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直至未来,七位殿堂级导演各自抽签负责一个年代,执导一个与香港有关的故事。《七人乐队》片名寓意各有风格才华的导演,尤如出色的乐手,走在一起便能合奏出令人共鸣的美妙乐章。其中包括洪金宝的《练功》、许鞍华的《校长》、谭家明的《别夜》、袁和平的《回归》、杜琪峯的《遍地黄金》、林岭东的《迷路》,及徐克的《深度对话》。其中林岭东的《迷路》更是导演的最后遗作。 《练功》:50年代,一群拜师学艺的孩子在师父严厉的督导下勤练功夫。徒弟与师父间的默契在呼喝声中形成,而躲懒受罚的那天也可成为一生难忘的转机。 《校长》:60年代,社会清贫,但求学者众。一位执笔忘饭的校长与善良淡雅的王老师让一座天台学校成为童年岁月里最温暖的家。 《别夜》:叶嘉琳与余雁飞,在80年代香港依然美丽的夕照中相恋。女方一家移民海外,二人无奈承受离别之苦,只余下相爱的记忆。 《回归》:...
与其说是“我和我的香港”,不如说是“我和我的香港电影”,七段短片,几乎全是各位导演对自己过往职业生涯的特性回溯。
洪金宝:这段既是《七小福》的延续,也是《七小福》的重现,甚至可能是迟迟未拍出来的《七小福2》的节选。洪金宝作为七小福的一员、大哥大,这段经历对他来说奠定了其一生事业的基础,再从年代背景、七小福在香港武行和影响的地位来说,洪金宝选取这样一段自身的回忆与经历,加上其长子洪天照出演于占元师傅,传承的意味不言自明。
许鞍华:香港这么多导演之中,最喜欢拍校园的就是许鞍华与张婉婷,最书生意气的也是这两位女导演,今次又是六十年代的校园,春风化雨的代际更替与含蓄的情感处理,许多年后许鞍华也回归平和。
用马赛做王老师简直神来之笔,这些年导演们总喜欢让吴镇宇来做收敛的角色,实话说,我个人看着简直替吴累得慌,又不是说不好,但做的痕迹未免太明显。
袁和平:这段将武人、港人、老年人三种身份合在一起塑造出爷爷这个角色,对于港人来说,九十年代无疑97是最大一件事,用爷孙来表现新旧、东西的对撞,底色却是充满希望的,最后扣在亲情与融合上面,袁和平就是那种不论手法还是情感都很传统的导演,如同拍过百八十次的黄飞鸿,要用关德兴那一版,要有武德,要保持传统亦能着眼世界。
谭家明:在技法、美术、构图与文学性上,谭家明依然是最趋于新浪潮大师地位的一位导演,十来分钟的场景变换与室内舞台,谭所表达的情感层次与隐喻是最丰富的。然而选角简直大失败,不论妆发还是表演完全就是两个00后,一点都不八十年代,更加表现不出导演所要表达的东西,他们吵架、念诗、sex、最后还要跑到天台上跳楼,十几分钟要表现这么多的内容,对演员的表演节奏有很大考验,可惜他们不是李丽珍或夏文汐,不是张国荣或陈百强,这个时代不再有那样的年轻男女演员,甄楚倩的深夜港湾一出来简直同表演不能更加割裂,但却又是用得最好最贴切的bgm,谭家明终究没有办法再复刻一个烈火青春。
杜琪峰:有人说这段比《夺命金》更加温和和阳光,我倒觉得杜琪峰对于普通人的立场从未改变,这一段与《夺命金》也是异曲同工的悲观。
林岭东:这一段可能最接近我个人对于现在香港的感情——商业区的路真的很不好走乱到不行啊!人又多又逼又赶,过一条马路简直要查地图,以前的地标性建筑又要拆,建起各种豪华商场——皇后戏院冇咗啦!
是否要回溯到渔村才是香港本来的样子,是否不拆不变就不会有发展,世界终究是下一代的,但回到家乡,发现上一代的立足之地早已消失。
所以即使在这样的短片里,林岭东也是要拍车祸的!爱情片里要拍车祸、社会片里要拍车祸,所以短片里面为什么不能拍车祸?!虽则情感上比《阴阳错》要温厚了许多,但隐于背后的一丝阴森鬼气和暴戾却从未改变,拍什么都不会改变。
徐克:开局迅速幻视新艺城,没想到多年之后还能看到这种恶搞未来科技到有些复古的风格,那种嬉笑怒骂的轻佻浪荡,对同侪的调侃,以及几层嵌套之下不变的对身份的迷茫,最后一群人围观扫码的神经病可笑死我了,徐克的损倒是没有变过。LU老师说这一段需要许冠文来味道才对,是啊,还要配上岑建勋,加上冯淬帆和吴耀汉……可惜五福星不能集齐,如同新艺城早已风流云散,只能在这样的短片中借尸还魂式的惊鸿一瞥。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辗转七年,《七人乐队》终于赶在七月末登台,吹拉弹唱一响,满以为「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但其实,狮子山下总有比光影转得更快的光景,多一节荒腔走调,就多一场木叶萧萧。
那乐队,就很难不沉潜在情绪符号里。
原本是香港顶尖导演们的一场盛宴,就连半出走的,半隐退的,都给足面子,悉数驾到。他们要致敬胶片,要致敬港片,于是把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未来,等量切分八段,八位导演抓阄,各司一份,再行创作。调侃无非凑足八部「半电影」,此间的傲气与底气,不止令影坛有过振奋。
奈何吴宇森身体不适,抽中的七十年代落空,更奈何林岭东于2018年逝世,绕不绕梁都只能是余音。
所以看《七人乐队》,面对漫长的频繁回望,从腾飞到迟滞乃至彷徨,对人,对地,对事,都难免升起挽歌气息。尤其是在当下语境看,电影里的「过去」,是苦中有甜,有新生与寄望,「现在」是虚晃一枪过后的只待追忆,而「未来」是疯狂当道,似乎也没有什么憧憬的必要。
而同样具有挽歌气息的,是《七人乐队》达不到澎湃期许的合奏水准。导演与导演之间,本有参差。而导演与自己的较量,也总有应时与应试的考验,并非一一契合相宜。终归成品参差不齐,七部短片水准一如音阶,有高有低,唯独可以连成一气的,就是那种难掩的强烈缅怀意味。
在这样一个局里,谁优谁劣,不妨逐一细数。
作为《七人乐队》的开篇,《练功》太过简单,就事论事的那种简单,几乎要定全片的狭窄音域。
天台上下,已是整个世界。有瓦遮头的楼下,是师父所在的权威空间,一群小辈,在镜头里只有日复一日服从的汗水。这自是洪金宝人到中晚年最为难忘的光景,日后荣光都由此生根发芽,而从中年师父到晚年徒弟,演员从儿子洪天明到父亲洪金宝,有强烈的传承意味。
当然,也可以说五十年代的香港精神,已被浓缩到练功里,要尊师重道,不要胸怀二心,要吃苦耐劳,不要偷奸耍滑。某种意义下,它构成了香港当年起飞的基础,只是当平淡故事被封印在楼台一角,当现在看来过火的体罚再被加冕,未必有多少观众愿意从中看到鲜花与皇冠。
到第二个故事,终于开阔些许。空间上,有了香港学堂与街巷的交替,棚搭有限,但是尚算精准,而时间上,从六十年代开始,有了几十年后的跳转,尽管后段时间模糊,整体上也没跳出粤语残片里的光圈。
许鞍华对于老故事,旧地方,情有独钟地来回拍,难得在六十年代的香港打卡,也是填补了四十年代的《明月几时有》、七十年代的《胡越的故事》与八十年代的《千言万语》之间的空白。这一顿捣鼓,短片也有些旧风味,甚至衔接得上《投奔怒海》阶段的外壳。
但里子是不行的,特别是之于许鞍华的段位而言。主角说的是校长,是无冕影帝吴镇宇,可故事的灵魂在于马赛饰演的王老师。岁月悠悠,往事美好就美好在,有过她的身影,而校长是一个凭吊的符号,代表许多引而不发的文人情绪,借了学生的观感,编织多于自我的怅惘。
这样的骨架,许鞍华随便装点都能支撑,毕竟单靠市井生活里的细腻细节,就够她取胜。于是有了师生之间的温柔互动,小孩在课堂尿了裤子,王老师拿着花瓶过去,假装撒了他一身水,趁机带去换裤子。街头偶遇学生支摊,王老师被请了一顿,多加了鸡蛋,又多加了屏风,粗陋地隔开闹市,都有妙意。
只是马赛的诠释还欠火候,本是灵魂,却只有骨架。连带着吴镇宇与两个时代的学生,也都各有各演,归置不到一个层面的表演一如故事的飘忽,打散了聚焦的灵气,最终剩了几个细节的印记,却很难跟过往一样,在情感上深度共振。
直接跳到八十年代,谭家明却要把许鞍华的短片扬短避长。
华语电影里的文人味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乏,难得《七人乐队》里,连续两部短片都在试图重现。《别夜》里的旁征博引,胜过《校长》许多,不同国别的诗书在小情侣的离别夜,抑扬顿挫地替人表意抒怀,本是最显底蕴的妙处。
就像是一座搬空了的居所,只剩房间保留原貌那样,在即将离别这个时间前提下,小情侣的来与不来,做与不做,留与不留,哭与不哭,恨与不恨,死与不死,在戏里当时与戏外当下,都有许多隐喻可以拉扯解读,这也让《别夜》能够成为第一部冲出现实层面的短片。
但是,选的两位演员,过于稚嫩,过于拿捏,在一种舞台剧式的调度里,向外释放的是造作,是浮夸,而故事由此不断变得狗血、聒噪,从天到地的崩坏,惹来笑场之余,根本无法承担故事本身的厚重,这也显得原本的文人味,不过是些儿戏的文学堆砌,实在对不起谭家明难得的出山。
这部短片的尚好,是基于四平八稳,毕竟《别夜》是场豪赌,天堂地狱就在一线。而且,它的尚好,也叨了《练功》的光,二者都在回首习武往事,洪金宝硬碰硬地「实拍」,而袁和平只让元华一人,独对四十年前武艺登顶的奖项,就讨巧地把苦与念释放出来。
它更多的笔墨,用于对照。老武师的过往荣光与当下孤寂是主调,定下了新老的对立。他与孙女,钵仔糕与麦当劳汉堡,习武者与小流氓,安守与出国等等,全是这类对比,不过,都是些老调重弹,要想读出多少比故事更大的指涉,丰俭由人。
唯独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九十年代的回归,袁和平偏偏不明刀明枪地拍九七。
等到杜Sir,才有真正佳作,而电影早已过半。
这部短片也许可以说是另一种「三人行」的「夺命金」。本质上的升斗市民,怀揣的是遍地黄金的念想,极具代表性。长期处于进行时的经济神话在前,国人最密集的暴富想象就坐落在香港。
2003年的沙士,是数年一度的大事件,是无数人的劫难,少数人的际遇,更添下注的风险与回报。无非几场跟与不跟,起起落落间,整个时代都被三张嘴卷入。杜琪峰最能抓住命运捉弄下的彷徨、凄迷与后怕,像是这部短片,无需枪林弹雨,也有九死一生。
等到三人在街口错落有致的站位一摆,谁能不叹一句久违。那惊心动魄,又定在一瞬。
而且他拍得充满生趣,茶餐厅与街头巷尾几多生鲜细节,是意趣,也是情怀。这次,论细枝末节,论人情冷暖,都胜了许鞍华一筹不止。
这是半截好戏。华彩全然在前,任达华饰演的一家之主重归旧地,妻儿明明近在咫尺,偏生遍寻不到。他心中有的是皇后戏院,是这座日新月异的都市曾与自我关联的往昔,于是人在闹市里,有了两个时空维度,这简直是四两拨千斤的妙笔。
而从两代人思想交融的开篇,如何走向个体的适应乃至释怀,是在短促篇幅里非常有效率的推进。
但是,从第一个转折,即主角看似要死实则不死,故事开始沉溺于对反转的追逐。可是高峰在前,尔后的代际矛盾、文化差异,也不过是延续《回归》老调,再加上一个强行拨正的「温暖」结尾,也不知偏离本身的锐度多少,但至少,坏了胃口。
终章给了鬼马的徐克,十分合宜,一下子提振了被重复路数折磨的精神。而且这个反转再反转的故事,是在一个意料之外与意料之中的当口,完全避开《迷路》给自己带来的叙述陷阱。
徐克极尽调侃能事,本身就是值得严阵以待的喜事。他对导演与演员,对现实与电影,对病的界定,对看客围观与疯子表演等等,各个层次都有紧凑而精准的兼顾。等到一众熟脸似是而非地装疯卖傻,针锋相对,对于影迷而言,绝对是遍地黄金。而最后徐克与许鞍华亦真亦假的对话,挑高了故事的趣味。
但也得说,因为在最后一段,要总结,也因为设置在唯一没有人经历过的未来,《深度对话》方方面面都与前六部作品存在割裂痕迹。幸好徐克聪明,拍出来既是在总结前面,又是在反叛前面。而且,他也在重申当下疯魔的价值,而那断不是《拆弹专家2》《智齿》与《神探大战》的专利。
《七人乐队》至此,磕磕绊绊,起起伏伏,一如时代浮沉,也一如电影兴衰。你期待它是重开的盛宴,却不知早就只能细品一二,难免一时有众星陨落的错觉,忘却斗转星移,只是寻常。
724優先場 其實可以搞得成呢個project喺影史上都絕無僅有喇,拍慣大製作嘅大導演難免喺呢啲短片會有失手,當然其中都有好嘅作品。 《練功》:大哥大今次又摷返佢當年拍《七小福》嘅古仔出嚟,由佢個仔出演,裏面有大量練功嘅鏡頭凸顯咗當年嘅辛酸,但同時就掩蓋咗故事背景個年代感,唔了解背景嘅朋友會以為睇緊武術隊宣傳片。5.5/10 《校長》:睇完覺得60年代嘅校長係可以咁樣教育學生,同學生嘅感情係咁close,一直都好鐘意許鞍華講故事嘅手法,吳鎮宇繼續有影帝級表演,幾滿意。7/10 《別夜》:裏面有句星爺喺《他來自江湖》嘅台詞已經交代咗故事發生嘅年份,移民潮令到一對學生情侶無奈分別,你以為講愛情,我就認為係講政治喇。聽住甄楚倩唱住《深夜港灣》,唱到「你快將消失,消失去,去了未會返」嘅時候,我突然間喊咗出嚟啊屌你!8.5/10 《回歸》:最最最估唔到就係「天下第一」武指係可以拍呢啲小品。後生走得到,班老餅點走咧,幾十歲,腰骨又脆,最後嗰幕班仔女話返嚟陪個老人家,係個人回歸咋,你估個心回歸咩,有心嘅就唔會走啦!6.5/10 《遍地黃金》:唔知係咪玩咗幾年鮮浪潮,杜sir連短片都可以駕輕就熟,短短時間將大量嘅訊息塞入去都唔覺得趕,睇到尾覺得似睇緊《奪命金》嘅番外篇。8/10 《迷路》:東san嘅遺作,似係佢想對香港嘅一封情書。不過總體節奏有啲奇怪,反正我就get唔到喇,可能真係同香港一樣迷咗路掛。6/10 《深度對話》:徐克依然天馬行空,玩到要同精神病人深度對話,其實邊洗咁麻煩啊,我地日日都畀班黐線佬搞到黐撚曬線啦。啱㗎喇,依家每日都係精神病人同精神科醫生嘅對話,新聞日日播緊啦!7.5/10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半截小丑”,欢迎关注,交流!
在今年的釜山国际电影节上,开幕影片《七人乐队》受人瞩目,而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便是它是由多位香港知名导演合作而成的共同展现香港时代故事的电影。从《七人乐队》开始,我们将开启一个新的栏目,一起聊聊由多位导演合作合成的出色电影。
实际上,这部电影一开始并不叫做《七人乐队》,而是取名《八部半》。这个片名除了致敬费里尼的同名电影《八部半》之外,也呼应电影本身的内容。电影原计划拍摄八个故事来反映香港这座城市从1950年代到2020年代的八个不同年代的发展,并用半个故事来对香港的未来进行展望。可惜的是,随着导演吴宇森由于身体原因退出拍摄之后,电影的70年代部分空缺,从而改名为《七人乐队》,于2019年重新立项。
《七人乐队》的片名寓意着有七位独具特色的导演,犹如出色的乐手,一起合奏出香港美妙的乐章。而这七位导演分别是负责1950年代篇章《天台练功》的洪金宝,1960年代篇章《校长》的许鞍华,1980年代篇章《别夜》的谭家明,1990年代篇章《回归》的袁和平,2000年代篇章《遍地黄金》的杜琪峰,2010年代篇章《迷路》的林岭东以及2020年代篇章《深度对话》的徐克。
这部由寰亚电影和中影寰亚出品,杜琪峰监制的电影以35毫米胶片拍摄,致敬曾经的胶片年代。通过抽签的方式,七位伟大的香港导演分别负责一个年代的故事,在各自熟悉的题材中,共同讲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香港。例如,80年代的《别夜》聚焦了香港移民大潮,90年代的《回归》则反映了香港1997年回归这一历史事件,而2000年代的《遍地黄金》则是讲述了经济大动荡对香港的影响。
通过香港这几位重量级导演的合作,香港这座特殊城市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被娓娓道来,这不仅对于生活在香港的人民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且对在香港电影中度过童年的大陆青年同样意义非凡。香港是中国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城市,经历过了许多年的风风雨雨。而这部充满烟火气息、展现香港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电影,给我们带来了细腻而温馨的感动。正如片尾所说:比香港更好的地方很多,但都没有我对家乡的这份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还是于2018年12月底逝世的林岭东导演的遗作,这使得这部电影的上映更让人期待。2020年6月,《七人乐队》入围第7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但由于疫情导致戛纳电影节取消,此片改为在今年10月于第2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以开幕影片的形式上映。
影片虽是展现香港的时代故事,但却不仅仅是香港人的回忆,更是包括香港老百姓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回忆。时代变迁,沧海桑田,伟大的祖国历经风风雨雨,才有了今天的强大。我们迷茫过,也奋斗过,现代化的高新产品替代了陈旧的事物,而曾经的岁月痕迹却依旧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可惜的是,有些人事物只能到遥远的回忆里面去寻找了。
自七月底上映以来,全港星阵容的电影《七人乐队》仅收获265万票房,着实令人唏嘘。有影迷说,这部“绝唱”再不看就真的没了。
对热爱港片的观众而言,这绝对是今年最不容错过的院线电影。影片网罗了港片黄金时代的七位重要导演,尽管受到体量限制,让他们无法最大程度发挥出个人优势。但在这批传奇电影人逐渐退场的今天,这样的阵容真的弥足珍贵。
影片《七人乐队》是由杜琪峰和寰亚发起的电影项目,最初拟定片名为《八部半》,由洪金宝、许鞍华、吴宇森、谭家明、袁和平、杜琪峰、林岭东、徐克联合执导。但吴宇森因身体欠佳提前退出,电影遂改名为《七人乐队》。
影片以洪金宝的《练功》开场。这是一部甚至不需要出现演职人员,我们就能笃定猜出导演身份的作品,讲述的正是练功出身的洪金宝再熟悉不过的属于武行弟子的集体记忆:
童心未泯的徒弟们背着师父在天台偷懒,一次意外导致真相暴露。于是,徒弟们从师父那里得到深刻的教训,再也不敢偷懒。其核心冲突便聚焦于师徒之间猫鼠游戏的角力上。
这部短片乍一看似乎过于随意和短促,并没有完整地呈现出当时香港的时代面貌。但洪金宝导演的聪明之处,恰恰在于他会“藏”:50年代的香港穷人遍地,这种不需要学费、甚至包吃包住的武行学校,便是穷人孩子的一条出路。
表面看来,这是洪金宝的个人回忆,实际上却是对穷人生活以小见大的写照,同时也是对香港电影其中一个生命源头的追溯:50年代的这批武行弟子,后来日渐成为70年代开始盛行的香港动作电影的中坚力量。
许鞍华执导的《校长》是一部柔情似水的作品。影片讲述60年代的一所小学里,校长和学生们以及一位年轻女教师之间的旧日往事。
这部短片里,我们看不到完整的故事,只看到这些角色粗糙的生命走向。校长为学校废寝忘食的一生,调皮捣蛋的学生们成年后的各异人生,女教师因服用中成药不幸去世……
作为华语影坛最重要的女性导演之一,许鞍华在创作生涯初期可谓非常先锋,颠覆了大众对女性身份的刻板印象。但她后来的作品,渐渐转向讲述小市民生活的现实题材。这次会选择这样一个叹惋时光流逝、斯人不复的平民故事,显然是我们可以预见的。
谭家明导演的《别夜》是整部电影中最大胆的作品,也是谭导继2006年《父子》之后的久违回归。
故事发生在80年代,聚焦一对产生情感危机的年轻情侣。女主角即将随家人移居英国,出国之际,试图与恋人创造今后可以缅怀的记忆,而男主角却闹起别扭……
因电影风格较为激进,相比《七人乐队》中其他更具商业属性的导演,谭家明或许是内地观众最为陌生的存在。这位曾与徐克、许鞍华等人共同开启香港新浪潮的重要导演,非常值得港片爱好者补课,他的电影审美趣味甚至影响过王家卫。
这部《别夜》再度证明了谭家明对新浪潮的拥护态度。短片中的镜头风格、剪辑逻辑,乃至角色们的行为动机都被完全地情绪化。导演似乎试图带我们回到那个《怒火青春》的浪潮时代,以此窥探80年代年轻人的情感世界。
袁和平执导的《回归》则是最为通俗易懂的一部,讲述90年代的移民热潮背景下,即将随父母移民的孙女暂住爷爷家的故事。导演从饮食、穿着、功夫等话题介入,将爷孙两代的代际互动、东方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双重碰撞搬上银幕。
这部短片的叙事模式在华语电影中并不少见,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曲江涛的《孙子从美国来》等影片中都有过深度的探讨。也正因此,在《七人乐队》中反倒显得有些俗气。
杜琪峰执导的《遍地黄金》很可能是《七人乐队》中最好的作品。短片讲述三个年轻人在香港经济跌宕起伏的三个时间节点上的三次会面。
杜Sir借由三人炒股投机行为的戏剧性时刻,调侃了普通人的暴富心理,同时也感叹了世事无常。在大时代面前,小人物注定只有被捉弄的份儿。整部短片延续了杜琪峰导演惯用的悬疑色彩,颇有炒股版《夺命金》的意味。
在已故导演林岭东的《迷路》当中,任达华饰演了一位有着恋旧情结的商人。眼下,他需要前往中环与妻儿汇合。但面对香港高楼林立的巨大变化,他恍惚有些不知所措。他去到曾经熟悉的地方,拿出照片比对着寻找熟悉的建筑……
遗憾的是,林岭东导演于2018年因病离世。不知是否因为寰亚对后续剪辑的干预,这部短片的观感并不是非常流畅。但总体而言,这是一部能够让人共情的作品。
短片中那群迷失在时代洪流中的人,正反映出我们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智能设备越来越发达和普及,导致一部分不会使用的年长者被困,成为新世代的“残障人士”。
徐克导演的《深度对话》则是最轻快、最具玩票性质的作品。这是一部悬疑短片,通过精神病医生与精神病患者的诊疗对话,以及房间外两名医生目睹该过程的实时交谈,不断地将观众所认定的医生和病患的身份推翻重建。
这部短片被安排在《七人乐队》最后,或许正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似乎在告诉观众,如今毫无生气的香港影坛,终将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杜琪峰曾在采访中透露过策划《七人乐队》的初衷,一方面是想聚集这些曾经经历过胶片时代的导演,共同拍摄这部电影来致敬胶片,致敬香港电影最好的年代;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部作品,向新一代青年导演表明香港导演们的团结。
由此可见,电影《七人乐队》绝不仅仅只是一次纯粹的回望和致敬。在港片黄金时代的老一辈导演开始退场的今天,新旧电影人的换血势在必行。这七个乐手的表态支持,无疑是尚不被市场肯定的香港新一代电影人走下去的底气。
作者| 多尼达克;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1. 杜琪峰用了两首老歌的吉他演奏曲:非典期间平均呎價跌至谷底,冰室外一幕对应了“風仿佛在夢中輕嘆 路和人茫茫”;到了《似是故人來》的过门一句“俗塵渺渺 天意茫茫 將你共我分開” 接的是08次按危机恒指的十年起落。看似命定的“错买也中”起因实际是服务员一句:自己寫 number 啦!从“我们是不是太恐惧”变成了“贪婪变恐惧”。 拍摄时候还没有这一两年的疫情变动,可大家看到冰室外老板娘拒绝一家人何其相似 2020 那些被拒之门外的武汉人或者后来高风险地区的他者。这种超出意料的宿命感就如同最后三份送错的餐,错愕又不知如何处理,仿佛吃了就会让刚刚到手的命金消散。
2. 谭家明的标题 Tender Is the Night 我下意识当成是 blur ,自然而然想到“分手”的主题,可后来看时代对应的可能是 Fitzgerald 或男主读过的济慈《夜莺颂》。前路未知和时局变动下被迫分离,甄楚倩的《深夜港灣》歌词里与方思長詩〈豎琴與長笛〉喃喃读出的都是心理外化。人去屋空,墙上仅剩一张当初的《呼啸山庄》“你的第一次”与“我的最后一次”各有表意,也可以呼应 mla 的〈美麗新香港〉。结尾 credits 里可以看出全片除了邓晓岚,谭包揽了故事人物、音乐编排、剪辑匹配等等,保证了全部的作者中心。听说他是七人中唯一超额使用菲林的,可以理解成对两位演员互动的呼吸感与场景设置的意象化要求极高,反复打磨找寻最佳一条的缘故。我自己觉得谭更适合抽掉所有的现场角色对白,声画异步,依托剪辑与画外音做出另一条时间叙述线,交替互文更好。
3. 林岭东的遗作半成品里人物注脚给得尤其丰富。任达华的青少年时期也向往过英美流行文化,和当年的父亲在远望大会堂时,也用拍照的介质变革表明自己支持的态度。后面父亲遗照下,自责反思对儿子的苛责态度。虽然早已移居英国,可保有过年回家乡小村落老屋守岁的传统,依旧是火爆脾气的港岛村落顽固老头,哪怕脏话只能内心骂骂。香港地标建筑迭代更新,早已不熟识,出租车上是 WeChat Pay 的广告,问路指路的语言再不是单一的粤语:有的不愿停下回应问路,有的回应是普通话,有的指点发问英文,这一切就停在了一次“狗血”的意外车祸那,任达华也就像导航指针在方寸内无头无序摇摆,永远停留在“可以买,可以卖,不能抽”的故土上。
4. 许鞍华对开启自己文学爱好的女老师追忆,那个时代的很多光和影都有雕刻,“昙花一现”既是心语也是实情,糖水铺一幕学生可爱细腻,多年后聚餐时,镜头焦点从校长的脸渐渐模糊黯淡转移前景更是心情写照,墓碑上的祖籍番禺也是那个时代的特点;洪金宝对武行练功疤痕的烙印,儿子演师父肃穆严厉,不过结尾一镜里的金链子有点儿出戏;袁和平对回归后三年的祖孙心态对调设计,宝塔糖也能治好 97+3 的千年虫;徐克的玩心与鬼马点子,搞不清是世界的病症还是自己的妄想
总体还是诸位功成名就的老人怀旧。他们当然可以缅怀,尊重这门手艺,可今时今日却没人在意年轻一代抗争什么,所求为何。 這世界也不是我的地頭,就當我在宇宙飄流。
当寰亚电影在2015年宣布影片的拍摄计划时,它的片名本是《八部半》——借了和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名作的中文名。当时参与这个项目的导演除了洪金宝、许鞍华、谭家明、袁和平、杜琪峰、林岭东和徐克之外,还有吴宇森。大家达成的共识是,这八段影片必须用胶片拍摄。它以五十年代的香港为起点,八位导演各自抽选一个十年作为背景展开故事,并以最后一个“半部”作为对香港未来的展望而收尾。可惜的是,在此过程中,吴宇森因身体状况不佳退出(让他抽中的七十年代成为令人遗憾的空档),而林岭东更于2018年因病去世。寰亚在2019年携着林岭东的遗作部分重整结构,终于成为了现在《七人乐队》的模样。
也许直到看完全片,回溯影片的整体样貌,我们才会意识到《七人乐队》和前两年在国内一时火爆的“我和我的XX”系列影片几乎处在同一个序列里,我们甚至可以依此给它取一个更通俗易懂的副标题——“我和我的香港”。这七位在香港电影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导演,各自在十多分钟的时间里给香港写了一封带着强烈个人特点又心意绵绵的电影私信,从中我们看到了他们每个人眼中过去、现在和未来香港的模样。
当摄影机徐徐移动走上高楼天台,一群身穿练功服的神情严肃认真的少男少女列队出现在摄影机中,我们大概可以迅速想到这部片的导演是谁。洪金宝的《练功》是这七个片段中最能激起观众好奇心的作品。一方面,作为香港功夫电影的开创者之一,他此前从未执导过纯粹的剧情片;另一方面,作为演员,他又是香港功夫片明星中文戏演技最出色的一位——早年在《八两金》中和张艾嘉的对手爱情戏至今让人难以忘怀;我们经常能在他喜剧化夸张的表演背后,看到一丝率真的情感流露。
果然,作为《七人乐队》的开场之作,这短短的十分钟便浸透了洪金宝对于逝去时光的深情追忆:在七十、八十和九十年代叱咤香港影坛的大哥级人物,如果没有儿时勤奋汗水铸成的磨练之路,怎会有随后的风光无限。但这一段儿时的练功回忆并非是苦涩不堪的痛楚,反而被洪金宝渲染出了一股独属于八十年代港片的轻快和乐趣。在练功、偷懒、被罚与刻苦等不同情绪动作的转换中,似乎洋溢在旧时功夫片中的动作灵魂和喜剧精神又回光返照般回到了银幕之上。镜头中练功的孩子们脸上充满了如此自信,因为他们相信一个无可限量的未来在前方等着他们。正是这一点,现在看来让人无限感慨不禁泪目,叹息那辉煌不再的香港电影正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褪色而去。
《练功》中浸透着的轻盈又动人情感让人赞叹洪金宝不为人知的细腻感性一面,同时它的形式也几乎囊括了后面六部短片的所有构造特点。首先,秉承着香港电影对于叙事的不同观念,这七部短片几乎没有一部是以讲故事方式展开的。相反,它们着力追踪的是超越故事之上的情绪展现,而这一点是在跨过了故事情节的束缚之后,通过人物的形象和关系塑造而展开。《练功》中的师傅与徒弟,《校长》中的老师与学生,《回归》中的爷爷和孙女,《迷路》中的父亲与妻儿都是带着传统中国意味的长辈与晚辈关系;而谭家明的《别夜》和杜琪峰的《遍地黄金》则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情感与金钱关系的写照。
其次,除了徐克的《深度对话》,其他六部短片都采用了拼贴式的剪辑手法,将人物的状态、情感、动作和不断变化着的节奏与画面触感结合起来,这同样也是香港电影受到八十年代动作片潮流影响后留下的“后遗症”:形式化的表现主义特征抹去了讲故事的“习惯”,而采用更加感官化的方式去感染观看者的视听神经。
杜琪峰的《黄金遍地》几乎是拔得了港式形式主义的头筹:三个炒股炒房做发财梦的年轻人坐在茶餐厅里语速快如连珠炮般的吐出财富泡沫,在发财、亏本又发财的跌宕起伏之间体验着瞬间坐过山车般的心理动荡;但高速切换的片段却突然在某一刻静止了下来:当三个人站在茶餐厅门口,看着店主在深夜将非典时期住在淘大花园的一家人挡在门外,禁不住喃喃自语:“我们能帮他们点什么呢?”。如果说其他人都在用温情和感动刻画个人与城市之间的关联的话,那杜琪峰是真正抓住了香港的脉搏所在:金钱充斥了香港人的大脑,但共情也是这座城市潜藏的朴素情感,它们看似矛盾,但又是港人不可分割的个性一体两面。
形式主义在谭家明的《别夜》中则变成了对法国新浪潮的一次致敬。在一间墙壁漆成绿色的公寓内,一对男女渡过了分别前的最后一夜,他们用诗、照片、情歌、性爱、交织着甜言蜜语和悔恨绝望的对话填满了封闭的空间。具有断裂感的人物特写和剧烈起伏的人物情绪拼贴在一起,形成了这位“香港戈达尔”最独特的个人影像标志。这就是谭家明的悖论魅力所在:他的诗意形式风格曾经是王家卫灵感的源头,他剧作的内容是香港一代潮流青年的个性写照,但他的内核却是如此曲高和寡以至于最终无人能真正理解他的表达。
看过了林岭东的遗作《迷路》,我们也终于可以体会到大陆电影和香港电影的一点差别。无论是《我和我的祖国》还是《我和我的家乡》,几乎每一个故事都通过人物围绕着主题做的一件事来凸显他们和地域的依存关系,它几乎可以等同于“奉献即爱”的内在情感表述模式。但当《七人乐队》的导演们通过电影表达对于一座城市的喜爱时,更多的是沉浸在过去的时光里回忆。影片中并没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建设香港”的片段,但仅仅是生活在这里几十年的时光,就足以让人物对它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感,特别是在人物即将离开这座城市时(《别夜》《回归》《迷路》),它显得尤为伤感浓重。哪怕是《迷路》中,返回城市的主角在偶然的车祸中去世,也无法剥夺它对这座城市和它的历史沉迷般的喜爱。
只有在影片的结尾,徐克戏谑的《深度对话》摆脱了这样一种对于这座城市无法诠释因由的沉醉迷恋状态。在无法设定年代的将来时中,人物们似乎在努力辨清自己的身份,却又不断沉入到病人与医生的错位转换之中。幻想成为他者,却又忍不住对这样的心理进行一次次诊断的状态,也正是香港这座城市无法规避的文化心理症候。在此,《深度对话》似乎善意地嘲笑了前六段在情感上的过分沉迷,但同时自己却也陷入了无法判定身份的困惑之中。而以如是喜剧性的荒诞来结束对一座城市的情感表达,体现的正是香港电影独有的举重若轻娱乐一切的独一无二个性特征。
personally To>Ann>老爺>八爺>洪金寶>林桑>Tam 每個人都有在做自己 吳鎮宇用力過猛as 近年always 老爺其實不應該被這樣比較 他完全在自己的宇宙放飛(kinda重複)自我 但不減可愛 譚家明實在太拉垮 可惜了余香凝
本身担心被独行月球挤得很惨,看完两部觉得全院线都排月球算了,减少冤大头。p1知道是洪金宝不抱希望但看完很难不为浪费十三分钟的人生骂街;p2看完许鞍华字出来心凉一大半;p3演员颜值和演技出来默念没事还有一大半部;p4第一眼,又是功夫,好吧,知道杜琪峰徐克放后仨还行,但是你们真的写剧本了吗;p5之后大家的掌声让我明白前四块是真的很无语,我的提案我朋友糊弄我也不好说但我一定好好做;p6剧本没丢剪辑师丢了;p7徐老怪真的谢谢你,年轻的思维好珍贵,您自己把这段放网络还能小出圈。今年怀念港风港乐之气盛行,但看看金像获奖名单,会想起披哥大湾区的摆烂,浪费胶片和浪费情怀都很气人。(ps观众看完会知道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的好)
师父的皮鞭抽打出留了疤不流泪的精神,校长的学费退回了昙花开无可追的时光。爱人记得别离的房间念过的诗,爷孙记得相聚的街头打过的架。一爿冰室菜单搅扰股号错失暴富梦,一间病房医生混作病号难辨真患者。香港的旧貌在与新颜交替,返回的人迷了路,分别的人失了魂,有人错过了机遇,有人分裂了心神。
1950-2030,越活越苦的八十年。七个导演是不是商量好了,水平咱可以参差,但调子得唱齐了。
徐老怪撒欢的玩,导演演员观众互相观察,互相觉得有病。杜sir的夺命金番外果然最犀利真的没看够。林岭东的温柔有意外到。谭家明的寓意蛮深,就是演员拉胯到频频想翻白眼【情怀命题,港片困境,也是渔村困境,似乎只有过去,看不到未来】
第一档:杜琪峰、谭家明、徐克;第二档:许鞍华、林岭东;第三档:袁和平、洪金宝。在篇幅与命题作文的限制下,各位的发挥都有限,但杜、谭、徐仍然能在故事、寓意、结构上玩出花样而不只是贩卖情怀,不过整体其实还是很不错的
尽管有不同年代的限制,但撞题的还是有,三位都选择了“移民”有关的题材,两位都出现了同样仰拍视角的楼宇飞机等。短片的体例,迅速让老导演们变回学生,他们都不太习惯在这个时长内做出表达,各自堆砌不同的怀旧元素,剪辑和结构稍欠,显得匆匆忙忙,只能当成他们重回初心的短片习作了。更多的是真诚,有思念故人,有“去”与“留”的得失,有“归来”的乡愁,有“昙花一现”的美好,还有对香港“身份认同”的属性。
期末考试议论文,杜琪峰满分答案,徐克写了小说,林岭东提前交卷,袁和平抄了背好的范文,谭家明新概念读多了,许鞍华保送了随便糊弄,洪金宝拿出了自己的小学日记。
气人乐队
杜sir的最好,一水温情怀旧中唯一戳了大都市痛点的部分。作为一个时序递进的编排,老怪的结尾算是对现在和未来的消极抵抗。香港电影,活在过去,但起码活过。
谭家明在干什么啊?我跟旁边的女孩看得白眼直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挺有意思,每位导演的个人情结、风格都很明显,一般都是片尾才出导演署名,不用等署名就能看出是谁拍的了。胶片感、复古美术和妆容让人一度有种看老港片的感觉,大部分导演都对过去显露出深情的怀念,尤其林岭东的发问,新的就一定是好的么?为什么一定要改旧的呢?只有徐老怪完全不恋旧,已经放飞在新的高科技时代里了……哈哈,人和人的心理年龄不一样。蛮喜欢杜琪峰的三段式金融风波,有短片体裁的机灵劲儿。可惜吴宇森导演退出了。
七个殿堂级导演拍了五段不知所谓又略催眠的学生作品。杜琪峰以小见大,拍出了世事的无常,以及无法预料和阻挡的历史洪流。徐克最会整活,调侃谈笑间不失深度。杜琪峰>徐克,其他人并列倒数第一。
短片集锦最不友好的一面就是导演水平直接的竞技比拼。非常尴尬,杜琪峰的水平是远远地把其他导演甩出了两条街,大概也就只有墨镜王上阵才可以抵挡了。杜琪峰最上层的发挥,一定是叙事+调度双配合情况下的张力气氛营造,这部几乎可以看作夺命金翻拍版短片的精髓是三人组的三角张力,餐厅女老板、牵线人的呼应则是另一层助力的张力。三人组的面相选择也相当讲究。一张无辜脸,一位改良的嫰版林雪,一位中性职场面孔女性,化学反应是这么来的。之前一直高速运转的影像张力,临到收尾显现杜琪峰站位,又以吉他慢板“似是故人来”的配乐卷起,轻柔的勾起情怀,直抵心田,通透。谭家明好像一直是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又是高度形式主义包装下的烂俗言情故事。袁和平与林岭东的段落是纯纯的情怀喷洒。看到最后突然有点想念拍过《胭脂扣》的关锦鹏。3.5
乍一看还以为学生毕业作品……洪金宝的《练功》,枯燥但真实。许鞍华的《校长》很私人,略伤感也略无聊。《别夜》当爱情片看矫情做作,当恐怖片看还有点意思。袁和平的《回归》中规中矩,但也仅限小打闹。杜琪峰的《遍地黄金》以小见大,造化弄人,个人的命运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林岭东的《迷路》怀旧感伤,但也割裂,让人不明所以。最后许可的《深度对话》看似轻描淡写,嘲弄讥笑,但充满深意,让人思考。整体没有什么框架脉络,更没有主题,七拼八凑,各玩各的。代表香港,回照历史?不见得。
是几位大导演对于香港的记忆、情感与爱,因为导演名会放在每部短片结尾,所以大概会猜下是谁的作品,不过风格和关注的点其实都还蛮有辨识度,或者叫导演标签吧。而这种标签刚好是这套短片集的魅力所以,是我们曾经喜欢这些导演的原因。如果个人选,最爱的或许是谭家明一段,很有旧味。
嗯,怎么不算《我和我的香港》呢
个人喜爱度排行:杜琪峰≈谭家明>徐克>>>>其他人。《天台练功》《校长》《回归》《迷路》就是过时的故事,死气沉沉的镜头,平庸勿扰的演技,无趣拉跨。《深度对话》要是认真你就输了,根本没深度,就是玩。《别夜》和《遍地黄金》比较有趣,也挺有导演特色,是我的菜。
洪金宝,你在拍学生作业?
戛纳2020片单→FIRST青年影展开幕片。也就看在几个很尊敬的导演面子上不送一星了。改名叫我和我的HK不香吗?也太对付事儿了吧,连故事都懒得编了吗?里面唯一用了点心的是林岭东的「迷路」(有个很有意思的幽灵叙事和档案影像的用法),但所有七部都缺乏打磨,真的连「我和我的」系列都不如。不是当年戛纳病急乱投医这片哪有机会啊。实话说,港片完了就让它完了吧,相见不如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