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来,东云名乃(古谷静佳 配音)是一个外表可爱又有点天然呆的黑发女孩,可是,她背后醒目的发条暴露了她的真实身份——由博士(今野宏美 配音)所改造的少女机器人。虽然对于自己背后的发条感到十分自卑,但博士总是以其非常可爱为由拒绝帮助名乃进行改造。
在名乃就读的1年纪Q班中,汇聚着名乃的诸多好友们——个性过于活泼以至于经常暴走的相生祐子(本多真梨子 配音),常常陷于对同性恋情的幻想之中的美术型女生长野原美绪(相泽舞 配音),以及外表沉默安静内里腹黑毒舌的三好学生水上麻衣(富樫美铃 配音)。就这样,经常处于脱线状态的日常和激烈的吐槽在这三人之间展开了。
超级超级好看可爱的画风, 色调温暖柔和,轻盈快乐无厘头开心日常,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快乐的记忆,带给我超多开心时光,美绪,祐子,麻衣三幻神,名乃,博士,坂本猫一家三口,非常喜欢!!
我们所经历的每个平凡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
ps:时隔已久的记忆,后续会重看一遍补充圆满。
截图画面:
警告:本文不涉及《日常》的具体讨论,只是泛泛聊聊“日常”。
阿宅小史(可略过)
小学和中学好像都漂浮在无限的时间中,所以偏好动辄数百集的巨制,比如高达系列、口袋妖怪系列、游戏王系列等等。待到《火影》完结,没想到当时跟风吼的那句“爷的青春结束了”,还真把我踹进了下一个阶段。大学入学后,秉承着对逼格的追求,重新发现《EVA》、吃透渡边信一郎、多刷《攻壳机动队》、追捧今敏&大友克洋,吹响了誓要在动漫领域也完成“青年化”的号角。等到大学后期,认知的激情退潮,逐渐开始拥抱各种轻改、漫改题材,不过对故事和设定还有一定要求:穿越不要无脑龙傲天,好歹种种田讲策略;开后宫不要无条件倒贴,好歹循循善诱日久生情。大学毕业后,经历了一段野蛮生长的杂食期,在这期间,口味逐渐向日常收束,各种萌豚向“好吃但毫无营养”的饲料也开始吃得津津有味。
透过动画,便见证了我的长大。
小时候好奇,时间多,喜欢追求意义,于是爱看长篇巨制,并且这些作品往往是跨媒体制作的,从虚拟的动画、游戏到实体的漫画、玩具,它们全方位地包裹着我的生活。这些多样化的商品,一边从父母荷包里接二连三地捞钱,一边源源不断地用大叙事为我们提供想象与意义。步入大学后,下意识要和过去制造一个断裂,一心想着高等教育自然要匹配高级的艺术形式。伴随着各种理论学习,理性膨胀,飘飘然远离了生活的大地:似乎不用大词就不算上思考,不谈理论便寸步难行。这时,一系列青年向的动漫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演武场。在这里,理论的激情能够得到极大满足,并且一切的分析似乎都拳拳到肉,充满了击打的快感。而后,现实入侵,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开始生成。从前飘在空中根本看不清大地,不知道凌空蹈虚其实是那样绵软无力。几经反省后,伴随着对“深刻”、对“理论”执念的破除,一个更包容、开放的审美光谱开始形成。之后,当现实本身需要全力以赴的时候,我已经无力像小时候那样肆无忌惮地分泌好奇,也回不到大学时代高谈阔论那般抽象,我只能接受最近养成的这个“更广阔”的视野,并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沉溺于另一个轻松愉快的现实——在这个日常中,一切都是那么单纯、美好、可爱。
等等!
其实根本没那么美好嘛,往浅了说,这叫逃避社会压力,寻找治愈;往深了说,这叫意识形态麻痹大众,让大伙都安心当社畜嘛。可这么一来未免有点直白,我想先从广义上的文学,也就是文艺作品和现实的关系来切入。
让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
在常识理解中,我们说“文学反应现实”。换言之,文学就是对客观现实进行一系列提炼和加工后的成果。移植到日常番的场景中,可以说日常番便是对日本高中生们日常生活的反应。
是这样吗?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学生时的经验。那时同一个班的同学都过得千差万别,若要仔细写一本“高三五班日常故事集”,估计没有厚厚几百页是拿不下来的。一个班尚且如此,更何况一所学校,乃至一国以内所有的同龄人。真正的日常就是这样浩如烟海又混沌无序,它掩藏在一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茫然背后,每当你想要触及它、保留它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要遭遇记忆的删节、情绪的修改以及语言的筛选,这时,所谓真实的日常,早已无处寻了。
所以,很多人就提出“文学制造现实”的论调。他们认为从来不存在客观的外在现实有待文学去反应——就算有,那也是我们所不能触及的——文学所反应的现实就是文学创造出来的。“文学制造现实”这一机制成功运行的关键在于观众的认同效应。我们只要移情了、带入了、傻笑了、泪目了、治愈了、awsl,这时,“文学”或者其更上位的概念“意识形态”,便悄然完成了对我们主体的建构和塑造,我们眼中的现实也由此诞生了。总之,是文学或者意识形态,决定了什么东西能够被看见,什么东西值得被记忆,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可能会怎么想。凡此种种,正是各种“文学”建构起了“我是谁”,塑造了“我眼中的现实之为何”。
在《龙女仆》和《小埋》的故事里都存在一个单身又劳累的上班族主角,职场的加班、通勤、熬夜、压榨一个不落,现实得就像你我他。但结束每天的忙碌之后,回到出租公寓,就有萌萌的妹妹(虽然小埋自己不做事,但他哥可以从为她做事、宠她中获得巨大快感)和可爱的龙女仆在等着你,把你一天的疲惫治愈,然后精神满满地期待明天的生活,完成劳动力的再生产。这时,意识形态就将你传唤为那个上班族,让番剧本身来替代妹妹和龙女仆的在场,让你对这样的生活失去反省力。这种审美效果,给我们所经历的日常预先打上了《龙女仆》和《小埋》的美化滤镜,让所谓真实的矛盾、阶级、压迫,都烟消云散了。
套路一览
在不回看番剧的情况下,我就从我私人回忆的角度,捕捉点脑子里的意识流,来看看日常番们都讲了一些什么。
(顺带一提,Bangumi的记录告诉我阅番量只有300+,欢迎补充,欢迎喷子)
以校园日常及其展开为例:
樱花季一般是开学的时候。(《冰菓》)
校门远景往往不可或缺,一般配合上下学以及打铃转场。
上下学的街道路景也很重要,便利店、餐厅、咖啡厅、火车道、河堤、以及标志性的一户建住宅区,都交代在这里了。
中途往往有转学生加入主角团。
主角一般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齐神坐前排中间比较罕见,《日常》不靠窗也不常见)
鞋柜、校服、便当、天台、卫生室日式校园硬件五件套。
合宿、体育祭、文化祭、修学旅行、校际比赛算是校园大事件五件套。
情人节、祭典活动、圣诞节、新年祭拜五个重要的社会节庆。
社团、商场、温泉、海边、山里、派对、打工以上便是家外的课余生活。
吃零食、看漫画、打游戏、侃大山、学习会、做家务、做料理、发高烧、过生日往往是家内的课余生活。
无尽的日常
我想这基本涵盖了日常番的套路内容了,其他非典型的日常番也会被这些校园日常的要素所渗透。它们只是在这基础上对角色加了一点点“非日常”要素而已,《齐灾》加个超能力设定,《坂本》加个装逼设定,《邻家索菲》加个吸血鬼设定,《珈百璃的堕落》加个天使设定,本质上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校园日常。
这时,我们发现索菲(《邻家索菲》女主)去过的庙会,小花(《天使降临到我身边》女主)也可以去过,因为在番剧里所有的祭典活动都是高度相似的,它们都由高度程式化的逛摊贩、捞金鱼、射击套圈、烟火大会组成。换言之,像庙会、祭典、海边、圣诞节之类的“套路”已经相当成熟,它们自带一系列打包好的预设情节。这可以说是日常番中的一个定量,而变量则是:不同属性、不同性格的主角团在其中的活动。所以,纵使日常番的情节很难翻新出奇,但只要主角团们的设定千差万别,那么他们在这些套路场景所提供的程式化空间中的行为模式也会千差万别,自然就会很有趣啦。
这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即从“故事消费”向“角色消费”,从“世界观消费”向“资料库”消费,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转型。
东浩纪在《动物化后现代》一书中指出,日本御宅文化作为标准的后现代社会表征兴起,其特点在于资料库消费。简言之,过去人们追番读小说,还尚且会消费“故事”,消费“故事”背后的“大叙事”,剧中角色还会受制于情节和世界观设定。进入后现代之后,“大叙事”凋零,人们习惯了不再消费故事,只需要消费各种“属性”的拼贴和聚合即可。而诸“属性”最好的聚合形态便是“角色”,随着各种自律性角色的兴起,角色成为了优先于剧情的存在。所谓“自律性”就是,只要角色立住了,他/她就可以从原来的世界观中抽离,再套入其他故事之中。
且不论同人创作层次的“自律性”,我们就说在日常番中,不同的角色出现在相同的“日常”场景中,观众仍然买账的原因,便是基于角色的“自律性”。我们真正爱的是这个角色,(当然,东浩纪会说其实我们爱的是资料库里的各种萌属性,他比较毒舌,他说阿宅们就像动物一样被囚禁在“欠缺-满足”的简单闭环中,失去了超越性,失去了他者,失去了生而为人的欲望,只剩下动物性的需求)这个角色的魅力早已经盖过了故事本身。
细细想来也是,关于齐神的故事,关于名乃的故事,关于《男高》的故事,我们又还记得多少呢?反正我是记不得了,我唯一记得的,是齐神这个人、名乃这个人,他们的外貌连带着他们的脾气,还有各自标志性的“呀勒呀勒”(虽然这也是个常用设定)和“摘不掉的发条”。
进言之,一旦角色可以不再倚靠“大叙事”存在,不受“大叙事”掣肘,是为资料库(大型非叙事)的自律聚集体。那她/他理论上就可以出现在一切可能的场合,在近乎无穷的各式小故事(单元剧)中出入自如,进入一种“无尽的日常”状态。可以说,自律性角色失去的只是一套“大叙事”,而得到的是无尽的小故事世界。
(类似的原理也可以参照朱一旦,朱一旦作为一个从资料库中聚合而成,并为市场所认可的角色,只要立住了相应的人物属性:劳力士、枯燥脸、内八、非洲梗,那他就可以出入任何小故事之中。“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之“生活”,不也是“日常”之一种么。)
p.s.还有很多问题,譬如为什么日常可以接纳非日常因素而不出现违和感?这个问题在《日常》这里可以理解为,为什么名乃的发条被接纳了。这个更复杂,牵涉到动画,或者动画角色的多义性(肉身-符号,人类-非人类,死亡-Restart),在此暂且不表了。
这是一部看起来普通却又不平凡的作品,脑洞清奇槽点满满不可思议。《日常》是あらゐけいいち于《月刊少年Ace》/《Comptiq》连载的搞笑漫画,后由京阿尼改编为同名TV动画。
虽然说日常系列的番剧没有欣赏门槛,然而笑点同频,会笑得停不下来。电波不和,也许坚持不了一话。近几年日常番大泛滥,卖腐卖肉大势所趋,又或者刻意卖萌,全程无厘头,理解无能。然而,《日常》这类温馨又调皮的番剧,却显得更弥足珍贵。
通常日常番,主角都是固定的,因为内容已经碎片化了。但《日常》是通过略SF世界线日常化的片段,模拟一个街区居民的生活,集体AOE卖萌攻击观众。
以笨蛋三人组和东云研究所为主体,交叉描绘每个角色的萌点和蠢点。三秒被玩坏的佑子,在试卷上画BL的蓝毛,一只8岁的萝莉博士,带着发条上学的机器少女。我只看了一集就一边拍桌子一边叫妈妈:“天啊!再这样笑下去我会不会也坏掉?”
随着两条故事线的展开,诸多配角也撑起全剧的人际关系网络。画风很简洁,很少有冗余信息。每个角色刻画地丰满却没有过于“用力”渲染,每个角色有主线也有龙套,而路人甲又埋伏了彩蛋,交错饱满的情节令整部剧散发出立体的萌点。
所有日常类的故事都是生活中发生的小事,铁打的吐槽,流水的梗,认真地卖萌,痴痴地笑。《日常》传递了一个理念:我们每天经历的日常,也许是连续发生的奇迹。
反正就是在卖萌那我也大方地被萌到就好了=w=
日常的笑点
这次京阿尼又为京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ED治愈 无厘头冷笑话≠废萌 看不懂笑点就别说人家废萌好么 还装乖装弱小 你是不是从日常穿越到冥王星了啊亲 呵呵呵呵呵
就是喜欢
我喜欢的画风~人设很Q~台词也好可爱。什么好像把你的乐观脆片煎药什么= =。
今野宏美和白石稔啊哈哈哈哈哈好好笑!!!=u=
我们所过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非常棒的一部作品,温馨有爱,吐槽满点!绝对高水准的制作,绝不日常的故事,真的很让人感动!最后一集全程高能,在B站看的我内牛满面,期待4月的重逢……
越到后面越好笑T-T笑死我了
越看越喜欢,到后来比阿萨谢尔还喜欢,完结最后一集好激泪啊太可恶了,完结啦!!!!!!!5555555555555555555
4.5。「我们每天度过的所谓日常,其实就是接连不断发生的奇迹。」
非日常的日常生活超有爱啊~
我们每天度过的日常生活,其实也许是奇迹的连续。如果做动画都以这样的细节心态……但是高中三人组频繁的弱智感仍要减分。三大看点:来自天空的梦剧场、默剧单元、片尾长镜头日本校园老歌回顾单元。19话大概是第一次在动画中听到中岛美雪的歌。23话的西兰花中出单车事件似乎引发过大话题。
京阿尼求求你们别再做单元剧了...笑话怎么可以这么冷..哈哈哈哈哈
博士跟我回家吧 我给你吃蛋糕
卧槽!受不鸟了!果断五颗星了!!必须看下去
逐渐走向日和后期笑点满满的蠢萌番!想想以后没有日常的周末都要落泪了...没看和弃了的你们都输了
看得我整个人都日常了
這不是裝逼啊親!你沒有經歷過的萌動歲月糟糕年華,沒有體會過的漫不經心望著天那裡就有個全是UFO的世界,沒有無聊到牛角包的吃法也要辯上一下午,並不是不存在。隨著甚麼所謂的長大有人正義的說我忘記了我當初的幼稚,有人說靠那些能吃的起飯能買得起跑車麼?對,不能。這是日常就如過去最純的日子
谢谢你,京阿尼。
平凡又欢乐的日常。每次博士那段我都有想快进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