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风范的拼盘电影,四部分分别由罗西里尼、戈达尔、帕索里尼及格雷戈雷蒂独立指导,尽管四位导演风格相异,但均对电影本体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帕索里尼在“软奶酪”中甚至直接将背景设置于片场之上,借用元电影式的套层叙事结构,其间穿插着对意式肢体喜剧的自觉戏仿,策动起观者的主动的联想意识,接续在片场的一个神圣段落后,在引起捧腹大笑之余荒诞感也在不经意间结束了宗教的庄严气氛,摄影机内画面总是以艳丽的彩色临摹文艺复兴式的天主教画,而镜头外的现实世界却是一片黑白,不合时宜的现代音乐与演员的哄笑流窜入肃穆的宗教活人画中,作为帕氏所谓“风格污染”的初次登场,成功消解了天主教义里压抑人性的神秘主义,以对宗教的“亵渎”解放无限的人性,而现场排演中“基督”的扮演者在片场外却是一个“无耻的小偷”,以至于触犯了七宗罪的戒条——暴食而亡——于是基督戏里戏外人格的反差也成为“亵渎”的巧妙安排,这也是帕氏的一种矛盾的含混体,其游走在异教徒与虔诚信仰者间的灰色地带,色彩间的转换也暗合帕索里尼的电影观念:颜色不应仅被处理为银幕现实的补充物,同时也揭示了导演工作的本质(导演答记者问时手中所持书的封面正是同年上映的《罗马妈妈》,且沿用了《罗》的男主角,二者也藉此形成了奇妙的互文)。
2022.10.31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载体,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一般艺术载体所不具备的属性。一部分人认为电影是一种表达导演创造力的载体,另一部分却发现了其中的宣传的奥秘。任何一种载体,一种可以传达信息的载体,在不同程度上都具备着一些宣传的作用。
电影在最初被发明的时候,起初展现给大家的则是一些文字,将原本书卷上的文字变成影像资料展现给观众,后来才逐渐的转向记录单纯的影像了。可见,电影是具备一些宣传记录作用的。
而在其发展了百年之余,对于电影,我们逐渐的司空见惯了,而当今社会,我们对于电影则是更趋向于娱乐消遣,而忘记了电影的那种记录展现功能。
然而纵观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的导演和电影,我们不难发现,原本的宣传记录作用一直都没有被遗忘。我们从一些老电影中看到娱乐故事的时候,那些记录的意义也被一点点地发现,原来影视作品或者说,任何的记录性质的作品,最终都具备对于时代的核心点的描写的作用,比如今天想给大家推荐的这部影片《罗戈帕格》。
这是上世纪四位意大利名导演合作拍摄的四部短片的合集电影,本片的命名上分别取了罗西里尼,戈达尔,帕索利尼以及格雷戈雷迪四个字,他们合起来,这部影片的名字也有了。本片分别讲述了四个小故事《空姐》、《巴黎核爆》,《软奶酪》以及《购买力》。
当然,你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是四个讽刺的小故事,然而用当初的的眼光来看,或者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这四个小故事无一例外不体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现实。
《空姐》主要说了人们对于未知对象的想象的来源仅仅是靠着自己的理解力以及想象力。换言之,我们期待一个异性与自己邂逅,当我们看到这个理想的异性出现后,就会用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去套用这个异形,最终衡量后得出来结论。
他或者是她究竟是不是我们想要找的人。对于别人的喜欢,我们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判断,对别人的讨厌,同样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判断。至于喜欢或者讨厌的根本是什么?没人关心。
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去当作和整个社会或者是人的接触的法宝,这在当时属于人们一种惯用的思维方式。然而这四位导演都是西方导演,他们所看到的社会现实也是西方的社会现状的折射。这是否说明了他们也在深层次抵触这种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的冰冷和虚伪呢?
《巴黎核爆》将着眼点带到了都市人们的焦虑当中去。因为对妻子的怀疑引发的惴惴不安,一个男人一直让自己处于焦虑之中,一方面对于妻子的任何行径都持一种怀疑态度。
另一方面,对于妻子却有一种特殊的渴求,他希望自己是妻子独一无二的爱,然而事实上,每当妻子表达自己的爱意的时候,他总是一种拒绝的模样。渴望与拒绝成为了一种伪命题,他让自己纠结其中不能自拔。
《软奶酪》是对于宗教的一种嘲讽。作者群演工作的影视从业人员一直处于一种疲于奔命的状态,在戏中他是扮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高尚的人,在生活中,他扮演的却是一个被随时随地呼来喝去的底层人。
他经常挨饿,以至于一直吃不饱且没有任何的时间去吃点东西。某一天,当他费尽心机地用一条狗换取了软奶酪大快朵颐。而后因为暴食,他在演戏的过程中却意外死去。这是一种讽刺,因为导演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在说他很希望有一个人死去来让自己的戏充满宣传效益。当结局来临的时候,我们却哑然失笑了。
最后一个故事叫《购买力》,这个故事说的是消费主义的盛行的时候,人们日常生活总是处于一种被牵着鼻子走的状态。没有人会觉得自己仅靠眼前的所拥有的一切就能获得满足的状态。
事实上,人们一直处于一种非常不满足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始作俑者是谁呢,自然是消费主义的,消费主义从不在乎人们究竟需要的是什么?而是在乎自己所生产的商品的库存,当库存需要被清理的时候,消费主义总是会适时的提出来一些新的消费观点,最终促使消费者发生购买行为。
而这些新的消费观点,在现在看来确实是很滑稽。不论是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对于现有产品的更新换代,还是说人为制造恐慌,以至于达到让现有的产品具备核心卖点和吸引力,这些其实都是非常滑稽。
消费者可能会因为一时洞穿这种滑稽的骗局而沾沾自喜,然而事实上,你总有一天会再次上当,因为当资本主义掌握了整个社会的时候,你是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的。
这四个导演风格迥异,最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那个时候的众生相,这些矛头其实都指向了一点,那就是资本主义。因此,想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看电影不失为一种良机。
……
你好,再见
罗西里尼:男性性压抑的病相报告,4.0。戈达尔:依然在自我迷醉,3.0。帕索里尼:结束了前两部的新现实主义,自此开始戏谑的疯狂之旅,4.5。
第三个故事最好,第四个也不错。①秃头咸湿佬、联系过于频繁的异地恋、(女人)被远程遥控、男人的恋母情结②神经质的善妒男友③被嘲笑被侮辱的底层人之死④讽刺消费主义("自由意志的鸡仔肉比较好吃")
超级喜欢第三个短片,表现手法多样,对比明显,讽刺现实的意义很深。第四部是神预言,不知道为什么过去的影片拍得总比现在的残酷的多有一种机械的冷酷感。第一部那个美国男人拥抱着投影仪放出的少女那一段放在那个年代算不算超级新颖啊总之很棒。至于戈达尔,真的不知所云,除了很美的画面和很醉的旁白
rogopag不好么,非要pagrogo。难道是译者无意间已经袒露了他自己优良中等差的排序?(是为了什么主题搞了这个集锦,接在一起总觉得怪的很。物理连接是真的无意义啊……4个不同世界神仙墙角晒太阳缩着手脚絮叨一些闲言碎语而已。#阴天午后缩沙发#
“母亲”都是圣洁的;《阿尔法城》的雏形,核恐惧版《人体入侵者》;撑死者归根结底是穷死的;新消费主义的铺张和自由意志的弘扬
四位导演短片的拼盘合集,初衷是罗西里尼发起,旨在展现意大利经济奇迹和消费社会对个人的影响,片头字幕打出“世界末日的快乐开端”。①罗西里尼《贞洁》:飞往泰国的航班,空姐如何拒绝乘客性骚扰,面对恋物癖和黑发控,改换发色妆容扮成妓女,用低俗打败低俗。演员出现在泰国的外景太假,拿平面照片纸板冒充(三星)②戈达尔《新世界》:核弹影响女友不爱我了。引入两个历史背景,1960年2月13日法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男主看的报纸上新闻是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三星)③帕索里尼《软奶酪》:戏中戏结构,奥逊威尔斯饰演导演,内层的圣经电影是彩色片,外层的片场是黑白片,顺带吹捧下费里尼(四星)④格雷戈雷蒂《散养鸡》:导演名气最小,拍得却最点题,直指当代消费主义陷阱和非理性过度消费问题。(四星)
首先:是《罗戈帕格》而不是《帕戈罗格》。《罗》具有某种意义上的生成—科幻意识且早于《黑镜》、《十诫》:1960s的现代—后现代消费景观社会罗西里尼的天主教色彩与帕索里尼的"亵渎"并置,在后者中,奥森威尔斯"饰演"西席·迪米尔或奥托·普拉明格:保守的主流:特艺彩色宗教史诗剧
羅西里尼差遠。雖然主題也在那但就是沒高傲的氣質。氣質必須高傲。戈達爾整體一股清流淌出來;半死不活無意義的生活愛這樣那樣沒有愛只剩下一些流動的色塊和口紅。這最有同感。現在這個世界本質未變同感還可以更多。聖餐一直留到現在。海子講食量都是豪情壯志,帕索利尼一講麵包都是歷史性悲哀一笑。凡人是終於駡出來了。關於第四個短片應該問的問題是現在在購買什麽生產什麽。老帕和戈達爾鏡頭往那一放都激動人心。
帕索里尼这段真是牛逼闪闪!配上潘若简教授的解读,收获良多。国内首映CFA帕索里尼专题2023.3.11
看了《软奶酪》,11排9座那位大姐你全程咳,都快把肺咳出来了,你戴个口罩行吗!?!?
韦尔斯沦落至三线演员...悲剧啊
四部短片组成:罗西里尼的《空姐》,还有点趣;戈达尔的《巴黎核变》,内心独白,没有什么故事 ;帕索里尼的《软奶酪》,奥逊·威尔斯主演,片中向费里尼致了敬,一向激进的帕索里尼因为这部短片以亵渎罪被囚禁了4个月;格莱高莱蒂的《一个家庭的天购买力》,前三位导演都是大师,就这位不熟悉
Let's Have a Brainwash... 每个人都有病,大把大把地吃药。原来60年代的飞机上行李架是没有门的...
软乳酪,帕索里尼的耶酥受难记。
据说帕索里尼极度讨厌前两部短片,曾试图联合第四篇的导演Gregoretti拒绝出席整部影片的宣传活动,甚至鼓动制片人单独发行PaG的部分。支持他。尤其厌恶戈达尔的油滑、轻浮,整个就是篇旁白串成的文章。对法语片最初的反感应该就来源于他的作品
能把“费里尼他在跳舞”翻译成“费里尼他才华横溢”,字幕这私货夹带得真是丧心病狂。
Pa>>>>>> Go> Ro> G。高達拍的這是《阿爾法城》概念短片?空鏡頭多且繁,對比八零年代高達說自己討厭空鏡頭多的轉場,挺有意思的轉向。
讽刺大片。第一个和第二个让我越发的厌恶男性。第三个太讽刺,帕索里尼实在太可爱,里面也不乏他喜爱的美少年。最后一个最讽刺,当今的消费社会,以及中产阶级的自私嘴脸,刻画的真实入木三分啊,简直就是把当代中国人的利己主义搬到了我眼前。
帕索里尼[软乳酪]足以五星,大概也就是他真正花力气拍了……不说这个精巧的片场后台故事和片中片结构,仅说里面片中片的圣像画构图和打光就相当之强悍了。奥逊威尔斯的吐槽也很犀利。名气最小的格雷戈雷蒂的[散养鸡],也不露怯,虽说是个消费主义理论的图示,但也颇有元叙事的意味(想起[我的美国舅舅])。罗西里尼那段,泰国段落用了不少背景播放,不过比较概念先行;至于戈达尔,拍了个科幻!可以看做是1965年[阿尔法城]的一次试片,不过显然是做的比较粗糙,全靠旁白结构,声音方面很有个人风格但是并没有什么新手法(是不是得要求他每次都玩点新花样才可以……)
第一个:美的错、第二个:一如既往的戈达尔、第三个:费里尼式的讽刺、(五星)第四个:欲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