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被忽视的杰作--风格化的史诗剧
这部电影也叫《希腊血仇》,在众多的史诗电影里,历史电影里,这部影片格外显得标新立异,不同凡响。台词不多,如果有也是话剧味道很浓,有点莎剧痕迹。多数情况下,视觉的展现占据主要地位,摄影出色,既有宏大背景又有个人局部的特写,群山沟壑石墙的黑白影调也是令人称道。初看被导演的视觉经营吸引,再看有话剧的调度与咏叹,不是舞台胜似舞台。
这部电影根据独幕歌剧《厄勒克特拉》改变,霍夫曼斯塔尔编剧,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谱曲,1909年1月25日在德国德累斯顿歌剧院首次公演。此剧是理查·施特劳斯与霍夫曼斯塔尔密切合作的开端。
演员选的好,像是古希腊雕塑复活
mother killer
派一拨群众占领空间并表现空间,似乎是一种希腊戏剧传统。原以为它是安哲罗普洛斯场景调度的特色,但其实更早的希腊导演也喜欢这么干。安哲只是将空间进行了扩展,手段也更丰富巧妙
父亲要杀女儿,妻子杀害丈夫,儿子弑杀母亲,好一出悲剧。厄勒克特拉无疑是希腊悲剧三部曲中质量最高的一部
这部以Elektra命名的电影,除她以外的角色没有自己的人格,或以她的人格出现,或以情节所展现.三个环节值得留意:劝说弟弟复仇时的那声惊雷,对篡位情夫尸体的谈话,和母后之间互相控诉.我虽然深受浪漫主义影响,但由于骨子里是悲观主义者,更倾向于古典主义所投射出的静穆简洁纯粹以及强大的生命力.
像舞台剧一样的电影,眼神和光线让人想到黑泽明的罗生门,整体的表演和音乐则像他的蜘蛛巢城,很有意思
戏本与影像结合的精彩呈现,歌队的阵型,厄对命运不屈的神情。
神话总是派着流窜的正义牌,恶毒的流落下神谕,进入了角色的人完成狂热后消逝于虚无之中……又及 黑袍女人们组成的歌队形式真是太灵啦!!!
依旧是逃不掉的命运悲剧,这部不如《伊菲革涅亚》,也可能是Elektra人格魅力不如Iphigenia?(另,Irene Papas在这部里演Elektra,在《伊菲革涅亚》里演母亲Clytemnestra,也是挺有意思!
7.8/10。导演诞辰百年补。其希腊悲剧三部曲第一弹 & 唯一黑白作。简洁、古朴。中近景精致走位构图,寥寥几笔就勾出人物与关系(跳动眼皮、拂去的手、身明面暗、七人纵列、含情一视、眼部光束)。阿伽门农凯旋始十年不晚终,两起命案一明快一间叙,单刀直入的隔阂与恨意。人之高贵不在身,逆境之中无朋友。未及神人大审判(悲剧起源未做更深入探讨)。母亲辩白有翻案意但终究扮作白脸。其实整个复仇链既有权力结构也有性别结构,完全是父权社会寓言。厄勒克特拉之悲剧性与其说在于宿命,更似父权养成下对女性本体的自仇与反噬。
摄影调度太精彩。那些黑衣妇女的设置简直是神来之笔,她们既是歌队,又是片中群众角色,还为电影空间的表现做出了结构性的贡献。
舞台剧风格太强烈了,肢体语言和表情动作都十分夸张,但是放在这个悲剧故事里面却显得十分的恰当。两场复仇都没有直接表现,特别是第二场弑母戏,完全通过快速剪辑、环境和旁观者的强烈反应来烘托气氛,跟Psycho的浴室谋杀戏一样精彩。
在古希腊神话中弑父很常见,但弑母就成了悲剧
因为做字幕校对看了这片子。看完觉得……简直太它喵的好看了啊啊啊啊啊啊啊。我看着他们杀母那段,也跟着难受的紧。差点……都做不下去了…………
母亲是小女孩又爱又恨的人 每天都在折磨着她 仇恨有时候会吞没一切
改编自欧里庇得斯的希腊悲剧,国王阿伽门农的子女在成年之后为报童年时期的父仇而弑杀生母及其情夫。影片在保留室外剧场风格的前提下将原著大量对白作强烈的无声影像化处理,利用演员肢体语言、古风配乐、暗示性剪辑和贫瘠自然风光强调角色的不可抗命运,同时通过持续在场的歌队悲叹与警告作情节评价。
冷门佳作
有穿帮镜头啊,输送电源的架子都瞧见了。
这玩意看了就特别哲学
7/10 为什么神要让你这样做……因为他就是想坑你们家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