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随心意,做自己,带着家人。。。
赞一下B站的童鞋。。。在Kickass上等了这么久都没资源,结果B站先有了。。。感动到哭。。。
本片的完成质量看评分就能略知一二——不算完美,但还算满意。毕竟是导演的处女作,很多场景安排的都不是特别自然,但至少这是我们华人自己的同志电影,涉及的题材也是现在的焦点问题,不管怎么样,都应该为郑伯昱先生的勇气和付出点个赞。。。
之前看过很多同志电影,各种语言各个国家。。。其实看多了之后,慢慢就会觉得其实很多题材都是重复的,作为同志,在每个国家的处境都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不过有个很明显的差异是,亚洲国家的恐同目前主要表现在传统压制下的冷暴力,而欧美国家包括拉美国家更多的是宗教误导下的人身攻击。。。我们总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相比现在欧美甚至一些拉美国家进展如火如荼的同志运动,亚洲国家显得异常迟缓。。。其实我们周围已经在涌现一批优秀的同志组织开始在为自己的权益发声,但在集体沉默的背景下,一小撮人的声音总是很快就消散了。。。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太多人还是在温水煮青蛙式的日子里自我放逐,被动接受传统的束缚。。。
《满月酒》构建的一幅图景其实并不是什么乌托邦,它展示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作为同志而言,本来就可以有的图景。作为典型的华人同志,郑伯昱饰演的Danny虽然本人已在美国工作生活,但其与自己台湾的原生家庭仍然并未分离,简单的来说,他是带着传统的枷锁在过自己的同志生活。归亚蕾饰演的母亲一角凝聚着典型的华人家庭传统——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老实说,就这一点,也不能算是亚洲特色。人类作为动物,每一个家庭在发现自己成员里有一个是同性恋后,本能的反应应该是想到生育,其次才是传统和宗教。华人社区里宗教的影响很弱,传统才是我们最强的束缚。Danny有一个很强大的自我,他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他并不是撇下家人一个人自在逍遥,而是一路带着家人,一点一点慢慢地向家人展示自己的生活和自己应得的权利。。。
人生是自己的,自己是主角。作为一名同志要承受的反传统压力很大,但这并不是自我放逐的理由。我还是更愿意相信家人如果是真的爱我们,最后一定会接受我们最真实的自己。当然,前提是我们自己知道该怎么去过好自己的生活。踏踏实实地做最真实的自己,对未来做好长远的规划。你想要稳定的生活,组成自己的家庭,那就好好处对象,诚实对待另一半。婚姻不仅仅是那张纸,更重要的是两人相伴一生的彼此承诺。不要因为国家制定的法律不承认同性婚姻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很多时候,法律承认的那一纸证明,很多时候恰恰是捆绑在两人身上的枷锁。充分利用好当前所有的条件,继承、生育、病房探视、收养、代孕……总有办法解决这些零零总总的问题——关键在于你是不是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
我一直在努力变成一个Danny那样的人,明白自己想前进的方向,然后一点点往前迈进。带上家人,一点点完成自己的目标。我们对不熟悉的事物都会感到自动恐慌,因为我们对此失去了掌控感,对家里突然冒出来的同志成员也一样。这个时候,同志们应该更努力地向他们展示自己的人生道路与规划,一点一点让他们看到自己生活的前景和未来。我相信,真正爱自己子女的父母,再看到子女未来有规划、有着落后,对子女爱谁也就不会有什么芥蒂了,毕竟,孩子很幸福。。。
本来想写写影评的,硬生生熬成了鸡汤orz。。。反正楼偏了,也懒得扶了,就这么着吧。。。
2 ) 内地几时有院线的同志电影?
人家李安以《喜宴》成名,你就弄个《满月酒》,明摆着想沾点光,这跟内地电影界的人是一样的作为。字幕是泰文吧?只能听了,关键是有英文,只能懵逼了。归亚蕾与金燕玲堪称台湾两位“国民母亲”,而金士杰可称为台湾“国民爸爸”。据说是导演郑伯昱的半自传,嗯。《喜宴》珠玉在前,这部想做第二的片子终究是“狗尾续貂”,就算宣传再怎么往《喜宴》上靠,还是无力回天,反而落得借人家上位的骂名。导演同时还是男主,话说长得跟苏有朋很像亲生兄弟嘛。为什么不找个漂亮女主点缀一下?是不想被抢镜头吗?也许同志电影不喜欢用漂亮女演员,更偏向用帅哥。
题外话,内地几时有院线的同志电影?希望是三年内。
3 ) 断层
人生有三大喜事,结婚,生子,抱孙子。开片归亚蕾饰演的妈妈就在朋友家的孩子满月酒上说道。
跟《喜宴》一样,《满月酒》也是反映同志生活的影片,但是两者有些不同的是,《满月酒》更多的关注于母子两个人心路历程的发展。
一开始看到归亚蕾饰演的妈妈,心中是有些抵触的,跟许多中国母亲一样,她习惯于干涉孩子的生活,在母子两人发生争执时,你那是什么态度?!一句随口说出耳熟能详的话,一下子就击碎了孩子的心。很多中国式家长都是这样,只要他们看不惯的就是错误的,你是不能反驳的,否则就是不孝,中国式家长缺少一种边界感,很少能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往往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去干涉孩子的生活。
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母子两个人从敌对到重新接纳对方,而且母亲也接纳了儿子的男友,很喜欢母亲在自己孙女的满月酒上说的一句话,我的儿子是一个很勇敢的孩子,他知道去选择他自己想要的人生……
很多人都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挂在嘴边,随着年龄的增加,这几年遇见的事情也越来越奇葩,有男方母亲毛遂自荐的告诉我,认识你这么多年了,觉得你真的挺不错的,我儿子跟你岁数差不多,你俩要在一起挺合适的,赶明儿你们结了婚,生完孩子不用你们管,我负责给你们带。也有第一次相亲见面的陌生人就开始劝我,你年龄不小了,已经算高龄产妇了,赶紧生个孩子吧,不生孩子的女人跟不会下蛋的鸡没什么区别。更有“好心”的”朋友”提示,不行就找个精子中心,自己生一个,我周围就有谁怎样怎样,你得有个孩子照顾你老了吧,要不然你一个人多孤单啊?当时我忍不住反问,那等我死了之后,孩子一个人岂不是更孤单?我带他来人世间的目的难道只是为了让一个人照顾我,这保姆的代价也太昂贵了!自此,两个人再也没有过联络。
作为一个没有把结婚生子当作人生必修课的人,我跟很多朋友都说过,对于我来说,孩子只可能是爱情的结晶,是两个人对生命的起码尊重,带他来到世间,是我自己心甘情愿的选择,而不是出于年龄养老等其他需要,虽然每个人来到这世界是无从选择的,但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寄情于他人只是内心不够强大的借口罢了。去勇敢的面对人生,去好好的体会人生,才是我的人生必修课。
写到这里,不由的想起一位兄长,我的很多人生世界观其实都是受到了这位兄长的影响。想当年认识他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怼天怼地怼空气的中二少女,是他教会了我用温柔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用宽容的心去理解别人,可以说这位兄长是我人生的导师,是我毕生崇拜的偶像。我们曾经相约,如果有一天,我们找到良人的时候,婚礼上伴娘伴郎的位置必然属于对方,只不过当年的我们还是太过于天真。此生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他哭的时候,是他喝醉了,哭的像个孩子,温文尔雅的他第一次骂了脏话,我他妈真的受够了,别跟我说一关灯一闭眼都一样,我抱着女人的时候都他妈觉得我丫就是一个强奸犯!没错,我这位兄长的性取向是男人。现在的我也曾想过,如果周围的人再多给他一些理解,是不是悲剧就不会发生?时常看到一些报导,一些同性恋者为了掩盖自己的性取向,会娶妻生子,甚至还出现了“同妻”一词,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只为了满足“循规蹈矩”一词吗?记得前一阵看过几位对出柜同性恋孩子的母亲的采访,有的母亲认为孩子是“病”了,这种病得治,用尽了各种手段非要逼着孩子走回“正常”的人生;有的母亲说道,只要能生个孩子,其他的事情也管不了了;但是其中一位母亲的发言却感动了我,她说道,其实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他想要的生活,区别在于每个人能不能去勇敢面对,我理解同性恋这个团体,但是作为一个母亲,我宁愿不知道真相,因为在中国,这样的团体想生存下去太过于艰难。
随着时代的进步,周围的人也对同性恋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希望能够看到那么一天,没有人以“过来人”的身份去“指点”别人的生活。
希望兄长在另一片净土安好,小妹叩拜。
4 ) “正常?我是同性恋就很正常,OK?”
《满月酒》是中国 极富传统色彩的一个习俗,与影片所传达出来的敢于出柜,敢于追求自己的想要的生活形成简单的对比。(Ps 因为本人看的电影少,所以感觉这部片子还可以,导演既然花这么大的精力和时间做,定有它的可取之处,so 给好ping) 影片讲述了台湾的一个上层的单亲家庭中,一个同性恋的儿子远在洛杉矶与男友同居,一个有点叛逆的儿子居住台湾(打酱油的)。早知道自己儿子是同性恋的母亲由于怕被成为笑柄就一直隐瞒,处处维护圆滑,儿子为了满足母亲想要后背的愿望,进行胚胎移植手术,母亲陪儿子全世界的跑,最终如愿以偿,在再一次的满月席上突破世俗,勇敢的说出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 影片还是讲几个很经典的矛盾组合,东西方的文化相碰撞的矛盾,单亲家庭中复杂的关系,中国传统的思想和革新弃世的新思想的碰撞,几个针锋相对的矛盾结合,普普通通的一部影片。正是酱紫一部在普通不过的剧情,才激励了更多的普普通通的同志在可理解的范围内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真爱,追求自己想的生活。“LGBT”这些词眼在人们的眼中的曝光率越来越多,被人们认可的程度越来越大,还是希望祖国可以爱护我们,就像爱护其他孩子一样。 导演郑伯昱,自导自演,就是讲述了自己的一生风雨同志路的辛苦,在自己能力之内将这份勇敢传递下去,真的蛮不错的,其实自己也是想通过一些东西来记录自己的一些事情,等到夕阳都看透再品这细水长流的温柔。
5 ) 滿月酒,誰人的狂歡?
剛剛結束的2015年香港同志電影展中,《滿月酒》作為閉幕電影與香港觀眾見面。這是導演鄭伯昱的首部自導自演的作品,亦是一部半自傳作品。影片講述的是一對男同戀人,通過嘗試,組建新家庭的故事,在今年6月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後,也頗為應景。
該片由《喜宴》製片徐立功擔任監製,而歸亞蕾繼續飾演母親一角。早在1993的《喜宴》中,導演李安就討論了同性家庭問題。家庭在華人傳統觀念中,被賦予了「傳宗接代」的責任。好似《滿》片,母親在好友孫子的滿月酒席上,心情複雜地起身向好友致詞說:「人生有三件大事:結婚,生子,抱孫子。」丈夫出了車禍很早就去世了,母親獨自一人將兩個兒子撫養成人,如今,這件一直未完成的大事讓她如鯁在喉。
《滿》片結尾處第二次滿月酒席,終於輪到母親為自己孫子的滿月致詞了。一席滿月酒,宣告了母親延續家族血脈的任務完成。電影宣傳標語:LOVE WINS,意為母親最後願意坦然公開兒子的性取向,也放手讓丹尼將孩子帶去美國撫養。然而在這個「完美」的故事結局中,女性的話語權利,卻一直是缺席的。
影片最有喜劇效果的部分,是母親在聽說同性戀的小兒子丹尼打算生孩子後,她喜出望外地跑到美國,卻在電腦前看著兒子打開的專業代孕網,掉了下巴,眼眶紅紅。不過,她很快就打起精神,一路從美國到印度到臺北到泰國,像偵探一般用各種測試方法,挑選適合的代孕人選。為了孫子的基因,她對女方的樣貌、教養、學歷、家庭背景百般挑剔。她不滿意大兒子的女友,於是當著兒子和女友說,結婚的目的就是生孩子,女孩子不用太漂亮,最好胖一點,屁股大一點。
我們會認為,母親這個形象為了抱孫子,執著到可笑,苛刻到可氣。但作為這個家庭中唯一的家長,父權價值觀預設了母親在家庭中的價值和責任,壓抑了母親作為一個女性的話語權利,這又是多麼可悲。
從《喜宴》到《滿月酒》,同性家庭因其缺乏生育功能,而難以被華人家庭中的大家長所接納。但是,兩位導演也都分別提出了組建同性家庭的可能性。《喜宴》中,上海女孩威威獨自在紐約謀求發展,為了得到美國綠卡,答應和偉同假結婚。為了讓威威能為高家生一個孩子,父親利用威威對偉同的好感,對三個年輕人的把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在這樣的三人家庭中,威威是感情和身體的雙重受害者。
而《滿》片中,丹尼選擇用代孕的方式,完成母親抱孫子的願望。固然,這個家庭是幸運的,在母子兩人無計可施的情況下,突然想到家中的印傭米奇可以為之代孕。米奇也是一個單親媽媽,她隻身一人來到臺北打工,孩子不得不交給父母照看。儘管明白代孕生產風險極大而且可能觸犯法律,米奇還是接受了這份工作,因為這是自己返鄉陪伴孩子成長的唯一機會。
在印度、泰國等國家,代孕已然產業化。跟隨電影的視線,我們參觀了專業的代孕中心,護士正優雅地向客人介紹他們的服務。而眼前的印度孕婦們,肚子中分別懷著來自不同國家的孩子,他們已經幫助了無數不孕或是同志家庭。醫生宣稱,代孕的孕婦們在醫院被照顧的很好,這些有職業素質的代孕媽媽都會努力保持身心健康。如果不是影片中母親在孕婦病房的窗外偷窺,我們也差點信了。事實上代孕媽媽生活空間狹小,只能在多人病房活動,孕婦拒絕吃護士提供的藥物,大發脾氣,她們迫於生計,成為嬰兒生產機器上的一環。
電影讓我們相信,男同戀人追求愛情和婚姻選擇自由的訴求終於能有一個圓滿的結果,母親、米奇也各得所需,皆大歡喜。母親在勸說米奇接受代孕時,安慰她道:「別擔心,我們要的不是妳的卵子,只是妳的身體。」這句話從一個母親口中說出,未免刺耳。女性出借自己的身體,甚至情感,為了交換一張綠卡,一個機會或是一大筆財富,然後,又奮不顧身地將之投入到家庭之中。可悲的是,在最後的狂歡中,女性自己也忘乎所以,以為這就是最好的勝利了。
发表于《明报》2015年10月26日
副刊「新世纪·疾走菲林」专栏
6 ) 这是我的正常
在国内能够上映,也是不错的。
归亚蕾快成专业同志妈妈了。
就是为代孕,也操很多心。
怀孕期间每周都要吃中药?
代孕母亲、供卵母亲也得仔细甄选,甚至亲自调查底细。
母亲的铃声是犬吠,也是够了。
是好事情就不怕父母亲知道。
男友说“墙上黑白配挂画,体现了某种平衡。”
男友差点出轨。
——如果你不是同性恋,事情就不会变的这么复杂。……你孩子长大会被他的朋友怎么看?
——别人怎么想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爱我的孩子,给他最好的家庭,很有耐心的教导他如何去面对这个世界,这才是最重要的。
好无力的回答。
我是同性恋,这是我的正常,OK?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改变这个事实的。
理疗师说:你不要老是提重物,手臂受力太多了,要多休息。
当父母意味着要花时间陪孩子,你做好了准备了吗?否则对孩子就不公平。
控告脑残基因的拉拉。
蒙娜丽莎看着他取精。
人生最害怕的一步,就是迈向未知的一步。
保姆新功能。
互相利用,肯定有给一笔钱。
不要把好的精子都打光了,留一些生孩子用。
国内代孕非法,只能这跑那跑。
空运胚胎,还好碰上T检察官帮忙过关。但其他乘客的安全呢?这是中式感谢、取巧式思维。
让熟人、认识的人代孕总是麻烦。
请外国的神明佛祖保佑儿子做个称职的父亲,为李家传宗接代。听来好悲壮。
李家后人回想多年前曾有一个gay祖,也是蛮危险的。
这么久了,她还是看不惯他们接吻。
胖闺蜜。
他不要别人在背后说闲话、指指点点,而是要公开。
在人类之子睁眼看世界,第一眼,就看到两男接吻,这样好吗?提前教育。
终究是李家精子数量不够,还好交了个男朋友,帮忙怀孕成功。
来自两个男人精子的胚胎同时植入,不会排斥反应吗?终究是PK掉了一个。
儿子是最大的心机婊。她看亡夫照片,怪他为何给自己生了个怪儿子。
满月酒上含蓄出柜。
为何看了本片会不爽?总感觉保姆被牺牲了。就像多年前的《橘子红了》。
所以,去找代孕公司比较好。
三星半
很有感触,内心对爱情更加期待。感动,一样支持。
除了归亚蕾和徐立功,其实跟喜宴没有任何关系。本片在强大的东方语境下探讨同性生子的故事,其背后折射的依然是传宗接代的旧观念,为什么两个人相爱就一定要生个孩子。其次,对华人世界女性的话语权缺失,从单亲母亲被父权意识奴役到代孕母亲出借身体。最终我们会发现,出柜才是一个同志人生的新开始。
三颗星全给归亚蕾
亚蕾妈妈的演技也拯救不了男主尴尬的OK?OK?OK?一万个OK的演技!导演你是缺钱么?不要自己上啊!
唉,妈妈。
故事讲的乱七八糟
「我知道這不是你想要的, 這個baby也可能不是我的. 但這是我的人生, 我必須做我自己的選擇, 對我自己誠實, 也對你誠實.」
李沛旭蛮帅的。
导演未免也太潦草敷衍了吧!
6/10,和喜宴类似但没喜宴有感觉
跟喜宴完全没法比 导演演技看得全程尴尬。。
片子拍得有些差劲,但好些细节都觉得好生活好真实,值得想要孩子的同志做参考观影(看完后才得知是编导演于一身的郑伯昱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对于那些传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的父母们,其实不仅同性恋,还有结婚不生子的异性恋丁克家庭、不结婚的单身男女……在他们眼中都是不正常甚至是罪恶的。
非常感谢电影分享的一段旅程,代孕的过程,寻求母亲理解的过程。真的好不容易,希望有一天我也勇敢的迈出那一步步。
仿《喜宴》但远不及其表达的深度和力度,所有的情感输出只能靠归亚蕾的表演和浅显直白的台词撑场,片子毁在结构松散,人物塑造过于符号化,故事发展如同流水账,虽然还是老生常谈的同志主题,诸如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传统和现代思维的矛盾等,但有经典之作探讨在前,让本片的看点和意义一再被压制,一般
影片可谓20年前李安《喜宴》同性恋家庭题材的类型延续 将更深入地探讨人们对同性恋者的尊重 还会涉及更现实的代孕话题 以东西方同志组成的同志家庭探触代理孕母问题 故事描述一对同志恋人想要拥有小孩 千方百计找到人提供卵子 还得跑各地找代理孕母 饰母亲的是金马影后归亚蕾 印佣则敲定金钟影后莫爱芳
真实的看不下去。糟蹋归亚蕾。台词什么鬼?为什么要说那么多ok?剪辑也很怪,人物的情绪转换都是断层的。题材加一颗星。但一个电影,又不是科教片,没有审美趣味只剩下纯粹的宣传性,感觉也没啥存在的必要。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电影其实挺不错的吗?归亚蕾演技满分,男主兼导演是唯一的减分项。6.5的评分有点低了,我觉得给个8.0比较客观。
“人生中最让人恐惧的,就是面对未知跨出第一步,值得吗?为了一个奇迹,值得。”轻喜剧的基调挺不错,可惜剧情稍显鸡汤,技法也有很多尴尬生涩之处,但主题好信息传达也很到位。拿本片和《喜宴》相比没有任何的必要。
凑合,整体偏鸡汤,台词很刻意,虽然还是有归亚蕾压场,但远远不及20年前的《喜宴》
普及了很多代孕知识,可是剧本毫无技巧可言,生硬说理看得我蜜汁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