼,我就实实在在的说对这片没感觉。年代太久时间太长确实太考验耐心了,而且铺垫太长实在有些看不下去。但是后半段的确赞,小高潮不断几乎没有停歇,看到最后那句“赢得不是我们,是农民”才醒悟,黑泽明的人物塑造是多么强,在不知不觉中将人性的深刻融入了电影,口碑好不是没道理

58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完成度之高啊!三个半小时下来连个低潮都没有,后来的《影武者》、《乱》都比不过这部。每个人物性格都非常鲜明,志村乔仿佛一灯大师,三船敏郎似韦小宝,久葬是独孤求败,胜四郎像段誉……唯一的问题是志村乔剃完头怎么这么像张丰毅呀?!

1小时前
  • 沉歌
  • 力荐

农民寻贤求武士;武士精心部署之;部署完备等山贼;双方对战各损失;是赢是败难界定;农民欣喜武士伤。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哀其农民之拙劣的本性——懦弱、猜疑、自私、松散、缺乏主见、固守成规;然而,哀而不怪,历史索然,形势所趋,只能寄望于未来,农民阶层可以雄起!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我什么话都么的说。什么叫NB,这就叫NB。

1小时前
  • seeme | 北北
  • 力荐

我只能用”高山仰止”四字来形容我对黑泽天皇这部旷世杰作的仰慕之情;纷繁庞杂却又条理清晰的史诗,严苛而精准的镜头和构图,七个武士和若干农民的性格都被描绘得入木三分, “休憩”后的大决战无比恢弘,叹为观止。

1小时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