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阴真经

香港剧中国香港1993

主演:张智霖姜大卫梁佩玲顾美华翁杏兰关宝慧许秋怡

导演:李仁港

剧照

九阴真经 剧照 NO.1 九阴真经 剧照 NO.2 九阴真经 剧照 NO.3 九阴真经 剧照 NO.4 九阴真经 剧照 NO.5 九阴真经 剧照 NO.6 九阴真经 剧照 NO.13 九阴真经 剧照 NO.14 九阴真经 剧照 NO.15 九阴真经 剧照 NO.16 九阴真经 剧照 NO.17 九阴真经 剧照 NO.18 九阴真经 剧照 NO.19 九阴真经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7 10:04

详细剧情

漫天飞雪,瑟瑟寒冬。东邪黄药师(姜大卫 饰)一人独饮,挥酒淋剑,一场腥风血雨似在这刀光剑影中一触即发。天下第一武学奇书《九阴真经》引发江湖纷争,缘起缘灭,掀起连番恶斗。华山论剑后,真经之争似已平息,然而金国萨满教圣女冯蘅(梁佩玲 饰)因教中法器与真经有关,被卷入武林争夺之中。危急中,冯蘅被黄药师所救,两人互生情愫,情根深种。黄药师为救冯蘅身中剧毒,冯蘅只得从周伯通(廖启智 饰)手中骗取真经,却引来西毒欧阳锋(罗乐林 饰)前来抢夺,欲将之据为己有。铁掌帮大弟子陈玄风(张智霖 饰)本与白驼山首席女弟子梅超风(关宝慧 饰)势不两立,却在阴差阳错间结下不解情缘,更双双成为黄药师爱徒。然而欧阳锋仍对真经耿耿于怀,不惜胁持梅超风逼迫陈玄风偷取真经,徘徊在恩师与爱侣之间的陈玄风,矛盾不已。

长篇影评

1 ) 药师一生独意冯蘅

最近刚看了<九阴真经>,正为黄药师对阿蘅的痴情而感慨时,乍闻金老已在修订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插入了一段药师暗恋梅超风的情节.
由于是在药师吧看到此贴,故群起反对的声浪惊人.有些人更慷慨激昂地为老邪辩护.
只是事已成定局,金老是铁了心要插这段使鳏夫更具有现实心态的情节进去,我们这些粉丝也无能为力,毕竟书是金老的,他爱怎么改就怎么改~
修改版横竖在近期是没什么想看的欲望了.
毕竟老邪是我在<射雕>中最喜的一人,这样的变节,就目前的我也许还无法理解.
前阵子,看到人家说,喜欢黄药师的都是些年近不惑,却依旧天真纯情的老女人.
对此种说法抱有强烈的不满!人家可是在14岁的时候就喜欢上他的啊~

原先只是喜欢书中他对女儿的宠溺,他武功的洒脱飘逸和为人处世的特立独行.
后来看了曾江的药师,更是为他眼眉中天生的邪傲气质所折服.后再体会书中的药师,药师就该当如此!
不过到此仍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完美父亲来喜爱~
可以与他风趣幽默,可以同他畅谈天下,可以对他景仰骄傲,可以让他肆意宠爱,有父如此,幸福已极!

再次是姜大伟的药师,那种傲骨,那种行事决绝,那种痴情无悔.
他与阿蘅,相逢乱世,原当阵营互对.岂知情之一字,难以琢磨.
再次相遇,一个已经是天涯漂泊的侠客,一个却是亡命江湖的孤女.刀光剑影中的一眼,就认定了彼此,约定了一生.
转眼间,侠踪倩影,相伴过一段平淡逍遥的时日.
可惜,好景不长,为了家国老父,阿蘅毅然离去,药师黯然入江湖.
此后,真经风波,华山之巅,成一世之名,风光无限,只可惜心结难解.
殊不知,那边厢宫闱大乱,美人已白头,落魄市井.
药师为救阿蘅,不惜以生命换以爱人青春.
弥留之际,红妆喜宴,愿此一生,共君同渡,与君相守.
东邪西毒大战,阿蘅耗尽心力,助夫获胜,终含泪香陨.
独留药师在世,育女思妻.
漫漫白雪中,一袭黑衣,怀抱小蓉儿,剑尖一朵血色桃花~
也许是这部前传改编得太好.
黄药师已不仅仅是书中那个亦正亦邪的完美父亲,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值得去爱的男人.
因为这部,药师已经不是金老笔下的人物,他有了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性格.他已经真实活在粉丝心中.
所以,也许无法接受金老改后的药师.
我心目中的药师,该当一生独慕阿蘅.

2 ) 姜大卫,像他那样的男子

此文转载

黄佟佟

这世间,当得起男子这个称号的,并不多,但姜大卫,也许是其中的一个。很多年以后,我们还可以借助亦舒那只游龙戏凤般佻达的笔一睹他盛年时的风采。年轻的女作家被他迷住了,用的几乎是《烟雨蒙蒙》里的笔法:“我看看他,忽然对我一笑。姜大卫一笑,是非常迷人的,至少我这样感觉。一笑,他的嘴角微微翘起,他的眼睛显得更小。微翘的嘴角,带着自信,小小的眼睛,却又充满了迷惘与憧惑——那是一对表情非常复杂的眼睛,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但那表情却表现了他的心意”。

男人女子都爱他

要得到女作家的喜欢,其实相当不易,当年的亦舒是娱乐记者,见尽妖女帅哥,还有一位帅哥影星做男友,偏偏只有这位不太搭理她的姜大卫独得她的欢心。再过了若干年,亦舒回忆往事时,照例还在她怀恋的流金岁月最后加上一句“姜大卫当年的姿采空前绝后,一切都美极”。

其实不光亦舒喜欢他,李碧华亦喜欢他,《霸王别姬》里的关小楼,小楼二字传说就来源于《报仇》中的姜大卫演的关小楼。女的喜欢他不出奇,奇的是,男的也喜欢他。现代导演李仁港、贾樟柯是骨灰级姜粉,陈可辛在《投名状》里还要向邵氏时代的姜狄致敬,而一手捧红姜大卫的张彻更打正旗号,张彻收了这么多干儿子,蔡澜说:“张彻这班徒弟里,最有心,最孝顺,做事最多的是李修贤,可是却最不得师傅疼。可见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的很难讲。张彻最喜欢的徒弟,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姜大卫。这大概就叫作投缘吧。”

二十出头拿影帝

姜大卫父亲是著名的民国小生严化,苏州才子,能歌善舞,和李丽华演过著名的《三笑》,他的母亲也是位出名的歌舞演员。上世纪50年代初,严化与妻子红薇来到香港,对于这段颇为流离的童年,姜大卫在接受采访时说得很坦率:“来香港我们属于外省人,外省人在那个时代叫‘逃到香港’,逃到香港总以为会回去,有一种这样心态。我父亲比较好客,赚了钱大部分都是在家里吃吃喝喝,我妈也爱喝酒,我父亲死得太早(注:严化在姜大卫4岁时便因患癌症去世),所以呢什么都没留下,就留了一屁股债给我妈。所以说我家不是很富裕,曾经试过家里穷得一块钱都没有——后来我妈嫁给尔冬升的父亲之后有一段还不错,后来也是经济的问题,就没事情做了——就靠我妈一个人配配音啦,到电台讲讲啦,教教国语啦……那时候我还很小,大概五六岁吧。”

事实上,人生的三大苦,姜大卫撞到了一个,4岁死了父亲,5年后妈妈带着他们几兄弟再嫁,又生了一个弟弟。

演艺人的日子不好过,这个夹杂在兄弟中的老四,上有很会读书的大哥,中有样子像严化嘴甜舌滑的二哥秦沛,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以及母亲与后父生的弟弟小宝(尔冬升),中间这个长相平平的儿子,多少感到自己被人忽视,小时候混过片场,做过童星,十六七岁当了“飞仔”,游手好闲无心念书,中学未毕业一度离家出走在外打工,直到被二哥秦沛拉去拍《圣保罗炮艇》,1966年加入邵氏当武师碰上唐佳、刘家良,才算回到正轨。

他是龙虎武师出身,但就在龙虎武师中被张彻慧眼看中,细加栽培,一路走红,拍了《保镖》、《刺马》、《十三太保》、《新独臂刀》。得亚洲影帝的时候,他才二十出头。

一舞定情抢女友

姜大卫年轻时的长相,后来按他自己的说法,是像梁朝伟,而大部分的人都觉得他似周杰伦,小小的眼睛。他的脸上总有一股桀骜不驯又懒洋洋的味道,“所谓叛逆,年轻人都有,我可能厉害一点。可是我是蛮幸运的,没有走入黑社会、没有吸毒啦。泡泡妞当然还是有啦”。

他年轻时爱交女朋友,据说他的女朋友有一打以上,刚当上影帝的时候,颇为人非议,恩师张彻便代他出头,“至于人家说大卫女朋友多,换得频,我也觉得无所谓。像我们这样的年纪,打个有趣点的比方,像独立制片,只有一套片子,年前娶了太太,好坏也得放映下去,因为没片子好换。大卫这样的年纪,倒像邵氏公司的戏院,不好就换画,无伤大雅。哪个男孩子不交女朋友呢?”

话虽如此,但姜大卫在二十三岁就早早地遇到了真命天子。1970年,他参加朋友的婚宴,李琳琳是伴娘,大家一起跳舞,从此一舞定情。其实李琳琳当时已跟另一个演员订婚,但这难不住姜大卫,他那自管自的叛逆作风亦表露无遗:“喜欢她不就追她了,哪里理得她有没有男朋友,或者呢这就是缘份。当年,没有人看好我们”。

四年后,李琳琳怀孕了,于是奉子成婚,后来,他自己的女儿也未婚先孕,记者煞有介事跑去问他,他悠闲地为女儿说话:“我女儿有BB我一早知。我自己当年都是奉女成婚,没问题的喔!”

对于天下事,他都淡定,像古龙书里的那些大侠,除死无大事。

不靓,只是有型

事实上,姜大卫并不如大部分影迷眼中那样桀骜不驯,他自我,但不自私,他酷,但不冷漠,他无甚狂妄野心,更加不勤奋,人生里通行的不过是他老派的作风,那些大侠和浪子的梦他一早在电影里做完了,“不知为什么,一戴起头套,蹙起条眉,就自自然然觉得自己是大侠”。所以生活里的他,感恩惜福,常常自嘲:“我呀,一身儿女债,半世老婆奴!”他承认自己是个俗人,不以为耻,也不以为荣,淡然处之,这也许是他的不俗之处。

好运的是,他碰到的都是爱护他的人——他的老师,他的太太,他的粉丝……三十年后有人重看《报仇》,大发感慨:“明星这回事很奇怪,多少人千方百计、刻苦耐劳地惨淡经营,却硬是红不起来。但偏有人漫不经心,懒洋洋,也没见他怎样特别吃力,竟然大红大紫——像姜大卫,30年后重看,依然星光闪闪,散发惊人魅力,那种COOL法后无来者,你恨又恨不来,学又学不来。唯有叹一句祖师爷偏心,独是赏饭给他吃。这是中国戏行千古不移之理,张彻超时代厉害,姜大卫天生明星相,全没道理可讲。”

没道理讲的事情是运气,其实也有点道理可讲。为什么有人就是那么运气好,人人都愿意帮他,原因无他,那是因为他值得帮。

人人都喜欢姜大卫,这种喜爱不是他天生爱去讨人喜欢,他的气场在于他一切都来得这样自然。“朋友成天话我不苟言笑,你知不知道我这个COOL样可以吓走好多‘飞来蜢’?不想发生的事,就尽量防止它有机会发生。”他就是这样一个男子,特别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男子。

我们记得他白衣如雪,我们记得他血海奔波,我们记得他凌厉眼神,我们也记得他懒洋洋的微笑,我们还记得女记者写过他的手:“不大,很匀称,指节很有骨干,肤色也白,腕骨纤巧细。”我们记得他常开快车,我们记得他坐在狄龙的机车后面,狄龙穿红衣服牛仔裤,姜大卫穿蓝衣服牛仔裤,看到的人都赞道:多漂亮的一对啊。

他跟男人在一起,是漂亮的一对,他跟女人在一起也是漂亮的一对。他穿着旧布鞋,懒洋洋地看着眼前这个喧哗的世界说:“我不靓仔,我只是有型。”世间男子,像他这样有型的,称得上男子的,真的不多。

3 ) 到底是李仁港

九阴真经就是权力的象征。王重阳黄药师知道它的危害却只是深藏而未销毁。情节人设其实是各本金庸大杂烩,由此我方明白金庸过人之处在于建立了一套武侠故事的类型,一如造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莎士比亚,之后多少故事都是这些套路。

这版老顽童与83版云泥之别,纯沦为情节的推手,毫无人物,表演浮夸,剧作不讲究,也一直是李仁港的弱项。

镜头狂动是李仁港的风格,梅若华初登场颇有些惊艳,之后又被剧情拖得体无完肤。音乐也是一脉他的风格,三弦鼓点,急管繁弦写意非常。只可惜电视剧制做撑不起这个激进,看起来像发疯一样。

差不多九十年代开始TVB的武侠电视剧的美术变得色调单一,曾经浮美的头饰与服装不再,男女一样披发上阵。这般朴素倒也挡不住顾美华的傲艳,没想到真是只开场出了一两集,结尾黄药师回忆各位前任时闪过。

结尾黄药师抱着女儿在雪地中舞剑(下雪的南方岛和海边的华山之巅也是tvb的特色),屏幕打出「红楼梦」的飞鸟各投林,噫……

4 ) 从姜大卫到红颜知己

我看《九阴真经》是很久远的事了,暑假里,每日追看两集,那时候不认得姜大卫,倒是认得梁佩玲。梁佩玲古装不怎么好看,五官有点厚重,可是当年她曾被评为“天使面孔魔鬼身材”。第一眼看到姜大卫时没有惊喜,黄药师怎可以这么胖胖的——那时的姜大卫已经有点年纪了,微微发胖,离我当年心目中清癯形象的黄药师有点远。可是第二眼——姜大卫气定神闲含蓄内敛姿态潇洒眼神深邃,真正是成熟魅力的男子啊,黄药师当如是。 《九阴真经》的剧情印象已经很模糊了,若不是茉莉提醒,还想不起来柳溶月的名字,不过记得柳溶月和黄药师奉茶吹笛那一段,柳溶月的演员不是很美,打扮很精致。当年年纪小,没有为柳溶月感慨,只感觉她姿态漂亮,叫黄药师不要再来了——这也许是求而不得最漂亮的收梢。 柳溶月有点像《金枝玉孽》里的香浮,香浮也是名妓,也是孙白扬的红颜知己,知道孙白扬爱上她人后对孙白扬说“以后不要再来了,我要做别人生意了。”原先她只等孙白扬一人。孙白扬和香浮的最后一幕是孙白扬远远看着香浮和别人调笑,她笑得风尘沧桑,可毕竟是笑着。 孙白扬也会有一点惆怅吧。也仅此而已了。 红颜知己们总是很美,善解人意成熟懂事温柔聪慧,可是那个人往往爱上别的女子。冯衡没有柳溶月风情,没有柳溶月温柔,没有柳溶月懂得说话——冯衡对感情也不知道进退,直接就认定黄药师是相公,她没有柳溶月懂得进退,拿捏分寸,也许反而会有一点可爱。 柳溶月太聪慧了,或者可以说,太沧桑了,完全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话又该如何说——讨他欢心的痕迹太重,成为技巧,不够真,但是能让人舒服愉悦——所以,她适合充当红颜知己的角色。 红颜知己听起来很好听,红颜,又是知己,都说知己难得——其实红颜知己是个很悲哀的角色,他有心事的时候会向她倾诉,会找她排解,受伤了也许还会找她治一治,可是他治愈创伤排解郁闷之后她永远不是他最重要的人,他身心健康精神奕奕地去找他爱的那个人了—— 红颜知己的作用,相当于花样年华中的那个树洞。 以前看《流星蝴蝶剑》的时候不明白孟星魂为什么不喜欢高大姐却喜欢小蝶,杨紫琼风情万种,小蝶顶多算活泼天真。似乎所有的武侠书中风情成熟的那一个往往落败。现在渐渐有一些明白,因为男主角们本身的成熟,智慧,强势,兼男性本身的英雄主义情节——柳溶月,高大姐,风四娘们,注定了只能充当红颜知己。 爱一个人往往会觉得那个人笨而弱小,怜惜而疼爱——她那么心明如境,成熟老练,嘴角有洞悉的微笑,她什么都明白,她只是没有说——很难让人爱上吧?

5 ) 李仁港谈《九阴真经》

从亚视出来,李仁港就去当美术指导,(90年代)进TVB拍一年电视剧,拍完就离开了。拍了三部,一部是《王重阳传奇》,郑伊健主演;第二部中间插进去一个警匪片;第三部是《九阴真经》,最做到我想做的就是这部。(主要是)做了一些语言不同吧,基本上,之前那些武侠片再看下去,没有感觉了,太设定了,基本上是一三五镜头,二四六拼上去,这个镜头到这儿……我就提出来,要用一个新闻记者的摄影机,去拍一些大侠打斗,拍出来好像是新闻片,抓到一个人在街上打碎一个瓶子扎你,那可能很刺激,因为感觉很真实。没有按照一个固定的镜头位置,要是你给他太固定了,会告诉你这是彩排之下来的东西,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感觉,所以我就用手提VIDEO来拍,我很熟悉,因为以前拍电视剧,我完全了解用电脑剪接时速度是怎么样变化。我拍时很快,弄慢时会很模糊那种速度感,所以试着用那个方法去拍姜大卫打。以前他们是很标榜一个镜头打很多招,然后我补了很多镜头,他(姜大卫)就奇怪,说会不会剪得太碎了,不好看?我就把《王重阳》做过的一些剪接给他看,他看了,噢,OK,就放心了。剪,当然不好剪,都是master,我回去是把一个master,最好看的一些效果,剪拼起来,再用几个master剪拼起来。剪接要花很多倍的时间,但是我感觉武侠片如果不是这样拍,就很呆板,很闷,不好看。姜大卫是因为《九阳真经》找我拍独臂刀,徐克也是因为这个找我拍《黑侠》。 做完《94独臂刀》,徐克就找我,其实他很喜欢《九阴真经》。第一次约我见面,很有趣,他(徐克)找姜大卫约我出来吃饭,以前我在他公司打过工(《铁甲无敌玛利亚》)他不认得我。当时那么多人在现场,他是大哥,我是小工。谈起来,他说:“我家里头有一个图书馆的带子,什么戏都有,恐怖片科学片爱情片都有,特别有一个书架,放一些片,做什么呢?就是我拍戏的时候,想不到怎么拍,就从里面拿一些刺激灵感,《九阴真经》我就放在那个架子上面。哇!我多开心!那个时候,原来是这样子,我不敢相信!《九阴真经》的监制曾经告诉我,徐克问过,那个导演是谁?

6 ) “绿水无忧,青山不老”的悖论

这应该是第五遍吧 ,距第一次看应该有十多年了。当时90年代的香港武侠片那可是一个好字了得?尤其是我们成长在中国内地文化资源相对比较匮乏的那个时代,可想而之,一部港产连续剧足以捕获一个小女孩的心。 所以直到现在,我还常问身边的同龄人,“看过〈九阴〉吗?”“没有?哎,那你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我庆幸,我的童年因为〈九阴〉而完整。

  〈九阴〉给我的东西很多。自从看完了《九阴》,里面90%的情节,场景,包括人物对话都活生生的copy到我的大脑芯片里。想当年,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可以打开我的人脑,随意“点”一集出来看。最后,还在脑袋里,自编自导了《九阴》的前传,后传,以及番外。(这些自编的剧本本来都记不清了。最近翻了小时候的日记,这才找到些蛛丝马迹。差点没笑喷了。) 而自此,我就悟到过目不忘的确是可以做到的。可惜,我的这种超强记忆加加纠错功能只局限于《九阴》这一件事情上。

  《九阴》给了我第一个暗恋对象——黄药师。如果你在童年的时候就“遇到”一个这样高山仰止,不可触及的男子,这意味这什么?——在男人看来,这是Loli ;在女人看来,则是恋父。后来,这种情结我在《情人》的梁家辉和那个法国小姑娘, 〈荆棘鸟〉的拉尔夫神甫和maggie,〈简爱〉的Jane和Rochester的纷纷扰扰中,又不断得到印证。现在,我还依然坚信——将来一定会嫁一个外表深沉,内心温存,拥有大智慧的”老男人”。

《九阴》让我也读懂了一句话: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黄药师就是那井中深不可测的绿水,比天高,比地厚,但身体里最柔软的那根心弦还是被一个女子的芊芊素手撩拨起来。还记得黄药师求爱的那个场面真是酷地要死:在冯衡遇险,黄称人之危,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从来不为女人出手。一旦出手,她就要跟我一辈子。”还有,当两人失散重逢后,黄硬是拉着冯衡狂奔数里,直到海边无人之处,才将自己朝思暮想的爱人拢在了怀里。最后,黄竟然默默地为爱人去死。现在的人,能白头偕老就已经不易,更不要说是牺牲自己了。 “绿水本无忧”这句话是高中自习课时,地理老师闲来之时在黑板上写下的对联。也许是害怕有伤风化,亦或是觉得情感过于外露,他写完之后,很快就擦掉了。可还是被我过目而且永远大脑存档了。从此,我就对这个地理老师相当”器重“。虽然他长的很不好看,想《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但就凭那几句话,我就该卖他个面子。结果,高中地理会考时,我考了一百分。男人不怕丑,不怕邪,不怕没钱,最要不得的是无趣。——这也算是我看《九阴》的一个心得体会吧。

《九阴》还让我学会了快意恩仇。黄和他师傅的那场了断,就很man。他受了数刀,还下了跪,是为了还师徒之情。随即,那个禽兽叔父的头颅被他一刀斩下,奠奉在了受其侮辱而死的师妹坟前。还好,我至今都没有和谁结过很大的梁子,最多讨厌某人,合不来,直接说出来,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敷衍。但快意恩仇的确让我结识了很多性情中人。不问出身,不问地位,不问贵贱,能分享,有担当,能一起摆龙门阵,那就足矣。

我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但《九阴》就是我的旧约。那我的新约是什么?——是古龙的 《欢乐英雄》。

7 ) 光阴的故事


93年时的姜大卫,我猜大概是40左右。那时他的身材依旧挺拔,至少长袍之中还看不到臃肿的曲线。脸上有沧桑,怒目时有威严,注视冯蘅时爱意盈盈却不露声色,以一敌十时气定神闲,拉着爱人从名门大派的刀光剑影中一路前行,目光坚定,旁若无人。就连告白也绵里藏针:“我不轻易为女人出手,如果你真要我出手,就要跟我一生一世。”多完美的老男人腔调!这简直就是我这个单眼皮长脸大叔控的启蒙形象。每当我想到在这其后的二十年里,黄药师对冯蘅的炽热爱情将他逼成了一个恋尸癖,我只能痛心疾首。在我心里,黄药师简直应该像神一样,不会老,不会死,受伤了偶尔吐下血,也是为了让女人们有个登场的机会。

当然,更不会移情别恋!金庸老先生曾经想把《射雕英雄传》的情节改成黄药师暗恋梅超风……天啊!想想83版里的曾江和黄文慧被凑成一对的画面吧。也许,《九阴真经》里的形象还能接受,可是至情至性的黄大叔,怎么可能走上师傅的老路呢!

而那时的陈玄风,还是颇有些郭靖感觉的俊朗少年。你怎能想到满口忠义道德的淳朴少年,二十年后居然偷了师傅的经书,和梅超风两人躲进深山杀人如麻,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虽然你明明知道这根本是无望的关联,可还是忍不住前后搭上线,然后假装看破红尘似的感慨一下。就像我刚刚看完的第四集,黄药师初入桃花岛,那时的岛主还是一对斗了十几年气的怪异夫妇,男的像黑风怪,女的像毗蓝婆,只有个女儿紫烟还算正常,身上穿着几十年后黄蓉行走江湖必不可少的软蝟甲。你看着这些熟悉的物件以新人亮相的方式一个个跳出来,很有些莫名的欣慰和惆怅。就像那时的桃花岛女岛主对女儿讲《九阴真经》的来龙去脉时说:“他(黄裳)领悟到一个人的武功再好,也敌不过无情的光阴。”

8 ) 碧海潮生情何许

碧海潮生情何许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是很久以前背的两阙词,那个时候,觉得两阙词有异曲同工之处,“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只是没有想到,若干年以后,当我再回头看一部曾经打动我的电视剧的时候,竟然想到了这两阙词。那种苍凉、悲切的意境,久久徘徊在心头。
我不喜欢听别人说什么“金庸迷”,但是,我确实很喜欢看金庸的书。我喜欢武侠,而在武侠的国度里,在我认为,至今还没有人超越金庸。毕竟,他的文字,经过了那么多年的改正推敲,真的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无论从故事情节的设置,伏笔的埋藏,还是语言的描述上,在武侠里还没有人比他更好。古龙的语言很独到,但是故事太仓促,常常前后矛盾,甚至自己设下的伏笔也会忘掉;梁羽生的文字有点保守,故事常常是龙头蛇尾,开始引人入胜,之后常常空洞乏味。相比之下,金庸几次改稿,可以说瑕疵虽有,但难遮其光,文字已经相当精彩。
我喜欢他的文章,所以我也不能接受别人,尤其是那些编剧、导演们随意的改动。因为,我觉得那样就失去了原有故事整体结构的协调统一性。但是,有一部却例外。我甚至觉得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经超越了金庸原有故事里的描述。那就是《九阴真经》。
那是我初中时候看的电视剧了。是香港TVB拍的一部20集的连续剧,大概拍于94年。故事截取了《射雕英雄传》的部分内容,进行了重新加工。框架和任务均来源于《射雕》,但内容上编剧做了大量修改,加入了很多新的东西。不过,剧中故事的切入点都努力保证跟原著相契合。毕竟,拍这部戏也是为TVB要拍的《射雕》(张智霖、朱茵版)作准备。
《九阴真经》讲述的是黄药师和其夫人冯蘅之间的故事。这一段故事,在原著《射雕》中,只蜻蜓点水的带过了。在这部戏中,导演将其放大,用20集的时间来讲述他们之间缠绵悱恻、刻骨铭心的一段情。
提到这部戏,想说的话真的太多,当然剧情的动人,是其取胜的至关重要的原因,但是,这部戏在其他方面的成功,也不可忽视。
一部戏的成功,不是一两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一个团队的合作与付出。《九阴真经》的好,从整体上来讲,导演和演员的确是非常出色,而音乐的搭配、环境的选择布置、摄影手法的运用,也是它成功不能缺少的。
这是一部悲情戏,所有的人从一开始看,就知道故事的结局:黄蓉的母亲冯蘅会死掉。但是,他还是吸引了很多人往下观看。
这部戏,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苍凉、悲切的气氛。片头的设置:满天飞雪,一直阴霾的天气。凝重从一开始就在观众的心里。其片头曲《乱世桃花》,在叶倩文和林子祥的演绎下,也格外渲染了这种气氛。
整部戏,外景很简单,它的环境基本上都很单调。而很多戏,也是在摄影棚里搭出的背景。虽然有时候觉得有点假,但是却与全片的环境氛围相适应。北国的漫天飞雪里的淡淡的温情,让人觉得特别温暖;桃花岛缤纷的落英,让人喜又让人悲。
拍摄手法上,这部戏很独特。虽然这是一部武侠片,但是,仔细看,你会发现,它并没有过多的写实的刀光剑影,也没有人漫天的飞来飞去和莫名其妙的火药爆炸的场面。在武术的展示上,它采用了类似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用的是“写意”的招式。摄影师用简单的镜头晃动的拍摄手法,来表现那些复杂的武打场面,尤其是高手对决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写意”式的动作。
音乐。剧中所有的音乐都围绕全剧的气氛。开始的《乱世桃花》,没有83版《射雕》里的歌曲那么激昂,它表现的也是一种淡淡的愁绪。而贯穿剧中的插曲,就是《碧海潮生曲》了。在剧中,它一是以中国传统的笛子吹奏出来,主要是黄药师吹奏,而黄药师每次吹它的时候,都是孤寂无助的时候;另外一种,就是作为全剧的配乐经常出现,是以西洋乐器长笛演奏出来的,而它在剧中表现的凄切比中国笛子甚至更胜一筹。
服装。这大概是我看到的服侍最简单的武侠剧了。剧中所有人物的服侍都很简洁。即使是女式服装,也都是简单的浅色系,都是很素净的颜色,而且基本上没有花色。而头饰,就是一支简单的珠钗。这些简洁,不但没有削弱全剧的表现力,还使全剧主题的表现更加突出。
台词。也许是对这部戏太喜欢了,它里面的很多台词,我现在基本上可以脱口而出了。那些台词太经典了,配上那些画面,真的可以让人细细回味许久。
初次重逢定情-
黄:“我从不轻易为女人出手,如果你真要我出手的话,就要跟我一生一世。”
失散后重逢―
黄:想不到你这么坚强,看来以后我不用再为你担心了。
蘅:不是的,我的坚强是为了等你再来为我担心。
忍痛别离-
黄:“我来接你走.”
蘅:“我不会跟你走的!”
黄:“为了你爹?我也带他走.”
蘅:“他是一国之君,不会跟你走的.”
黄:“你可以为了他回来,他就不可以为你放弃王位?”
蘅:“我不会让他这样做.”
黄:“我也不会让你留在这!”
蘅:“我要和完颜熙成亲!”
黄:“他逼你?”
蘅:“我自愿的.”
黄:“要是你愿意,上次就该和他成亲.”
蘅:“他现在对我很好!”
黄:“这个世上除了我,没有人对你更好.”
蘅:“我不想再跟你到处漂泊,我要过荣华富贵的日子.”
黄:“这不是你.”
蘅:“人会变的!”
黄:“心不会变.”
蘅:“我已经不再爱你了!”
黄:“别再骗自己.
虽然最后黄药师并没能带走冯蘅,可是这段经典的台词还是让人听得荡气回肠。
心有灵犀――
陆家庄内气氛异常。
蘅:窗外面现在怎么样了?
黄:天空乌云密布,狂风骤起,真有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蘅:我这副画是水平如镜,比起外面那真是太宁静了。
黄:太宁静的世界好像不大适合我。
蘅:你之所以留下来,也就是想看看外面的暴风雨。
黄:你跟我在一起,从来没问过我为什么,这是我最欣赏你的地方。
蘅:我想你回来的时候,这副画就画完了。
这是黄药师和冯蘅在陆家庄的一段对话,说这些话时,冯蘅一直在作画,基本上没有抬头,而当她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黄药师刚好出去。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灵相通呢?
其实冯蘅对黄药师的了解在一开始就体现了,她仅凭黄药师吹奏的一首曲子就读懂了这个绑架了她的人的孤独。也正因此,两人再次相遇的时候,便情种心底,有了黄药师那句经典的话“我从不轻易为女人出手,如果你真要我出手的话,就要跟我一生一世。”
虽然全剧的气氛总体很凝重,但是在冯蘅死之前,只要他们两个在一起,那些画面都是那么温馨,处处给人一种“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美满。也正是之前两人相知相守的温馨、从容、淡定,让人在感情上无法接受冯蘅的悄然死去,只剩下形单影只的黄药师。
故事的结局处,让人心痛。再次重温剧集时,我许久不敢看结尾。
在冯蘅的坚持下,黄药师去拿琴,可当他回来,蘅已经离去。他连续轻唤了两声“阿蘅”,脸上那种无助的表情,实在是太过悲切。
这是他当时的表情:
在冯蘅的坚持下,黄药师去拿琴,可当他回来,蘅已经离去。




冯蘅死去,沉默许久之后,黄药师斜坐水榭旁,独自吹笛。镜头转向别处,笛声戛然而止。镜头再次回来,黄药师低头啜泣,镜头由近及远的慢慢拉开,苍凉、悲切的气氛油然而出。
冯蘅死去,沉默许久之后,黄药师斜坐水榭旁,独自吹笛。镜头转向




冯蘅死去三年,黄药师带女儿去墓前看望。他的一句“你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我很怕你寂寞”,说的让人心碎,我的心当时就像被刺了一下。三年?他是怎么熬过的三年呢?也许如果不是女儿在,他真的会如自己曾经所说“随之而去”。
很多成功的地方,也许因此,当年,《九阴真经》以全剧所有集数获得了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金牌奖。而TVB的很多戏通常都是以其中几集获得这个奖。
想写上面的文字已经好几天了。前几天再次看了之后,就一直想下笔,可是却又不知从何开始。这几天又一直再忙学生论文答辩的事,耽搁了。可是心里还是放不下,难以平静,终于连夜写出来了,虽然耽误了一点工作的时间,也算了了一桩心事。
虽然一直提醒自己,不过是一部戏而已,何必那么认真呢?也是,从小到大,看过不少片子,当时都很喜欢,过去一段时间之后,也就无所谓了,甚至为自己当时的热情觉得好笑。但是,这部片子,却始终留在心底,挥之不去。为此,从不舍得用电脑下载片子的我,还特意花几天时间把这部剧完整的下了下来,保存在电脑里。它也成了我电脑里唯一下载和保存的一部片子。也罢,人说“人生得一知己不易”,能有一部打动自己的片子留在心底,也属不易,珍惜吧!
2007-5-22

短评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再不会有那么好的意境那么刚好年纪的姜大卫,和见证过这个剧的那一代。虽然后来李仁港江郎才尽开始迷恋飞碟钢盔,但因为这部戏,对他始终也没办法真的讨厌。

5分钟前
  • 力荐

那时候的梁佩玲,真是绝美

8分钟前
  • 我的狗丢了
  • 力荐

可以把黄药师和冯蘅之外的所有人的戏都删掉吗??

10分钟前
  • 破碎之花
  • 还行

姜大卫就是有这种魅力,即便中年发福,但是骨子里的帅。黄药师通常沉默少语,但对冯蘅的告白句句戳心;表情面瘫,可难得笑起来还是能见到小姜的狡黠。尤其喜欢黄冯二人再见时的心意相通,读射雕时就对黄捉襟的过目不忘印象深刻,唯不足的大概是这版东邪太过浪漫深情惹人怜惜,少了黄老邪的豪放与邪气

14分钟前
  • doughnuts hole
  • 推荐

姜大卫叔叔挺神奇的。年轻时,巴掌脸小身板,热血又邪气的愣头青;年长了,脸盘和身材都横向发展了,气质也跟着敦厚起来,但那股子戾气还是会从眼神里偷出来。冯蘅没死之前的黄药师就该是这幅模样。

17分钟前
  • mmmmmmmm
  • 力荐

爲什麽十多年過去了,我才來點“看過”!!!究竟有多少人喜歡姜大衛,或者是喜歡姜大衛扮演的黃藥師!!!

19分钟前
  • 余執
  • 力荐

最棒的射雕同人剧。除了生孩子什么都会的药师活生生就是杰克苏的鼻祖啊,可恨我等凡人明日宝剑为谁断?

23分钟前
  • 熊熊么么哒
  • 推荐

你要知道姜大卫即使老了他也还是姜大卫。

28分钟前
  • Kowalski
  • 力荐

俱往矣,数古今风流人物,皆是自恋狂

31分钟前
  • ↙↙↙
  • 还行

冯蘅手捧着沾有药师血迹的白手帕,像是偷来的宝物般对着月光细细展开,一片阴冷的陈蓝色调中,那个满溢着少女窃喜又病态的思慕情愫的背影实在太美。

35分钟前
  • pinomax
  • 推荐

若只说片头曲的制作就值得上五星。那些桃花飘飞的场景实在是太美了,色调、转镜、歌曲,浪漫的无以复加。但是,姜sir对不起,我心中永远的黄老邪只有曾江。

36分钟前
  • ♫LiNg™
  • 推荐

真的觉得姜大卫好帅啊。。。。。至今为止,我还是觉得黄药师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37分钟前
  • 深红
  • 力荐

这是原创的顶峰 当时的香港编剧真有水平

42分钟前
  • seanlee
  • 力荐

小时候躲在被窝里偷看的剧。现在想来对张智霖的陈玄风完全没印象,只记得姜大卫的黄药师了,难道那时我潜意识里就是个大叔控了= =

45分钟前
  • 小田切不让✿
  • 推荐

最喜欢的一版黄药师。1.黄药师:我不轻易为女人出手,如果你要让我为你出手,你就要跟我一生一世。2.黄药师:“想不到你这么坚强,我以后不用再为你操心了。” 阿蘅:“不是,我的坚强只是为了你再为我操心。”3.黄药师:“这个世上除了我,没有人对你更好。”4.黄药师:“你无论变

48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药师 我要是阿衡多好啊 临死那一句 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地爱你

49分钟前
  • 香水瓶
  • 力荐

一见药师误终身

53分钟前
  • 阿布丁
  • 力荐

桃花影落,碧海潮生。摇晃堪比王家卫的武打镜头,专注拍雪二十年的李仁港,最好时光里的姜大卫和梁佩玲。八九十年代的TVB武侠剧有时更像一种时代符号,布景道具可以精益求精,剧情改编也可以更合情合理,只是那些逝去的气质情怀已然不再了……

58分钟前
  • 风雨暗花
  • 推荐

最唯美的武侠剧!!!

1小时前
  • Mushroom
  • 力荐

此片之后,再无武侠。

1小时前
  • 某蚊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