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蒙·罗斯丹(托马·索利韦尔 饰)快到三十岁,结婚生子后创作陷入低潮,江郎才尽的焦虑令这位巴黎十九世纪剧作家沮丧不堪。这时缪思却来了,一个令人心动的女孩宣示命运的嘲弄。他唯有通过协助好友追求女孩,同时把情事化为戏语,超越一切嫉妒与痴狂,终成就一代喜剧英雄、一齣边写边排的神作。今天无人不晓得《大鼻子情圣》,它的诞生原来更加传奇。戛纳影帝奥利维埃·古尔梅饰演戏剧泰斗哥格兰,努力催生旷世杰作,更为电影增添无上魅力。
这部电影在我的电脑里已经睡了一年多了,一是觉得它不好看,二是因为在线搜不到字幕,所以一直躺在我的硬盘里占用着我可怜的空间!近几天找一家和以前“射手网”相媲美的字幕网站,在网站里找到了本片的字幕,那就抓紧看了吧!
说实话,我一直不喜欢叨逼叨逼叨的电影,尤其不喜欢法国电影的叨逼叨逼叨!
在这部电影里,竟然全都是演员们叨逼叨逼叨,我的眼睛虽然能跟得上字幕的叨逼叨,但是我的大脑运转速度绝对跟不上对白的叨逼叨,以至于我认为字幕组的翻译和电影是有出入的!
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好像字幕的正确与否、我的大脑是否跟得上字幕,反而都显得不重要了,有一种融入电影的赶脚!一部没有紧张刺激的场面,一部没有精彩有趣的故事,一部没有曲折烧脑的剧情的电影,竟然让我看得津津有味,不光全程没有睡着,而且真正做到了无尿点,最最关键的是,在不参考字幕的前提下,我竟然看懂了(顺便说一下,别说本片的对白是法语,就算是英语,我也不可能听得懂!)!
故事倒也是很简单,说的是一位落魄的青年诗人作家,江郎才尽,一直写不出作品,以至于快连累家人落魄了。在一次帮助演员好友追求女朋友的机缘巧合,在双方不知情的情况下,互通书信,以此形成了创作灵感,最终写成了著名的剧本 《西哈诺》 。我知道你不知道 《西哈诺》 ,但是我告诉你,西哈诺就是“大鼻子情圣”你就应该听说过了吧! 《西哈诺》是一部兼有悲喜剧特色的爱情剧。在法国上演两万多场,首演完毕时演员们有过四十次的返场。还曾经8次被搬上银幕。
片中最后一段由舞台直接穿越到真实场景,特别感人,仿佛我们都不是观众,而成了见证者!
至于片中的演员,大多数都是舞台剧的演员,在片中也感觉就是舞台剧的演员,有些许浮夸,但是这也起到了喜剧的效果。具体到每个角色的饰演者,我都不认识,但是每个人的表演也都很到位,把法式浪漫和幽默表现的恰到好处,幽默却不粗俗,浪漫却不浪荡!
作为一个听不懂对白,跟不上字幕的观众,竟然也能看懂不说,还能和作者一样感同身受,励精图治,激情澎湃,这部电影无疑是成功的!
推荐指数⭐️⭐️⭐️🌟
开头那位女歌剧演员把我吓住了,又老又丑的怎么会成为门面的?(不如到了后面才发现这确实是一位睿智有魅力的夫人)。一个小帅哥剧作家一开头就是无人喝彩的窘境,更不要说此时电影已经诞生,传统的戏剧也将受到冲击。
男主被工作生活折磨得头大,又碰上一单大活,其实看到这里感觉很有熟悉感,19世纪末那个风起云涌的巴黎和今天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很像,也充斥着像男主这样怀揣梦想的编剧作家,说起来前段时间刚刚看过《大鼻子情圣》,如今又来看它的诞生过程。
男主被黑心大明星演员无情压榨,被逼的灵感迸发,才有了经典剧目诞生。百年前的娱乐圈和现在没啥差别,赞助商捧女演员,站C位的演员不停的给自己加戏,而且还塞关系户。
男主在重攀事业顶峰的同时,也重新思考了自己的爱情,生活,婚姻,曾经的爱情在生活的消磨之下逐渐褪色,变成了责任,在又一次碰见了一位缪斯的同时,男主把握住了自己,因为他自己知道,驱使他的是不曾得到时的渴望,而当渴望被满足时,一切就都变了。所以也难怪艺术家的感情世界永远那么混乱。不得不说男主的妻子实在是太伟大了,一直在背后全力支持着丈夫,即便中间曾因为丈夫的精神出轨而生过气,但仍然全心欣赏丈夫的才华,所以男主没有去追随风一样的缪斯女神珍,而是与妻子一起相濡以沫。不得不说这是我看过最平静宽和的三角关系。
影片展示了当时法国民众戏大于天的生活态度,各阶层的观众们都热爱着诗歌戏剧,无论是旅馆老板还是夜总会舞女。而舞台上的演员们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是他们都热爱戏剧,无论是那个生涩的胖子演员,那个毒舌的中年女演员,或是那个压榨剧作家的中年男演员,他们知道未来青史留名的会是剧作家埃德蒙而不是他们自己,但是他们秉承的信念就是今晚我们拥有观众,我们不会被观众忘记。今天那些演员们,如果也秉承这种信念,今天娱乐圈的风气绝对会好很多。
但我仍然感到小小遗憾,就算是欧洲电影,也避免不了黑命贵政治正确,非要让一个黑人来扮演男主的启蒙者。毕竟连拿皇都要避免谈自己的科西嘉身世,连大仲马拥有1/4的黑人血统,都尚且要讳莫如深,而且影片一开头提到了德雷福斯,著名的犹太人歧视事件。所以尽管那是一个文艺的黄金时代,可也绝对不是今天政治正确的时代。
从电影院看了戏剧出来看球不懂才看了电影,一样的台词,居然更喜欢戏剧(但电影给我一种全知感,因为镜头语言吧)。今天戏剧里好几个人都表演都超过电影,那个旅馆的人,缪斯小姐,演员儿子,埃德蒙本人的焦虑和紧张也是戏剧里更好。戏剧里铺垫了很多和妻子的关系,电影里着墨较多的是和缪斯女神的关系。这部戏剧真的好,怪不得经久不衰。因为没看过其他戏剧就只能说对这部剧的感受,首先把黑白、善恶、真假等对比推向极端,让我想到看过的《美好年代》。记忆很深的是那个在旅馆那里,剧院里大家笑得最欢,旅馆的管理员收到两张签名,一张假的(埃德蒙的),一张真的(乔治的),但埃德蒙真的在现实中留下了名字,他的戏剧经久不衰,但乔治的戏剧已经消失殆尽,“假的”成为了真正值钱的,“真的”变得一文不值,既讽刺真正的才华的人不被人看见,和现实的互文又让我们看到了真正有才华的人最终会被看见。
还有对好坏,印象深刻的是埃德蒙问演员儿子为什么演不好,演员儿子说因为这个角色太坏了。要一个好人去被迫当坏人,要让真的变假,和前面一直让假的变真形成对比。演员儿子的角色有种不谙世事的天使的纯净,但最后唯一的“性”却发生在他这里,感觉这里如果用精神分析的爱欲理论可以解释很多,但我不太懂,所以就停在这里吧。
我喜欢电影的一个改编是把埃德蒙好友(忘了叫啥)他对缪斯小姐照顾铺垫地很细致,在一些细节的地方,我觉得缪斯小姐会和这样一个真诚的人成为爱侣。
还有就是缪斯小姐和埃德蒙的关系,缪斯小姐的设定就亦真亦假。缪斯小姐一开始就对埃德蒙表示喜欢,这也是“缪斯女神”的垂青,缪斯小姐的爱有两层。而埃德蒙对她书写和爱慕是对真正的“缪斯女神”,他的爱一开始只有这一层,所以刚开始当缪斯小姐要被“浪荡子”“玷污”的时候,不是被缪斯小姐本人打耳光,就是埃德蒙组织。他的阻止看起来有两层,一层是为了不被揭穿,二层是为了缪斯小姐永远的神性,如果缪斯小姐被浪荡子玷污,缪斯小姐身上的神性就被拉下了神坛,他的爱就不是神的爱,他的追求就被折损对肉欲的爱,这就落俗了,观众的情感也不能接受。
先睡了太困了
总结:多学习精分里的爱欲辩证法
通过这部电影,了解了百年前的巴黎文艺圈。达斯顿联合演员中的男霸天考克兰, 被投资人、拉皮条者、夹带的蹩脚演员、男女不良风气和种种歧视骚扰个不停,但却被这个戏剧史上划时代的天才一一搞定,演出了最伟大的爱情。 一切就像是偶然的集合,从达斯顿被萨拉·伯恩哈特赏识,而演出的一部诗剧的失败开始, 他选定个主角(被有修养有勇气的黑人饭店主启发)、找到了修辞方式,他的缪斯,代人写情书的戏剧性,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他对诗歌不渝的爱情。
《大鼻子情圣(西哈诺)》在法国戏剧和艺术史上的地位之高,堪称莫里哀之后的又一个巅峰,迄今已上演两万次,多次翻拍成电影,今天观众最熟悉的,当属1990年杰拉尔·德帕迪约的版本。正如《埃德蒙》最后字幕里出现的片段,用任何形容词来赞美《西哈诺》的伟大都不为过,这部影片试图从作者埃德蒙·罗斯丹的视角,来重现这部作品颇具传奇性的诞生之路,个中喜剧和浪漫桥段的化用,实不下罗斯丹当年从故纸堆里翻出“大鼻子西哈诺”的过程。 时光回转到最让法国人留恋的“美好年代”,年轻的诗人埃德蒙生活窘迫,若非黑人咖啡店老板的鼓励、名演员柯克兰的提携,以及聪慧的女孩让娜带来的灵感,他也不会有次机缘创作出这部震惊法国的五幕剧。罗斯丹的天赋与生俱来,灵感降临时如有天助,常常一蹴而就留下佳句,电影把剧中最经典的段落归功于现实生活的投射——他真的和好友同时爱上了一个女孩,也真的在阳台下吟诵情诗,像西哈诺那样成全了情敌的爱情,自己反而退到了阴影里。
当然,在原剧作中,西哈诺守护一生的羁绊源自对自己丑陋大鼻子的自卑,是对牺牲的克里斯蒂安的内疚;而在现实的平行世界里,埃德蒙的退缩是出于对妻子的感激,家庭的道德约束让他发于情、止于礼,最后真的完成了文学的“洁癖”,让缪斯永远停留在了“向往的梦境里”。 西哈诺这个法国文学史上最浪漫也是最悲情的角色,就这样在《埃德蒙》中被一拆为二了。戛纳影帝奥莉维耶·古梅戴上了假鼻子,演出了角色的自负和不羁;蓄上小胡子的托马斯·索利维尔,则诠释了人物内心的细腻、善良和才情。那些优美的韵文,精巧的比喻,是法语中最美的音符,也只有独一无二的“大鼻子情圣”才能够驾驭。
更令观众沉醉的,还有高蒙在法式古装片中一贯的精致、典雅和戏谑,且颇为用心的把美好年代和骑士浪漫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融入了进去,其中最有趣的一幕,莫过于是罗斯丹在妓院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契诃夫的邂逅,那种对文学史的致敬和调侃,也只有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足以堪比的了。
Luc
一个江郎才尽的剧作家靠毁灭家庭和自我陶醉赶due的故事,剧情非常引人入胜但是女性角色一个个都太卑微太工具人了,本以为最后一定是功成名就加妻离子散,这个结局只能说这个故事很适合大型女性贫困的国家来做本土化吧。
还以为是drama,结果就是一部很可爱的轻喜剧。在这个阴霾的日子里看,恰到好处。让缪斯一直都只是缪斯,没有强大的自制力以及对创作和家庭的清醒认知,是很难做到的。
Vive le théâtre!
7分/ 将Cyrano的诞生拍成华丽的法式小品。最后半小时舞台上的自然主义魅力非常加分——也只有这部分利用电影的特殊性完成了戏剧舞台所不能完成的目标。推荐给所有喜欢戏剧和法国年代剧的人。可惜的是过于浓烈的是戏剧感与布景感造成了电影整体的失衡。
笑死,见到导师才即兴想开题报告=最近赶ddl的我。一部male predator通过欺骗女性写出来的剧?结尾妻子立牌坊我浑身难受。几个戏份不多的女性角色都是工具人。不过法国的商业片都拍得好稳,虽然故事过时但调度和剪辑都好好,紧凑的节奏和适当的笑点的安排能让人看得很投入。
所以要好好学习法语。。
这简直就是我的日常啊~ 写不出来、写不出来、各种写不出来剧本 哭… 百分百法国情怀! 非常沉醉这种激动人心的在电影院上演的戏剧~ 看了“大鼻子情圣”长达一个世纪从诞生到家喻户晓的故事 美极了
太精彩了!sublime的大鼻子情圣,sublime的电影。丰富,流畅,高雅诙谐,一气呵成。数个360度推镜构成一个影像舞台,数个monologue复活戏剧媒介的灵魂。在戏剧从未断代传承的国度,这是个玩笑,更是电影小弟对老大哥虔诚的致敬。
影19235:一气呵成!善良有学识的起头人和旁人的添油加醋,即兴创作的激情与冲动看的人热血沸腾,尤其阳台灵感缪斯一幕超级浪漫。很好诠释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近刚好在读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契诃夫的一生》,而作者的最后一幕创作即来自契诃夫的提示。旋转镜头配上完美节奏,奥诺雷酒馆,康康舞,法国悲喜剧喜好交替的历史背景下,幽默搞笑。又提德雷福斯事件。法国人是文艺的,末尾四十场返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作为屏外观众应该学习欣赏,懂得尊重创作者。(契诃夫实际结婚是1901年,剧中是1897年)
首演成功后,大鼻子👃情聖一口氣連續上演了300天。Edmond也功成名就,有錢在Cambo-les-Bains造了一個別墅,現在是Edmond博物館。成名后,難得沒換老婆,老婆也是劇作家。
见证“大鼻子情圣“的诞生很是激动人心,不过Edmond的编剧人生若是真的这么顺那一定是被女神吻过的。越来越喜欢法式喜剧的幽默,尺度掌握得刚刚好。Edmond的迷人之处也是在于拎得清。面对缪斯女神的招手,他还能跪在妻子面前自述他寻找的是“灵感”而不是“爱情”,十年的相守无人能及。这种觉悟和自控力很难得了。不过他的妻子也是个明白人,“巴黎是世界上最贵的城市,也许。但她必定是最美的城。”十九世纪末的巴黎啊,多么梦幻的地方。
原来在“大鼻子情圣”创作的背后,还有一个红玫瑰和白玫瑰的故事!荒唐幽默,轻松娱乐,台上和台下互文。法国人太会撩了惹,情话说得一套一套的~~~~~(男主看着好幼啊,粘上假胡子后像穿大人衣服的小孩子)
在电影院看到预告片时就决定上映后马上就去看的电影。整个电影节奏很欢乐。19世纪末的巴黎很美。在考虑要不要去Palais Royal看看这部已经演了100多年的戏剧。
《西哈诺》的诞生花絮~~
创作源于生活,而生活往往是最精彩的,比戏剧还要戏剧很多倍。
“重要的是渴望……当渴望得到满足,男人也就不再前行”。1897年,电影已问世,戏剧界预感到它的传播力,埃德蒙的韵文戏剧则更显落伍(韵文戏剧不好翻译,看字幕效果肯定打折扣),但本片就是讲压不垮的艺术家,讲无往不利的艺术伟力,讲法国的昔日辉煌——近十年的法国主流电影制作普遍有这个倾向,一些桥段都是套路:临时拉来的女主角、激情射一把才能上台的蹩脚演员、大力出奇迹的创作方式,以及不好看的方脸女主角,但有些台词写的真妙,诸如黑人老板的煽动演讲;也加了段子,比如妓院里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当然最好的是把《大鼻子情圣》的故事重构,揉进了爱的激情创作的激情巴黎的激情,也呼应着电影的激情,这个选题可真不赖。这个导演特别喜欢旋转镜头,手法虽流俗可也充实了电影的节奏感和时代感
庸常的生活是真的需要一份渴望才能写出优美的诗句和精彩的故事。男主角和缪斯以及妻子三人之间的关系透露出了对爱情的看法很独特很有意思。
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是你该知道我曾因你动情不要把一个阶段幻想得很好而又去幻想等待后的结果那样的生活只会充满依赖我的心思不为谁而停留而心总要为谁而跳动。
轻松有趣,但有时略嫌轻浮。不过一边看这部电影,一边《大鼻子情圣》的故事就在脑海里翻滚,而且最后半小时的舞台戏足够感人也足够好看。
大鼻子情圣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