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世贸中心 - World Trade Center
今天去电影院看了《World Trade Center》,感觉不错~ 视角非常独特。这部片子从整个 9·11 这样一件大事件中挑选了一个这样的小视角。而透过这个视角,看到了家庭、兄弟、甚至为了同一目标努力的陌生人之间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才是整部片子想要展现给观众的。
如果真要展现 9·11 事件的全貌,用最近流行的《Crash》和《疯狂的石头》里采用的“网状叙事结构”(感谢同事当某提供术语支持)再合适不过了。之所以不采用这样的叙事方式,也表明导演无意展现事件全貌。
由于开始的时候 并没有看过故事梗概,在进电影院之前,我认为这是一个讲述消防队员“英勇事迹”的英雄主义片子,甚至直到影片开始也是这样。看着开头,我就在想 —— 不会又套用《Crash》和《疯狂的石头》里面那种方式吧?可出人意料的是,片子没开始多久就到达了我构想中的高潮——第二架客机撞击双子大厦。于是,我在想“这部片子要说什么?”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给心理带来的触动越来越明显,我终于明白整个片子想给人带来什么,想要告诉人们什么。
这部电影感觉很不错,但具体怎么样,还是到电影院自己感受一下比较好。在这里,我也就说说一些零星的感官。
* 片子拍得很有意思。在事件现场,光线总是蓝调的冷暗,到处燃着零星的火焰,让人看到就不由得想起“战场”或者“地狱”这样的词汇,让人感觉非常压抑。而在表现被压在地下的警察的美好回忆的时候,总是高调画面再加上柔光,尽可能地把那种温馨、甜蜜的家庭温暖表达出来。而在这两种画面之间切换的时候,总能给人带来很大的冲击,让人充分感受到家庭亲情的重要。
* 整部片子一直都是以那种非常压抑的气氛。而这种气氛随着在最后一名警察获救,看到越来越多的笑脸、听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回家”的问候时终于消失了。我想,这种从心理的变化正是整部片子想带给观众的感受之一。
* 片子里面也有一些细节很值得说一下。9·11 事件对美国社会和民众的心理影响非常巨大。特别是这部片子又是以当事人的回忆写出来的,因此飞机撞击世贸大厦的场面是这部片子刻意避免的。影片一直使用一些局部的来表现飞机撞击大楼这样的场面,例如房间的震动、废墟的坍塌、电话中透露的小道消息……
另外,还有一些喜欢的一句台词,虽然是引用别的电影的 —— “The agony is a good thing. The agony is your friend . If the agony that you still think , Even if prove you are still alive .”
赫赫~ 祝某位同学生日快乐~ :P
P.S.:不知道“ I Love NY ” 那个流行的元素是不是因为 9·11 事件而诞生的?
http://www.sinoutopia.org/wp/?p=1055
2 ) 奥立佛私通之堕落
令人失望啊,本片云集了我最喜欢的班底,结果是我最不喜欢的类型:美国主旋律。
失去了社会批判性的奥立佛私通,跟色狼私通这等好莱坞货色有什么区别?这部电影充斥着一边倒的美国论调,你看的时候会觉得很乏味。以剧情的震撼来看,还不如《93号航班》来得有力度。如果说奥立佛私通故意回避政治敏感性,转而揭示人类在绝境中的状态,那么对不起,这部电影连给《冰峰168小时》Touching the Void 提鞋的资格都没有。充斥着老套的洒狗血剧情,诸如给女儿起名字啊等等,都让我觉得这个奥立佛私通非常之陌生,没有了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也没有了大师的视觉语言。家属的剧情份量占到一半,然而她们也只是瞎着急而已,她们的烦躁和抱怨也很难打动什么人。
尼古拉斯凯奇更可怜,首先让他演一个哭兮兮的泪汉,其次是80%的出场时间都是在一片黑暗里且只露着一张模糊的小脸,台词方面,有位网友说得好:对口相声,而且很不好笑。
这也就是奥立佛私通,要换别人我早就吐了。
3 ) 纪念911的英雄们
9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
但是回首,仍然发现911是还没翻过去的一页。
美国因此而卷入了战争,战争,复仇,复仇。
当所有的人安静的有序的离开大楼,
而消防员和警察朝着相反的方向,
一去不复返。
他们是911的英雄们。
不是超人、蜘蛛侠、绿巨人、蝙蝠侠,
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这才是真正纪念灾难向前看的影片,
没有植入广告,没有城市宣传,完全改编自真实故事。
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彻底打动了我。
而我们的向前看的灾难片,
真是该骂!
4 ) 献给谁?
电影院关于这片子的海报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黑色的双塔中间孤零零的两个人——这个比较正常;另一个是凯奇穿着消防队服一张很坚毅的面庞(可以联想空中监狱)。因为看了后面一个版本的海报,当我进入电影院的时候觉得这电影讲的是凯奇救人的片子;当开场30分钟凯奇就被埋起来时我觉得没准这片子是类似海神号那种困境脱生的电影;然后我发现原来凯奇拍这片子只要躺在那里说话就好了,而且阴阴暗暗地还看不清面部表情……
片子最后的一句话——电影院看的这段没给原版的英文,所以我不太清楚这段翻译准不准确——“献给在那一天勇敢战斗、献出生命、受到伤害的人们”,很好的话。但是,OK,我可以承认我在片子里看到了这些,却必须说只是勉强的。真实事件改编,但是并不是说真实事件改编就有典型意义的。我想,勇敢战斗,献出生命,受到伤害都会有更好的例子吧,只不过那些没有幸运地活下来的人不能说出自己的故事了……
总之是很一般的故事,可能适合静静地阅读,感受那种生死边际的绝望。但是拿来做一个怎么大主题的支柱,最后还要煽情一番,这个故事承受不了。所以即使是Oliver Stone+Nicolas Cage也只能如此了吧,有点失望。
PS:那个前海军陆战队员的角色没看懂……美国思维?
5 ) 世贸中心
“他们不来救人,自己心里会不安的。”人们说好人和坏人很难界定,因为人都是多面的,而且在不同的条件下,人们会表现出不同的属性。但是也许大部分人都是处于灰色地带,他们不是明显的好人,也不是明显的外人,他们只是一个个的平凡人,但是总还有另外两种人,他们分别处于白色地带与黑色地带,但是我不反对他们有时候受到外部的刺激暂时跳跃到另一个地带,就像受激发的电子一样跃到其他的轨道。可是一个人暂时没有做好事的时候他是不是好人,也许此时就表现出来了,他们会心理不安的。
总有些人认为这是他们该做的事情,即使这事情看起来与他们无关。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今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许这正是现在人一直在说的道德吧,道德沦丧,所以人人自私,也许道德的底线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许道德的标准在于关心他人的事情。有时候似乎一件事是自己的事情还是他人的事情完全看你的自我定位了。
6 ) 在无尽的主题面前
看这部电影不说感动的人,似乎有冒天下之大不韪。
我只是觉得,我是一个对这个主题、这个事件有太多感触,本期待一部电影能压榨出藏在心中的那些东西,却只能在遗憾中反省。
警察小分队临时被派往现场,根本对状况一无所知,影片让他们换好装备就立刻深陷轰塌的废墟之下。在这种前提下,他们是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英雄、是不是该承担英雄所该受到的尊崇,就会是一个被争议的话题。
——这是我看片时的胸闷之处。我觉得他们无所作为,整整一个半小时里都埋在地下,挣扎着不要死去。我在想,那些普通市民、那些原本享受着世贸写字楼以及身份感的高级白领们、清洁工之类的蓝领们。这个故事里没有他们的身影。当两个海军在半夜打着手电在废墟里找到他们后,抢救出来的过程被拍的感人肺腑,掌声雷动,或是诸如警察局的人开着车前往他们的家宅通知最新情况时,我忍不住在想,那些从几十层楼直接随着钢筋水泥崩塌的人们。
而且我很不解:在那些重要的夜晚,为什么没有连夜大规模拯救的行动呢,为什么非得搞得像是两个神秘英雄去查找存活者那样呢。
这时候我发现自己落入一种偏见之中。但我无法克制。因为这种政府人员、警察的视角让我产生了某种强烈的抵触。这大概是我个人的问题。
影片当然是感人的。他们是在用家人带给他们的力量去和对立的、强大的、甚至毁灭性的恐怖势力平衡生死。他们除了平凡的人生之外,别无其它的、所谓的武器。
后来我努力劝服自己,抛开偏见,从另一个角度去思量。警察这个身份也许有更多的好处(虽然完全可以拍一个在世贸工作的公司,这是我的剧本,公司里同样人种复杂,和睦,敬业,乃至有口角,但在这个时刻,他们是如何挣扎在巨石和绝望中的。。。这很像个蹩脚的好莱坞剧本吗),尤其是他们“别无作为”这一点上,值得人去琢磨。
突发的恐怖犹如战争一样,警察被推到第一线,但他们也是老百姓,说是疏散群众,其实他们也得从头开始熟悉路线。就算他们没有功绩,却是政府在第一时间调动所有力量解决这一悲剧的表现。他们不是英雄,人们给他们的欢呼只是因为:他们活了下来,是废墟里出来的活人,是被同样象征政府的官兵所救出来的活人。因此他们可以保全家庭,这才是意义所在。
无论如何,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从某种角度来说,它狭隘了911这个无尽的主题,也狭隘了人性,乃至生活本身。就像一种过于纯洁的感化片。
7 ) 3个感受
看完《世贸中心》,有三个突出感觉:1、Oliver Stone这次小金人估计是没戏了。2、恐怖分子们的智慧体现在这次事件的策划上,但是他们的愚蠢也在于认为这次袭击能够致命的打击美国。3、成都的电影院,观影环境实在太差了。
先说第一个:为什么说 导演: Oliver Stone的小金人没戏了呢?就因为虽然是在电影院看的,虽然我非常同情911中的受害者,虽然我非常想被感动,我却没有被感动,我没有掉眼泪。也许是因为电影的节奏一直没有连续性,不停地在妻子们和被困的两个警官之间跳跃,也许是因为中文版的配音实在糟糕,甚至很多时候有让人想笑的冲动,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 Oliver Stone过于看重奥斯卡争霸,而不愿意通过俗套但非常有效的煽情手段来感动观众,而是努力地通过表现两位警官的勇敢和乐观鼓励美国人民,这部电影从本义上就不是一部悲伤的自怨自艾之作, Oliver Stone想通过它鼓励美国人民。可惜的是,纵然演员表现出色,纵然剧本编写基本合格,纵然题材讨巧极容易让人投入,但狭小的空间、平铺直叙的拍摄方式以及平庸的音乐,尤其是,保守的摄影,让这种激励的作用大减。实际上,我认为这部电影甚至不如“United 93”,而后者,我是在电脑前看完的。
2、说了这部电影是激励之作,所以看了这部电影就更加觉得恐怖分子真事理想化阿。美国是一次911就可以打垮的吗?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其中表现的战友情谊、兄弟友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还有老美天生的乐观和勇敢精神,让人很难不敬佩这群舔着伤口的人们。看完这部影片你会想:如何才能摧毁一个国家,尤其是美国这样一个国家呢?并不是物理攻击可以做到的,并不是说他们的武装力量有多么的强大,而是他们的人民有多么的勇敢和团结,所受的教育使这些人不但成为爱国者,而且成为了有用的爱国者。
3、最后抱怨一下成都的电影院,在西南影都看的,中间COPY出了一次问题,片子中断10分钟,中间有人手机响铃,并且大声接电话。COPY非常暗,颜色不正常,而且屏幕比例严重不对,不是16:9的。最最最最受不了的是,最后字幕播放的时候,说 911死了2,986人,我身后一个女人说:“才死了2000多人啊?”我和朋友不约而同的回头极其惊讶地看着她:反美可以,人性不可以不要!顺便说一句:影片的字幕还没有看完。以上情况我在北京观影从没遇到过,在此抱怨一下,有成都同学看到的话……我也没办法咯。
欢迎光临我的BLOG:
书籍电影:
http://spencersong.blogspot.com/
闲话杂记:
http://spencersnote.blogspot.com/
听到这个消息当时正在哈尔科夫冶金球场看比赛,回家看直播顿时震撼了,半夜老爸打来电话说他此时就在纽约,我擦顿时觉得好奇特的情节~
just so so
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精神可嘉……
奥立弗·斯通用以小见大的方式重现了911事件
一个消防员的纪录片,最繁华的地方,变成了绝境。。。中立的纪录片风格却感受到控诉——不仅仅是对恐怖行为的——站在一个“人”的立场……
么错我是冲着那点胡子去看我家凯奇叔的。导演拍的实在没劲。一片漆黑。事实证明介个片和那点胡子一样无趣。。
音乐不错
尊重事实,尊重历史,人活着才最美丽。
奥利弗斯通,浪费我家凯奇哥。凯奇是很好用,但是也不能到处乱用。
it's very touching
为了人性的光辉~~
故事背景众人所知,演员也不错,拍得不错。
看到 行尸走肉 里面的某位了
事实是看到一大半去睡觉
2006.11.12 星美国际影城
just so so
记得是在电影频道看的,不过如今留下的记忆不太多。
911九周年。2749人(343个消防员)。87个国家。
只有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