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 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2 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3 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4 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5 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6 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3 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4 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5 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6 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7 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8 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9 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05:02

详细剧情

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

长篇影评

1 ) 七句话

剧作

“大事件里的小人物”还是“小人物遇上大事件”,不仅关乎方法论,也是价值观的问题。

视听

特写、慢镜头、音乐渲染用滥了,像电视专题片。

主题

除“国强”以外,是不是也该表现点“民富”?

结构

用笔写字实在是无甚新意的点子,对不住陈凯歌这三个字。

片名

除《白昼流星》以外,其余几个都停留在概括剧情的水平。

红旗

出现的太多,中学语文老师应该讲过,点题最好不要超过三次。

人物

林治远想确保升旗仪式万无一失,和老伴儿咫尺天涯;高远为执行研制原子弹的秘密任务,与发妻相顾无言;冬冬因服务街坊们顺利看女排直播,错过了心爱女孩的道别……难道“爱国”之路注定是孤独的?

2 ) 第一届华夏杯命题作文大奖赛 优秀的很突出 平庸的请继续好好拍片

每个导演交出一部短篇电影,像极了被班主任下达了一篇写作任务的学生。情景脑补一下,语文老师郑重地拍了拍小X的肩,缓缓说道:“小X啊,这回举行作文比赛,命了个主题是我和我的祖国。咱们班我就找了你参赛,可得好好写啊!这回不是全市的比赛,可是全国,写得不好,可是要被全国人民批评的。”小X频频点头,表示自己一定好好完成,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内心窃喜,终于,证明自己的机会来了。

以上全是我自己的脑补。下面正经开始写影评。

电影采取时间轴的方式讲述,这也应该是最简单地串联起七位导演作品的方式,所以不用担心,绝不会有故意倒叙这种毫无意义的炫技。从新中国成立到2015年阅兵,七件大事一一讲述。这中间每个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就对比得很明显了。故事情节就不多介绍了,就聊聊我浅薄的对导演风格的认识。

1949年10月1日,前夜,管虎

之前看过管虎的作品有《厨子戏子痞子》、《老炮儿》。都说不上特别喜欢,故事的悬念设置,印象中厨戏痞是好的(好多年前了)。这次的前夜,情节重复度多了一点点,总觉得剧情止步不前,比如欧豪爬上屋顶用大喇叭问邻里借东西的情节就出现了两遍,第一回的借红绸子完全没有第二回借金属材料有冲击力。邻里自发送金属材料这段是我的第一个泪点。

出戏的还有五湖四海的方言,黄渤说南京普通话,我先把青岛贵妇的形象删一删。片段里出现了两次强调学历的地方,一个是吹小号的学生是北大西语专业的,还有一个送金属材料的教授是清华化学系的。嗯,我的学霸滤镜又厚了那么一点点。

6.5/10。没有巨大惊喜,没有巨大失望。

1964年10月16日,相遇,张一白

张一白近来拍的都是都市狗血爱情片,就爱跟爱情风月过不去,而我年少无知时因为演员曾走进过影院,昧着良心给二、三星的电影打出四星(《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匆匆那年》)。

没错,红色主旋律电影,张一白依旧还在讲爱情!(这都可以!)但这部在我心里能排到第三位,张一白,请好好谢谢张译和任素汐。好的外援,是可以让你体验躺赢的乐趣。

任素汐这个话剧演员,小场景下的表演张力一绝。公交车上的独角戏,短短几句台词,情绪、眼神都到位了。张译虽然大部分时间戴着口罩,可是眼神的漂移表达的无奈与欲言又止。绝。

张一白有一个细节做得很好,这是唯一一部做到了与下部故事有衔接的,故事结尾楼下出现的女排夺冠直接过渡到下一个故事也没什么问题。

7.5/10。演员加成90%。

1984年8月8日,夺冠,徐峥

之前看其他影评说徐峥是有小聪明的,会用小人物讲大故事。说对了。上海弄堂里的市井故事,主角是一个小男孩。故事里存在很多时代、地域特色,果盘里的大白兔奶糖、老式的卡带、出现在背后的窗帘使冬冬成为了超人。小男孩可爱懂事地让人心疼又发笑。最后他哭着和爸爸说,咱家的天线太烂了!那一下我不知道自己应该笑还是应该哭。

说不出太大缺点的故事,要有那就是冬冬长大后为什么变成了吴京。那一段略显多余的应该是为了呼应女排再次夺冠的多年后相遇,稍微有一点刻意了。

8.5/10。

1997年7月1日,回归,薛晓路

这位导演作品不太熟,看过的只有《北京遇上西雅图》和《海洋天堂》。这两部,差异可真大。

不太有代入感,一个是香港回归时自己还小,另一个导演过于强调时间,而这个立意在第一个故事前夜里已经被强调过一遍了。

港也说不上港,大陆也说不说大陆。

6/10。

2008年8月8日,北京你好,宁浩

不拍《疯狂的外星人》的宁浩还是非常可!和夺冠对应,一南一北两个市井故事,葛优饰演的出租车司机一口京片子,特贫特爱显摆。这个故事好就好在,即使抛掉国庆献礼这个主题,这也可以是宁浩的作品。如果不是门票,而且其他重要的东西,这故事似乎依旧成立。

对于国家大事,更多普通人是参与者和观众的身份,这个故事我理解想说的是这个,就算不能亲临现场看开幕式,我们可以通过转播看,可如果可以帮助别人达成心愿,即使这人吧抠门还有些小市民心理,可时不时就是能有点儿热心肠的冲动出现,这就是普通人。

9/10。

2016年11月18日,白昼流星,陈凯歌

陈凯歌这个赛事主办方选送选手的作品,砸了,差得太明显了。

老毛病,故事逻辑差。演员也不行,即使是刘昊然这个算是同年龄相对有实力可以抗一点票房的新生代演员,和前面五个故事里的众多老戏骨一对比,差距大了,更别说陈飞宇了...这位帅哥演的是城中贵公子下乡体验生活么?这俩人是怎么混入航天员返航现场,还能给人抬座椅的?咱们拍电影是拍电影,能别脱离现实那么多么?

画面真美,七个故事里最美,陈凯歌适合拍大场景、盛景。《妖猫传》里的盛唐很美,故事弱了。审美是好的,可惜不牢靠,看一半就觉得好假。

5.5/10。

2015年9月3日,护航,文牧野

这是不是七位导演中最年轻的一位?85年的算是了吧。故事中规中矩。我的记忆点全部都是英姿飒爽的宋佳(脑内持续尖叫,我!可!以!)。本年第二次被宋佳惊艳,上一次是《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里,媚惑;这回变成女飞行员,飒!(我都可以!)

张子枫的出现也惊喜,坐在自行车后座,被风吹散的短发,真好看。这个故事里的女演员都是我喜欢的,喜欢喜欢喜欢!~大概这个故事可以稳居中流。期待这位导演以后更多的作品。

7/10。

盘点结束,最喜欢的是宁浩的那篇。纯个人喜好。

一些题外话,不知道是这几年battle的流行还是怎么的,这次找七位导演来拍一个电影的想法真的不错。以前很多电影节也会这么做,让导演用短篇幅讲故事是挺考验功力的。一直想看的一个电影节电影是《纽约,我爱你》,没找到资源。

不知道业内对这种类似battle的作品会不会也私下评个甲乙丙丁,或者谁都有自己的one pick,为他打call。脑补一下,觉得有趣。

以上。

3 ) 《我和我的祖国》,重点在于“我”

七个导演,七个故事,七种风格。

避开大人物以及正面描写,从背后小人物的视角侧面讲述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七个伟大历史时刻。

平凡之中见证伟大,更接地气,更具人情味,更能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我和我的祖国》,重点在于“我”。

管虎 —— 《前夜》

“你以为升起来的仅仅是一块红布吗?”

半夜上屋顶求助,群众纷纷前来援助,在黑暗中点亮了前行的光明。

恐高但依旧向上攀爬,因为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面红旗,绝不能出错。

立国大事,治远必鞠躬尽瘁。

大家万众一心确保万无一失。

倒计时方式,与时间赛跑,开国大典前夜营造出的紧迫氛围相当好。

黄渤的表演一如既往地出色,极具感染力。

张一白 —— 《相遇》

你失踪了三年,我便坐这路车三年,只为再次等到你。

你不与我相认,我便讲述青春之歌,只为你那一眼神。

靠着台词,慢慢走近观众内心,润物细无声。

任素汐和张译的表现着实强大,赚足了观众眼泪。

既是相遇,又是永别。

张一白导演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致敬了那些背后默默无闻、隐姓埋名为国家奉献的人,不禁让人唏嘘动容。

徐峥 —— 《夺冠》

我不懂女排,但看到你们的热情,我选择化身“超人”一直护住天线。

女排夺冠了,心爱的女孩却走了,我哭着说“我们家的天线太烂了”。

浓浓的市井生活气息,就像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

女排与喜欢的女孩子,冬冬真的太难了。

个人与集体,私心与公心。小孩的心动,夺冠的喜悦。

真没想到,徐峥会以这种巧妙方式来表达夺冠这一主题。怦然心动,妙趣横生。

同时也侧面表现出了中国女排的伟大。

薛晓路 —— 《回归》

零分零秒升国旗是我们的底线,因为我们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与期盼。

一次又一次反复训练,因为这一晚是重要的日子,一秒都不可以错。

“听见国歌就升旗,一秒都不能晚。”

五星红旗一秒不差地升起,归属感油然而生。

当《东方之珠》响起的那一刻,热泪盈眶。

香港,我们永远在一起!

宁浩 —— 《北京你好》

有了奥运开幕式门票,搁在哪比较好呢,当然是送给儿子作礼物最好。

去鸟巢看开幕式,是因为电视看不到栏杆,想去摸一摸父亲装的栏杆。

在电视镜头面前,谢谢那位穿红鞋子司机,此时穿着黑鞋子的我乐了。

葛大爷还是你大爷,牛掰格拉斯。

全民奥运,十分接地气。融入汶川,温暖感动。

一波三折之后,搞笑中又流露着普通人的酸甜苦辣。

熟悉的宁浩式幽默,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笑着笑着就哭了。

陈凯歌 —— 《白昼流星》

我们偷了钱,你说那钱是送给我们的。

你带着我们,让我们看到了白昼流星。

扶贫就好比扶小羊,终究还是得靠自己才可以站起来。

流星象征着希望,而李叔就是那个给了我们希望的人。

贫富的差距,扶贫与脱贫,救赎与成长,少年强则国强。

白昼流星,我们都是回乡的人。

如散文诗一般,在这个故事中充满了陈凯歌的飘逸与浪漫。

文牧野 —— 《护航》

“为什么是我备飞,因为你是最优秀的。”

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就是护航的精神。

“给我整个8”,她全力以赴,用实力换来了男飞行员们的敬礼。

七个单元中唯一的女性视角,最年轻的文牧野导演压轴登场,为我们展现了军人的英姿飒爽。

中国空军花木兰,闪耀祖国天际线。

一个字,燃。

另附上个人喜好排名:

《前夜》>《北京你好》>《夺冠》>《相遇》>《回归》>《护航》>《白昼流星》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背后付出的每一个“我”,

而每一个“我”同样也离不开祖国强大的保护。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

祝我最亲爱的祖国,生日快乐!

4 ) 这很陈凯歌

看的是28号的点映。看完第一印象中觉得最好的是上海弄堂和北京大爷这俩段。想了一会,最痛心的是陈凯歌。被问最不喜欢那一段,发现最烦张一白。

刚出电影院,就想狂骂《白昼流星》,于是和同行小哥哥痛心疾首状分析一大摞,话说多了竟然缓解了点一开始的厌恶。然后被问你最不喜欢哪段时,忽然发现自己忘了这段。才明白,本质上最烂的《相遇》原来已经被忘了。就是俗。非常时期的不俗全给毁了。

《相遇》俗套到了浪费题材、浪费演技的程度。颇有趣味的是,贯穿其中的线索竟然是《青春之歌》。《青春之歌》作为十七年里最强畅销书,张一白这段“国家大义”与“儿女私情”的冲突戏码,显然和《青春之歌》的畅销逻辑相背离——张一白想要的冲突是家国大义下儿女私情的“牺牲”(俗不俗气?!老不老套?!黑得高不高级?!)——《青春之歌》能流行,就是因为“革命”加“爱情”步调一致的双重爽感,大爱与私情融合一体:人家流行的原因根本是因为大义私情“不冲突”(昨天看到r&m制片人挂了,心里想,能符合这种事业爱情还高科技cp要求的,不如搞个相遇平行时空rick和前妻搞出原子弹炸了全世界的故事,也许更贴合。瞎扯了)用“青春之歌”这种年代符号,显然是想贴死“爱情”标签,然而在新中国的共名时代,张一白臆想了过多的浪漫,给张一曼过量的台词且没做好品控,语尾“呀”字过量,导致舞台感时不时浮出水面。那些俗到电视剧都快不用的场景:病床上看着窗外绿叶,公交车上细节回忆,发现对方萌点然后诉说,人潮汹涌中逆行错过……好吧,我偏激,我烦。

但有趣的地方倒是衔接。张一白特别贴心的在片子后面给了女排的镜头,留了点引子(一种没必要的贴心)但真正的引子倒是“情”,接下来的徐峥段落,延续了“情”,从绝症牺牲到离别懊恼的大小转化,还挺好的。

正如革命年代里的“爱情”被表现为托起国家大义的浪花,徐峥的《夺冠》说的也是个类似爱情的小故事——小男孩跟小女孩之间特别懵懂的友情喜爱,面临离别。《真爱至上》里小男孩的暗恋情绪在全世界大概都可以找到共鸣。仔细说它好在哪,其实特ky。首先80年代普遍的语境是反政治,或者说以文化的方式反政治。无论是体育、艺术,各种开放丰富的文化景象,都在试图证明一种比前一时代激进的政治理想更值得追求的文化理想。但未必成功。很多反思八十年代的人会发现“反政治的政治”同样构成了一种二元对立。因为反对的东西太明确了,让反对本身成为不自由的快感,而非快乐。

但在这之外,八十年代特别好的一点,是俗世生命力的复苏,再往后又是市场消费种种威胁,留下这差不多十年的宝贵。八十年代的文化有生气,生气来源之处是世俗生活,是市井快乐,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复苏—人们开始有“私情话意”,有可以与“革命”无关的庸俗生活了,或者说可以换一种腔调描述“革命”了。

徐峥的片子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去弄的。而且弄得很干净——片子里逼仄巷弄,一刀子剖西瓜的凉气,没废话的小孩,看不懂小孩的大人们,方言,方言,我爱方言。汪曾祺的《受戒》无法影视化,那种世外幽情的强度太难表现。而徐峥全方位还原了一个夸张的场景,很卡通的表达了这种干净——人跟人之间关系的复苏,在世俗的时代中,感情是可以“微妙”的,牺牲是满腹“懊悔”的,小孩是有情的,时代的风云,他们的夺冠,只是“我”童年第一次“失恋”后模模糊糊的一个背景音。

宁浩的《北京您好》也很好。跟徐峥的喜剧相比,各有各的野心。宁浩这段里人物的完成度是这七部里面最好的,也是最复杂的。故事很完整,甚至有起承转合的波动,把自己善用“调包”和“追逃”桥段的风格标签夹在里面,处理小人物境遇的克制,在于放心地把表演交给了演员,这部里演员的表演是最自然的。喜欢最后一双北京黑布鞋的反戏剧处理。等等。

作为献礼片,也许需要尽其所能粉饰。但作为喜剧,没有悲剧底子,就不能够支撑其逻辑。徐峥故事的背景,除了女排夺冠,还有八九十年代的出国移民潮。上海文学在上世纪末特别瞩目,海外华文写作下的新一代移民也好,上海女儿们笔下为了出国而走的角色也好,开始让时代故事中有了新的离别。这是改革开放开始后必然的出走,并一直影响到今天——用脚投票,选择可生活的地方,而无法离开者的喜乐,分离两地的成长,都会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一一印证。

而北京的段落里,喜剧的来源恰是各种宏观、微观的破碎。汶川地震是这个故事推进的发生的原因之一,农民工身份的显影,以及相当普遍化的家庭问题和父子关系矛盾。在修饰创造之余,对时代事件选择之余,总是会看见被修饰,被选择的剩下部分模糊的背影,提醒着观看者喜剧永远是悲剧尾声上的一个修饰音。

《白昼流星》这名字艺不艺术,文不文艺,绕不绕,对,在一堆夺冠回归护航的名字里面,这个名字就很陈凯歌。陈凯歌让我痛心的方式就是他太陈凯歌了。传说陈导选题材时谦让,最想要的被张一白挑走了,最后剩了个扶贫主题的故事。

题材上这无疑是最难的。任何故事到了贫穷的地方,都会发现贫穷成为一切逻辑的主宰——艺术几乎是没有空间的,要解决、修饰贫穷背后的野蛮、绝望,艺术太脆弱渺小了。不存在什么意识形态感动人,听到d的召唤就洗心革面,如果有,这就是激进年代骗人的嘴。所以陈凯歌把“神”请出来了。

首先演员上——他请了田壮壮。要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刘昊然是个莽青,陈飞宇是个呆弟,然后他们遇见耶稣,然后耶稣挂了,他们看见了神迹。

所以神上——他请除了两位真人宇航员!!!两位小青年去抬起宇航员的瞬间——真的是一副相当宗教化的场景啊……他们被感化了,他们被召唤了,他们决定留下。

真的难以形容这种撕裂感。这是不可能完成的故事,扶贫这件事情不是一件完成时,更不是一个可以被艺术化的纪念片段,而两位青年最后所说的,要留在家乡,“让家乡更好的”摄魂迷语,显然就是与现实最为割裂之处。贫困的乡村和现代化必然出现的人口迁徙,谁在阻止谁的现代化,谁是谁的救世主。艺术化的理想是美好的,农村草原上的人民安居,建设家园,但在现实中,这正是矛盾的开始。更可怕的地方是,田壮壮在其中的身份是老知青——陈凯歌本人的知青回忆录确实写得好,但这个身份带来的复杂性,只会让故事变得更复杂,知青是什么?“信徒”?或是“弃子”?历史还未能达成和解的东西,被叠加进这个故事里——我不知道陈凯歌是想适当反骨,还是努力让这种氛围更玄乎——作为粉丝,我会宽容地说陈老师您可以的,前提是,有长篇的长度,有足够的人物。但只有二十多分钟。太陈凯歌了,就不行了。

还有一句,就是“太空之神降临”跟“脱贫致富”两者间,谁先谁后,孰轻孰重间的矛盾,也不比鸡蛋谁先有的矛盾小啊——陈老师回避这一矛盾的方法,显然不是用共和国的逻辑,而是用了另一套逻辑——这种暗中换套路的方式,emm,细想还有点可爱。

所以我想了一阵后,也没那么恨了。至少这很陈凯歌。

5 ) 只谈不足,不谈好坏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门票在系统确定个人信息后是绝对不允许私自转让的,换言之,那位小男孩理论上是不可能用葛大爷的门票去看开幕式的。

2.<相遇>非常好的题材拍成了白开水,在公车上的相遇缺少铺陈,偶遇的情节过于俗套。

3.这个电影里有不少于10个角色适合吴京,他偏偏选择了一个自己最最不擅长的角色和场景。导演也神助攻一般给他选择了一位最能让人出戏的女演员和他对戏。马伊琍出场那一刻,不知道有多少人脑海中刹那间跳出了某个渣男的名字。

4.<夺冠>中小男孩为小女孩画的素描,夹入张敏敏的磁带盒中,准备送给小女孩,素描–张敏敏–海归–我的中国心。多么好的延伸素材,导演却偏偏自断经脉,把侧重点转移到了小女孩送的乒乓球拍上去,真让本人捶胸顿足、百撕不得其解。

5.<回归>中频繁给"宝珀"做宣传是否有广告植入的嫌疑?应该不是!因为那东西寻常百姓买不起。但两次给品牌特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好在最后看字幕没有该品牌赞助。

6.<白昼流星>中相信大家也都看出来了,飞船返回这种等级的事件。恐怕内蒙古自治区领导都靠不上前。老百姓居然策马奔腾,如入无人之境。还和宇航员亲切交流,非现实的拍摄手法可以有,但也不能离谱的没边儿啊,太扯了!

7·<护航>拍摄太"美"化了,我说的这个"美"是美国的"美",也许是该导演受好莱坞式英雄主义影片荼毒太深的原因,08号飞机已经出现设备异常,在指挥下达备机立即补上的命令后,女主角作为一名军人公然不执行上级命令,美其名曰给队友争取机会,实际就是变相的个人英雄主义,这在中国军队中是绝对零容忍的恶劣行为。军令如山、令行禁止!这是每个当过兵的人应该知道的常识。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女主角的提议既不理智也无必要。指挥部同意她的请求更是不可理喻,故障是暂时修复了,但谁能保证不会间歇性发生。严重不合理!堪称此片一大败笔。

6 ) 以小见大,我和我的祖国

国庆去看院线,三巨头之中选了期待值最高的《我和我的祖国》。以小人物见大时代,对于一向都是大人物喊口号的主旋律电影来说的确是一个有心意的创作方向。看过之后更加觉得这种方式的正确:虽然短片质量参差不齐,困难但成功地串联起70年来的家国荣耀记忆。

《我和我的祖国》海报

个人观感排序:《北京你好》>《前夜》>《护航》>《夺冠》>《白昼流星》>《相遇》>《回归》 下面逐个简说一下: 《前夜》(8.0):

最后一秒救援,按部就班却不乏紧张刺激。黄渤演技扎实,管虎调度给力,王千源穿过人潮贡献了个人全片唯一哭点。结尾伪纪录片也挺有意思。给电影开了个好头。 《相遇》(6.5):

明明是个情感故事,如何做到让我内心几乎毫无波澜?个人在集体浪潮冲刷下的失语,讲再动人的故事也是无言。 《夺冠》(7.4):

徐峥这部分真的是又爱又恨。小孩之间的怦然心动,街坊四邻的花样群戏,夸张幽默的表现方式等等都很好,结果弄个这样的结尾。小男孩突然义无反顾地往回跑的时候我一脸懵逼,心在滴血。转变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至于京哥……

(还有就是京哥和马伊琍只是客串一下,竟然给放到海报主角位置,也是醉了) 《回归》(5.5):

如何在这么一个特殊而精确的时刻表现小人物?这的确是个问题。“时间”这个点抓得很准,和开篇管虎的那个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整体来说处理得还是太生硬,想表达的挺多都没弄好,其中人物无一不是一推就倒,多线叙事也没营造出想要的精确紧张的氛围。 《北京你好》(8.5):

个人全片最爱。宁浩和葛优真的是吃透了市井小民烟火气,搞笑不乏感动,立意到了又没有强行说教,超标准完成任务,牛掰格拉斯! 《白昼流星》(7.0):

商业丛中一股清流,关于失足少年的救赎,凯歌在放飞自我的同时也给自己下了一个难题。科技带来希望的立意能get到,但通过两个失足少年的视角进行讲述,还是觉得太撕裂了,bug也大得惊人。 《护航》(7.8):

新导演的中规中矩,工整中有惊喜。对于一个女飞行员的成长历程,完成度也算挺高的了。雷佳音和宋佳还挺有化学反应~ 至于首尾以及中间串联,我实在想不出来什么比这更差的方式了。不过影院里听到菲姐的声音还是很满足滴~ 总的来说,《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一部建国70周年献礼片,七位导演联手交出的答卷还是比较不错的。80+的命题作文,60-的短片电影,折中一下我给70。

最后祝大家国庆快乐嗷~

最最后不要脸地贴一下短评: 忆往昔荣耀时刻,看今朝白昼流星。保护国旗的阻断球,万众瞩目又毫不起眼;护航歼十的备飞员,能力超群却甘为绿叶。将传自父亲的手表戴给爱人,和表一样精确的,是对祖国的爱;把留赠儿子的门票送给孤儿,比票还要贵重的,是和同胞的情。拉开披风化身天线超人,我对你的爱慕,只能够融进无言的图画里;带上口罩隐形陌路过客,我和你的故事,不得不留在沉默的凝望中。

7 ) 前夜中的材料学问题

我觉得要提高这个挡停系统的强度,除了把铁升级成钢这么复杂的操作,在情急之下为什么不直接做个直径更大的球来提升强度?

而且目测这个球的大小,强度薄弱的好像不是球本身,而是与旗杆连接的部分焊接面积有点小啊?

然后又突然想到做一个挡停,为什么要选择球型,不怕旗杆戳上来的时候往两边跑吗,至少做个带凹面的,或者直接平板也比球型好啊?

短评

管虎5.5分,败笔很多,用倒计时的字幕和黄渤的大量旁白解说加剧了匆忙叙事的流水账感,这个短片还用了最多的明星客串,分散焦点,增加琐碎感。张一白6.5分,故事太简单,完全是靠任素汐的大段独白撑着,任的演技可谓信手拈来。徐峥7.5分,七部中的最佳,最生活气息,最显时代感,最轻松愉快。唯一值得商榷的是寻常弄堂里怎么会抛出那么大一面国旗。薛晓路7分,“一秒都不能少”这个点切得特别好,唯一的不足是任达华的角色设定太刻意,他的那条线也很牵强。宁浩5分,用“奥运”这个命题作文生造的“一件小事”,葛大爷再能演再可乐也遮不住这个故事的空洞。陈凯歌4.5分,把一大一小毫无关联的两件事硬凑到了一起,符合陈一贯的不着调风格。唯一值得夸的是它把故事放在了边陲。文牧野7分,年轻导演拍出了锐气。【南海万达】

5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我永远喜欢冬冬!

7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几个人一起看,前面排名无所谓,最差大家都很一致——白昼流星 因此扣了一星

12分钟前
  • _
  • 推荐

《我和我的祖国》由七位导演各执一环、按年代事件串接,虽风格各异但共成一色,十分特别。与前几个故事或昂扬或细腻或幽默不同,由陈凯歌执导、第六个亮相的《白昼流星》则大气、温暖。“李叔”于荒漠戈壁的坚守,沃德乐兄弟的迷途知返,都在陈凯歌娴熟老练的转切对接、铺垫推进中,化作沁心的感动。而故事的暖又与雄浑壮美的画面相映衬,佐证了陈凯歌的把控功力。

16分钟前
  • 昆仑有人衣青衣
  • 推荐

我以前是不怎么感冒献礼片的,这次因为朱一龙的缘故关注了我和我的祖国,才发现我比自己想象中更爱这个国家。这部献礼片的意义,是串联,是纪念,是传承,非常适合全家一起观看。

19分钟前
  • 糖小包
  • 力荐

《北京你好》最佳。宁浩竟然能把北京奥运会如此盛大的赛事拍得那么接地气,而且笑中带泪。以一张奥运会门票为线索,巧妙串起2008年另一件事。表面上是喜剧,内核其实是悲剧,笑着笑着就哭了。《前夜》次之。当他们以为没有人理他们的时候,结果所有人都尽了绵薄之力,从烟斗到勺子,从铁锤到长命锁,瞬间泪崩。《夺冠》和《北京你好》类似,都是透过老百姓的视角反映大时代大事件,主角不是伟人,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是最能让人共鸣。《白昼流星》借助航天探讨贫富差距。这个年代人类已经能进入太空,也有的人还看不起病、买不起衣服。扶贫不仅仅在于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和思想的扶贫。白昼流星不是流星,也不是宇宙飞船,而是那些带领他人前行的人——探索宇宙的宇航员,又或者是让小孩见识到世界广阔的老者。

22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徐峥胜出。陈凯歌是作为总导演自告奋勇地拿了最烂的那个本子吗?

25分钟前
  • 麻绳
  • 还行

7场“最后一分钟营救”,比的就是怎么去做这个最后一分钟营救。7部评分及个人喜好排序:管虎(4)>徐铮(4)>宁浩(3)>张一白(3)>薛晓璐(2)>文牧野(2)>陈凯歌(1,或者X)。管虎开场调子定的太高后面真的不太好追……要数管虎那段最讲究,细节、方言等等都不错(王千源逆人潮而出的那个长运动镜头相当打动人)。徐铮再次搞了一个父子之家的故事,视听和调度还都蛮有想法(这段其实相当值得分析)。宁浩那段可信度实在打折扣,否则可能还会更好。张一白虽然有两段极为精彩的电影化调度(两人在公车里坐下后车外环境,以及cue[青春之歌]的人潮),但无奈整体温吞且群演实在是有点呵呵。其余几部,薛晓璐拍得比较散乱(其实和第一段可以形成复调啊!),文牧野拍得油腻,至于凯爷,真的不知道编这么个故事要干什么……

30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最喜欢女排那个故事,小演员太可爱了。 优叔一出现感觉过年了。

35分钟前
  • 米米路亚0815
  • 力荐

任务型电影拍成这样可以了,难得的大时代下看到一点小人性,徐峥(居然)最佳,宁浩第二,其他正常发挥,凯歌老师…emmmmm儿子特写拍太多了哈

36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旗杆上升起的不是一块红布,报纸上登载的不是一个名字,电视外错过了情窦,鸟巢里交换了运气。秒针精确了百年的等待,流星划破了回乡的急迫。女排夺冠终结了我最短的暗恋,核弹爆破公开了你最长的沉默。奥运开幕兑换了我最大的运气,香港回归校准了你最久的思念。每个历史瞬间,都有回忆我们自己记得。

39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三星都给徐峥这段。基本就是卡萨布兰卡+繁花,唯一缺陷是冬冬长大后怎么就变成了吴京而不是胡歌。宁浩这段分寸全靠葛优掌控。管虎这是被罚再拍一次旗帜么?张一白浪费了好题材,本可以是柳云龙风筝蒙冤硬挺情节,但演员没有驾驭好,给弄成了话剧。文牧野最大亮点是雷佳音的荤段子。陈凯歌就又是虚头巴脑的玩意。薛晓璐零蛋。

44分钟前
  • LOOK
  • 还行

这才是主旋律电影正确的打开方式啊,没有一味强调家国情怀,几乎都是以普通人,小人物视角去切入,共鸣感和好看程度一下就上来了。戏剧化夸张也都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有“假大空”之感。而且比较难得的是,虽然风格各异,作为故事合集却都维持在了水准之上,最喜欢的是徐峥导演的《夺冠》,明快又充满童趣。

48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第三段那个小男孩太棒了

51分钟前
  • Marquez
  • 力荐

陈凯歌凭一己之力把宁浩拉上去的一星又还回去了。

53分钟前
  • 陈妙尝
  • 还行

宁浩是最好的,葛大爷是完美的。

57分钟前
  • 悠三岁
  • 推荐

这样的电影注定是要带着餐巾纸去的,真的后悔自己是一个00后,感觉大事发生的时候要么自己还不在,要么就是太小了,心境不成熟。还好在我即将步入成年后,能看到这样一部电影,他深深地教会了我,永远与祖国荣辱同在,远比教科书更加深刻而有力的教法,让我急切的期待着有一天能对前辈说:幸不辱命!

59分钟前
  • 禾子戈兀
  • 力荐

1,剧本稀烂导演喝醉了,但演员都特别在线,故事原型太棒,以致看预告我就哭傻了。2,任素汐的感觉一直狠好,张嘉译真帅啊啊啊啊。切尔诺贝利在前,一喷水就没忍住一句shit。3,男孩太可爱了,相互最棒了。重逢那波没排球就大败笔,现在参半。4,数秒对钟都还好,结果换帽徽那块没绷住又尿了。5,葛大爷的故事太空啦,硬尬,转折也是,像春晚小品。亮点也有,倒数时葛大爷右边的女生脸上是彩虹旗,宁浩呐。6,要是田导没倒地的话,个人会挺爱这个故事的。陈导的儿子真的可以。7,最顺的一个,雷佳音没说的那句应该是“你天天开飞机,我天天打飞机”吧,哈哈哈哈哈。

60分钟前
  • Ston3s
  • 还行

就像什么呢,就像一个小伙子想对女孩表达爱意,有太多的甜言蜜语可讲,而七个小伙儿一拥而上同时表白,除了“爱爱爱”就听不到别的声音了,慷慨激昂又空洞苍白。

1小时前
  • 安东
  • 较差

谁能想到呢?这可能是国庆档最好看的一部。从片头王菲主题曲开始就被渲染,看之前有主旋律的刻板印象,但当故事从一个个小人物的切口开始讲述后,就会忘掉主旋律的影子,进入这些故事。2个半小时不嫌长,7个故事亲身经历后面4个,喜欢程度按:徐峥的《夺冠》>宁浩的《北京你好》>张一白的《相遇》>管虎的《前夜》>文牧野的《护航》>陈凯歌的《白昼流星》>薛晓璐的《回归》。爬上房顶的求助张罗、陈旧的《青春之歌》、屋顶上的天线超人、一秒也不能等的东方之珠、萨马兰奇送的奥运门票、回乡的人和没能实现的飞行…每一个无名的“我”都是历史书里看不到的,有笑有泪,原来我们就是这样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生活。

1小时前
  • 影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