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塔 世间万物一定要留有遗憾 没有结果那才美好 得不到的东西才美好…… 我是一个孤独的 不爱说活 独处的美少年 我在学校过着一成不变无聊的生活 这时候一个父亲各种地方逃债的转校生美少女进入了我的世界 在她的影响下 我们俩一起 为参赛作品创作音乐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可惜有一天 你突然从我的世界消失了(父亲又带着她到别的地方躲债了)我没见到你最后一面 可某一天电台 播放了我的参赛作品 正好你听到了 你笑了……
山崎贤人饰演的十五岁少年藤田驱,他是那么的对身外事物漠然,讨厌不安与烦恼扰攘自己的清静,又每天过着一尘不变无聊的日子;片中常以静音与嘈杂等方式将班内活跃与这个孤僻少年区隔,展现了一类无力感与迷惘的中学生心境。
某一天,桥本爱饰演的转校生泷本瑞穗来到了这个班级让藤田的内心发生了改变。由于父亲负债的原因,泷本一直跟随父亲辗转各地躲避,一本可爱容貌的她本应备受瞩目,但她认为不需要朋友也找不到归属感而渐渐被班上冷落排挤。藤田和泷本是一对有着同样孤独感的少男少女,由心灵的共鸣而相互吸引。泷本化身为《姆明一族》无所畏惧的阿咪,又赐予了藤田代表热爱自由喜欢孤独和音乐的Snufkin称呼。通过共同喜爱的音乐作为桥梁,她一直努力展现微笑着并指引了藤田的音乐创作之路,通过从小酒吧借来的二手电子琴和一把陈旧吉他,将同样心怀音乐梦的二人心紧密联结在一起。
在日本北之尽头的雪岸上,象征着守护旅人的管制塔下,两个迷航灵魂碰触的一番对白给予对方人生有了引导光和生存的意义,也打动了我。
“这里说得上是日本的尽头了,世界的尽头到底有没有呢?有时我会想,就这样一直朝着世界的尽头逃跑,是不是我别的地方哪儿也不用去了?”
“一直呆在这里不就行了?呆在这里!”
“但是一定又会搬去哪里的,一直朝着世界的尽头这么逃下去,我还能够回得到这里吗?”
“那么,这个塔当作标记吧,这样你就能回得来”
“从世界的尽头那里,不知道看不看得到这里呢?”
“那在这里我们给这个标记做个记号吧!为了不迷失回来的路”
有人说“电影是用画面写的书法”,点出了电影语言的诗学特征,蕴藏在画面内部的象征性启发着观众从简单的内容中看到其承载的更多内涵。影片中有许多场景都涉及了“塔”这个意象,配合着清冷的音乐、纯洁的白雪、懵懂的少年少女,寄托了青春时难以言说的孤独情愫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望。
茫茫的白雪,四周空无一物,唯有那巨大的瞭望塔,在阴沉的天空下孤零零地站着,整个色彩是偏向灰色阴暗悲伤系的。配着空灵的音乐,似乎在传达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孤独、寂寥之情。
电影音乐区别于纯粹的音乐作品,单独的音乐作品只需要考虑通过节奏、旋律和歌词来表达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即可,电影音乐在展现音乐的美的同时,还要考虑电影作品的整体艺术意图。它需要通过自己的独特魅力去表达电影情节,烘托氛围,表达人物情感,它更侧重的是衬托电影作品的艺术价值。环境音响是人们建立生活真实感必要的视听材料,随着音乐的发展,观众跟随者主人公的心情一起上下起伏,感同身受。在影片中,当少年开始新的一成不变的一天时,背景音乐也显现出了同样淡漠的声调,来回重复的音阶,就像单调不变的生活,没有多少起伏可言。音画同步的节奏恰好衬托了少年孤独的内心。当少女出现后,音乐戛然而止,预示着平静生活的打破。整部影片的大部分都是这种偏冰岛风格的具有寒冷气息的背景音乐。再看影片的开头和临近结尾处的场景,塔伴随着音乐出现,恰恰也是少女不在的时期。黑格尔曾经说过“声音可以通过耳朵直接渗透到心灵的深处,引起灵魂的同情共鸣。”音乐映衬了少年孤独、迷惘的心。
同样,也勾起了观众心中无法言说的哀伤。孤独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课题。它来自家庭、学校还有自身。尤其是在青春阶段。脱离了孩子时的无忧无虑,却也不具有成人的能力,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感到了人生带来的无助感的冲击,孤独像藤蔓一般滋生蔓延,无人诉说。影片中少年的独白“大人总觉得做什么事情总有个理由,就算做什么事情都有理由。”但青春的忧郁,也许是并没有什么理由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
人们孤零零地待在世界上,苦就苦在这里。
那孤零零伫立在雪山之上的塔,安静、平缓、冷漠的音乐,所展现的,不正是人类无法回避的孤独宿命吗?
色彩是电影艺术诸多表现手段之一。影片中出现的几个空镜头中,雪和塔和音乐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在西方,康定斯基称白色为“一个世界的象征,在这个世界里,一切作为物质属性的颜色都消失了……白色的魅力犹如生命诞生之前的虚无和地球冰河时期。”在中国,常常将素作为白的代称。“素”作名词讲是白色丝织品,作形容词则为朴素质朴。《老子》:“见素抱朴。”儒家称孔子为“素王”,唐朝人们把考中的进士称为“白衣卿相”“一品白衫”佛教徒视白色为圣洁之色。在西藏,藏民族“认为白色是最神圣的颜色。心灵比雪花更纯洁,象征其善良的心底。”可见,白色常与纯洁、唯美、圣洁等词语相关联。于是,说到纯洁的爱情,便不免会联想到雪,看到雪也不免会想到爱情。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岩井俊二的电影《情书》中,藤井树与藤井树之间的爱情故事便发生在雪季。
影片中,少年驱与少女瑞穗也相遇在稚内市的冬天。最有象征性的一幕,应该是他们一起逃课,爬到山上看塔。一望无际的大雪中,两个小小的身影显得如此渺小。在上山到塔前到两人对话的过程中,运用了空镜头,来表现高大的管制塔“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同时,给人一种“千山鸟飞绝”的空旷壮美感。之后是全景、中景、近景镜头的调度,从塔的关注点转移到少年少女身上。在日本的最北端,少女发出感慨,想要逃到世界的尽头,少年却想要女孩留下了,也许有些天真,但可能许多人年少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能和喜欢的人一起上学,读书的日子都变得闪闪发光起来了,能够一直这样待在一起就好了。那时候的我们还未有“人间别久不成悲”的体悟。但这种天真的想法,也是源自纯真的情感,像一汪清水,保持着原始纯粹的模样。无声的白雪纷纷落下,风也吹乱了发丝,少年的眼神却始终注视着少女的脸颊。
对于少年少女的关系,影片从始至终未有明确的定义。但从许多细节中,可以看到他们之间若有若无的情愫。比如,当少年载着少女回家时,影片呈现了相反的暖色调,暗示着两人暧昧的情感。少年称呼少女“阿咪”,少女叫少年“史努斯姆穆力克”,这是属于他们的特殊称号。“为什么和我说这些?”当少女一脸狡黠地笑着问少年时,眼前的少年把头一偏“因为......没有别的能讲的人。”如此别扭而又如此坦率,青涩的感情不沾一次尘埃。“我就知道,没关系,少年,我能讲话的也只有你啦。”少女爽朗地回答道,却仿佛是在承诺着什么,两个孤独的灵魂是彼此的慰藉。一副耳机串连了两颗心,时间仿佛定格在了这一瞬间,唯有音乐缓缓流淌。
我们组乐队吧
这仿佛是一个约定。
此后,常常能见到少年的自行车上载着元气满满的少女,两人吵吵闹闹却添了不少生气,好像与之前单调的生活有所不同了。
冬天到了,雪纷纷扬扬地下着,海鸥飞过,湖面沉寂如镜。少年走进教室,摘下了耳机,不再畏惧外界的纷扰,与少女相视一笑。少女转过头去看风景,却成了少年眼中的一道风景。
少年扭扭捏捏地邀请少女来自己家中吃晚饭,嘴上却抱怨着妈妈的无理要求,显得很不情愿,少女爽快地答应了。仿佛是一家人一样,在少年的家中,少女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回家的路上,少女轻轻地靠在了少年的背上,少年也无声地笑了,岁月静好。
感情是不会说谎的,也许是时间未能让言语吐露他全部的心声,可这漫天飞扬的大雪已经静静诉说了许多喜欢的字眼。
两人曾一同望着瞭望塔下,全景的镜头下,两人是这么的狭小,正象征着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两人。少女在瞭望塔下曾经说过“守护着旅人的前路的指挥塔,一直守护着旅人前路的,只有指挥塔。”而“旅人”象征着一直在逃亡的自己,她希望有一座高大的瞭望塔,守护着四处逃亡的自己,能够在某个地方等待着她,不迷失回来的路,而少年便是这样的存在。
而少年对少女也怀着羡慕之情,羡慕她走过这么多地方,而自己却一直都生活在这小小的镇子上,过着百无聊赖的生活,从未出去看看世界的景色。是女孩,一直鼓励着他勇敢地向前走。而这高大的瞭望塔,也象征着外面广阔的天地,也许有一天,他会走出小镇,在与女孩一起,也说不定,他这么期望着。
一成不变的生活,给予这样的我以光芒的是阿咪,然而我却无法成为这样一个阿咪的光芒。
虽然少年明白自己现在还没有能力解救瑞穗,但他却在努力追赶瑞穗的步伐。
我只是个什么都做不了的15岁的孩子,现在的我要说能为阿咪做的,除了为她做标记和继续唱下去之外,我也便想不到别的了。
少女离开后,少年将那个徽章埋进了瞭望塔前方的雪地里,他说“作为标记”,“塔”就在这里。此时仰拍的角度下,少年变得高大了一些,和塔在同一幅画面中,预示着他将与塔一起,守护着他们纯洁的情愫、纯真的善良、纯美的梦想,等待少女的归来。
也许成长的道路是孤独的,也许年少似雪的情愫是藏在心底开不了口的花。但约定好的未来,在青蓝色的天空与绵延不绝的云层下,希望仍然看得见,无论如何。
参考资料
[1]蒲思伊.电影中色彩的象征意义与美学意蕴[J].《参花(上)》 2018年03期
[2]张智华.象征主义与电影电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1):98-103.
[3]张鹂.看得见的“所指”——电影语言的义素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8:65-66
[4]张菁,关玲.影视视听语言[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5][法]马赛尔马尔丹 著,何振淦 译[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1
[6]梁明、李力《电影色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
[7]孟瑶.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性表现[J].芒种,2018, (10)
今年是《管制塔》上映的十周年纪念,借此机会,夏天的北海道之旅专门去了稚内,为了去看那座在我心里藏了十年的管制塔。
从东京出发,3个小时之后到达千岁机场,朋友接上我们之后第二天便开车出发,经历407公里近14小时的驾车后,终于来到了这座日本最北端的城市,稚内。
接下来就是找到电影里面印象最深刻的两个地方【稚内市開基百年記念塔】和【北防波堤ドーム】,因为太知名了,所以很容易便找到了。
走在防波提里面,关于这部电影的回忆又浮现了出来。
与同样10年前诞生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一样,这部电影也是对10年前中学时期的我而言影响非常深刻的电影,以至于10年间回忆不停涌现。
这部电影的起源是三木孝浩导演(乐与路)听了Galileo Galile的Live之后,对管制塔这首歌的印象十分深刻,后来了解到,这首歌同时也是这个乐队做出的第一首曲子,所以他对这个乐队的人是在怎样的地方长大的,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写出这首歌的(这首歌他们都还是高中生),处于这样的心情,对于他们所成长的稚内产生了兴趣,这便是创作这部电影的契机。
因为是由歌曲产生的电影,所以这个PV把电影的故事全部剧透了www
同时这也是一部把歌词直接用影像表现出来的电影。
两个十五岁的中学生,总有点青春期常有的中二病,因为与周围格格不入而互相吸引。但是这部片子没有渲染什么“命运的相遇”,“少年少女背负着沉重的事物”之类的常有套路,也不是玛丽苏的少女漫画剧情,其实就是两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学生青春期中的一段深刻又珍贵的回忆罢了。
而对我而言,这样的回忆就是人生最重要的注脚了。
一眼就能看穿 和你能量相近的同类 【雪景让我想到岩井俊二的情书 男主某些时候看起来像神木DD 桥本妹子的眼睛真有神 插入歌也爱 对少年音完全没有抵抗力
挺美好的青春短片。DL: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5071512/note/177279326/
中规中矩的日式纯爱风,画面也很小清新。最难得是能有看起来这么般配的美少年美少女(男的真像山下智久)
2012。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喜欢桥本爱!
漫天的大雪 洁白的雪就像两个主角的心一样 一直很喜欢这样的电影 没有大喜 没有大悲 但是却会让人想起曾经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青春 他可能平静的如同一面湖水 但是湖水下面的暗涌却只有自己懂 我也希望自己能像电影里面的阿咪说的一样 这样一直走 一直走 直到走到世界的尽头...
看这片时忽然意识到自己在青春片里的角色,已经是那群在酒吧里喝着酒打着麻将说着“年轻真好啊”的大人了!
好喜欢这种调调啊!!!山崎贤人真的不错啊!
满满的桥本爱
其实真心想改掉因为谁谁出演而专门看啥啥的坏习惯
北海道的茫茫白雪与无疾而终的苦涩爱恋。两个孤独的灵魂带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管制塔下共同许下美好的诺言。管制塔既是心灵的暂避之所,亦是指引旅人回归故里的路标。你是我百无聊赖生命里唯一的光,多希望能与你共同掷出那张承载着希望的纸飞机,然后尽情欢唱只属于我们的乐曲。桥本的少女时代真•惊艳时光温柔岁月,堪称全日本艺能界谁都无可比拟的存在。
剧情确实太水太水了,这种青春爱情片不太戳的中点,不过山崎贤人萌得跟个妹子似的【比喻不对】,看上去真的像两个妹子在谈恋爱【等等】,配乐恰到好处,勉勉强强给四星吧。
30 你们这是在搞对象么 桥本爱妹子真好看~
「没关系的 少年哟 我能讲话的也只有你啦」不烂俗不谄媚 的暗号诗青春 光是大容量的冬日 细粒雪丝绒摇曳而成海平面 啊眼睛都要融化了 稚内マーク
很失望 只是一个MV 被俗套的日是青春 。
大丈夫だ、少年よ、私も君しかいないから~
太棒了
三星全給那首歌和歌的回忆片段。
觉得讲的都是些大不了的事 但这就是青春片啊 PS.每个镜头都好美
都Ok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