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电影其实让我联想的是另一部电影《美丽心灵》,看的年代有些久远,不太能记得清,不过同是精神分裂症,这部电影是跨越了这么多年以后拍摄的,更能让我们亲切的感觉到一个精神分裂症的感受,对此,其实你是分不清自己做法的对错的,因为对于年轻人而言,你的大脑里面的另外一个世界也是和现实世界同等重要,甚至更接近于你的生活。不必纠结,我深思的问题是是否我们存在的世界也是虚构的,那至少大家都活在梦里,所以精神分裂症人其实本身是快乐的。
片子一开始还是很吸引人的,因为这种表达方式是很青春化的把一个精神分裂患者的可视化表达给表达的清晰,他所看见的就是他所经历的,包括吃药的副作用对他身体的影响,对他追求的影响以及可能让他变成一个被药物控制的废物,而同时不吃药后他的变化也使得他会被病控制的人一样,都用很青春化很现代童话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但是全片的升华不够,所有的这些可视化表达被保罗的那封信打了一个转折,这个故事飞速的向爱可以化解一切,主之怜惜可以让你掌握爱,而这个爱可以解决所有,让你勇于面对,面对之后呢?病怎么治?男主的未来是什么?都没有交待。OK,如果铺陈有叙,这样的转折是不是要更细化的表达一些,或者这样的转折能不能只是一个对继父的误会解除而影响?那学校的偏见呢?朋友之间的偏见呢?之前可视化表达里都影响很大的,因为这么简单的一个转折而决胜千里之外,让我看得异常的尴尬。
但是这确实打开了我最近愁的一个电影的呈现形态,可!
4星,片子很励志,结局很圆满。 但其实警示意义更多,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事难以启齿,沟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啥事别藏着掖着, 有精神病不想说还可以理解, 但 继父帮助孩子完全可以明着说, 没必要跟做贼似的还闹出误会,一家人要坦诚相待,所以积极面对是最重要的,影片充满正能量,看看挺感动不错的。
从中间开始痛哭流涕,直到最后都感同身受。
电影内容很真实,尤其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服药治疗后的副作用、患者的一系列表现等刻画得淋漓尽致。
但我想强调一点,精神分裂症和人格分裂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电影里的表达方式可能会让大家混淆,患者并没有人格分裂。
精神分裂≠人格分裂
影片里多出来的那几个人,只是患者头脑中听到的“声音”的具象,是影片的一种表现手法而已,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得了精神分裂症后,患者的认知、思维、逻辑会被他的幻听和妄想所折磨、干扰、控制,这使得患者无法分辨出真实与幻觉,进而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行为表现等,并非分解出多个人格。
还有我很认同一点,亲密关系是坦诚最坏的自己,诚实和爱虽不是解药,却可以帮我们度过难关。
我也是选择用接纳真实的自己来对抗疾病的,吃药的副作用让我觉得这种所谓的“正常”跟死了有什么区别?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的精神分裂症状是抑郁症引起的,并非是单纯的精神分裂症,所以跟电影里主人公的疾病表现还是略有区别。
但总的来说,精神疾病、心理疾病都需要得到大家的重视和正视。
最后祝愿所有看这部影片的人都能获得光和爱。
其实每个人都有着精神分裂,只是我信都太轻,不足够到能成为病的量。
时常觉得,手机响了,可一听又好似不是,但还是会看看是不是真的有电话自己错过了,果然没让自己失望,真的没电话来。
----------------------------- 个人偏见 -----------------------------------------------------------------------
看到后来在病院床上醒来,才真的感受到了精神分裂那种病态的样子,原来精神分裂这种病就是一个人,对着空气大喊大吼的样子,让人害怕。
可你要是把这些换个场景,换成那些个,拍绿幕 不就是这个样子吗
还要更疯一点
亚当的病并没人给他太过于强烈的伤害,只是干扰到了生活,让他分不清楚实体,还是虚幻物
从而一不小心就把两者给弄乱了,之后就这样给现实的自己带来的伤害。
不论是什么病都会使人变得敏感,好似进入了另一个群体,那些正常的人说的什么,听到了这些病人的耳朵里都会变成强烈的针对性,好像一切都是冲着他来的一样,可真的是这样吗
一点都不是,这世界每个人都很以忙,忙着把那些档自己路的家伙干掉,那里还有时间来找你个路人浪费时间,所以听到什么别去往心里。
世界 就是这个样子,你可以成为你自己的。
很凑巧,连着看了两部关于Schizophrenia的作品,另一部是香港的《幻爱》,那个讲的是爱情幻想症,应该算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分支吧,但sorry我感受到的只是套了个爱情壳子的虚伪人文关爱商业片。而本片以一种看似青春校园片的轻松表现手法,却反复深刻阐述了爱的力量(We are on the same team.),对这种疾病的正确理解和对待(I have an illness; I’m not the illness itself.) 同时片中特效是非常加分的,看到后半程真让人有种抓狂和崩溃的感觉,让观众感同身受应该是特效的最高境界吧。最后父亲Paul有个小反转,之前的很多细节伏笔得到了解释和升华,但总觉得如果是小姑娘的爱直击Adam的心灵会更适合,anyway,毕竟本片不是打着疾病的幌子讲爱情的,绝对有教育意义和社会责任的好作品。男主演技在线,值得推荐。
校园恋爱,人格分裂,黑白恋减一星
四星。在最发达的那些国家,精神类病症遭遇的不公歧视无助痛苦也是无解的。好在主人公男生的是幸运的,有爱自己的家人和爱人,有自己的梦想。烹饪这个设定非常好。内核主题是非常好的。剧情感受也不错。最后继父的爱那里有点突兀失真感觉,毕业演讲那里和吻那段有点不完全对劲。表现分裂症症状的形式有和美丽心灵雷同的,女主在校园里挣钱这个有和真心半解雷同的地方,关于心理治疗原理的部分也是早就知道的,但是本片还是值得一看的。
分不清是看见不存在的东西更可怕,还是被成年男人提防更奇怪。想不通是得了癌症被人簇拥更幸运,还是精神分裂流落街头更悲惨。我是得了病,但我不是疾病本身。周围的冷眼可能是毒药,希微的爱却能将我治愈。不在乎是在校长室的墙上发光,还是在厕所的墙上留名,只希望在定义正常的时候,不要那么狭隘。
“I have illness, but I’m not illness itself.”看到信件那里没忍住直接泪崩😓
The Chainsmoker作曲!作为一张专辑听可以四星。
本是一个无解的故事讲出了一个出口→理解与关爱。看看电影,每一个人都来尝试不歧视精神病患者,进一步尝试关爱他们。尽管结局很理想,与现实有差距,但是电影是积极的。
7分。与疾病斗争的励志青春片,这次是精神分裂。大多数精神分裂的电影都是极为痛苦的,这部不一样,痛苦中有激昂的热情在迸发。帅气的小伙,漂亮的女孩,萌发的爱情,明快的节奏,轻松的配乐,一切都是青春片的模式。男主的精神分裂症也像少年成长必经的难关一样可以克服。虽然我们都知道这病没这么轻松,但是如果所有人都给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温暖,那么痛苦肯定就会少一些。
种草《一吻定江山》
当你得了癌症大家都照顾你,但是当你得了精神分裂得到的“照顾”就不一样了,,,
市场对Charlie Plummer永远都在出演带有 “精神分裂、烟酒成瘾、萎靡不振”等固化标签角色以及源源不断的YA爱情片的重复选择有多严重,就有多坚定我对小哥演技的怜爱与珍惜。在很程式化的彼此治愈和接受自我的主题之外,主角衍生和想象的“心魔”形同于《当怪物来敲门》的巨怪,这种对疾病更为形象化的诠释或许能帮助单纯冲着恋爱戏的观众增进一分精神分裂的了解。这个故事是足够认真的,也在亟待于Netflix源源不断的“糖水自制”之外,探求更多表达这些题材的可能性。
“”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是我们知道却不了解的名词。“神经病”是我们的口头禅,但我们真不知道这些名词代表着什么具体内容。影片很形象的给观众展现了“精神分裂症”的内心世界,左脑和右脑的两批人彼此在大脑中不停的交战,让病人饱受其扰,不得安宁,身受荼毒。主题很好,主角表演出众,最出色的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痛苦的视觉表现,十分形象,让观众感同身受。
很多时候,你狂暴呼喊,而世界一无所知,你惊心动魄,而天地寂然无声。在人生光锥里,谁不是一个人的战争。
完全不对。搞错方向了。
看得我好痛苦痛苦
呐~我今天没吃药,感觉自己萌萌哒~
4星,片子很励志,结局很圆满。 但其实警示意义更多, 啥事别藏着掖着, 有精神病不想说还可以理解, 但 继父帮助孩子完全可以明着说, 没必要跟做贼似的还闹出误会,所以积极面对是最重要的。
要是有这样的妹子,我的病也早就好了,呜呜。
有点惊悚但是结局很治愈的青春电影。被父亲抛弃,又有了继父,母亲又怀上了二胎,同学嘲笑,老师不理解,自己还有精神分裂症。想想都觉得人生很难。但是男主挺过来了。
关于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拍得挺有趣也吸引人。不过,爱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疾症或者减轻其症状吗?触发精神疾症的机制我们并未彻底弄清,而生活中却充满着各式各样的刺激与惊奇,光靠爱可能很难抑制疾症的发作。回归正常,也许只是一种美好愿望。
去年夏天在洛杉矶,躺在公寓的床上看《Takeaway》的mv。今年在小岛度过了最漫长的假期,终于等来了一张原声带,同时资瓷这部电影!永远热爱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