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说说真人,现实总是比故事更有意思
我想我认识电影里那样一个老太太,这种人你肯定也遇到过,甚至骂过、嫌过的。
我家隔壁的老太婆去年夏天死了,大热天裹着棉袄,就摔了一跤,但还是摔死了。
老太跟我们家都扎在拥挤的上海最拥挤的老城厢深处,一栋80年代老公房里,一样的40平的房子隔开两间,卫生公用。40平米原先在上海可不算小,能住三代人呢,我们家的屋子是叔叔一家三口住大房间,我一家三口人住小房间,把阳台封了装上窗户让奶奶住。邻居老太家的大房间给大儿子一家三口住,小房间住着老太、残疾的大女儿、在日本打工欠了一屁股债回来的小儿子,其余两个女儿都嫁出去了。后来随着我叔叔、奶奶搬走,我家的住房变宽敞了,继而显得老太一家的屋子更小了,残疾的大女儿睡沙发,小儿子睡床,床上搭一隔层,放了铺子给老太睡。小孩时候我问我爸,隔壁奶奶为什么要睡天上?“穷”,我爸说。
穷?她可不认为自己穷。
老太自称是大户人家出生的,世道不好才落得跟我等工农一个下场。宁愿在屋里搭隔层,也不能把阳台封了当房间用的原因就是:阳台就是阳台,通风用的,家里不缺这点地方。是啊,阳台朝外,不缺地方,缺的是面子。为了补点面子,每次老太家的两个女儿来做客,人还没进她家门就在我家门前一停再把手里的礼物提一提,像是冲观众亮个相好讨个彩头似的。
打我记事起老太就有70多了,人老了就特别愿意说曾经,现在不好,至少曾经好过。有一回邻居们聊天,说到以前谁家有宝贝,有人讥老太一口说“老太你们家以前这种货色肯定不缺的吧?”她听了大喜,问:“你也晓得我们家以前有钱啊?是有钱,好东西我都藏着。”别人再问她藏哪儿,她就说:“死了再肯给你们晓得!”
老太一家六口人,家务活买菜、烧菜、洗碗、洗衣服……统统是她一个人从早到晚忙活出来的,碰到不会干的她就找我爸,修电路、换灯泡、通下水……几乎总是在吃晚饭的时候乒乒乒敲窗户,喊“阿三在哇?阿三在哇?”她知道这时候我爸肯定在家,不应她她是不会停止叫喊的。我爸每每都是捧着一个热饭碗急急去应门,半个小时后忙完再捧着冷饭碗回来。我妈这个时候就要啐一句:“死老太婆,吃饭也不让人太平!”有回我深感我妈这样特别不善良特别不无私,就指责她“妈,你怎么能这么讲一个老人呢?”我妈回我:“你小孩子懂什么,晓得人家在背后怎么说你爸的?”
我妈没告诉我,老太这么使唤我爸的原因是她觉得我爸什么活都会干,不要钱还答应得快,招呼起来就像招呼下人。那她那两个儿子干什么去了?她说他们什么都不会干,天生享福的命,也好。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老太跟邻居侃大山的时候一得意就说出来了呀。
我妈对老太一直是牙痒的,一方面,因为我妈不擅长料理,偏偏老太特别喜欢拿个小板凳坐着看我妈烧菜,边看边指点,当然批评得多,“你这女人啊这点事情都做不来,又不是小姐的命,你家女儿也是命不好投到你这人家。”我妈经过老太一番奚落,受饱了气炒出来的菜就更难吃了。让我妈不满的另一方面,因为两户人共用的厕所、走道都是她在打扫,说来两户人里有我妈跟老太儿媳两个壮年女人,不该就我妈干活,可她儿媳妇是个脾气极其泼辣的人,不是她能使唤得动的,对于这个儿媳当面迎着走过来她都怕来不及让路,背地里呢,总说“这人恶生鬼投胎早死!”
不知道老天是听着了还是听错了,没几年老太那媳妇就得癌症死了。死前从医院回家呆了两天,那两天老太不是在跟前伺候,就是跑我妈跟前摊手叹气:“作孽,真真是作孽,我儿子年纪轻轻媳妇就没了,孙女么还在读初中,以后读书嫁人又是一大笔钱,还要我老太婆来管!”
儿媳走了之后这家人低落了一阵子,老太也少出来说三道四的了。那会儿我上小学,有天回家家里没人,就坐在门口写作业。老太看到后直“啧啧”,说怎么还有这样的爸妈小孩都不管了,赶紧让我进屋吃饭。说实话,那天她家的菜可真丰富啊,鸡鸭鱼肉都有,盘子都快叠出桌子外了。她两个小女儿带着外孙也回来了,地方太小,床上堆着他们带来的礼物。等我妈回家后得知我在老太家吃饭后打了我一顿,我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这顿饭让老太借题发挥了至少大半年,我妈之后没少被她说“你家孩子没饭吃,幸亏我们家有的是。”
咳,从那会儿起我妈就不允许我叫她“奶奶”了,只许叫“老太”。这还不是最粗鲁的称呼,老太的孙女直接喊她大名的,“李秀英,开门!”“李秀英,把衣服收了”,她甚至不跟老太一块儿吃饭,老太只有悄悄塞点好菜给她爸还嘱咐好不能说是谁给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孙女对老太的怨气甚至大于我们邻居。这种情况看多了,不免对老太又反刍出些同情,似乎一个老人不该这么对待,我也尝试过做些“好事”。
那会儿我已经上大学了,回家没事就陪老太聊聊,她问我干嘛呢,我回说读书,她说:“读书好……”我刚想问她身体可好,没想到她接着说:
“读书再好赚不到钱有什么用呢?你看我孙女高中毕业就开始上班了,现在工资能有这个数。”她比划了下二,马上又换成三。
近几年老太一下子没了气势了,人也很少见,有一回正好碰到她买菜,还没打招呼就看到卖菜的老头说了句老太什么,大意是骂她没子女,老太也不回嘴,转身就走。那时候老太已经很难走路了,每一步都是搓着地往前挪半只脚。我上前想帮帮忙,还没来得及开口她就说:“哎呦xx,帮奶奶提一提。”
咳,她的嘴就是快。
再过些日子,老太就出不了门了,大女儿自己残疾不方便,两个儿子又什么都不会干,剩下的两个女儿住得远来不及照顾,只轮着我妈这个邻居天天往她家跑,抠屎端尿……我妈也挺有意思,那阵子不喊她老太了,反而喊她“恩嫲”(妈妈的意思)。以前她老说“看样子老太是死不掉了”,后来她一说起老太的身体就叹气,那段时间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老太终于睡上床了,他们给她买了一充气床防褥疮。
但是这床睡没多久,老太就摔着了,她嘴硬说没事家里人也就真当没事。其实那会儿骨头已经断了,当天晚上人就不行了,送去医院的路上还嚷嚷着要把自己的拖鞋带走。至于她说死了才肯让我们知道的那些宝贝,死了也没人发现过。
老太走后,她大女儿对着那张几乎崭新的充气床叹气,“我妈都没用几天!”
旁边人安慰她:“新的好,新的好,床新说明人走得快,你们也少吃点苦头……”
说到这里,我只能感叹句,幸好这电影是个美好的故事,借一个老人的梦,平了时间的不公。否则,当我再次看到这样一个要将所有不满都发泄在嘴上,才能熬过苦难的老人,她如果像我隔壁李老太一样死成一种遗憾,那么我会很痛苦。再也不愿看到有这样一种人,牺牲了都无人感恩。
2 ) 把剧本反过来拍,就可以争夺奥斯卡了
由《催眠大师》导演陈正道执导的《重返20岁》确实是一部让人惊喜的诚意国产之作,在如今地雷频出的国产电影圈里,这部电影拍的可以说比“业界良心”还要好看。除了导演优秀、演员给力、团队上乘之外,它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它的剧本了——正如聪明人都知道的那样,《重返20岁》跟《奇怪的她》是同一家公司开发的两个版本,用来面对两个国家的市场,抚慰两个国家的子民,所以,同其他用偶像来圈钱的雷人片不同,本片的剧本创作可是来自于韩国成熟团队,因此,《重返20岁》在剧情上便已经甩了国产喜剧好几条街。而更让人惊喜的是,经过国内编剧的改编,电影情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接地气,更能吸引国人去接受《重返20岁》的熏陶——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要做两个版本而不直接引进《奇怪的她》的意义了。
但《重返20岁》跟《奇怪的她》在主线上终归是一致的,这也是招致大家误会与谩骂的主要原因——谁愿意花钱看两个一样的故事啊!(诶不对,你们看《奇怪的她》肯定都是下载看的吧!)所以,如果片方开发项目时能更大胆更前卫一些,将《奇怪的她》剧本反过来交给陈正道,以目前的完成度来看,《重返20岁》去争奥斯卡也不足为奇……最起码,能让大家从国产片中看出诺兰的味道来。
故事的原剧情是这样:一个老太太,她在家被当作是家庭的累赘,在外又被牌友所嫌弃,但造成这一切的不是别的,而是她自己的一张其欠无比的臭嘴。就是这位没事找抽型的老太太,家里人商量着送她去养老院,可因为阴差阳错,她的身体回到了20岁的样子。
于是她借20岁的身体,用了另外一个身份,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她开始享受青春,享受生活,享受恋爱……同时用新的身份去反思了自己,回味自己的人生,最后,当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她又选择变回了老太太,只是这次,她变成了一个懂得体谅他人,性格温和的人。
表面上看,这个故事谈不上多有新意,当然,人家毕竟是个喜剧片。但如果把剧情反过来看,就会立刻成为一部经典暗黑作品。就像回文诗一样,剧情可以如下:
一个走过了圆满人生,温文尔雅,热心和蔼的老太太,婆媳关系融洽,邻里和睦,只想安安静静度过余生的老太太。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只魔鬼,要无偿赠予她青春,她接受了,于是身体变成了20岁的年轻模样,有娇嫩的肌肤,红润的嘴唇,丰满的肉体,天使的面孔,她喜出望外,开始享受人生,她去恋爱,去歌唱,去作年轻时候没来得及做的事情,一辈子的人生经验让她懂得怎么去关心别人,去鼓励别人,她的生活变得如此完美……眼看就要成为一个出名的歌手,与一个年轻帅哥将要坠入爱河。
她觉得这是上帝的恩赐,而不是和魔鬼的交易。
然而这时剧情来了一个大转折,魔鬼在她最快乐的时候,把她的青春夺走了,她又变回了老太太。所有美好的青春瞬间失去了……事业,爱情,都像一场梦一样突然醒过来。她开始不能适应老年生活,虽然这本来就是她的老年生活,然而在品尝过返老还童的魔力甘霖之后,她已经忘不掉那个味道了,她开始发疯地寻找,想再次找到青春……从此她再也无法安心生活,变成了一个嘴欠的老太太,每天喃喃自语,给家庭、朋友、身边的人都带来了无穷的负能量,最终家里人无法忍受,将她送进了养老院,她逢人就说自己有返老还童的魔力,最终被当作精神病孤独地死去……在死前她才明白,魔鬼的赐予,也是掠夺,上帝的掠夺,也是赐予……
这样一来,一部伟大的拷问人性暗黑的作品就诞生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魔鬼给予的暂时的青春轻易就摧毁了一个老太太的安静生活。片头再随便加几句《浮士德》,然后陈正道最好也改一个东欧的名字,什么安德烈安哲普罗哲思之类的。就会有一帮文艺青年过来跪舔卧槽多么经典的文艺片啊!
嗯,希望电影片方能看到我的这个建议,虽然现在没机会实现,但完全可以等到《重返20岁》大卖之后开发第三个版本,我不会收版权费的。
3 ) 岁月神偷
能够握紧的就别放了 能够拥抱的就别拉扯 时间着急的 冲刷着 剩下了什么 原谅走过的那些曲折 原来留下的都是真的 纵然似梦啊 半醒着 笑着哭着都快活 谁让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 晴时有风阴有时雨 争不过朝夕 又念着往昔 偷走了青丝却留住一个你 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 好的坏的都是风景 别怪我贪心 只是不愿醒 因为你只为你愿和我一起 看云淡风轻
4 ) 《重返20岁》:世上所有重返不了的路
三个月前在微博热门看到一个国产新片,名字同《17 again》,内容同《奇怪的她》。我在评论里敲下“烂片既视感”五个字,再也没有关注过这片子。
那时想都不敢想,三个月后的今天,在电影院哭到眼睛红肿的那个人,会是我。
前半部分作为全片演技支柱的归亚蕾出场还不到半小时,一个刁钻老太的可恶至极和凄楚之处,一分不差一一展示。炫耀自己一手带大的了不起的儿子,眼角眉梢挤满喜悦皱纹;看到不共戴天的儿媳和漂亮讨喜的大孙子,眼神之别势同火与水;被儿子请出家门后独自走在冷落街头,那瘦削单薄的身形和老人独有拖沓迟缓的步子,哪怕衣袂不起,你也共觉此夜有凉风起。
出神入化的是这位戏骨的台词。和儿媳对话恨不得字缝间都要挟枪带棒,和孙子对话却是柔如三月桃李春风。在青春照相馆里,摄影师要她回忆人生最美的时光,她犹豫着,最后喉咙里带着些凄凉的嘶哑。
她说,我最美的时候,连我自己都错过了。
尾音里似乎真的有了凋花折枝的绝望,连我一个旁观者都身处其中,在这句台词的十几秒里阅过苦祚一生。
我像影院里的大多数人,从急诊室外的对话开始抑制不住地眼眶发热。当杨子姗躺上病床,我的泪腺已成洪灾现场。
这些眼泪,不只是因为陈正道那一系列电影美学天赋。而是这个故事到了这儿,正好命中了心里某个不可说的一隅。
我想起了我姥爷。
姥爷这一生的定义就是平凡,像大多数人,是那种时间的素手一掀,在历史上连个标点都留不下的人物。
唯一不寻常的是他晚年患的那一种病。
阿尔茨海默病,中国人都叫它老年痴呆病。
他熬到了女儿嫁到好人家,熬到了小儿子娶妻生子,熬到了终于可以退休享受的时候,却开始大面积地遗忘着。不是遗忘过去,而是在一点点遗忘现在.
有一天他跟我姥姥说,去后屋喊小福回来看书。小福是他的小儿子,在他记忆里还在后屋干活的男孩子,那时候已经是一个4岁女孩的爸爸。
有一天他喃喃自语,是不是该给妮儿寄钱了。妮儿是他的大女儿,在他记忆里还在远方念书的女孩子,那时已经工作十五年了。
有时候有人给他送点好吃的,他就寻思着给远方的妮儿留着;有时候会翻翻报纸,看到好文章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要给他那个读书不太灵光的儿子看看。
他以这样神奇的方式,慢慢重返40岁,30岁,20岁…到了20岁,也没有停下脚步。
他一点点遗忘现在,可是儿女依然是他生命里不愿意放下的,碎碎念叨着的全部。
他也曾频繁走丢,执意要去找年轻时家旁边的那条游过泳的河。
那河沟早就不在了,人们填平它,盖了新房,然后推倒,再建楼房。后来我们告别那片土地,不知道它的下落。
而我的姥爷,还在心心念念那条青年时代的河流。
最后,他躺在病床闭上眼睛,不记得他在冬天趟着没到小腿的雪背着有肺病的女儿走了四里路,不记得他为了凑钱给女儿看病跑去给人家大年夜看门冻出的脚伤跟了一辈子,不记得他自己卖掉一套最好的皮外套给小儿子买一套百科全书,不记得他第一次送女儿去远方上学时背过身流下的眼泪。
他以倒叙的方式重返人生的每一个脚印,然后丢弃它们,义无反顾继续回溯。最终重返到人生白茫茫一片初生,将他以一生献上血泪的生命牵绊,全部遗忘在人间。
我们谁都拦不住。
我们这一代人,或许很难体会,隔一代人如电影中的沈梦君,现实中的我的姥爷,是如何像一颗果子为骨血甘心榨尽饱满一生。
可是在那个路仍有饥骨的年代,以青春换后生饱腹安生,几乎是他们不假思索的天然选择。
沈梦君心里邓丽君的老歌,我姥爷心里的那条河,都像是来自遥远年代的光。
那光芒集中照耀过他们生命中的那一段,被我们称之为青春。
念念不敢忘,其实是怕错过了,就真的忘记了。
如果问起八年后的我有什么遗憾,那大概是没有像项前进陪奶奶做音乐之梦那样,在我姥爷重返20岁时,陪他去找回年轻时的那条河流。
即使那个时刻的他,只有一颗装着20岁回忆的心,和一副老去的躯体。
很少为国产片子写点什么,这一次,就当是为2015年看过的第一个片子留个念吧。
不说拍摄手法不说艺术造诣,至少它作为一部电影,很好地完成了最原始的功能——找出共鸣,分享回忆。
这个世界上的好故事有一大把,能把故事讲好的人却太少了。
所以我这么喜欢《重返20岁》,喜欢这个天生带着烟火气的成人童话。
它以重返青春这样梦幻的假设时刻来提醒,如何珍重地去走世上所有无法重返的路,如何去爱这条路上于某一天永远也无法重逢的那个人。
5 ) 非常棒的喜剧电影,笑声和眼泪都赚足了!
听人说电影很好看,可去了现场又听到邻座说,这和韩国电影《奇怪的她》是同一个剧本。我当时就不抱任何期望了。趁开幕前的几分钟检索了一下同一个剧本的问题,才知道这是《奇怪的她》的出品方一家叫做CJ娱乐的韩国公司搞的形式创新:一个剧本分别在不同国家拍。不过,当电影开始以后,我整个人就又精神了!因为尽管不久前我看过了《奇怪的她》,但是《重返20岁》拍得确实比《奇怪的她》好看!得益于电影在细节上近乎完美的本土化手法,使得中国版的看起来笑点更足,也更有张力,绝对会让你一直乐,乐翻天,也会让你在结尾被感动,哭很惨!
或者我换一句话来说,如果给《奇怪的她》打8分,那我非常乐意给《重返20岁》打满分!据说导演拿到剧本时很早,可是拍摄《催眠大师》耽误了进度,等到原片上映很久,这部电影才被搬上荧幕,于是被好多人误会是抄袭,其实根本不是。而且相信我,如果你是不明真相的观众,那么看过《奇怪的她》,再去看这部《重返20岁》,那么也不得不承认一句:“抄袭”得太成功了,完全超越了韩版!中国版女主的表演比韩国版的好得多!由于电影的题材讲的是亲情,我看的那场,影片结束后,观众集体鼓掌!其中最后一场戏,我周围的座位上几乎所有人都在哭!真得超感人!!(接下来会有剧透)
▌▌这片子不是穿越片,不是回到过去改变未来,只是70岁的老太太一夜之间变回了20岁,但周围的一切都没有变,所以整部片子给人一种年轻真好的感觉。当然了,年轻真好也需要变年轻的人有勇气有梦想,不然一个懦弱的无趣的人变年轻,可能也很难再精彩起来。
你想象一下,如果让你某一天突然由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变成了你20岁的样子,那该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你的儿孙都不认识你了,颈椎病一夜之间也没有了。皱纹消失了,这时候你看看周围每天和你一起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你心里应该会产生神奇的体验吧。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奶奶,这件事估计都能把自己吓死了。但归亚蕾饰演的奶奶在电影里是一个精致的、刻薄的,缺乏被关爱的老太太。她丈夫早逝,一个人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他孩子当了大学教授,这令她非常自豪,所以跟她的老伙伴们打麻将,总是叨叨叨叨炫耀这些事情。由于她个人的特殊经历,所以对儿媳妇要求很高,是非常典型的那种“恶婆婆”,说三道四,给孩子们压力。但她同时也是坚强的,独立的女性,有追求梦想的勇气,也有着过来人的智慧,她老年近乎刻薄的对儿媳提要求,其实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她偏爱孙子胜过于孙女,则是因为她心中有不灭的梦想,所以她虽然年迈,是一颗老灵魂,却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这正是她能非常快的适应新的年轻的身体的原因,而且理解了这一点,也很容易就接受了她的孙子出车祸以后,她居然坚持要唱完歌再去看孙子。因为她比其他人更了解孙子,也因为她其实经历过很深的苦难,明白有些事情如果错过,那可能就是一辈子的遗憾。这正是编剧高明的地方。让这部电影感觉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这部片子的笑点前面集中在老年生活的鸡零狗碎上,中间主要集中在身体年龄与心灵年龄不符的错位上,结尾部分非常感人,在医院那场戏,简直让一部喜剧片升华了!
这片子选角儿太牛逼了,不说演技爆表的归亚蕾,也不说看到年轻了的女主两眼放光的老爷爷,就说那个配角,李老爷爷家嫁不出去的老姑娘,那一出场,当时就乐喷了,原谅我以貌取人,那个长相真的看上去就是一副嫁不出去的样子。他爹催促她赶紧出嫁那会儿,笑死人!
老年人因为互相炫耀,结果在麻将桌上打起来了。一把年纪较劲打架,看得时候真是太欢乐了。老太太偏爱孙子,在家里那场戏也很好玩儿。先是叨叨儿媳说鱼要两面煎,等孙子鹿晗出来,他妈要求他洗碗的时候,老太太抢着说奶奶帮你洗,老人要洗碗,这哪里能看得过去呀。鹿晗妈妈赶紧上来说我来洗,结果老太太马上接住话头就说,那你来洗吧,简直是蔫儿坏。鹿晗问母亲要钱,母亲不给,奶奶就自己去拿,儿媳看到了说,怎么能要您的钱,老太太拿过儿媳的钱和自己的钱一并都给了孙子。智斗儿媳,战斗力爆表。
儿子来劝媳妇说,我让妈妈少说两句。结果媳妇儿也接住话头,那好啊。结果儿子又说,就让她说两句能怎样。当时看得我一下就乐喷了!类似这样的场景很多,就不一一说了。
中间部分的笑点就更有意思了。老太太刚从照相馆出来时,在公交车上被小青年调戏,我觉得这部分处理的比韩国的好很多。韩国版的小年轻带着墨镜,那个距离老太太其实应该早看出自己长相来了。中国版是通过观察公交车玻璃才看到。然后从这里开始,笑料就各种不断了,比如来租老李家的房子,她啥都知道,把那个嫁不出去的老闺女震到了。
有一个细节值得提一下,韩版为了体现身体和心灵的不同步这点说的是变年轻的老太太习惯性不说敬词,但是我们中国人在日常对话上可能没有韩国人那种特点,所以这也是中国版和韩国版虽然是同一个剧本,但其实是两部不同的电影的一个表征。这就跟我们华人有时候不能理解欧美幽默是一样的,而这部片子牛逼就牛逼在细节的本土化上。通过我们自己的文化细节,让片子更加能触摸到中国人的笑点。比如原片子老太太的戏是安排在咖啡馆,但是到了中国就安排在了更接地气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打麻将,整体处理得极其出色。同样的戏码,中国版在菜市场和一个哺乳期的妈妈聊奶,我认为这场戏也远远超越韩版在地铁上的相同戏码!直接把人笑喷!
变年轻以后的老奶奶来打麻将那场戏就更让人感觉想笑了。那个对手奶奶被各种虐,现场笑声此起彼伏。到后来这个对手奶奶病故的戏,也非常厉害。把你飞扬的思绪又拉了回来,这电影夸张搞笑,但是很多现实主义的情节对整部片子的推进非常有意义,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伙伴们都故去了,老太太其实是更孤独了。类似这样的手法还有好几处,也让这片子有非常不错的内在逻辑。
还有很多好玩的情节就不再多说了。比如变年轻的奶奶分别被李爷爷,导演帅哥,甚至被自己的亲孙子喜欢,这些地方的戏剧性处理得也非常好,看《还珠格格》那会儿把人笑死了,还有回自己家那场戏,儿子到家时,她习惯性站起来的那个瞬间,电影院所有人爆笑!女主角模仿老年人的动作和神态几乎完美!!
▌▌这部喜剧最最感人是医院那场戏,真的是让人哭得不能自已。当变年轻的奶奶重新坠入爱河,对人动心以后,她可以选择以年轻之躯继续她的传奇,但是最后却依然决定去为孙子输血,要知道她抽血以后,身体又会变回80岁的!
应该说每个意识到时间一去不复返的中老年都有一个变年轻的梦吧。如果这事儿真的降落到自己头上,我想除了部分被自己吓死的,一定也会有一些人选择利用自己的年轻去重新活一遍,也许还会抛家弃子吧,毕竟重新活一遍这个诱惑实在太吸引人了!但是我相信其实大部分人都会像女主一样,选择输血给自己的孙子,然后变回老年。
因为正如电影里的那句台词说的那样,最甜蜜的幸福不是拥有你,而是拥有和你有关的回忆。其实我们人类也许真的是靠记忆活着的动物吧。过去的点点滴滴,不幸也好,幸运也好,最终那些体验内化在你的脑中,是你成为现在的你的全部原因。不管我们活得是否精彩,这一世的生活,与你有缘的那些人都是我们的牵挂。换一种不知道是怎样的活法,其实都不如现在的活法,不光因为人只有一辈子。当一个人有着足够的生活经验时,就不能不觉得也许命运这种事情,并不是一定都是弱者的托词。
我们每个人来到你自己的生活里,成为你自己,这件事真的是太神奇了。你的朋友,你认识的那些人,他们来到你的身边,度过这一世。那是一种非常非常奇特的体验。就算悔不当初,如果让你再选,我想八成还会选择像这一世一样来过。因为这就是你之为你的原因,也是你之为你的结果。所谓命运就是这种感觉。
当老奶奶的儿子,跟变年轻的老奶奶说出最后那段感人肺腑的台词时,我被感动了。这个老太太作为女人的苦难其实真的很重了。生孩子,照顾家人饮食起居,丈夫死了,要独立抚养孩子长大,给自己孩子起名拴子,就是希望孩子能拴住他自己的命。补鞋、缝衣服、没有足够的吃的,饿肚子,真的是非常不容易。这时候,你再体会她在一开始的刻薄,就立刻理解了。因为她成人的儿子,确实是她一生的骄傲。也难怪她会说:
如果她的人生还可以重来一次,她还是会这样过。因为这样,我才可以当你的妈,你才可以当我的儿子。
在片子的开头,他儿子在大学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聊到了老年人的话题,其实虽然夸张,但是确实很现实。人一老就会惹人嫌弃。但是年轻人其实又确实是在老年人的帮扶下成长的。因此,关爱老年人我觉得也是这部作品题中应有之义。我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父母已经不在了,但我看完电影,还是第一时间给我二叔去了一个电话,虽然矫情了一些,但这电影确实把我感动了。
总之,在年末看到这样的好电影,非常开心!从头笑到尾!!又被狠狠地赚了一把眼泪!!
6 ) 对不起无法抑制我吐槽的心情
发着烧还来发吐槽的我也是醉了........然后还发现一片好评....好吧我觉得我发了吐槽会被很多你们懂得的粉丝喷死,但是我还得说。
韩国版的《奇怪的她》其实14年我也看过,我对这部原版评价本身也不是非常高,韩国电影本身口碑就不错,相比于其他片子,个人觉得没有宣传的那么精彩。缅怀青春,个人觉得阳光姐妹淘更好一点,而且要COPY也符合一点。
我个人认为,就算是COPY,也是要符合实情的。剧情我就不挑了。主要说说细节。
1.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中国不论是大学教授还是退休原在资本家家中做工的老大爷,都是住得起独院的。韩国国情跟中国很不同,改改好么?你住一套四居室是会死人??
2.你都有钱住独院了,家里电视机居然还是80年代90年代的老电视,你真牛逼,不知道的以为偷了门口修鞋王大爷的电视呢
3.大学教室挺古典,我也挺喜欢,但是真心是中国教室?学生还个个mac?导演你以为学生上的都是艾利斯顿商学院么?怪不得学生都那么吊,一副“你给老子跪下”的态度
4.医院真破,对不起,真心破,不知道是因为投资方有韩国的原因还是怎么的,这部片子有些取景真心违和。那么破的县城医院,也亏得剧组找的到。还有最后那音乐节,恕我读书少,我真心不知道现在文化节都要开在村子旁边了,人村子旁边是要种地的好嘛,给你地开音乐节?美死你,滚回城市公园吧。还有那过载的三轮,哥哥啊表达中国现状不是这么表达的。
5.还珠格格不能忍,这梗出现几次了数数?现在哪个台热播呢?我也去瞅瞅。你换个行不行啊?嬛嬛等你很久了导演你知道嘛?好吧,如果是为了凑那句“你们是有血缘关系的”,你好歹放个DVD也应景,何必非要让我逮个吐槽点的?
6.我其实挺奇怪的,如果说能找到大型的废弃的烂尾楼已经是幸事,那么最奇迹的应该是这个可爱的烂尾楼里竟然还有电,导演你敬业一点拉个发电机好么?人《中国合伙人》里在废弃工厂里上课还要打手电呢
7.人都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导演倒好,没有酒,来个借雨浇愁。也成,可是你倒是浇啊,刘海都没湿也叫下雨?你下的是流星雨吧.....演戏不是这么演的,不是说你耍耍帅电影就好了,好吧对于粉丝可能是行的通的。
8.其实个人觉得,很多情况下,由于韩国跟中国国情不同,情节设定是可以做不影响剧情的更改的。比方说老太太他老公,为啥非要战死呢?韩国我不知道。中国建国就打过2次大规模的战争,抗美援朝1953年结束,中越战争1973年,老太太她儿子起码也得61了吧?要是中越那太不合理了才35。先不说那男的像不像61岁,各位,知道中国退休年龄是多少岁吗?60岁没错谢谢。你搞个老公61年饥荒饿死了或者是文革闹死了还差不多。
再一个,五十年的私营小菜馆,侬跟我开玩笑伐?中国哪一年才有私营的知道么?
9.影片里删除了韩国的一处情节,就是老太太为了养活儿子,偷拿了做工店主家的私房酱菜方子另开了一家店,不知道为什么完全一样的中版没拍。对老太太的人品大概起到了一点点美化作用,但是对老太太回忆自己心酸岁月那里,起到了极差的作用。我看韩版后面跳了很多,跟总监那里,但是唯一一处泪点,就是年轻的老太太把儿子拴在绳子上,一边在大盆里洗碗,儿子在旁边的泥地里哭的稀里哗啦,真的很心酸。对比中国就很平平淡淡。因为中国在那些年里过苦日子的人实在很多,打个比方,我外婆,生了6个孩子后守寡,外公去世后,亲戚都不来往了,那么多的孩子,真心是血泪养大的。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不是少数,因为中国穷的时间要长的多,苦难也多得多。所以中版翻拍时,拍的应该再比韩版惨一点更能触动人心。
其实总的来说,因为剧情完全一样,除过演员演技生涩以及细节做得很不到位之外,这部片子也没有非常差。我之所以给它非常差,是因为这部片子,以及之前的《爸爸去哪儿》《我的早更女友》《泰坦尼克号》3D以及马上就要上映的《功夫》3D《奔跑吧大兄弟》,集体毁了中国电影事业窜起的那么一点点小火苗。也许之前观众会认为,中国电影很烂,那么我必须告诉他们,大错特错。没错中国电影是有很多超级大烂片,所谓的大制作也无法弥补其烂片的本质,比方说无极等等等等,烂片太多就不举例了。
但是这些片子好歹也是原创,好歹是创新,好歹能够证明中国人还是在动脑筋的,而上述我所陈述的电影,简直将无脑发挥到了极点。拍片要钱?没关系,我们挂个threeD再上映,泥煤好歹挂个32D上映啊,3D有个屁手感;拍片时间不够?没关系,娱乐节目来一档,立马变身大电影,我真真是没想到,TMD看个电视都要收费;没有创意?没关系,拉个外国片,我们一起来复读,真心是复读,尼玛下一幕剧情演什么我都知道,为什么不直接找中国配音员配一下,还省钱。我一直觉得韩剧很垃圾,但是哥们你看,这两年的韩剧也在改进不是?请回答系列,以及2014年的《未生》,都不伐是好的电视剧。而中国的电影事业却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倒退,倒退到导演的大脑皮层都可以滑旱冰了。
其实我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前一阵轰动的“孕妇案”。我当时很震惊,震惊不是因为社会的黑暗,而是因为这件案子再一次刷新了人类的底线和人之间的信任度。这部片子也是一样的,我不喜欢它不是因为它差到一定境界了,而是因为它再一次刷新了中国电影业的下限。
7 ) 韩国电影的移形换影
韩国第一批本土电影人一直在为走向国际而努力,但在近邻中国,韩国电影的处境却并不乐观。在中国市场,票房最好的韩片是《晚秋》这种偏文艺类型的电影,而不是《汉江怪物》或《盗贼同盟》这种商业片。另外,《雪国列车》的全球化尝试没有预期的成功,《大明猩》也更像是一次合作尝试,但结果却不够“美好”。 究其原因,是制作模式和演员班底易地后的水土不服。 不难看出,《晚秋》有演员汤唯这张“中国牌”当作内援。《雪国列车》请了很多国际明星作外援,其用意一目了然。《大明猩》是韩国导演、韩国漫画背景,女主角用了中国新生代演员徐娇,特效技术也颇为优秀,但由于整个故事完全在中国观众的理解范畴以外,譬如,中国人对棒球的背景知识一无所知,导致影片接受度仍然不如人意。 韩国电影人尝试了很多种方式,试图渗入或者介入到中国电影市场当中,但至今没有令人瞩目的成功。其实,早于这批人,冯小刚已经把韩国姜帝圭的制作班底拉到了自己的电影当中。另外,安乐公司为了支持新导演,把韩片《恋爱进行时》改编成了本土的《第一次》,也陷入了陈旧老套的窠臼。 纯韩国电影在中国市场,似乎真的反响平平,包括去年创造历史票房新高的《鸣梁海战》,原因很简单,中国观众不熟悉这场战争,在韩国能唤醒观影热情的元素在中国很难起作用。 有鉴于此,韩国电影大鳄CJ开始了全新的拍摄模式。《重返20岁》有个韩国版作品《奇怪的她》,二者源于同一个剧本。比之生硬的引进和不得力的发行,该片在本土化方面做出了进一步尝试。电影虚构了一个津京市,其中的洋房、胡同和老年中心等元素,中国观众应该非常熟悉。演员则是知名度较高的杨子珊、陈柏霖、归亚蕾和王德顺。由于韩国人在剧本上已经把好了关,中国编剧要做的,就是在细节润色上,进行本土化操作。电影里出现了广场舞和音乐节,并强势植入了中国国产电视剧《还珠格格》,所截取的片段正好呼应了影片“大逆不道”的电影剧情,多重蒙太奇效果值得称道,相信冯小刚导演也会羡慕。 如果逐段对照《奇怪的她》,那么《重返20岁》显然会索然无味。但对没有看过《奇怪的她》观众来说,《重返20岁》依然是一部全新的电影。这部电影在中国的审查环境下,依然显得特殊。自从《等一个人咖啡》出现了非生命体的人物角色,《重返20岁》同样有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设定,而这种伪科学的幻想,居然没有被认为是神经病。 归亚蕾演一个嘴碎的老太太,这显得有些勉为其难。无论她再怎么絮叨,给人的感觉都不是真正的恶婆婆,而是在演慢吞吞的李少红电视剧。同样的,电影在闪回到以前苦日子时,导演也暴露了他的保守,就像生怕观众看不出,那段时光有多凄惨痛苦。正因如此,杨子珊承担起了整出戏的全部,她被拍得各种美,有复古造型,有青春小妞。整出电影,只有中段是比较活泼的,开场太慢,尾声太弱。经过公车站时,《重返20岁》给了一个彩蛋,背景板是《奇怪的她》的沈恩京。。 《重返20岁》最不容易的是拍出了年轻感觉,这种青春年轻可以是杨子珊跳广场舞,也可以是音乐节现场的狂热乐迷。虽然,后者是略显偷懒的做法。虽然,我还是看不出杨子珊怎么就喜欢上了陈柏霖,以及母子相认的医院走廊长镜头对话,那一大串看似感人实则毫不抓人的台词。片中大量的硬煽情,对我并不奏效。更奏效的,大概是年轻族群的外观表现,买衣服换发型甚至于夜店轰趴。对老一辈人来说,五颜六色的青春,似乎是不存在的。换言之,他们遭受的苦,其实也是年轻人所无法感受的。以及就像开头所的,总有一天,年轻人也会成为老年人,他们会知道长者的痛苦和寂寞。 “过了三十岁就自杀,当年,我也这么说。” 《重返20岁》的优点在于编导想要弘扬的是对人类美好情感的肯定。它包括了老中青三代人的和解,希望人们理解老人,也积极渲染了年轻人的追求和向往。反观中国电影中这种剧本类型的缺失,究其原因,可能是离奇的返老还童设定既不符合制度,也不符合市场,也可能是编剧们已经不相信这类传统价值观。 不过,我们也没必要厚此薄彼,韩国人翻拍了香港银河映像的《跟踪》,效果华丽,就连内地的《许三观卖血记》也要被韩国人改编成电影。所以,到底是中国的壳还是韩国的心,这个问题或许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因为,中国电影市场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光明日报,见报有删改】
8 ) 烂透了的封建糟粕
《重返20岁》也就在中韩两个强调孝道、女性地位低下的国家编编,去西方社会试试看?如此低劣的价值观,绝对会输出失败的。人们无法想象,为何一个女性不能选择自己的生活,而非要牺牲奉献自己最好的年华,才能被社会认可。这是在鼓励什么样的价值观?鼓励女性像儒家的封建社会一样三从四德,只有牺牲掉自我这一个出路。她们只有在憋过了大半辈子之后,才能捞得一点道德资本,最终才能在这个狭窄的社会翻身获得一点权力,但转个身就去压榨下一代。
韩国电影公司为了更好的进军中国市场,尝试使用一种新的拍片方式,即一本两拍——同一个剧本,由中国韩国拍摄两部本土电影。这部由陈正道执导筒的《重返20岁》就是中国本土市场的产物,也是韩国电影《奇怪的她》的“一母同胞”。如果仅仅当做是一部轻喜剧,《重返20岁》的确可以当成茶余饭后的消遣,图一个乐呵。可惜看着看着就觉得有封建糟粕潜了进来。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讲述演员潘虹曾经抱怨当下的影视剧环境,对于她这个年龄(中老年女性)的演员几乎无角色可供挑选,只有妈妈或者婆婆这两种角色。因为我们的社会认为中老年女性只有一个有价值的身份:母亲。她们除了相夫教子之外的功能是不被社会认可的也不被承认价值的。这一点,对于归亚蕾来说也是如此。她在本片中正是被塞了一个恶婆婆的角色。看看她演的这个角色,年轻时候将半辈子奉献给了儿子,在迈入老年之后,归亚蕾的所有价值感,都附着在儿子身上:与其他老年人攀比炫耀儿子有出息,以此碾压那些后代不怎么有前途的老人。通过这种虚荣的手段,她才能获得价值感,才感觉到这辈子没有白付出。这无非是笑人无、妒人有的价值观,核心是没有自我,因为社会价值观要求我们的生活类同,不允许出现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因此许多人终其一生追求的目标不过是在大军过独木桥时能超前其他人一点点,这一点点才是她的价值所在。将自我附着在另外一个个体身上,那对于这个被附着了价值感的个体来讲,压力大不大?大,因为他欠了太大的人情债,母亲含辛茹苦养大他的养育恩情,恐怕做任何事情都无法偿还,另外一个个体牺牲了自己的生活以此铸就的他的人生。而愧疚感是可以杀人的,因此很多人无法面对这种不能承受之重,剔骨削肉还父母也要获得自由身,那个人便是哪吒。在电影中,儿子便有了愧疚,在片尾面对母亲的时候,潸然泪下,劝说母亲千万别再来一遍这样的人生。其实不但有对母亲之苦的沉重歉疚,更有另一种意思:不能承受之重。如若我的新生,要建筑在你的痛苦之上,我宁愿不要这样的新生。我只有一个希望,那就是你快乐幸福。
这个不幸的女人好不容易有了一次重生的机会,导演最后却逼着她含笑承认,还要重过一遍艰辛的生活。这是怎样的价值观?为什么不能跟帅气青年谈场风花雪月的恋爱,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人生过得轻松一点?为何女性唯一的价值是付出跟奉献?她把这辈子过得含辛茹苦之后,终于捞得了一点道德资本,转个身便把这种价值观和生活模式遗传给下一代。看看她对儿媳妇的所作所为。在她眼里看来,儿媳妇只有一个职责:相夫教子,伺候一大家子。对于牺牲自我来成就家庭的路数,她太有经验了,在一个尊卑有序强调孝道的社会,她必然有底气对媳妇指手画脚。在回归年轻身份之后,路上遇到喂奶的下一代女性,全然不顾别人的隐私,手到擒来指手画脚一番,恶心得对方掉头便走。这便是将自己一辈子的苦,熬成那千年陈粥,传给下一辈人。唯独追寻自我、寻求快乐幸福等真正的人生意义被遗忘掉了,可以说这是上一辈女性不幸命运的缩影吗?
载于《世界电影画刊》
前段时间在电脑上看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整个电影给我一种怪怪的,不舒服的感觉,不知道从哪来的。。。值得一夸的就是杨子珊,老人演的惟妙惟肖
杨子姗的表演出乎意料的好,她尽量往归亚蕾身上贴,归也尽量往杨身上贴,演员的互补性做到了。还有王德顺老头浑身都是戏,他和不同年龄的女主都能擦出火花。某些人的努力我也看到了…剧情其实都是老梗,完全靠表演加分。并且儿子认不出年轻的老妈实在不可信,结尾的南柯一梦也大煞风景。
片子没什么可说的,和韩版一样,故事、台词、细节甚至表演风格都是一样一样的,改变的是还珠格格,其实也不算改变,就是本土化吧。我不太能理解花费如此人力物力翻拍一部这样作品的原因,据说是陈正道接本子的时间是与韩版启动时间相同?
如此“优秀”的剧本,怎么舍得改呢。于是这成了一部国语配音的韩国电影。国情实在不同的几次删减把原本母爱的故事都弱化了。演技方面,除了那个带孩子的,其他的还是看《奇怪的她》吧。
我真的不懂了……这这这……不是《可爱的她》么?
剧情演员都挺好 至少贺岁档中上的水准 打五分是因为 不管怎样 希望这样题材的片子成为现象级电影(虽有韩版在先但影响范围肯定是不一样的)然后有更多年轻人带父母去电影院看 毕竟片子里的情况在中国真的挺常见的
看不下去了,一群故意打1星的,不去喷《爱情公寓》抄袭山寨,不去喷湖南卫视抄袭山寨,却跑过来喷一部买过版权,没把观众当傻子,又质量尚可的片子。这些人有脑子吗!还是想看到中国电影全被真正无耻的山寨烂片占领,全把你们当傻子耍着玩的时候才高兴?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还会选择这样过” 韩版太先入为主了,导致中国版完全无感,好在中国版有接地气的《还珠》和结尾讽刺的彩蛋,不足的是杨子珊老态没演好,总感觉演着演着就忘了,邓丽君符号刻画太浅,删改了“擦干净鞋”这些感人细节…“最好的幸福不是拥有你,而是拥有和你有关的一切回忆”
以陈正道翻拍《101次求婚》的效果来看,个人觉得这部片子要烂,更别提能够超过一母同胞的《奇怪的她》~~
青春偶像的人气,和睦的家庭气氛,用奇幻的方式串联起老中青三代受众群,复古气质和怀旧老歌,细腻的亲情流露,是近期少有适合全家共赏的华语佳作。
不是因为喜欢鹿晗才打五星,归奶奶演技入木三分,子姗够俏皮,选角都很入戏,恰到好处。也舍弃了很多泡菜味接了中国地气儿。笑中有泪,更难得的是商业片中少有的深刻题材:养老问题。我坐在影院里已经在考虑不让婆婆住养老院的问题了。这对年轻观众也算一种动之以情的观念输入。赞。
百丽宫。放到青春照相馆时,摄影师喊“3-2-1”,突然画面一片黑暗,只剩个火样人形,有如灵魂出窍。当时几乎脱口而出,陈正道好猛。结果,黑暗持续了近五秒钟,工作人员跑出来说,不好意思,死机了。
新年看的第一场电影,一会儿笑得我想把座椅凿穿,一会儿哭得我想把自己塞进座椅里,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神奇魔力,让我完全可以忽略乱入的狗血和bug,直接祭出我2015年的第一个五星。(ps,格瓦拉活动场,赠了个香气扑鼻的护手霜,可以用来驱蚊了,结尾鹿晗的“没有彩蛋”也是醉了。)
在还珠格格和京东怒刷存在感的情况下,我还是哭了三回...
总算看了一部不累人的电影,在年底乌烟瘴气的电影市场里。有时候导演没有企图心和过强的表达欲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同样的剧本这表演简直天上地下。我国的演员都该是科班出生吧,怎么连泡菜国的爱豆都比不上,收和放两头不沾?归亚蕾阿姨都被衬得演技快封神了!PS加入还珠格格和邓丽君我还能理解,那个性用合作社是什么鬼233333~
短时间翻拍同一个剧本,真的没有必要,有几场戏的对白接了天朝的地气就像国产狗血剧附体般让人难以直视,表演上较韩版降低了一个档次的难度,倒是杨子珊非常漂亮。我特讨厌一个桥段,就是编不下去了就出车祸,就像那部【爆裂鼓手】一样,从制造冲突的角度来讲,难免会觉得有点太逊。★★★
是的,那些青春啊梦想啊足以惊艳时光;但生活啊回忆啊,是可以温柔岁月的。
一个剧本两国套拍挺有意思,但相比之下差距也就显而易见了。其实这部戏本土化的还算优秀,没看过韩版的观众应该会觉得是部好看的暖心喜剧。其实返老还童的故事很老套,韩版之所以高口碑是因为主演沈恩京的神演技,和一首首好听的插曲;杨子珊发挥的不错但还是差了点火候,片中的中文歌也都不好听。
本身的剧本很扎实,这一版改编也不错。该突出、该展示的也都实现了,包括喜剧成分与那条重要的亲情线。美术、服装都很有感觉。杨子姗表现很意外的,比《致青春》成长了很多。王德顺老人非常出色。“还珠格格”那段蒙太奇确实很有想法。鹿晗的戏份其实并不多,而且要在粉丝的尖叫与屏摄中苦苦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