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All good things only live in your soul
说实在话,这部电影看得我有点小纠结。可能是我不能很好的理解悬疑电影的真谛吧。
尽管如此,这部电影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在爱情观婚姻观方面。
首先,一见钟情的爱情的确美妙,然而这种美妙紧紧就像是奶油冰激凌,在嘴间伴随着一点奇幻的味道而消失在氲氲热气之中,没有踪迹。据说男人都渴望一见钟情的爱情,这点可能是源于对美好外表的追逐吧。
忽然想到了《时尚女魔头》中的一句话,具体的记不清了,大概是这样的:内在美,人们很少会关心,因为耗时太久。外表才是第一。
所以,有段时间,我拼命减肥。
因为在这个时代,不漂亮的cinderella始终是打扫家务的cinderella。
有人说,女人啊,你为何变得如此可怕。我觉得是社会驱使的。
女性在中国这个受封建教化影响多年的国家里,始终屈服在男权之下,是弱者。
没人愿意老被驱使,所以,女性们只有强化内心,坚强,即使是伪装笑的开心。
因此,给我的爱情观影响是——①女孩,漂亮外表的,不要一心找个好男人,因为不管他有多好,始终他是他,你是你,靠不住的,靠自己才保险的;②是个女的都应该要提高自己的仪容,这点很重要。
其次,婚姻中的经济问题。这部片子中,我感觉经济问题始终左右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谈到钱,两个字——伤神。可能这么想也只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了吧。这太纠结了,懒得想,懒得写了。
末了,我想说的是,我曾经也幻想这个世界有多么美好,可是真真混迹于社会才发现Things are not like this。
现在想来,恐怕是因为,美好的东西从来都不以具体的真实存在的,它们静静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
All good things only exist in our thoughts, in our soul, in our heart....
2 ) 你没有等到最好的我
这部电影主线比较明晰,所有的线索都指向David,一个看不清其真面目的丈夫,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
100分钟,对我来说仿佛很漫长。影片开始的轻松气氛很快就被阴霾笼罩,Catherine和David一开始清淡而甜蜜生活很快被David的父亲打断,他们向现实屈服的同时,也就宣告了悲剧的开始。
David是一个在人格方面存在严重隐患的人,在镜头中,他温文尔雅的外表下,时不时可以瞥到一丝疑惑,稍纵即逝的凶光,他的阴影来自童年母亲的坠楼身亡,他其实不相信爱情,不相信家庭。他的世界是夜空下的森林,那里黑暗无序,只能通过对自己,对他人的残忍来自我拯救。
Catherine作为David的妻子则完全是另一个极端,她出身平民,却乐天达观,对未来的憧憬驱使她和外表看起来完全正常的David走在一起。一开始的生活似乎也很美好,虽然不够富足,却可以将两人的甜蜜小世界一直支撑下去。直到他们返回纽约,David开始帮助家族生意,Catherine才慢慢变得无所适从,她的疑惑日益增长,其实,她不了解她深爱的丈夫。这一点,直到他要求她流掉肚子里孩子的那一天,她才幡然醒悟:“我爱的那个他已经不见了。”
婚姻生活是需要两人为之努力,才能得以维持的。而他们逐渐彼此猜疑,丈夫逐渐不能容忍妻子一贯来的“自由”行径,妻子对丈夫的恐惧则在一天天膨胀变形。
影片的论调指向David,虽然没有直接的镜头展示,导演却已经很明白地告诉了大家:David杀死了Catherine,并没有留下证据。David身上那种强烈的自我失落,占有欲,讨厌所谓的美好事物的本性,在那个雨夜全都发泄了出来。我们看到小狗Ivan的那条带血的围脖,便已知David决心已定,被哄骗回来的Catherine注定难逃一死。
我不想就David这些不能理解的行径发表过多的言论,我只注意到了一个镜头:他们在乡下开的那家小杂货铺【All Good Things】便代表了一切,不管对于David亦或是Catherine,那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归宿。他们在那里相爱着,灵魂彼此紧贴,就连时间都要踟蹰是否要驻足观望这美好的一对儿。可惜时间没有停下,他们走向末路。
把握眼前的美好,并努力维护着它。它细小,易碎,一个波折就可能会消失。所以才更值得我们去细心呵护,而不是一边渴望它,一边摧残它。
3 ) -I MISS HER
万种风情化为尘埃,
万种伤悲化为眼泪。
你知道美好与不美好的通道吗?
其实一个笑容就可以沉湎,
其实一个孩子就可以挽救。
湖水激荡的温柔,
包裹了一切的不是。
如同岁月剥蚀,
如同回温,
走失,
回不去,
那时拥抱的温度……
4 ) 边写边想
其实,是昨天看的这部电影,对于这部电影的主角、导演、背景都不了解,是抱着一种很客观的心态看的电影。但是,看完之后,觉得很困惑。不知道导演想要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导演真的传达了什么东西。
开始是因为喜欢这部电影的名字。后来,电影拍摄的视觉效果让我觉得温暖而冷静。即便是两个人最亲密,最相爱的那段时间,一切都不是轰轰烈烈的。但画面还是那么的美而安静。像一个平静的叙述者,没有任何的感情色彩在讲述一件毫不相干也无法牵动任何感情的故事。于是,我开始喜欢这个导演的风格,觉得这一定会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可是电影看到了最后,觉得导演似乎是怀着一种很愤愤不平的感情在向大家呼告这个不公平的案件。觉得与之前电影的气氛不适很相符。另外,查了一下关于这个案件的资料,发现当事人如今既没有去世,也没有在狱中服刑。我就很诧异,如果这个当事人看到这个电影会作何感想。不管他到底有没有做这一切,既然他自己极力为自己辩护,那么他怎么能容忍一个人把他这样板上钉钉的描述成一个心理畸形的变态杀人犯呢。于是乎,我很困惑,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电影。
今天,看了好几篇的影评。怎么说呢,都觉得说的不透彻。和电影不对。刚看完电影的时候,也是对男主角怀有一种愤恨。可是,想到导演在故事之间不停的在表明男主角因为童年时候亲眼看到母亲的自杀而导致的心理畸形。既然如此,可以将主人公暂且称之为一个变态杀手。那么,导演是为了讲述心理问题吗?似乎有这么一点儿。现在想想,导演似乎并非想要批判某个人,或者是案件的极度不公平。而是在阐述一个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自己的推断,来完善整个故事。如果只是警方掌握的那些支离破碎的细节,故事必将不够丰满。那么,我们就假设主人公是哪个杀人犯吧。
导演的重点在主人公杀人之前。用了很长的时间的讲述主人公的童年以及和K的恋爱。我并不认为童年的阴影让D丧失了爱的能力,虽然自始至终D都没有说过他爱K,但是我想他还是爱K的。他也爱他的父亲。也爱他的母亲。只是,童年的经历让他变得残忍而不珍惜生命。我想,他的眼中,生命并非珍贵的东西。自行或者被迫终结生命也并非是一种罪过。他跟他的父亲说,他还用手去抚摸母亲的头。而他的朋友也说过,他母亲的头像核桃一样迸裂。这样说来,他从心理上一点都不抵触死亡和尸体。所以,当他感到愤怒的时候,他无所顾忌的去结束他所深爱着的生命。最后,他告诉父亲,“I MIss Her”我开始以为是说K,后来看影评,有人说HER指的是他的母亲。我想,也许两者都有。因为他想念了,所以他或许开始懂得珍惜了。明白失去的痛苦了。
故事中,D为了躲避警方而装扮成女人,我想,或许更证明他对于在他眼前所结束生命的母亲和K的一种怀念。用女人的装扮来缅怀,一种病态的想念。
写到这里,我开始有一点了解导演的用意了。
再回到电影的名字:ALL GOOD THINGS。是啊,原本一切都可以很美好的。美丽而温柔的母亲,热情而可爱的女友,平凡而健康的生活。一切都是这么的美好,就像他那家健康食品店的名字一样。如果没有回到纽约,如果没有父亲的各种压制和强迫,如果没有K日渐的远离,我想,大概埋藏在他心底的残酷和冷血会被冰冻起来,而不会被唤醒的。但是,世事怎能如人愿呢。我想,如果他们始终过着那种清贫的日子,K也是会抱怨的。像每一个普通而世俗的女人一样。所以说,D需要的是一个真空的环境来生存以消除他内心的病态。可是,整个社会即是一种功利而残酷的病态,怎能不唤起他内心的魔鬼呢。
这样想来,D不是一个故事,不是一个特殊的人。或许,他是我们每个人。还记得有一本心理学的书的名字叫:我们都有心理伤痕。是啊,我们心理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某种偏激而病态的问题。而生存在这样一个一切以功名利禄为目的而不在于公平善良的社会当中,我们是不是都在越来越极端而“变态”了呢。想想他们在乡下纯粹的生活,再想想他们在大城市糜乱的生活,多鲜明的对比。或许,我们越来越背离生命本来自然的模样,越来越失去最初的善良和梦想。我想,我们都是DURST。
5 ) 一篇关于陪审团制度的论文摘抄
纽约房地产亿万大富豪罗伯特 – 德斯特(Robert Durst )的第一任妻子凯思林于1982年1月底神秘失踪。当时他们夫妇正闹离婚纠纷。凯思林失踪的前一天晚上,正在参加一个舞会,突然接到德斯特的电话。她接完电话对好友吉尔伯特说:我必须赶回家去,“万一我发生了什末不测,一定要为我查明真相,好吗?我真担心德斯特会做出什末疯狂举动”。四天后,德斯特报警,说凯思林失踪。凯的朋友们无不对德斯特严重怀疑,但是警方始终没有查出线索。
2000年,警方联络上凯斯林的好友女作家苏珊 – 伯曼,要苏珊协助调查。苏珊曾向德斯特询问凯思林失踪的问题。其后,德斯特给苏珊寄过两张支票,每张金额2 . 5万美元,德解释说是“送礼”。2000年12月11日,苏珊突然在家中被人枪杀。警方勘察,没有破门而入的痕迹,子弹又是从脑后射入苏珊头颅,所以判断是被苏珊认识的熟人所杀,并认为德斯特有重大嫌疑。德斯特没有充分理由解释为什末给苏珊寄支票,也被怀疑是为了“封”苏珊的口。
2001年9月30日,德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市的海滩上发现一具没有头和四肢的躯干。转天,同一水域捞起两只袋子,一只装着一条人腿,一只装着两支胳臂。同时,警方还从水底捞出一只装着钢锯的塑料套,一张从当地五金店购买塑料袋的购物单,一件衣服,一张报纸。警方很快查出,死者是失踪的71岁老人莫里斯–布莱克。
警方在搜查布莱克住所时发现,有一道血迹一直延伸到布莱克邻居“德洛西 –辛娜”的房间。在对“辛娜”家进行搜查时,搜出一双血淋林的靴子和一把刀。据此深入追查,查明真正的“辛娜”,是德斯特的同学,并不在德克萨斯州居住。而假“辛娜”正是德斯特男扮女装冒充的。警方立即逮扑了德斯特。
警方审讯过程中,德斯特在铁证面前,承认了杀死和肢解布莱克的罪行。他交代,男扮女装冒充“辛娜”到德克萨斯州居住,是因为前妻失踪和苏珊被杀,他被怀疑,而进行逃避。他说,不是有意杀死布莱克。起因是,布莱克性情暴躁,两人经常争吵,有时还大打出手(此一情节有人证明)。2001年9月28日,他发现布莱克进入他的住房,手持他的枪。两人扭打过程中,枪走了火,射中布莱克脸部致死。他“吓坏了,害怕警方不相信他所说的经过”,所以肢解尸体,抛尸灭迹。
法院审讯时,检察官按“谋杀罪”提起公诉,如果罪名成立,德斯特面临99年徒刑。陪审团经过五天审议,于2003年11月11日做出裁决,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竟然是“无罪释放”。当法庭宣判这一判决时,连德斯特本人都“吓了一跳”,嘴巴微微张开,眼睛流出泪水。他拥抱律师说:“太谢谢你了”!检察官听到这一判决感到惊愕,连说:“令人失望,令人沮丧!”他认为,德斯特一贯说谎,是个“冷血杀手”;德斯特的行为用他自己的说法是无法解释的。
可惜的是,美国媒体对本案没有后续的追踪报道。陪审团根据什末理由裁定德斯特“无罪”?作出如此荒唐判决的原因和背景是什末?都没有下文,也没人再追究。这种不了了之的现象,在美国并不少见。除了反映美国司法制度和司法工作存在严重弊端,也反映美国的新闻自由并不是像某些人吹嘘或想象的那样完美。“家丑不可外扬”和“为富者讳”的现象在美国不是不存在。
6 ) 你的爱如同罂粟
一开始的阴郁风格的画面一出现,就猜到片名是反其道而行的,美好的片名只是为了衬托脆弱的美好或者说是美好的外衣下掩藏的阴暗潮湿的心。
在猜想如果David从最开始选择和Kathleen住在乡间,开着那间名叫ALL GOOD THING 的健康食品店,那么结局会不会相反,会不会一直是那样。仔细一想,本质还是不会变的,无论David在哪里,做着什么样的的事情,遇见什么样的人,他还是那个心里藏着魔鬼的男人,会毁灭一切柔软美好的男人。
其实他自己的心里亦是不好受的吧,他爱着Katie,却爱得那么霸道以至于开始变的畸形。冰冷的童年,现实的家庭,无爱的少年,注定了不懂得怎样去爱,怎样的爱才不会伤害到自己爱的人。
故事刚开始的美好,会让每个人沉溺,Katie柔软温暖的微笑,纯净清澈的亲吻,乡间不经意的小花朵,近乎完美。
可是残酷的生活不会留一点喘息的机会,短暂的美好之后,故事一直持续着冷色调的讲述。欺骗,心照不宣,暴力,眼泪,绝望,哀求,死亡。。。各种阴冷。各种残忍。
你的爱如同罂粟,爱上你艳丽的外表的同时,却不知已中了你致命的毒。。。
7 ) 健康食品
刚开始在垃圾房看到那个带血的蓝色丝巾搞不懂是啥,想了很久才想起。。。哦!是那个哈士奇脖子上的围脖!
8 ) all good thing of Ryan
帅到无以复加的高司令 庞大到纽约市半个中心街区的家族势力 7岁时候摸着跳楼母亲的额头 当他真正想要脱离家族生活的时候 父亲的:漂亮女人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 将他拖回与现实的责任 面对违逆自我的选择时 好像只有K才能才他入睡 可K也是一位有着大家庭的医学院毕业的研究生 D玻璃心无法接受分享心爱之物 K终成玩物死爱犬之后 对我来说 后面的故事发展与案件处理我更在乎的是K死了之后K的状态 也许就像7岁直到遇见水管漏了的D一样 迟到的生活 苟且的日常 故事最后 纵使三宗命案缠身 百万身家也能让你安全脱身
如果这部电影拍成纪录片的话肯定更牛逼!导演故事讲的不错,只是很难搞清楚他想表达点啥,没有道德立场,不评断角色,只有那些纪录片式的镜头摆在那里,虽说它依旧震撼了你,但也限制了影片主题的深层次挖掘。就好比它只告诉你事件本身,至于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和思考,那就是你的事了。★★★☆
单纯叙事比起Zodiac是好看一些的..高司令的演技好到可怕
真实事件改编无法杜撰过多的臆想情节 导演不温不火的讲故事想把道德审判也搞得掩人耳目
一般。。
高斯林太棒了,在小成本和独立制作里一路发飙
纽约历史上最声名狼藉的谋杀悬案外加一批好演员,这么好的一个本子居然被拍成这个样子,三个段落脱节厉害,故事拖沓,故弄玄虚,情节也自然被削弱很多。我想如果要是导演换成大卫·芬奇会不会变成经典?★★★
All Bad Things are All good Things.
配乐很不错,后段元素太多,叙事稍稍有些不集中。
x
刚看完这部《所有美好的东西》,属于剧情惊悚电影,电影名字和剧情是相反的,所有美好的东西其实一瞬间就化作不美好,是对现实的讽刺,影片根据纽约历史上最声名狼藉的谋杀悬案改编,上流社会的人是不是都容易得精神分裂症?kristen dunst的复出,带给这部戏很大惊喜,将一个可喜可悲的妻
所有美好的东西就是犯下的罪恶都不用偿还。
凶手到了Florida,大家要小心哟
没有评分那么糟,故事还是讲完整了,画面和音乐还是配合上了,演员还是到位了。真的,没那么糟。
这个世界最易碎的就是男人的酒杯,政客的承诺,少女的梦想,钢丝上的爱情,现代社会的善良和高贵的心。
纽约史上最声名狼藉的谋杀悬案被拍成了这幅模样真是暴殄天物啊,如此有料的故事却被导演东拉西扯,叙事平庸且苍白,前中后三个部分完全脱节。好在有Ryan可以看...
也就看看男女主角的演技吧。
I miss her so much
all good things
嫁错了连命都要搭上
就是對金牛座的女星不感冒 / "You said you don't want a kid, is it not now or not ever?" "Forever." "Is there something wrong with you?" 痴乜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