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电影天堂原创,电影天堂公众号:dianyingnews
《美国甜心》,列入2016Top前三,
忍不住向全世界安利~
2016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以及英国独立电影、最佳导演、
最佳女主角、最佳技术成就四项大奖
女主是个18岁的黑人姑娘,
摊上个母亲吸毒,就别指望她能有什么责任感,
带着弟弟妹妹捡捡垃圾也是常有的事,
18岁的日子在「生活的压力下」显得黯淡无光,但是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star,
即便破败的人生,也希望未来能有一天灿若星辰!
在阳光明媚的美国中西部,Star加入了一个四处流浪的杂志推销团队,
团队里所有成员都是由天南地北的小年轻组成!
有满身花臂纹身的hiphop男孩,有会跳钢管舞的白人女孩,有很迷《星球大战》的滚青,有能力不错女同胖子,
其中最不能让人忽略的就是“销售头目”Jack(《变形金刚》男主希亚拉博夫饰演),
他热情,活力四射,幽默风趣,魅力不凡,
不管什么东西他都能卖出去,
一个吻就足以把女孩灌醉,眼睛就是每个女孩眼中“爱情的样子”,
Star躲不开他的目光。
但是人们说,“Jack就像Crystal(团队中的女老板,扮演者是猫王的孙女)的一条狗”,
没错,Jack给Crystal卖命,和Crystal同屋,给Crystal全身抹油,
在star面前魅力难挡,霸道又单纯的Jack,
为了star争风吃醋、打架抓狂的Jack,
对star倾诉心声和梦想的Jack,
只要在Crystal面前,就完全变了一个人,
青春和梦想,爱情和男人,都像是谜团搅扰在star心间······
这群年轻人,他们有着「堪比国内传销团」的工作激情,
他们横穿美国,但无论是逼仄的小酒馆还是豪华的大别墅,也只能逗留几夜,
过着只顾朝夕、宿醉狂欢至死的虚幻生活,
他们胡闹起来像是没头没脑的疯子,又浑身充满了「三月里疾风般的热情和干劲」。
很怪,很迷人。
你可以说《美国甜心》是公路片,
大多数公路片要么用美炸天的风光把你俘虏,要么用破壳成长的剧情套路把你治愈,
但是《美国甜心》两种都不是。
有人说《美国甜心》是我们这个时代当下的《猜火车》和《无耻家庭》,
会让人看到真实的美国梦或者,自由。
他们在现实中可能不会是你喜欢的人,
可看过之后,我后悔自己就像从没经历过青春。
——豆瓣网友
如果你对《鱼缸》印象深刻,就一定了解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的拍摄手法,
《鱼缸》是一部15岁少女“趟过青春浑水”的片子,
安德里亚一直都致力于把那些媒体曝光之下,光鲜靓丽的美国年轻人背后的另外一面展现出来,
《鱼缸》获得了第62界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和2010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奖,
而这一次的《美国甜心》,导演花费了数年时间游历美国西部,
电影灵感是源自导演曾经看过一段关于「美国横穿中西部推销杂志的少年报道」,
他们是贫困又放肆的一群年轻人,但是青春热力从来就不会因为身处何地、贫富与否而改变。
电影随着黑人hip-hop音乐展开,影片的所有BGM都对情绪有极强的推动作用,
在画面上,流行文化与地域风光美妙碰撞,
并且有大量逆光、和晃动的镜头,凸显出青春的唯美、散漫和自由。
这群年轻人,他们过着糟糕又没有规划的日子,用各种手段赚取血汗钱,
在这个由一群浪迹天涯的年轻人构成的,自成一套体系的无良贩卖团中,
最突出的,就是Star的一双明眸——它们热切、充满希望、失望,
但依旧会溢出令人感慨万千的,只有年轻人才有的热泪。
普通的18岁姑娘的梦想应该有很多,
比如上一所好大学,买很多衣服,交一个会弹吉他的男朋友,
但是star的出身,不允许她的愿望有那么多,
她只是「想有一个自己住的地方」,也正是因为这个竟然和Jack相同的愿望,才让他俩能够靠的那么近,
他们在灌满夏天青草味的车里亲吻,
在空无人烟的青草地里温存,
但无论前一秒多么浓情蜜意,再归队之前,
Jack还是会理智的甩开star的手,绝尘而去,
Star吃醋,但也只能在夜晚的风里狠狠的喝上一瓶酒,
她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离了Jack就会死”,
跳上几个富佬的车,不知道这一票能不能干成,但是女孩眼睛里充满了勇敢,
她被富佬戏弄,掉进泳池,浑身湿透,
喝了一杯装有虫子的烈酒,但是赚到了这辈子都没见过的400块,
Star在车里开心的大叫,“我觉得我就是美国!”
中间的故事跌宕起伏,讲也讲不完,
结尾是可以多加一颗星的,
总之在经历过很多之后,star带着某些疲累钻入水中,
即便是在民主和自由程度都不及美国的中国,即便是在孩子们从小就受传统教育的中国,高中生和大学生自杀的例子也不少,
不过最后,star从水底钻了出来,恍若新生。
对啊,尽管看上去疯狂无望,
他们也并非是垮掉的一代,
他们只是从生活蹂躏的压力中选择了一种廉价形状,
但是他们仍年轻,无需同情也无需怜悯,
因为从他们布满汗水和疯狂的脸上,对于明天的渴望仍在熊熊燃烧着,
既然年轻的人,就不会这么轻易被打倒!
在那个什么都懂但好像又什么都不太懂的年纪,很多答案不就是要「边走边找」么?
在未知的旅程中寻找答案,
在得过且过的每一天中慢慢摸索方向,
在经历的途中寻找最适合的生活方式,
不只是青春,可能一生都是这样吧?
青春好就好在,犯错之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改正,
可以为了梦想像傻瓜一样努力,
可以因为一个人爱到穷途末路,
可以因为一次伤心流出最滚烫炙热的泪水,
虽然莽撞,却无怨无悔。
青春,
因为一穷二白所以能苦中作乐,
因为明白自己什么都没有,所以撞上什么是什么,
因为觉得“什么都捶不了我”,所以抓住的任何一点儿东西都要放到最大去感受,
这种时刻,就是自由了吧?
《美国甜心》讲的并不是什么样的姑娘才能成为美国甜心,
讲的是青春、自由,和美国梦。
回想起这一路,虽然充满了莽撞和一无所有,
但是也想大喊一句,真特妈的弥足珍贵啊!
二十个月以来的第一篇“影评”,六年多来的第一篇非“炒冷饭”观后感。看完睡下后三小时就醒了,接下来就是破天荒的码一回字。眼看2016年就快走完,终于熬来了一部本年度的五星电影,本人表示激动。
(一)不太成立的比较
发散性思维首先想到的居然是另一部今年戛纳获奖的《毕业会考》。腐败的教育和医疗体系、见危不救的冷酷人情、为了子女才勉强维持的破碎婚姻——这些负面的平行元素,被行文工整、目的明确地编进了一个“走后门”的故事,全面为主题服务。
《美国甜心》也有它的平行元素:“虔诚”的(用男主的话来说就是“什么都不缺”的并且也许是单亲的)中产家庭、有跑车也有泳池和豪宅的中年大叔们、靠石油“无耻”致富的小镇粗汉们,还有最后那个(一定让女主感到非常熟悉的)吸毒吸晕的母亲和她的三个孩子。
一个由一打浪迹天涯的白渣少年组成、自成一套生态体系的无良贩卖团,一篇看起来似乎拍哪儿算哪儿的散文式浮世绘,一部基本没有中心思想可言的现实主义(如果你非要说它是)MV大混剪。
其实我想说的是,有时候,编剧也可以不用太用力,反而更能打动(某些)人。
(二)又是为渣男“失足”的少女
看来,我不得不承认,在导演这部随意的、没有中心思想的、去戏剧性的新作面前,《鱼缸》里“少女被母亲男友夺去初夜后付出了成长的代价”(嗯,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的)的情节还真是有点矫情到让人脸红。
可是,可是,七个月前三刷之后我还是坚持五星一颗都不能减,因为Andrea Arnold真是太擅长营造情绪了:几次被放大的米娅的呼吸,就是最好的证明。
《美国甜心》中伴随着数不清的对焦失准、或是构图随意到有些生硬的特写的,是Star异常突出的一双明眸——它们热切、充满希望,或是失望、困惑,还曾溢出(令人感慨万千的)热泪。(再次为阿姨选角的眼光鼓掌!)
《鱼缸》里我最喜欢的片段(也许没有之一),是装睡的米娅从手臂和身体的缝隙间偷看康纳给自己脱裤盖被的那两分钟。(好吧,又矫情了。)而《美国甜心》除了两段(时机和处理都恰到好处的)上四垒描写,草坪扑倒那段突然启动的洒水器犹如神来之笔。
相比《鱼缸》对从相遇到背叛的“恋爱”全过程的呈现,《美国甜心》的两人始于乘客甲和路人乙一次不可思议的看对眼儿,结束于车厢内紧密的注视和被观察者那回头一望。无论是Star对Jake掺杂着鄙夷的迷恋,还是后者一会儿如从天降一会儿中指飞扬的反复无常,都要更加耐人寻味。(狼吠之谜好评!)
(三)看家本领统统拿出来
摄影占到我喜欢此导演超过50%的理由,连她的四部作品中我唯一只打了三星的《呼啸山庄》,当年前半段那一幕幕看得我都是如痴如醉。
年过半百的阿诺德女士还是很心水逆光镜头,手持拍摄各种晃到晕,这些惯用伎俩已经不需赘述。
总之,《鱼缸》里用过的元素和桥段在《美国甜心》里好像只有放大和再放大。
七年前是那首其实有点土的《California Dreaming》,新作中是饱受诟病的一水公告牌打榜热曲。我自认为是那种对电影过度使用配乐和插曲容忍度较低的人,但是,《美国甜心》里的歌多到我居然觉得哪首也没有多余呀。(我得承认一边看片还一边用了几次Shazam……)印象深的有中间那首Mazzy Star和最后篝火晚会那首Raury的《God's Whisper》。
青春期的米娅牵挂心头的那匹废车场的白马,这回分身变成了各种动物(其实跑车大叔豪宅外也出现了马的镜头)——被用锡纸从泳池中捞起的蜜蜂、被用玻璃杯罩住然后放飞的虫子,以及片尾被放归水中的海龟。
然后就是,《鱼缸》里米娅在康纳家发自内心做出的不文明行为居然也来了个续集——杂志少年们对着丹霞地貌豪放地撒野尿。(某位留下一星短评的豆友:你确定觉得“每看一个镜头都仿佛能闻见尿味”不是因为这场戏?)
(四)如果一定要较真的话
每次Star被团队大姐大兼Jake包养者Crystal叫进房间冷嘲热讽的时候,我都忍不住幻想了一下两人开撕的情形。
大概,青春偶像剧八成会这么做。
不过,除了最后一次耍点小聪明抽出一张钞票上交组织,我们的女主人公好像从头到尾都是一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样子。
Why???就凭您这十八岁的野劲儿,就算不敢给大姐一点颜色瞧瞧,也大可以扬长而去脱离组织吧?
慢着,坚持这条没有尊严的杂志推销之路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2015年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没错,那部已经到底的)《维多利亚》,私以为女主人公Victoria在打工的咖啡店弹完一曲钢琴后对柏林小伙儿Sonne的倾诉,足以解释她后来“莫名其妙”走上犯罪道路的动机。
影片一开始,Star在疑似是继父的人猥琐的怀抱和亲吻中哭泣,下一秒,她把弟弟妹妹带到酒吧里的母亲跟前,然后匆匆逃离。
(五)她从水里钻了出来
另外很喜欢的一处,是她提着刚从超市买的食物回到那个三个有吸毒母亲的孩子家门口,门刚一打开,镜头戛然而止。
换到别人手里可以拿来大做文章的潜在高潮,阿诺德阿姨却选择提前收住。
其实今年戛纳那帮评委也没有全瞎。
这个导演应该是个非常自我的独立导演(嗯,中间去弄了个呼啸山庄)。从之前看过的鱼缸,联系到这部,她描述的中心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很可能被平常人极度讨厌的一类少女:好胜、不善掩藏自私,善妒,性格与世界观永远不可能固定成形-----上一秒癫狂于金钱的魔力,下一秒又回到小女孩的公主世界幻想;庸俗的肉欲和激情的浪漫难以分清,既缺乏对人性的直觉观察与领悟,又不懂得人情世故中的智慧与微妙诱人之处,也没有哪方面过人的才能。一句话来说,就是笨,不识趣,不乖巧。
缺乏对自我的认知和定位,更不会假意去配合他人,或者,假装一下考虑他人的感受也好呵。
而且,更致命的,不漂亮,却又不甘于平庸-----因为她们也想在刷脸的世俗世界里获得关注和成功。
有时候你会觉得她们身上有股子恶狠狠的劲,总是咬靠近的亲善之人,病孩子。
这是绝大多数导演不愿意碰的角色,因为这种角色既无光彩,又缺乏激荡起人们认同和移情的性格魅力。拍片任性如洪尚秀,也不敢让这样的女性作为一号的。这就牵扯到洪尚秀的男性视角问题了。
被批判的男权消费角度来看,女性不漂亮,即原罪,女性变老,也是原罪。这特别中国。
我更愿意把这电影,看作是女性成长电影。一个不甘于自我封闭,并且不甘于被关在鱼缸里一辈子,不甘心通过外部世界的镜子,来认识自我的女性。她唯有勇敢地把自己撞得支离破碎------很大可能是必须要通过和男人,这份勇气,令人激赏。这也是超越性别,一个人在寻找自我定位过程中,与世界及他人的搏斗、犹豫、恐慌的真实体验。
回到电影,综上所述,在另一个贫穷、漂泊却又足够天真烂漫的美国里,我们看见了她本性中善良与粗暴的左右摇摆、激烈和妥协,看见了混浊的心灵世界里,永远不可能判断清楚利弊得失的小女孩们,这无比真实,甚至某一刻,就是我们自己。
电影的摄影特别准确,动荡不安的背景和女主角挺直不屈的鼻梁,嘈杂不停又时而烦闷空洞、时而激情映衬的音乐,性发生在灰暗的夜里、户外,有一种令人茫然错愕、触手不及的冰冷的虚幻之感。
影片中和女主角有肉体接触的两个男人,一个以性饥渴般的狼嚎为信号,一个以金钱为诱饵。
影片开始,她不顾身后的弟弟妹妹,毅然投入一段旅程。影片结尾,她从超市,为一个毒贩家庭里的幼童买来食品。
顺便说,“死肯尼迪”乐队的那首歌词在片中很提神,是杀死孩子,还是无知的孩子们可以去渴求,在冰冷世界里,有一处能让自己容身的住所,也是女主角心里的困惑吧。
有时候面对好电影总感觉词穷,有点儿像看到心上人,心砰砰的可一句整话也说不出来,或者词不达意。写的不好,怕委屈了这么好的片子,不说吧,胸中又有股热浪。
临近年尾,好多人的年度十佳里都多了《美国甜心》,一看导演,是Andrea Arnold,之前曾看过她的《鱼缸》和《呼啸山庄》,完全被征服,所以迫不及待的看了这部。
阿诺德导演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美国底层青少年的生活,通过一个名叫Star女孩的经历阐述了何谓成长,何谓世界。看起来像是一部颓废青春版的《在路上》,根据凯鲁亚克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之前也看了,大牌云集,可却没拍出原著的精髓。而这部,竟然有!就像导演之前同样改编自名著的《呼啸山庄》,之前有太多版本,而这部标新立异,连希斯克利夫都换成了黑人表演,所以饱受诟病。可是,幼年时读原著的那种荒凉感,只在这一版收获。导演一直试图把镜头贴的很近,再近,再近。于是观众和凯瑟琳一同跌到泥里,一同被阴冷潮湿的风吹起头发,一同望着希斯克利夫小鹿一样战战兢兢的眼睛。
在《美国甜心》里,我们和Star一同离开残破的连家都称不上的地方,因为在超市里和一个男人的对视就义无反顾踏上了他的路。一路向远方,谁也不知道有什么秘密或者惊喜。一群年轻的伙伴,同是这个世界被遗忘的迷路人。大家一起嗨吧,在火堆旁狂欢。车里永远不缺说唱歌手,还有迷恋“我是你爸”的梦游症患者。世界上永远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一帆风顺的爱情。阴阳怪气的Crystal不是什么无情的首领,她就是这个世界。而Jake就是这个世界里面若隐若现的荧光。
电影像纪录片一样横穿光怪陆离的美国大陆,直面现实。可又时刻如同一首诗,那些摇曳的画面,那些动人的歌,那一张张年轻无知的脸,还有皱巴的美元。没有触目惊心的惨剧,没有咄咄逼人的说教,一路就这样风平浪静,又暗涌叠起。
除了主人公Star外,领头人Crystal和Jake也让人难忘。Crystal性感迷人,说话有气无力又铁面无情。她带着一帮孩子游走美国挣钱,建立奖惩制度,不听话就把你甩在路边。Jake是当年凭借《变形金刚》红极一时的希亚·拉博夫演的,开篇一场在超市里的热舞,然后在停车场和Star调情,不俗。不知道希亚·拉博夫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个人觉得他现在比当年的《变形金刚》还要牛逼,现在他可以称自己为演员。
如同《鱼缸》,女孩儿要经历法鲨的调教才能成长。而《美国甜心》里,靠的事一场公路之旅。电影最后,年轻人们在火堆旁欢笑蹦跳,Star一步步走进水塘,沉下去,又猛然钻出来。渐渐降临的黑夜,只留下她的轮廓。
关于《美国甜心》就我理解,这部电影给你讲的故事只是青春的某种形态而已,是Arnold在讲述她眼中的american honey的故事…就像你少年时隔壁小区某个你只偶遇过几次的女孩,她的青春不能代表你的18岁,但也是故事的一种!活着就是可以精彩可以无趣可以死去活来可以躁动不安…在豆瓣看到说装垮掉的一代的说法完全不能同意,就算是中国拍青春片也能有个早恋,堕胎,自残,主角成为社会渣子之类的,可这就是一部分人的现实写照啊?你可以阳光朝气,好好学习实现人生巅峰,我也可以歇斯底里,自由自在去他妈的理想抱负呀!成长可以美好可以积极,可更多的是暴躁和焦虑,散漫和无聊,磕碰和迷茫……这种青春,至少是他们是自由放肆的,有喜欢的人和想要赚钱的理由!有棒呆的音乐和一群可以发疯的同伴!有疯狂的亲吻和热烈的交缠!有一路的风景的未知的远方!也许叛逆会让我们着迷疼痛,成长会刺伤我们的心脏,但未来谁又能知道呢?这只是一个长大的过程而已,谁都一样!片子里其实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都是正常的人,看到三个牛仔爷爷以为女主会被侵犯,并没有,看到卡车司机以为会反转,并没有,看到油田工人以为死定了,结果也就那样了,你以为熊会攻击你,然而它走开了…你觉得再也见不到的人,最后还是回来了…请他们进屋的大妈和暧昧的少女,屁股里夹着裙子的妇人……都只是没有让你意外的普通美国人……很简单,浓重的是每一次深呼吸,惊艳的是成长的瞬间,留有余味的是最后的远去……片尾的American honey……那道路的一旁,见证了她的成长那教堂的钟声四起,爱也蓬勃生长她快乐的长大,时光慢慢流逝,好似美国甜心似传教士般的沉稳,又似野草般的自由等不及快点长大,有似乎没准备好远走高飞如此青春又清纯甜蜜,就像美国甜心轻风拂去树叶吹起声音嘈杂想年久的挚友一般呼唤我的名字年华飞逝,我想念那些日子没有什么比那个盛夏更甜蜜,还有我的美国甜心不知不觉混入生活疯狂的竞争想要戴上太多假面,让你失去理智我只想尽快回到过去的时光回到那美国甜心的身边……
能打零星吗?装在路上,装垮掉一代,装社会弃儿,america 今夜我为你哭泣
年度十佳!人家这才叫青春过。
五十几岁安德里亚·阿诺德阿姨的镜头还是那么迷人,不仅来源于青春洋溢的激情,还来源于那些绵延的道路与街区中的各色家庭。萨莎·莱恩健康美丽、真实野性,希亚·拉博夫从未如此可爱性感细腻却又不可捉摸,从第一幕开始你就与主人公一样被他吸引,且一直期盼着他的再度出场。
停滞的状态,没有方向的长路,追寻无果的青春,活在当下的自由。拉博夫真是可爱又性感。
1. 你把现在Instagram每天的照片配上音乐就是这部电影。2. 20岁的年轻人飞完叶子喝完酒,混着汗味酒味体臭味呕吐物味美拍录段小视频也是这部电影。3.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导演自制力更强,那片子成色会很不一样。4.我要感谢Instagram至今没有开发上传长时间视频功能。
美国新一代风情画,摄影居功。难以想象的一种脏乱差青春被框在极度真实的基础上,虽和移植美国前比没什么新东西(动物世界风雨云光),但因这次更散漫贴地,表演也好,对生活/生命刹那(片段化)真实的捕捉就比之前都更深入。戛纳风评批其状态停滞,然而再多一点矫情就达不到这种自然,魔性结尾太棒。
他们在现实中可能不会是你喜欢的人,可看过这部《美国甜心》,我后悔自己就像从没经历过青春
沿袭《鱼缸》少女成长的主题,皮相上放浪形骸,内里依旧无助仓皇,整体太冗长,标识性手持看多了只觉晕晃,自然光美;以为特立独行,其实不过踏着每一个American Honey的步子;以为遇上真爱改变轨迹,其实只能苟安于目前现状;大汗淋漓、荷尔蒙四溢的青春,只能用来浪荡。
青春就是人生的美图秀秀,你厌恶的一切套上“青春”二字,立刻羽化柔光神采奕奕。青春万岁,青春下一秒就碎。
抱歉这种杜拉斯式white trash的少女心事我真的非常厌恶……这类青春公路片也太多了,每一部都动人,每一部都让我廉价地感伤一场,那又怎么样呢。不过最后篝火边跳舞实在很美,而我听着同样的歌只能走过市郊灰暗的河。我羡慕他们拥有青春,大家都朝不保夕,至少还有人懂得狂欢。
好看,好听,一群年轻演员自由率真,手持跟拍自然迷人,情绪抓得饱满,夏天的热情和骚动,公路电影,复古画幅有胶片时代的色彩,就像看70年代的嬉皮士电影,昆虫、马、牛、狗、乌龟、松鼠、鸟、熊自然入画的动物跟人一样,野蛮中生长。稍微一点遗憾是故事浅了一点,没有女导演的《鱼缸》打动人。
美国甜心或中国宝贝,爸爸吃喝嫖赌穷,妈妈沉迷广场舞,弟弟妹妹都还小。搭上直销顺风车,冀豫皖赣卖产品,以为上线是爱情,结果终究是套路,前途漫漫又无聊,放首汪峰歌来听~
像夏日烂熟水果的滋味,扔进垃圾桶前总想使劲闻闻
看完这个电影最大的收获就是搞明白了那些敲你家门向你强卖各种报纸杂志上大学的青少年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私心五星,个人体验。就像和我分道扬镳的闺蜜,离开无望的荷兰一个人去了纽约,被生活疯狂蹂躏。如今她自驾穿越美国,成了乐队贝斯手,带着主唱男友在阿根廷旅游,照片上的她面带微笑。她精彩或落魄,就像你既憧憬又鄙弃,却绝对不敢过的人生。所以,live steady and free.
163分钟冗长的躁动与重复,片子本身还有女主角倒还是有些灵性的,很妙很随性的视听语言,但对我而言全片好似一个自身无法接受的外来移植器官,加上这个片长,毫无触动。
近距离手持镜头带来了晕眩的感觉。剧本和生活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几乎能闻到汗液和荷尔蒙的味道。这样的青春之所以闪耀,因为它无从体验,因为它没有明天,因为它永远都在路上。
4.5 阿诺德又把《浴缸》里的那一套搬来了美国,自视与众不同的White Trash少女,付出与回报不平的爱情,逆光小清新拍脏乱差,动物特写的隐喻代替,不过这次阿诺德扬长避短,故事主线矫情度下降不少,美国中西部采风工作做得很扎实,某些段落真实到近似纪录片。自由真的只有在路上才找得到。
歌单电影(全片铺满车载CD流行歌,配全体主演自嗨哼唱/群魔乱舞画面,快成歌舞片了),Instagram电影(接近正方形画幅),号称努力工作卖杂志但更像嗑药乱搞洗脑组织的大篷车,暄腾躁动荷尔蒙飞扬的脏乱差青春。手法真实如纪录片(希亚拉博夫床戏尤其),演员状态都很好。我不满意的是太长…戛纳导演
风格稍微有些太造作了,完完全全就是白人廉价糜烂派对风,感觉大学周末半夜去酒吧附近转两圈是casting的好方法…结局收的还算可以。讲真也算是有被high到特别想在影院里放声歌唱…我很好奇满场的大爷大妈们看了啥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