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来欢乐一下。
在《成龙自述》里面提到,由于对上一部影片《奇迹》的投资过大,盈利却不多,嘉禾公司很不满,成龙才作出拍摄《龙兄虎弟》续集《飞鹰计划》这个相对保守的方案好赢得更多的票房。
说起来也悲惨得很,他很想拍文艺片,起码《奇迹》初衷就想拍成文艺片,但嘉禾对他的规定是,动作戏或特技在影片中过少,就不会批准拍摄。最终《奇迹》用了7千万港币才拍好,是当时香港制作成本最高的影片。
嘉禾要求成龙减缩开支,《飞鹰计划》到最后却大大超出预算,比《奇迹》所用的费用还多出4千多万,最后完成的时候一共用了1.15亿港币。真不知道嘉禾当时会有什么样的心情,但中途套牢也不得不往里扔钱。所以《飞鹰计划》刷新了《奇迹》的制作成本上线,成了当时的新贵港片。
造成耗资巨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摩洛哥是拍摄中的一站,风景很好,大家心旷神怡,可机器设备总因为进沙而出现故障耽误拍摄。骆驼也不听使唤。因为气候炎热,剧组九成以上的员工都因水土不服生病卧床,还有一个被蝎子蜇伤了,拍摄不得不推延了两个月。为了保证尽快完成拍摄任务,成龙不惜重金大费周章的做了很多后勤给养工作。最严重的是剧组的道具钞票不知怎么回事被当成真钞票在本地流通了,摩洛哥当局传讯了成龙,并没收了所有胶片。剧组着急忙慌的赶紧联系律师来处理这件事,表明身份,作出保证,经过好多天的努力警方终于把胶片还给他们。但警方以发行假钞票的罪名逮捕了制片经理,制片经理为此蹲了三个月的监狱。他们计划着把必要在当地拍摄的镜头都拍完之后,又运了10吨沙子回香港准备拍摄剩下的镜头。剧组这才带着伤员病号,进沙的机器设备,还有狼狈不堪返回香港。
想想这些经历,再看看这部欢乐的影片,不禁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叹来。
比起同类型的美国好莱坞影片,这部影片在美术设计,场景设计,道具制作上显得很玩笑,不严肃,这就降低了真实感。但客观的综合评价,成龙的影片从人力、物力、财力,企划周期、制作周期,都大大低于美国好莱坞同类型影片的标准,而且产量很高。在这种短频快的情况下,作品能达到这种水平,已经是相当可赞了。而且,影片从头至尾都充满了欢笑。这也是不可多得的。
哎呀,实在是太欢乐了。
后来才反应过来,影片开始部分,一直被扣留在土著女王身边当老公的瘦小枯干是执行导演陈志华。
2 ) 剧情
《飞鹰计划》真的一看就知道是成龙标签的电影。搞笑,打斗,金钱,美女…看的人笑成傻子。剧情是这样的:历经艰辛刚摆脱非洲土人的追杀,飞鹰Jackie(成龙)就接到伯爵的急电,要其迅速赶到西班牙。二战末期,知道自己来日不多的德国纳粹把在欧洲抢掠所得的数万吨黄金隐藏在了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个秘密基地,伯爵急电Jackie,正是要其配合冷艳的考古专家Ada(郑裕玲)再赴非洲寻找这批黄金,途中,藏金副官的外孙女Elsa加入寻宝队伍。 费尽艰辛终抵大沙漠后,Jackie一行人于一次意外无意发现了藏金基地……有刺激有搞笑打斗,看了不止一遍的成龙经典电影。现在才知道导演也是成龙。对他了解还不够啊。成龙真的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人了!
3 ) 很喜欢这部
成龙拍摄了《飞鹰计划》,担任导演。全片在非洲沙漠拍摄,成龙在帮助伯爵前往撒哈拉大沙漠寻找二战时德军的一个秘密基地时,发掘出了里面埋藏的黄金,冷艳女郎郑裕玲奉命协助成龙,沿途则有各种身份神秘人施以突击,惊险百出。《飞鹰计划》耗资1.15亿港元,是当时最昂贵的香港电影,电影开篇还是飞鹰从非洲土著那里夺宝,之后受托找纳粹余党的宝藏,郑裕玲和伊娃·考伯陪他各地历险,纳粹余党暗中争抢,最后侠盗斗败反派,大快人心,飞鹰计划系列毫无疑问是成龙电影的高峰。
4 ) 最纯正的成龙血统电影
本片是成龙把谐趣动作风格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一部电影,场景和桥段设计新颖逗趣,层出不穷,从一开始的非洲土著逃亡、过程的飞车追逐、扯浴巾、沙漠三美夺水到最后涡轮机大战,都充满了天才般的创意,兼具娱乐性及创造性,这是最纯正的成龙血统电影,也正因为成龙的精益求精,导致制作周期习惯性延迟,预算严重超支,逼得嘉禾只能“没收”了大哥的执导权,本片也成了成龙嘉禾时代最后一部自导自演的作品。有时候适当做减法也是好事,放下执导筒后产量激增,优势资源的创作力更集中,爆发的能量更强大。
90年代的成龙电影在亚洲绝对可以横行霸道,也是唯一可以与好莱坞相媲美的大制作,本片的异域风情及夺宝奇兵元素,加上內练的成龙筋骨皮,一道香甜可口的娱乐大餐就此完成,完美!
5 ) 超级镜头
本片在剧情上没有变出什么新花样,但部份特殊的动作场面设计,例如超级强风令成龙整个脸孔扭曲等镜头令人印象深刻
6 ) 龙叔的电影永远都是正能量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比生命还重要。
导演就是好,可以把女主角的便宜都占一遍,哈哈。不过喜剧和动作戏还是那么的成龙式cult,除了逃跑还要救人,永远的英雄形象。不过外国政府真看得起龙叔,哪部电影都是让他单独行动,一个理由搞定:亚洲人能遮人耳目,但一路上反而还更加惹人注目呀……龙叔为了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可谓也是投入了许多精力,滑铁链摔下来那段花絮,看着都疼,为努力工作,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龙叔打call!这种拼搏向上的小强精神值得当代每一个年轻人学习。
7 ) 永远的成龙大哥永远的那个标志性笑容
几乎没有人特意去翻成龙早期电影来看(1970~1990),年轻时的动作戏经典到不行,最主要得不是动作,而是成龙历来的黑色幽默搞笑风格!实在是太喜欢了,比起周星驰语言+无厘头试的搞笑风格我真心喜欢成龙的...《快餐车》《飞鹰计划》等等都太!太!搞笑!太!太!经典了~ 尤其是影片最后的拍摄花絮,各种受伤、差点丢命、耳根留血、昏迷过度……
成龙的一些歌曲很励志,很好听!个人很喜欢《问心无愧》和《男儿当自强》!
又一部陪老妈看的成龙电影,质量很高,全程爆笑,沙漠黑帮、纳粹基地,特别像在看龙珠(龙珠红衣军团就是借鉴了这里吧),5星好评好评。
看到最后那段风中打斗就要给四个星,黄金时代的成龙多好啊,简单有趣来点小色情还有小想法,怀念那个时候的港片
夺宝奇兵式的冒险故事,加上成龙的杂耍式动作风格,还有三个俏皮的龙女郎,就汇聚成了一道标准的动作喜剧大餐。
9.0/10 分。2017.12.15,重看。又名龙兄虎弟2,动作和喜剧桥段都非常不错。成龙好拼命。据说拍摄的幕后制作故事很曲折。。。郑裕玲年轻时很漂亮,演技也很好。。。金发美女伊娃·考伯,日本妹子池田昌子都很漂亮。。。
现在看起来有点过于闹腾了。不过闹市追逐那一段实在是精彩。碟中谍6里面阿汤个在巴黎凯旋门的那段追逐戏和这个非常像。要说没有借鉴我是不信的。顿时觉得碟中谍6也没什么了。成龙早就玩过了
O(∩_∩)O哈哈哈~ 最后几个人走在沙漠里嘚嘚 镜头升上去俯拍乐死我了
在电视里看了好几遍,明显有模仿《夺宝奇兵》,但还是有成龙独特的动作喜剧的风格。很少有国产电影可以把冒险寻宝题材玩得这么流畅还有趣的。
★★★★ 打得既精彩又搞笑
成龙对道具的使用,世界顶级水准了。PS:二十年前的郑九组真是大美人那
这部成龙作品虽然情节胡扯,而且明显照搬,不过桥段和场景设计都还挺有意思,郑裕玲的配角作用也大大提升了可看度。后半部分有点急。
三个女人一台戏,其实成龙很适合演韦小宝。追车戏很赞。
那时候的成龙还是挺可爱的,就像第十放映室里说的,他是超人加007,再加印第安纳琼斯,最后还要乘以卓别林
经过《奇迹》的不温不火后,那个热爱冒险的成龙再次回归大家的视野,借着《龙兄虎弟》的jackie一角,在这只飞跃各国领域的雄鹰身上,造就了成龙版的《夺宝奇兵》。大制作大场面,够危险又刺激,成龙依旧卖命的上窜下跳,只为观众撇嘴一笑,作为商业电影,这就是所谓的爆米花盛宴吧。最喜欢3个女人抢成龙水喝那段,以及末尾的风流作战,太好玩了
百看不厌的成龙电影!!
热闹,沙漠喂水好污。
老婆,抱抱!呼呼,这是小时候看的成龙电影最喜欢的一部,呼呼,小时候看的时候可好笑啦,现在也是哈,就是在飞机场那段,笑死啦,噗,嗯,老婆,我想和你一起看,好不好?
伊伯特认为,大多数动作片都难以克服自身的粗鲁感,要更多依赖对手的刚猛残暴,成龙电影却相对低调,被打疼了做个鬼脸,险险避过掸去尘土,更追求噱头而非弹头,他是动作职业达人,每片都有惊艳演出,可同时角色形象却总是透着积极乐观,贯穿作品的是一种天真和完成动作的愉悦,而这反过来必然感染到观众,使其不自觉地咧嘴傻笑大半程……旧影回眸加长版,认同此评之余补充两点。一,沙漠酒店和人贩市场部分可能参考过雅克贝克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特别是前者的空间设计。二,金库里巨型风扇概念来自基顿。而打斗过程中轮椅老头通过控制开关助他以一克二,隐隐看到了醉拳的影子。老师傅现场指导斗强敌,韩湘子擒腕击胸醉吹箫!
算是黄金阶段成龙最后自导自演的作品,这个阶段成龙主角的性格可活泼可成熟,可尖酸可担当,比较讨喜。打戏方面重点不在功夫而在场景,飞机场一段算是成龙电影中最大的场景杂技。
我喜欢,看了少说10遍
看过这片子以后,傻逼才喜欢《十二生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