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名人百态
我有个表姐在大学读艺术专业,她说她们学校女孩特别多,女孩们免不了在学校里互相比来比去,比长相,比穿衣,比身材,比男友,比零花钱,当然也比考试成绩,毕业了之后接着比,比容貌,比身材,比工作,比收入,比老公,比孩子,客气礼貌挂在脸上,妒忌一辈子藏在心脏里。红楼梦里有个细节说贾宝玉有次跟道士求治女人嫉妒的膏药,若真有就太好了。 女人善妒,那么男女之间就不妒忌了吗,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女人对异性比对同性更宽容,比如我们对小三赶尽杀绝,对男人则是,哎,男人就这德性,加之男权社会的迫害,很多人觉得他们理应比我们强,嫉妒男人在女人这里不大成立,我们仰慕爱慕强大优秀的男人,而不是妒忌。那么男人会不会妒忌女人,我觉得这是一个被严重忽略的问题:男人是小气的,男人会很妒忌女人,男人妒忌起女人的时候特别混蛋。想想看你所能想起的那些趋炎附势的男人吧,他们那副自私猥琐懦弱的德性,这种人可以在各种喝的酒糟鼻发亮的饭局上找到,可以在各级政府里贼兮兮上谄下陷谋划升迁的肥臀秃顶的男人堆里找到,可以在中国作协,广电总局和计划生育办公室里蝇营狗苟的男人堆里找到。如果你很幸运还真没发现这种恶心男,那么《名人百态》这部电影里的丈夫就是一个。 如果不是女性一厢情愿自作多情总是以爱作为各种行为的解释,就会看到他妒忌那些优秀的美丽的女人拥有的一切,美貌,名望,社会地位,他妄想用占有她们来获得她们拥有的东西,那与爱无关,而只是妒忌,当他鄙视继而放弃的老婆变得光彩夺目的时候,他受挫的嫉妒心只好去天穹上大喊“救命”。 没有什么比亲眼看着一个野心家的失败更大快人心,说到底,无论男女,都是善妒的,我们与强者为友为敌,我们把弱者不屑的踩入脚底,唯一不同的是,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更倾向折磨同性,男人活在虚妄的自我形象里。
2 ) 终极的问题之一:男人与女人
当男人对婚姻生活失去了热情与幻想,空留下一个没有了爱与激情的躯壳。
镜头在靓车、美女、男人与城市风景间流转,无法安定的焦虑伴随着多重视觉冲击,源源不断的告诉我,人类是欲望最忠诚的俘虏。当风骚美女吃定了一位爱吃醋的冤大头,那位男士将整天生活在无尽的焦虑与压力下,会激发出许多意料不到的恐惧。而最没想到的是,竟在情绪最高处时被直接拔插头,一下戛然而止。
聪明的女人总会让男人等待,在一片荒芜的未知中,等待无尽的可能,充满甜美的遐想,我顿悟到,还是和段位差不多的人交朋友比较自在,不然就显得太过被动,又显得过于无助和可笑了。本片同时严正告诫那些靠创作吃饭的人,养成保存副本的重要性和习惯,因为你能控制自己的作品,却无法控制愤怒的伴侣,看着原稿随风散落于江面,此时无声更甚有声。
黑白影片使我感悟,过多的色彩只会扰乱我对电影剧情和演员表现的聚焦,因为黑白竟有种把场景有意弱化的视觉魅力,使人在观影中不由自主的把精力更集中在对白,并啧啧称奇于男女间情感的复杂性上。
谁知道那个呼应首位的“HELP”对应着什么呢?我并不关心。霍乱之下,众生皆平等。
3 ) 爱情需要运气吗?
片末,朱迪·戴维斯说,“不管你看过多少书,上过多少课程,说到底,爱情都是需要运气”,可以说这是电影的点睛之笔,伍迪·艾伦还嫌力度不够,用上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以及在片头出现的天空中的“HELP”作为衬托。
早些时候,李银河女士也发过博文讲到,“如果你只是想要结婚,那很容易,但如果你想要爱情,那就做好孤独的准备,因为它需要运气。”可是,我不太觉得爱情有这么地依赖运气,有那么地难得。其实,爱情是很容易发生的,而真正难的是维持下去。所以,回过头来看朱迪·戴维斯说的那句话,就不太对了,应该是“不管通过怎么样的运气得到了爱情,都需要去学习怎么维系好它。”
4 ) 伍迪·艾伦世界里的川普-50部电影里唯一出现的总统候选人成了总统
2016-12-02 08:24
过去一年多来,川普是伍迪·艾伦近50部电影里出现过的唯一的总统候选人。现在可好,他成了伍迪·艾伦近50部电影里出现过的唯一的总统。
艾伦、川普两位纽约客都算原住民,生长于曼哈顿以外,成年后分别从布鲁克林区和皇后区入住中央公园周边,虽然不是比邻而居,但无疑都在上流社会。
从伍迪·艾伦的活动范围看,宾夕法尼亚车站以南即大致相当于墨西哥,96街以北已经近乎加拿大。两人经常出没的地方出现重叠毫不奇怪,比如林肯中心、大都会博物馆、卡内基音乐厅、麦迪逊广场花园。
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艾伦表达过选举年的想法。他说在曼哈顿经常有机会碰到到川普,相处非常愉快,所以很难想象作为候选人的川普怎么可能说出那些话来。艾伦认为川普没有任何可能性最终取胜。
伍迪·艾伦对《芝加哥太阳报》说,“我觉得他(川普)很有趣,他总是非常客气,非常友善。我曾经在一部电影里用过他,他是个非常外向的表演者。但我没法看出他能做总统,一秒钟也没有。我也没法看出他自己真有想法要成为一个严肃的总统候选人。”
对川普从参选到当选出现误判的当然不止一个,谁能苛责伍迪·艾伦?
川普演过的伍迪·艾伦电影是1998年的《名人》(Celebrity), 他出现在纽约“最激动人心的餐厅”,其中的顾客全都是大苹果最富有、最著名的居民,包括房地产经纪人、参议员和八卦女王,其中确实少不了川普。
电影大约1小时27分处,正在餐厅采访的电视主持人罗宾带着摄像走到川普跟前。他跟三位女伴同桌,我没有看出来其中包括先后三任妻子泽尼科娃、梅普尔斯和梅兰妮中的任何一位。
“看看谁在这里,唐纳德·川普!”主持人罗宾说,“你最近在搞什么项目?”
川普回答,“嗯,我正买下圣帕特里克教堂,或许拆掉它,然后呢建一个非常非常高大而且又漂亮的建筑。”
主持人表示,“太好了。”
川普出现的时间大约15秒,其中没有一格画面跟政治相关。作为艺术家的伍迪·艾伦对政治话题的态度比较明确,他一般都会避开迎头对接新闻事件,跟美国晚间喜剧秀非常不同。喜剧秀追求即时效应,川普别具个性的推特文字或者梅兰妮不打招呼就直接挪用的演说段落,这些事件发生的当下都可能成为热点话题,但保鲜期短,下架时间也快。作为美式单口相声演员的艾伦或许不得不追逐这些话题,作为艺术家、追求持续效应的电影人艾伦往往选择避开。
川普竞选期间,作为“美国小姐”选美大赛的拥有者,他比较习惯对女性的身体指标作出评判,高矮胖瘦。我曾经因此琢磨出一条不支持他的理由。我担心,如果川普当选,他可能会大幅度整修自由女神像。经过美容、减重、隆胸等各项手术以后,从身高、体重、三围等指标看,川普版本的自由女神像将更接近21世纪的美国选美小姐,而不是19世纪代表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女性,长袍肯定要换成比基尼。
这类调侃并非完全原创,启示来自伍迪·艾伦。
艾伦电影《罪与错》(Crimes and Misdemeanors,1989)中有一句台词,“我的感情生活就是糟糕,记得上一次进入女性身体还是去参观自由女神像的时候。”(My love life is terrible. The last time I was inside a woman was when I visited the Statue of Liberty.)
到了川普当选以后,我的感受有了变化。不管竞选的时候支持他还是反对他,作为公民社会的一员,我觉得都有必要显示尊重,看看他如何挑起白宫的这付重担。此时川普与自由女神像的联系也就不一定那么紧密,而伍迪·艾伦的台词更有生命力。前者取自新闻话题,很容易失去新鲜感。后者涉及爱与性之类人生的核心问题,显然更有持久的吸引力。
伍迪·艾伦有过这样的说法,“参与政治与过度自慰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这并不等于他远离政治,他的政治立场其实跟水晶一样透明,自由派还是保守派?民主党还是共和党?获得答案比探囊取物还容易。
美国电影界除西部片明星约翰·韦恩、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极少数外,其他均为自由派。从现金流的汹涌程度看,好莱坞一直就是民主党候选人的ATM提款机。
还有其他的风向标,比如犹太人投民主党的占70%以上。除了2016年在微信上比较活跃的第一代华人选民外,美国几乎所有的无神论者都投民主党。显而易见,作为基本上不信神的犹太人,伍迪·艾伦跟共和党站到一起的几率接近于零。
5 ) 竟然发现今年竞逐美国总统的特朗普!!!
黑白影像和爵士乐真的好衬!不过情节不算吸引,虽说讲的是名人故事,但我怎么看都没了解到太多名人奇闻秘史,分明就是一对贫贱夫妻缘尽后各自生活发展的经历。主题依然离不开导演一向钟情的“运气”,可惜没多年后的《赛末点》般鲜明透彻。最大的卖点和噱头应该是轮番上阵的明星配角,有Charliz Theron、Winona Ryder和小李子等等。最让我吃惊,竟然还有今年竞逐美国总统的特朗普!!!
6 ) 名人百态
这片有个探讨“初恋即婚”现象对人影响的动机,保守主义婚恋和自我实现之间的矛盾,男女主角为其求而不得跟无心插柳的走向构筑了喜剧来源。塞隆、格里菲斯等客串的欲女笑话、小李的性亢奋权势人物都是伍迪·艾伦积攒的好梗。教房中术的妓女和算命女等小角色的表演也很踏实,黑白摄影考究。伍迪把这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用黑白片形式表现出来,自然有些用意
7 ) 看片笔记——《名人百态》
1.豆瓣网友指出两个根源,一是费里尼《甜蜜的生活》,一是Robert Altman.2.伍迪.艾伦用黑白摄影长镜头加复杂调度形成了一种近似于强烈的风格,把自己摆上艺术片导演的位置然后予以自嘲,其实后者才是他的目的也是一贯的风格,一贯絮叨一贯犀利一贯焦虑,有趣极了。3.其实仍然是爱情的主题,两人均是带有缺陷的,无法适应人人都是名人的走偏了的文化的人,却各自赢来了不同的命运。兼带寓言性质,算命师道出罗宾的心理:面对完美的情人却会内疚,不敢相信自己的幸运,期盼对方出错好顺利成章地离开他,可笑可爱也可悲的现代人。4.对电视的名人效应吐槽最为犀利。演播室里,黑社会也和摇滚乐手攀谈,辩论的对手在演播室里互相问候,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都成为了名人,摆足了名人的架势。
8 ) 杂感
【1541】布拉纳演得主人公会比艾伦本人更有loser的气质,他的演绎消解了喜剧的色彩,更多了一种卑微和落寞。 前半看的时候用迅雷边下边看,字幕也是在线字幕经常要调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看起来很烦。人物一个接着一个出场,主人公一个接着一个出击,好像真的迷失在名利场,四五个人一起说话真的让人头大。 后半在小李子那part过去之后我换了播放器,好像线索也清晰起来。餐桌那场戏处理得非常漂亮,看似不经意的调度游走在各人之间,但男主人公眼睛一直盯着新欢(这个角色足足一小时没出过场)。紧接着是他半夜找借口出去约会,他苦等的对象终于在地铁口慢慢走出——太他妈浪漫了。 这出戏和他其他片子不一样,实际上是以一男一女离婚夫妻各自离异后的境遇而形成的平行结构。女的焕然一新,男的写剧本被消遣(看到小李子带他4p,女伴说她也写剧本的时候看笑了)、写小说因为自己渣被丢海里,我倒不觉得是运气原因,完全是人的不同,简直是因果循环、信仰得救。
总体看起来能说的还有很多,台词多而不乱,艾伦总能在絮絮叨语后点出人物的潜台词,使得人物显得可爱。点不着的打火机、6000刀都是人物内在外化的处理。只是可以很多好莱坞梗get不到,待重看。
群戏有些沉闷。伍迪艾伦减了自己的演出,减了自己的台词减了自己的味道,变成了一部平常的电影,倒是蛮喜欢的,一如黑白影调一样的平常,20年后这些早已是常人百态。
除了长相以外 男主角的语气和手势都和woody allen太像了 还不如老头自己来演= = "I'm just waiting for another shoe to drop" EXACTLY!这是对极度缺乏安全感一类人内心的最佳形容!
每夜都要捏鼻头做梦。小李子甚至邀请你一起4P,同时还能和 Vinny boy 川大统领同框。
伍迪艾伦有扇神奇的门 门外人永远看不到门内美景 门内人都是终生甜蜜的疯子
1.小李子最适合演这种纸醉金迷的角色,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实力饰演自己。2.无论是故事,还是镜头,都很像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但与之又完全不同。3.片如其名,伍迪·艾伦想讲的太多了,片长多了二十多分钟依然讲的很乱,节奏一般。4.始之命运,终于命运。“爱情全靠运气”。
山寨Robert Altman...
这不摆明得罪Depp么.
运气和努力的博弈,以爱情之名讽刺人与名望之间若即若离的吊诡关系,“不管你看过多少书,上过多少课程,说到底,爱情都是需要运气”。也不是没才华,也不是不勤奋,甚至野心抱负都俱全,全副武装却两手空空,就在你觉得你可以挑战命运的时候,上帝不垂青你了。
伍迪艾伦就是有本事把自己所有片子的男主角都弄得跟自己一样。叨叨到后面有点脑壳疼,话唠版奥特曼,额
2022.12.7。六年以后,可以确定的是,伍迪艾伦大概确实是用电影写诗或者散文的那类人,这种清澈的完美和害羞隐藏的洞察力大概完全是艺术和人类整体堕落以前艺术家对于自己的要求,人们说伍迪艾伦抑郁、自嘲,实际上也就是帕索里呢开头那句:这场漫长的旅途,我建议大家每人讲一个故事来消磨时光(和苏格拉底大呼小叫啊你必须告诉我你和他如何消磨时光)以及某种避免愚蠢的自知之明:关键是玩笑确实很高级呀,惊人的美景也总是以惊人的方式出现的不可觉察,实际上是完美运用的解构主义。后悔六年没看伍迪艾伦,甚至学学人家说话也行呀。现代和古代都在他身上,又拍了他的时代;这就是他自己。实际上,我确实感觉我现在写的(这篇影评)就是垃圾
Just experience of time-wasting
本片的最大问题倒是可以用伍迪自己的喜剧理念去解释,“喜剧人具有天生的节奏感……这东西能就是能,你学不来的。所以喜剧演员,不管是梅尔布鲁克斯或者吉尼怀尔德,那些有趣的人就是能,而另一些人则不能。”……这个另些人里显然就包括了肯尼斯布拉纳。布拉纳是莎剧人,不是喜剧人。他只是想要通过模仿伍迪艾伦去装作有趣,但并不是真的有趣。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702386795/
伍迪艾伦的作者标签就是,即使不是他主演,男主角也要完全是他的对白风格。哪怕肯尼思·布拉纳这种演员都会说话磕磕绊绊、吞吞吐吐的如伍迪附体。光怪陆离的明星世界,各种憋着坏的损人以及各种客串的明星。
完全伍迪·艾伦化的肯尼斯·布拉格。尝试挣出一个编剧梦的失败小说家和现任娱记,婚后迎来人生第二春的保守女教师,故事主线能看出《爱丽丝》等前作的套路,不过这片有个探讨“初恋即婚”现象对人影响的动机,保守主义婚恋和自我实现之间的矛盾,男女主角为其求而不得跟无心插柳的走向构筑了喜剧来源。塞隆、格里菲斯等客串的欲女笑话(除了头以上,撞车毁约炮)、小李的性亢奋权势人物都是伍迪·艾伦积攒的好梗。教房中术的妓女和算命女等小角色的表演也很踏实,黑白摄影考究。因怀疑自己不配拥有幸福而逃婚的写法,是专属伍迪·艾伦的矛盾
影片讲述一名记者,为融入上流社会,不惜趋炎附势,放弃尊严,看尽名人百态的他,最后也只落得一场空。伍迪把这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用黑白片形式表现出来,自然有些用意,片头和片尾出现在好莱坞影片的天空中大大的“HELP”,无疑已经将这个圈子中人物的彷徨无助直白地告诉给各位观众。
小李子根本不是主演嘛。这部是伍迪艾伦的[甜蜜的生活](只是男女双线结构),肯尼思·布拉纳模仿伍迪艾伦很到位。黑白片,尼克维斯特摄影,极为讲究。
一向不喜欢伍迪艾伦
1998年,他妈的混蛋小李嫩得能滴出水来,他妈的塞隆性感到令人窒息,他妈的连山姆·洛克威尔都这么萌,最他妈的是伍迪·艾伦说“爱情就是运气”!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封伍迪艾伦为我们射手座的最佳代言人(虽然也没代言啥好话),这部电影太射手了
16.3.20 作为观众,始终都只能是从一部手法高级的娱乐片里接收、感知一种状态罢,所谓“戏如人生”“贵圈真乱”之类就能概括一切观感了,但作为传达者,无敌老头的洞察之深、积累之多与雕琢之细却是且必须是登峰造极的高度,才能为表现一群人几无价值又妙趣横生的生活状态而服务,真是怪不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