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战争,英雄,人性,爱情
一部没有俄国人参与的讲述俄罗斯英雄的故事。为什么这样一部巨著是由德国/爱尔兰/英国完成的呢?我想,或许爱国主义的阵营不同,但是对于战争,英雄,人性,爱情,在哪一个阵营却都大同小异。
有关战争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希特勒重蹈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的覆辙,采取东西两线作战的时候,德国的大部分将领都是不赞同的。可惜这位元首太过自信,固执的撕毁了所谓《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用大炮和飞机给了斯大林一个很大的surprise。 斯大林认为德国侵犯苏联是迟早的事情,但不会来的这么早,虽然他在二战中完成了一个出色的统帅和领袖的责任,但是他的这次误判也导致了苏联在德国侵犯之初的失利。甚至在德国已经对德宣战的时候,斯大林都还没有立即认为他可爱的希特勒弟兄已经等不急了。对于最初苏联西线的失利,这个错误的判断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西线那时候很多军队还在整编,武器弹药等等也都还没有供给充足,所以一路失利,顺便提一下,西线那些苏联指挥官也够倒霉的,基本上全部以叛国罪军法处斩。这个有点像影片一开始所说的,连枪支都不够,只管叫士兵向前冲去送命,退回的便会以叛国罪论处。最初苏联的失利也让希特勒非常的得意,他居然就觉得自己可以轻而易举的先搞定东方再去会他在西方的敌人——英国(喜欢打着独立自由民主旗号乱叫嚣的法国人已经早早投降了)。苏联人民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坚守,拖死了德军,从此德国被迫两线同时作战。至于苏联人民是怎么拖垮了德军的,我实在是阅读甚少,不敢乱讲,仅从帝国主义丑化共产主义的这部电影上看,有一部分是被逼着去跟德军拼命的(犹如前边所述),有一部分是为了保卫家园(比如萨莎和他的妈妈,还有塔尼亚),还有一部分我想他们的gift就在战争中吧(比如瓦西里),还有迫于斯大林同志的淫威(天哪,他不会从地狱里翻出来迫害我吧)。
没有人喜欢战争,也没有人喜欢在战争中去充当英雄,然而战争是冷酷无情的,从不会因为你不喜欢他就从你身边悄悄走过。所以这时候you have no choice。
有关英雄
瓦西里这样一个英雄人物的出现,不仅让苏联红军的士气得到鼓舞,也让苏联人民重新点燃了希望,从这个角度说,丹尼洛夫是深谙心理学的(有知识就是不一样哦)。英雄对于我们不仅仅是一个模范,一个榜样,更多的是一尊神。在信仰稀缺并且危机四伏的国度和年代,基本都是英雄辈出。普通人跟伟人的区别就在于在绝望中的态度。举个例子说俞敏洪在郁闷和贫穷的教书生活中能看到希望,在绝望中创办了新东方,成为海淀首富,这要是换成我,肯定就在郁闷的穷教书生活中郁郁寡欢的沉沦下去了。这就是区别,伟人能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而我们不能,于是更加伟大的人要给我们创造希望,这就是英雄的诞生。瓦西里如同斯大林格勒的保护神,每天他都能歼灭很多敌人(史实记载大概是平均一天6个),而且这些人很多是德军的狙击手,有一个这样的神在那里,你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比如今天有个可恶的德国人欺负你了,你可以想象明天他就死在瓦西里枪下,瓦西里是不会放过他的。同时,你也会想到,瓦西里是个出身平凡的人,凭借对于共产主义的信念(以我的经验估计是这样宣传的),成为英雄了,我也会做到的,有志青年毕竟在什么时候都还是有的。一个英雄足以让全民族沸腾。顺便提一下,还记得刘翔吗,据说回来参加政协会议了。
作为英雄,瓦西里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很高兴的,荣耀呀,光宗耀祖啊,还有调职的好处,从两个人共用一把枪的部队到狙击小组。慢慢的,人们对他寄予越来越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够迅速干掉那个德国专门来打他的狙击高手康尼。德国英雄对阵苏联英雄,对于生死攸关的苏联来说,这场胜利的意义非常重大,更别说他们的对阵也正好是两个阶级的对阵,所以这场胜利提一个高度对于阶级斗争的理论也会有重大的意义。出身贵族的猎手(人家打得一般是鹿)对阵出身农民的猎手(一般打狼)。我们的苏联英雄不可能在赫鲁晓夫同志的淫威下说自己扭了脚掉头一脸痛苦的看着斯大林格勒他那些fans就离去,他只好实话实说自己不行。可是作为英雄红军的他岂能说不行就不行,只有一个人有资格说一个英雄是不行的,那就是塑造英雄的人。于是硬着头皮上呗。可见,当英雄也不是好玩的,由此可知,每年那几千万美刀的广告费一定也不好赚。瓦西里最后的胜利基于爱,但不是基于粉丝团的爱,而是基于对他真正关心的人们的爱。5岁的他因为错过了那匹狼而让他的马损失掉,他痛哭着对爷爷说原谅我,原谅我。若干年后的他却因为没有及时的打死他的德国对手康尼而让他心爱的人们一次次的受到伤害,他不想要再说forgive me了。
英雄来的快去的也快,瓦西里到战地医院找塔尼亚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认出他是个英雄了,可我想这或许才是瓦西里想要的生活。他只是富于射击的天赋而已。
有关人性
我曾经以为战争中的人是泯灭了人性的,要不为什么人类会有那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和对无辜平民丧尽天良的伤害?从我微薄的阅读中得知,原来日本人入侵的时候,依然有人每天上班下班,买柴米油盐,教育子女,情侣约会,战争中人们却还能保持每天的生活。他们很顽强,可是不这样又如何呢?人性本是这样,追求安逸平稳的生活,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瓦西里宁愿和他的爱人在一起好好生活也不愿做一名英雄。杀死康尼后的一个镜头不是在赫鲁晓夫那里邀功行赏而是去医院找他的爱人塔尼亚。丹尼洛夫这样用共产主义武装自己头脑的人居然欺骗萨莎的妈妈他叛变了去德军那边了,因为他认为这位妈妈宁愿知道自己的孩子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不论站在哪个阵营,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丹尼洛夫还几次假公济私的把塔尼亚弄去安全的部门,保护自己喜爱的女人。他最后的死,更多的死于一种绝望吧,就如他说,即使在苏联,也有贫富,有人富于天赋,有人穷于天赋,有人富于爱情,有人穷于爱情,和眼前的瓦西里比,他既穷于射击的天赋,又穷于爱情。他无法用天赋和爱情诠释自己的生命,于是他打算用死亡来诠释自己的生命。康尼浑身上下散发的贵族气质,让你无法把他同一个嗜血的刽子手联系在一起。康尼交出他的名牌的同时也交出了一枚十字勋章,他说那属于他的儿子。如果不是战争,也许康尼正带着自己的儿子在德国的某个森林狩猎,他的儿子一如他一般优雅整洁冷静从容。然而这些都不得而知。康尼对于瓦西里,更多的是一种惺惺相惜,棋逢对手。塔尼亚得知瓦西里在险境之后奋不顾身的去营救,以及她看到萨莎尸体后的狂乱,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让她失去一个自己爱的人更难受了。很多人在网上抱怨现在的女人善变势力,但我实在要说,对于一个真正的女人,她永远愿意用自己的一切换一份坚贞的爱情,而你给得了吗?影片开始的阶段,那些懵懂的脸孔刚刚被送上战场的惊恐无助以及求生的渴望在影片的推进中已经不复存在了,影片的后半段能够看到的是,大家把每一天都当作世界末日来生活,及时战争中,也爱并快乐着。你无力选择远离战争,你只能选择在战争中快乐的过活未知的每一天或者悲伤的悼念未来的死亡。那个瓦西里跟着的狙击小组的一个老狙击手一边讽刺着他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一边用生命捍卫着他们的共产主义政权。其实,当生存的问题摆在面前的时候,对于绝大多数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理想都只是个P。(要不说我们是P民呢,就是没理想呗)
人性在战争中泯灭了,人性也在战争中闪烁。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人性呢?人性应当是自然的流露,不要尝试着把人性逼出来,那扭曲的东西,已经不叫人性。我终于明白,在大逃杀中显现的并不是我们真正的人性,在集中营里犯下累累罪行的人们也绝不是人性催使。好在我们回到了人性自然流露的年代,让人性毕露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
有关爱情
有的人富于爱情,有的人穷于爱情。丹尼洛夫所谓的富于爱情的人是那种总能够得到爱情的人吧。其实爱别人又何尝不是爱情呢?爱情让丹尼洛夫违背了他的共产主义理想,只是他没有得到对等的爱情。爱情始终是需要呼应的。当你在这边大声疾呼,而对面没有人做声的时候,那个中的痛苦又岂是对面的人能体会?康尼问萨莎,瓦西里有爱人吗?萨莎说有,她就在这里。康尼问她爱他吗?萨莎说爱,他们一定会结婚的。爱就是那种东西,藏也藏不住,一眼便看穿了。康尼问萨莎的时候,我心里嘀咕,难不成的他打算抓来人家的恋人要挟?(我心理比较阴暗)然而始终康尼都不知道塔尼亚,所以我更愿意相信导演这一段的安排是告诉我们康尼对于瓦西里的惺惺相惜。塔尼亚在得知瓦西里遇到危险时,奋不顾身的去救他,对瓦西里的爱让她克服了恐惧。其实相比于失去恋人的恐惧,其他的恐惧又算什么呢?一个女人总是可以爱一个男人等一个男人如此。塔尼亚说他的父母死的时候至少在一起,他们一定愿意死在一起,如果不能和你一起活,那么我宁愿同你一起死。当你打开我的心门时,你又何尝知道,随着你的离去,那扇门或许就永远的关上了。丹尼洛夫死的时候以为他和他的爱人能在同一个世界了,那一刻他应当是幸福的了。可悲的是我永远知道我们要分成两个世界了。
有关电影
让-雅克-阿诺非常能够发现男性的美,《情人》中,他能把梁家辉的那种成熟的男人魅力发挥到极致,在《兵临城下》这样一部男人主导的电影中,他的特长再一次发挥的淋漓尽致,不论主角配角,不论大人小孩,不论帅与不帅,在他的镜头里都是魅力十足的男人,他富于发现美的天赋。Jude Law在他的镜头下那种小资气十足的文艺小生的感觉全无,剩下一个俊美聪慧勇敢善良的士兵。Jude是我的type,我一直惊异于上帝怎么把他造成一个深邃而俊美的让我发疯的男人,现在我更是感谢让-雅克-阿诺把他塑造成影片中的样子。其他几位配角也都个不逊色。饰演丹尼洛夫的Joseph Fiennes身上那种儒雅聪明的内涵全都被挖掘出来了。还有演德国狙击手康尼的Ed Harris,那种沉稳老练以及贵族优雅的做派都表露无疑。演员和角色的感觉非常的对味,让我无法想象还有谁能够把握这些角色。虽然我喜欢Jude但我不得不说,我觉得本部电影里的两位男配角的演技都要高于我们这位男一号。
另外影片一开始的那种晦暗一直到后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有了起色才开始有了转变,一座城市在战争的蹂躏下废墟的景象真是触目惊心,而开始的狙击布置在那个百货商店更是强烈的对比,百货商店的旧貌还能通过那些残垣断壁依稀可见,战争的残酷在这里毋庸多说。这种色彩上的运用让我想起来辛德勒名单,这部人类电影历史上的巨著。
最后说一下瓦西里是真有此人的,只是,真正的瓦西里是念过书的,在做狙击手之前是个会计,后来苏联解放以后,曾经当过一个什么制造厂的厂长,瓦西里在电影里对塔尼亚说,他想进工厂,他曾经看到一个工厂老板的样子,他想做那样的人。后来又笑笑说不可能的,塔尼亚说你怎么知道不可能呢?真正的瓦西里最终就做了那样的人。会计是不能小觑的哦。
2 ) 兵临城下
影片以一个极具传奇色彩和象征意义的镜头开始,一只狼在白雪覆盖的森林之中伺机而动,狼的眼睛紧盯着猎物—— 一匹作为诱饵的马。之后,一只被伪装过的猎枪和幼年的瓦西里出现在画面中,他神色坚毅却无法掩饰那份面对猛兽的紧张,狼开始冲向猎物,速度逐渐加快,而瓦西里的枪却开始在颤抖,在爷爷的不断催促下,少年瓦西里终于开枪了,而镜头直接切到成年后准备去参战的瓦西里。通过后面的闪回,我们知道少年瓦西里因为恐惧和紧张,那一枪并没有击中狼,在狼撕咬白马的时候是爷爷射杀了狼,也给少年瓦西里上了可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要像石头一样冷静,机会出现时要勇敢果决甚至冷酷,不可有一丝迟疑和惊慌。
3 ) 电影的魅力在于对复杂人性的刻画。
昨晚看了《兵临城下》,非常好的片子,非常好地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复杂。狙击手之间斗智斗勇的较量固然精彩,人物刻画也深刻全面。这是多数大片所不具备的。
最复杂的人物就是那个负责战争宣传的苏联红军干部。开始时独身一人深入虎穴发放传单的举动充分说明了他是个可以舍身取义的英雄。但英雄也是血肉之躯,他也有爱有恨。看着自己一手塑造出来的狙击英雄瓦西里,凭借他的魅力赢得了自己心上人的芳心,嫉妒心使他不惜污蔑这位曾救过自己性命的狙击手。真
正使他形象丰满起来的。是他在死之前对瓦西里说的一段话,大意如下:我们的理想是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但是,人怎么能平等呢?有的人有天赋,有人没有,有人被人爱,有人没人爱,这注定是个不平等的世界。可见,在生活中,他体会到了自己曾为之奋斗的理想的幻灭。他的死,虽然暴露了地方狙击手的位置,为瓦西里击毙德方头号狙击手创造了条件。但他的这种选择,不是牺牲,而是自杀。一个理想幻灭者的绝望的反抗。
这里面还有夹在敌我双方的普通百姓。当小萨沙的母亲听说儿子叛变投敌的消息,并未流露出多少悲伤,在逃难时喃喃自语:“萨沙的选择也许是对的,也许德国人赢了呢?”
相反,传奇英雄瓦西里就单调了许多。个人的幸福是高于革命逻辑的。当他感觉自己被塑造成一个自己也不认识的英雄时,要求宣传部长也是他的亲密战友停止对他的宣传。他反对这位战友利用小孩子想当英雄的心理让他搜集敌方情报的做法。导演在这位仁兄身上寄托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但正式这种“爱护”,让他的形象变得单调而贫乏。
4 ) 贫富不均的天赋与爱情
记得看完《决战中的较量》后,在差点被裘德洛酷毙了的眼神当场击毙之余,缓过神来就记住了这几句台词:
“。。。。我们努力去创造平等世界,希望大家不用妒忌别人。。。。可是人总有令别人妒忌的东西。。。。一个微笑,一份友谊。。。。求之而不得的东西。。。。
“。。。。在这世上,即使是苏联的世界,总是有富有贫。。。。富于天赋,贫于天赋,富于爱情,贫于爱情。。。。”
是那个很不讨我喜欢的政委丹尼洛夫以自己的死为自己救赎并为瓦希里引出敌人前心灰意冷的感叹。。。。。
瓦希里是上天的宠儿,英俊,聪明,勇敢,单纯明亮,像耀眼的阳光,到哪里都可能既温暖别人的心又可能灼伤别人的眼睛。。。。
他的爱情、荣耀、成就都来得那么自然。。。。
没办法,过人的天赋,纯真的心灵,沉着的性格,加上好运、迷人的外形、别人的成全。。。。
真的没办法。。。。天生的,注定的。。。。
政委,是个努力的人,有头脑,有行动力,科班出身,应该算是个人才滴。。。
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人,主要是普通人的奋斗历程。
他为什么不讨我喜欢,是因为他在坦妮娅前有意无意地暗示瓦希里文化程度不高,并突出自己是大学高材生。。。。
利用职权给坦妮娅调动工作以距离自己近些。。。
为了胜利不惜利用小沙查作弭。。。
其实他也没有太大的错,一个人想在心上人面前努力地展现自己,一个人努力地渴望胜利,能够理解。。。
但他不够磊落,太过功利。。。
何必奚落瓦希里呢?当瓦希里扬起英俊的脸庞,诚恳又纯真地解释时,坦妮娅的感情天平早已倾倒。。。。
当他试图距离坦妮娅更近一些时,却反而距离她更远。。。。
取胜何必利用小孩子呢?就算那个小孩子愿意“为国家作贡献”。。。。也不能没有原则地让一个小孩子置身于危险。。。最终导致其惨死。。。
很久以前看过一句话:刻意经营的人往往输给漫不经心的人。。。。
可能这就是政委的悲哀所在。。。。
付出了那么多心力,换来的是深切悔恨,沉重挫败。。。。
所以,他心如死灰,以那么决绝、惨烈的方式终结自己的生命,以一颗嵌入的头颅的子弹让瓦希里找出了上校的藏身方位。。。
瓦希里,我当然是喜欢的,政委丹尼洛夫却给了我更多的感触。。。。
他是一个悲剧人物,壮志未酬,热血已冷。。。。
他既有韬略胆识,亦有在我看来不能容忍的缺陷。。。。
我想我能够懂得他的努力,他的付出,他的挣扎,他的不甘。。。。
能够感受得到平凡的外表和资质下,胸腔中那颗渴望得到承认、欣赏,渴望释放出耀眼光芒的心的律动。。。。
当一个人没有得到上天厚爱时,怎么办?当自己所有努力付之东流时,如何面对?
曾经也是深深地纠缠过我的问题。。。。
有些时日,也曾为上天对我的忽略而意志消沉,心情低落,神情恍惚。。。。
回想那一段在黑暗迷茫中跌跌撞撞,心血与眼泪交织的路程。。。。
庆幸自己终于学会了接受现实,终于能够坦然面对,大方承认:
人与人之间的确差别很大,有的人瞬间就能捕获别人求之不得的。。。。
有的人注定会得到更多的关爱与注目。。。。
某些事并非付出了,就一定会有理想回报。。。。
某些领域的确没有公平可言,弱肉强食,胜者为王。。。。
没有办法,必须得承认差距。。。。
庆幸自己终于领悟:自己的选择自己担当,尽量不为自己的铭记与珍重而对方的遗忘与忽视再锥心疼痛。。。
庆幸自己终于学着将目光从望尘莫及处收回,更多地注视自己的内心,学着如何安顿、如何平静。。。。
学着珍藏生命中点点滴滴的感动与美好,试着让这些细微的、平凡的幸福呵护、温暖自己。。。。
5 ) 美国的主旋律
美国佬有些时候的确自大过了头,硬生生把这部片拍成了主旋律。非常西方、冷战的思维,让这部片大大失色。
坦白说,如果俄国佬真的是白痴的话,这场仗早打输了。真正的斯大林格勒其实是两个元首成了主角,两个元首的愚蠢让这场战争峰回路转,斯大林的大肃反使苏联损失了大量有经验的军官,而希特勒的愚蠢、战略错误导致了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两次重要战役的失利,当然,提早到来的冬天也是借口,史学家们的评论虽然有马后炮嫌疑,但至少是一个经验的总结。英国军事史学家富勒写道:“和1941年一样,因为分散了兵力,希特勒自己毁灭了他的战役。1941年,他因为调动古德里安的装甲兵团去参加基辅会战,才使他未能攻下莫斯科。这一次又是因为调动了霍特的装甲集团军,从顿河中游到下游去,结果遂使他未能攻克斯大林格勒。”
当斯大林重新任命不败将军朱可夫为副最高统帅之后,对大肃反的错误作出部分调整,军人第一次首先忠于自己的国家而不是党以后,红军的士气得到大幅提升,苏联不逊色于美国的强大的工业实力开始展现,德国人败象终现。
不过所有这些,我们在这部片一点都没有看到,我们看到的是苏联人的愚蠢,帝国机器的一无是处。而这些,是不会让他们打赢这场战争的,所以这部真的是一部主旋律片,美国的主旋律片,本来想给2分,为了英俊的裘德洛,算了,3分吧。
————————
记得小时候,看一个英国人写的二战最重要的战役,印象最深的除了不列颠空战中丘吉尔著名的演讲,然后就是斯大林格勒了,这是二战史上最惨烈的战争,没有之一。
德第6集团军的一位叫汉斯·德尔的军官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到:“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能相比。我们早晨攻占了20公尺,可是一到晚上,俄国人又夺了回去。 ”街道不再是用公尺来计算,而是以尸体为单位来丈量。斯大林格勒简直不再像座城市,它淹没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浓烟烈火之中,简直是座烈火映红了的大熔炉。
6 ) 电影细节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会战)
我只是写一篇关于电影细节的描述,一部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让雅克阿诺。我不知道都少人看的是删节片的电影,我是买的D9的碟子,回家看的。一个片子的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评论者的质量,我不敢说我写的质量多么好,起码不会误导大家。谢谢!~~嚯嚯!
==============上面都是客道话,可以直接忽略============
这是一部关于战争、爱情、人性的片子。
事件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壮烈的一场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场战役的前途将在一名年轻士兵和一个高贵狙击手教官之间决定。
台词:
You've promised people a victory I can't deliver.你向人民保证会胜利。
and the man sent to kill him.派这个人去把他干掉。
how are you gonna find this young man?你怎么去找这个年轻人?
I'll fix it so that he's the one who finds me.他会来找我。
Action!
这是发生在这次战役中难以令人置信的决斗,我十分迷恋神枪手的这个故事。阻击手身上总是有有一些神秘的色彩,这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孤独的勇士。但引起我注意的是他看起来又像个演员。他们匍匐着,静待战斗的时刻(在这个环境中,你就好似走入了另一个世界)。
电影上,这次大侵略总是有不为人所知的竞争存在。这些人完全处在一个非常特别的环境,这就是战争的转折点,它改变了整个历史的进程(台词:If you kill him,you could win the war for us.你干掉他,你就能为我们赢得战争)。
电影开头的独白,Autumn,1942.The Nazis are at the height of their power.Hitler's armies are charging through the Soviet Union...towards the oil fields of Asia.One last obstacle remains--a city on the Volga...where the fate of the world is being decided:Stalingrad.1942,纳粹份子正处于权利的顶峰,希特勒军队正横扫苏联,向亚洲油田进发,其最后一道障碍就在——伏尔加河河畔的一个城市,决定世界命运的地方:斯大林格勒。
这部电影重点讲述一名俄罗斯阻击手和一名来自德国的贵族神枪手之间的决斗故事。
这次战争发生在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次大战中规模最大、流血最多的战役。本片以数千俄罗斯士兵横渡伏尔加河到斯大林格勒的悲壮场面作为开始,新兵塞满轮船、驳船、他们所能做的就是赶紧渡河,在激这枪林弹雨中,而在这段情节里,我的印象很深刻,就是一个士兵因为害怕的而跳进河,那位长官毫不犹豫的开枪朝他射击,也许很多人为此感到愤怒,我却为这位长官的决然感到钦佩,试想如果他不开枪打死他,那么整条船上的人只怕都会跟着跳下去,没有人是不怕死的,即使他想死,没什么可懦弱的,这只是本能而已。接着我感到无限的悲哀,不可否认战争是毁灭人性的重要工具,但它也是最能展现勇者的地方,如果说男人最好的归属是哪,那无疑是战死沙场,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么喜欢海明威的原因,他是个真正的男人。)。
================演员评论=================
在部队中,有一个年轻的神枪手名叫瓦西里扎伊采夫,作为他的表演者,裘德非常出色的理解这是在寂静中寻找复杂性,因为在事实上,作为一个阻击手,就应该是通过成静来采取行动的人。
==================接着来说==================
这时瓦西里到了斯大林格勒,纳粹分子士气高涨,而苏联却士气低落(台词:Join your German comrades.They understand your suffering...,and will care more for you than your own officers.加入你们的德国阵营,他们理解你的苦楚,他们更关心你们)。
赫鲁晓夫率领俄罗斯人作无用的抵抗,而另一个配角达尼洛夫一个俄罗斯纸上谈兵的军官,他总是热心谈到,他相信会部队改变斯大林格勒战况(If the Germans capture this city,the entire country will collapse.I want our boys...to raise their heads.一旦德国攻占这个城市,整个国家也就完蛋了Give them hope!We need to make examples,but examples to follow.What we need...are heroes?我们需要榜样,学习的榜样,我们所要的就是英雄)
Do you know any heroes around here?你认识英雄吗?Yes,comrade,I know one.有,同志,我认识一个。这一段真的是经典对白,导演的拍摄手法和演员的演技给人一种无比庄重的感觉。
达尼洛夫在瓦西里身上发现了完美的灵感,很快瓦西里代表至高无上的英雄,灌输希望与信仰的人物象征,相信胜利在其部队中,因为他作为一名阻击手,具有不平行的能力。他们从他身上创造了这种战争英雄,他是个具有耐心的榜样。
======================场景小插叙===============================
创造战斗洗礼过的斯大林格勒,这对电影拍摄人员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他们本身也在寻找以便于摄影的位置。让雅克阿诺这样说道:“斯大林格勒不存在了,坦率地说,这里就没有。在探查18个国家,走遍东欧所有城市像捷克、立陶宛遭到摧毁的区域后,我能摄像的地方毁坏的位子都已经毁坏了。我们没有去想我们还得去重建。”
根据建筑地方,这里还有一首史诗The prospect of building a set of this scale was daunting.And then they came to Germany,and it had everything...in term of what we were looking for physically.这种建设的前景使人畏缩。于是,他们来到德国。根据我们所要找的东西,我们发现这里什么都有。
这部电影的布局主要问题在于渡河,他们要建设斯大林格勒,但他们不能建河,也不能发现河。他们曾沿着莱茵河、伏尔加河以及许多其他河流漫步,没有发现一条是好的。最终他们发现了这些通往波兰边境的露天采矿深坑,那里非常合适。
=======================接着=========================================
有人认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领土天天在变,德国人或许占领了一个工厂或者整个红场(那个位子叫红场)而俄罗斯却要把他收回。对于在前线浴血奋战的许多部队,很难测量前线位置。瓦西里采用了无与伦比的阻击手技能,利用精准度大戳纳粹人的气焰(I had to promote 25 sergeants...to replace the officers shot down by their sharpshooters.Those snipers are demoralizing my people.我得提升25名军士,来替换那些被神枪手击毙的军官。那些阻击兵在挫伤我人民的锐气)。柯尼格少校,德国神枪手前来暗杀瓦西里。
导演让艾德哈里斯与裘德•洛对人物的塑造,产生人物之间明显的视觉联系。我们可以发现到他们两人都具有敏锐的蓝色眼睛。从他们的眼神中,让雅克开始从他们的眼神中发现了决斗。镜头在哈里斯首次开枪就是对着他的眼睛,我觉得电影突然让我们有种靠近角色的感觉。(I know exactly where he's waiting for me.我知道他在等我)
猫捉老鼠的追逐游戏刚刚在瓦西里和柯尼格之间开始,电影举例说明了阻击手的策略。这是故事的另一方面,这就可以详细研究阻击手是怎样工作的。阻击工作有时特别有意思的就是,作为一个阻击手,应具备的耐心,你必须在同样的地方呆上两个小时或两天。战斗中的寂静与宁静,哪一个与现实生活中想象的要快。历史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的,而本片所涉及的事实就是一场持续无数日子的决斗,而导演想要设立一种独特的韵律。
=============================阻击手花絮==========================
在准备扮演专家神枪手时,洛与哈里斯上了一堂特殊的训练课程。洛这样说道:“一旦我进入这次项目,我就得去英国培训基地,在那里我和两个阻击手一起研究。当你16或17个星期的每天都要拿着来福枪,你就会习惯怎么抓枪,怎么拆枪,装枪,怎么开枪。”哈里斯也说道:“当我到达这里,我得到一支来福枪。我经常训练,这是男人的一部分(我十分赞同)。”
而阻击手的实际技巧在于花时间冷静,呼吸和选择正确的场所,他们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展现自己,从有关场所消除自己的踪迹(Look,Vasilli.He's hiding in the department store.Over there.瞧,瓦西里。他正藏在超市)。
==============================接着来==================================
阿诺导演的目标就是为阻击手的顺序创造一种独特的,视觉眼神。让雅克将此时的紧张拍了下了,这主要集中在瓦西里和柯尼格两人的眼睛上或来福枪上或他们怎样藏匿自己上,他们两做着相同的事情。摄像机可以看穿这些领域,在它看来,身在远处的你看起来似乎靠得很近,紧张空气就是用电影方式制造出来的和本故事可怕的一面。
本片研究战争人性方面,二战是令人恐慌的,最有趣的事情就是她与我们每一个男女都有关系——你是否曾是想当兵或当一名普通的士兵都没有关系,这肯定会影响你得生活。
(Listen to me,Tania!The Germans are throwing everything at us.If they're lucky,one in ten of these soldiers will come back alive.听我说,Tania!德国人在向我们投掷一切,如果他们成功,十个士兵中就有一个可能不能回来)Tania,一个年轻的女性,她自愿帮助战争(她的父母都死在了德国士兵的枪下),当她见到瓦西里时,她的智力,情绪都十分正常,而反观这两位同时一见钟情据她的男性就显得笨拙,丹尼洛夫拼命在她面前卖弄自己的博学,而瓦西里也用他的方式与丹尼洛夫抗很,这个片段很有趣,一个女人就能很轻易的引来两个男人之间的战争(-I--I recognize you.-It's Vasilli Zaitsev!-我认识你?-这是瓦西里扎伊采夫),在许多战争片中都有爱情故事发生,这可能也是故事的一部分(Every cup of tea,every cigarette...becomes a little celebration.Because for a lot of us,it may be our last night.每杯茶,每根香烟,都成了一种小小的庆祝,对我们来说,这是最后一个晚上——这段话我非常喜欢因为他显得非常富有哲理,没有人知道自己随时会死,但人们总为一点小事困惑不已),不涉及战役。这是发生在战役打响中段(-Tell me where he is!-Stay in that pipe,Tania.Stay in!Get your head in.告诉我他在哪里?-塔妮娅,呆在那里,别动,别把你的头露出来),如果不知道能否再看到明天,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会更注重他们生活的每一天。
对于阿诺,拍这部电影,就是为了提供研究历史转折点背后的戏剧。阿诺曾说过“对我来说,每部电影都是一次学习机会,它可以成为我内在的东西。”他对纯粹的战争部分不感兴趣,他只想和他的角色在一起,看看他们有什么感觉,那才是他最感兴趣的(You've promised people a victory I can't deliver.I don't stand a chance against this man.你向人民保证的胜利,我却无法给予.我不想反对这人)。
故事到了最后变得非常有趣,人们愿意去战死(I wanna fight as a regular soldier.But you're not a regular soldier.No one shoots like you,Vasilli.我愿意像个战士一样战死沙场,但是没有人像你一样开枪,瓦西里)。最后我用几个台词最结尾It seems your destinies are entwined.你的命运已被纠缠-He is dead.-他已经死了。-He isn't dead.Because I haven't killed him yet.-他没有死,因为我还没有杀死他(太酷了)。
ps:评论几个我喜欢的片段
我最喜欢的场景是塔妮娅与瓦西里做爱的戏,他们两都很笨,那个不笨智力上面的,而是某种感觉上的,他们两紧张而又渴望着,而他们周围许多人都睡着了,他们在打呼噜,这个场面看上去真的很有趣。人与人之间都有肉欲关系,而让雅克却没有想要暴露太多,他只想和舞蹈顺序一样,做的激情而不失温馨。
Every cup of tea,every cigarette...becomes a little celebration.Because for a lot of us,it may be our last night.It's just something you have to accept here.Everyone has their time.每杯茶,每根香烟,都成了一种小小的庆祝,对我们来说,这是最后一个晚上,你在这里就要接受这个事实,人难免一死。这是一段很富哲理的对话,I like it。但是后面驴与狼的故事,让我难受,但是我们知道人生来就不是平等的,你要要学会接受,然后学会利用你些不平等的条件。
最后一个我比较喜欢情节是关于塔妮娅被“炸死”后,丹尼洛夫找到瓦西里对他说的那一段话。I've been such a fool,Vassili.Man will always be man.There is no new man.We tried so hard to create a society that was equal,where there'd be nothing to envy your neighbor.But there'a always something to envy.A smile...a friendship.Something you don't have and want to appropriate.In this world--even a Soviet one--there will always be rich and poor.Rich in gifts...poor in gifts.Rich in love...poor in love.我一直都很愚昧,瓦西里。人性改不了,世上不会出现新人类。我们努力去创造平等社会,希望大家不用妒忌别人。可是,人总有令别人妒忌的东西,一个微笑,一份友谊,求之而不可得的东西。在这世上,即使是苏联的世界...总是有富有贫,富于天赋,贫于天赋,富于爱情,贫于爱情。看到这里我的心都酸了。不可否认让雅克阿诺似乎很喜欢讽刺社会主义,如果了解欧洲历史,我们就能明白,当时社会主义的欧洲,就像文革时期的中国动荡不安,这也是为什么欧洲人这么痛恨社会主义。不知道是我理解错误了,社会主义并应该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应该更实际一些。I hate socialism.
当然还有一些,例如电影还有几个剪切了的片段都很有趣,我就不细说了,让大家自己去发现吧。
7 ) 徘徊在道德边缘
该片描写的是二战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该片的主演约瑟·费恩斯我们也许不熟悉,但它的导演尚积葵·安诺(Jean-Jacques Annaud)中国观众应该不陌生。1991年,由他执导、梁家辉和法国少女明星珍·阿琦主演的《情人》曾引起轰动。但我想谈的不是他,不是影片中血腥的战争场面,也不是西方影片中一贯的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习惯性的丑化,甚至不是想谈那个打猎出生的让德军闻风丧胆的英雄——红军狙击手瓦西里。我想谈的,是影片的主要配角,英雄的制造者邓宁。他,一个徘徊在道德边缘的人,是吸引我将影片看下去的主要因素。
他首先是一个忠诚的红军军官,他发现了年轻的神枪手瓦西里。在红军失利,斯大林格勒危在旦夕时,在所有的军官面对将军的自杀、面对赫鲁晓夫的暴怒都不敢出声时,他大胆地提出了“我们需要英雄”的观点。于是,瓦西里,这个鼓舞了整个红军队伍,甚至鼓舞了全苏维埃人民的英雄诞生了。
他放大了瓦西里的每一天的胜利,神化了他的体能和智能,让他成了全国人民心中的神。他的道德在此时,是为战争服务,为国家服务,对瓦西里,则不存在,甚至是残忍。当德国狙击手华少校,一个战功卓著的老狐狸,来到斯大林格勒专门捕杀瓦西里时,他不理睬瓦西里“我不是他的对手”、“我的枪法没他好”、“我会被他杀了的”这样的叫喊,坚定地发布着“瓦西里是不会死的”、“瓦西里战无不胜”等消息。
他甚至不惜利用房东的儿子,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小西,让他接近想刺探消息的华少校,天真烂漫地为华提供“情报”,再让瓦西里早于华一步埋伏在华准备捕杀他的地方。瓦西里,这个大山里走出来,连信都不太会写的年轻人,对此极端愤慨。瓦西里两次失手后,华少校终于醒悟到这个对他提供的巧克力口水直流的孩子骗了他,他把小西吊死在瓦西里会出现的地方。在这件事上,邓宁是刽子手,他把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当手榴弹扔向了敌人。但在他的心中,他绝不怀疑自己的道德,他在为祖国而战。
年轻美貌的女红军妲雅的出现打破了邓宁和瓦西里之间主导与服从的关系。他们同时爱上了妲雅,但妲雅爱的是一眼能看到底的瓦西里。邓宁用革命需要受过教育的高素质的人为由阻止妲雅去两个狙击手的猎场,妲雅不理这一套,她陪伴在瓦西里身边,与他共同捕杀华少校,与他在埋伏着的地方做爱。邓宁由妒生恨,向总部发出了“瓦西里故意延误战机,他的意志已经丧失,我很担心他对革命的忠诚”之类的消息。这时候,他的道德匍匐在爱情的脚下,成了爱的俘虏。
妲雅中流弹,身负重伤,被送上了开往后方的轮船。目睹这一切的邓宁受到了重创。此时的邓宁,还可以有许多种选择。但这一次,他选择了对祖国、对人民、对瓦西里都很道德,唯独对自己不道德的行为。尼采说,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惟有此种痛苦,才强迫我们大彻大悟。这话未必对,很多人经历了极度的痛苦后,仍然不能大彻大悟。但是,邓宁确实是大彻大悟了。他来到两个狙击手对峙的猎场,对瓦西里说:我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然后,突然闪动,让华少校将他击毙,从而使得瓦西里发现了华的位置,并将其枪杀。
看到这里,我已经无力感慨。在每一个环节上,我都在猜测接下来邓宁会如何做。但是,都错了。因为我一开始把他想成一个高大全的红军军官,没想到他会有利用小西和诬陷瓦西里的行为,而且做的那么理直气壮。后来,我对他很失望,我甚至料定瓦西里是要死在他手里的了,没想到他又会用生命去帮助他完成任务。也就是说,我把一个人的道德看成了一条死河,没有波澜,永远也不会改变航道。这和我们一直所接受的“三岁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有位名人曾说过,道德是行动的对象,而不是思考的对象。当人要思考道德的时候,他实际已经失去了道德的方向。邓宁这个角色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他一直在行动,他的道德一直就存在于他的行动中。
而我们在思考,在积极思考什么是道德,在积极评判他人的道德,因为我们集体丧失了道德的方向。
敲到这里,忽然无语。我该去休息了。
不仅仅只是壕沟里做爱。
我以为我已经对象代战争片麻木了,但是本片素质真的相当高,狙手对决看得我连呼吸都舍不得...
He's not a hero. He has his fear and love. He's a human. He's a man. He's a brave and tough man.
十年前的商业片,放到现在来看的确有点旧迹斑斑。但扣人心弦的狙击戏,壕沟里的性爱戏都拍得相当有水准啊!五星全送给Rachel的大PP。
无声做爱教科书
可以称之为“21世纪的战争经典之作”。
另一方面,德军派出了他们的狙击手康尼(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饰),让同是神枪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瓦西里和康尼开始了斗智斗勇的决斗
1、异性恋误国,最后还不得靠基友舍身引子弹。2、此片搁现在分分钟就进同人文热门区了。3、美成裘德洛这样,别说中年发福变残,就算一生只美足六十秒就够回票价,美一秒胜过普通人平庸一生。
所见最好的关于狙击手对决的片子..没有之一
人性改不了,世上不会出现新的人类,我们努力去创造平等的世界,希望大家不用妒忌别人。可是,人总有令别人妒忌的东西,一个微笑,一份友谊,求之而不可得的东西,在这世上,即使是苏联的世界,总有有贫有富,富于天赋,贫于天赋。富于爱情,贫于爱情。
也就狙击的那几场戏有点看头其实……不值得完整看一遍……做爱很酷!
对狙什么的太燃了,双男主颜值都逆天!虽然我很喜欢Rachel Weisz,可妹子你这样插足真的好吗?Nazism和Communism果然就是一对双胞胎...
经典的二战影片,稍有的能跟《U571》、《拯救大兵瑞恩》媲美的二战题材影片。力推!
娱乐性超过历史意义,不用较真。
一个很扯的结尾,一段很扯的激情戏,其他的方面,可以看看~~
时隔多年再看依然精彩,单纯从娱乐片的角度看,戏剧张力十足,男主与敌对德军狙击手针锋相对的一次次交锋异常的精彩,不仅演员扮演出彩,而且战术层面的对决也扣人心弦,看得非常的过瘾,毫无疑问这是目前看过有关狙击手对决的电影里面唯二最佳之一(张艺谋的《狙击手》算其一),另外男主与政委同女主之间的三角恋也戏味十足,其中1小时27分的那场男主与女主的性爱场面非常的欲而且还很美好,薇兹的性感白pp还历历在目呢!电影里面最主要的4个角色扮演者实在是太出彩了,最后看到哈里斯(德)毫无还手之力被干掉感觉有点心疼啊,虽然他是大坏蛋,看吧!这就是演员的魅力,会让人又爱又恨。此片的编剧和导演也得好好赞扬一下。
本片是以美国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拍摄的一部反映前苏联为国战争的电影。电影中虽然物质细节做的很充分,但是还是有很多偏见性的细节暴露无疑,但这也是美国人的高明之处,不知不觉就影响了你对苏联(主要是俄国人)的看法。并不断的强化固化,这才是真正高明的意识形态的宣传。
约瑟夫费因斯虽然将嫉妒,背叛与牺牲演得不错,依然不能掩饰我对他的讨厌;裘德洛把瓦西里扎伊采夫塑造得有血有肉,蕾切尔瑞兹饰演的塔妮娅跟他很来电;我是一块石头,我一动不动---我看到最惊心动魄的狙击场面,同时也见识到了最隐忍含蓄的情欲桥段。
继《拯救大兵》后看到的最有震撼力的战争片,除了两个代表民族精神的尖端狙击手的对决外,最能打动我的是战争中那段爱情,在一个充满暴力、残杀、欲望的年代,两个人侥幸活着,坐在破旧的台阶上一起幻想未来,相互激励,女主角深情的望着镜头,那一幕莫名的击中了我,因为我还愿相信生活不管多恶劣,总
又名: 决战中的较量 / 大敌当前 / 敌对边缘 / 兵临城下导演: 琼-杰奎斯 安诺德 (Jean-Jacques Annaud)上映年度: 2001官方网站: http://www.enemyatthegatesmovie.com/imdb链接: tt0215750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爱尔兰 /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