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主人公直己的视角出发,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大学辍学生,在父亲的废品回收公司打工。某天直己在游泳池认识了男孩槙,晚上回家时他让槙和槙的盲眼奶奶搭了顺风车。
奶奶在车上讲起年轻时环球旅行的经历,包括打卡《春光乍泄》里的伊瓜苏瀑布。然而等重病住院后,她才向男孩们坦白自己从未离开过日本——所有故事都是她编的。她把存折送给孙子,希望槙替她去看这个世界,只是奶奶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没多少钱了。
不忍向奶奶道明真相的槙认为别无选择,他只能收录合成各种音效,模仿在世界各地的游历,做成磁带后拜托直己放给奶奶听。直己义无反顾当起了槙的助手,两人结伴收集瀑布、大海、森林的声音,在荒郊野外露宿或在车库光着脚打闹,玩着只有彼此才懂的摔跤游戏,释放内心的隐秘情绪。
经过看似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直己提出了要求:我们能真的环球旅行一次吗?比如,去看伊瓜苏瀑布?
其实公路片/旅行片和homo题材的共通点就是“寻找”,在流动的时空中一步步认识自己。《赤脚鸣声》的新意主要体现在对感官的呈现,电影中虚拟的旅途为了感官开启,也通过感官推进。 而感官则直通脑海、直通心灵,进而展现出homo题材的另一个主题——“爱”。在电影中,有来自原生家庭的父爱与母爱。导演呈现的是负向的父爱和母爱,这可能也流露出导演本人对homo的思考。父亲在电影中是坚持父权权威但与儿子缺乏情感联结,甚至在世俗意义上“失败”的父亲形象。母亲在电影中虽然柔软细腻,但除了生理的病患外,心理其实也是病态的——她沉浸在被爱的渴望和被抛弃的不甘中。 这样的家庭氛围可能直接影响了双男主对爱的认识。小白斯文礼貌,但并不懂得如何表达情感、开启亲密关系,也并没有真正认清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性取向,无论是在影片开头对即将出国的女孩,还是后来出现的小黑,并且是在他们都对小白或多或少表现出渴望时。小黑似乎对自己的性取向很明确,这或许是他在泳池边说无法触碰别人的原因,但他在感情方面同样生疏,尽管他比小白技高一筹。 在二人的虚拟旅途中,双方都对对方有朦胧的感情,但从未正面确认过,而是以打闹来掩饰情感。而导演表现打闹的情节时,更是融入了披散的衣服、浓重的喘息、裸露的脚等情色意味浓重或者说带有明显“哲学”特征的画面,这更传达了二人之间的感情,这也是《赤脚鸣声》的优秀之处。 直到美岛去世,小黑才在打闹中跟小白说了真相:录音其实是为了和小白多待一会——但用的也是“多待一会”。从那时起,二人的关系进一步升温,但始终未能确认关系。但在这次打闹后,小黑在情感中明显更加理智,而小白则渐渐冲动起来。可能他之前的外热内冷或许都是伪装,只有对真正喜欢的人才会展现出冲动的一面,然而他自己并不知道,并且他以近乎天真的方式认为,唯有出国才能和小黑维持这样的暧昧关系。在自己攒下的出国费用被父亲套取后,他选择了犯罪(当然,这一段我没看懂),最终陷于囹圄。 或许是小黑在小白歇斯底里后选择理智地告诉小白,即使不出国他也会和小白在一起,但冲动的小白似乎没有接受这份理智,并且在囹圄中告诉小黑以后不再相见。出狱后不久,小白又在一次偶像剧般的偶然中与出国的女孩重逢,并且火速发生关系、结婚。在二人看电影驾车回家时,小白和小黑又在一次偶像剧般的偶然中重逢,小黑坐在小白曾开过的废品回收车上,看到小白后开始公放二人一起录下的磁带。小黑和小白最后的竞速画面个人也十分喜欢,最终二人分道扬镳,小白在车上泪流满面。 其实个人没有想过黑白会be,也没想过小白的设定最后还是bi或者深柜,小黑的颜值和忠犬人设也十分讨喜。除了这一点外,其实影片也有颇多个人未懂之处。看到一半的时候觉得小白当初答应送机却又没送的情节其实可以再补几个画面,比如女孩在等之类的,送机路上突然发现小黑然后从此开启和小黑的故事也因此稍显突兀。唱片这一物在开头串联起美岛和黑白,也是开启三人旅途的契机,但在三分之二的情节中又隐藏了,当然最后导演又把唱片和女孩给圆回来了,不然更突兀。另一个点就是小白的犯罪情节也不够完整。小白是入室盗窃?还是在回收废品时盗窃?那户人家和小白是什么关系?小白最后帮女主人了吗?钱又是如何拿到的?这里有一堆bug。
“美鳥ちゃん、太陽の光が入ってくる”
“聞こえる?”
也许是因为我正处于人生的至暗时刻吧,这部电影又轻易地勾起了我的愁思,眼泪好像又要落下。
这部电影触动我的点很多。无论是在父亲掌控下的なおみ的挣扎,还是まき为了实现养母みどり的愿望而一个人傻傻地去录制各种音效,更是两个少年无数次粗暴而又带着缠绵的拥抱。
我在这种拥抱里看到了赤裸裸的爱意。
这种呈现既让我体会到了爱的浪漫,又不可避免的感受到了彻骨的悲伤。他们之间只有拥抱,但他后来却可以和另一个女生如此自然的发生关系。为什么相爱的两个人会彼此错过呢。
或者说,连如此相爱的两个人都会彼此错过,又何论我们呢。
所以,“我们可以重新来过吗?”
早有耳闻《赤脚鸣声》是be美学,作为be美学爱好者,不敢亵渎了它,平日的碎片时间里没敢草率点开看,因此在待看列表里吃灰了好久。
在一个下雨天的休息日,终于打开了这部电影,伴随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打算静下来好好感受。
故事从少年Naomi的视角出发,他在父亲的废品回收公司打工,父亲的掌控欲很强,而Naomi在与父亲的相处中总是压抑着自己。
Naomi在游泳池认识了Maki,有一天晚上,Naomi看到路边的Maki和他的奶奶midori,便让他们搭了顺风车。
奶奶是一位盲人,她在车上谈起年轻时环球旅行的经历,和Naomi聊到了《春光乍泄》里的伊瓜苏瀑布。
然而等重病住院后,她才坦白自己从未离开过日本,所有故事都是她编的。她把自己的存折给了Maki,希望Maki替她去看看这个世界,只是存折上的金额并不是奶奶所说的数目,也根本不够去任何地方。
不忍向奶奶道明真相的Maki想到了一个方法,他借了Naomi的录音机,收录合成各种音效,模仿在世界各地的游历,假装自己在周游世界,做成磁带后寄给奶奶听。
一次Maki在操场沙堆模仿在沙漠行走的声音,被Naomi撞见,Maki告诉了他真相后,Naomi义无反顾当起了Maki的助手,两人开始结伴收集瀑布、大海、森林,麦田的声音。
在Maki充满想象的描述中,他带着Midori游历了中国台湾的市集、摩洛哥的撒哈拉沙漠、意大利的蓝洞、伊瓜苏瀑布、加拿大的麦田、阿拉斯加雪山,最终来到了美国的羚羊峡谷……我有时候会跟着Maki的声音,闭上眼睛和奶奶一起想象他所描绘的画面,每一趟旅程真的浪漫又有趣。
奶奶Midori年轻时候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她这一生的执念是去一趟羚羊峡谷,maki实现了她的愿望,他想象着了在羚羊峡谷的画面,手掌在峡谷顶端投向谷底的阳光中穿透,Midori终于没有了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可Maki觉得Midori的死都是自己的错,他疯狂的自责,Naomi想和Maki带着Midori一起去伊瓜苏瀑布。
可是Naomi去取钱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早就被父亲偷偷取走花光了,Naomi觉得自己这辈子一直困在原地,受到爸爸的束缚,他早就想要离开家里去国外,而他偏执的想要和Maki一起去旅行,他终于爆发了,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却在入室行窃途中发生了意外,主人家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摔下了楼梯,Naomi因此坐牢了。
Maki去探望了Naomi,Naomi说我们以后不会再见面了……
可是Maki仍在自顾自地说,蓝洞、极光、伊瓜苏瀑布、羚羊峡谷...总有一天,我们会一起去的,去任何我们想去的地方。
两个少年是在录音过程中变得愈加亲密的。
Naomi说他只相信能触碰到的东西,可是他不敢触碰Maki。
而Maki同样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能够找出可以触碰的对象呢?
“我总有种地缚灵在周围的感觉,触手可及的地方明明有人,但我却碰不到他们。”
两人是那么的相似,当他们望着对方的后背亦或是侧脸时,总是会情不自禁想触碰彼此,却又克制着,害怕着,一次又一次,小心翼翼试探着伸出来的手缩了回去,最终只敢以嬉闹摔跤的方式触碰彼此。
简单的触碰,对于他们来说,是艰难又奢侈的一件事情。
整部电影的悲伤基调从开篇贯穿到结尾,全篇的镜头都很美,用声音表达画面,用无声的画面传递情绪,就如电影名字《赤脚鸣声》的由来,赤脚感受大地,耳朵倾听自然。
Naomi开车,Maki坐在副驾驶,将脚翘在车窗外,两人在车里谈笑风生,此时,音乐响起,好不惬意。
这是整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
相似的画面来到结尾处,两辆车在等红绿灯时并行,开车的依旧是Naomi,Maki坐在副驾驶,同样翘起的脚,不变的大喇叭,两人分隔两车,对视上了眼神。
谁都没有开口说话。
他们身边坐着的再也不是彼此,Naomi的副驾驶坐着的是电影开头去了加拿大的那位女生,是Naomi的好友,两人戏剧般的重逢,上床,约会,默契的在一起,仿佛一起都回归正轨。
“绿灯了。”
女孩的提醒让Naomi回过神,他收回了眼神,继续开车,Maki车上喇叭开始放以前两人一起录的周游世界的磁带,Maki似乎一直没有放下过去。
到了分叉路,两辆车越行越远。
Naomi哭的泪流满面,他终究选择了自己的路。
这段两人重逢的桥段设计,让我彻底的绷不住了,跟着Naomi哭的眼泪止不住。
两人究竟是败给了现实,还是败给了自己?
这部电影多处致敬了《春光乍泄》。
同样没去成的伊瓜苏瀑布,还有结尾处的那句“不如我们重新来过”,是春光乍泄的经典台词,可见导演的致敬之心。
伊瓜苏瀑布还是那个瀑布,它又见证了一段感情以悲剧收尾。
像直己这样,在父亲的掌控下成长起来的男孩,习惯性地服从和隐藏内心。他不会告诉他爹自己不喜欢钓鱼,他是那种即使聚餐回家,也要老老实实道歉着吃完父亲留下的晚饭的人。
面对槙,他渴望拥抱,却每次都用打斗做借口代替,把情况留置在“安全线”内。(一边是想把对方塞进血肉的拥抱,一边是蛮力扭打推搡,有一种咬牙切齿般的涩。情。)
他提出的环球旅行就是一次蓄谋已久的反抗。他可能这辈子难得鼓起勇气去反抗压抑的人生和压抑的爱。
但在攒了很久的钱被父亲偷取后,直己就疯了。
这意味着他的出逃计划还未开始,就再次被轻易地捏死在起点,理由只是因为他父亲不想他走。
这让我想起以前有个说法:把年幼的大象绑在一根无法挣脱的桩子上,那么即使将来他有力量扯断锁链,他也会以为自己办不到而放弃尝试。
钱被父亲取走所带来精神上的伤害比想象中更大。直己知道自己恐怕难以有勇气再来一次。他拒绝了“再一次漫长攒钱”的这个选项,趁着情绪上头,勇气未消,他孤注一掷去偷钱。
这个关卡,闯过去了,走就走了;闯不过去,他恐怕只能回归原本顺从平静无波澜的普通人生活。
结果当然是失败的。
直己和槙不一样。在他们狱中隔着玻璃对望时,就已经预示了结局。
槙说: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一起去。
直己说的则是:我们不会再见面了。
最后的最后,两辆车并行,槙广播着他们曾经模拟过的旅行声响,这是他最后一次发出邀请。
而作为“安全”而懦弱的普通人,直己不会应约。他哭得再伤心,也只会转动方向盘,开往另一条道路。
就嗑糖角度来说,这是一部底色阴间风味,但缠着阳光的青春双向暗恋,湿漉漉的,在我的xp上疯狂舞动,我还是挺喜欢的
影片的标题叫做《赤脚鸣声》,在没有观看这部影片之前,我对这样一个片名,是琢磨不定,十分期待的。应该有语言差异,但也实是影片的线索、意象,赤脚、鸣声。
影片发生在我很喜欢的夏日,似乎美妙的不期而遇与夏日有关。
缘分是无言的,他俩在游泳馆一面之缘,“仰泳更轻松”,而后邂逅马路边。少年这样遇见少年。
我本人很喜欢游泳,除了快乐的多巴胺,水里是自由的,子非鱼也可以知晓一下。在水里会浑身轻松,而直己却表现出紧绷。他很紧张,全身的肌肉都是紧绷的。他不是怕水,是一种被束缚的表现。他日常都是在伪装真正的自己。
槙“生而自由”,他是被领养的,他无拘束,很随性,也很豁达。这可能来源于一无所有,他会认为精神的寄托是真实的。而当阿婆的离世,他也从寄寓上回到了现实,身边是有直己的。
两个少年似乎想救赎对方,却陷入彼此的泥沼。他们不完全明白对对方的感情,没有正视对彼此的情愫,转而用所谓“打闹”替代爱抚,因为懵懂,因为怯懦。
赤脚其实是一种自由,直己一直都是穿着帆布鞋的,除了和槙一起时,直己喜欢槙带给自己的“自由”,这种对自由的想往,是对原生家庭父亲控制欲的反抗,是对于“辍学”的一种无声延续,是灵魂的苦苦挣扎。
鸣声,呼啸在耳边,我们曾一起听过的声音。这些声音是他们一同制造的,是命运的红线头,是彼此的羁绊,是两个少年对彼此的许诺,是渴望自由与爱的少年想要一起去看的天涯海角。阿婆也苦于年少的许诺,但她在光里放下了执念,也就无所牵挂于世。
两个少年是没有错的,错的是世俗的繁缛,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影片的最后,并行的车,喧闹的广播,再次不期而遇,闻声不忍泪下。我认为导演保留了一个开放结局,你可以认为是两辆渐行渐远的“车”,也可以认为是收音机说出的“我们重新开始吧”。真的很苦,原谅我更青睐后者。
无法言说的分别也发生在夏日。我们光着脚走过沙漠、河道、沙滩、石路、冰原、麦田、峡谷,听,呼啸在耳畔的声音,我们曾一起听过。
Maki说:how does it feel to have someone whom you can hold? How do people manage to attract others? I feel a magnetic field around me. People are within my reach, but I could never touch them. 当直几降临,he is within his reach, but he could never touch him. 他们用肉搏换取触摸,直到手腕乌青也会触发心底的脆弱,直到手臂骨折变成逃离的信号。他们用造声留住共同的时光,和盲人养母一起一辈子奄留家乡,却在录音机里走过蓝洞、羚羊峡谷、撒哈拉沙漠、Iguazu Falls,那里有他们一次又一次从头来过的声音。直己只相信摸得到的东西,因为父亲满口捆绑的承诺,而直己的人生好像只有一次勇气可以被提起,一旦失败就前功尽弃,掉进父亲规训的「承诺」;相比之下,maki有更加开放自由的灵魂,相信无形、相信记忆,他说let me hear it barefoot,或许是一种象征吧,可惜靠近真实,在这种时候也是两个人的事。当直几回到那个「正常」的世界,maki,你能做的只有告别,farewell Naomi。
太喜欢了。同性电影表象下其实是巨大生存困境的隐喻:我们哪里都想去,我们哪里都不去了,只能靠想象力来构建大不了的远方。看时间点的话也算是疫情电影了。两个人用各种回收的“不再被需要”的杂物模拟行走在撒哈拉沙漠的脚步声,伊瓜苏瀑布的水声,蓝洞里的回声,深圳是光线发出的声音,倘若不是最后突如其来的变故和犯罪,可以说是非常动人的对抗生活的行为艺术。然后就是亲密关系的建立和沟通的失效,两人来回的拉扯,试探,始终无法坦然地伸出双手的触摸,欲望的无出口让亲密行为变成一种搏斗和暴力相向,曾经的热烈最后成为擦肩而过。电影中的社会氛围:少子化、高龄化、空巢老人,是这段亲密关系无处不在的阴影。与《春光乍泄》遥遥相望,开头的happy together,最后“我们从头再来过?”收尾,也许是希望,也许是不确定。愿相爱。
7/10 沒有實體就沒有意義嗎?或許紮根到記憶里才會永遠存在吧。最喜歡去瀑布的那場戲,灑落的水花,淋濕的髮梢,想要觸碰又突然收回的手。兩個大男孩藉由聲音環遊世界,撒哈拉的沙子,阿拉斯加的極光,加拿大的金色麥田,還有羚羊山谷照進來的那束光,期待變成了執念,又變成了磁帶里的記錄,終於來到分岔路口,終於紅著眼說著無聲的告別。
Happy together.
他们不断地寻找那些风景的比喻,但总觉得找不到什么能比喻他们爱情,就算是扭断胳膊好像还觉得不够用力。
还是给了五星。前90分钟在我心中几乎是神作,而后30分钟却令我感到莫名其妙无法接受。导演把槙和直己间的感情拍得极为克制,超越了同性,而将光影与剧情都让位于对空荡青春与单薄少年的描绘。盲眼奶奶拿着九万二的存折托付少年去看世界,两位少年为了带她实现梦想,捕捉音效制作录音带,让她身临其境于梦中的羚羊峡谷……这个设定真是令人拜服,她在仿佛羚羊峡谷的阳光下伸出手掌的无声画面让我掉了好多眼泪。而关于赤脚的镜头语言极其坦荡,比起预想中的情欲味道,不如说是一种光溜溜湿哒哒但又极其干净的青春气息。两人如小野兽般游戏打闹,在理所当然的身体接触中建立羁绊、置换身份认同,在清澈的友谊里确立依赖与喜欢。两位男主年轻却又帅得如此有质感,真的可惜了,人物犯罪动机与悲情结局真的难以下咽,两双手臂到最后也没能变成拥抱。
整个影片好像一直都是个善意的谎言,去旅游是假的,会游泳是假的,两个人的友谊也是”假的”,唯一是真的可能就是那份赤脚鸣声。最后那段无声的汽车对白,成为两人最后的默契
其实,这几年看这种类型太多产生了一定的疲劳。所以,LGBTQ完完全全可以在爱情之外辐射到更多的潜在,特别是对于东亚和亚洲这样相对保守和固守的存在,甚至上升到我提及的“革命”程度的反叛。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两个男孩打闹的互动方式很奇怪,但是我完全可以理解这种掩藏自己取向的手法,有些时候那个情感的瞬间错过了就不可能再回去了,也许这是自然给人的缺陷,也可能是礼物吧
soma真的好听(重点全错
瘦脸朱一龙×高个吕爵安,你们的肉搏是真的肉搏啊。一两次还可以,次次都这样有些过分了。又不是恐龙时代。
前半段的剧情有着非常可爱的、令人愉快氛围。为了替病中的盲夫人美岛实现梦想,囊中羞涩的槙和直己用身边的一切事物制造景色的声音,寻找世界各地风景的“平替”,磁带和旅行手册连接起三人的环球旅行。两个少年之间的相处很平淡自然。做事时走神会久久地盯着对方看、出去玩时吃同一个东西,衣服也换着穿。他们对彼此的感情难以言说,表达的方式也毫无章法。原始情感的横冲直撞,通过打架才能实现的身体触碰,最露骨的表白也只是“我无法停止录磁带是因为想和你待在一起。”两人像两头未被驯化的野兽,无法为对方舔舐伤口,尖利的爪牙会再度弄伤它。到最后槙依旧是一个自由潇洒的少年,做着直己曾经的工作;直己却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开始世俗意义上正常的生活。两人带着回忆,在岔路口处渐行渐远了。可惜生活不像是录磁带,可以从头来过。
结构让我想起阿黛尔的生活,故事的主角其实是Naomi,有关他的阶级、原生家庭、无法越过的心结和性格缺憾。这么一来,反反复复的扭打就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有几处巧思非常有意思,比如用眼泪煮意面。拍得如此细腻,怕不是导演的亲身经历。结尾非常重要,在我越看越疑惑的时候,将一切用意点明。
两个男生一言不合就打闹,大部分时间看得叫一个心跳加速嘴角上扬。打闹是多了点,但经历过少年时期便深知这就是直白地代表着少年们对彼此关系的认定,是亲密关系的某种取代。它无比大声地宣告着「爱就是要贴贴」。街头漫步,背靠在后,以我的头搭你的肩,你伸出了手,我笑开了花……两个男生贡献了或许是本年度同影的最佳场面。
还蛮喜欢的。与表面“用录音笔帮盲母周游世界”这种小红花like的台式清新设定不同,内里是反复的暴力代替了爱抚,但这种回归原始的行为却胜过一切宁静,爱情在本质的演绎中成了融合双方的道具,就算必定分别,却也难舍难分,即使试着穿回自己的外衣,却也再难分你我。有点像滨口龙介会写的本子,也不禁让人想起他那部同题材的未竟长片《不気味なものの肌に触れる》,但认真相较起他的片子,在相同母题的情况下,又细腻且直白得多。就确实也第一次看这种0床戏0表白但却又十分激情亲密的片子,大陆审核福星(不对)。佐佐木诗音和诹访珠理都未来可期。
走走停停当旅行,打打闹闹像爱情。当我不能再陪你去收集和录下那些声音,你也不要忘掉我曾为你而动心。
3.5。旅行、泳池、收集影像与声音。水流与光线。属于「我们」的伊瓜苏瀑布、意大利蓝洞与羚羊峡谷。「我们」可以去任何地方。
虽然导演无意为之,但确实是一部如果放在中国就能过审的同志电影,因为同性情愫表现得别具一格。两个人都不知道如何跟同性相处,被彼此吸引却又害怕触碰,以致于每次拥抱后都必然伴随着扭打,用肢体的激烈纠缠宣泄内心的难明情绪。结尾致命一击却又很真实,让人想到早期村上春树小说,果然青春的幻灭才是永恒的。
殺了才是真的 沒殺的是電影 電影快點結束吧 趕緊叉路口吧
笨拙的浪漫,偷钱一段开始变得有些狗血过头。凑了一桌青涩版松田龙平X坂口健太郎X苍井优演bl也算功德一件?(诗音、珠理,两个男演员的名字都好女性化,要不要考虑加入一下Free泳社?)
杀了我吧,情人节的夜晚,看一部爱情电影是合适的,却没想到如此极致细微拉扯的青春纯爱BE美学。看到一半还收到IRCC的旅游签拒签邮件,忽然也想去环球漫游,去看伊瓜苏瀑布,去撒哈拉沙漠,去阿拉斯加冰原,去看极光,去无数不知名的地方,去和一个个陌生人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