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鸦片战争

剧情片中国大陆1997

主演:鲍国安林连昆郎雄邵昕鲍勃·佩克

导演:谢晋

剧照

鸦片战争 剧照 NO.1 鸦片战争 剧照 NO.2 鸦片战争 剧照 NO.3 鸦片战争 剧照 NO.4 鸦片战争 剧照 NO.5 鸦片战争 剧照 NO.6 鸦片战争 剧照 NO.13 鸦片战争 剧照 NO.14 鸦片战争 剧照 NO.15 鸦片战争 剧照 NO.16 鸦片战争 剧照 NO.17 鸦片战争 剧照 NO.18 鸦片战争 剧照 NO.19 鸦片战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4 10:02

详细剧情

英国源源不断的鸦片输入令道光皇帝感到江山岌岌可危,虽害怕列强,他还是下诏委派湖广总督林则徐(鲍国安)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但腐败官吏与英国商人的勾结将鸦片贸易变得错综复杂,林则徐的禁烟行动从一开始就面临重重困难,英国商人一面假装听命林则徐,一面策划更大的阴谋。

长篇影评

1 ) 关于《鸦片战争》的个人思考

“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剧照上如是说。谢晋导演的名字最近真的老是出现在我眼前,5.20的时候,刚看了《牧马人》,看完后决定以后找对象,重庆江油人优先.

鸦片战争的背景是英国源源不断的鸦片输入使得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动摇了清朝统治的经济基础。道光皇帝深感忧虑,于是下诏委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但腐败官吏与英国商人的勾结使得鸦片屡禁不绝,道光十九年六月三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指挥销烟,百姓拍手称快。英国回国商人拿此事大做文章,装备精良的英军从珠江口直下塘沽,对华宣战。在经历了定远失陷等一系列失败后,道光皇帝明白了孱弱的清军不可能战胜英军,遂把一切罪过推到林则徐头上将他撤职,又派直隶总督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去与英方讲和,酿成历史悲剧。

当时,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基本结束,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而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没有一点大规模工业化的迹象,清政府每年国库收入不及英国收入的三分之一。英国在不断的向外掠夺扩张的过程中,借助工业革命的成果组织了一支精良的武装力量,而鸦片和腐朽却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武装力量。因此,在经济总量、军队素质,战争动员能力的绝对劣势的条件下,面对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我们失败。我们失去了香港,失去了部分经济主权。但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自古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的眼中只有利益,而没有礼义。中华民族不可避免的走进了至暗时刻。

“落后就要挨打“是”要“而不是”该“。清政府的腐朽是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不是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原因。英国挑起战争的真正原因是贪婪。时至今日,资本主义的贪婪本性仍然未改,但是我们伟大的国家已经拥有了自保的能力。我们的国家已经有利刃可以斩断伸向我们的魔爪。未来我们要不断的发展、不断打磨它。不是要将这份痛苦施加给其他国家,而是要让这种痛苦永远的远离中国。

共同努力,愿我们相聚于祖国腾飞时。

2 ) 历史电影中的佼佼者

第一次看的时候不懂事,最近写东西之余又看了一遍,发现果然是我国历史片中之佼佼者。林则徐的瞻前顾后,关天培的大义,义律的公正与狡诈,诸多贪官及各个小人物都刻画得非常生动。

最有趣的一个细节是,那个公子哥(好像是怡和行伍浩官的儿子)向林则徐呈交怡和行历年行贿记录,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大名在列。然林则徐却斥曰:“大敌当前,用此假冒账册自乱军心”,“你让我一个一个抓,不是广东官场就没人了?”后又当着邓廷桢将此账册烧掉。邓大人随即表态,坚决支持禁烟斗争。《道咸宦海见闻录》里所载日日花天酒地的邓嶰筠如今能当上“民族英雄”,此刻之站队功不可没。

其他历史,应该经过严谨考证,基本还原。对英国人的描述也很生动,不是一味贬低。唯一几个几个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应该是凸显民族气节刻意为之,比如定海县令姚怀祥是投水而死而不是饮刀自尽,关天培是胸部中弹而死,英军并未强攻虎门而是侧后包抄(当时的清朝军队还不知道占领制高点对战斗的意义)。

3 ) 观后感

上课前要求看完此片。观后感慨良多。惜清无能、反思落后自是不必多说,民族豪义也涌上心头。待静下心来,便思索来龙去脉,希冀分析出战败之因。 如许多人所说,失败的直接原因是销烟惹起英怒,根本原因是英的资本主义市场扩张、清的落后与自大。如果将战争的罪责一味怪罪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似乎有些武断,而满清败得一败涂地,固然可耻,却也不能站在现在人的视角下高高指责,需得要抛却涌入心头的直观感情和现代的观念,才可以客观评判,汲取教训。 差距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众所周知是从简单协作到手工工场,再由工业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持续推动的,后续便开始了解放民族和瓜分世界的热潮等。以这样的顺序,英拥有了先进的炮舰和代议制制度。反观另一方,清的官员呐喊着“我们的炮打不到他们”,可见科学技术之落后。 而缺少坚枪利炮并未触及到问题的根本,为何缺少才是可供反思之处。清的闭关锁国是其中之一的原因。作出这个决定,一是因为没有开放的需求(懒得分析了),二是因为皇帝本人的独断。这即看出影片中英女王和众人商议的场景深意所在,即在于说明两种制度的重大差异。清的皇权收容了相权,已经达到了君主专制的顶峰,统治者的任何命令实在是执掌国家方向的。清代的部族统治又将全国各地的势力都压制住,繁复官僚体制使得地方无权无能作出实事。满清政府即便是没有英势力的介入,不久也将从内部被破坏的。 除了交流问题,为何在当时社会上不能萌发出工业革命也是诸方议论不绝,莫衷一是的问题。我倾向从科举制度出发谈论这事:科举制度在中国自始以来就有开放政权,“给社会一条出路”的意思在。在此基础上,正如钱穆先生说的那样,聪明的头脑都并不去从商,商人亦是被抑制的一个群体。传统在此处起了一个大作用,使得资本主义终究是不好在中国成为全国范围的思想。

4 ) 《鸦片战争(The Opium War)》:天朝第一败【第17届金鸡奖最佳影片】

鸦片战争 (1997)

本片获得1997年第17届金鸡奖最佳影片。

电影讲述林则徐销毁压片引发鸦片战争的故事。1838年,清朝道光皇帝杀死林则徐的师傅向他表明自己禁烟的决心,使得林则徐接受了禁烟的差事。于是,林则徐来到广州后查封烟馆,抓捕贩卖鸦片的中国商人,并缉拿收受贿赂的官员,还封锁了英国商人的住所。这一系列措施都有所效果,英国人在英军军官的指示下,交出了全部鸦片。林则徐之后就在虎门销烟,并驱逐了英国人。英国商人们回到英国,准备对中国发动战争。经过多方面的权衡,英国议会同意出兵。一段时间远航后,英国人来到广州,他们发现林则徐严阵以待,就直接北上天津。道光皇帝的宠臣琦善在天津见识了英国人的厉害后,建议求和,慌张的道光皇帝同意如此并撤除了林则徐的职务。琦善与英国人协商时,私自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且赔款。道光皇帝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下令革去琦善的职务重新任命钦差大臣、发配林则徐到新疆,并向英国开战。开战后,中国惨败,死了很多官兵。林则徐在去新疆的途中与琦善话别,并让他将地球仪交给道光皇帝。最后,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香港成为英国的领地。

本片看了两个版本,一个是105分钟版本的外版DVDRip,一个是CCTV6播放的153分钟版本。两个版本内容区别不大,只是稍长的版本多了一些人物过场与对白,以及太过于“中国化”的情节。电影进行这样删减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给外国人看的版本中 有一些书法、古代诗词的场景会让他们越看越糊涂。当然,影片的删减还是影响了电影的完整性,总体来看还是153分钟的版本情节更完整、故事更协调、人物更全面。所以,我主要对这个版本说一下我的想法。

这部电影上学时看过,记得是学校组织的。但是如今再看,却没有任何印象,因此看本片就像看一部新电影一样。就因为如此,这“新电影”给我带来了新感觉。本片给我的感受非常不错,它不仅故事完整、情节流畅、结构合理、人物塑造鲜明,而且对于具体细节也把握得非常好。本片可以说是我看过的中国电影中,最优秀的其中之一。本片已经超越《孙中山》、《开国大典》、《大决战》等主旋律大片,也超越《红高粱》、《秋菊打官司》等中国艺术电影,即使如《霸王别姬》这样的经典它也可以与之平起平坐。总而言之一句话,本片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电影,从大场景到小细节都做得非常完美,是一部佳片。当然,这是要排除那些史实错误的,毕竟这是电影,不应该吹毛求疵。

电影优点有很多,不一一细说了,只说说让我印象深刻的,那就是它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很细致。比如林则徐,从他的言行、谈吐、作息,包括吃饭、睡觉等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他是一个有胆识、有想法且非常正直的官员。还比如琦善,虽然他出场时间不多,但电影将他鲜明的刻画为一个忠心耿耿、聪明、有判断力的老臣,即使他有丧权辱国的行为,可他依然是理智的。还比如,影片对英国人及英国各色人等的描绘同样塑造的非常立体,英国女王的天真与聪慧、商人的狡黠、军人的鲁莽等等。总之,通过本片两个多小时的讲述,作为一名普通观众不仅可以真真切切的了解历史,更可以将这些历史人物留在自己的记忆深处。这样一个优点,是中国电影在1997年以前是很少做到的,至少金鸡奖最佳影片中是没有的。

此外,本片还是中国电影中第一次用外国人的视角讲述外国人自己的故事。全片有将近30%的时间是英文对白,而且有很多英国场景,这在中国电影中是从来没有过的。就凭这一点,本片就值得欣赏,因为它不是中国人一厢情愿的自娱自乐了。本片通过客观公正的角度的展现历史,并让普通观众了解的事情的全貌。这又是本片的一大优点,这也是我看本片之前没有料到的。竟然还能让外国人出演中国电影,这在1997也算新鲜事。

以上简单说了一些电影的优点,下面来说缺点。本片缺点不多,在我来看主要集中在那个公子哥与妓女的爱情上,因为这段情节与电影主线故事没有太大关系。首先,公子哥是一个墙头草,谁让他活命他就帮谁,这样的人物让人唾弃。其次,瞎子乐师是朝廷要犯,还是四品带刀侍卫,这样的情节更是离奇!编导你以为这是武侠小说呢?第三,妓女刺杀英国人的情节更与主题无关,杀了一个英国人就能打胜仗?综合这些来看,电影设置的这段虚构情节太没有意义了,要看点没看点、要情节没情节,只使得电影显得很更加荒唐。哎,编导这不是白费力气吗?以上是电影最让我不能理解的地方,也是本片最的缺点,除此之外电影就没有太离谱的地方了。

通过以上可以看到,本片并不是一部简简单单的主旋律电影,更是一部好看的历史片。它详细的再现了历史,并将历史人物进行了鲜活的再现,而且故事讲述的张弛有度、引人入胜,这样的电影能不好看吗?因此本片可以称作是谢晋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最好的主旋律大片。只要是中国人,都应该看一遍!

电影拍摄方面很豪华。服装、布景、道具,画面、取景、灯光、色彩等等方面都符合剧情,而且看起来相当大气。尤其是电影氛围的塑造,一种凝重的气息始终贯穿电影全片。可见作为当时纪念香港回归的这部豪华巨制,是花费了很多银两的。不过谢晋也没有白花这些钱,他将本片拍摄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是最近十几年中最好看的古装片。

最后说一下电影主题。关于这一点,只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了——记录历史。电影目的只是记录历史,让后人知道中国耻辱的开始,仅此而已。当然,我们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也熟悉了那些历史人物、当时的生活状态等等。可以说,看本片的目的就是不忘国耻!

本片演员都是老戏骨。男主角鲍国安扮演的林则徐全面而立体,他将林则徐的坚韧、顽强以及愤恨诠释的很到位,而且形象上也给人一股正气,他简直就是林则徐的化身。琦善的扮演者林连昆查过资料知道他也是老戏骨,通过他本片中的琦善也可以感受到他演技非凡,只可惜他没红过就在2009年去世了。其他人都是配角,不说也罢。至于外国演员,他们虽然表现还算可以,但没有一个出名的,同样不说了。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历史片,虽然称不上十全十美,但也可以看作佳片一部。谢晋大导演终于拍了一部我喜欢看得电影,看来他在与时俱进。此外,这样优秀出色电影,只要是中国人就该看一遍,勿忘国耻啊!

序列:0800

The.Opium.War.1997.DVDRip.Xvid.by.StuGIII

优酷网

2012-05-06

5 ) 鸦片战争观后感

鸦片战争是一部讲述了以林则徐为首的中国朝廷中的正义之士,在鸦片屡禁不止的情况下,痛下决心,与英国鸦片贩子和国内腐朽鸦片瘾者的战争。 电影刚开篇,就是一幕林则徐与其老师的对话。身为林则徐老师,朝廷命官,也已是鸦片瘾患者,骨瘦如柴。可见其当时鸦片对中国举国上下的毒害之深。紧接着是林则徐与皇上的一幕对话,期间可看出皇上对鸦片也已是深恶痛疾,以处置林则徐和自己共同的老师为代价,下决心要在国内禁烟。随后画风一转,来到了英国鸦片商人的船上,一行人看不出任何对自己罪行的愧疚感。也介绍了海关关口的王爷们,生活淫靡,没有担忧,贪图享乐的场景。 随后林则徐到达广州,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审判。并在完全的权力下顺利将当地的鸦片全部销毁。影片期间透露出,其实林则徐的智慧不过如此,唯一支撑他的是他的正直和忠心。不分黑白地对前来拜访谈判,虔诚的基督教徒恶语相向,将英国人保卫绝食。都缺乏周全的判断和慎密的调查。对益和堂公子提供账本的处理则是妥当的,因为作为一个完全外来的官员,如果仅凭圣旨而在偏远的广州孤身作战,难免会受到当地势力的阻挠。其实林则徐心里清楚大多官员都和鸦片有关,但是他需要这样一个机会,来筛选出一个人。既给他曾经犯错的负罪感,又给他委以重任的使命感。两种情绪压迫他,即使之前犯错,大约也会效忠真心地为林则徐做事。至于当地的王爷,则是必除,无论如何,他们两都是对立的关系,而林则徐选择在大众面前在王爷犯鸦片瘾的时候对其施压,更是在众人面前竖起了威严。可见,林则徐是个深谙官场之道,却实在缺乏对外界事物认识的人。是个偏激高傲的英雄式人物。 反观英国方面,影片所表述的内容更为诚实理性,坦然面对历史真相,向我们揭露了。在英国人中,也有不少倡导和平,公正交易的人。在英国大使馆和议会的激烈讨论,都明白表述了英国人决策的民主理智,尽管人中难免有不守底线之人,但是这样的机制,能够尽大限度地限制不道德的决策结果。而相比之下的中国,则更多地靠个人的决断,容易导致选择结果的狭隘,并容易受到个人利益的影响。 随后的情节就是残忍的战争开始,中方死伤无数,割地赔款的历史悲剧了,纵然期间朝廷态度左右变换,但实质上皇帝和大臣们都是在为祖国的未来贡献一份力,实力薄弱的国家,终究逃不过被欺凌。 总结起来,这部电影是一部尊重历史,没有片面描述某方的正义或邪恶的理性电影。

6 ) 《鸦片战争》:一场早晚将至的暴风雨

电影名称:鸦片战争
上映时间:1997年6月
片长:153分钟
制片国家:中国
导演:谢晋
主要演员:鲍国安,林连昆,苏民,郎雄,邵昕,鲍勃·佩克,西蒙·威廉姆斯

为纪念香港回归而拍摄的电影《鸦片战争》是一次重修历史认知的尝试。影片讲述了清道光皇帝决心禁鸦片以整顿朝纲,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于是,林则徐查封烟馆,抓捕鸦片贩子,缉拿受贿官员,封锁英人商会。虎门销烟之后,林更是下令驱逐英人。英商回国后,要求政府出兵中国,以武力打开中国贸易的大门,英议会主战、主和两派议员激烈争论后决定出兵。清军不敌英军,道光皇帝为求妥协撤除林则徐的职务,将其发配新疆,最终,清政府签下《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以往对鸦片战争的讨论总狭隘地局限于其是否是侵略战争,然而,这部电影却体现出意蕴更为丰富的内涵。
这部影片不仅是一部献礼片。该片最大特点在于,没有简单地将英国定性为十恶不赦的侵略者,将清政府定性为腐朽的反动者,而是尽量客观地还原了战争爆发前的历史场景:英国人如何意图与清朝通商,遭林则徐虎门销烟后又如何转用军事手段强迫中国打开大门;道光皇帝如何下定决心禁绝鸦片,又如何为保存江山社稷而签下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一个个已经僵化的历史细节,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传统战争题材的电影充斥着脸谱化的侵略者形象,他们十恶不赦,残暴而愚钝;相应地,被侵略者形象也被抽离得只剩下政治符号;而这部影片中,人物塑造得十分丰满。林则徐是一位有胆识、有魄力的忠臣。“忠”成为林则徐的关键字,对恩师忠诚,对所效力的清政府尽忠,对传统文化忠贞不二,将林则徐的成也“忠”,败也“忠”刻画得入木三分。另外一位重要的人物便是琦善,虽然出场时间并不多,但是影片鲜明地将他刻画成一位睿智、忠心耿耿的老臣。琦善和其代表的“主和派”不再是教科书式的反动封建势力,他们虽然行了丧权辱国之实,但却也出于理智的判断。影片对英国人的生动描绘也是如此。作为侵略的一方,英国不再是碧眼红发的恶魔形象。英女王天真聪慧,英国商人狡黠贪利,英国少女真挚善良,英国军人直率而近鲁莽,英国议员理性而雄辩。全片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英文对白,大量拍摄于英国的画面,生动地将英女王的日常和议会的日常搬到荧幕上。将近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尽量用较为公正客观的角度来还原历史的原貌,堪称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刻画方式。
历史事件的造成并非因出于一人之功过,而对鸦片战争的重审和反思的更高视角应立于中国现代化进程来考量,这两点正是该片最为成功之处。不同于以往过于片面化的表现,该片正视到历史的罪名不是由某一个昏愦的帝王或者某几个佞臣承担,恰恰因为还原了“好皇帝”和“忠臣”,才能更深刻地反思到中华帝制的末路和悲哀,民族苦难的深重与不幸。
1840年以后直至现在,中国处于现代化转型的阵痛之中。传统文明已趋衰弱,如果拒不吸收外来文明的话,坐以待毙绝非危言耸听。传统文明产生出来的人物是道光、琦善之流,林则徐在晚清官场中实属凤毛麟角。林则徐的罢免,表面上看,是因为懦弱的道光和狡诈的琦善为平息英国人的盛怒而做出的妥协;实质上,却正映射了前现代化的清政府“正统”走上末路的大图景。
此外,影片中一出长达十多分钟的英议员辩论戏,细致地再现英国议员如何在议会上民主表决是否对中国出兵,以及一幕看似多余的镜头,一群鸦片贩子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来商议是否交出鸦片——这些刻画英国社会的镜头群像,不仅客观地还原了历史面貌,更体现出一个站起来的大国反思自身的魄力。鸦片战争的失败,并不仅仅因为我们军事的落后,很大程度上也因为思想观念的落后、政治制度安排上的落后。英国的民主制度深入每个公民心中,反观晚清中国,制度腐朽,帝制文明落后。影片中多次出现鸦片烟雾缭绕的昏黄场景。地方官员作奸犯科,欺上瞒下也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林则徐的“忠”和“正”在整个腐败的官场的衬托下,显得格外令人痛惜。
诚如影片题记所言,“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香港回归,代表着中国结束近百年主权不完整的状态;意味着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因此,我们可以正视和反思这段屈辱的历史。
这部影片生动而沉稳地展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鸦片战争是一场主权和尊严的冲突,更是一场思想和文明的更替。这场战争倘若不发生在1840年,也会在十年后,二十年后,随着国际格局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到来。只有正视自身,正视历史,我们才能取得进步,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7 ) 由电影想到的一些

电影就是反映历史最好的艺术形式之一,而这部电影最大程度上给我们还原了历史,逼真的历史画面和场景和写真一样的人物画像和性情。

1840年,一个遥远的年份,鸦片战争,一个让人扼腕的年代。这一年,是道光皇帝登基的第二十个年头,自从1644年满清入关统治以来,也已经有了二百多年了。道光在太庙里面涕泗横流的对着列祖列宗太过生动......英国领衔的工业革命已经80年之久,美利坚合众国刚刚诞生不过六十年,在这一年之后二十一年,俄国才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农奴制改革,距离1868年的明治维新,还有着一代人的时间......

我们习惯了把这一年当作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确实从这一年开始,打破了维持了上千年的稳定局面,就像电影里面,轻轻一碰就支离破碎的“china”一样,从那时起,中华民族开始陷入无尽的长夜,与之同时开始了寻找光明艰苦历程。从那之后又过了许多年,我们才知道,中国只有近代化,才能够顺应世界潮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的历史是那么的绵长而悠久,我们的文化是那么的渊源而流长。到了这样国家存亡的关头,这些历史、这样一种醇厚的文化,并没有帮助我们幸免于这一场兵燹和灾祸,同样没有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盲目自大。被迫的拖入到世界的滚滚洪流之中还犹不自知,接着到来的只能是更加肆无忌惮的恐吓和欺诈,羞辱和践踏。

从上到下,应该从这里面反思的太多太多,中国人的面子和里子的问题,为人臣为人君的问题。我们在想假如重用林则徐会怎么样?假如琦善不卖国怎么样?这些都是表面问题,无论是林则徐也好,琦善也好,或者是道光皇帝也好,这些都是历史车轮碾压而过的一部分,他们的一举一动,性格、办事风格,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而已。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里面评价林文忠公如是说道:“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林则徐的所作所为已经近了全力诠释他作为那个时代的士人所有应尽的光辉举动,所以我们至今都景仰之,然则他已经做到他骨子里士人的最大展示面,只能是那般,决计不能前进一步,退半步......琦善等人卖国?我们习惯了接受以纪传体为正宗的史学,太过注重人物的褒贬,人物的一己之为对历史的作用了......电影里面所讲的琦善,实则是将其设身处地的放到了时局里面,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这才是人性,其中两个画面,让人感伤,其一,琦善到广州接替林则徐钦差大臣一职,琦善张口就说,密友私会,望开诚相见,而后说到动情、痛处之时,更是俯首跪地道“大清国的灾星到了”;其二,琦善与林则徐江边一别,琦善道出了心中肺腑之言:"林公与我俱败,然林公或可名垂千古,而我则身败名裂,永背骂名",不得不说,这样的人物形象虽艺术加工,但这样的真性情是否比那些死板的人物形象更鲜活呢?

1997年的影片,正值香港回归之际,也算是见证历史,追思历史。到现在来说,也已经180年之久了,这段历史太过于沉重,也太值得沉思,我们沉思的目的何在呢?用茅海建《天朝的崩溃》应较为贴切:“一个民族对自己历史的自我批判,正是他避免重蹈历史覆辙的坚实保证”。

8 ) 看电影读历史

0、为香港回归而拍摄,1997年上映。怡和洋行的少东家机缘巧合成了颠地、林则徐的中间人;少东家的相好蓉儿是乾隆爷被发配手下的孙女。夹在卖艺卖身、中国男人外国男人之间,被爷爷的身世诅咒,身不由己,最终被沉潭。

1、义律故意把鸦片交给林则徐,是以退为进,造成被羞辱的事实,然后才有口实发动伦敦的舆论挑起战争。(此处是一个戏剧化的情节设计,历史中的义律并没有设计这场局)

2、鸦片乃中华千古未见之物,这是不对的,也是历史争端的一个焦点,即鸦片到底是不是英国人强加给中国的。英国人的逻辑是,谁在卖鸦片不重要,谁在吃鸦片才是根本,中国人吃鸦片历史悠久,英国不卖,中国也会向其他国家买。

3、女王坚持打仗的原因,不是为了鸦片贩子的利益,也不是为了帝国的尊严,而是要给中国补课,补“自由贸易这一课”,不然拒绝自由贸易成风,英帝国就完蛋了。(但“自由贸易”是应该遵循的世界大潮么?拒绝自由贸易就是闭关自守就该打么?此处不知道在当时中国即将加入WTO的大背景下,电影想要给观众传递一种怎样的历史观。)

4、CHINA,从青铜bronze到玉器jade到瓷器china,它满身自以为是,但只要轻轻一碰,就粉身碎骨,这就是我献给你们的“中国”。(此处是不是还有点80年代河殇的回音?)

5、最后琦善和林则徐的面谈,很有意思。林则徐虽然还是英雄,琦善虽然还是个负面形象,但基本实现了去脸谱化,不再是绝对的善善恶恶。有引导观众去思考,历史问题的根源其实不在人的善恶。

短评

这样篡改历史真的好么?我们总说其他国家篡改,我们自己也不能无中生有吧,有些地方还不错,直接没给一星。

5分钟前
  • 臣本布衣
  • 较差

时值香港回归之际,为国献礼而拍的片子,谢晋作为大陆公认的一代名导,完成得中规中矩,基本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勾勒清晰,而又没有完全从主旋律的立场出发谈论问题,这点颇为难能可贵。鲍国安的林则徐刻画得不错,电影中的人物也基本能够将那个时代的思维方式表现出来,热血悲壮的结局也足以令人深刻反思

10分钟前
  • 润物
  • 推荐

套着主旋律的紧身衣,导演能发挥的地方真的很少,导致片子寡淡如水。但谢导还是尽可能地保持艺术态度,没有丑化英国人和满清官员,并也努力刻画了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对这场战争的影响。

15分钟前
  • 阿笨猫
  • 还行

小时候看了两遍。有段经典对白至今还记得,直隶总督琦善看着西餐牛排长叹一声,说道:“茹毛饮血、生性好战。”谁知义律反唇相讥:“如果中国的大炮都像中国菜肴一样精美,哪还会有今日之败?”

18分钟前
  • 朔風
  • 推荐

“如果我是林则徐,我也会把鸦片销毁,而现在,不是鸦片的问题,也不是商人的财产,更不是英国的尊严,而是如果别国也学中国,避免自由贸易,一年后英国就不复存在,这才是必须出兵的理由。谁能拥有中国,谁就拥有十九世纪……”维多利亚女王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一言蔽之。谢晋大师之作,比教科书深刻!

22分钟前
  • 半路
  • 力荐

谢晋周旋于主旋律与作者意识间的一次大手笔,编剧团队极其华丽,剧情上也能胜出大部分中国近代史作品。

26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153分钟版。香港回归献礼片,“我们中国人让了你们一百年”,开场和片尾字幕,明白无误的自陈摄制的政治意图,但本片又并非全然的政治宣讲。抛开剧情和历史文本上的一些出入,电影的戏剧跟美学构建都很圆熟,这是谢晋身上海派电影文化的精炼内核,放到现在也不落伍,横向比较亦不吃亏。几乎每个主要角色的故事都有头有尾,几乎每个场景都有细节的设计,像道光硝烟后祭祖,给一个年幼贝子们嬉笑的镜头烘托轻松气氛;邓廷桢盲书亮相到见不到林则徐的自嘲。林则徐的主线饱满,从道光给药方斩老师祭旗,到焚烧行贿记录团结地方官(开长会逼退吸大烟官员),最后与琦善路线之争(当然他身上有些政委气息,包括关天培),是个有城府跟信念的形象。琦善和义律等人也有各自性格并非脸谱。配乐和摄影气势充沛,包括外国演员在内的整体演技没有纰漏,大局观清晰

31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我们不是来求和,是来赐和~

34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我关于童年电影的回忆,停留在厂里职工电影院橱窗里那张鸦片战争的海报。时隔接近20年后有一次路过早已不是家的家,那座职工电影院已经成了危房拉起警戒线,里面瓦砾成堆,我钻过警戒线进去看了看,橱窗玻璃都不在了,那幅鸦片战争的海报还在!全然已褪色模糊,我忆起20年前看电影的那个夜晚……

35分钟前
  • 以嵬名之名
  • 推荐

短评被删后补记:林则徐和奇善只不过是棋子,清皇帝那一跪焉能辞其咎?7.7

36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中国第一步真正意义上的大片,投资了一个亿,然后才有了横店影视城。演何老爷的是郎雄。其实影片一般,不如谢导80年代的作品。监制是许鞍华。

40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还行

看得人心里堵,看完当场拒绝了美国小哥的约会邀请。我朋友说我是不是太Drama了一点,这些历史的东西也能这么代入如此之深,但是只要是一个热爱中华文化的人(我说的是中华文明不是某D盲目的爱国主义教育)看完肯定会觉得非常难受。没有心情约会白人。而且我是个文化身份认同度非常强烈的人,因为我前未婚夫居然跟我因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里没有日本而跟我吵架(未婚夫典型的英国白男从小喜欢日漫以及KPOP。。。),我去你大爷的!再帅也立刻叫停婚约分手。这种原则性问题都不说我爱不爱国了,而是大部分白男看亚洲女性根本就没有看到个体而是一个文化符号而已。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经验总结,我认为海外的华人或者留学生真的还是要有骨气一点。爱国是个假大空的概念,但是爱自己的文化身份是我的原则。我不管别人如何选择,这是我的底线。

45分钟前
  • 灵感贪吃蛇
  • 推荐

时间很久了,只记得自己看过,对丢炸弹那个镜头印象深刻。

47分钟前
  • 咖喱老人
  • 还行

原来香港是这么丢掉的。整部电影让人看得心酸,无奈呵... -- 2008-12-28

51分钟前
  • ly莉
  • 还行

很早看的,印象中这片子的OST很不错~谁有收藏么?

52分钟前
  • 卡羚
  • 力荐

很小的时候看的电影……是我对南京条约的第一印象……那时看还蛮震撼的~有时间可以考虑回顾一遍

55分钟前
  • 无痕~似水
  • 还行

kill the chicken to terrify the mokey~哈哈

56分钟前
  • 帖拉索伊朵
  • 还行

电影中的气氛窝囊至极,片尾那在列祖列宗怒目下哭泣的道光,何尝不是我们这背负泱泱五千年文明却又不得不被漫天大雨淋醒的国人们的化身。可是怪谁呢?似乎需要找一个人来怪罪,是琦善?是道光?是何家?是被描述成色狼的颠地和义律?抑或就是林则徐?或许历史上,林则徐从未有机会给琦善理一理披风,电影虽然对琦善也极尽贬损,但是在这一刻,是给了那个时代一个和解——正如琦善大人说:“大清国的灾星到了!”这大清国是终究一定要亡的啊!

57分钟前
  • 丑嘴唇
  • 力荐

面对屈辱的历史,每个人都是悲伤情的过客,林则徐和琦善都是配角,连道光皇帝都是,愧对先皇列祖的那泪流满面的长跪中,偌大的国度陷落了。

1小时前
  • 大灰狼
  • 推荐

不知道说什么 最近正好在做十九世纪早期嘉道年间的各种文化文学问题 尤其以英帝国的接触最为显著(沙俄也不赖) 无论是其带来活字印刷传教还是其依赖鸦片烟通商 再加上夏秋以来某村不断飘动的米字旗和花旗 心里非常不是滋味。无论是林则徐、魏源还是龚自珍,在那个初次与西方真正交手(明对葡萄牙基本上是全胜战绩)的历史时刻 各方的态度和抉择 从被英国人收买的官员到流氓鸦片贩子从想尽办法抹黑辉格党的托利党众到坚定硝烟的大清臣众从以武力维持本国贸易与经济的首相到显然自居甚高以施舍礼让为气度而浑然不知在新国际秩序面前直落下风的道光皇帝。参考最近的一些研究其实这场战争胜负远没有那么确定 就好像半个世纪后的甲午 问题还是出在情报和理念这片子也强调了英国人对中国情报的掌握迅速、翔实,其中郭士立的情报最为重要,这点美国学得很好

1小时前
  • sirius_flower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