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死自己和队友们的业余宇宙员们
首先船长没有应急预案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其次自由散漫的宇航员个个都有态度有个性有自由发挥的突破行动权,这在特殊的环境下是相当危险的,在未知生物细菌出现前居然有人知情不报,独断私行,还有人公开查看个人电脑日记,一点组织纪律性也没有,领导也不去约束限制干预,对公然违反违抗命令的队员也没有任何的处置与控制,一个队员失踪了,在设备没来时居然冒出个女队员私自下去探查,完全不听命令等下勾机来不行吗?这个酱油黑妹她不想下去老子我也想一脚把她踹下去,一出现突发事件,队员反应都是当场傻掉吓呆了一句话也不会说不肯说,这是训练有素的作风吗?2到极点的宇航员在最后营养舱也没保住丧尸入侵,一点战斗力也没有,个人感觉这次悲剧完全是因为船长无能不能及时做计划和预防,整个地面建筑无防御,队员行动无组织纪律性,不能及时沟通和有效命令,处置的一踏糊涂,大家都2到极点了都在喝下午茶梦游呢?,就是没有丧尸病毒,我也不打算让这帮2 再回到地球了!唯一看点是金钢儿狼他大哥的那一点小清新.
2 ) 这是故事,不是事故,且与细菌无关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一群面不和心更不和的政府公务员打着科考的名义去火星公款旅游。其中一个格外和其他人合不来的人伪装出了一次事故,并精心乔装改扮,将自己变成了一副丧尸的模样,以对其仇视已久的其它旅行团成员无差别施暴和屠杀,这样一来可以利用团友的恐惧心理占据格斗的优势,二来可以在事后以事故幸存者的面目示人,从而逃脱法律的制裁,因为届时一切通信记录都会证明这只是一场事故。
大大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他的表演不但没有让其他团友陷入恐慌,反而点亮了他们的智慧人生,他们纷纷心领神会地装作被其感染,借机对别人大打出手,于是事态开始向失控的方向发展。
整个团队中,只有心地善良,不知世态险恶的男女主角相信这是一场所谓“细菌”导致的“事故”,并尝试往正在装B杀人的团友身上注射抗生素,不料在抗生素对人体带来的短暂副作用(痉挛、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昏厥)消失后,团友们杀人的热情依旧不减,甚至把矛头指向了出境旅游保险公司派来的24小时全太阳系紧急救援人员。而对细菌传染说越发深信不疑的男女主角则在分别遭到队友攻击后,自以为已被感染,于是毅然选择自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个道理:
一、出境旅游尽量选择自由行,如果坚持跟团,请与亲戚朋友自行组团。
二、在境外,所有电子产品都要及时充电并时刻检查电力使用情况。
三、抗生素的副作用确实很大,但如果频繁使用,抗药性也可以削弱副作用的强度。
3 ) 弱智导演搞砸了有搞头的剧本
我又不是中二,忍着恶心看完此片,给人最大的感受是“弱智的导演,搞砸了一个有搞头的剧本或创意。”
在特效、探险、寻奇中经受好莱坞轮番轰炸过的影迷,看完此片后,想必心里全是槽点。
在今天,随便拉一个影迷,问他如果你去外星球探险,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绝对都说的头头是道。可这部电影,搞砸了一切,导演在纠结中展现人性?未知?规则?又在纠结的如同乱麻中搞砸了这部电影。
槽点一心理素质:这是一群心理承受能力为负数的渣宇航员,战力全是负数。黑妞沉溺在自己的人性关怀中,在纠结中奔溃,害了自己也害了队友。如果说沉下去的那位视火星探险为第一要务,勇于牺牲的话,黑妞就是憨豆派给这些人的救兵。
槽点二无视规则:歪果人或者歪果导演又或者歪果演员,倘佯在自由、民主和尊重生命的圈子里太久了,久的忘记了世间万物的本质,忘记了这是未知的异星球,不是自己家的花园。第三个牺牲的渣队友,无视规则打开通风门,害了自己又害了队友。
槽点三救命的家伙:看片子的时候,我忍不住一直在想,尼玛啊!一群战5的渣渣,为毛不拿武器捏?后来我想通了,导演没给!瓜娃子都知道去深山野林,手里最好有把砍刀,尼玛去异星球,去一个木有任何维生条件,一个不知道都有神马东西的星球时,导演竟然忘记给一把砍刀。整部电影,就凭借一把镐头、一个铅笔刀、貌似还有一把剪刀在战斗捏!导演,你这是在拍缝纫店的故事么?
槽点四劫后余生:如同99%的科幻片片一样,最后肿有一个劫后余生的家伙,带回给人类一个骇人的消息,火星比地球还危险!尼玛,如果说挖坑和黑妞是自寻死路,那么队长和打开通风门的这两位,完全木有道理挂掉的么?为毛这两位变成沙漠行者了捏?结论被队友关在医务室的那个女女说对了,害人的玩意是传染滴.,而且木有药药可医.....这就对咧,所以捏,只要是挨过爪子、挨过水果刀、挨过剪刀滴,就都不要回去鸟。可是,为毛司机挨了刀子、挨了爪子、甚至呼吸了队长的血液,却在最后安然无恙的躺在驾驶位上,煞有其事、旁若无人、安然无恙的感慨。导演难道说,火星对人类来说,只是闻着臭,吃起来美味的榴莲?
总结一下,导演同志你或者拍成为了人类,大家奋不顾身、大义凛然、毅然决然的决定牺牲自己,也要把火星很危险传回地球,最后光荣团灭,并留给地球人一个永恒的警示,表来火星了。
又或者你拍成,这些战5渣为了私欲,不顾道义、良知、木有职业道德,为了回家,毅然决然的决定:“走,伙计们都别打了,根据表决结果,咱们都回家。得病的、没得病的,神马也阻止不了我们回家的脚步。”这类警示片也行啊。
又或者拍成,为了搭上出租,这些哥们在火星的出租屋里充分展现人性的罪恶,你阴我、我阴你。结局?结局不重要,重要的是展现自私也行。
可是,尼玛,你为毛非要把葱姜蒜搞在一起,把好好的包子做成咖喱炖土豆呢?
4 ) 一部B级片的三种解读
很久以前,笔者影迷资历尚浅时,就留意到一个现象,很多顶级大片,都可以在娱乐要素上拆解成不同题材的小片。对此,《火星上的最后时日》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例子,它无时无刻不使我想起去年的《普罗米修斯》。主线——行走异星的科考先锋,有男有女分工明确,性格迥异,暗伏矛盾;视觉印象——风沙弥漫而视线不佳的荒原上,矗立着几座基地,勘探车穿行期间,队员大多身穿宇航服示人;情节——来历不明的异种生命感染人体,演变出疯狂的追赶和绝望的厮杀。
不同的是,《火星》中作为主要矛盾的变异人屠杀,在《普罗》中只占据一小段,后者的洞穴探险,飞船逃生,第三类接触,寻访远古文明,变种DNA怪物,以及大企业阴谋等等元素,都可以发展出各自独立的次一级作品。这也是除了制作成本之外,区分一线大片和B级片重要指标:大制作娱乐元素丰富,以同时取悦不同喜好的观众,而B级片只突出其中一两个,面向的是一小撮死忠影迷。
这也是恐怖片(即使是那些传世经典)很少是“大片”的原因,次时代脍炙人口的恐怖佳作(比如温子仁作品)更是标准的B级大赏,甚至毫无掩饰成本不高的意图。因为纯粹不花哨,所以能专心发酵恐怖气氛,假如奇门遁甲一大堆,阴冷的停尸房就变成热闹的马戏团了,还能吓到谁?
客观来说,《火星》只是一部无甚特殊的标准B级太空恐怖片,你甚至可以说它是对《普罗米修斯》的轻微剥削。之所以值得推荐,在于笔者看来,故事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解读,比看过即忘的B级大俗套多了几分丰富性。
一是将之看做太空僵尸片,无非是换了个方式重复《火星幽灵》,《阿波罗18号》,《欧罗巴报告》的套路,标准的流水线作品。但可疑的是,片中的僵尸仍保留了身为科学家时的技能,可以娴熟操纵宇航勘探设备,制作爆破品,跟踪未变异者,驾驶宇航器。无论你将《地球上最后一个人》还是《活死人之夜》作为僵尸片的起源,欧美僵尸的基础设定不变,牺牲智力换取极强的攻击性和嗜血欲。在2005年的《活死人之地》里,僵尸只是学会了使用步枪,就让人大跌眼镜了。所以《火星》的僵尸智力不减,就让人疑窦丛生了。
而且前二十分钟已经交代,基地中憎恨、嫉妒、决策分歧蔓延,团队精神和战友情谊都开始崩塌(宇航总署选人真不靠谱),加上火星磁场什么的对大脑影响,不妨大胆推测出第二种解读:根本就没有什么病毒感染,起初只不过是一个被仇恨和排挤冲昏头脑的队员,以变异做借口,以化妆作掩护,对其他人实施武力报复,“被感染者”意识到了其中的诡计,却顺水推舟借用了这层伪装,共同上演了一场“僵尸大戏”。
不过我们仍无法解释受感染者奇特的生理状况,比如生命迹象停止,在火星大气中行走等,也无法理解他们脱身后如何自圆其说。所以最合理的第三种解读是,确实有病毒存在,但其作用不在于让人变成无知觉的僵尸,而只是改变人的身体表征和环境耐受,在保留一切智慧、记忆和技能的前提下,摧毁了纪律、道德的约束,并成倍的增加了他们的攻击欲望,换句话说,就像《化身博士》描述的,他们从循规蹈矩的杰克变成了以施暴为乐的海德。也许这已经迈入过度解读的范畴,也许主创的意图并没有这么繁复,但一部B级片除了刺激感官还能促人“解读”一番,倒是很少见的,值得记上一笔。(文/方聿南)
5 ) 选择,生命唯一的论题
《The Last Days on Mars(火星上的最后时日)》在2013年戛纳电影节的上映时间是5月份,而在英国的电影排期是9月。所以,作为同样是星际探险的电影,它并未受到《Gravity(地心引力)》的强力压迫,只是因为它太不主流的电影特质,以及英国片独有的表达方式,导致最终没有走入大众的热门视线。但它依然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比起《地心引力》讲述主人公面对孤独无限的绝望与挣扎,《火星上的最后时日》描写的,则是众人在危机面前的群像画。人物之间的埋怨、猜忌、信任、依赖,在每一张脸上栩栩如生。它不但描画了面对危险时,一个人所表现出的种种合理情绪,也歌颂了英雄人物的自我尊严、责任心和博爱。终究,它讲述的是一部关于人心的电影,而至于火星上的病毒和怪物,只是为了推动情节而存在的附属。如果你将它看作一部科幻恐怖片的来欣赏的话,势必要感到失望的。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载人火星探险部队,在长达六个月的任务期限即将结束、距离返回地球只剩19个小时的时刻,遭遇的一个可怕意外。六个月来,探险队的每个小组都心力交瘁,却为了各自尚未完成的任务,以及未得到创新的发现而心有不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消极情绪。男主人公首席系统执行官Vince(Liev Schreiber饰)成熟、稳重,还与队员Lane(Romola Garai饰)有着温馨的暧昧之情。队员Kim(Olivia Williams饰)则情绪暴躁,性格坦率,对这一趟毫无收获的出行而感到沮丧、悲观,不停表达自己的不满,甚至与整个队伍的成员针锋相对。就在队长Brunel要求大家做最后的返航准备时,另一小队两名男队员行动神秘,坚持以关闭实验点为由,违规离开了飞船。大胆的Kim偷窥他们的探险日志,发现他们找到了火星可能存在的生命体,并愤怒地将他们的秘密行动向大家公开。但是,还没等到他们返回基地接受质问,就在实验点遭遇了意外。地表塌陷,一名队员跌入不明深渊。所有人都以为他死掉了,可是他却像僵尸一样死而复生,并返回基地,接连袭击了医务队员、自己的搭档和队长Brunel。更加恐怖的是,所有被袭击、感染的队员继续成为了新的活死人。Vince、Lane、Kim和技术队员Irwin(Johnny Harris饰)打算救助Brunel,但在可怕的事实面前,只能眼看着Brunel慢慢变成僵尸。在电影的这一段,人物之间的各种精彩对戏开始了:直率、不感情用事的Kim想处理尸体,和所有队友都发生了矛盾;Irwin自私而务实,一度想要抛弃被感染的队友,而他自己又被僵尸伤害;Lane对Vince的爱情在危机时刻不停地爆发、崩溃,但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死亡又力不从心;最镇定、最正常的Vince,却也在行动中不停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幻觉不断出现,犹如密闭恐惧症一般的精神崩溃逐渐将他侵蚀。
最后,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或许电影的结束方式,是大部分影迷觉得它“不够精彩”的原因——Kim被Irwin抛弃而死,Lane也受到感染,为了防止自己尸变伤害到心爱的Vince,独自跑出机舱选择了自杀。最后,Irwin也不出所料地尸变了,与Vince展开了最终对决。前来营救的“曙光号”救援队遭到了众尸变队友的围攻,一切希望都尽数破灭了。Vince将Irwin带上曙光号的营救飞船,飞向天空,将他抛向无尽的宇宙深渊。在最后一次自我恐惧的幻觉袭来时,Vince看到了Lane向他伸出宽恕的手,两人的爱将最后的阴霾驱散。但睁眼四瞰,只剩下孤独的茫然。因为Vince最后被Irwin的刀划伤面部,所以,他也不敢保证自己是否殊途同归,不敢贸然驶入返回地球的航线。影片的最后,他在电波中留下了遗言。他为发生的一切做下记录,并为后期寻找飞船残骸的队伍留下线索和证据,他决定,如果发现自己身体发生变化,将驶向遥远的宇宙选择死亡。电影在充满无限可能性、而又毫无选择一般的情势下戛然而止,似乎给观众留下了开放的空间,但是,又仿佛已然绝望,不会再发生任何奇迹。英雄的牺牲还没被过多的镜头赞颂,就飘向了我们永远无法触及的辽远宇宙。
如前所述,如果你将《火星上的最后时日》看作一部“异形类”电影,那么是绝对不会过瘾的。影片甚至没有对火星上的生物病毒进行过多的科学解释,只将它表达为一种“重侵染性的分裂细胞”,并且被抗生素打击后,反而会引发更大强度的抗体,将尸变状况感染得更加严重、更不可救药。电影的重点,只在于危机爆发时,人与人之间的纠葛矛盾,以及人在不同性格的影响下,所作出的判断、以及各种艰难的选择。人性,在第三方危险的追逐下,渐渐袒露出表象下的真实,以及不堪一击的脆弱。作为最主要的四个人物:男主人公Vince、暧昧队友Lane、理智为上的Kim和私心满溢的Irwin,在一次次袭击中,灵动地刻画了四种鲜明的人物心态。Kim的角色很重要,在电影前半部分的戏份也很足,是矛盾的中心。虽然她不断激起大家的厌恶和反感,但随着情节的展开,越来越烘托出此人固执理性的正确,揭发了感情用事的种种恶果。Irwin的自私其实也可以理解,但相对于Kim,他的存在怀有一种抛弃性的背叛,排除了理性、感性,最后连人性也渐渐剥去,最终成为超越僵尸的内在反派。至于Vince和Lane的爱,片中没有给予过多时间表现,甚至连一个吻都没有,蜻蜓点水的牵手鼓励,让影片充满了现实感,也让“遗憾”更加深深嵌入观众柔软的内心。当Lane以自杀保护Vince,却最终无法摆脱尸变的结果时,只好对Vince说出那句痛彻心扉的“Kill Me”。Vince面对爱人近在咫尺、却已变成魔鬼的现实,只能一边崩溃哭泣、一边举起石头猛砸下去。砸碎的是僵尸的头颅,却也是Vince心中最后的爱与希望。火星上到底有着怎样的病毒和怪物?——这个问题到了最后,已经失去了意义。它有,或没有,它究竟是实体生物,还是精神侵染病毒,片中的人们已经无法探究,在他们临死之前深深记得的,只有人性绽放出的美丽尊严,或者沦丧后的悲哀无奈。可以逃避的猛兽终究是能够克服的恐惧,但人性中的困兽,自始至终深植在看不见的心灵内部,只当崩溃的那刻才从潜意识针扎而出,让你自己都不再了解自己。最后Vince说完自己的遗言,飞船在宇宙中飘流的镜头让人觉得郁闷,似乎心里还期盼着希望的诞生,但是,电影就这样结束了。就像在表达我们终究都会面对的结局,生命的终点。在这一刻,你已没有挣脱的希望。你能做的,只是做对自己的选择,维护生命的尊严,然后,默默等待。
在这里,必须重点提一下男主公Vince的扮演者Liev Schreiber。他不仅是一位演员,还是导演、制片和编剧,至今参与过的影片有80多部。曾出演《Scream(惊声尖叫)》3部曲,与Hugh Jackman曾搭档《Kate & Leopold(隔世情缘)》以及最著名的《X-Men Origins: Wolverine(金刚狼首部曲)》,还曾导演过著名的独立电影《Everything Is Illuminated(真相大白)》。他还是一名百老汇话剧演员,曾获得2005年托尼奖舞台剧最佳特色演员奖、第59届托尼奖话剧类最佳男配角奖。今年,因主演的美剧《Ray Donovan(清道夫)》而获得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演员提名,仅仅败给《Breaking Bad(绝命毒师)》的主演Bryan Cranston。他还为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的系列节目、1994年巴西世界杯官方宣传片《二十亿颗心》作过解说。作为一个老戏骨,他虽没有《地心引力》中George Clooney的人气,但沉稳、刚毅、性感的外表,以及镇定、自然、灵动的人物表演,让他成为人们始终不曾忘记的演员。《金刚狼》是事业的大转折,所饰演的“剑齿虎”虽然是反派,但情义深重的形象深入人心,Liev Schreiber无论动作戏、内心戏都足够精湛,通过此“大片”也让他成功走出了二线配角的阴影,片约不断涌来。2013年《清道夫》带来成功收视,《火星上的最后时日》赶在同年领衔上映,也是他跻身一线演员的影响力证明。他的事业经验是如此丰富,作为一个时刻做足准备的人,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巅峰。
2001年他与Hugh Jackman合作的《Kate & Leopold(隔世情缘)》中,曾有一段一镜到底的精彩表演,随着慢镜头拉近,他独白诉说:“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疯狂,我居然发现了时间的裂缝。但是,这不会比一只狗看见彩虹更疯狂。狗是色盲,就像我们看不见时间。我们感到时间飞逝,但它如此抽象,眼不能及。我们像坐在一列超音速火车上,如果能让它停住,就能看见时间的原貌。那是一个无法想象的世界,就像之于狗的斑斓色彩,尽管,它就像你坐的椅子一样真实。若找到时间的轨迹,就能看清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简单。这就是我的发现——我看见了椅子上,别人看不见的裂缝,我就是那只看见彩虹的狗,但是,别的狗,都不愿意相信。”Liev Schreiber运用精湛的表情演出,将人深深拉进他那沉溺的情绪世界。同样,在这部《火星上的最后时日》中最后的遗言部分也是如此,他无奈,却已想通;他绝望,却已超脱悲伤。那段自述的表演让人心痛,又让人身临其境。每个微调的表情处理,都展现着这位出色演员的经验与功力。和看见彩虹的狗一样,他们有了新的人生发现、新的感悟,却只能止步在与世隔绝的悲伤中,随风远去。
每个人心中都有困兽,强大得足以吞噬一切。当它安然潜伏,我们便生活在平静中,幸福地生活。如果你能活得有原则,有尊严,也就有了控制它的绞索,虽然,代价可能是生命的牺牲。利己?贡献?或许人生没有是非,没有对错,但你要做一个Hero还是Zero,只在选择。选择,是生命唯一的论题。
6 ) 一切都是利益引起的。
宇航员是很牛B的职业,本来就是千挑万选的,更别说登陆火星的那批。所以心理素质上肯定不会有问题,而且之前还有过很多次长时间太空站生活的例子可供研究。
所以这个片子表现上夸张了一点,不过我觉得另一个角度看也没什么大问题。
应该说只有一个KIM的大问题,性格这么差的人不太可能执行这种任务。
而且由于她的言行导致两组人产生过度竞争心理。
另一个隐瞒发现的反应比较正常,比较这个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现了,基于自私心理想要独占很有可能。
这种情形下规定啊队长的话都是无用的,毕竟利益太大。尤其对科学家来讲。
黑酱油女也没违反规定,没有下去。是回到车里的时候听到声音打开门被害的。
应该说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还是利益,巨大的经济利益加上青史留名的利益,远比第一个登月者更重要。
这个不是心理素质好,团队合作就有用的。
2013/12/19 外星科考片就拍不出新意了么,和前些时候的欧罗巴报告一样,依然走四十年前Alien里的地球人一个一个挂的模式,到最后不是全军覆没就是颗粒仅存,唯一的不同就是个死法。 这样的故事穿插一点人性争执,悬疑恐怖,或者动作对抗,端出来一盘货也就凑合能吃了。又见Tom Cullen!
“僵尸片里的人是不是都不看僵尸片?”
小林点点你真是有牺牲精神啊
前面高冷的科幻范儿有些沉闷,后面的僵尸比较无趣。另外看到火星车上有五星红旗,略激动。
真的是太空丧尸片
有点好笑的电影,还给我细菌感染人,还被控制~
坑爹片~
套路太老。
太空版生化危机,可是拍得无比拖沓!本来几十分钟就能说完的故事,居然硬生生拖了一个半小时,其拖沓可想而知!而且,说是火星,结果随便找了个沙漠就拍,连三分之一重力的效果都不重新做一下么!还有脸说自己是科幻?!
2013-160.比评价强很多…
快进着看了,预告片看了,还真是。。一般。男主从金刚狼里就一直不喜欢。这个感觉是步gravity太空的路希望蹭点票房嘛?竟然是最后一天碰到细菌出怪兽了,呃,那请问结局这,也有点弱了咩?嗯,没看~~
恨铁不成钢,为啥那么快那么急的跳入窠臼
太空丧尸片,bug太多了
打着太空科幻名号的僵尸片
剧情推进奇慢无比,第一天看了半小时还没动静,直接睡着了。都21世纪了还在拍僵尸片,“僵尸”一点不吓人,火星背景好像也没啥特别,最终还是不明不白以“病毒感染”了事。只有男主角百毒不侵(怪不得眼熟,原来是沃茨老公),结果还自觉迈向无尽黑暗了。
脑残吧……管家大人你就喜欢金毛姑娘啊……科学家们是不是都不看科幻片的……
可能因为是熟悉的老套路的关系,觉得非常无聊。
还可以看看
一路快进,神秘博士有一个圣诞特辑就是讲相同的故事。
题材无新意,镜头感觉还挺专业,可惜剧情太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