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好好看过一部好电影了,话说一直想看完CC出品的老电影合集,奈何总因为这那的事情没有成行,再这样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竟看完这样一部老电影,这部电影情节构思的非常巧妙。画面美轮美奂,思想性毕竟只是一部商业片不能要求太多。
看完电影,有几个问题无法理解,故写于下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1、男主角奥尔遇害前听到门外有脚步声,似乎预感到有人要加害于他,以他曾经做过"抢劫"的经验,他为什么不提防并掩避或逃走呢?以他的体格与拳击手的身手,他为什么在遇到袭击时丝毫没有还手之力呢?难道他已万念俱灰?
2、科尔法已拿到了所有赃款,为何还是不肯放过可怜的"瑞典人"奥尔而加害于他?
3、最后想说一点看法,为什么要把女主描绘得如此冷漠绝情而诡诈多变,将特立独行的女性描绘成这种形象是否显示了编剧的厌女倾向(因未读过原著小说,不敢对原著作者妄加评议)?故事的这种倾向让人颇感遗憾。
另一点感慨,电影中一直在调查案件的保险公司理赔员在追查案件的全过程中并未表现出丝毫对男主奥尔的同情之心(至少我没看出来),让笔者倍感人性的冷漠,从而深感失望
第20届法罗岛电影节第2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绣巾蒙面盗》,下面请看前线隐秘在黑白影像中的观者们的评价了!
果树:
是可看的黑色电影,但不够高级。
Morning:
一个如今看起来很大胆的方式就是许多的闪回拼凑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叙事迷宫,大概是处于老电影的缘故,在硬件条件上做得扎实,演员风格统一,服化道标准,摄影讲究,所以让人产生了这样的悬疑电影很自信的感受,有些悬疑电影自己拍一拍就乱了阵脚,要靠迷惑性的表演、混乱的剪辑这种物理方法来令观众生疑,这部电影不是,这部电影的本身像心战,我有我讲故事的方法,你们走进这座深宅,用心倾听。
Not Here:
故事回溯手法用的不错,但是不太吸引我。男主好帅啊,第一个镜头出来就小小赞叹了一下,哀伤的男人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性感。
子夜无人:
翻开这本精彩的调查日志,里面是一部更加精彩的黑色电影,不同人物和线索被抽丝剥茧地抖落出来,逼向“一个男人因何而死”的真相。印象最深刻的是兰卡斯特的角色在尚未遭遇暗杀之前就已经数度流露自暴自弃、自我毁灭的“濒死时刻”,他就躺在那里,虚弱地苟延残喘,迷人得想翻身上去快来一场。
SONGMJ23:
保险调查员的从容镇定与影片的戏剧性形成一定反差,影片的黑色特质也正来源于此。64版的同名作《财色惊魂》相较之下颇为平庸。
FranzCamus:
善于算计的蛇蝎美人、沉迷于美色的“普通”男子:这算是黑色电影的标配吧。
给艾德林的诗:
艾娃·加德纳为电影挽尊。
#FIFF20#第2日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1927年海明威出版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收录了他最有名的短篇《白象似的群山》和《杀人者》:
曾经非常喜欢海明威简练、克制的文风,越嚼越有味道。给时尚杂志写爱情小说,会不自觉地加以模仿,觉得这样写人物才酷。
后来品读鲁迅(《孔乙己》)、加缪、奈保尔……发现海明威、卡佛的简约很不自然,这种简约在一些局部相当出彩,属于非常重要的写作技术,但一篇小说如果都是这种容易憋出内伤的节制,会显得矫揉造作,感觉十分别扭。
真正的铁血男儿,不是浮于表面的内敛、寡言,而是“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的悲壮、决绝,如果生命是一场悲剧,让下一个伤口在前方等我……
1964年纳博科夫嘲笑海明威的智力和情感都很幼稚,唯独赞扬《杀人者》“令人愉快,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前拳击手奥利得知有人要来杀他,仍然无动于衷地躺在床上,着实耐人寻味:浑身长满绝望的羽毛,拒绝反抗、逃跑,是因为严重抑郁,还是心如死灰,往事不堪回首……
悬念丛生,配得上纳博科夫的赞美,但海明威在小说结尾又犯了老毛病:
他这样等在屋子里,同时知道自己眼看就要碰上什么事情,我可真不忍心想象这事。这太他妈的可怕了。
尼克决定离开这座充满绝望和死亡气息的城市,原因已经交待得一清二楚,又何必画蛇添足向知道内情的乔治解释?太直白,太蔑视读者的智力了。
尽管存在这样的瑕疵和遗憾,《杀人者》依旧扣人心弦,对杀手的塑造不落窠臼,看似与杀戮无关的“废话”,极大地影响了载入影史的《低俗小说》(1994):
根据《杀人者》改编的两部电影亦可圈可点:
《绣巾蒙面盗 》(1946)
海明威亲自参与编剧,影片前11分钟与原著几乎完全一致,接下来由气质冷艳、神秘的艾娃·加德纳演绎蛇蝎美人,男主被迷得神魂颠倒:
根据海明威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很多,最出色的就是《绣巾蒙面盗》,艾娃·加德纳自此红透好莱坞,被称为地表最美丽的脊椎动物,男主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的设定极具说服力:
《杀手》(1956)
塔可夫斯基与电影学院的两个同学联合导演的短片处女作,杀手和导演一样略显青涩:
塔圣对原著的理解非常准确,人物的绝望无边无际:
死很可怕,更可怕的是生不如死,完全丧失求生意志……
他究竟遭遇了什么?
从悬崖坠落的人,绝大部分是自己爬上去的——
《绣巾蒙面盗》的演绎非常精彩,你没有落入陷阱,也许是因为从未有人让你无法自拔:
黑色电影 就整体而言,剧情都太过乏味无聊了。这是最后一部黑色电影了
8/10。这个从不畏惧说谎的蛇蝎女非常光彩照人,她告诉侦探自己现在回归传统的家庭婚姻以搏求同情,很快露出转嫁凶手的狐狸尾巴,一直到最后居然还不忘叫临死的丈夫证明自己清白,而替瑞典人报仇的朋友娶了平静保守的主妇获得幸福,显示出二战后美国黑色电影总把敢跟男性同等地位的独立女性塑造为蛇蝎。
绣巾蒙面盗 The Killers (1946http://www.imdb.com/title/tt0038669
抢劫那场戏的调度有奥森威尔斯的风范
没少抄奥神的《公民凯恩》:剧本结构(多次闪回) 深焦 打光……
终于一睹Ava Gardner年轻时的芳容,有些时候像费雯丽,真不应该再看黑色电影了,如果真要说有哪一类电影我不喜欢看,那就是黑色电影吧
没心没肺至此,真是一点儿也不意外呢。
非常好看!叙事结构太妙了
类似《公民凯恩》的叙事结构,放到犯罪破案片题材里极为合适,通过不同阶段的目击者回忆拼凑出死者的完整故事,丝丝入扣层层递进。艾娃·加德纳扮演的蛇蝎美人是足以令男人魂牵梦绕甚至为之甘愿赴死的,太迷人了。摄影调度同样值得一看,许多跨场景的长镜头虽然时间不长,但设计很考究,交代空间位置同时维持和现实时间相同的节奏,增强紧张感。
a fine noir. 镜法上多用双人镜,少正反打。
宁信世有鬼,不信女人嘴。女人靠得住,打劫能致富
8.5/10
影片不断用一个个关键人物讲述来抽丝剥茧还原一个犯罪真相,倒叙插叙运用其中,几场重要戏镜头都调度的很完美。AvaGardner 真是个尤物啊~
叙事模式如《公民凯恩》一样展开,走访式的通过一个个人物的闪回展开整个事件,悬念引导故事走向。硬汉侦探+失意男人+蛇蝎美人,三人行,必有黑色袭来。
这只尤物真是无情无义
黑色电影标配,和64年版本相比除了大框架一致基本是两个故事。保险理赔员追溯凶案且不断场景还原的剧情里,悬念的剥开与艾娃·加德纳的颜调配的很好,黑色电影最大意义就是提醒男观众小心女人吧,可遇上加德纳这样的还是无解。她在劫工资团伙里扮演了一个双重间谍的角色。临死前不停往事重放的那段笑死
艾娃加德纳真是尤物名不虚传呀,她含着眼泪说,我对以前的事特别后悔,我现在有了家庭,已经不骗人了,请你放过我,什么什么的,谁特么的不会被骗啊。这个电影其实兰卡斯特和加德纳戏份都较少,最多的其实是警探和神似鲍嘉的保险公司调查员(简直就一私家侦探…),也不知道电影的主演安排是靠什么决定的,毕竟当时兰卡斯特还是新人。由不同的犯罪团伙成员一步步回忆接近真相的叙事方式很有趣 #修复版
邪恶而性感的女性 拳击手 保险经纪 回溯 黑吃黑 40分钟花絮未看 The.Killers.1946.BD.MiniSD-TLF
这封面太忽悠了!酱油的痴情种遇到酱油的蛇蝎女成就了保险男,结果封面就只有两瓶酱油!
经典黑色电影的故事架构,跟新版相比算是各有千秋,平庸之中透着一些成熟老练,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