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五星级惊悚
密室的力量
电锯惊魂令密室的恐惧程度又在我心中升了级。自从玩了密室游戏的FLASH版之后,我开始对一把钥匙一瓶啤酒一个字母的蛛丝马迹害怕又着迷。大概是发现一个小物件还有如此繁复的提示作用令我大开眼界。
关于密室,从来都是怀着叶公好龙的心态。很想有这么一个游戏,让我在里面尝尽困兽之苦,拿出毯子底下的小戒指或者龛台上面的一炷香,就能离我的逃脱又进了一步。当然,像亚当那种需要掏马桶的情节,万万不需。但这一定只是一个游戏。
若要亚当和医生玩这么一个游戏,大概一定欢天喜地。可惜不是。
从10点到6点
我算了算,这中间有8个小时,相当于我一个晚上的睡眠时间。那么这个大叔在中间是睡着了呢,还是及其难受的维持着死人架势。
如果是我,这8个小时,绝对不用来回忆凶手是谁这样的问题。无论聊任何的话题让时间白白溜走都会让我发疯,亚当和医生同志好有闲情。(“神经病,不借助聊天内容你叫我如何交待事件”编剧说。)
编剧和编程
好了,我的确很佩服编剧的逻辑。像极了我崇拜的编程行业:若用户发出第3行命令,下一步则跳到第66行;若用户发出第5行指令,则精确无比的跳到第78行。若是具备了某几个操作条件,整个程序则开始循环执行。
密室游戏无疑是程序编写高手的把戏。行为引发的结果精确不存误差,行为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不模糊,对用户的各类指令一清二楚。比如,他们会聊天,继而谈论儿女,继而看看照片,继而得到纸条,继而发现X区域。如此精准的推理。
当然,若是当事人过蠢,走不到这么复杂的一关。没关系,程序设置了从第一行直接跳到最后一行。让你最直截了当的享用结果。
七宗罪,双瞳和电锯
这种封闭的程序环,在七宗罪里也有。最后的结果表面让罪犯失陷,但其实,失陷只不过也是他早已设计的大结局。路程走了一圈,还是逃不出设计者的精心安排。警察不辞劳苦的帮助程序员完成最后一步,在程序员哈哈大笑之后,才有警察的如梦初醒。
七宗罪和电锯惊魂不需比较。在宗教含义上的着力程度不是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电锯惊魂的剪辑速度、事件节奏和视觉的勾引程度,令我清杀了七宗罪时候一愣一愣的断续反应。惊栗得大呼过瘾心潮澎湃后,一部电影就能成为我的5颗星电影。我就是这种业余逻辑。
那部叫做双瞳的东方七宗罪,这时好像要写上几句,又仿佛写不出什么来。罢了。
坏人都命硬 好人都装傻
好多的电影都让我生气。好人拼得一手一脸满是血污,好不容易抢过手枪,却非要留着子弹不用。叽里呱啦说跟面前的坏人聊上一把,骂上几句,必然是逃不过坏人眼疾手快瞬间反击的桥段。好人一抢过枪马上扳机的爽快,似乎都不屑啊。
让我想想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做了什么的那位渔夫阿伯。不就是一个鱼钩吗?一个鱼钩能做这么多事情,警察叔叔不如配鱼钩比配枪要稳妥。
危难时候不能寄望警察,一定要自信自救,因为极少的恐怖案件是由他们擒拿主凶。更多的情况是,他们一出场就快要死。若是以前,看到那个貌似Eason(他这个错觉让我生气)的警察神勇现身,必然觉得离结束不远了。而现在还剩40多分钟的状况让我担心他甫一出镜就会仙逝。
最乐的一次,是《misery》的那个大只佬警员。我真的以为他能护卫人类挽救地球。前面力量爆棚的渲染和一进门就死倒在地的情节,真让我又绝望又狂笑。
电+Saw=电锯惊魂?
我说不解。他是这么理解的。至于电,当然是能让二人弹跳不止的那个电击脚环。
谢谢他为译者讲好话来着。
2 ) 说悬疑,谁是悬疑
关于悬念,希区柯克是这么说的:几个人围着一张桌子谈棒球,如果观众事先知道桌子底下有一颗炸弹,将在5分钟内爆炸,那么这个提示就会造成强有力的悬念,使观众十分关切这个谈棒球的场面。可是如果观众不知道有炸弹这么回事,那么这几个人谈了5分钟,然后炸弹突然爆炸并且把人炸成碎片,观众则只是感到十分震惊。而对于这些人谈棒球的5分钟,则感到有些沉闷。
大师这番深入浅出的解释,让困惑于悬疑片定义的我很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悬念如此,那么悬疑片应当是把一个主要悬念从头保持至尾,并且依靠具有坚定内在逻辑的剧情本身的悬念来推动故事发展的电影。如果说电影叙事是叙述者与接受者的斗争,那么悬疑片就应当是观众为故事本身具有的悬念所折服的完整过程。
这就要求叙述者把一个具有悬疑特质的故事原原本本讲述出来,而不是人为地制造巧合故弄玄虚、不是在剧情之外的环节上做手脚,也不是借助悬疑手段贩卖其他(这种情况很常见),并且最终压倒接受者的反抗。如果做到这点,那么哪怕它在过程中出现些许平淡,也不妨碍其成为悬疑片了。要是能够在讲述的过程中将观众完美的缝合进来,在保持观众对主干悬念强烈关注的同时,也能穿插一些精彩的局部悬念,引发大家对人物命运、剧情发展、分支线索、阶段情节的强烈期待,并且不断地使之获得满足,那么这样的悬疑片就算称之为艺术也不为过。
当然,大部分故事都能让观众有所期待,所以为了区别悬疑片和其它有相似设置的影片,不妨这么来看:在悬疑片里,悬念不是作为吸引观众的技术手段出现,而是作为剧情发展的必要骨血存在的。
不得不说,真正称得上悬疑片的寥寥无几。不过在我心目中,还是有一些配得上这个头衔的。
首先想说的就是《心理游戏》,因为这部片子基本可以看做悬疑片的样板,无论是整体还是章节,悬念都不是作为手段出现的,而是电影的必要条件和故事的有力推手,并且在故事的逻辑上对于观众缝合性极佳。故事开篇就点明了要送给哥哥一个别致游戏作为生日礼物,可是后来的发展却让人陷入一种和自己争夺自己的心理境地,哪怕99%的认为这不是游戏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巧妙阴谋,可是总有不能屈服的1%在怀疑导演确实是在玩一个高明的把戏。从头到尾,观众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心情随着情节起伏,理智却一直左右摇摆,而且故事也运用了不少侧面的信息,和主角的感受交叉,使得故事在扑朔迷离的同时也显得更加立体和可信。章节上一次又一次对真相的接近和远离,既充满悬念,又丝毫不影响大家对最后结局(最主要悬念)的强烈渴求。而对主人公寻找真相的过程中遭遇的种种身心伤害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反应的刻画也很精彩,背叛、欺诈、不可信、愤怒、卑微、恐惧,求生。。。轻易的就把观众抓了进去,并且使之意欲替主角分析、思考和判断,然而这些努力显然都是徒劳的,由于故事的先天设置导致了不到最后一刻,谁也无法判断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到了最后谜底揭开的时候,观众们松了一口气,高悬的期待被轻轻放下,紧张的情绪得到了释放,猎奇的心理得到了满足。
然而反过来看,悬念之所以能够作为这部电影的脉络贯穿始终,其实也有一个先天的条件,那就是“这只是一场游戏”,既然是游戏,规则自然由创立者说了算。导演首先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里,然后才能随心所欲的带领观众一起跌宕起伏。虽然也有那么一点点投机,但很显然观众是并不介意的。而且由于故事本身的精彩,即使导演笔锋一转让事件真的成为一场阴谋,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典型的悬疑片,它卖的是一个悬疑的故事,而不是在故事中一味的掺杂悬疑。如果愿意,也可以解读出一些人性的东西,不过那只是一些主题之外的附产品,就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了。相信大多数观众想起这部片子的时候,应该是故事本身的精彩,而不会就人性等哲学化的问题大发感慨的。
而同样可以归为悬疑片的《电锯惊魂1》带给我们的就更为丰富了,如果说心理游戏是入门标准型的悬疑片,那么电锯惊魂1在我看来,可以说是有着相当的艺术水准了。当然,这个系列也只有首部让我有这种看法。因为也只有第一部,讲的是一个悬疑的故事。
肮脏狭窄的封闭环境,突如其来的死亡阴影,只闻其声的影子凶手,残忍痛苦的生死选择。。。。
这注定是一个充满悬疑的故事,如果你觉得不够说服力,那么很简单,你想象一下自己和另外一个人在这个场景下会怎么做,看看是不是可以有一个确定的结论。人可以努力控制自己,但是没有人有绝对的把握控制别人,尤其是在利益与矛盾都异常凸显的时候。
如果说心理游戏还有所铺垫,那么电锯惊魂则是以一种直接的、冲击力极强的方式把观众缝进剧情。心理游戏让你思考将往何处去,而电锯1则同时还会让你忍不住揣测它从何处来。
影片一开始就丢了一堆悬念出来,幕后的裁决者是谁?为什么采用如此残忍的方式?猎人和猎物之间有何种内在联系?猎物们最后会怎么样?。。。这就好像你打开一扇门,看见汹涌浪潮扑面而来,未及反应就被吞噬。
把你拽进来之后,故事并没有放松对你的掌控,接下来的每一步都是由剧情推动的,作为一缜密的布局,其中自然少不了一些线索和道具,但是所有的一切都表现出了近乎完美的节制,所提供的每一种用途也都带有强烈的风格,那就是不得不有所取舍,且这种取舍都带有相当的痛苦和折磨,颇有些哲学的意味,但是这时候观众还难以意识到这些,注意力多是集中在这条残酷的求生道路之上。
和心理游戏一样,对于主题也是单线叙述,但是导演运用了一些平行叙述来交代相应的背景和线索,但是这些背景和线索却并非仅仅是起到说明的作用,同时也带给观众关于“凶手”和“动机”的朦胧印象,进而更加刺激了好奇心和期待感。
好在导演并没有在竖锯的情况上多做文章,不然观众的兴趣很可能难以在密室的生存考验上集中,而产生诸多发散的偏离。于是在做了必要的解释后,镜头再度回到了两位可怜的当事人身上,悬疑的精彩开始次第展现,并且伴随着人性自身的矛盾性始终。观众一边看着两位猎物对立统一的艰难合作,一边揣测着他们的决定对故事发展的影响,此时,观众已经不在过于关注结局,而是被那种每次选择和行动所造成的后续影响以及背后的人性考量所吸引。每一次行动之前的权衡、每一次在心理边缘的失控、每一次希望燃起和破灭后的撕裂,都完美的符合故事本身的逻辑,没有柳暗花明、没有阴差阳错,观众们在为猎物捏一把汗的同时,也努力的猜测可能被忽略不见的希望,并且试图发现被导演巧妙隐藏的其他道路,然而事实却是现实条件下的必然结果。等到大家明白这种极端环境下的心理挑战才是故事最为精彩的悬疑时,舞台已经落下帷幕。
然后又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冲击,尸体慢慢的站起来,以一种轻蔑而真诚的姿态说:很多人不懂得珍惜,然而不是你。再也不是你了。
悬疑的故事、人性的深度都有了,可是导演却又让已经趋于和缓的心再度剧烈的跳动起来,让人在震惊的同时,再度丢下一些谜题。比如断腿者是否活的下来?被幽禁者到底是死是活?竖锯离开后会做些什么?这种充满悬念的开放性的结尾,让人一时半会很难从中走出来。比之心理游戏,不知高明了多少。尤其最让人称道的却是,它确实符合影片的内在逻辑,经典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影片在最后一刻,成功的把一个朦胧的竖锯树了起来,让一个熟稔人性心理,并且将之玩弄于股掌之上的、让人在惊惧于其智商的同时却又不得不为之折服的天才罪犯活生生的来到了你的面前。在竖锯轻描淡写的说出“game over”的时候,心理上的震撼也达到了顶点。
比之心理游戏,电锯一的经典之处在于内容更为丰富也更具深度,不但故事本身充满悬疑,而且在章节上导演也运用了不少的悬疑技巧,但是在结构上又并不晦涩和复杂。它在完成一个颇具艺术性的悬疑故事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布局大师的银幕形象。如果说心理游戏是一部好看的悬疑片,那么电锯一就是当之无愧的悬疑经典,它带来的复杂感受是难以被模仿的。遗憾的是,后续的电锯基本就是过关斩将式的血浆大会演,再没能超越电锯一所体现出的精彩的、剧情逻辑的悬疑,透过种种精巧的机关和鲜红的场面,我们看到的只是编剧的独裁和对观众心理的迎合,而那种被高高吊起的感觉,早已不复存在了。
作为悬疑片值得称道的还有《本能》、《不准掉头》、《爱德华医生》等。不过有了上面这两部作为参照,那么看看那些常被冠以悬疑片旗号的电影是否名副其实就简单了。
比如韩国的《杀人记忆》,这部电影确实有不少悬疑的设置,但是仔细看了就会发现,这些设置都是有编导主观完成的,所有的线索都似是而非,也没打算说服观众,一切只是情节需要而已,可见导演的意图压根就不是想讲一个悬疑的故事。在杀人记忆里,不难看到很多暗示,比如警察们因为去镇压游行而无暇抓捕罪犯,小镇警察的感性侦破和汉城警察的理性侦破的激烈对撞到相互转变,和屈打成招的犯人坐在一起吃饭。。。种种迹象都指向国家转型期出现的种种问题,而所谓的悬疑更多时候只是为了让故事继续下去,同时也作为保持观众关注的手段存在,以便在最后推出导演的真实意图。在案件的遮掩之下,导演讲述了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国家心态,以及对源头和未来的深刻思考,结尾处小镇警察那复杂的表情,也诠释了那种经历过痛苦追寻、却依然不得答案的失落、茫然和不甘。虽然影片的水准堪称一流,作品本身也颇有野心和包容力,但是这不能称之为一部悬疑片。相反,由于悬疑的设置和画面主导过于精心,反而有些影响了主题的表达,模糊了导演真正想要发出的声音。
这一点与之相似的大卫芬奇的《十二宫》就显得真诚的多,导演并没有在悬念上下太大的功夫,看到一半就知道这不是一部满足心理刺激的片子,看完了之后也不难得出结论。大卫芬奇只是想展示一下几个正常人的生活,是如何被一场意外拉出轨道、甚至毁掉的,顺便引发对于人生的些许思考。
《七宗罪》,这部片子是经常见诸于悬疑推荐的,遗憾的是,我怎么看这都不是悬疑片,充其量能算是惊悚片,甚至连侦破都难以算上。宗教意义、神秘主义、还有暗含的个体对既有规则的挑战,在里面都不难觅得踪迹,然而唯独没有悬疑。整体剧情就像一幅幅画廊里陈列整齐的宗教油画,而观众只需借助布拉德皮特和摩根弗里曼的眼睛来完成一场观赏就行。在影片里,警探和罪犯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锋,虽然开头悬念十足,但是接下来只是一路的穿街走巷去欣赏罪犯的一幅幅作品罢了,结局也是警探一员在罪犯的布置下,帮助其完成了最后一笔。结合剧情来看,这种结尾是有些牵强的,一切归结于警探的暴躁易怒性格和罪犯的所谓了解,基本就是编剧甩开剧情,为了结局的所谓圆满而一手安排的。其实编剧完全可以让警探犯有七宗罪里的任何一桩,到最后都不难自圆其说,虽然这种小聪明是有效的,也是有迷惑性的,但是距离悬疑还实在太远,将其认定为悬疑片,更像是理解偏差导致的一厢情愿。当然,在兜售哲学意义上,本片做的还是不错的。
例如《搏击会》就很容易看出是在现代文明的框架中,探讨本我、自我、超我的相互影响和转变的。结尾随着爱德华诺顿的一声枪响,本我与自我颓然倒下,一个完成了精神升华的超我盎然站立。情节有趣,构思巧妙,意义清晰。奇怪的是,这部片子也经常被人作为悬疑片推荐,实在有些令人费解。
类似的还有《蝴蝶效应》,其内容注定了其叙述方式的要带有悬念色彩,但其本质是是一堂影像化了的哲学课,和悬疑基本关系不大。
《沉默的羔羊》更是不得不谈,这是一部经典的惊悚片,内容丰富,意义深远,但是它实在也难以放在悬疑的种类里被人品评。这部片子的悬念基本是作为引出更为深层的人性问题而放下的药引,基本是由编剧设置,由汉尼拔和女主角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由镜头得以验证的,而不是由故事自身来说话。导演也并不想让观众站在悬念的立场上去看待这部影片,所以这部影片的悬念虽然存在,但是在导演的控制下,并没有影响到主要思想的表达。毕竟作为一部侦破性质的电影,难免会有一些谜题掺杂其中,如果因此而将之定义为悬疑片,那只是美丽的误会罢了。
还有一种具有迷惑性的所谓悬疑片,其实故事本身谈不上什么悬念,只是利用结构和叙述的整合造成了观众的迷惑感以及好奇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记忆碎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如果按照正常的叙述手法和节奏,本片平平无奇,但是导演牛就牛在结构上,如果硬要归为悬疑片,那么可以作为技术性悬疑加以欣赏。同理利用表现手法造成整体悬疑效果的《致命id》也可以算是技术性悬疑片。
而《八面埋伏》、《记忆裂痕》则是那种自问自答式的电影,导演没打算在逻辑上说服观众,也看不到任何叙述者和观众之间的牵扯对抗,导演只需要做到能吸引观众坐下来,静静的被导演牵着走上一段就算成功了。类似的还有《当树枝折断时》、《来自地狱》,因为这种影片你压根没有参与的余地,只能接受影片展示给你的一切。而一部悬疑片,应该让你不但可以参与其中,感同身受,并且在看到答案时也能暗自点头。
虽然悬疑片难寻,但是精彩的悬念却并不少见,说到这里,不妨说一下《低俗小说》中的悬念设置,在文森特和朱尔斯去奉命处理小混混的那一段,中间过程的悬念营造就非常到位,轻松的对话以及观众已被告知的、随后的杀戮形成强烈对比,把观众的情绪吊了起来,同时“足底按摩”的谈话内容又为分支剧情埋下伏笔,然后破门,发现对手基本就是群被吓得瑟瑟发抖的高中生,彼此实力悬殊,观众的心便被自然的放了下来,但是正当你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枪响,观众的心再度揪起。紧凑的镜头、节奏的变化、事件本身的戏剧性把观众的心情牢牢控制在昆丁想要的轨迹上。小的事件却让人产生大的心理波动,这种水平无疑是很高超的。然而很多人在评论这部作品是,多是把重点放在了它独特的结构和场面上,却忽视了昆丁对于悬念技巧的运用,不得不说是有些遗憾。好在昆丁于今年的《无良杂军》一片中,再度给予了我们关于悬念的惊喜,酒馆对峙的那一场戏绝对是悬念技巧的经典演绎,那种近乎让人窒息的紧张和镜头、对白所释放出的巨大张力让人大呼过瘾,其后的影院博弈也同样一波三折,个人认为,这才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
反之,如果一味脱离剧情,为悬疑而悬疑,那么轻者给人以强烈的编造感(如美剧《24小时》,好在它的节奏和逻辑没有硬伤,所以大家也不在意编辑翻云覆雨了),重则严重破坏主题的严肃性(如美剧《越狱》的第一部,由于剧情本身的宽松,加之编剧喜欢机械的滥用悬念技巧,频繁的以巧合的方式人为制造和化解危机,使得悬念看起来好像是人物的一种生活习惯,原有的紧张氛围反而被消除,甚至让观众在该紧张的时候也紧张不起来了)。这在悬念手法的运用中,是非常忌讳的。
终于有机会清点一些我心目中的悬疑片和赝品了,作为一个对悬疑片情有独钟的电影爱好者,我其实并不愿去思考有关悬疑的来龙去脉,促使我写下去的,是于诸多鱼目中寻找珍珠的艰辛和难觅佳作的抑郁。我并不否认相关影片的成就,但是坦率的说,当我看到那些不能称为悬疑片的电影却打着悬疑片的旗号出现在诸多推荐中、并且还忽悠的我浪费不少时间和感情时,难免还是有些不快。同样,如果我的言论能够引得那些把推理、惊悚、悬疑、恐怖混为一谈、并且认为有点悬念就能称之为悬疑片的推荐者火冒三丈,那么我绝对是心情愉快的。
3 ) Cherish your life
我应该深深地感谢Jigsaw Killer,如果没有他,我不会有勇气面对这样的惨淡的生命,不懂得如果珍惜我的生命。
《SAW》——一部改变我生命轨迹的电影,我是如此酷爱看电影,但能将一个浅显的道理如此深刻地刻入我脑海、我内心的电影却只有它。
那个下雨的晚上,很冷,我一个人呆呆地站在他家门口,那多次地拒接电话,甚至于我在半夜跑到他的门口想向他道歉,他都那样狠心地拒绝。这是一个我从没想过的场景,我没想到自己曾付出那么多的感情却换来这样一种对待,如果可以,当初我宁愿不认识这样的人。我开始很深刻地体会到小说中所写的,那种像刀子插入心脏的感觉,原来不是杜撰而是那样真切。我一个人在走回去的路上,突然萌生了邪恶的念头——我要毁灭自己,让他后悔不已,内疚一世。就在当时,我差一点想找一辆大货车撞过去,脑海里却浮现了Tobin Bell那苍白的脸,以及他那幽灵般的声音——Cherish you life。这句话所表达的道理是那么浅显,但当你的思维被冲动、愤怒、哀伤填满的时候,却很难想起它。我想,如果Jigsaw是真实存在的,那他一定会来找我,把我捆在一个什么奇怪又残酷的刑具上,告诉我如果不想死那就在60秒内找到解救自己的方法。我知道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根本不会发生,但这种想象却让我觉得害怕,我不想像那个胖子一样,在铁丝网中用自己的身体和血肉来打开逃生的道路。真的很可笑,我发现自己,真正的自己,是很怕死的。
活着,就是只是卑微地活着,就算一直没有出头天,就算总是一无所有,但活着本身就是具大的勇气。没有人爱我、珍惜我、关心我都无所谓,我自己爱自己、珍惜自己、关心自己就足够了,因为我不为别人而活,只为自己。我崇拜Jigsaw,但不喜欢那些残忍的方式,我会告诉我身边的朋友——Cherish your life(珍爱你的生命)。
4 ) 能不能去掉拙劣的道德审判部分?
首先得承认这部片子的情节设计和场景确实不错。但我不喜欢这种强加的变态道德观念,看到后面几部,一见到戴面具的人出场说那什么不珍惜生命的话我就觉得恶心,如果影片去掉这些道德审判,我会认为是个好片子
5 ) 假装很正义
距离我第一次看这个电影大概有四年了。当时年少不懂事只有一些矫情而幼稚的诸如“我们要爱惜生命”类的看法。去年有一朋友跟我说我们一起看电锯惊魂吧,一天一部,看完交流看法。我就第四遍看了电锯惊魂。
第一部毫无疑问是很精彩的。甚至我认为是七部里最精彩的(当然了第七部的结尾我认为也非常棒)。先说说我认为我注意到的细节。
1 老头趴在地上演完了全程。他的脚的姿势换了好几次。我没有无聊到去数他到底换了几次。所以说,到底是导演故意卖给观众的破绽暗示这老头没死,还是他只是单纯地忘记了脚的位置?
2 老头肩头的枪伤。背后有一块圆形的破洞,这个我在《犯罪现场调查》里看过类似的例子,有了这个细节的枪伤会显得格外真实。总之当时我是跟我朋友赞叹了好久。
3 我能说我看了好几遍才注意到开头亚当把钥匙跟浴缸里的水一起放掉了么?
4 导演表示时间的手法除了墙上的表,还有两个主人公渐渐苍白的脸色。密闭的空间,除了墙上的表能知道时间,与外界完全的隔绝,奇怪的录音,跟偷拍者亚当的对话,一步步让他陷入绝望和疯狂,又接到妻子女儿的电话,给最后戈登的爆发铺垫好了一切。到这里观众的情感也跟着适度爆发。一切都那么合情合理。
时间有点久了,还有很多想不起来了,想起来再补充。下面是一些关于John Krammer个人行为的思考。
他的出发点是,你们在消耗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你们明明那么健康,不像我病入膏肓,却拿着大好时光去鸡鸣狗盗男盗女娼,不把你们推到死亡边缘你们是不会知道生命可贵的。的确,他的这个行为拯救了戈登。可是,他真的有资格代替上帝去审判这些人吗?虽说他没有主动杀任何人,但是通过极端的伤害自己或他人以保全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才会更鲜明吗?忘了后面第几部有一些死里逃生的人,无不是面对众人目光呆滞,只有一个假装经受住“考验”的伪君子在神采奕奕滔滔不绝的谈论自己的“遭遇”并感慨竖锯给了他重生。肉体的存活≠精神的重生,在那些所谓“幸运儿”眼里我们看不到一点他们对生活的盼望,要说与过去有什么区别,就是他们的生命之火越来越暗了。要说他的出发点还有那么一丁点善意,他的门徒就是纯粹的丧心病狂。Amanda的自以为是害死了自己。Holfman最后演变成了不折不扣的杀人狂魔,这不是竖锯的本意,但这跟他脱不了干系。所以说他做这一切的意义又在哪呢?以后的每一部好像都在一步步的推翻他的本意。这很好。至少代表了编剧的态度还算是不反人类也不反社会。这一点,比《死神来了》要好太多太多。
最后表白温子仁。
6 ) 我们需要这般没营养的惊悚麽?
同屋的小S推荐看《电锯惊魂》,说该片是那种意料之外的结局,貌似符合我的调调。于是昨天夜里宅在屋里看了《saw》,伴着同屋的娜娜看的粤语版《珠光宝气》,一时间室内氛围煞是诡异。
咋说呢。该片我只打1颗星。
不是说导演不会讲故事,或者演员不够卖力。而是本片的立意让我看不到任何值得探讨的东西。人性本恶?to be or not to be? 生存的选择?胡扯,全是胡扯。一个病入膏肓的变态杀人狂导演了整个故事,但是一连串的死亡故事并没有合理的逻辑解释,只是手法看上去恐怖而曲折,貌似高智商的折磨人游戏只是让人恶心而已。
用惩罚他人的手法来宣泄对世界的留念以及将要离世的愤怒,这种病态的世界观给人的感觉就是压抑。求生意识是本能的,怕疼更是人体本该具有的生理特征,用酷刑去考量非正常环境中的人性,结果本身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是谁都会选择生的,我们没理由去鄙视杀人逃生者。
这里我想到《蝴蝶效应》,那才是经典的天才编剧。一样是压抑的片片,但是格调和立意的高度使其突破了悬疑的本体,上升到人性赞歌,为我们所爱的人牺牲小我,这些都是人性中至美的东西。
再说逻辑。
且不谈那般封闭的环境怎么找得到,还能设置先进的摄像头搞视频同步,以及控制生锈的下水道水管导电。那个在屋里装死人的人在不少于6个小时的时间里就能完全一动不动麽,即使是服下休眠药物也是会呼吸的,被困者是外科医生耶,怎么会察觉不出?美国的MD很难读的哟,难道编剧是想以此来抨击学术腐败?哈哈
然后是两位殉道的警察。此等连环谋杀大案居然只出动2名警察在跟进,手法像个没受过任何特训的不上道的小警卫(这样的案子该FBI管的吧,负责调查的至少也是个special agent啊),遇到那般手中拿枪的变态悍匪还去搞肉搏,人家都开枪了,还喊着“freez”胡乱反击,枪法之烂看得人对FBI的执行力大失所望——有没有常识啊,太没水准了吧。难到这里又是在隐射美国的国家机器不能有效执行社会监管职责才是导致罪犯猖獗的原因?显然此片不是《教父》啊。
其他的不通之处还有很多。懒得写了,我不是尖酸刻薄的人,但是本片确实不该在豆瓣上评为5星。恐怖的恐怖片而已嘛,哪里算是完美。
个人意见,欢迎探讨。
最终boss躺着不累吗??
有些疑问。医生为什么不用电锯把手机勾回来。。。而是选择锯腿。。。他老婆一直在打电话,但是为什么后来密室里的电话不再响了?
这其实是个励志片好不好,杀手先生告诉俺们即使在生命的尽头还是能干成很多事情滴~
第二次看,感觉着仍然是一部顶级的血腥电影,结构和叙事都很牛逼,叙事张弛有度。
《电锯惊魂》所营造的恐怖并非单是那血腥的渲染,更在于电影出色的剧情设计,废弃的厕所中不寒而栗的绝望随着电影的推进而持续发酵,当那全然出人意料的结局呼之欲出,电影给人的是一种已然深陷其中后的震撼,这种惊艳是之后接踵而至的续集斗都并没有再度超越的。
这么多年了 没看之前我一直以为这片子是讲一个拿着电锯的杀人狂的故事...另外 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豆瓣要改版把论坛话题隐藏 是为了防止我们看到剧透啊!!(那个剧透的人去死去死)
他喜欢近距离观察受害人,这个结局直接满分。
为嘛医生不用锯子够手机?
没有想象中的恐怖。恐怖的是,片子快结束的时候,我住处厨房的天花板塌了,噼里啪啦的,酱油瓶打碎泼了一地。拖地的时候,忽然想,这黑乎乎的一片好像人血啊……
警察是不是傻???
只有面对自己的污点,才能实现自我救赎。
可是跟电锯有毛线关系啊 明明是手动的
为什么总是第一部是最好看,所以不要把电影当电视剧拍
如果一开始够不到那个东西人家老头可不要急死了
看第一部的时候着实被他的情节设计给惊讶到了。
最后五分钟让我全身发抖!
看看有那么多人赞同拼图杀人狂的做法就知道我为什么只打来那个星了,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剧情精密张力十足,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它让观众产生对作恶的向往,这很可怕,而事实上,残害别人生命自己作为道德评判的上帝的做法本身就是反人类的,可惜,导演站到了撒旦的那一头。
当那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那个人站起来后,我就彻底震惊了。
害我一晚都睡不着,三更半夜起来读英语!
悬疑多过恐怖,结局很出人意料,非常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