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龙虎武师 剧照 NO.1 龙虎武师 剧照 NO.2 龙虎武师 剧照 NO.3 龙虎武师 剧照 NO.4 龙虎武师 剧照 NO.5 龙虎武师 剧照 NO.6 龙虎武师 剧照 NO.13 龙虎武师 剧照 NO.14 龙虎武师 剧照 NO.15 龙虎武师 剧照 NO.16 龙虎武师 剧照 NO.17 龙虎武师 剧照 NO.18 龙虎武师 剧照 NO.19 龙虎武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7:08

详细剧情

影片集结洪金宝、袁和平、程小东、元华、甄子丹、钱嘉乐等华语电影最强“武师阵容”,首次全方位揭秘香港龙虎武师长达六十余年风云变幻,展现中国功夫影人搏命人生路。

长篇影评

1 ) 魏君子,他还是最爱香港电影的那个人

魏君子本人其实在影片中出现了多次,那个有点秃顶、有点油腻、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

大概十八、九年前,当魏君子还在河北的一个县城电视台一边打盹一边写香港电影的时候,我就成了他的博客读者。

我是一个看着香港电影、TVB电视剧长大的广东孩子,懂粤语。当年,我自诩是一个比较懂香港电影的影迷,却发现有一个来自非粤语地区的影评人,对香港电影掌故的了解,远胜于我。

我汗颜,也有点不服。

那时候,网络方兴未艾,DVD也刚刚起步,很多香港电影还没有发行带有花絮的DVD。我很好奇,魏君子是如何得知那些幕后故事的?

也许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他对香港电影的专注程度,远远超过了我。我虽爱香港电影,但我还爱美国电影、欧洲电影、日本电影、中国老电影等。我不是一个专情的影迷,而魏君子是。大概有三、四年的时间,我几乎追着阅读了魏君子博客上的所有的文章,鲜见他写香港电影以外的电影。

后来,这些博客文章主要整理成了两本书:《江湖外史之港片残卷》(2006)、《香港电影演义》(2010)。

在成功卖出第一个剧本后(《追影》【2009】)后,魏君子开始进军影视圈。2004年,魏君子成立了北京集智映像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借助他因爱香港电影而积累的人脉,参与电影的出品、策划、发行等,而他合作的导演,主要是香港导演。

在《龙虎武师》之前,魏君子以编剧和制片人身份参与的电影,在某知名评分网站上的评分,都在及格线之下。魏君子绝对是写香港电影的最佳作者之一,但“写”电影和制作电影,是两码事。魏君子在电影创作上,未能延续他在“写”香港电影上的成功。

“写”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是用爱发电,至少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龙虎武师》的好,恰恰是魏君子延续了他“写”香港电影的精神,用爱发电!

当年读魏君子的那些关于香港电影的掌故的文章有多爽,今天看《龙虎武师》就有多爽——情怀不改,梦回初心。

看《龙虎武师》,不只是在看一部关于香港“武行”的纪录片,也是在回顾香港电影的辉煌年代,还是旧日时光不可复制的一声叹息。

魏君子,他还是最爱香港电影的那个人!

1、 李小龙

李小龙改变了香港的“武行”。

李小龙之前,香港动作片中的动作是偏舞台化的,脱胎于京剧等传统戏剧的舞台动作。

李小龙带来了两个改变:

其一,相对写实的动作设计,快、狠、准。

其二,日本武士片中的充满仪式感的“决斗式”。

《唐山大兄》上映之前,嘉禾其实是不看好的。

李小龙的成功,确实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运气的成分蛮大的。

洪金宝、成龙、元彪、林正英、元华、元奎、陈会毅、冯克安、火星等后来大展身手的“武师”,当年都跟过李小龙。

李小龙并没有像洪金宝、成龙、袁和平、刘家良等人那样成为“班主”,但他是很多“班主”的“精神班主”。

李小龙猝死后,整个香港的动作电影都大受打击,“武行”中的不少人因此失业数月。大概五年后,香港的动作电影才又再度兴起,并进入了全盛时代。

2、刘家良

出身洪拳世家的刘家良除了是一流的武术指导,在武术上也称得上是“一代宗师”。

刘家良导演的《神打》(1975)、《少林三十六房》(1978)、《少林搭棚大师》(1980)、《十八般武艺》(1982)等影片,都是动作片中的经典之作。

刘家良的“长镜头”太可怕了,一打就是几分钟,几十招下来,每一招每一式都不能错。没有坚实的武术功底,根本演不了刘家良的影片。

刘家良的动作设计,不仅硬桥硬马,有时候还真刀真枪,演员一不留心,就会挂彩。

论快,刘师傅的拳,不输李小龙的脚。据徐克说,拍别的“武师”,摄影机要转得快一点,这样才好看;拍刘师傅,摄影机要转得慢一点,因为刘师傅的动作太快了!

3、降维打击

香港的动作电影为什么能够征服全世界、影响好莱坞?

靠的就是降维打击,冒险、蛮干、拼命。“武师”用肉身去表演各种高难度的危险动作。

从三层楼跳下来,除了帐篷之类缓冲一下,再没有更多的保护措施。

七、八个人从七层楼跳下来,也只有纸盒、榻榻米之类的防护。结果,人砸人,拍戏现场还是变成了事故现场。

有五成把握就敢上,有三成把握就要试。当“武师”,随时准备“大冒险”,两眼一抹黑是家常便饭。

降维打击带来的真实感和强刺激,是好莱坞的动作片所不能企及的。

4、内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的动作电影有多“卷”?

主创们去看别家公司的动作片的午夜场,回来后,一边感叹电影中的高难度动作,一边绞尽脑汁设计更高难度的危险动作。

为了不断带给观众新的刺激,香港动作片的“难度系数”一直在上升,有时候致伤致残都在所不惜。

5、“Cut(停机)!救人!”

香港动作片中的一些危险动作,导演或动作指导其实是预见了会出现受伤的情况的,但为了“好看”,导演或动作指导有时候会坚持让“武师”们这么做。

于是,就有了“Cut(停机)!救人!”

6、安全第一

在香港动作片的片场,曾有“武师”在表演中一命呜呼,而“武师”因工致残致伤,更是数不胜数。

而且,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武师”们也是没有保险的。“武师”受伤了,全凭“大哥”照顾。当然,对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大哥”往往都是很讲义气的——“武师”因工受伤,一般会得到比较周到的照顾或比较丰厚的补偿。

但是,时代不同了。

“武师”的命也是命。如今拍摄动作片,一般不会有罔顾安全的了。“武师”们的人身安全,一般也会有保险作为保障。

安全第一,成为了“武行”的新原则。

号称“天下第一武术指导”的八爷(袁和平)是比较早注重安全问题的香港动作指导。电影拍摄过程中,动作戏达不到八爷的要求,他宁可拿自己的头撞墙,也不愿意随便让演员去冒险。撞墙之后,八爷会冷静下来,再想怎么才能够拍好这场动作戏。

以上六条,都是《龙虎武师》告诉我们的“冷知识”。

2 ) 那愚蠢轻狂的年少

像我们这一代,也是从小看香港影视作品长大的,每次看成龙电影到结束时,还会有配着滚动字幕播放的花絮,花絮里往往都是欢乐开心的动作ng场景。这部纪录片,把特技演员生活的全貌展开了,在欢乐的后面,更真实的样子。当然会有开心的时刻,骄傲的时刻。但开心的底色是迷茫盲目,骄傲的底色是流血伤痛。 “特技演员永远不能说不行。”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一直在思考,这种龙虎武师精神的代表slogan,是英雄主义折射的光芒吗?当我看到片子配曲的一句歌词,忽然明白这句话折射的是什么,“我那愚蠢轻狂的年少啊……”片子里说那一辈的武行很少有小学能毕业的,都是学武学戏出身的,没有别的出路走到了电影这条路,就这样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拍出来。看到别人能玩命,自己就要更玩命。玩命也不能用护具,不然就会被人笑。明知不可为也要做,因为你不做,明天就没有工可以开。有工开,有钱拿,平常人一个月赚100,跳个楼就能拿三五百。赚了钱就去大吃大喝,赌钱赌马。

这部影片我以为主角会是一帮铁骨铮铮的男人,然而看完才发现,只是一群轻狂盲目的少年,带着香港动作片金色烙印的,那年代那样一群人迷茫的、伤痛的、激情的,青春岁月。

3 ) 当年那么吊

看这个电影之前,我是有一点傲娇的。心里想说我七八岁就被邻居大叔领去录像厅逮啥看啥,到如今我自己也是大叔了还对功夫片津津乐道,网上能找到的相关纪录片看过七七八八,电影幕后花絮也搜罗过不少,还有什么能是我不知道的?顶多就是看个情怀呗。

但电影开场,那些武行开始平静地陈述,穿插着他们五花八门狂摔乱打的玩命镜头,我的傲娇立刻一扫而空,被抑制不住的激动和敬意和丝丝的感伤所取代。武行们大都没受过什么教育,不善言辞甚至说得磕绊,反而有一份娓娓道来的真诚。看过他们那么那么多的电影,第一次感到离他们这么近。

导演魏君子的书我年少时买过,照着补过很多片。这部纪录片的素材取舍也很讲分寸,能同时满足我这样的死忠,和对那个年代所知甚少的新影迷。虽然我很怀疑有多少后者会买票,但相信有一个算一个,都会萌生“一定要去看看当年那么吊的动作片”的冲动。

除了爆出大量拍片轶闻和技艺科普,电影也关照到当下,发出时过境迁的感慨。但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表现,而是点出动作片人才凋零的深层原因,并且尽可能地给出了希望。

如果说有不满,就是为什么只有一个半小时这么短。你不难看出原始素材有多丰富,痴人说梦地幻想剪它个四小时才过瘾嘛。整个影厅意料之中地被我一人包场,一个人静静地感动也不担心尴尬,所以为什么不能让感动再久一点。

电影里充斥着几十年前香港动作片的荣光,但不一定是动作片迷才可以去看。这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就是人可以为了自豪,为了成就感,拼到什么样的程度。那些电影不应该过时,就像龙虎武师相继老去,他们的精神不会熄灭。

4 ) 《龙虎武师》时代的眼泪——海报全解析

原文载于公众号:yuanfangfm 远方fm补完计划,周末拯救片荒

《龙虎武师》时代的眼泪——海报全解析

关于这部“冷门”纪录片——《龙虎武师》,我们在音频节目里已经叙述了不少。那么公号的图文,就来解析一下海报里,那些伤痕标注的背后故事吧

惨烈的背影,那些标注的亲历者究竟是谁?

1985年《僵尸先生》:林正英,脑震荡

驱魔道长九叔,在《龙虎武师》作为彩蛋,其生前的电影生涯也十分坎坷。成名作《僵尸先生》中,不慎发生脑震荡。即便如此,他也是那些年最为高产的演员之一。

摆脱严肃,来一张萌萌的九叔

1986年《龙兄虎弟》:成龙,头骨断裂

成龙在拍摄跳跃到树上的动作时,不慎跌落,是成龙职业生涯最严重的伤势之一。由于头骨受损接受治疗,难得看到他的半秃头造型。

从片尾可以看出,成龙耳朵已经出血

1996年《阿金》:杨紫琼,颈椎受损

电影本身就是关于武行的故事,戏里戏外都是武行艰苦岁月的写照。杨紫琼在一次跳跃桥下的片段中颈椎受损,险些全身瘫痪。

戏里戏外都是值得敬佩的女侠

1983年《奇谋妙计五福星》:元武,摔断脖子

元武在反复磨砺一个摔出窗外的动作时,一次落地角度的偏差,造成脖子摔断。所幸抢救及时,才保住性命。

一度有影迷认为演员在片场去世,足见这一动作的凶险

1989年《天使行动3》:未知,锁骨断裂

一代打女李赛凤在片中的拳脚演出相当硬朗,这次锁骨断裂不清楚是主演还是配角,通过打斗片段来看,主、配角或许都有受伤。而李赛凤鲜用替身在业内非常有名,也造成她同年的另一次极为严重的事故

车厢中的打斗十分激烈,右白衣为李赛凤

1995年《刀》:熊欣欣,重伤昏迷两天

《龙虎武师》经典语录之Stuntman never say no,即来自于鬼脚七——熊欣欣。在本片中他饰演反派男一,曾重伤昏迷两天。

《刀》剧照,右方匍匐的人即熊欣欣

1989年《猎魔群英》:李赛凤、胡慧中,全身烧伤

依然是李赛凤,以及我个人的童年武打女神胡慧中。在拍摄爆炸戏中,由于火药使用量不当,造成全身烧伤,几乎毁容。

同样参与危险演出的吕良伟,所幸未造成重伤,在片尾都予以了致敬

1987年《东方秃鹰》:钱嘉乐,胳膊皮全被烧掉

钱嘉乐作为替身演员,拍摄落水戏时,由于爆炸提前,造成胳膊烧伤,险些丧命。而危机四伏的《东方秃鹰》,也成就了港片里少有战争题材。

从爆炸效果就能看出演员所面对的危险

1984年《快餐车》:钱嘉乐,尾椎受伤

钱嘉乐替元彪完成一个跳楼戏码,屁股直接着地造成尾椎受伤。没有瘫痪,已然是不幸中的万幸。

看似喜感的画面,暗藏巨大风险

1990年《老虎出更2》:未知,双腿骨折

在一场追逐戏中,武师无防护跳落天桥,由于抓路灯时不慎手滑,直接跌落地面,双腿骨折。(有了解的朋友可以帮忙补充哈)

在原片中,一度不解当时使用什么技术,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真实的事故

1986年《最佳福星》:洪金宝,手骨断裂

洪金宝在与最终Boss的打斗戏中途喊“咔”,众人才发现他的手已经折断。而在医院打好石膏后,洪金宝再次回到片场,继续拍摄无需露出胳膊的场景。

许多镜头都有手在背后的场景,不知是不是受伤之后

1985年《龙的心》:八大武师,砸断腿

在武行公认最为惨烈的一场,八大武师从七楼跳落,即使有厚厚的防护措施,无奈人数众多,造成人砸人事故。

回看纪录片,看上去简直就是灾难片

所以,即使这部纪录片只有不足百万票房,不足一万的豆瓣评论。他依然是值得铭记的宝贵资料,也是对更多无名英雄最好的致意。

5 ) 失禁、死亡、断腿,这群替明星受罪的人,说明娱乐圈水有多深<武师背后的少为人知>原创宅少宅总有理2019-12-19

成龙变毒药,吴京成顶流:中国战狼是怎么打败香港传统功夫片的?【宅总】_哔哩哔哩_bilibili

在我们的社会中, 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 而且是道德的范畴。” ——教育家·马卡连柯 「逝于1939年4月1日」 代表作品:《教育诗》 <本文节选自 宅总有理 公号>

1980年,成龙在洛杉矶拍《杀手壕》。 拍片间隙,纽约一档著名节目邀他出席。大哥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飞往纽约。结果到了排练场,主持人说你别讲话,上去耍两招就行了。成龙还没来得及发作,主持人又说,节目取消,你可以走了。带着满腔怨气的大哥,一心想影片上映后能打美国人的脸,没想到巴掌啪啪打在自己脸上。 《杀》上映后,白人并不买账。大哥买票跑去电影院,发现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国老乡支持自己,灰溜溜地就回了香港。 痛定思痛,回港后,成龙誓要在动作戏上开创新局面。这时,李小龙离世已7年,拳拳到肉的打斗满街泛滥。别说美国,香港都不爱看了。为开拓一片新气象,成龙到处去找武行兄弟,组成拳威公司。 随后打出旗号:成家班。 转折发生在2年后,他和编剧邓景生写了个《海上剿匪记》。受《夺宝奇兵》启发,设计了大量追逐、打斗戏。最著名的镜头,就是经过一连串街头追逐,爬上旗杆,跳上钟楼,然后从上面直直跳下。落地距离高达15米,中间仅有几层布阻挡。开拍前,成龙站上钟楼7次,7次都不敢跳。 后来洪金宝来了,问: “你他妈到底跳不跳?全剧组都等着你!” 成龙一闭眼,跳了。而且为拍摄效果,跳了三次。电影上映前,改名为《A计划》。从此,大哥确立了后半生拍片的风格。

一言以蔽之,十二个字: 危险动作,真人搏命,往死了整。

「《A》计划里,成龙摔了三次」

也是从《A》开始,“成”“洪”二班开始了数十年的暗斗。当年在《A》片场,凡是洪金宝的戏,成家班就上去挨打,凡是成龙的,洪家班就上去挨打。两帮兄弟轮着来,比谁动作漂亮,挨打挨得更狠,摔得更惨。10多年斗下来,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成家班拿了7次,洪家班才拿2次。 原因也简单,拿成家班自己的话说: “我们能赢,是因为残废的人多。”

02.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成家班玩命,全靠成龙在前头压阵。 为了向全世界证明自己,跳钟楼已是小儿科,什么悬崖跳海、抓直升飞机、滑大厦楼壁、飞扑热气球,成龙拍了个遍。 最危险的一次,差点丧命。 1985年,成龙跑去南斯拉夫拍《龙兄虎弟》。里面有场戏,要在毫无退路下,猛喝一整瓶酒,飞身抓住一棵树荡到悬崖边。 由于戏前去日本做宣传,在飞机上睡了两天,体力严重下降,喝酒的镜头又NG多次,成龙在空中一荡,不幸脱手坠落。头撞到一个石墩,当场血流如注,昏迷不醒。送到医院拍片后,耳侧头骨凹陷,碎骨内移。要不是运气好,有个瑞典专家在南斯拉夫讲学,他恐怕出不了手术室,更没办法成为传奇。 成家班的人,都是这么练出来的。 那时科技不发达,安全系数低。当年的威亚纲丝,不像后来能吊住大象,稍有不慎就会断。从高空摔落是常事。拍《警察故事》时,飞车要在两堵墙之间飞过。结果车子飞到半空掉下来。落地后,4人进了医院。 两个断腿,两个盆骨开裂。 即便危险不断,导演一声“上”,也得收拾头脸,继续演。曾有一个武行,拉着林青霞的替身从高空跳进泳池,因为视线被遮挡了,起跳前才能看到泳池,直栽到泳池边,差点断子绝孙。结果成龙拿着扩音器喊: “跳得像个死人,再跳一次!” 武行当场号啕大哭。 类似的剧情,每天都在上演。 当初“成家班”拍戏,片场外停着一辆面包车,被称为“白车”。里面的座位全部放平,谁一出事,立马抬走送医院。早上五六点开工,夜里十二点下班。每天都有人被它送进医院。在医院,“成家班”还有7张专用病床。今天来一趟,养好了,隔两天又来。 骨裂、烧伤、喷血,家常便饭。 正是这份搏命,铸就了“成家班”的声名。 1995年,香港电影滑坡。凭借《红番区》,成龙一雪前耻,打入好莱坞。“成家班”风姿不改,拍起危险场面,一个个磕出血来。 美国人看完,都跪了

大银幕上,全世界观众只看到成龙一个英雄做各种危险动作,以命相搏。实际上,他的每一部戏,都有大量“成家班”的武行撑场,付出无尽的汗水、血液。这些人都和成龙一样,遍体鳞伤,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 所以后来《王牌见王牌》节目里,成龙对兄弟们说:“奥斯卡给我一个终身成就奖,应该和你们一起分享。” 然而,时代只记录了舞台上英雄的身姿。 人们看不到幕后的酸楚。

03

武行是香港电影辉煌的产物。 那些年,香港电影走上坡,武侠片、功夫片、动作片日渐鼎盛。飙车、爆破成标配。“早上跳楼,晚上撞车”,亦为武行基本功课。 这是一份非常残酷的工作。 首先,是抢手。当时港片体量巨大,戏多、钱多,太多人涌入这行。无论多危险,都有人做。曾志伟讲过一件事,当初在“洪家班”,一场戏要从高楼上往下跳。没有护具,生跳。一个武行上去,看了一眼,傻了。气得洪金宝亲自上场,从楼上跳下来。 一屁股坐在地上,当场失禁。 元彪武替时,从4米高的梯子跳到弹床上,由于广东数月下雨,床布早就坏了,人落到布面直接掉下去,当场把脚戳断。元彪说: “有些动作明知危险,但你一定要做。你不做,就会丢掉饭碗,给人淘汰掉。赚武行这份钱,谁的腰、脚、手没断过?” 其次,是危险。什么骨折、昏迷、肌肉萎缩乃至死亡,必须面对。香港特技人陈一言拍《海市蜃楼》,车开到悬崖边上,吊着钢丝从车里跳出来,身边就是万丈深渊。飞车跨越峡谷后,他连人带车跌落山崖,全身多处骨折,昏迷28天。那个年代没特效,拍跳崖戏,“缓冲设备”只有烂棉被。 刘德华在《刀剑笑》里的替身张国伟,去新加坡给马景涛替戏,由于威亚断裂,从10米高中坠下,当场摔坏了腰。养伤期间,没机会进组,经济来源被切断。此后,只要能下地,就算打着绷带,他也要继续工作。 他曾缝过30针,不到七天就拆线回组,结果再一次摔倒,伤口崩到喷血。 成龙回忆武行岁月时也说:“刚入行,每天摔无数次,导演问有没有事,我永远都说没事。因为只要说有事,明天就没得开工了。” 再者,就是难熬。武行吃青春饭,过了35岁,别指望了。就算转行,选择也不多。一身伤病,腰肩受损,出租车都开不了。干这行,最幸运的无非从替身干到武师再到指导,最后升任导演。大部分人,干到武指前就废了。 当初成龙入行,干了三年,却一无所获。去澳洲探亲时,他爸对他说:“我烧菜能烧到60岁,你当替身能到60岁吗?” 返港后,成龙发誓要做武指。 只是他命太好,直接成了巨星。 然而,成龙只有一个。这么好的命,不是人人都有。在一个成龙的身后站着的,是无数受伤、病痛、默默无闻的小替身。

被汽油弹烧伤、炸伤,替戏时断胳膊、断腿,像“成家班”那样拿命去拼,是武行不得不面对的生存处境。想出头?要等,要看机会。 比如大名鼎鼎的的罗礼贤,去《警察故事》里当特技车手,然后被吴宇森看中,为《喋血双雄》设计动作,这才从一个普通替身,成为亚洲特技指导第一人。 得不到这样的机会,只能熬。 把身体消磨了,拿命换钱。

04

香港电影好的时候,武行确实赚钱。 哪怕吃青春饭,也吃得痛快。 洪金宝当年给“洪家班”的人,月薪开一万五千港币,没戏也照开不误。此外,电影市场好,有大量上位机会。元华、元彪、林正英、曾志伟,都是武行出身。 只要脑子好、肯学,搞好关系,被上面的人看中了,演电影、导片,不在话下。 然而,千禧年后,港片垮掉。创作系统迁移北上。内地影视崛起,武行的主战场,也转移到了内地。不像当初香港给那么高的月薪,还有每天9小时的工作制。内地武行,靠的就是“价廉物美”。由于薪酬低、工作任劳任怨,短短几年,就占到了整个行业三分之二。电视剧产量提高后,替身人数剧增。 而在横店拍戏,如果不是专业武行,以群演身份做替,大场面,130块一天,对打,180块一天,某些危险动作,也不过200块一天。

「武行“摔戏”,可谓基本操作」

困了,明天再贴

6 ) 魏君子的“海陆空”《香港电影往事》(书)+《香港电影风云》(电台)+《龙虎武师》(纪录片)

2018年,第37节香港电影金像奖,八十多岁的楚原获得了他自己口中的“老人牌”——终身成就奖。拖着小孙女上台,并声情并茂地发表了“获奖感言”,其中金句频出,比如“明天总比昨天好,这就是人生”,以及结尾的“管他天下千万事,闲来轻笑两三声”。

最近沉迷魏君子的一系列作品,2021年的书《香港电影往事》,2019年的纪录片《龙虎武师》,以及2021-2022年之间做的电台节目《香港电影风云》,书、纪录片、音频,是我们现在主要的娱乐和吸收知识的方式,分别覆盖了我的睡前、IPAD和电脑,在“海陆空”集中“轰炸”下,让我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香港电影历史,有了重新的认识。过去讲读万卷书,现在,除了书,纪录片和音频同样是获取知识的来源,但三者各有千秋。以魏君子的这三部作品为例,书的特点是能够静下来思考,并且自由选择从任意一个地方开始,同时勾勾画画,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与作者“共创”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纪录片的特点是声画并茂,三部作品同样是源自作者对香港电影人的采访,纪录片是最直接、最一手的材料,能够看到童年记忆的电影里熟悉的面孔,今天的模样,这种直观的感受无法替代。音频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一周一更,一周两更,凝结了作者一两年的时间和心力,而且适合开车、做家务、睡前陪伴,所以三者的“杂糅”,反而还原出了一个更立体的信息,可谓是最大化“萃取”信息。

关于香港电影,那是个太庞大的内容,等有机会慢慢梳理。通过搜索,发现很多人还在坚持研究香港电影,也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最近网上卖的书总是发货很慢,所以我是在书店搜香港电影,只搜到这一本书,在不知道内容的情况下,就果断买下来,很像小时候在新华书店寻宝。网络上很多电影也不好找,找到了还分别在不同平台,需要买齐“爱优腾”+B站四大会员,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个资源匮乏的时候,地方电视台放什么,我们就看什么,在节目预告都没有的售后,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守在电视旁边,等待着那一束光,以及“当当当当”出现的嘉禾片头。

7 ) 京戏、身体与电影现代化

《龙虎武师》特色相当鲜明:充沛感怀的激情、密集化的信息、线性铺排的时序架构、薪火传承的主题。而这一切对准的是相当特殊的一个电影行当:龙虎武师。

“龙虎武师”这个职位取自粤剧,在粤剧中是指专门负责武戏的武师。在电影行当中,龙虎武师主要负责动作场面的替身工作以及茄哩啡角色的扮演。在一些重磅动作戏中,即便动作明星亲自上阵演出,也会有龙虎武师先上场测试一下难度系数。

大体来说香港动作片就等同于华语动作片,而香港动作片的源头是戏曲。所受影响的戏曲主要有两种,一是粤剧,二是京剧。粤剧可以理解,北方戏京剧缘何而来?纪录片中,唐季礼的说法是,因为抗战,京剧演员南迁。这只是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30年代国民政府禁止拍摄武侠片以及抗战之后的国共内战。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武侠片,动作场面几乎照搬粤剧、京剧,照张彻的说法,“动作戏几乎同戏台上一样”。胡金铨导演的武侠片,动作场面极端酷似京戏。优点自不待言,缺点是,京戏所托的是抽象虚化空间,空间是依靠演员走位走出来的(如齐如山总结的“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电影乃实体空间,胡导演却依然让演员不停走位,于此产生的美学间隙,非常显眼。对香港动作片局面产生实质性改观的是七十年代横空出世的李小龙。其实战功夫让全球迷恋身体动作的影迷嗨出九重天。但不能忽略的是,李小龙动作戏中依然有一定戏曲、舞蹈元素。这一点在纪录片中有武师揭橥。

李小龙有著名的以一当十、遇佛杀佛的大杀阵场面,众多武行围绕其人挪步,这周璇对峙过程中有强烈的舞蹈式移动节奏,而李小龙标志性的喊声,表面作用是提升士气、战斗力,更重要的则是提示武行注意节奏。因为打斗过程中,有埋位的武行会紧张失控,忘了此刻自己是不是该出手。喊声犹如韵脚。

也就是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李小龙大火特火的年代,武行的需求量激增。不想没几年如日中天的李小龙猝世。这对龙虎武师造成近乎毁灭性打击。有武师在纪录片中回忆,74-76时段,香港动作片几乎停滞了。众多龙虎武师被迫转行,有技能的开出租,没有技能的甚至低贱至做搬运工。直到七十年代末刘家良、洪金宝的功夫片冒起,局面才得以挽回。

香港动作片的大爆发与香港电影的大爆发、作为现代城市的香港急速起飞是连为一体的。七十年代是香港经济实现奇迹式爆发的年代。义务制教育普及、地铁站建立、公屋计划实施、廉政公署成立,社会环境得以极大改善。这个年代的香港社会一方面具有极端的工具理性色彩,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反智主义倾向。这个社会背景落实到香港动作片,展现出来的特色是,既有仿佛回到电影默片时代的天真烂漫感,又有穷尽一切身体暴虐可能的极限快感。

“七小福”的故事对熟悉香港动作片的影迷自不用多说。值得注意的是,京剧相比粤剧,对香港动作片现代化的贡献要大很多,“七小福”如果学的是粤剧,能不能有后来的成绩真不可保证。这里的重要原因是,北派戏曲的动作场面相比南派短打动作的稳重厚实,要大开大合很多,频率、幅度的变换更迅疾,动感更足,这体现在舞台上,视觉层面会非常悦目。

纪录片里受访的武师说,京戏大师于占元来港开办“中国戏剧学院”,收徒是为谋生,香港人怎么可能看京戏?于占元不久也意识到,这些徒弟日后唱京戏的可能性很低,正方兴未艾的电影才是他们的正途,于是也有目的培养。毕竟他的小女儿于素秋在六十年代已经成为香港武侠片的重要演员。有意思的是,当年中国戏剧学院唱戏最好的学生,没有一个成为电影明星。唱戏敬忝末座的成龙、元彪、洪金宝们却成为了最红的电影巨星,而这些巨星都是由最底层的龙虎武师做起。也许是阴差阳错,也许与京戏的内在美学机制有关。无可置疑的是,成龙、洪金宝的看家本领是将京戏的动作美学电影化。

七十年代末以后,香港动作电影圈形成成家班、洪家宝、袁家班、刘家班对打的局面,这制式本来就非常像戏班子对垒。而几方对垒的形式很大程度上就是“拼桥段”(电影的主题、戏剧主线都可以罔顾),这就有点类似天桥卖艺的街头舞台感。桥段和相声行当里的包袱,功用乃异曲同工。

《龙虎武师》纪录片有较大篇幅表现龙虎武师以土法炼钢式的搏命精神,表现他们令人匪夷所思的身体搏斗细节。

成家班重要成员火星说,在拍摄《龙少爷》时,有从二楼摔下的一场戏。地上没有铺任何垫子,只是将泥土弄松了一些。成龙要求的疯狂点在于,不仅要求衰落的过程要翻腾扭转以表现身体姿态的能动感,而且一定要摔到火星身上。拍摄过程中,摔者精准无误砸到了火星的腰上,后者随后在医院一动不动地躺了两个月。

论搏命演出,洪金宝与成龙比,火爆癫狂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龙的心》为例,这部电影本是讲述兄弟情谊(故事灵感来自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名著《人鼠之间》),文戏是主轴,但因为主角是成龙、洪金宝,所以必须有动作戏且必须给足功课。洪金宝精心设计了建筑工地爆炸后八人齐跳楼的一场戏,这场戏难点在于八人一起跳楼,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人压人的情况。实拍过程中,一拍完洪金宝立刻喊出声的不是“收工”,而是“救人”,现场确实出现了人压人的惨状。本片另有一场跳楼戏,需要跳者从三楼跳到二楼的布制顶棚,由顶棚再跳到正开到眼前的汽车顶上。实拍第一遍没问题,洪金宝要求来第二遍,结果武师钱嘉乐跳过头,三楼直接跳到了地上。由现场直接被送医院。最丧心病狂的还不止于此,元武在《省港旗兵》中被要求从商场四、五层高的楼上跳到溜冰场的冰面,惨绝的是,必须腰先坠地!元武在访问中说,要不是大哥洪金宝监制的戏,绝对不跳。这场戏跳完他知道无论结果如何肯定直接进医院。

纪录片中没有具体分析、详细解释这些动作演员、龙虎武师疯魔癫狂般打造极限身体动作场景的原因。考虑到社会因素、成长背景大概有以下几点不可遗漏。

一是待遇确实很高。熊欣欣说他1987年由内地来港做龙虎武师,一个月收入是8000港元,这近乎当时内地人十年的工资。虽然没有办法买保险(成龙据此认为汤姆·克鲁斯的一系列极限动作场景都在作假),但领头大哥会负责。洪金宝在纪录片中的说法是,他设计的所有动作一定保证不会死人,如果瘫了,养一辈子。龙虎武师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甚至有个别小学都没有读过,缺乏傍身技能,这个薪酬极具诱惑。

二是八十年初,新上台的英国撒切尔夫人及美国里根政府实施保守化新自由主义政策,香港概莫能外,自由竞争、丛林法则的社会规范被放大到极致,开工大过天。一方从七楼跳到海里,另一方就要从八楼直接跳进火坑。洪金宝最酷爱打造的动作场景是人坠地前还要中途拦腰先撞一下。这种疯魔式的竞争导致动作场面一步步升级到不惜生命程度。

三是这些动作演员大多是戏班子出身。戏班子演员从小经受的便是残酷至极的身体施虐-受虐训练。如纪录片中某些武师所言,身体的痛苦经验有时甚至能形成一种畸形快感。

吴思远在纪录片中有替武师们惋惜的一点是,当年收入很高,但不懂得理财,甚至沾染恶习,导致晚景凄凉。这个说法没有问题,但这个现象普遍化也是有其根源,不是仅仅个人文化程度低的原因。成龙有一次在接受杨澜采访时表示,那个疯狂拍摄高难度动作戏的年代,根本就什么都不管,死了算了。当生死两极对立的张力被拉大到极致之时,能顾及的只能是当下即是的快感享乐。

龙虎武师们的搏命精神当然是香港动作片甚至能超越好莱坞,位于全球最高水准的重要原因,但如果过度渲染这点也会令人忽略其武林宝典秘籍式的工艺属性。香港动作片难道仅仅是靠搏命一统天下武林的?

情况当然不是如此。波德维尔名著《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总结过一些,但也并非全部,有些法则只有实战操作才能领会,个别甚至是不外传如密教律令。成龙自己拍过一部纪录片《成龙的特技》,披露过一些行业秘辛。仅举几例(例子不完全来自这部纪录片)。前文提到李小龙的大杀阵,以一当十。成龙就对这个场面有改良。李小龙大杀阵,过瘾是过瘾,但以写实角度来论,背景中一群人为何要一个个上?群起攻之岂不更快意恩仇?成龙的改良方案是,背景中不能有人,来敌是从画面四面八方一个个轮番扑来,这在写实层面就有显著提升。再有成龙是京戏演员出身,京戏最讲究亮相定位,凹造型,这一点体现在成龙的发型。他这发型虽然后来被网友调侃,但实实在在提升了身体的飘逸动感。成龙还会有一些反其道行之的创意方案。一般来说,一镜到底的动作会给人真实感,但成龙偶尔会选择通常叫人忽略的巧妙剪辑点。比如一跃而上摩托车再踢人,一镜到底看似真实。成龙的方案却是,一跃而上后,马上剪一下,下一个镜头再是踢腿,这个剪辑点就制造了弹性动感。一镜到底不会有这效果。

警察故事

整体观之,成龙、洪金宝的动作片,是一种人在当下环境中疯狂求生状态下的身体表达。五花八门的打斗道具,不可思议的身体惨状,恍若游戏式的追逐逃生,都是这种表达的有机部分。这其实也是香港社会状况的某种历史隐喻。

香港动作片门类杂多,成龙、洪金宝自然不能代表全部。纪录片中有提到刘家良,洪拳大师刘家良因为是真功夫实战,所以必须拳拳到肉,否则没视觉效果(可对比近年崛起的徐皓峰导演的实战对打场面)。对袁和平来说,电影不是真的,而是把假的东西拍成真的。袁和平的特色是借助各种支点,将理论上不可能完成的夸张动作在视觉上合理化,徐克的《黄飞鸿》是身体极限巧劲的代表作。影片中著名的梯子大战,徐克是受电子游戏启发。熊欣欣说,李连杰受伤,他和谷轩昭二人,轮流演黄飞鸿、严振东。黄飞鸿作为南派宗师,为何打的都是北派功夫,这完全不在徐克考虑范围之内。再有程小东的动作风格,完全是写意一波流,讲究场面的意境创意。

《龙虎武师》的情怀与专业度都没有问题,但视点层面有所局限。这并非是说受访人士少了成龙或者元彪,而是局限于动作导演、武行人士,缺乏一个外在的抽离解析视点。如果多一些非动作演员、非动作片导演、外国电影人、专家学者的对比视点,这些武师的形象定会丰富立体很多,观众对于动作片的理解也会更深入。

纪录片的后半部分谈到衰弱与传承,钱嘉乐在香港开办专业龙虎武师培训班,董玮在内地栽培了大量新的优秀武术指导人才,甄子丹将MMA的技巧融入到传统武术中。但不管内地还是香港,自新世纪以来并未出现新的动作巨星。

好莱坞对香港动作片的学习开始于九十年代末,《黑客帝国》、《古墓丽影》、《蜘蛛侠》这些电影中的大量动作场景一看就是港式动作设计。在《谍影重重》这样的电影中,则会发现剪辑技巧和近身自由搏击术的配合,已经能制造出港式动作片平起平坐的场面。到了《功夫熊猫》,好莱坞电脑特技已经能全盘模仿港式动作风格。但是如果对比最近十年好莱坞口碑最好的动作片《疾速追杀》系列与当下的《怒火·重案》,会发现在真人实战动作电影中,港式动作片依然有好莱坞无法超越的一些东西。比如节奏感,比如制造危机-解决危机的高妙设计方案,比如空间与道具的灵巧互动关系,更重要的是真人身体的表达能量── 基诺·里维斯怎么和甄子丹比?

黑客帝国

在如今这样一个后人类主义时代,如果说诺兰式古典方案挑战了好莱坞特效大片的制霸地位,香港动作片则永远是好莱坞动作片最重要的敌手及启发灵感所在。

(首发于虹膜公号)

短评

老实说从技巧还有形式上来看就也不见得就拍得有多好,因为基本上还是在以一种相对比较笨的口述史的方法来记录,但还是看得人感慨万千+感动不已。香港功夫片或许落寞了,但曾经的辉煌是一个又一个“无名英雄”用命搏来的,这份精神永远不会消亡。纪录片看得人太疼了,多次看到我不由攥紧拳头,一个时代逝去了,我会一直怀念它。献给香港,献给香港电影。

9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如果打开我的书影音档案,按照豆瓣的分类统计,我看过的动作片多达571部,在所有标记的2112部影视作品中占比高达27%,仅次于剧情片,可见我对动作电影的钟爱了。因此这部龙虎武师的确让我多有触动,百感交集。华语动作电影已经断层多年,作为动作片影迷实在难过。本片是一首香港动作电影的挽歌,也是一次在如今港片集体式微年代对香港动作电影时代的一次深情回眸。有辉煌也有彷徨,有荣耀也有血泪,有巅峰也有反思,数十位曾经摸爬滚打过来的武师亲自出镜讲述构成一部香港动作电影的微缩影像史,不夸张地说确实有很珍贵的史学价值。可是由于鸡肋的宣发和观众影院普遍对纪录电影的偏见,这部电影经过平淡的首周末后就会不声不响地从院线中消失,实在有些可悲可叹,唉。

11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力荐

看到弹幕里都在说“6块钱就给我看这个”“骗子,纪录片还要钱”“骗我6块钱”……我就知道,那个时代彻底过去了。

12分钟前
  • 如花和尚
  • 力荐

非常纳闷为什么可以绕过张彻导演不提,也完全没有带出唐佳师傅,源流有些没交代清楚。但是如今能看到这么一部电影,还是感到了一丝慰藉。10.13二刷理清了电影脉络,后半段过渡是很顺畅的,问题还是在于李小龙之前的标杆式人物都未被提及。P.S推荐一下B站up主“-食目-”的《1920-2020百年武打影史》

17分钟前
  • 薛玉茗
  • 推荐

“为什么叫我影后,是影我后面,不是影我前面嘛。”几多闪光,几多辛酸。一部在2021年连100万票房都不到的电影,感谢有它出现。

20分钟前
  • 21岛
  • 力荐

把我看得可真是…百感交集 紀錄片技術和手法絕對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音乐毁了很多 但人訪內容太令人唏噓和感動了 香港武行精神可不就是香港精神嗎 在夾縫中求變、求存的拼搏、努力 Never say no to your job 哭著也要上 我想這也可能是大家都沒提到的當年香港動作片風行的原因 香港人能在裡面看到自己 能不受歡迎嗎 僅僅是聽受訪者憶當年 都已經是一種享受 講到如今的局面難免伤感 成功上位的武术指导北上 为内地影坛培养了很多武术指导 将香港技术输出到内地乃至好莱坞 但同时香港电影式微 在香港的普通武行生活艰难 这何尝不是整个电影业的转变 钱嘉乐和工会培养年轻武行固然好 但听到一个人打几份工才能生存 这种整个香港年轻人的生存困境又令人难过了 是不是绝望之中尚有希望呢?竟然有台湾女生特地来香港做武行 佩服……

23分钟前
  • igrɛkonze
  • 还行

那个香港精神已经离我太远了 每每回光返照般瞥到一丝 仍能热泪盈眶

25分钟前
  • 孑生
  • 推荐

真的要存钱,不要赌博,不要做不切实际的梦,存够了钱早点退休安享晚年,别被人利用了还帮别人数钱。

3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比较像一个口述类的纪录专题片,从结构上还达不到记录电影的水准,结尾有点仓促了,感觉可以做成一个剧集的。如果能有成龙和李连杰就好了。

32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两处痛点:当年看得热血沸腾的动作场面是真打,以及武师们人到中年后的无奈。如今功夫电影有些“青黄不接”的味道,受技术、类型发展的影响,一些“大哥”的作品也难有原来的味道了。未来很难再有这样的真功夫了,多以致敬为主。尽管本片在功夫片的梳理上不是很全面,不过重点还是把情绪渲染出来了。

34分钟前
  • 拜见冥王
  • 推荐

无比怀念那个拳拳到肉、昙花一现的香港武打片鼎盛时代。没有特效绿幕,只有以命搏命的敬业精神,拍完不是喊收工而是喊救人。武行里出头的不过三五人,更多人永远活在幕后和镜头边角落,然而正是他们扛起了“东方好莱坞”大旗。当初京剧的没落成就了武打电影,而如今武打电影的没落只催生了一堆视觉垃圾,我无比痛心...

3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为一个时代作结!跟导演聊过,其实整部片子还是不完整,更多的可能是一个嘉禾时代的电影记录。因为导演说邵氏的版权太贵买不起

39分钟前
  • 猜猜猜火車
  • 推荐

看了这片子才惊觉,连小侯、小熊、元德这些人脸上都已经有老人斑了。熟悉批判视角的人当然可以指出,龙虎武师是资本主义加传统男性气质孕育出来的不健康的搏命电影文化,可鄙人和无数的同龄人一样,很荣幸地躬逢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从那些激动人心的名作里学会了血性、义气和尊严,这些在当年的大陆电影里几乎已经绝种的可贵品质。正是这些连小学都没上过的电影民工们教会了我传统的人情美和英雄气。感谢老魏为他们留下了这一曲挽歌,但愿一个时代的落幕预示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42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一部扎实的纪录片,数十位大咖现身讲述,回望了香港武行从鼎盛到没落的岁月,看得人热血、感动又怅惋、唏嘘。不在低谷时转身离去,且身体力行地抢救着历史,魏君子和荣超这几位老港片迷又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成龙洪金宝袁和平,那些默默无闻的武师晚年很多都贫困潦倒、病痛缠身,而大众记忆里只有以一敌百的主角,没有那些被主角揍倒在地、摔出楼外、豁出命给主角做危险动作替身的无名英雄们。可能不止武行圈子是这样,残酷的游戏规则令人心疼无奈。映后徐克上台,叹了一口气说,哎,能怎么办呢?我们几个都白发苍苍了。

4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成龙永远的神!拼音缩写yyds 表达不了我对他的崇拜

47分钟前
  • ilihggfff
  • 力荐

看这部电影你会感慨:原来那些年我们在港片里看到的每一场精彩绝伦、真实刺激、天马行空的功夫动作场面,背后大多是由这些武打替身演员用命“博”来的。“你能从八楼跳进水里,我就能从九楼跳进火海。”在那个没有特技的年代,这些担任替身或龙套的武师们,在没有任何保险的情况下,完成了一个个危险的动作场面。给观众带来刺激冲击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满身伤病。魏君子不单通过这部电影记录了香港动作电影的兴衰史,更是表达了对这些具有香港精神的龙虎武师们的敬意。无论你是一个港片爱好者,还是普通影迷,相信你都会笑中带泪的看完电影,并被这群人的专业拼搏精神所感动。做为一个港片迷,没法不给五星并锁定个人年度十佳,我爱港片!

48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可以说是一代香港武行的血泪史,从龙虎武师的发迹到人物志,再从片场追忆到武行如今的生存现状,有逸事也有旧闻,追忆片场的惊险片段最让人触动,生存现状则最让人唏嘘,不过每个受访者忆往昔时眼神里满是对这一行的钻研和热爱,言语中又有一份坚守和遗憾。曾经的七小福、洪家班、刘家班、袁家班、邵氏、嘉禾……无不让人感慨,唯有祝福香港武行在未来的电影市场仍有用武之地。

51分钟前
  • 亲切的昊子
  • 推荐

片子拍的很有诚意,开头看到魏君子和竹聿名的id感觉青春回来了。。。硬桥硬马拳拳到肉的背后,是这样一群“影帝影后”,极少数出了名但更多是籍籍无名甚至离去。短短几十年之前的事情已经需要记录怀念,虽然很惋惜但也是时代巨轮前行的结果,人才断层也难以避免,即便如此也有人一路坚持,或是因为爱好或是出于责任感。导演能坚持十几年来钻研那个年代的港片实在令人感动,另外钱嘉乐也太棒了吧。

53分钟前
  • Craaaaaane
  • 力荐

7分。即便自诩半个港片迷,在这部纪录片还是可以看到很多之前没注意到的内容。这部影片主要还是可以让这些平时没那么受关注的武替,可以成为主角,让大家去关注他们。虽然,因为篇幅有限,纪录片还是有不少缺憾。但,终究是对那个时代的点滴记录。也进一步说明,为什么那时候的香港武侠或动作片那么强,因为,他们真的是在搏命。

5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从南下的戏班子发迹,经历无数人血泪和多次革新到达巅峰,再慢慢被时代淘汰,又北上回到原初的地方,令人唏嘘。是在大陆比较难得的关于幕后职业的非电视纪录片,也是香港电影一个时代的挽歌,现在很难再有这么拼命的电影人,他们值得被记录。

56分钟前
  • 理易封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