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艺术家推向大众,把艺术代入自然,很有意义的节目。艺术家们都很有创意,关键是还有颜值,外景地很有河南特色,作品很棒,有国际范,期待下一期赶快播出。简直是国内综艺节目界的一股清流。艺术家们用自己的作品和行动影响和改变了一个普通家庭河南山村,改变了山村的孩子们。艺术家们自己也在自然中找到了创作灵感,找到了自我。
这个综艺让我更加了解了平时我很少接触的艺术家群体。他们会像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朋友家庭等等,并不像我认知中的高冷厌世,但同时,他们也有超乎常人的环境感知能力,他们更擅长发现身边的美,更厉害的是他们可以将那些零散的美聚集在一起,高度凝炼并用一种非常具有美感的方式将现实中的美具体化。希望这个节目能有更多人观看,让大家感受一下艺术家们的思考方式并呼吁起人们对身边美的发现。
艺术来源于生活与自然。十二位艺术家,被分为四人一组来到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村,通过体验当地生活,最终每个人要创作出一件大地艺术品,并共同完成一个集体艺术品。看着节目中的艺术家们,全身心的把自己投入到大地艺术品的创作中,真实、认真、淳朴,看着这样的他们,觉得满满都是感动。 来到陶岔村的他们,好像已经把自己完全融入到村民的生活中去。他们积极加入到村民的生活当中,和村民们一起摘金银花,一起去捕鱼,切身实际的去寻找生活中的艺术灵感,在劳动中感悟艺术真谛,领悟生活与自然的艺术,从而创作出触动内心的艺术作品。被村子里热情好客的村民们打动。陶岔村是一个非常原生态的自然村,这里的人们靠捕鱼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辛勤劳作用心生活,这里民风淳朴,感情纯粹,其实他们本身,就是最好的大地艺术品,所有的艺术灵感经由他们创造,干净而不掺杂质。 节目目前已经播到第四期啦,第一组的四位艺术家已经如期完成了他们的作品。从开始寻找素材,到构思作品,到最终完成,他们遇到过困难,但通过不断的加工和村民们的帮助,最终都创作出了令人满意的艺术品。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能够触动人心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当然了,在节目中,艺术家们除了找灵感找素材以及进行创作的时间之外,节目也给他们安排了一些娱乐时间,调节调节大脑的超强运作。比如为他们准备的“义气接力赛”,几个人需要通过接力跑完十几公里;比如让他们亲自体验捕鱼,后来捕到的鱼被他们当晚用来做晚餐,自己亲手捕的鱼,似乎吃起来要更香;然后他们还一起到当地的幼儿园,和他们一起在后院的墙上作画,心与心之间的距离靠得更近,其实大地创作,过程本身远比结果要有意义的多。 还记得几位艺术家一起去捕鱼,他们在船上很放松的聊天,说觉得这样放空的状态很美好。其实这也是《大地艺术家》这个节目给我的感觉,看了之后就有一种很安静美好的感觉。时代的加速变化,让生活节奏也随之变快,可是看着他们,看他们迎着晨光出门,在稻田间采风,看他们心无旁骛的上一节陶艺课,看他们捕鱼等着黄昏的到来,还有专心致志的构思、创作,整个过程都和谐又美好,其实这样真实质朴的感情,才是最打动人心的。
机缘巧合一晚上刷了四集《大地艺术家》,一个很下饭的真人秀节目。
节目是在一个很漂亮的乡村进行拍摄的,分批邀请了几批艺术家进行采风创作,每批会有四集,我今天看了前四集,个人观感还是很新颖,很硬核,虽然有很多盖不住的槽点。
前四集是围绕第一批艺术家拍摄,邀请的全是男艺术家,真为这几集收视率担忧。But,这不是重点。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还是很喜欢看到这样一群没有演艺经验的艺术家的真人秀,之前已经看惯或者看腻了小鲜肉明星的真人秀节目,突然有这么一部比较新颖的真人秀,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股清流,
作为一个从没接受过正统艺术教育的普通观众,看到一众艺术家在进行大地艺术创作,还是感觉新鲜和带感的,这节目播出后,很多村民估计也会是这种感觉,我们可能不会了解艺术背后的深层意义,但觉得就好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那里的色彩和声音是我们一直未曾体验过的。这样一批年轻的艺术家们闯进乡村,创作出作品供当地人观赏也好,玩乐也罢,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硬核非常朋克的事情,这些老乡可能一辈子不会去了解梵高,毕加索,也不会去听贝多芬,但至少让这些人的眼睛里多了一样色彩不是吗?甚至看的时候我在想,会不会就有这个地方的某个小孩就因为这些人这些作品就埋下了艺术的种子,他可能长大成人一辈子是个普通人,但他知道什么是美。我觉得会有的。
第一批艺术家中,马晟哲做的信号塔非常有意思,像一个装置作品,非常突兀地出现在那个原野上。还有郭家启的五十面墙像是黄河一样,很有底蕴。还有栗夏宁最后在幼儿园泼墨的时候非常有感染力,刘健的涅槃很荒芜却带着生命的希望,像黑暗中透着一点光,看了很震撼。栗夏宁的地之源更有侵略性,这样也把心里的东西表达得更彻底。节目做的很好的地方是把艺术家们的创作思考的过程部分还原了出来,怎么想的,怎么实际完成的,表达了什么,看得很明白,其实可以挖掘更多艺术家身上的渊源,帮助我们了解更多。
当然,节目可以不拍那么多吃吃喝喝,这纯属个人观点,但是这也是节目想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吧,就是艺术和生活的联系。在第二批艺术家中,我终于看到了艺术家小姐姐,相信节目会更吸引人,不过回到大地艺术家节目本身,肯定还是以艺术作品为主,希望能看到更多国内年轻艺术家的活力。
�����
生活在综艺节目的黄金时代,我已经对大牌云集的综艺节目失去了新鲜和兴趣,也是偶然的情况下在腾讯翻到这部综艺,看到是素人全程参与才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开始追,从第一期开始追一直追到现在,第一组素人艺术家的作品都已经完成。追过的四期里,每一期都有给我带来惊喜。
节目组集合了四位素人艺术家,在河南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小山村里面寻找灵感,和普通百姓一起生活劳作,在为活下去拼搏的同时也要发现当地的特色,四位都有一个采风任务,通过采风任务得来的灵感为村子里建里期四个不同的大地艺术作品。分别是郭家启通过南水北调这个项目,发现这里是这项工程的源头,通过南水北调的线路和当地青砖红瓦的砖石表达出一个传递的感觉。以南水北调的线路为图建了五十几堵青砖红瓦的墙,中间还潜入了透视的花盆。完成这件作品后,当地的砖价直线提升砖头供应量明显不足,这件艺术品虽然寓意和表达是好的,未免也太浪费了些。
另外一位印象比较深刻的作品就是栗夏宁的巨大矩形铁框作品,地之源,他介绍道是在村子里散步的时候看到随处可见的芝麻杆,想用大家生活中的元素构建一个有形状的作品,相比其他几位的作品,这件作品有点太抽象难懂了,除了一个庞大的立方体建筑,我没能看懂其中的寓意。
可能作为一档面向普通百姓的节目艺术还是要通俗一点,我很喜欢的一个就是刘建的作品,涅槃。他的灵感来自一棵蓬勃生长的银杏树和采风过程中捡到的浮木,把这两个相近但是又毫无关联的东西重叠在一起,浮木腐烂后又会给银杏树带来养分,表达出一种涅槃重生的感觉。这种奇妙的组合表达出来的寓意和创作过程中利用腐朽的浮木,深得我心。
节目组也很有心了,分四期详细记录了四位艺术家,从寻找灵感,到设计构图,再到一点点的去施工搭建这件艺术品。我作为一个普通百姓,第一次见识到一件艺术品是如何从孕育到出生展现在大家面前的,也是跟着这个过程才能够读懂每件艺术品想要表达的内容。
从前我们都觉得我们离艺术很远,其实是你把它拒之门外了。节目里有一句话,艺术本就源于生活。创作出来的艺术品是生活更抽象的一种表达方式,路边的一面墙一棵树,湖中的一块烂木头,路边被人遗弃的芝麻杆,原本在我们眼中都是一些没有什么用处的废物,但是在这群艺术家的手里就开了花说了话。
这是一档题材新颖的艺术类真人秀,追到现在,第一个小组给当地留下了五件各有深意的作品,期待下周第二组艺术家们的表现,也希望这类硬核普及类节目多多益善。
相对于邀请有着著名身份的艺术家或者明星级别演员的真人秀,这档节目算是更本色吧,虽说是一群非著名艺术家,这些年轻艺术家好可爱鸭,他们带来的探索性艺术,也让大众更了解原来艺术可以不是在画廊、美术馆的,可以在发生在身边和周围的,可以是在广袤天地间的。谢谢你们,让我拓展了视野和对艺术的思考。
大地艺术家开播之后,引起艺术圈广泛热议。艺术家们对综艺类的节目都不陌生,但艺术类的综艺节目《大地艺术家》则毫无疑问是开创先河的。但这种开创性同时给我们提出几个问题:艺术是否可以综艺化?如何在综艺节目中去展现艺术?在综艺节目的背景下,艺术是否可以超越节目的限制,达到思想和实践的有效性?
看完前两集,我想这三个问题都有了答案。艺术不应该拒斥大众化,对于公众的审美,艺术家应该负有相应的责任,而《大地艺术家》则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并且它的有效性同时在两个维度中产生。艺术家在和村民的沟通中,逐渐让村民认知到艺术家这个群体的存在。在节目中,商店老板娘果断的拒绝了艺术家想通过作品交换商品的目的,因为艺术品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刚需的商品,画作不可能直接兑换粮食和蔬菜,诗人海子也曾经希望用诗作换一顿酒喝,饭店老板对他的回复是,我可以免费送你酒,但我不需要你的诗。艺术和诗歌在许多底层人民心中,并不能换取一餐半食,它也不应该具备客观等价物的水准。但也并不意味着艺术不能在底层发生作用,底层的打工群体中也出现了优秀的诗人和艺术家,他们了解艺术了解自我可以表达自我的最真实途径就是艺术。
虽然《大地艺术家》在目前出现的两集中,并未收到村民的认同,但艺术家的坚持和艺术技艺的高超,可以预见的将改变村民对这个群体的不理解。而在另一个维度《大地艺术家》也直接作用于观看节目的观众,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并不一定了解艺术,了解艺术家这个群体,节目可以刷新他们的认知,让艺术用娱乐的方式走向更广阔的中国各阶层群体。
在《大地艺术家》中,艺术并不是通过画画或者雕塑的方式展开,他选择的途径是更具公共性的大地艺术,这种艺术形式从60年代的美国诞生,主张返回自然抛弃工业文明。《大地艺术家》节目也是通过艺术家们回归乡村,回归土地的方式去再现艺术。每个艺术家都选择使用不同的方案在乡村中创建公共艺术作品,他们与工人协作,在不断的沟通和调整中,完成各自的作品。
虽然和艺术史上知名的艺术家克里斯托或者R史密斯的作品相比,《大地艺术家》的作品因为参与艺术家们在作品呈现的同时也要兼顾电视拍摄的独特性,而不能使作品的表达达到极致,但他们还是敢于实践,最终完成的作品也非常完整的将公共性和艺术性结合在了一起。
正如前文说的在综艺节目的背景下,艺术是否可以超越节目的限制,达到思想和实践的有效性?就我的观察,《大地艺术家》是触及到问题的。乡村建设运动,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开始,曾经“无疑地形成了今日社会运动的主潮”,因为这场运动可以自下而上的寻找改革农村,改革中国的方案,因此触发了人们救治乡村和中国危机的企盼。梁漱溟甚至发出这样的呼告:“四面八方的来到一块,这证明今日乡村运动好像是天安排下的。”乡村建设团体在最多的时期甚至超过一千。从这一时期开始,经由延安和之后的上山下乡运动,到当代,乡村建设因为从现实出发的本真需要和极强的实践性,仍然吸引中国知识分子在此领域寻求国家命运改造。
改变农村便是拯救国家的认知,是知识界投身乡村建设运动的强大动力。因此各时期学者更多的将农业的村庄、土地、人作为主要问题看待,并在其中寄托知识分子的政治性诉求。在梁漱溟看来,民国以来的“政治改革之所以不成功,完全在新政治习惯的缺乏;换言之,要想政治改革成功,新政治制度建立,那就非靠多数人具有新政治习惯不可”。而新政治习惯的培养,“天然须从乡村小范围去作”。乡村建设运动的出现,是乡村和知识分子两者必然的结合,并最终导致领域广阔、面貌多样、时间持久、影响深远的乡村建设运动出现。而《大地艺术家》正式着眼于农村审美建设运动,将最纯粹最新颖的艺术形式带入乡村,在艺术公共性的前提下,使艺术和农村发生实质性的内在联系,并在潜移默化中改造中国乡村的艺术审美需求,这也是《大地艺术家》所提供给我们的乡村问题的当代解释。可能再也没有另外的形式会比《大地艺术家》做得更彻底了,所以我们都非常期待这季《大地艺术家》在之后的呈现,以及它在未来更加的深入问题的实质,更加的介入自然,介入艺术,介入中国。
让艺术家走进自然,创作大型景观建筑。这种形式不仅适合电视拍摄,也打通了上及画廊运作、品牌增值,下到文旅资源转化、民宿开发的全新模式
还挺有趣的
明明一个很好的概念,做的流俗不堪。
因为这个名字进来的,城市+艺术,现在很多这样的项目
节目组其实连大地艺术的概念都没搞清楚 就强行做大地艺术的节目 做出来的作品感觉根本就不融合 感觉整个节目组对艺术的认知都挺堪忧的
给两星,先观察,画面感觉没有很精致
想起beyond的《大地》:回望昨日在异乡那门前,唏嘘地感慨一年年,但日落日出永没变迁...
无聊的娱乐片段,换成普及大地艺术概念不行吗?艺术家也没作品介绍,没有流量明星不认识人。
不行……哪里艺术家了……远远低于期待值
难得,值得推荐。
???? 真人秀对艺术家下手了???
没想到还可以有这样做的节目,现代艺术思潮的世俗化不失为一种让大众亲近艺术、了解艺术的途径,就好比我很喜欢一名现代艺术家——庞茂琨,就是把艺术通俗化、世俗化,同时加入自己的艺术理念进行实践,实际效果非常出色。希望有更多人能看看这档节目,了解一下艺术。
看得有点尴尬。
你台后期不然还是外包吧。
真人秀假感太强,太多没有意义的活动。主旋律艺术品大多都很丑……
看了两三集吧,有点看不动,觉得进入节奏有点慢了。为题材多加一颗星。
还可以吧,看看风景不错,作为上班族更多时间只能通过屏幕去感受大自然了
还可以呀
借
艺术需要介入大地,介入自然;介入乡村,介入时代。大地艺术家做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