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也许天不佑日本鬼子。。
想起高中看的那本《山本五十六》,成也航母败也航母的人。第一个认识到海军航空兵决定性力量,却没发扬到底。中途岛击落美国147架飞机只被击落42架,却有其余280架被炸毁在航母里。。卸下来的炸弹放在甲板上,5分钟内三航母全毁,匪夷所思地令人扼腕啊。还有侦查上的各种点背。。也许失败在战争开始前就已注定,密码学(俺还上过一学期呢),高科技啊!
影片确难再现虎虎虎的档次(其中还抄了n个镜头),导演也保守了吧,俺喜爱的亨利方达也老得不行了。不过,晚上看完又去百度百科复习了下,还是很满足的。
2 ) 历史么?
It exemplifies the combination of planning, courage,error and pure chance by which great events are often decided.
这场战役又一次证明,决定重大事件的是运筹、勇气、失误和机遇诸种因素的综合。电影《中途岛战役》片头序言。
在回京的列车上,看了《中途岛战役》,有那么几点体会:
1、中途岛战役米国的胜利,从电影中看主要是两点,除了译码人员卓越的工作和耍的那个小诡计(谎称中途岛的海水淡化系统失效),主要的原因就是chance,运气……倘若不是恰好有风暴,倘若不是日军唯一发现米国航母的四号侦察机和另一架侦察机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功发送电报,也许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不是个军事谜,没有去做装备和人员战斗力的对比,但那时日军无论在战斗力、士气还是指挥人才的选拔上(虽然这场战役在一开始就由于情报泄露注定失败,但在战略决策时和战斗过程中没看到日军指挥官犯过什么严重错误),都是占有优势的。
2、运气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严寒和中途岛的种种机缘巧合,几乎完全扭转了二战的走向。但这也只是加速战争结束而已。尤其是在太平洋战场,米国的整体国力无疑是高出日本一筹的。这体现在其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本土资源(日本此时主要依靠远在东南亚的岛屿提供石油)。
3、从电影本身看,我们不止一次在好莱坞影片中看到惊心动魄,接近身临奇境的描述二次大战的战争场面,除了是因为当时他们电影产业就已发达,留下了不少影像资料,其真实拍摄和高超后期合成也是关键。再看看咱们的影视作品,除了假得不能再假的电脑特技,我们只能看到顺溜这样假得不能再假的一个个神枪手,超人...
3 ) 2019版中途岛战役与1976版对比!
一月份看过,今天又认真看一遍,特别对比前一段时间上映的中途岛战役,两部电影各有千秋!首先时间线,2019版从珍珠港被袭开始,然后东京空袭珊瑚海战役到中途岛,1976版从东京空袭开始,作为日军加速准备中途岛战役的原因!其次,剧情塑造两部电影都基本忠于史实又各有侧重,2019版主要从飞行员角度,1976比较全面,然而那段狗血的跨国恋让人觉得画蛇添足!再次,影片制作,2019版反而选的都是新的演员,几个主要演员都是阿丽塔配角,但是技术发展,战斗场面宏大,俯冲轰炸的主观镜头让人看得透不过气;1976版反而是明星群集有亨利方达、三船敏郎,主要战争场面在70年代绝对是一流现在看很多都是棚拍,再加上剪辑一些历史真实画面,居然也毫无违和感!俯冲轰炸的第一视角也有一个镜头!最后,2019版人物形象比较丰满,包括那个机械师,让人印象深刻;1976版属于群戏,没有特别出众的人物形象,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那个长发飘飘的春子。但是对于细节,1976比2019拍的更细致,包括约克城航母在珊瑚海战役受创后几天修好又参加中途岛战役,而日本人尾随美国飞机发现约克城号并再次重创;还有美国情报部门确定AF就是中途岛耍的小手段,1976版有详细表现,而2019版一句话带过;还有战争开始前双方侦察机飞行侦查,日本的侦查机起飞晚了半小时,还有一个侦查机发报系统出现问题才让美国占了先机,1976版都表现了!总而言之两部电影各有优点,建议都看,视觉效果2019版优秀,史实更完整是1976版!
4 ) 中途岛海战首先是一个伏击战
中途岛海战首先是一个伏击战,以中途岛为诱饵,目标就是小鬼子的四大主力航母,加上尼米兹、斯普鲁恩斯天才指挥,上下齐心,勇于自我牺牲才取得了决定性的逆转之战。老美发现小鬼子是相对容易的,因为他们知道小鬼子的进攻目标就是中途岛,他们只需隐藏好养精蓄锐就可以了,相对来说,小鬼子并不知道老美的三艘航母在那,又没有足够的水飞侦察,被包了饺子也只能怨命苦了。说到电影,最大的障碍还是人物太多易犯脸盲症,没办法只能做做功课或多看几遍。
5 ) 运气岛之战
日本鬼子的语言,日剧里讲日语,抗日神剧里讲普通话,美国电影里讲英语,很不习惯讲英语的日本鬼子,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日本鬼子一说话就觉得怪怪的。对中途岛之战的历史没多少了解,只知道是太平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日本鬼子本来想通过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达到以打促和的目的,没想到不但没能讲和还惹怒了美国佬,提前加入战争,由于严重缺油,山本制定战术受到了很大制约,这也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之一,本片比较讲运气,先是运气不好暴露了攻击目标,被美国佬埋伏,然后又是运气不好被美国佬的侦察机发现具体位置,自己的侦察机又没找到美国航母。珍珠港事件才过去半年,美国佬正处于愤怒之中,作战相当勇猛。 一部两小时的电影不可能讲述清楚一场战役,故事脉络清晰的讲个大概还是做到了,对于美国佬来说,靠运气打赢战争说明上帝保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
6 ) 美国人的宽容与理性
看了花絮,听了听编剧的评论,有点感触。美国人的宽容和理性让我刮目相看。
本片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很难说很上档次,但依然有吸引人的地方。影片的戏剧张力是很突出的,尽管只是双方将领的指挥细节。但事实上确实非常精彩的,编剧道出了其中奥妙。编剧在编写的过程中,没有把意识形态或者战争的善恶观念过多的加入影片中,这在我们国家的战争片中是不可想象的,但却也是本片的高明之处。编剧把日军的高级军官看成和美军高级军官一样的军人,为自己的职责竭尽全力,而且是富有智慧和专业素质,在这里并没有什么善恶之分,而只有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的张力!这种客观的不带偏见的态度,应该才是更高角度的战争观点。对于参与战争的双方来说,生命的价值和军人的荣誉都是同等的。
再有,在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国军方把所有的日裔美国人都拘禁了起来,并且严加甄别,这在电影中遭到了批判。影片的编剧明确地说作为一个明主国家,居然出现这种做法,这是美国在二战中最为可耻的一件事情,因为这种做法和它所反对的法西斯国家的做法是一样。
美国民众居然能在一部电影里对自己的国家作出如此的反思,令我惊讶!民主、自由的观点如此深入人心,同样令我叹服。
★★★☆ 虽然场面上有投机取巧之嫌,可是聚集了詹姆斯·柯本、亨利·方达、三船敏郎这些腕儿啊......
海战精彩。而全片唯一出戏的设定就是众日本军官聚在一起用英语谈笑风生的时刻。三船敏郎演了英语八级的山本五十六不知感想如何。
高度还原中途岛之战,明星云集,海战精彩,不过比起虎虎虎,节奏略拖沓,日本军官全都英语八级水平,以及一段可有可无的爱情故事。
评分偏低,连简介都在吐槽片子平庸,但我觉得非常好看。前半程双方的情报战与高层决策是70年代战争片的精华所在,不仅不显拖沓反而让人身临其境地捏一把汗。后半段巧妙规避技术限制,把真实的历史镜头剪辑进来,可以称得上神来之笔。是一部即使和去年的《决战中途岛》相比也不过时的经典。
后半部分的空战和海战拍的不错~
这片前面铺垫得太久,紧张感上不来,不过我小时候对一个场景印象很深,就是最后美国那架受伤的战机,尝试回到航母失败而爆炸。再者,美国人至少那时在电影上很诚实,不仅场面诚实,连胜因说得也很诚实,就是运气好。
中途岛之战之前,尼米兹对罗斯福说,太平洋就剩这些军舰了,军舰之后就是西海岸。 言外之意,如果输了,日本就会直接到达美国本土。美国在太平洋失去基地,大西洋方面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扭转颓势。 这要是中国人思维,这两艘半航母肯定退守了。 可是美国佬就是好赌,出其不意的进攻了日军。 五分钟改写
真实的历史上美国人的运气太好了!导演并没有把这一点准确的表现出来。空战场景乱糟糟的,让人失望!
美国打赢中途岛之战绝对不是靠运气,应该说,日本人运气好,才能挺过那么多次空袭直到SBD把三艘航母送入地狱。如果美国人运气好,陆军的B17,B26,陆战队的复仇者,或者鱼雷机都有可能对机动部队造成损失。
经典的战役,只是由于拍摄时间久远,没什么视觉效果,真希望有好的翻拍。
日本人都讲英语,说得很不错但对白太美国。絮絮叨叨的排兵布阵,和华盛顿的分歧,顺便还关心一下夏威夷的日裔美国人生存状况。戏剧化挺多,守岛部队不满意真是……事实上开战之前尼米兹亲自上岛视察,前线需要的能给的都给了。另外亨利方达的腰围太不对了(x | 查到了,三船敏郎是找人配的音= = 叫Paul Frees。
演员阵容太华丽了,因为技术上达不到所以只能插入真实画面,反而营造了一种亦真亦幻的奇妙感,其实美日双方都有相同的境遇,都有主将受伤不能出战,都在赌,美国的决策者果断坚定,相信下属的判断,多方努力下成就历史上这一以少胜多的战役。就是不明白为啥要安排飞行员和日本少女的爱情故事……腕儿多到三船敏郎都没啥发挥空间。
战前准备扣人心弦可惜被为了体现人文关怀、种族和平而莫名插入的爱情副线给冲淡打乱节奏。大战一起漫天交织飞舞的飞机有点分不清敌我,而且开战前井井有条的各舰队、各战线一下子搅成一锅粥,导演功力还是有点欠缺呀。
主演的巨星包括:查尔顿.赫斯登、亨利.方达、格伦.福特、罗伯特.米彻姆、克里夫.罗布森、詹姆斯.科伯恩、三船敏郎。当时还是新人的汤姆.塞莱克也露脸演了一个小角色
如果去掉画蛇添足的感情戏,76中途岛绝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战争片。中途岛战役本是一场多线作战、几经曲折的大战役,要从这样复杂的战役里找到平衡叙事的角度和叙事节奏实在不易,无论是对敌我阵营的人物的描写,还是一波三折后双方的损失与牺牲,76中途岛都给出了中肯的描述,这也能给观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难看死了,感觉是某个拍过《大转折》或者《大决战》的中国导演执导的战争片,聚集一群演技大神让他们一本正经地念台词,塑造一个又一个毫无灵魂的人物,大段大段乏味的对话戏和刻板的叙事节奏让每一分钟对于观众来说都是煎熬,看历史书都不会这么无聊!
1.类似于之前日美合拍的《虎虎虎》,《中途岛》也摆足了历史正剧的姿态。模型特效和背景投影有一定的年代局限,直接调用的一些纪实影像倒是很有史料价值,粗粝但极富冲击力。令人无法理解的是,片中日军舰队和机队升空的一些镜头居然是直接挪用《虎虎虎》的?(专门比对了,确信无疑)这算是什么操作?2.半吊子的军迷、历史迷很容易陷进两个坑,一是好为事后诸葛亮,觉得失败者就是傻逼,总是能避开正确选项,然而后来者又无需面对战争迷雾,怎能体会历史当事人的困境?二是迷信实力决定论,否认战争和历史的偶然性。尼米兹自己都要盖棺定论地提一句运气的重要性,这也算战胜国的气度了,只可惜影片本身对这种偶然性的刻画是不够清晰的。
新旧两版连看。76版着眼约克镇号,侧重指挥层和战略描写;19版着眼企业号,侧重军人个体描写。前者节奏拖沓还强行扯上日裔美国人,但对双方的描述更加客观;后者对“为什么要开战”做了详尽的解释,但个人英雄主义感过浓。此外连看完最大的困惑就是:闹不清楚哪段儿是史实,哪段儿是戏说……【不过单论“爽”,两者做的都不错】
跨国恋情啥的,还是美日恋情,挺尴尬的,特别是之前珍珠港被炸了.....那个上校老爸,最后是光荣了吧
得益于七十年代相对落后的摄影技术,本片加入了很多真实但是画质很差的真实片段,这让影片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土鳖依旧拍不出比这个更精彩更真实的战争影片,看看脑残的《甲午海战》吧,Holy crap...美帝描写联合舰队和土鳖描写侵华日军...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